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職能發展學院面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職能發展學院面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職能發展學院面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職能發展學院面試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607的網紅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又是一堂上的開心到不行的課,我甚至得在中途對大家說,我們不能一直都那麼high,總要認真上點課啊! 這一篇其實應該算是到今天為止、這一系列三梯課程的補充教材。上課時,礙於時間所限,很多觀念或想法都只能點到為止。在課程中,我們通常會把很多時間花在技巧的演練及工具的應用,但其實許多重要的觀念,...

  • 職能發展學院面試 在 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3-24 23:53:54
    有 40 人按讚


    今天又是一堂上的開心到不行的課,我甚至得在中途對大家說,我們不能一直都那麼high,總要認真上點課啊!

    這一篇其實應該算是到今天為止、這一系列三梯課程的補充教材。上課時,礙於時間所限,很多觀念或想法都只能點到為止。在課程中,我們通常會把很多時間花在技巧的演練及工具的應用,但其實許多重要的觀念,才是之後走的可長可久的基礎。

    舉例來說,今天有提到貝爾賓的團隊角色(Belbin Team Roles)。容我先坦承,我雖然在商學院時拿了學術成就獎,但我的組織行為其實只是略懂而已。所以,我並不是要來闡述貝爾賓的學說(相信有很多其他更內行的先進大德可以為我指點一二),而只是根據貝爾賓的團隊角色,延伸說說我對實務應用上的一些看法。套用電影常用的「真人實事改編」那一套,下面的個人見解頂多只是“inspired by true story”,談不上是“based on true story”

    針對貝爾賓的9種團隊角色,今天的重點多半圍繞在同一人可以身兼其中兩、三種角色,所以小團隊也依然適用。而就團隊運作或領導的實務上來說,我其實還想提醒下列五點:

    1. 選才:團隊多元,才能延展出不同的可能性,同時也可以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衝突一定會有,但可被控制程度內的衝突,可以增進團隊活力,所以其實是一項正面的訊號。

    而要達到多元團隊,第一步當然是在選材上要廣納百川。

    說來容易,但一般來說,當我們在招募新血時,通常會太過注重他的職能或技術是否符合公司需求,我們通常還自己把這樣的做法美化為「專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就可能形成忽略了每位新成員的人格特質。

    如何選進不同角色的團隊成員?性向測驗有用嗎?建議在面試時,當問到他過往做了些什麼時,不要只著重在那位應徵者過去有多麼戰功彪炳,而是詢問他在某一個事件中,他做了些什麼選擇?他又為何做出那些選擇?這樣就能有助於了解,這位應徵者在過往的團隊中,曾經扮演過那些性質的角色,而不只是何種角色的功能。

    2. 養成:一定要招募選進九型人才行嗎?當然不見得,也可以就現有的團隊成員之中,靠後天的養成,來湊齊這九種角色以發揮更強的團隊戰力。如何養成呢?首先要靠任務分配後再以戰養戰,接著則是經過一番的trial & error後,選擇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讓他們開始扮演他們最擅長或適合的角色。

    舉例來說,我就遇過有公司把資訊部主管調去管業務團隊,也就是把一個以往都被定義為專家角色的人,移去當一個執行者兼完成者的角色,後來的結果也證明很成功,就連被調動的那個人,也很訝異自己居然有那麼寬廣的發展領域,創造了組織和個人的雙贏。

    3. 激勵:只有任務分配還不夠,負責分派任務的主管本身,往往人格特質或習慣扮演的角色一定是特定那幾種。舉例來說,一位主管本身慣常扮演的是人際導向的協調者,他的部屬每天如沐春風之下,不由得也比較認同人際導向的作風。但團隊不可能沒有人扮演衝鋒陷陣的執行者角色,而這個時候,主管不能只是指派某人去執行,而是要設法激勵他,讓他對執行的工作能產生認同而產生熱情。

    倘若團隊或組織內崇尚的價值太過一元,反而會造成多數成員不懂得少數成員的辛苦,就像白天不懂夜晚的黑,很快地就會造成人員的耗損。

    所以,很多公司或組織感嘆自己總缺少行動導向型的人才,其實重點通常不是人才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這間公司的文化造成對行動導向型人才的排擠,缺乏對這種人才激勵的情況下,當然想留都留不住,而公司也就一直陷入缺少行動力的惡性循環。

    4. 授權:之前已經談過授權的基本概念,在團隊角色的面向上,我想強調的是,不只是針對單一任務的授權,而是主管有沒有guts把某些時刻的決策權,整個交到團隊中的另一位成員身上,不問階級,也不問年資。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跟激勵比起來,這樣的交付式授權,更有助於打破既有文化,而孕育出不同的團隊角色。

    主管自己不夠衝,怎麼辦?姑且就在損害範圍較小的事情上,將決策直接下放給一位行動導向的執行者吧!例如公司內的財務和營運單位老自我意識高漲地吵得不可開交,總經理每天要故做公正地當和事佬,其實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這時候,不如直接請個業務單位的人來下指令,告訴財務和營運單位,現在公司就是欠業績,所以一切朝能帶來的業績的方向做考量。這樣的決定,未必是個最好的決定,但卻可能是個打破僵局的決定,也可能會讓整個公司更重視業務面的行動導向。

    5. 自我揭露及自我形塑:主管若是老擺個架子,而他本身又是九種角色類型中的一員,團隊就可能會朝他喜好或習慣的那一面傾斜。

    該怎麼解決呢?主管可以自我揭露自己的弱項,告訴大家自己其實偏謀略但未必擅長其他面向,所以才需要團隊中的不同成員勇於扮演其他角色及承擔責任。有了這樣的自我揭露,成員的自我成就感會大增,也會更樂意扮演一個自己以往可能認為是吃力不討好的角色。

    另外,為了培育其他成員,主管有時必須把自己形塑出不同的風格、或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我自己來說吧!早從初出茅廬的職場青澀期開始,凡是主管交代我什麼任務,即使我自己毫無自信,我也會勇於接下那個指令或任務。在旁人眼中,菜鳥時期的我好像總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其實是暗地裡頭皮發麻直喊苦。簡單說,若拿籃球比賽來講,即使我自己知道我並非最後一擊的最適合人選,但萬一教練一聲令下,我一定會勇於承擔最後一擊的角色。

    隨著我的職場資歷慢慢增長,我的本事能力提高了,也就是我最後一擊的成功率也上升了,但我反而漸漸轉換自己的角色,因為我要讓對手摸不清楚我們到底是會交由誰來做最後一擊,同時我也要讓我們的團隊中磨練出更多能施展最後一擊的角色,所以我經常自動把自己移到助攻者的角色,而讓其他的同仁來做最後一擊。

    成功不必在我。這也是為什麼喬丹拿下六座NBA冠軍,但在關鍵時刻,他傳球給派克森的那一擊會成為經典鏡頭。

    「領導者不創造跟隨者,領導者只會創造領導者」今天我們在課堂中用來做結的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分享給每位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

    p.s. 我覺得今天的部落格版笑點還蠻多的,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去爬文尋寶:
    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3/blog-post_24.html

  • 職能發展學院面試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11-19 01:39:00
    有 0 人按讚


    艾鍗學院 智慧醫療班成效佳 吸引相關廠商獵才

    2015年11月11日 04:10 黃台中

    艾鍗學院承辦經濟部工業局委託開辦的智慧型醫療電子產品開發人才養成班、和北市職能發展學院委託開辦的物聯網平台程式開發人才訓練班,4日舉行培訓班聯合成果發表會暨徵才活動,吸引與醫療電子和物聯網相關業者到場獵才。

    艾鍗學院這期培訓班結訓學員有50位,當天廠商先對學員的研發成品進行初步訪談與了解測試,再由企業內部正試面試。到場徵才的業者包括百略醫學科技、吉鴻電子、佳銓電子、優利國際安全認證公司、榮國工業、捷銳行動科技。

    政府推動醫療電子新興產業,工業局也啟動智慧電子產業推動計畫,委由艾鍗學院開辦智慧型醫療電子產品開發人才養成班,幫助生醫、電機、資工等相關科系人員掌握醫療電子產品新藍海商機,參加培訓的學員可獲得工業局和勞動部青年就業讚計畫提供50%~100%的優惠補助。(工商時報)

    附圖:北市職能發展學院代表(前排左一、二)、台北護理大學系主任(第二排左一)與徵才業者和艾鍗學院講師及培訓學員出席成果發表會。圖/黃台中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1000336-260207

  • 職能發展學院面試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09-29 11:50:00
    有 147 人按讚

    六年– 從不會法文到L’OREAL巴黎總部的行銷路

    張淳絪,年紀輕輕便擔任 L’OREAL 巴黎總部國際專案經理 (Chef de Projet International),負責開發 L’Oreal Paris 品牌亞洲區保養品。

    被彩妝、保養品圍繞不提,工作地點更是全世界浪漫指數最高的都市。在許多女孩眼中,她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同時,這也是她花了六年才爭取到的理想工作。

    台大經濟系畢業後,淳絪在金融與行銷業中抉擇,因為拿不到行銷面試,她先進金融業工作,伺機尋找機會轉行,或更正確地說,製造機會。

    她到巴黎高等商學院 (HEC –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commerciales de Paris) 攻讀 MBA,在 L’OREAL 巴黎總部實習,回台灣 L’OREAL 工作四年後,她重返巴黎。

    這是一則真實的,理想實現的故事。

    1. 我們先從妳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法國夢聊起!

    應該是大學法文課吧。

    我大學選修法文,才學了一點就跟朋友去法國自助旅行。對我來說那二十五天的旅行是很特別的經驗。我們在台灣接收到的「西方資訊」多半是「美國資訊」而非整個西方世界。實際用腳在歐洲走一趟後,我對許多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生時代,行銷就是我的興趣之一。但大學畢業後嘗試投行銷工作,我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得到想要的職業,我設定「工作→進修 MBA →轉行」的路徑,替自己增加機會。

    選擇 MBA 時,我把目標鎖定在歐洲學校,特別是巴黎高等商學院 HEC,因為我想去的公司幾乎是法商。比起學校在台灣的知名度,我更在乎哪裡可以讓我找到不一樣的機會,我想換個方式跟其他求職者競爭。

    2. 你在巴黎唸書,也在L’OREAL總部實習,為什麼最後選擇回到台灣?

    MBA 畢業後,我一開始找實習,連續收到六封各大精品美妝集團的燙金感謝信,文雅又殘酷地拒絕我。最後才爭取到 L’OREAL 在巴黎總部 Asia Zone 的實習機會。

    實習時不只有語言挑戰,面對亞洲12個國家各種問題,和 L’OREAL 內部賽車般的運轉速度,讓我在六個月內大幅成長。實習結束後我面試正職,儘管已經全程用法文,卻還是因為語言的緣故被拒絕了。

    當時我很沮喪,實習的老闆特別把我找去,不但肯定我的工作表現,還鼓勵我想想自己的中文優勢,建議我回亞洲看看,累積第一線市場的經驗,才更有機會回巴黎做上游的品牌開發工作。

    當然,我曾經懷疑過這只是安慰的台詞,但最終我選擇相信,因為,我想要的是在巴黎做喜歡的工作,不是在巴黎做個還可以的工作。

    人可以跟很多事物妥協,唯獨不能跟理想妥協。所以當時雖然有其他公司正在跟我洽談,但我接受了老闆的建議,他立刻將我的履歷轉回台灣 L’OREAL。

    往好的方面想,經過這麼多年,我總算拿到行銷正職的面試機會。

    3. 在巴黎,你參與產品在亞洲區整體策略規劃,在台北,你從第一線儲備幹部做起,是什麼感覺?

    在台灣 L’OREAL,我跟剛畢業新鮮人一樣從儲備幹部做起,即使我有工作經驗、有 MBA 學位。

    老實講,面試時聽到這個職缺,我有些不滿,台北的人資總經理看出來了,她說:「我知道讓妳從儲備幹部做起,妳會很不情願。但我們不是一間讓員工職涯發展倒退的公司。有實力的人,將來的路不會跟別人一樣。」所以我決定接下這份工作。

    她說的沒錯。調整心態後,我發現儲備幹部有很多優勢,起先看不出來,但會隨著時間慢慢發酵。做儲備幹部輪調的九個月,我得到各部門前輩的寶貴叮嚀,好像帶著通關密碼上路,之後更常得到這些人脈的幫忙。同期的同事儘管在不同品牌部門,依然常互相鼓勵,我並不是獨自一個人努力。

    美妝市場變化迅速,競爭品牌各出奇招,行銷的工作又繁雜,需要隨時保持彈性、同時處理多件任務,才不會被速度感吞噬。L’OREAL 是業界有名的「混亂」,很多事沒有清楚的職掌和章程,儘管不確定感帶來巨大壓力,但對我這種喜歡自己找機會的人來說,卻是「能照自己方式做事」的大好時機。幾年下來,我見過很多高手,各自有一套生存之道,我喜歡到處偷學大家的武林秘笈。L’OREAL 雖然混亂,卻是個讓人能敢於冒險,容許犯錯的地方,也是有可能少年出英雄的地方。

    我們同事間常開玩笑,進這間公司就像被丟進游泳池的小寶寶,要自立自濟,如果有本事游上岸,就再踹一腳踢下去。聽來似乎可笑,但某種程度來說,市場激烈的競爭不也正是如此嗎?

    在台北工作時,每年的年度評鑑我都和公司擬定績效目標,評量我要進巴黎 DMI (品牌開發部門)尚須達成的能力標準。

    這期間,我曾累得想放棄,但最終都堅持下去。經過了四年,終於有面試的機會。

    4. 我們一直說這是你理想的工作,能不能介紹你目前的工作內容,以及你為什麼這麼喜歡行銷?

    我現在在 L’Oreal 巴黎總部做行銷開發 (DMI, Développement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的工作,與歐洲和美洲的團隊,開發未來的產品和廣告素材。

    DMI 的主要工作是提出未來三到五年的品牌策略落實到新產品、並創造出「產品概念 (concept)」。

    產品概念,是要替這還在孕育的產品寶寶創造一則吸睛的故事。大至廣告視覺,小至產品顏色、氣味、觸感……包裝設計、科學功效測試,都是故事的一環。你得專注在每個細節,才能堆疊出美感,但同時又得保持創造力和控制成本才能看清楚全局,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對行銷開發人而言,今日市場上發生的事情已經是歷史,我們得從已知的歷史找到品牌的未來。這其實正是許多人對行銷的終極夢想—開創品牌的未來命運,甚至改變市場。

    我這六年來從實習生、第一線產品行銷、到現在開發未來產品概念,正是一步步朝這個方向努力,現在在總部從事行銷開發,終於滿足了這個夢想。

    5. 你從台灣外派到巴黎,面臨到哪些挑戰嗎?

    調到巴黎後,我才發現許多事要重新學起。以 Manager 的身份外派的困難點在於,一接下新工作就得粉墨登場,加上得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種種難題,前六個月我常常問自己:「不就是一份工作,選這麼難的幹嘛?」

    幸好同事幫助我重新適應法文,讓我先過了一陣子聽法文說英語的雙語環境。他們居然還安慰我「DMI平均九個月就會上手,妳要堅持。」比起一般工作預期三到六個月的緩衝期,同事居然說「九個月」就行,當下我有點傻眼。卻也更萌生一股鬥志, 我從沒想過要打退堂鼓。

    這裡有世界各國的佼佼者,聰明、專注力高,與他們共事讓人充滿鬥志。有些同事沒有第一線市場經驗,但是他們對美感很敏銳,不受商業思考的限制,創意爆發力十足。像我這樣在市場待過的人,看到一個產品,則立刻能畫出它的延長線,知道該怎麼操作行銷跟競品對打,推測消費者可能的反應。這些都是過去幾年累積下來的基礎。

    我的求職之路雖然拐了幾次彎,但每段路都走得很值得。

    6. 終於到巴黎做著喜歡的工作了,你是如何制定跟規劃目標的呢?

    我原本是個愛規劃的人,記事本上總是寫滿滿的。

    但關於規劃,我有一次很特別的經驗,發生在當年唸 MBA 連實習都找不到的時候。

    那時我向一位老師請教該怎麼辦,他要求我試著去過一個沒有規劃的周末。

    周末來臨時,我起先有點慌亂,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但靜下來後,我記起一些想做但始終沒時間做的事。最後,我整個周末都在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規劃好的事」,意外地過了個很充實的周末。

    這個經驗讓我學到,雖然規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多跟自己對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才能追求對的目標。目標錯了,再完美的規劃也只是枉然。我不相信「堅持就會有結果」這種話。不過我相信,了解、認清自己,當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在天秤上能夠達成平衡時,才會真的開心。

    7. 可以和我們分享法國的工作哲學嗎?

    法國人很重視家庭與生活。法國青年就算住外面,每隔兩周左右也會回家拜訪父母。法國人常給人懶散的刻板印象,正是因為他們家庭觀念重,認為該把時間保留給家人, 保留給自己的私人生活。他們認為工作是工作,跟生活是兩件事情,法文「工作」這個單字 travail 其實源於拉丁文的 tripalium,意思是「折磨人的刑具」。對法國人來講,只會工作的人沒什麼好驕傲的,他們更重視經營生活。

    重視家庭、重視私人時間、重視經營生活,這幾樣加起來,才給人一種法國人不重視工作的懶散印象。這影響我很多,因為我發現能夠豐富生命,讓我快樂的,並不是單純的工作成就感,而是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這兩樣乍看之下相似。但代表的是不同的價值觀。也因為認同這樣的價值觀,我當初才選擇回台灣,而不是硬待在巴黎。

    不過,全球化浪潮席捲下,法國人現在也提高工時。法國的工作可以分成兩類: Non-Cadre 和 Cadre 。前者屬一般職位,法定一周 35 小時,後者屬專業職,能升遷至管理階層,工時相當於責任制。像我通常八點左右下班,許多同事也跟我差不多時間。但比起加班的人,更多人是八點以前就提早到公司,為了準時離開。

    說法國人都工作不認真,其實是有點不公平的。

    8. 對於還沒進入職場,或還在職場裡迷惘的年輕人,妳有甚麼建議嗎?

    我覺得台灣的社會風氣和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引導大家在成長過程中發現自己是誰。每個人都深怕當異類似的,盡在「主流」的路上競爭。殊不知所謂的許多「流」,往往只是有時效的「潮流」。

    我們必須先突破追逐主流的迷思。

    台灣過度推崇了「努力就有收穫」這個觀念,又不相信「人各有天資」,喜歡搞假象的平等。好比龜兔賽跑,我們都下意識地會站在烏龜那邊吧。但這故事的本意應該是警惕兔子們勤勞的重要,不是去鼓勵烏龜去跟兔子賽跑啊。

    能力分班、升學門檻這些制度原本立意良好,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質,只是台灣現在的相關配套很弱,職技體系不受重視,社會又充斥著唯有讀書高的氛圍,彷彿不擠身「主流精英階級」就無路可走。

    這時,政府和師長還一直拿龜兔賽跑來激勵我們,蹉跎青春在沒效率的努力上。

    在我看來,厲害的兔子是根本不會偷懶的,這樣,烏龜再怎麼努力也不會贏。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某一條跑道上的兔子。與其勉強自己做一隻跑不贏的烏龜,不如做一隻不偷懶的兔子,找到你的跑道,快快樂樂的跑,那時,誰都贏不了你。

    9. 如果有,請和我們分享您的人生楷模(role model ) 或者人生格言

    「我努力,是為了有一天可以只做我喜歡的事。」

    很少有人能夠一開始就做到喜歡的工作,但就算從不怎麼理想的工作開始,還是可以享受往目標邁進的過程。無論是因為轉行、還是升遷,每當往夢想更靠近一點,工作中喜歡的部分就會再多一點,討厭的部分再少一點。

    對我來說,「喜歡的工作」是「喜歡的生活」的一部分,不想為了生活被迫去做一堆討厭的事。

    為了越來越接近這個願望而努力,感覺不是很棒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