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職能落差分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職能落差分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職能落差分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職能落差分析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蘇文清職能治療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當老師反應孩子有學習狀況時,寧願多擔心一點,也不要錯過及早介入的機會! 在臨床諮詢時,我常會跟家長說「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若老師說您的孩子有狀況,十之八九都是有狀況,只是這些狀況不是疾病,卻可能會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發展,原本看似不...

職能落差分析 在 職涯療癒烏蘇拉|天賦探詢|轉職救星|職涯諮詢|面試模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23:52

#文末提供限時小測驗 這次繼續回答大家的提問,轉職第二發! 我當時第一份被錄取的人資工作,是一家上市科技業,但那時候主要最常招募的FAE技術支援工程師,跟其他的後勤類相關職務,當時雖然有軟體部門,但是需求量不大 而我在發現自己不愛傳產,想要轉回科技業,並且是轉往軟體產業時,我發現隔行如隔山,沒有...

職能落差分析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5:08:49

本來這篇是預計統測成績出來才要寫的 但已經有很多同學自己對完答案,正在詢問相關問題了 想說那就早點發吧 1.選校選系是假議題 若要比喻,學校是品牌,科系是商品,是不可能脫離來比的 就像汽車聽起來比機車厲害,但BMW的重機 vs Honda汽車呢?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你只能要一樣,重機價值...

  • 職能落差分析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2 20:58:20
    有 1,483 人按讚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當老師反應孩子有學習狀況時,寧願多擔心一點,也不要錯過及早介入的機會!

    在臨床諮詢時,我常會跟家長說「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若老師說您的孩子有狀況,十之八九都是有狀況,只是這些狀況不是疾病,卻可能會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發展,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到了小學之後,就有可能成為令人困擾的大問題!」

    相信許多幼兒園老師也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跟家長告知要帶孩子去檢查,家長常置之不理,等到問題爆發了才回過頭責怪老師怎麼都沒說。當然也有些家長會聽從老師的建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檢查之後卻都說沒問題,最後搞得家長回到園所責怪老師,明明為了孩子好,結果卻落得惹人嫌。

    這時不禁要問,為什麼家長、校方、與醫療之間會有這樣的落差呢?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先來探討大多數人的思考路徑是什麼?

    就一般人而言,假如有人建議您去醫院檢查,您會想知道的是什麼?是不是想確認自己有沒有生病這檔事。若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當有人建議您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您是否會出現質疑的聲音「您是說我的孩子有病嗎?」然後,我們再站在老師的思維去思考,假如孩子在校出現學習不佳,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仍然無解時,您是否會建議家長尋求醫療的協助,找尋原因與可行的方式呢?

    這時,您有發現一個問題嗎?您現在所關心的是孩子有無疾病的問題?還是有無學習發展的問題呢?

    您是不是已經陷入孩子有無疾病的糾結裡呢?但您有想過嗎?醫療要確診的是「疾病」不是「行為症狀」,然而幼兒園老師反應的孩子大多屬於學習有困擾的狀況,當這些學習狀況集結起來仍不足以達成疾病的標準時,醫療最後的判定就只能告訴家長「孩子一切發展正常。」聽到這樣的結果,大多數的家長都會鬆了很大的一口氣。

    不過,若有去過醫院進行評估檢查的經驗就會知道,評估項目中可能會進行腦部儀器的檢查,也可能會要求孩子進行一連串的技巧測試,當然也會請家長填寫一些量表,然後再依據綜合結果說明孩子的整體狀況。

    只是這些學習有困擾的孩子大多沒有腦部病變的問題,儀器自然就檢查不出異樣。這些孩子也大多會跑、會跳、會說話,雖然測試過程會有一些狀況發生,但結果還是有可能會落於可接受的範圍內。至於家長的填寫量表,假如有些題目是您困擾的行為,您也勾選了,但最後總分的統計分析仍然是有可能被判定正常。

    這些看似沒有疑問的結果,您又曾想過,測試時發生的狀況會因此不見嗎?這些被勾選出來的問題會消失嗎?這些狀況會不會就是學校老師察覺有異的行為呢?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會不會就是老師擔心會牽動後續學習發展的可能呢?

    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在評估過程中,您是要找出病因呢?還是要找出影響學習的原因呢?當您有這樣的矛盾時,您可以這麼做:

    1️⃣給自己一個正向的觀念

    到醫院檢查不見得是因為孩子得了什麼疾病,而是要透過醫療的評估項目找到影響孩子學習的原因,避免原本只是一個小問題,日後卻成為影響學習的大問題。

    例如:愛唱反調的孩子,是孩子本身的氣質問題?還是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到而衍生出來的行為問題?

    2️⃣與學校老師積極的討論

    也許老師反應的狀況是您在家已經熟悉到不以為意的表現,或是您完全沒見過的行為,但一定要積極的與老師討論這些問題可能影響的學習範疇有哪些,一起共同擬定教導孩子的有效策略,絕對不要抱持著輕忽的態度。

    例如:講話不清楚的孩子,只有家長聽得懂,但是其他同學都聽不懂,這是否會影響往後的人際互動?

    3️⃣聚焦問題,找出共識點

    學校老師口中的「問題」與醫療人員認定的或是您認為的「問題」是否是相同的問題?若彼此的焦點不同,就很有可能對於孩子學習狀況出現不同的解讀,而錯失及早幫助孩子的機會。

    例如:活動量大的孩子,家長認為孩子只是調皮,但老師覺得孩子是規矩不好,醫療人員則認定是感覺統合出了狀況。

    4️⃣著重施測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評估報告出爐後,不要急著從結果判定孩子,而是從評估的細項中找尋孩子的優劣勢,從優勢中找出孩子的潛在能力,從劣勢中思考可能衍生的後續問題,以利提早做出因應的策略。

    例如:動作技巧不好的孩子,平常都出一張嘴,講的頭頭是道,真的換他做時,就藉口理由一堆,但是管別人都特別厲害。

    5️⃣參考不同課程老師的意見

    因為家長無法隨時進入幼兒園觀察孩子的表現,那麼就可以藉由其它才藝課來了解孩子,從中觀察孩子的注意力表現、學習速度、課堂中被關注的頻率來判斷。

    例如:動不動就說課程不喜歡的孩子,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因為挫折而出現的逃避行為?

    孩子有學習問題,不代表就是有疾病,所以家長不用急著武裝自己,多尊重幼兒園老師的意見,因為他們看過的孩子絕對比您多,若老師反應孩子有學習問題,寧願多擔心一點,也不要錯過早期的介入機會。

    (文章已收錄於媽媽寶寶月刊2020六月份)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 職能落差分析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16 03:50:23
    有 257 人按讚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 職能落差分析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1 13:31:13
    有 26 人按讚

    兩天豐富的社會創新嘉年華,將舉辦 5 場力世代論壇,全方位為你解析如何在工作中做好事!

    人人都說「學用落差」很嚴重,究竟學校學的知識,該如何在職涯中有所發揮?
    7 位不同背景的力世代,將分享如何運用所學專業和職場能力,在工作中發揮影響力,助你順利銜接出社會的第一哩路!

    ✨第 4 場「解密力世代:熱門職能深度探索」講者陣容✨
    【主持人】以立國際服務創辦人暨理事長 / 明怡基金會新事業發展經理 陳聖凱
    【專案管理】B 型企業協會專案經理/效益分析師 王亭蓉
    【公共事務】家樂福公共事務服務部經理 李政澤
    【產品企劃】島內散步旅行社產品企劃總監 蘇柏安
    【藝術治療】籿苗創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小人小學)教學長 林靖
    【商務開發】法爾社會企業發展經理 許茜雯
    【企劃與社群行銷】家樂福文教基金會企劃副理 劉欣宜
    【零售管理】綠藤生機資深零售經理 鄭毅

    共同主辦: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Vision Project)
    社企流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策略夥伴: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灣)
    協辦夥伴:教育部青年發展署、KPMG 安侯建業、統一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育秀教育基金會
    合作夥伴:讀冊生活、Hahow 好學校、Yourator、Social AED、180 度顧問協會、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了解更多:
    【力世代】策展網站:https://talent.seinsights.asia/
    【力世代】影響力職涯專題報導:https://vision.udn.com/vision/cate/7617

    #力世代 #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