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 FITNESS Level 1 教練證照培訓 PARK FITNESS INSTRUCTOR Level 1 Workshop
主辨: @info.tswcf
@ericng_workout
名額: 12位
導師: 物理治療師及街頭健身教你
-賴虹潣教練(台灣)
-吳宇軒教練 (香港...
PARK FITNESS Level 1 教練證照培訓 PARK FITNESS INSTRUCTOR Level 1 Workshop
主辨: @info.tswcf
@ericng_workout
名額: 12位
導師: 物理治療師及街頭健身教你
-賴虹潣教練(台灣)
-吳宇軒教練 (香港)
✅課程介紹:
一切訓練的起源徒手健身(Calisthenics)一詞結合了古希臘文的kal(Beauty)及sthenos(Strength)也就是健美與力量並存的意思。
在俄國及歐洲國家,街頭健身具最熱門運動之一。在本港亦都有不少網民看到他們的訓練及運動片段後給他們安上「戰鬥民族」的外號
地方限制較少,基本上一個狭窄的地方也可進行訓練,可以不需要任何工具,只要你身處的地方存在就能利用身體重進行訓練。
同時訓練多組肌肉透過自身體重訓練方式的徒手健身,每個訓練動作都需要不同的肌肉参與。需要龐大的核心肌群力量。
假如你是:
-想成為一位徒手訓練或街頭健身教練
-喜歡和想深入了解徒手訓練或街頭健身
-私人教練進修
歡迎來參加培訓。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體適能趨勢預測「徒手訓練」自2013年開始,每年都名列前3名
(2017-2020 前10名)
而「PARK FITNESS」正為健身教練們提供一套符合潮流趨勢,及市場需要的嶄新訓練方法,而在健身產業中取得競爭優勢。
課程亦適合對街頭健身和徒手訓練有興趣的相關人士進修,藉以對這項運動加強瞭解,讓學員能夠在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
🔹PARK FITNESS 只需要利用隨手可得的器具,如公園裡的單槓架、或是任何場所的地板就能夠進行鍛鍊,是一種男女老少均可參與,門檻不高的體適能訓練方法。
🔹本課程是台灣極限街頭健身運動協會認證的第一張協會教練證書。也是目前少有的徒手訓練教練證書。特別邀請運動健體教練,物理治療師,徒手訓練教練開辦,務求全方位的讓參加學員學習,也把這麼多元化的知識帶到香港。
✅課程大綱:
🔵理論課 6小時
(物理治療師 賴虹潣教練)
1. 啟動身體的樞紐
》了解怎麼運用身體(掌握街頭健身如何開始)
》讓運動訓練簡單化(讓徒手訓練啟動身體)
》第一次街頭健身就上手(熱身-訓練-恢復保養)
》如何從初學者-職業高手(全面性的學習;創造一個全能的高手)
2. 從傷害談動作策略(物理治療師 賴虹潣教練)
》分析問題,何謂動作策略
》肩肘腕關節與上背部合成之上肢動作策略
🔵實習課 6小時
(街頭健身 Eric Ng教練)
PARK FITNESS實作課程
》 PARK FITNESS常用肌群熱身
》上肢拉式訓練動作
》上肢推式訓練動作
》核心肌群訓練動作
》訓練原則及計劃編排、教學技巧與安全
實習課
(街頭健身教練 Eric Ng)
日期: 2021年11月7日(星期日)
時間: 10:00-13:00 、14:00-17:00
(13:00-14:00 休息)
線上理論課
(物理治療師 賴虹潣教練)
日期: 2021年11月14日(星期日)
時間: 10:00-13:00 、14:00-17:00
(13:00-14:00 休息)
視像形式以Zoom進行
費用: 早鳥價 HKD $4,250
(於2021年10月3日前提交報名表及費用(星期日)
原價 HKD $4850
地點:Calisthenics Base
Wing Cheung Industrial Building
Area: Kwai Tsing, New Territories
Address: 58-70, Kwai Cheong Road 4/F A7
報名方法:
WhatsApp:97152309
參與表格:
付款方式
PayMe,FPS
97152309
銀行入數
HSBC
541 734877 292
請保留你銀行入數紙,並用手機拍下,然後whatsapp 97152309進行確認。
請註明:Park fitness教練證書,名稱,電話號碼)
考試日期11月21日
地點:(葵涌)Calisthenics Base
時間:09:00-11:00 am / 14:00-16:00 pm
實習試內容
1.引體向上 pull-ups 8下/ 女生3下/反手5下
2.雙槓撐體 dip 12下 / 女士 5下
3.掌上壓 push-ups 20下 / 女士 6下
4.直角式支撐 L-sit 維持20秒 / 女士 20秒
5.平板支撐 plank 維持60秒 / 女士 45秒
筆試
以文字是題作答
30分鐘內完成
🔴 #EricNg_workout
🔔訂閱Youtube.
https://youtube.com/user/yuyu2425
職業治療師私人 在 Anu流動療癒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靜心流動師資課程✨學員篇
認識學員也讓我認識了一個新的行業-職能治療師,相信會選擇這項職業,都是秉持著助人,擁有一顆溫暖的心。
.
分享時間時,也能毫不猶豫地與Anu分享過往的故事,這些都是屬於真心交流的時間。
感謝這段時光,能讓彼此都有溫馨的心的互動。
.
一直以來,靜心流動師資課程,就不是單單只教技法的流動畫課程,協會主要是期待大家能在流動畫裡面,能學習心法,很多的感受,學習不去糾結,學習欣賞自我,那才會是最重要的,好好的愛自己,成為自己。
.
學員的自信,Anu相信你會開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別流動藝術道路喔,祝福你~❤️
.
.
.
歡迎你一起來探索-
✨靜心流動師資認證課程✨
9月份秋季班
遠距防疫-專注線上1對1
實體暖心-平日班/假日班
歡迎索取課程資訊☘️
報名方式請點首頁連結🔗:
https://linktr.ee/anufluidart
.
在流動畫師資課程規劃,很多需要經驗的累積,才能真正感受到的創作技巧,在Anu的課程裡,總是不藏私的分享給,喜愛流動藝術的學員。
🌱防疫在家增添新技能🌱
「靜心流動師資課程-夏季認證班」
🌲防疫在家不用出門,
也能自我學習成長與增加專業技能
🌲線上視訊一對一專一教學(防疫期間限定)
🌲老師課前示範創作,一起創造
🌲材料箱內容豐富,寄送到府
🌲可自行許願時間
🌲Anu的師資課一直有海外的學生(例如:澳門、馬來西亞⋯),教學方式為線上教學,學員已在教課中。防疫期間在家,使用線上教學,能有一樣的效果。可和老師約2-3天時間完成十堂課程喔!
.
適合的朋友:
✨單純喜愛流動藝術的朋友
✨想要深度了解流動藝術者
✨想培養第二專長
✨增加斜槓人生的選項
✨助人工作者
✨接觸藝術陪伴,運用於職場工作者
✨想轉換跑道者
✨對創作教學有興趣者
歡迎加入流動藝術的世界裡喔!
.
在這裡特別安心,每個人不需擔心,不需要藝術背景,
只要喜歡色彩,都歡迎一起來探索,流動畫的美與自由的心。
————————————————
#anu流動療癒畫 #流動畫 #台北師資培訓課程 #fluidpainting #台中師資培訓課程 #遠距教學 #品牌合作 #禮物 #fluidart #流動畫師資認證課 #流動藝術 #流體畫 #流體藝術 #藝術 #流動畫課 #企業合作 #團體包班 #taipeiart #流彩師資課程 #私人教學 #流體畫 #台灣靜心流動藝術協會 #靜心流彩師資培訓認證課程 #0藝術基礎都能上手的療癒流動畫 #靜心冥想 #fluidartwork #線上師資教學1對1 #在家防疫 #防疫日常 #藝術療癒心靈
職業治療師私人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治療關係:青少女與心理醫生的故事
當時我高二,心理治療與心理醫師這些詞彙總讓我憧憬與好奇。
班上有個女孩經常請假,因為太少參與,自然邊緣化,即使來學校上課,也總是到其他班級找她的朋友,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慢慢成為女孩的閨蜜,她開始跟我說了很多事,包括她去看心理醫師的事。
「他好帥好年輕,而且也他單身,我都準備好要嫁給他了。」
我聽來聽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不斷重複對他外表與溫柔特質的讚美,小時候看少女漫畫長大的我,把他的心理醫生想成漫畫中的花美男,好奇怎麼會有人如此帥、如此聰明又如此溫柔,這般完美還是個我最嚮往的職業,我也跟著冒了一堆粉紅泡泡。
女孩曾經有一段時間病情嚴重住院,沒辦法來上課,女孩告訴我他的醫生對他有多照顧,醫生也給了他手機,因此她有辦法傳簡訊給他。我更加納悶了,雖然眼前的女孩是我同學,但醫生這麼照顧病人我到頭一次聽說,當時我的母親常跑醫院,也沒見半個醫生有這般照顧。
在某一個週末,女孩找我一起去唸書,她告訴我醫生也會去,我實在不可置信,在我青少女的視框裡,在滿是「要考上醫科」的校園氛圍裡,那種感覺就像中了頭獎吧!女孩告訴我他約醫生教他數學物理,知道我理科怎麼讀都讀不好,我也樂得跟她一起見見這個神秘嘉賓。
我跟女孩有點侷促不安的坐在麥當勞二樓,眼光一直若有似無的飄向樓梯口,我搜尋著我想像的花美男,女孩則是撥頭髮還拿出補妝的鏡子,直到樓梯口傳來三步併作兩步的腳步聲。
那不是花美男,我對於接下來可能只有半小時的學習,變得極度意興闌珊。
沒有濃密的頭髮,沒有細長的鼻子,沒有迷人的電眼,沒有纖瘦的身形,沒有平滑的膚質,沒有高雅的品味,倒是有點吊兒郎當的氣息,以及小女生不會再多看一眼的模樣。
你說我高中時期就極度外貿協會,我是不會辯解的,只是我對女孩在他面前無時無刻的溫柔乖巧、迷戀順從感到極度困惑,我也對於一個執業醫師願意免費家教這件事感到不可思議。
女孩眼睛裡的迷戀與醫師眼神裡細微得意的光芒,在那週末的午後相互映照著。
也許醫生為了鼓勵他,因此對他說:等你出院我帶你去喝咖啡。
也許醫生為了幫助他,因此願意在下班時間,還抽空到麥當勞為她惡補缺課的課業。
也許醫生疏忽了,在治療中的女孩已經投放過多依戀和移情,卻沒有適時地停止。
也許醫生也需要這份迷戀與依賴,來成就心中那份,也許我不論多少歲,都被小女孩愛慕。
究竟醫生拒絕不了的,是女孩?還是心中的情慾?
女孩的故事我的印象只到這裡了,因為後來女孩也沒有繼續跟我同班,我最後的印象只停留在班導很緊張得找到我,問我知道些什麼,也許基於保護,也許擔心謠言四起,但終究我與女孩斷了聯繫,她徘徊在休學與復學之間。
至於青少女的我與治療師的經驗,因為對催眠太感興趣,找到可以免費做心理治療與催眠的機構,而我遇上非常好的治療師,只記得那是在新崛江商圈附近某某書院,開放給大眾唸書的地方,雄女的孩子想在外面唸書時就會去那裡,因此我遇到我的治療師,被我纏著做了幾次前世回朔,以及療癒性超高的童年創傷的治療,而最終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拿著高中時候的相本跟他說我的人際困擾時,他仔細看著相本後告訴我:「你跟身邊的人都笑得很開心,我實在很難看出你人緣不好。」
他說的,是一張我們雄中雄女大露營的照片,因為他這句話,我重新改觀了我對人際與人緣的看法。
當然,我願意改觀,是因為前面好幾次他細緻又穩定地接住我的情緒,而在那一刻他的話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撼動,我與他的治療關係,始終只維持在治療室中,最多也只有在我們結束關係後,我到書院讀書時,從門縫跟他打招呼,而他總是淡定地點頭回應我。
我的故事很沒戲唱也缺乏張力,卻有著顯著影響的力道。
治療改變的發生,基本上最關鍵的還是指向治療關係,這也是心理師謹守倫理防線中最重要的一環,不與案主有治療情境外的互動,對我而言是保護我的精力與時間,因此我向來懶得在工作情境之外回答私人問題,對案主而言也是保護他們,避免對諮商師有過多的期待,避免關係進展到私人關係,因為,真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容易就一腳跨過去了。
女孩小鹿般無助的雙眼,在治療師的引導下綻放喜悅的笑容,治療師的英雄情結或拯救者情節一旦被喚醒,可能會希望她可以藉由自己的力量讓案主「更幸福」。
女孩寂寞孤單缺乏被愛的感受,在治療師的陪伴下覺得自己被理解與接納,治療師剛好也需要去愛與愛人,治療關係在一方專業一方脆弱中的權力不對等,關係的走向很容易由治療師一手操控。
治療師的專業,不會只是治療方法、知識與取向,還包括個人身心靈的修煉,包括身口意的覺察,也就是行動、語言與意念在自身是如何流轉。
一個可以嗅到自己也有渴望救贖他人、渴望被需要、渴望被崇拜的治療師,就要能立即踩剎車,因為採不住的下一步就是滿滿的傷害,而最終強烈滿足的卻是治療師個人,因為案主在治療情境中是某種程度渴望治療師的「愛」,而容易失去拒絕的話語權,總是到了關係極度退潮後,案主才可能意識到自己被傷害。
一個治療師,是樂意案主經過治療後,開心快樂的宣示要離開治療,而非嘗試建構持續性的依賴,讓案主一直需要這段關係。一個治療師更要在感受到案主對自己的情愫,或自己對案主的情愫發生或即將發生時,能夠即時轉介或討論治療關係,避免情愫蔓延到不可收拾,而這些治療界限的拿捏,說穿了是治療師個人意識的延伸,你自我的樣子,就會是關係界限的樣子。
註:台灣沒有心理醫生,只有精神科醫生/身心科醫生,青少女時期認為的心理醫生其實就是精神科醫生,有的精神科醫生有特別接受心理治療不同學派的訓練,因此有能力做心理治療,但有的精神科醫生並不崇尚談話性治療,因此也有區別。心理師並非心理醫師,領有衛福部心理師執照,無法開藥與給予診斷,但多數擅長不同取向的談話性治療,風格與人性觀也因此極大差異,但通常不建議過度「心理雪拼」,換過一個又一個心理師或機構,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原因。
--
Chloe 公開課們:
1️⃣2/27.28 第二期【心靈除舊佈新】用哀悼加速生命前進 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10227-28/
2️⃣3/6.7 第42期【安全感訓練班】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10306-07/
3️⃣4/17.18 第13期【關係界限】建立自尊與原則的人生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10417-18/
4️⃣4/30-5/1 第四期 【改變戀愛 DNA】
無懼的愛:為什麼我們渴望愛,又有這麼多「可是」
安全的愛:修復內在小孩,找回愛與被愛的勇氣
成熟的愛:擺脫孩童般的愛戀,走向親密又獨立
https://www.iiispace.com/lovedna/
職業治療師私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事件起因在同行擷取選手自傳裡的某段話
評論選手復健訓練的過程
我一向不對單一事件作回應
但這個事件如果不回應
對當初一起合作的夥伴著實不尊重
所以~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回應
該文截自選手自傳的書摘
這段話當初的意思
是指該選手的韌帶在當初尚未百分百的完整
但周邊結構已經能提供競賽時所需要的能力
然而對選手當初的心情與狀態而言
即早讓他接觸球場技術
對他的棒球能力恢復與手感
肯定能在心理層面加成訓練成效
尤其選手在求勝意志比他人高的狀況下
能讓患處恢復有相對的助益
才會用這樣的言論當作鼓勵
幫助選手增加意志力、忍過辛苦的復健與訓練
儘管如此~
一個職業選手能不能完整的回到場上
並非一個私人訓練師能夠單獨決定
球隊有球隊的機制
當時Lamigo合作的壢新醫院運動醫學團隊
Lamigo所有的防護員
加上選手自聘的物理治療師貼身協助復健
這些專家必須把所有資訊完全整合
直到隊醫、防護員、技術教練
認定選手能力已達競賽狀態時
才會讓選手上場比賽
自傳文章著重的是球員的心理轉折
多半不會贅述過多專業文詞
內容目標在表達選手當初積極復健
爭取回到場上的歷程
選手也順利的從車禍損傷中復原
甚至在隔年創下333的紀錄
拿下史上本土最高薪的合約
這更是對這跨領域整合的最佳表述
訓練選手的過程我一向不願多談
但對於藉由單篇文章的段落
來解讀或評論一段治療或訓練的過程
角度上的完整性似乎不夠全面
所以~對我的訓練理念有興趣的
歡迎隨時跟我交流~
對我訓練有意見的
也歡迎一起討論
甚至想了解當初治療與訓練狀況的
都歡迎與當初合作的壢新運醫團隊
Lamigo 防護員
與合作的物理治療師 尤信貿 詢問
五年前看到該名同行公開對這段書摘的評論時
就已經向本書自傳作者有所溝通
要打這篇文章前,也跟自傳作者再次做了告知
所以~這是我最後一次對類似文章做回應
為的不是陳述我個人狀態
而是不能抹煞當初一起幫助選手之所有夥伴的努力
因為選手從這場車禍後復健的過程
是一場非常完整的運動醫學跨領域整合
從壢新醫院運動醫學整合性介入
球團防護員與球員自聘物理治療師的幫忙
球隊體能教練與私人訓練師間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Lamigo球團與教練團隊
具遠見的允許各專家間的互動與資訊交流
來幫助該球員從車禍中恢復
這過程
不能被斷章取義的評論給抹煞掉
很感謝當初一起幫助選手的各路夥伴
也很感動當初選手為了職業生涯所做的努力
更感謝作者瞿欣怡對選手生涯的記錄
運動醫學的整合這條路
我們還在努力
未來也會繼續執行
歡迎大家一同交流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