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職業倦怠理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職業倦怠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職業倦怠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職業倦怠理論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綠角財經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醫師的內心世界”作者是Danielle Ofri。她是紐約貝爾維醫院的醫師。 這本書內容以作者親身經驗為主,搭配她與其他醫師的訪談,主題是行醫過程醫師所經歷的情緒。 作者回憶在自己大三時,在腫瘤醫學部見習。看一位研修醫師(Fellow),幫一位血癌患者施打化療藥物。桌上有兩瓶藥物,一個是靜脈注...

  • 職業倦怠理論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3 06:53:47
    有 2,037 人按讚

    “醫師的內心世界”作者是Danielle Ofri。她是紐約貝爾維醫院的醫師。

    這本書內容以作者親身經驗為主,搭配她與其他醫師的訪談,主題是行醫過程醫師所經歷的情緒。

    作者回憶在自己大三時,在腫瘤醫學部見習。看一位研修醫師(Fellow),幫一位血癌患者施打化療藥物。桌上有兩瓶藥物,一個是靜脈注射,一個是脊髓腔內注射。該醫師先處理後者。

    把藥物推送完,該醫師看向桌面時,頓時臉色發白。他打錯了。把靜脈內藥物打進脊髓腔內。後果嚴重。

    後來作者在醫院遇到這位醫師時,他似乎一直被沉重的罪惡感壓得頭低低的。

    罪惡感與愧疚感,是犯錯後的情緒。也因為對人造成重大傷害的可能,行醫的過程往往會伴隨著恐懼。醫師害怕自己做錯了。

    作者回憶自己第一次主導急救過程的手足無措,腦中一片混亂,無法下達指令。就是恐懼達到極致時的麻痺作用。後來是比較資深的醫師伸出援手,化解危機。

    醫療行為會影響患者的健康,有點適度的恐懼是合理的,也是小心謹慎的反應。假如一位醫師都不怕任何併發症,也完全不認為自己有判斷錯誤的可能,反而是可怕的事情。

    醫師的養成過程涉及大量的學習。醫學生學理論知識。開始見習與實習時,每天都看到不同的疾病與程序,每樣都很新奇有趣。

    在完成住院醫師訓練與主治醫師前面幾年後,醫師已經熟悉這個科別常見的問題與處理方式。學習與進步的快樂大幅減少,日常生活變成比較是不斷重覆已知技巧,完成工作的過程。

    而且,醫師會看到許多對自己健康完全沒有責任感的人。

    喝的爛醉,跟人打架,不斷進出急診的酒精成癮者。難以配合就算了。你要為他診治,還要小心不要被打。有糖尿病卻大吃甜食,造成血糖過高的患者。

    這些人似乎可以把自己的健康搞壞,然後醫師就要負責把他治好。

    日復一日的高壓工作、醫師開始發現,有些患者現代醫療幫助有限,也不是所有患者都值得救助。於是,開始產生職業倦怠,甚至物質濫用。

    書中舉了一個醫師的例子。她在壓力下,如何一步步陷入酒癮與她重新出發後的職涯。

    她的新工作有個優點,就是”每天都能上床睡覺”。

    對於一般上班者而言,每天晚上可以睡覺似乎本該如此。但對許多醫師來說,譬如需要輪大夜班的婦產科醫師、急診科醫師,值病房班的內科醫師,與有急診刀要開的外科醫師,晚上能好好睡個覺是莫大的幸福。

    許多醫師在值班時,會變得過度敏感。深怕自己漏掉呼叫器或手機的來電。往往自己在洗澡淋浴時,會覺得嘩啦啦的水聲中似乎有鈴聲。於是關掉水龍頭,仔細的聽。這個現象甚至會持續到不需要值班的時候,一聽到來電,人馬上跳起來,進入戒備狀況。

    這些會讓醫師壓力過大,表現不好的情緒因素,我們如何處理呢?

    傳統方法是不處理。

    “你要當醫師,你就要撐得過去。”
    “撐過去才是抗壓性夠強,能獨當一面的醫師。”
    “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這就是傳統做法。

    書中提到,美國有醫院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推出身心安適(Wellness)計畫。除了要替醫療人員帶來身心健康,也要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的快樂豐足。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問,有多少台灣的醫療從業人員可以說自己的生活是”快樂豐足”的呢?

    這本書每一章以實際案例解說一個行醫過程會遇到的情緒,從中帶出現代醫療環境與訓練過程會遇到的問題。

    每章最後,是一位來自瓜地馬拉的三十幾歲非法移民,胡莉亞的故事。一章又一章,她的心臟衰竭症狀愈發明顯。這個沒有美國籍的人,能否排上心臟移植名單,最後結果如何?未知結局帶來一種看小說般的緊湊感,讓讀者一章又一章讀下去。

    對於本身從事醫療工作,或者對醫療人員心理狀況有興趣的讀者,“醫師的內心世界”會是一本精彩的讀物。

  • 職業倦怠理論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0 23:19:16
    有 3,231 人按讚

    #部桃醫院相關群聚今日僅新增一例
    #越南看護一定是案838醫師所傳染的嗎?

    1.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新冠確診(案870),為案839護理師的祖母。案870為60多歲女性,曾與案839同住,1月11日匡列為案839接觸者後進行居家隔離,1月12日採檢結果為陰性;個案1月18日出現發燒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並再次採檢,於今日確診。因個案發病前2日至住院隔離前均在居家隔離,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2.昨日公布之案869越南籍看護,經進一步調查,個案是單一雇主非流動型,於雇主住院期間均在醫院照顧雇主,1月7日案838曾至病房為其雇主治療。該外籍看護的活動範圍是在9B病房,並非案838醫師的管轄範圍7B,由於案838是住院醫師,負責範圍較廣,雖然好像沒有負責9B病房,但7日經過時9B有緊急狀況,疑似病人有積胸水,所以他就幫他抽了胸水,研判是這樣接觸的狀況,所以傳染給外籍看護。

    莊人祥表示,案869的雇主並非確診患者,目前正在採檢中。由於案838當時是經過病房時,被臨時叫去治療案869的雇主,但該病房並非他負責的區域,也並非原有業務,所以當時在疫調時,案838並不記得有這件事,是看護出現症狀後才回溯到這段接觸史,而處理抽胸水時間共約16分鐘。

    個案於1月13日雇主出院後,持續於雇主家中照顧雇主,未外出且無其他人來訪;個案1月16日起陸續出現痠痛、全身倦怠及咳嗽症狀,18日由雇主家人帶至醫院採檢,於昨日確診。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8人,包括雇主、雇主之同住及非同住家人,其中5人已安排居家隔離,將進一步安排採檢。

    3.針對案863、864及865家庭群聚,指揮中心今日再公布個案之其他公共場所活動史,提醒曾於附件所列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2月1日前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確實佩戴醫用口罩,就近至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就醫,且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醫時請主動告知接觸史、旅遊史、職業暴露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者需自付掛號費等費用(檢驗費用由公費支出);返家後亦應佩戴口罩避免外出,與他人交談時應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4.案864在收容機關擔任輔導老師,工作內容為指導學生、管理生活起居,因傳出確診,曾接觸過的老師、學生等,都必須居家隔離。外傳台北101大樓內的會計事務所人員跟案864是不同住親戚,莊人祥表示,目前已知這名會計事務所人員於1月16日、17日曾接觸確診個案,目前已經居家隔離、採檢結果為陰性,目前並非確診者,民眾不用過於恐慌。

    5.清空部桃醫院計畫:病患從風險區分轉院,出院,留院三種。
    轉院:自風險區轉院前須採檢陰性,轉院後須入住專責隔離病房,14天隔離期滿或移出前須採檢。
    出院:自風險區出院須居家隔離14天,期滿安排採檢。
    留院:少數因戒護等因素須留院者安排一人一室,落實分艙分流。

    對於1月6~19日已經轉院出院及陪病者,將啟動健康關懷回溯機制,如果評估高風險就列居家隔離,期滿會安排採檢。至昨天已經隔離了427名員工,其中163人在集中檢疫所,如果居家環境不適合的也會移到集中檢疫所隔離。

    6.陳時中呼籲:「請大家戴好口罩之外,可以隨身攜帶酒精,到外面的時候可以場地消毒一下,手部也消毒一下,對你我都是有保障的。多一份小心是多一份保障,盡量排除接觸傳染的可能性,也維持更多的好習慣,口罩戴好、手也要清洗,避免去碰觸我們的眼口鼻。」

    04b解讀:
    1.目前釐清案869越南外傭的確和案838醫師有接觸,因為醫師有到9B病房幫其雇主做治療(而這一開始應該是沒匡列到的)。案838從1月8日很輕的咳,1月10日燒,理論上可傳染日是從6日開始。我的疑問是,真的一定是他7日傳給越南看護的嗎?而看護足跡真的如此單純嗎?我真的希望如此,比起昨天我沒有那麼擔心了,至少找到了接觸的線。但由於越南籍看護還有被838抽胸水的雇主顯然不在指揮中心一開始匡列的400多人名單內,疫調顯然有其極限。 這至少四波傳染許多接觸者追蹤中當然還是可能有沒被匡住的人,這點要小心。

    2.黃立民老師對於案869的評論是:抽胸水一般流程主要由一位以上的護理師在旁協助,執行的醫生必須全程配戴口罩、手套,且拉起隔離的簾子,並維持一公尺的無菌區域。但若16分鐘就可以讓看護感染,那協助的護理師、患者雇主本人,感染的危險性都一樣大,為何只有看護感染?尤其雇主是高齡者,被感染的風險更大才對。看護感染恐怕是另一條傳播鏈,建議要對其社區接觸者調查採檢,不應預設就是醫院感染立場,避免是另一條傳播鏈讓病毒走入社區。

    我同意。不應該很直觀就直接預設案869一定是被案838傳染的,因為當時案838的病毒量可能還不是很高。當然看護9日後才發病,也許可以解釋為那時案838病毒量還低,所以才長達9天才發病。這也值得做病毒序列來釐清。但若又是有戴口罩時仍傳染給看護,那就必須留意有沒有可能連9B病房的環境都已經被污染,可能還有更多案例會出現。

    3.若真是被案838所傳,案869這一條線可以稍微鬆口氣,那就會回頭比較擔心桃園美食王案864,因為他去過多間餐廳,用餐時肯定都會拿下口罩。請大家互相提醒注意案863一家人的足跡,特別是幾個餐廳。還有女兒從摩斯下班後去吃的麥當勞。日本這一年來疫調,社區群聚重要的發生地就是餐廳,因為一定會拿下口罩。

    4.莊人祥19日說,過去的潛伏期大多為5到7天,這次的潛伏期較短,只有2到4天。我覺得祥祥這話說早了。今天的案870潛伏期是7天,越南看護則是9天。我們還沒看完14天的潛伏期,還有人可能會陸續發病。到底幾天會發病,牽涉到患者上呼吸道的病毒量高低、被暴露的病毒量高低,每個人的免疫力等因素,潛伏期變短這件事可能還無法太早下定論。

    5.部長,我已經酒精乾洗手不離身快一年了!(舉手)另外有讀者提醒,希望我宣導一下口罩要戴好,完整覆蓋口鼻,不要戴在下巴,不要露出鼻子,外科口罩弄濕了就失效了,不要和人講(電)話時或是咳嗽打噴嚏時故意把口罩拿下來@@

  • 職業倦怠理論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11 20:53:13
    有 1,020 人按讚


    一早送孩子上學,進醫院的路上和住院醫師通電話,簡短討論一下當天住院病患狀況與治療方向;按照慣例,查房後會與醫學生討論一下病患照顧、交代學生要準備的資料與該讀的書;中間有點空閒時間,在樓下咖啡廳喝杯咖啡,打開電腦修改正準備要投稿的論文,還有美國老板那邊需要的資料也快到期;接著有一堂住院醫師的課;下午要跟住院醫師會談;晚點會去病房再看一次病人,病情有變化不能等到明天,晚上就要開刀。

    回家吃個飯之後,史迪普很疑惑沒有值班為什麼還要開刀。大約八點多,我就又出去幫病人開刀了。

    手術時間不長,回到家時孩子還沒睡,但是有份英文作業須要我陪他做。孩子們都睡著之後,我把電腦打開,繼續未完成的論文,或是各式各樣需要的文件。

    隔天是門診日,本想晚點再查房,睡飽一點直接去看診,猛然想起七點半有個行政會議要開;開完會就去看門診,下診之後有兩堂課,一堂是護理人員的外傷訓練,一堂是醫學生的影像課;晚上要值班,如無意外,應該會開刀到天亮。

    我一直是很喜歡工作的人,可是最近真的覺得有點累。可能是年紀大體力不太行,也可能是久久一次的職業倦怠。

    過去我們沒幾個月,都會出去走走,或短程亞洲日本香港,或長途歐洲美國,在忙碌的工作中可以做些調劑。現在孩子進入中高年級,沒辦法想請假就請假,無論平日假日,都有功課或才藝課,孩子辛苦,父母下班後也得跟著勞心勞力。我們唯一期待的,就只是寒暑假才能夠出去長途旅行了。

    和住院醫師會談的時候,有位年輕醫師問我:「是不是當了主治醫師之後,就可以擁有時間的自由?」

    理論上應該是如此沒錯,不過人生其實有很多事情要追求。想要享有某些光環,勢必得付出代價。當然我可以每天簡單看看病人,其他時間就發展自己的興趣,盡好當醫師的本份就好。

    但或許是個性使然,不想甘於平凡。

    #累得半死抱怨文
    #某次演講的投影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