[爆卦]聽團仔優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聽團仔優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聽團仔優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聽團仔優越產品中有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番膏嘛......那的確是早期遷台漢人一段黑暗史,不過,這是距今幾百年以上的事了,看到不少人直接推到漢人很噁心,身為漢人的自己感到羞愧,神父覺得有點過度推演了. . 首先,關於番膏的口述歷史多半從客家人而來,可能和生活圈互相重疊容易產生衝突有關,所以如果在劇中女主角聽到,「年輕人,要買番仔膏嗎」(不...

聽團仔優越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土木系日常 📍|前情提要| ◻️土木系都在學什麼?是又玩土又玩木頭的科系嗎?是的,我們的確又玩土、又玩木頭,但土木系的範疇絕對不如各位所想像的如此狹隘。小弟我現在是台大土木系的大二生,現在就讓我來為各位簡介一下土木系到底都在做些什麼吧! 📍...

聽團仔優越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11:41:08

【《冤枉新秀訓練營》】 _ YouTube徹底改變影視製作生態和內容發布模式,已是鐵一般的事實,作為新聞媒體和娛樂公司,與其拒絕跟時代接軌,重量不重質的狂出短片催谷自家網站流量自欺欺人,倒不如順勢而行,投放資源全力經營YouTube頻道,拍攝高質原創內容,借力打力,以大數據派送策略,維持品牌於網上的...

聽團仔優越 在 實用心理學丨心理測驗|心靈成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17 08:33:53

#霸凌者的心態 #一起來反霸凌 @meetype.tw 討論到霸凌的議題,我們經常聽到的是被霸凌者的心聲,或探討為何會「被霸凌」。 可是真正的問題,並不是出在被霸凌者身上,而是在「霸凌者」身上喔! * * 👿霸凌主要可分成以下六大種類型: * 一、肢體霸凌:藉由肢體上的暴力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可能會...

  • 聽團仔優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1 22:10:08
    有 2,916 人按讚

    番膏嘛......那的確是早期遷台漢人一段黑暗史,不過,這是距今幾百年以上的事了,看到不少人直接推到漢人很噁心,身為漢人的自己感到羞愧,神父覺得有點過度推演了.
    .
    首先,關於番膏的口述歷史多半從客家人而來,可能和生活圈互相重疊容易產生衝突有關,所以如果在劇中女主角聽到,「年輕人,要買番仔膏嗎」(不知道是不是講台語),她可能不只會感到驚恐,也可能會感到羞愧,如果她被設定成「原、客」混血這一個角色的話.
    .
    另外,也不用想像幾百年前的漢人有多文明,特別是遷台的人多半是在對岸生活過不下去的底層人居多,同時期的中國即有將人肉當藥品的風俗,例如治療肺癆、毒瘡、眼疾等等,應是有人將中國的陋習帶來台灣,而在台灣,這種迷信多半在特定區域居多,如南投埔里.
    .
    無論是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或者是《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還是日治時期的《台灣風俗誌》,也多半都是南投廳埔裏社,「埔里所屬有南番,有北番.南番歸化久,出亦不滋事。北番出,則軍民爭殺之....」--《臺灣日記與稟啟》,顯示和生存範疇和族群衝突相關,多半出於一種報復心態,也不是只要是「番」都必須殺來吃,這樣盲目的仇恨.
    .
    胡傳即為胡適的父親,有人說他是見證這吃人肉惡行的外地官員,一副文明端視野蠻喟嘆的樣子,事實上,他恐怕也是參與者之一.
    .
    「且我兵民如果人人皆欲殺番,皆能殺番,番必畏殺而不敢輕出。從此民與番各分疆界,漸相安於無事,轉各得以遂其生.」
    .
    另外,他日記也記載著,原住民人很多,官兵打不過,「無論此等零星單弱之防勇,斷斷不能堵禦兇番出草殺人..」,並說官員軟弱,害怕番人專門懲罰自己人,「且有使之不能殺番者,撫墾局是也,撫墾局畏番如虎狼,待番如驕子....兇番託名就撫,任意出沒,伺機殺我民、我勇,則視為固然,不聞不問.」、「我勇、我民偶殺一兇番,通事必播弄其間...通事更以危言恫嚇,迫令營勇、居民出賄與和....於是防勇深藏堡中不敢出,番出殺人越肆無忌憚.」這些記述都可以看出當時的原民對峙的情況,而官方基本上沒太大的作用,漢人方面覺得自己處於弱勢,被出草的人比較多.
    .
    另一種迷信是,這是為了「防出草」,當地人認為只要吃了高山原住民,身上就有「番人味」,這樣子高山原住民聞到同類的味道,就不會傷害自己,這也可以看出一方出草,一方報復吃人肉,兩族群生活領域的競爭和對等衝突,而非單方面的屠殺.
    .
    吃人肉最早的記述,來自於清國官方,沈保禎的「開山撫番」策略,台灣鎮總兵吳光亮率領清軍與台灣原住民奇密(奇美)社人爆發激戰,清兵打不贏,吳光亮就設酒席假意款待,等到對方酒醉無力反抗的時候,就加以槍殺,這個就是著名的「大港口事件」.
    .
    而吳光亮是廣東人,清國軍事人物,他率領的廣東飛虎軍,將所擊斃的阿美族壯丁烹煮食盡,他的飛虎軍多為廣東客家子弟兵.
    .
    這個就像單方面屠殺,還是由中國政府官方開的惡例.
    .
    至於PTT上的中國人把番膏事件拿來抵制轉型正義,合理化中正紀念堂,並宣稱是閩南人殺原住民,民進黨怎麼不道歉?並說這是原民刻在DNA的恐懼跟憎恨,所以不信任民進黨,亦有人拿「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說這是台語俗諺,所以都是所謂閩南人幹的,不然怎麼會有台語諺語?把漢人對原住民的惡行,簡化成全體漢人都如此,漢人都是閩南人,閩南人就是現在一堆台灣本土派支持者,拿來攻擊特定族群,稱閩南人很噁心,甚至合理化不分族群施予打壓的黨國,這就十分荒謬了.
    .
    這是種「萬惡歸閩南」的邏輯,基本上,閩南亦是種蔑稱,通常我會稱之為Hô-ló人,中文可稱為河洛,就連這個稱呼都要被醜化成中國對於蠻族的蔑稱貉獠,羅織不相干而且不存在的故事,可見某些人對於那個時代的Hô-ló人以及這個時代的Hô-ló人極度貶抑之惡了.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台語俗諺嗎?並不是,這段來自於《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由曾持衡牧師用台語記述,原文為:
    .
    「到天光我欲去城內禮拜,就看那個生番的身屍放在欲去城內的路邊,我對遐過也有看見無頭的生番。是時,有百多人圍著看,有的舉刀要欲割生番肉,總是那時有人在顧,勿准因割。到日午我對城內轉來,在路泥有遇著人拿生番肉,行到放生番身屍的所在,只有剩那些腸子佇在若定。
    .
    多多人拿伊的肉欲去吃,講那個肉真好吃,也真有補;有的拿心肝講做葯真好,可治心氣病,真有應效;有的拿伊的膽,講可做刀傷、槍傷的葯,真好用。那粒膽值銀三十元。有的拿腳腕那二塊屈做腳風的葯,真妙用;有的拿骨頭欲焢膠,講那個骨焢膠可做葯治寒熱病,真好用。照我的甲伊請問,殺著生番通身軀隴有路用,只有大腸、小腸與頭毛沒用若定,其餘無一點點浪費,殺著一個生番卡贏打著幾若隻鹿。
    .
    對眾人著派一百石稻給他,這是聽到的例規,又那個身屍也是眾人真愛用。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也有得眾人所謳咾。想著那些人真奇怪,愛吃生番肉,比吃鹿肉卡愛。真正是目瞅未曾看見、耳孔未曾聽見,這號的新聞真正是稀罕的消息。未有受教化的生番,只有愛殺人的頭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著生番不若得到一百石稻,也使眾人謳咾、歡喜;通身軀隴甲伊吃了了,想真,生番人真厲害,比番又卡番啦。」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其中的一句,曾持衡用來形容當地風俗的荒謬,由於全文他都是用台語文來寫,剪出其中一句,反倒變成「哪個族群的人可以讀通這段方言文」,變成流傳的「台語俗諺」了,曾持衡說的是,他去城內做禮拜,看到一群人在割生番肉,他覺得那些人真奇怪,鹿肉不吃去吃人肉,他本人從來沒有看過這種事,聽過這種事,只有在這裡見到這種稀罕的消息,明明殺人吃人肉,還被其他人稱讚,他說,未受教化的生番,只有砍人頭而已,「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了人還不如得到許多稻子,讓眾人歡喜稱讚,把人家的身體都吃光,這些人簡直比番還番.
    .
    因為這些人對殺了番人的人送稻子,曾持衡覺得莫名,殺人的行為居然勝過捕鹿和種稻的收穫,這是對於當地習俗感到的不公正,明明是壞事還被眾人稱讚,令他看不下去,所以用台語記錄下來,他說明了自己不曾聽聞過這種事,如今卻看到,可以知道這不是一種普遍現象.
    .
    結果用台語寫的,操台語的人以一個觀察者身分深切的反省,反倒變成都是所有說台語的人幹的了.
    .
    早期漢人對於原住民的壓迫和侵墾,這都是現代人必須加以反思和反省的事,不過仍然要知其脈絡,如果簡化成要台灣人自己自我嫌惡,或者用惡來合理化惡,因為你們祖先曾經做了不好的事,所以更沒有資格,去反抗其他外來者的壓迫,你們的痛苦是應得的,應該乖乖接受,所有人都應該接受中國的統治,中國的思想反而是文明的,中國國民黨的統治是為了要教化你們這群野蠻人.
    .
    事實上,這種吃人的習俗正是由中國傳遞而來,無知和迷信,正是我們應該鄙棄的,所以才要去中國化,要知道,中國直到近代都還在食人肉,例如文革時期的廣西文革吃人狂潮,距離現在也不過才50年,當時帶領吃人肉的還做了高官,跟台灣古代這種基於生存競爭,無知或糧食缺乏的情形不同,他們是為了羞辱.
    .
    就跟1949年,一群中國國民黨軍,以整個政府的體制,對於島上所有人進行殖民一樣,他們殘害虐待島上的人,是為了樹立權威,強調自身優越性,甚至是為了樂趣.
    .
    我想這是不能比擬的,但都應該面對.
    .
    身為台灣人,該如何面對百年前過往這段原漢衝突史呢?侵占了別人土地,被出草,害怕被出草所以報復,有一部分人甚至吃人肉,以為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
    我想只有懺悔而已.
    .
    藉由這份懺悔,然後讓我們更加團結,這是一部由各種傷害、無奈和不能彼此理解,所填充起來的歷史.
    .
    過去的這份自私,讓我們只想著自己,現在不同於以往,讓我們可以想到其他人,而他們現在都是我們的家人,住在同一個島上的人.
    .
    我想到的是,從個人到所有人,現在的我們,更加應該守護這座島嶼,BROTHER.

  • 聽團仔優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23:37:47
    有 927 人按讚

    【免費給學生贈書:活動延長,可繼續申請】我寫了一本新書關於歷史,很多人一聽「歷史」即刻彈開,以為好悶,所以我特別做了大量research,用深入淺出又有趣的方法,將世界各地重要的、教科書卻不會告訴你的歷史呈現在大家眼前。我讓一位最怕讀歷史的朋友試讀,他居然看到停不下來,話「原來歷史咁好睇!」

    為推廣閱讀而免費送贈歷史書給學生,至今推行了一個多月,已有很多同學仔收到書了,很高興收到同學們來訊說從這本書學到很多,也有平時覺得歷史悶爆的同學看完這本書,來訊說「人生第一次發現原來歷史書可以咁好睇」,「以後想搵更多歷史書來看」。由於同學仔反應熱烈,我決定延長活動直至另行通知,合資格的學生可繼續申請,請詳閱以下文字。

    可能有些家長或學生感到奇怪,為什麼申請了卻沒有收到贈書?我在公佈活動時已清楚講明:「家境優越、有能力負擔買一本書的家長,請為他人設想,將機會留給真正有需要的同學,因為數量有限,是我以六折讓一班有心的讀者買來特別送給同學們的,希望學生有機會讀多些歷史書。我首要考慮是按經濟能力/需要去分配書籍,其次才是先到先得。」為了在疫情中方便同學,我直接把書郵寄到同學家中,申請的同學需提供學生證。然而我收到很多申請都來自能負擔昂貴學費的學生(學費列明在學校網站),家住太古城、貝沙灣、康樂園的家長居然也來訊為他們的孩子申請攞免費書。有些家庭一家吃一餐日本菜隨便都過千元,如果連一本HK$138的書(樓上書店折後$110,HKTVmall也有折)都要跟經濟有困難的孩子去爭,那看書這件事本身還有意義嗎?讀書/接受教育是為了什麼?香港已經搞成咁,我們需要更多無私的人,而不是凡事只想著自己,只會take,從來不會give。這批新書之所以能免費送給學生,不是魔術變出來的,也不是因為我領到什麼資助,我不是大財團,只是一個人一雙手,由寫作到搬運都只我一人去做。雖然力量微小,我也希望能為我們的年輕一代盡我所能做點什麼,靠的是一班有心的讀者用我提供的六折連郵費買來送給學生,再加上我個人的免費損贈,這個活動才能成事。若家境優越的仍來取免費書,每取一本,真正需要的同學就少了一本。事實上,不是每位損贈免費書給學生的善心人都有充裕的閒錢,例如其中一位退休長者是長期病患,她來訊說平日連好一點的食物都捨不得買,卻非常渴望能送贈一本書給負擔不起的學生,因為「孩子一定要讀書,只有讀書才有希望」,我有責任把她和其他有心人送贈的書,分配到真正有需要的同學手上。

    另外,有些家長來申領免費書,孩子「學生證」卻顯示正在讀K1,甚至nursery。這是一本歷史書,儘管我將艱深複雜的歷史事件用簡單易明的方式寫出來,至少也要識字。我相信各位可以用common sense去判斷合適的閱讀年齡,有些小學生很早熟聰慧,問題不是能否讀懂書中的字,而是如何理解我在書中道出的歷史事實,不同年紀、不同人生階段會看出不同共鳴,重點是有好奇心,想學,想知,而且深刻地感受到若不多讀歷史實在無法理解今日世界的荒謬,對知識有渴求。

    我很疼惜愛讀書的孩子,只要你是23歲以下全日制學生,對歷史有興趣,而家裡經濟上未能負擔課外書,我都樂意免費送你一本歷史書,《Time Will Tell—我這樣讀歷史》(📚內容簡介:www.daisywong.com.hk👉🏻click簽名書 )✅ 申請可電郵至daisycharitytalk@gmail.com 標題請註明「領取Daisy歴史書」,並請附上學生證及郵寄地址。基於疫情,部分年紀較小的同學未必能親往指定地點取書,送佛送到西,我寄到府上。所有電郵只由我一人閱讀,我閲後48小時內會永久刪除電郵及當中所有資料。

    📌請勿重複發電郵,請勿私訊。

    📌若一個月內仍未收到書,表示已經送完,無需來訊查詢。

    📌由看電郵到包書、搬去郵局寄只得我一個人,請體諒我一個人一雙手,難以做到高速。

    📌每人(或每個家庭)可領取一本。家境優越、有能力負擔買一本書的家長,請為他人設想,將機會留給真正有需要的同學,因為數量有限,是我以六折讓一班有心的讀者買來特別送給同學們的,希望學生有機會讀多些歷史書。我首要考慮是按經濟能力/需要去分配書籍,其次才是先到先得。

    📚若有興趣給學生送贈這本歷史書👉🏻https://www.daisywong.com.hk/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ath=62&product_id=198

    ✏️若想買給自己或孩子,簽名版👉🏻 https://www.daisywong.com.hk/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ath=62&product_id=199

    或 #HKTVmall #全港書店發售

  • 聽團仔優越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9 12:00:57
    有 20 人按讚

    樂讀|三言兩語,把話說到心坎裡!聊天心理學
     
    只要還保有口說的能力,好好說話就是一堂永無止境的必修課程。
     
    不論是在職場或是日常生活中,若能建立良好的談話交流,都能為自己的生命歷程增添更多無限的可能,遇見的任何一個人也有極大機會成為貴人。相反地,如果沒有掌握好要領,導致無法真誠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那麼,你便不是在與對方對話,而只是在自說自話,沒有人會喜歡的。
     
    《聊天心理學》為韓國翻譯的書籍,有48篇心理對話法,當中雖然有些文化用詞的差異,但絕大部分的觀點用在我們台灣文化上也是很受用,有一些詞彙則特別翻譯成台灣版,我覺得好親民啊!
     
    我認為聊天、對話都猶如一場拋接球的遊戲,不只要會拋球,也要懂得接球,就算不想要繼續對話下去,也要好好地把球放下,圓滿一場球局,給予對方舒服的好印象,以後想要再開局才比較容易(笑)。
     
    好的,來分享我的摘要筆記───
     
    .錯覺和誤會表面上看起來不同,但實際上,兩者可以說是毫無二致。兩者的共通點是:沒有正確地掌握事實真相。
     
    .即使讀了再多的話術相關書籍,學到各式各樣的溝通技巧,但如果第一印象失利,一切就是做白工。
     
    .人最擅長的是,不惜過濾新資訊,也要保有原有的見解。
     
    .同樣的話,人們會接收不同的單詞、語氣和對話,所以人際關係中經常會發生誤會,溝通不良。
     
    .公事上因說錯話而產生誤會的時候,在事情變得覆水難收之前,不要呆站旁觀,請把水好好地擦乾淨。得體的道歉能防止不知不覺中產生的誤會。
     
    .有些人使用專業用語只是想把自己試圖迴避的問題推到一旁,並無助益。
     
    .人在替第一次見面的人打印象分數的時候,通常標準沒那麼寬。
     
    .絕對不要忍受他人的粗俗用語。
     
    .不論在哪一個領域活動的人,平時有空就該多看報紙和書本,才能在各種狀況下選用合宜的詞彙。
     
    .打斷別人的話絕對不是好的對話態度。日常和職場也一樣,能言善道的人會犯下的錯誤就是打斷別人的話,試圖插話,並找諸多藉口解釋。
     
    .對話過度謙虛不是美德,堂堂正正地陳述自己的優點和意見,認可自己的優點,不要猶豫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以為否定自己的優點、不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謙虛,這種態度反而會引起對方反感,影響溝通。
     
    .人們之所以會濫用「好像」,是因為對自己的話沒信心,或覺得無可無不可的曖昧態度,或語無倫次,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在表達意見時,老是愛加上「好像」,模糊掉自己的想法。
     
    .對話的目的不是說服,而是理解和共感。
     
    .忠告沒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無意中看見對方的弱點和缺點,充滿優越感給出的忠告,會讓我們碰一鼻子灰。
     
    .越有能力的上司話越多。這裡的話多不是指無用的嘮叨碎念,而是對員工們下具體仔細的業務指示。有能力的上司下指示時說的話,會是無能上司的好幾倍。
     
    .傾聽能使我們積極回應對話,提高口才,讓人際溝通變得順暢。不僅如此,傾聽也是成功對話的跳板,會帶來名為信賴和信用的禮物。
     
    .需要叫人守口如瓶的事不叫秘密,叫弱點。
     
    .當為了討好人而說出虛情假意的讚美的那瞬間,讚美就會變成恭維。

    作 者|吳秀香(오수향)
    譯 者|黃莞婷 
    出版社|平安文化/ 皇冠文化集團
     
    ~謝謝出版社的閱讀邀約~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
    歡迎追蹤instagram一起來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