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聖母頌作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聖母頌作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聖母頌作者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年母親節想要來點不一樣的嗎?這本「後悔當媽媽」推薦給大家。 「妳現在不生以後絕對會後悔!絕對!」在多次被質疑恐嚇後,作者深刻懷疑難道世界上只有不生小孩才會後悔嗎?就沒有人在孩子生下來後反而後悔的?這些後悔當媽媽的女人是不存在?還是不敢發聲?為了釐清這點,這位來自以色列的作者開啟了一項田野調查,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教報訊)教區神父劉玉亭(圖)十一月七日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九歲。劉神父曾服務荃葵青區多年,對本地教育及聖樂亦貢獻良多。 劉神父原籍上海,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四九年來港,早年為聖母昆仲會會士,曾擔任院長十六年去培育修生。 其後劉神父加入香港教區並於一九七一年晉鐸,曾在瑞士修讀教育及在台灣...
聖母頌作者 在 烏恩慈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09 01:58:48
今年母親節想要來點不一樣的嗎?這本「後悔當媽媽」推薦給大家。 「妳現在不生以後絕對會後悔!絕對!」在多次被質疑恐嚇後,作者深刻懷疑難道世界上只有不生小孩才會後悔嗎?就沒有人在孩子生下來後反而後悔的?這些後悔當媽媽的女人是不存在?還是不敢發聲?為了釐清這點,這位來自以色列的作者開啟了一項田野調查,她...
-
聖母頌作者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1-10 08:00:00(公教報訊)教區神父劉玉亭(圖)十一月七日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九歲。劉神父曾服務荃葵青區多年,對本地教育及聖樂亦貢獻良多。
劉神父原籍上海,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四九年來港,早年為聖母昆仲會會士,曾擔任院長十六年去培育修生。
其後劉神父加入香港教區並於一九七一年晉鐸,曾在瑞士修讀教育及在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接受神學培育。
他七二年服務聖保祿堂;七二至九二年擔任荃灣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92至2001年服務葵涌聖斯德望堂。他亦曾於九六至九七年擔任教區青年中心主席,及為多間天主教學校擔任校監。之後他轉到荃灣聖母領報堂區出任助理主任司鐸,2001年榮休後入住上水聖若瑟安老院。
此外,他熱愛音樂,熟悉作曲,曾創作多首聖樂作品,包括《上主萬有天主》、《請你們頌揚上主》等。
另取材自網上訪問作品:
劉玉亭神父- 河北省霸縣人,1927年3月21日出生
- 1971 年晉鐸
- 曾在瑞士修讀教育和在台灣輔仁大學讀神學
- 未加入香港教區前是聖母昆仲會會士,曾擔任院長之職
- 1972-1992年出任荃灣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
- 1992-2001年出任下葵涌聖斯德望堂主任司鐸
-多年來創作多首耳熟能詳的聖樂作品,包括:"上主萬有天主"、" 請你們頌揚上主" 等
凡事相信"都是天主安排"的劉玉亭神父追隨聖召六十年,原來當年是因為漂亮的修士制服而加入昆仲會做備修生!劉神父 12 歲入備修院,當時修生約有 90 人。後來,有不少修生到了外國讀大學,接著便結了婚,修院最後只剩下六、七人。 而劉神父則選擇服從天主的安排,服務教會幾十年。劉神父表示生活過得很充實!
21歲時,好動且喜歡幫助別人的劉神父決定轉行做神父。"做修士只可教書,又多規矩",先後在瑞士修讀教育和在台灣輔仁大學讀神學的劉神父覺得做修士未能達到幫助別人的志願,所以他矢志要做神父。可是,做神父的路並不易走。七十年代初,教區開辦大量中、小學需要神父擔任校監,而剛晉鐸的神父就可以做校監。在那時,徐誠斌主教看中他,要他升做神父並管理港九新界共23間學校。 因此,身邊的人都覺得劉神父要升神父是"驕傲"的表現,加上當時的人都對"北方"神父有偏見,劉神父的路就更困難重重。
被罵"上海佬" 作品淪為"垃圾"
原籍上海且操流利的普通話的劉神父早在修生年代時常常彈琴、唱歌,還會作曲!不過,上海人的身份卻令他的創作路處處碰壁。1969年,還在台灣輔仁神學院的劉神父帶了一本叫"聖經樂章"的中文歌集介紹給教區禮儀委員會的神父。 那位神父看到是那本台灣出版的歌集鄙視他說:"劉修士,『上海佬』寫的!要用普通話唱,垃圾!"奇怪的是在短短三、兩個月內,於香港很多聖堂內都聽到歌詠團唱 "上主萬有天主"、"請你們頌揚上主"等由劉玉亭神父創作的歌曲。
時至今日中港兩地的聖堂還在唱劉神父的歌。不過,當時有些教友都坦言對普通話歌受不了!劉神父記得一次歌詠團試唱 "主呀!我相信在禮儀中",有一教友告訴他:「修士,我頂唔順!」現在廣東歌和普通話歌都被教友接受。在今年年初,劉神父到內地參加彌撒,內地教友依然在唱他的歌。當大家知道劉神父是作曲的幕後功臣,大家既意外又興奮地不忘感謝神父的貢獻。對這位八旬老人來說,努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是莫大的欣慰和鼓舞!
從事教育工作數十載的劉神父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要以基督的愛為中心 。在瑞士修讀教育時,曾有一位瑞士教授神父對他說:「別用手段討人歡心,你應要以基督的愛使人開心!」 劉神父銘記這一句說話並實踐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認為教育成績差、品德劣的學生是教會辦學的本份。 所以劉神父的學校會收取一些成績欠佳、品德不好的學生,他希望能透過給學生的鼓勵、以基督的愛使學生進步 。
有「荃灣王」稱號的劉玉亭神父多年來於荃灣區工作,葵青區的每一個堂區都是由劉神父一手創立!又要擔任港九新界多間學校的校監,壯年時的劉神父經常要駕車出入荃灣區到香港各區「四圍去」。 然而他沒有為舟車勞頓而感到疲累,反而他的坐駕成了創作靈感的來源地! 劉神父得意地憶述當年在駕車時有了靈感、腦裡浮現出一些 melody,他回到家覺得「差不多」就用筆記錄下來。教區的第一首中文歌"主呀!我相信在禮儀中" 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劉神父坦言忘記了作品數量,他又表示現今有很多新秀人才,所以現在不作曲了。
劉神父於昆仲會擔任院長 16 年,招收過無數修生。 曾有一位青年來找他表示要做修士,詳談後青年坦白地告訴劉神父:「我的女朋友不愛我!」劉神父回答說:「你很坦白,但你沒有聖召。」之後,劉神父勸青年回去找個好女孩,做修士、神父是不能急,要勤辦告解、勤領聖體和多參與彌撒。 劉神父覺得男孩喜歡女孩;女孩喜歡男孩是很正常的事,如果青年告訴他對女孩沒有興趣是不正常、是講大話!真正的聖召是為了天主、為了工作而放棄喜歡異性的權利,假使受了刺激而想做神父、修士是逃避的表現。
聖母頌作者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母親節想要來點不一樣的嗎?這本「後悔當媽媽」推薦給大家。
「妳現在不生以後絕對會後悔!絕對!」在多次被質疑恐嚇後,作者深刻懷疑難道世界上只有不生小孩才會後悔嗎?就沒有人在孩子生下來後反而後悔的?這些後悔當媽媽的女人是不存在?還是不敢發聲?為了釐清這點,這位來自以色列的作者開啟了一項田野調查,她訪談了二十三位深感後悔的母親,聆聽他們的生命歷程,剖析後悔的主因,並提出解決的方法。
在以色列,女性平均生下三個孩子,遠高於台灣,甚至有一句口號「生一個給媽、生一個給爸,再生一個給國家」。相對的,能在想清楚後再在自主決定要不要生孩子的空間相對也比較小,在訪談後,作者發現大部分的受訪者生小孩往往是隨波逐流、沒有想清楚的決定,而後悔的主因是,「媽媽」這個身份帶來的巨大包袱。因為人們總愛去定義何為「好媽媽」,塑造母親神聖、遙不可及的形象,讓他們備感壓力,認為一個不注意就會被貼上「壞媽媽」的標籤。
雖然台灣社會背景和以色列不同,但將「媽媽」形象單一化的風氣卻相當類似。好比小時耳熟能詳的兒歌「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歌詞雖強調要愛媽媽,但同時也強化了媽媽就得全年無休為了家犧牲自己、精通廚藝的形象。也許是單親家庭的關係,從小跟唱這首歌時,我總是不服氣的擅自把「都是一樣」的改成「根本不一樣」,回過頭去想,當年的我還真沒唱錯,媽媽有她各自的專長,會累也會想偷懶,哪可能都一樣啊!
這幾年,媽媽的形象雖不再那麼單一,但網路上還是充斥著許多教養文章在教媽媽如何當個「好」媽媽。好比最近我就看到一篇標題為「這幾種媽媽的小孩最可憐,希望你不是其中一種」,點進一看才發現,內容強調媽媽不能犧牲感太強以免將來會情緒勒索小孩、也不能太溺愛不然孩子會變壞、不能過於情緒化......最後甚至還說先做到這幾點才能當個「合格」的母親。
每當有嬰幼兒意外受傷時,新聞標題也常以「粗心母」、「失職母親」做起首。底下一定也會有眾多留言急著怪罪媽媽「這個媽媽怎麼當的!」、「怎麼有『這種』媽媽啊!」、「不會養當初就要避孕啊!」卻少有人在意新聞事件中的媽媽是否毫無後援,長期一打一早已精疲力竭。其實不幸事件已經發生,最傷心難過的一定是媽媽本人,這些批評除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之外,到底又有何用呢?
就連母乳親善的口號「把最好的給孩子」也常變成壓力來源甚至母愛指標。就曾有媽媽和我抱怨,回到職場因擠乳室離工作場所太遠,疲於奔命之下,只好慢慢退奶。卻因此被男同事批評,認定她是為了身材和運動表現才退奶,實在太自私,缺乏母愛光輝,不如他的老婆為孩子足足撐了一年。我安慰她餵四個月已經很不錯,不用管外人怎麼評價,但心裡沒說出口的是「就算是出於私心不想餵又怎樣呢?有人規定媽媽就要無私嗎?」
另外,作者在訪談過程中發現媽媽面對「後悔」這種情感時,經常呈現焦慮不安。有些媽媽甚至基於內疚臨時取消訪談,或是再三強調千萬個人不能揭露個人資訊,深怕會傷害孩子,也擔心被認定是邪惡的母親。不過,作者也發現,雖然許多媽媽斬釘截鐵地說,若能重新選擇絕對不會生小孩,不希望成為任何人的母親 ,但另一方面,他們卻表達自己仍深愛孩子。
這讓我想到一位婚姻破裂的朋友在面臨生活困境時,女兒曾問她「 是不是後悔生下我,沒有我就不會有這些倒霉事?」朋友當然立刻反駁,不過她也和我透露,雖然非常愛女兒,有時也不免會想當初若沒生下她,這些痛苦或許就不會存在。但她也不敢多想,深怕自己越想越後悔,反而更煩惱、更有罪惡感。
但其實,我從單親女兒的立場回過頭去看媽媽當年離婚時的風暴,她多少也曾後悔生下我吧! 但是我並不會去怨恨,因為這也是人之常情,換作是我自己可能也會後悔。更何況我朋友對他女兒已經全力以赴,真的無須為自己的後悔感到自責。
因此我相當認同作者的結論,後悔當媽媽絕非就代表不愛孩子,而是「母親」這個角色讓他們喘不過氣。就好像有些人厭倦「太太、媳婦」的刻板角色而後悔結婚,但並非就是不愛先生。
要化解媽媽們的糾結無奈,作者建議應該把母親視為與他人的多重關係之一。好比就算當了媽媽,仍是女兒、某人的親密伴侶、好朋友、喜歡看書的自己,而非生命中非得扮演好的唯一角色。更何況這個完美母親的形象根本只存在想像中、戲劇裡,現實生活中根本難以達成。畢竟人與人的關係原本就複雜與流動,好比有時會期待和先生時刻膩在一起,有時卻互看兩相厭,恨不得對方消失,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又何嘗不是呢?親子互動中既然有開心、依賴與期待,就一定會有憤怒、厭煩或悔恨,媽媽無須隱忍漠視負面情緒,因為這些沒有被正視、不曾說出口,不曾被釋放的情緒,最終會像硫酸一樣慢慢腐蝕媽媽的心。
今年母親節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或許就是暫別媽媽身份,泡一杯茶,翻翻書。推薦這本書,希望所有媽媽能從書中的訪談,找到雷同的情境,釐清自身想法,感到被認同、療癒進而和自己的情緒和解。
另外看完這本書,也令我深感與其在特定節日歌頌母親偉大,強調媽媽辛苦,倒不如在生活中尊重每個媽媽的獨特性,認清媽媽不是機器,也會累、也會有負面情緒,當然也可能會後悔。更重要的是,別草率的把想像中的聖母形象套在所有媽媽身上。
聖母頌作者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國立臺灣文學館】拾藏「樂園漫步」 啜飲共享組
▎古老的庭園 ◎利野蒼(李張瑞)作 葉笛譯
沐浴著月光,古老的庭園之影,月月紅的香氣裡吟誦讚美歌的少女,那側臉。
流星的聖母脫下月桂冠升上虛空。
天國的門扉是愛的悲哀之使者。對少女的手是脆弱的。亞當和夏娃和蘋果。少女總是不從手中放下聖經的。
地上的夢畏懼神的嫉妒。
月月紅躊躇著飄香,少女忘了歌唱的自由。
——原文收錄於臺文館古物《風車詩誌》》第三期,葉笛譯文發表於1995年7月5日《文學台灣》15期。
--
▎作者簡介
李張瑞(1911-1952)曾任嘉南大圳水利委員會灌溉技師,喜好閱讀與書寫,是日本殖民時期代表性的台灣詩人,風車詩社創社社員之一。早年與楊熾昌等就讀於台南第二中學,書寫風格受普魯斯特、歌德等歐洲作家影響。李張瑞不會漢文,所有作品皆以日文書寫,內容多親近風土,又常共情女性處境。白色恐怖期間多次受牽連遭國民政府捕入冤獄,最終被秘密槍決。
--
▎小編蕭宇翔賞析
這是一首比想像中來得更加前衛、深刻、叛逆的詩。
無法確知這個庭園的風格究竟是日式或是歐式,無法確知當天的月相,甚至無法確知這究竟是不是同一顆月亮。因為在古波斯的詩歌中,人們稱月亮為「時光的鏡子」,這是一個絕對細膩的隱喻,因為,的確,月亮像鏡子一樣,因脆弱而顯得光亮。月亮也幾乎和時間一樣古老。可以這麼說,這個庭園的風格是什麼無關緊要,討論月相也同樣無聊,我們唯一能確知的是,這個庭園因月亮千百年的鋪照而變得古老了起來,古老而充滿了詩意與神話典故。
月亮與太陽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後者從不允許任何直視,而前者總在誘惑人們向它投射目光,而這一望就提醒了我們時間和空間漫長又遼闊的幅度,並在一望之間跨越這幅度,頃刻帶我們回到聖經時代。這種時間和空間極致的壓縮與重構,過往之不可能與苦苦追求,可以說,這就是抒情詩的誕生。但與其說這是抒情詩,不如說這是一首哀詩,因為少女吟誦的讚美歌是一種抬頭「向上」的親近,為了歌頌上帝。但依照聖經的情節,上帝已與人類分隔,因為亞當,因為夏娃,因為那顆蘋果,因此這種追求是無果的。而讚美歌因其音樂的性質,是一種時間的藝術,而時間由瞬間組成,而瞬間永不停留。毫無疑問,這是一首哀詩,充沛絕望,若非如此,「天國的門扉」又怎會是「愛的悲哀之使者」?人類是被棄絕於門外的物種,但我們仍然要伸手去叩那沉重緊閉的門,即便我們肉身的手無比脆弱,也有一千萬種其它的方式去叩。詩歌是一種,繪畫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巴哈叩以康塔塔或讚美詩,而貝多芬曾叩以一首響亮的交響曲。
因此,我可以推翻先前的理論,這座庭園之所以古老不是因為月光,月光只是抒情觸發的媒材。庭園之所以古老,因為當少女的歌聲傳入我們的耳際,詩歌在月光下發揮它的力量,藉由字句的推敲,門已敞開,我們已進到最古老的庭園——伊甸園。
曾獲諾獎的俄羅斯詩人布羅茨基曾在散文中寫:「樂園的理念是人類思想邏輯的終點,因為它,那思想已經不能再更進一步了。因為樂園之外就再也沒有別的東西了,也沒有甚麼事情發生。因此,可以滿有把握地說,樂園是絕路,它是空間的最後景觀,是事物的終結,是山頂、巔峰,再也不能從那裏往上走──除了走入純粹的時間;於是才有了永生的概念。實際上,這同樣適用於地獄;至少在結構上,兩者之間有很多共通點。」
以上的說法,基本已經闡釋了本詩開頭的意象,以及它所奔向的結局。關於一開始的月光如何擴大了時間與空間,將天地無形中推演至想像的極限。以及花語是「和平」的月月紅,擴散的花香為何躊躇不前?更重要的是,回到古老庭園的少女,為何忘了歌唱的自由。
空氣中的花香是真實的嗎?和平究竟帶來了什麼?作者的書寫生涯之於動盪的時代,難道不正是少女的歌唱之於這禁錮的庭園嗎?我想像,李張瑞或許也曾獨坐飄搖的天地,眼看涼薄的月光斟注酒杯,盈滿而游出乙乙然的蛇影,縱然這蛇影充滿誘惑與禁忌,他仍舊將杯中的空虛如大海飲盡江河。因為他深知,空虛就是人類共同的宿命,而自由的意志──譬如書寫或音樂──總能使神妒忌。
--
圖片設計:Ir
攝影來源:國立臺灣文學館
--
▎拾藏年度商品|「樂園漫步」系列啜飲共享組
國立臺灣文學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以「樂園漫步」為主題,將「精釀啤酒」、「玻璃杯」做為文學的載體,挑選臺灣不同年代的詩社:風車詩社、南溟樂園社、半閒吟社的相關藏品與詩作,作家們展現各自的才華,尋找同好集結成社,營造出「樂園」般多元的氛圍與聲音。
拾藏與臺灣英式啤酒製造商「蔡氏釀酒」、工藝品牌「好玻GOODGLAS」合作,共同推出文學啤酒和雙層玻璃杯——樂園漫步系列啜飲共享組。邀請你一起品嚐與分享文學的靈感,依照個人的喜好,進入不同時代的氛圍,「漫步」於屬於自己的樂園故事。
臺文館線上商店|https://pse.is/3cc9j4
臺文館臉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拾藏臉書| 拾藏:臺灣文學物語
#利野蒼 #李張瑞 #古老的庭園 #風車詩社
聖母頌作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
歷史春秋網
作者:盛京關捷
封建皇帝,大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很少談得上愛情的。但研究清史,會發現從太祖到溥儀,十二個皇帝幾乎每一位都有熱烈的愛情故事。清朝是個多情的王朝,或許這也是納蘭詞與《紅樓夢》產生的背景。恰逢今天是2月14情人節,我們來看看清朝的愛情故事。請看——
努爾哈赤最愛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
皇太極最愛海蘭珠。
海蘭珠(1609年11月11日-1641年),博爾濟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爾19世孫女。天聰八年(1634年),時年二十六歲海蘭珠入宮。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僅十三歲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就已嫁給了皇太極。海蘭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無考。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冊封五大福晉時,封為關雎宮宸妃,為四妃之首,僅次於姑母哲哲。皇太極將海蘭珠居住的東宮賜名為「關雎宮」。「關雎」一詞取之於《詩經‧國風‧周南‧關雎篇》,詩序注云:「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詩中以水鳥和鳴比喻配偶,表現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和其他四宮的宮名相比,關雎宮這個名字含義更深。海蘭珠的封號和她所居宮室的名稱,充分表達了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由衷讚頌。宸妃深受皇太極寵愛,兩人感情極深。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極第八子。皇太極為此大赦,這是立太子時才會有的舉措。他們母子最受皇太極寵愛。但此子未命名,就於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1638年3月13日)逝世,不滿週歲。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謚號敏惠恭和元妃。
順治最愛董鄂氏。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稱董鄂妃,真實名不詳。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費揚古大將軍之姊,順治帝貞妃族姐。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陞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氏是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后,合葬清孝陵。謚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康熙最愛赫舍裡氏。
孝誠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裡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待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額圖侄女,妹平妃。入宮後賢良淑德,統領六宮,輔助康熙皇帝治內,受孝莊太皇太后喜愛。康熙八年生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歲未序齒。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誕育胤礽時因難產崩逝,得年僅有二十一歲。由於她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皇二子胤礽為皇太子(滿洲祖宗家法生前不立太子)。康熙在她去世後賜謚號仁孝皇后。後因原謚號與聖祖謚號出現重字,於雍正元年改謚,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雍正最愛年氏。
年貴妃,即敦肅皇貴妃(1690年-1725年)年氏[1],雍正帝妃,湖廣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妃長兄:廣東巡撫,工部右侍郎,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妃次兄: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侍世宗藩邸為側福晉,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贈懷親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貴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晉封為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謚號為敦肅皇貴妃。
乾隆最愛富察氏。
孝賢皇后富察氏(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1日)乾隆帝第一任皇后,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郡王傅恆姊。
史載:皇后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行舟於德州崩,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嘉慶最愛喜塔拉氏。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莊靜固倫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冊立喜塔臘氏為皇后。二月甲辰,其父和爾經額追封三等承恩公。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六歲。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后。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清西陵之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謚「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昭肅光天祐聖睿皇后」。
道光最愛鈕祜祿氏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氏,名不詳,曾祖父為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祖父為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滿洲鑲黃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後所立的第二位皇后(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豐帝的生母。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貴人開始(實際冊封時未冊為全貴人而直接進位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她於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眾說紛紜,成為清宮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當皇后後鐵腕治後宮也說明了道光帝對其非比尋常的愛重支持,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咸豐最愛慈禧。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杏貞,清朝皇太后,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生母。她以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中國帝制時期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
同治最愛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部官戶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冊為皇后。孝哲幼承父教。亦工書,能左手作大字。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光緒最愛珍妃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忤太后,降為珍貴人;次年復升為珍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帶著珍妃而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為恪順皇貴妃,草草下葬在別處,後來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統領後宮,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該葬的地方——崇陵妃園寢。她容貌出眾,性格中有那麼些傲氣,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這一切,不過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夢罷了,她死後文面上殊榮再大,這女子終究是將魂送給了已經冰冷的紫禁城。
溥儀最愛譚玉齡
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儀的祥貴人,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後,改姓譚。
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並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溥儀封她為祥貴人,當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譚玉齡入宮後與溥儀的關係很好,深受寵愛,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譚玉齡聰明能幹,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後,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關於譚玉齡的死,至今還是個謎。
這其中努爾哈赤與阿巴亥、皇太極與海蘭珠、順治與董鄂氏、光緒與珍妃的愛情故事一唱三歎,常常是文學藝術家關注的重點。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情人節 #愛情傳奇 #清朝 #清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