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聖母情節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聖母情節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聖母情節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聖母情節英文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Z阿姨觀察報告:後母的放手與承擔】 聽到粉友聲聲呼喚,Z阿姨感動到眼淚都飆出來了! (抽面紙) 相信大家聽過「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這段話吧,我認為學薩提爾也是要謹慎評估的。各位粉絲每天爬文、每天按讚,每天分享,每天將薩提爾奉為教養圭臬,每天將儀婷老師視為教...

聖母情節英文 在 換日線 Crossi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14:05:41

法國🇫🇷/@veronicachiang12 #我來我拍我分享 "Both my best and my worst habit is that I'm very impulsive." - Tove Lo _ ▍關於巴黎 -- 壹. 那天像是瘋了,就這樣在星期日晚上11點訂了一張星期一早上6:5...

  • 聖母情節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4 07:00:00
    有 383 人按讚

    【Z阿姨觀察報告:後母的放手與承擔】

    聽到粉友聲聲呼喚,Z阿姨感動到眼淚都飆出來了! (抽面紙)

    相信大家聽過「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這段話吧,我認為學薩提爾也是要謹慎評估的。各位粉絲每天爬文、每天按讚,每天分享,每天將薩提爾奉為教養圭臬,每天將儀婷老師視為教養聖母,但是重點來了,難道你們從來不曾懷疑過,這樣每天每天一點一滴累積下去,那結果會是你所想要的嗎?

    上回合我帶領大家直擊現場,揭發後母私下「鬆」的行徑,這回,我要替大家追查答案,究竟在後母教養學下,會產生什麼後果?

    後果一:孩子搞定自己,大人成廢材

    某日我帶著三三川川跟自己兩名孩子,一共四個小女孩到附近國小玩鬼抓人,玩著玩著,我家姐姐突然大發雷霆,原來是自家妹妹被鬼抓到卻耍賴皮,於是姐姐要求妹妹退出遊戲,但妹妹哪肯?

    平時遇到這種情形,我總是包租婆上身,大吼喝令通通不准玩,結案收場。但今天還有三三川川在,這下尷尬了,我總不能在後母小孩的面前出糗吧。正當我抱著頭冒煙時,三三竟然挺身而出!首先她告訴姐姐,有個能讓大家繼續玩,又不會傷了和氣的好辦法!既然妹妹會想賴皮,我們就假裝抓不到她,這樣妹妹玩得很開心又不會干擾我們,另一方面,三三跑去告訴妹妹,只有她擁有五條命的特權,所以就算被抓到也不會馬上死。這下完全滿足了妹妹想要賴皮的權利,又能跟大家繼續玩遊戲,四個小女孩再度重燃起遊戲的興致,大人乖乖退駕。

    孩子很會同理別人跟表達自己,一旦發生糾紛,自己輕鬆搞定。大人納涼指數五顆星,以後大人就成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廢人,請問這樣的後果,你承受得起嗎?

    後果二:孩子更有覺察能力,秩序好到過頭

    不知夥伴們會不會跟我一樣,覺得自己家的孩子特別難教,特別歡,講到燒聲嘴角冒泡也沒在聽,更何況是後母那套「對話」工具,有這樣想的自己出來自首嘿。我承認以前我也這樣想。有次,我家妹妹跟一一蹲伏在地板上玩著轉陀螺的遊戲,妹妹怒氣沖沖地跑來向儀婷老師告狀,妹妹向來懂得尋求聯盟,和大人結盟就可以打壓欺負她的任何人。妹妹這次更狠,竟然繞過我,直接找上坐在一旁納涼的一一媽討公道。

    妹妹:老師,一一的陀螺不還我,那本來就是我的陀螺,雖然我之前送他了,但是現在我不想送他了,我想拿回來,難道有錯嗎?

    老師看著妹妹,然後緩緩的說:有,你有錯。

    妹妹一聽,完全傻了,她從來沒遇過說她有錯的大人,她瞪大眼睛看著老師,眼眶裡泛著淚,一時之間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應老師。

    老師:妳說你已經把玩具送給一一了,對嗎?

    妹妹點頭。

    老師:當你決定把玩具送給別人的時候,玩具就屬於別人的了,所以現在玩具不屬於你,而是一一的,你當然不能拿回來。

    妹妹:可是我反悔了,這是我的玩具,我不能反悔嗎?!

    老師: 不能。

    妹妹:(愣住)⋯⋯⋯⋯
    老師:妹妹,我這樣說,妳會感到難過嗎?

    妹妹點頭,眼眶含著淚水。

    老師:妳還很喜歡那個玩具,是嗎?

    妹妹:嗯,還喜歡。

    老師:雖然玩具已經不是你的,但你還是想拿回來,所以妳可以和一一好好溝通看看,把你為什麼想拿回來的原因告訴一一,看看一一願不願意把玩具還給妳,但要記住,口氣要溫和,你願意試試看嗎?
    妹妹:願意。

    妹妹(轉頭對著一一):一一,玩具我還很喜歡,送給你我會很想念它。可不可以請你還給我?

    這場對話在我面前行雲流水的展開,對話中老師很快地替妹妹拉出一條明確的規範(送給別人的禮物就是別人的),也在彼此之間拉出界線,不至於捲入孩子的聯盟話語,更使孩子明辨界線的位置並思考覺察。

    老師看見並照顧妹妹難過的心情,妹妹被看見心情,因此很願意照著老師的方法去試試看,即使妹妹最後還是沒有討回玩具,但因為在情緒最初期已經給予傾聽與核對,情緒後端的走向就便不至於潰堤。

    廣大的鄉親啊,把喉糖跟棒棍收起來吧,把手磨咖啡拿出來泡吧,對話工具完完全全取代了說教,又能引發孩子的覺知,孩子會越來越理智文靜優雅,遠離聒噪群魔亂舞的童年,試問這種後果,是你能接受的嗎?

    後果三:小心!孩子變成時間管理大師

    之前說過,後母家的孩子無論去哪玩都會帶著作業,讓我的臉綠炸。

    有回三三和川川來我家過夜,也沒在客氣的,三三在家裡就把作業寫完,而川川則是帶了伴手禮(作業)來。結果四個小女孩興奮地開趴替,在短短的兩天內,總共在客廳看了兩部電影,玩了三次switch,加上外出運動三次,三更半夜不睡還給我吃消夜,扣除吃飯洗澡睡覺,時間幾乎所剩無幾,眼看後母就要來接小孩了,川川竟然還是有辦法在最後一刻完成功課。

    當時她一邊看電影一邊看時鐘,時不時就問我電影還要演多久?等電影一結束,立刻秒掏出英文作業來寫,害我看了唉唉叫!你問我為什麼要哎,因為川川的寫完了,我自己女兒的作業可是一個字都還沒寫啊啊啊啊!(搥胸)

    看到了嗎?看到了嗎?川川在趴替中不斷的提醒自己,並規劃自己的時間,不用旁人三催四請,小孩對時間掌握到爐火純青的神人地步,比有有大人在一旁督促還恪守責任的紀律,請問這種結果也是你能接受的嗎?


    後果四: 進入薩提爾模式,換個新老公

    不得不說,這將是最劇烈的後果!你必須謹慎考量!因為一旦追隨後母的腳步,你可能會重拾和老公戀愛的感覺,如果你不想要這種結果,千萬要止步。

    其實,我早就嗅出儀婷老師跟大師(許榮哲老師)兩人超不尋常的夫妻關係!有多不尋常?舉例來說,帶過另一半出去見閨密的人應該都知道,另一半此時都會痔瘡發作坐不住,或者意無意地催促你快快結束聚會,不禁讓人暗夜垂淚感嘆,當初跟你結婚的溫柔男人去了哪裡?

    但這對夫妻卻破天荒例外,後母說坐,大師就安穩的坐在一旁,後母起身走到哪裡,大師就跟到哪裡,媽呀,後母簡直是大師的行動電源,生命電力的來源。有一回跟後母在飯店聊得太起勁,大師竟坐在後母身旁,安靜地睡著了,明明飯店房間走幾步路就到了,大師卻寧可守候在老師身邊,坐著睡,也不肯回房睡,至今我仍猶記得那一幕,手機螢幕光芒還照亮著大師熟睡的側臉,那副癡情模樣,簡直媲美玄彬、朴寶劍!也不想想看大師是什麼咖,是「華語世界首席故事教練」,是狂賣二十萬本的暢銷大作家,是開課立刻秒殺爆滿的大名鼎鼎演說家!在外頂天立地、呼風喚雨,回到後母身邊卻柔情款款,傾心陪伴。

    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學習薩提爾也能幫助夫妻之間的溝通,使夫妻情感更緊密,這樣動不動就閃瞎別人的夫妻模式,請問你願意嗎?

    後母總是說,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不管做什麼選擇,只要願意承擔後果,便能得到自由。看完以上的後果,不知諸位是否跟我一樣「超想承擔der~」

    不管是後母教養學還是薩提爾教養學,只要能讓生活更美好的,通通要學!因為早學早享受啊!

    以上情節完全屬實,若有捏造,就罰我…….胖到沒脖子啊!

    ♥Z阿姨好會寫,快點來點喝采掌聲外加留言歡呼,請Z阿姨下禮拜繼續寫。
    ♥「故事表達營」因應疫情先暫緩招生。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 聖母情節英文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16 13:06:56
    有 136 人按讚

    曹長青:十幾歲的孩子該讀什麼書

    時而有讀者來信讓我推薦一些應該讀的書,還有【長青論壇】的觀眾把我十多年前的視頻背景書架放大,仔細看我書架上的書。很感動,承諾推薦,但卻一直沒做。主要是有些我非常欣賞(看過多遍)的作品裡面會有些完全無法接受的東西,如果不講清楚,擔心會產生誤導。讀錯了書是很嚴重的事情,它很有可能誤導人生。所以一直想等有時間講清楚的時候再推薦。近日有朋友讓給在美國的十幾歲的孩子推薦書籍,希望孩子們不被左派大潮給吞了。這很重要,所以趕緊列了一個最基本的書單,並點出推薦這些書的原因(這是重點),在此發表給其他讀者朋友參考。

    這個書單是我和妻子康尼一起列的,因為她多讀文學書(熱衷19世紀西方文學,尤其偏愛維多利亞時代英語小說),我則偏重經典的政經類作品。我們都會強力向對方推薦自己喜歡的書,這裡推薦的都是我們共識共鳴的作品。

    以我們自身的經驗和讀到的一些人物傳記資料,十幾歲的孩子完全可以跟成人看同樣的文學、政治、經濟方面的書籍,跟成年人一樣思考和探討問題。把他們當大人,他們就成長得更快。

    讀書的目的,首先應該是促成一個心地善良、誠實正直、人格統一的人,其次才是為事業有成。但讀書多絕不等於就可以成為一個良善的人。人有良性、惡性;有先天因素,更有後天形成。而且,人要是不善,缺乏良性(benevolence),讀書越多會越反動。

    在華人中,讀書數量超過李敖的可能不多,但他卻走向了人格分裂、行為無操守的匪夷所思的歧途。可見讀書多少,跟一個人是否能正向、良性發展,並不是劃等號的。當今讀書人,越來越左傾,越來越偽善,更證明這點。所以,讀什麼書,吸收什麼價值遠比讀書數量更重要。

    對於文學書,我們認為19世紀的西方作品遠比當代的更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尤其是對青少年)。不少人覺得19世紀的文學已是恐龍,沒耐心去看。那真是天上掉下的珠寶不撿。整個20世紀(尤其二戰後)到迄今為止的文學作品,統統不看,不會有多大損失,而19世紀的主要西方文學作品如果不看,對身心健康所造成的缺憾、缺陷是不可估量的。可惜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經濟方面的書選對了非常、非常重要,是奠定常識、信奉市場經濟價值的基礎。有了讀精華的文學和經濟作品的基礎之後,政治方面的書籍自己就很會選擇了。多數讀文科的不懂經濟、不屑經濟,這也是文人多左傾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學方面

    19世紀文學名著汗牛充棟,我們的選擇和為什麼做這種選擇:

    1.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
    《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
    《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荒涼山莊》(Bleak House)
    《小杜麗》(Little Dorrit)

    這四部小說的主角都是青少年。故事內容其實並不重要,看完情節都忘光了也沒關係;最應該關注的是作品裡主人翁那種思維方式和講話口氣:清純善良、清澈透明。換句話說,是跟老練世故、精明狡猾、世俗功利等完全相反的東西。20世紀後,即使在西方,那種清純、單純的東西都少到快絕種了。但朝這個方向努力,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百利而無一害。

    狄更斯的所有作品都極好!雖然他的小說多數都很長,人物眾多、故事情節錯綜複雜、且跟現在有很大時空距離,也有相當多反資本主義的東西。但我們看重的是:狄更斯的作品,不僅是主人翁,裡面還有各種各樣很美麗、純良的人物形象,非常能幫助陶冶人的情懷,增強人性程度,有助於孩子成長為心地善良的人、認真的人,絕不玩世不恭的人(玩世不恭是非常可怕的東西,它幾乎可以確保一個不幸的人生,哪怕他不去毀害他人);更不是左派那種裝模作樣、只想讓別人認為他們是好人的偽善者。真正的保守派才是更有人道情懷、真正要解決問題的人。

    以狄更斯為代表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多數都反對工業革命、抨擊新興的資本主義。這主要出於他們對底層勞苦大眾的同情,但並不等於他們認同今天的左派。狄更斯在《荒涼山莊》中,對只「關注」非洲或他人的貧困、卻完全漠視自己家孩子和丈夫的偽善者充滿厭惡,幾乎到了認為那是惡之最的地步。狄更斯冷嘲熱諷上流社會誇誇其談「公共事務」的矯情,全然蔑視不勞而獲的寄生蟲。這些都說明,在弘揚人性、人道情懷的同時,狄更斯並不像今天的左派那樣丟掉常識。

    狄更斯用他那些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告訴你一個簡單的常理:不是爆發了多少金錢、爬上了多高的社會地位,你就自然成了君子/紳士或淑女,而是努力追求純真、善良、正直這些價值,你才能成為君子。

    狄更斯作品的另一重大特色是高度體現了中國人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警示世人:要做誠實、良善的人;害人者必遭滅頂之災。狄更斯也給人以希望:世界雖然到處充斥邪惡,但真善美終將勝利。

    建議所有懂英語的人都去讀英文原版,中文翻譯差太多,最好的也是跑了味的啤酒。狄更斯的所有小說都有(英語)錄音版,多數朗讀都棒極了,推薦Simon Vance和B. J. Harrison,兩人都朗讀得非常好,好在讀出了書中主人公那種清純、那種良善。看(聽)完上述四部作品後,如果喜歡,就會去找狄更斯的其它作品了,下一步首選:《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該作品裡有純美的小女孩,有法國大革命中兇狠的惡婦(這是文學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負面角色之一),有為心愛的女人而替情敵赴刑場的救贖形象,更有狄更斯本人對殘忍的法國大革命的準確、正確的解讀。《我們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是狄更斯最後一部完成的作品,也是他最好、情節最複雜的小說,推薦給喜歡文學的朋友。

    狄更斯的書,多數都有讓人回頭重讀幾遍的魅力。如果有時間精力,讀完全部狄更斯,絕不會後悔。而且幾乎可以肯定,能讓孩子打一個很好的做善良、正直的人的地基。

    對女性青少年來說,康尼認為,除了讀狄更斯之外,必讀勃朗特姐妹(The Brontë Sisters)和簡‧奧斯丁(Jane Austen)的小說,否則如同沒完成女性基礎情感教育。

    2.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堂吉訶德》(Don Quixote)

    千萬別因為小說裡堂吉訶德幹的那些荒唐事、故事的亂七八糟而阻止你讀完這本名聲震天響的書。評論家們議論的堂吉訶德有多勇敢或多可笑,統統都不重要!這部書最令人震撼的,並不是堂吉訶德的騎士勇氣和最終失敗了的理想精神,而是(這是重點的重點):堂吉訶德是一個文學作品中(現實中就更別提了)幾乎無人可匹敵的、真正的gentleman(「紳士」或「君子」的翻譯都不能完整地表達英文gentleman所包含的內容。中文裡居然找不到準確翻譯這個簡單英文字的詞彙,背後的原因非常值得探討)。狄更斯的很多人物可謂堂吉訶德這種gentleman的翻版。

    堂吉訶德那一堆表面上的荒唐之舉,每一件都展示一顆極為良善、純美的心。那是一個被打到遍體鱗傷、慘不忍睹也永遠不會變成壞人的人,一個現實中不可企及的極品好人。堂吉訶德的侍從、沒文化的桑丘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gentleman,其善良、同情之心、對主人的忠誠、對人和事的常識判斷、評論等等,都絕對讓當今文化人歎為觀止。

    這部作品的最精彩之處,主要表現在堂吉訶德和桑丘的對話上。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gentleman和一個現實主義/常識主義的gentleman的對話。要麼富有哲理、要麼俏皮智慧。總而言之,這部作品裡的「理想」和「現實」都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這倆是沒有摻半點水分的gentlemen!這兩個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gentlemen,上帝造的理想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書裡就幾乎沒壞人,或者說,壞人都是抽象的,好人則是具象的。所以看這部作品,想學壞沒門。壞人看完也得認同,堂吉訶德和桑丘是兩個大好人。

    我家有六個不同年代的英語譯本(原著西班牙文),每本都能清楚地看出堂吉訶德和桑丘的經典之處,唯一的楊絳中譯本,頭都看大了,仍是一團漿糊,看不出名堂。楊絳的前言表明她(和錢锺書)並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的精華,她只是轉述了西方的某些評論而已。當然,楊絳的翻譯已頗具匠心,而且可以看出,可能有她先生錢锺書在幽默方面的幫忙(唐吉珂德和桑丘都非常幽默),有些句子也譯得相當俏和妙。公平地說,此書中文譯本的沒法讀,不是楊絳的問題,而是中文本身的問題(歡迎有專家探討)。

    英譯錄音版Robert Whitfield的朗誦把兩個近乎完美的人近乎完美地展示出來。哪怕一個惡棍聽完,都起碼會變成一半好人,下輩子絕不想當壞人了。

    3.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白癡》(The Idiot)

    與狄更斯的小說同樣,陀氏的書也都很厚重,故事內容跟今天有十萬八千里,很難讓浮躁的當代人讀下去。但對陶冶人性、塑造人生、探討重大議題有永恆的價值。推薦《白癡》的目的,仍和推薦前面幾本書的目的同樣:看看單純、善良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英譯也都有很好的錄音版,仍推薦Robert Whitfield讀的。讀完這本,你很可能會想去找陀氏的其他作品。

    《罪與罰》對十幾歲的孩子最容易讀下去,因為情節是偵探小說,讓人不得不一口氣讀完。但探討的議題卻非常重大:可否以正義的名義、正當的理由、好的目的而殺人。靈魂的懲罰和救贖。《卡拉馬佐夫兄弟》對是否有上帝、沒有上帝人類可不可以有道德地活下去有深入探討。但這裡推薦的目的,仍是因為裡面那個像《白癡》一樣單純、美好的角色:最小的兄弟阿廖沙。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它作品太沉重,等孩子們成年之後再讀吧。

    4.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的《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

    這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交響樂,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40、50、60年代出生的人。它雖是20世紀初的作品,卻完全是19世紀的精神,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精神傳記。主角又是一個純情、善良、激情澎湃、絕對的gentleman,一個理想主義的英雄。

    5.安.蘭德(Ayn Rand)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

    如果僅僅讀上述推薦的狄更斯等作家,增強了人道情懷,卻也可能增加孩子的左傾傾向。所以,在奠定了人道主義情懷的基礎上,應該讀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資本主義價值的作品。兩者的平衡非常重要,缺了哪一塊,都可能使一個人的人生、觀點走向偏頗,甚至走向極端。

    《源泉》是20世紀的作品(1943年)。跟上述作品相比,離現在最近,最容易讀。這是一本最清晰展現美國左右派爭鬥的小說,值得讀無數遍。但其中情愛部分很荒唐。蘭德所有小說的最大敗筆都是愛情故事這一塊,所以可以忽略不理。只看她的個人英雄和她強烈推崇的人格統一的價值。

    如果說狄更斯的小說主要是陶冶情操、提升人道情懷,安.蘭德的作品則主要是提高思想能力、增強對當今世界左右思潮激烈搏鬥的理解和把握。

    看完《源泉》,可以繼續再去看安‧蘭德的其它小說和非小說類著作。她的作品應該是推崇個體主義和資本主義價值的必讀物,也是將來跟左派辯論的強有力武器。

    6.雨果(Victor Hugo)的《九三年》(Ninety-Three)

    這是雨果的最後一本小說,醞釀十年,可謂其一生思考的總結。這本書的思想性遠超過《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安‧蘭德七歲時就被《九三年》的情節震撼(她聽到母親朗讀):為救三個孩子不惜被俘的老伯爵從懸梯走下來昂首就擒的場面,把蘭德聽得熱血沸騰,那一瞬間,她明白了什麼是英雄!13歲時,蘭德讀了《九三年》。後來她評價到這種高度:雨果的思想與今天有光年般的距離!

    中譯本(鄭永慧譯)把全書最關鍵的點睛之句翻譯錯了。全書最精華的是結尾幾章:老伯爵被關押時與革命軍青年將領辯論,關於革命和人道主義等。最後青年將領選擇自己被處死而把老伯爵放了。獲得自由的老伯爵面對黑夜感歎道:「My faith!」中文譯成了「真有的事」。錯得離譜!直譯也應是「我的信仰」。意譯應為:「上帝顯靈了!」或者:「我信對了!」即他的信仰戰勝了革命意識形態。

    這是一部把人格統一性(integrity)提到至高無上地位的經典作品!就我們看過的所有書,對人格統一性的強調,沒有一部超過它!書中的三個主人公三種意識形態,都堅守住了自己的人格統一性,其形象令人震撼,刻骨銘心。安蘭德的作品,由於深受雨果的影響,也是極為強調人格統一性。在人格分裂到處可見的華人世界,尤其應該強調閱讀雨果和安蘭德的作品。

    對文學作品,請務必先別去看評論,不要讓偏頗的評論(無論中文還是外文)先入之見地影響你。一定首先親自去看原著,要首先相信自己最直覺、最本能的感受。從眾多諾貝爾文學獎的荒唐可以看出,文學評論幾乎一面倒被左派意識形態橫掃,而且攪渾一潭清水讓你看不見底、看不清他們有多淺薄的故作高深的評論者居多。

    小說應該是只要識字就能看懂的東西,任何把小說解說到把你弄暈乎的「高深哲學」地步的,基本上都是偽的。再重複和強調,看小說,是好、是壞,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感受。誰寫出你看不懂的小說,或者誰說你認字居然看不懂小說,你首先應該懷疑的不是自己,而是對方很可能是偽的(二十世紀的偽高深,多到能把多數狄更斯的讀者砸死的地步)。

    經濟方面

    1.羅斯‧懷爾德‧萊茵(Rose Wilder Lane)的《發現自由》(The Discovery of Freedom,沒有中譯本)

    這不是一本經濟理論書,而是概述人類走向自由的艱難歷史和美國這個偉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怎麼來的。書裡沒有談具體的經濟議題,而是講人類在什麼環境下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創造能力,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是最適合經濟發展的制度。這是很容易讀的一本書,也可看作是歷史書。

    2.伊莎貝爾‧派特森(Isabel Paterson)《機器之神》(The God of The Machine,沒有中譯本)

    安‧蘭德對這部書的評價是:《機器之神》對資本主義的意義不亞於《資本論》對共產主義的意義和《聖經》對基督教的意義。也許有點過高,但絕對是一部從政治、哲學,到經濟、社會等全方面清楚地論述為什麼資本主義才能運轉的經典著作。

    3.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一課經濟學》(Economics in One Lesson)

    這是一本簡單清晰講解什麼是市場經濟的必讀書。可以瞭解為什麼政府主導經濟、政府參與的項目必定失敗,為什麼最低工資設限反而造成更多失業等等。基本概念清晰了,就有了一個自由經濟的框架概念,再遇到經濟議題就會懂得如何去思考。

    4.傅瑞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資本主義和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和《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

    從這兩本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主要強調經濟繁榮與自由的關係、政府干預經濟在各個領域的種種錯誤等。

    5.海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和《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又譯《自由秩序原理》)

    對《通向奴役之路》,中文有很多介紹,但最好是看原著!與其它經濟類書籍比較,這本比較通俗易懂。看完這本經典,就可以非常清晰,為什麼絕不能走社會主義道路。

    如果再看《自由憲章》更好:海耶克把市場經濟的內在自發秩序的理論拓展到社會和政治領域,提出不可以像法國大革命那樣開天闢地、屠宰舊世界,更不可像列寧、毛澤東們翻天覆地,而應該像英國革命、美國革命那樣「一點一點的漸進性改進」,即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強調的「零星的社會工程」,才有助於社會穩定和進步。看懂了這本書,就基本懂得了西方的左派和右派這兩大思潮的衝突所在。

    如果對經濟真感興趣了,就把海耶克和傅瑞德曼的主要著作讀完。他倆都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作品也都通俗易懂,普通文化人都可以讀懂,絕不是只有經濟學專業領域的人才可讀。下一步就是學習市場經濟的鼻祖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了。那等孩子們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吧。

    僅僅是讀完上述這幾本經濟著作,真吃透了,孩子絕不可能走向左傾道路。另外,對懂英文的朋友,YouTube上有很多傅瑞德曼的視頻,聽他的演講絕對是享受。老頭風趣幽默地講述自由經濟、談笑風生地隨口就把小左派們打到瞠目結舌,相當過癮。

    至於政治方面,讀偉大政治人物的傳記遠比讀探討任何政治問題的書籍更重要。推薦讀:華盛頓、林肯、邱吉爾、佘契爾夫人和雷根的傳記。而且傳記很容易讀,也很容易吸收。

    書不一定要讀很多,但好書一定要反復讀。反復讀好書的重要性遠超過讀很多雜書,因為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上述推薦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讀無數遍,而且反復讀這些書,就奠定一個很好的、今後應該選擇讀什麼書的基礎。

    ——原載台灣《看》雜誌2019年10月號,這篇網路版稍有增加。

  • 聖母情節英文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8-17 12:04:16
    有 25 人按讚


    探望產婦,大家會準備些什麼呢?

    【產後補給鍋?從丹麥的Maternity pot談起】

    英國人類學家 Sheila Kitzinger(2012: 301)曾這麼描述過古早以前女人生產的景象:

    「在中世紀的歐洲,當產婦開始陣痛時,她的godsibs(女伴)會來家裡參與生產過程。這些姊妹們帶著食物、酒水、特製藥水、幫助減痛與刺激子宮收縮的草本茶、可按摩會陰的油與動物脂肪、小吊飾和護身符、神聖的經典等等,若是基督教信仰的社會,還會加上瑪莉亞的腰帶(神聖的腰帶環繞在產婦的肚子上,象徵有聖母瑪莉亞的加持)。那些豐盛的食物不僅可讓產婦在待產期間維持精力;產後也能好好慶祝一番。」

    其實,幾百年前的北歐,當某家媳婦生產後,曾生育過的鄰婦就會提著一籃食物來訪,盛裝食物的容器是一種特定的陶瓷器皿,丹麥文稱作barselspotte (英文是maternity pot)。它的造型方便手提,據說裡頭裝的是甜的麥片粥;也有人說裝各種食物。由於這些食物不只是給產婦吃,還要讓產婦全家人共享(怕女人生產時全家人挨餓?)。所以 barselspotte通常不會太小,而且陶瓷材質的一大好處,就是提到產婦家後,可以直接放上爐火加熱,非常方便。

    這種手提barselspotte 探訪產後婦女的傳統文化,一直到20世紀初才漸漸消失,barselspotte 也成了「古董」,目前一些保存良好的barselspotte多是在1600年左右製造,也在現代被丹麥視為重要古董的文化工藝品。

    聽說,這些帶著食物的鄰婦多是已婚,未婚婦女不會參加這種聚會,對於當時罕有出門聚會機會的婦女來說,能到產婦家探視成了與其他婦女結伴交際的小型派對,酒酣耳熱之際,不但會說出很多露骨的閨房秘事,如果不小心喝醉,還會在回家路上對偶遇的男人直接脫他們的褲子尋樂。

    這些趣聞當然不用太認真討論,但生活在酷寒的北歐產婦來説,熱熱的麥片粥、熱食、溫暖的關心,對身心來說都是禦寒好物吧。

    回到現代的台灣,當人們(不分男女老幼)去探視產婦時,帶的多是與新生兒有關的伴手禮 (尿布與衣物、玩具),看起來很實用,好像也符合產後需求;但丹麥這項特殊傳統,點出了現代人的盲點—產後探訪的對象和重心都轉移到新生兒身上了。

    上個月,一位好朋友在產前幾週先在臉書公告,提醒打算在產後來探視的親友,請遵循她的「餵養list」 (food list)。這樣的聲明很像是國外即將結婚的couple給親朋好友的wedding list。我覺得很酷,很符合生產後的情節,「餵養list」跟北歐婦女以barselspotte 帶著食物來探訪產婦的情節相類似,但更多是創造了以產婦(需求)為中心的慰勞。

    台灣人說,「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是在說女人生產是生死交關的事情。產婦和小孩都平安就會有麻油雞可以吃。若生兒子,傳統上滿月也會贈送滿月油飯來與親友分享喜悅。

    我也在想,如果送油飯的對象是懷孕的朋友,也許乾脆更實際地換送這一本熱騰騰剛出版的好書《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慢舞》(作者諶淑婷就是提出「餵養list」的產婦),幫助懷孕夫妻先了解生產是怎麼一回事。在知道自己和伴侶可以做什麼準備後,才能夠一起迎向生產之路,共同創造不同的生產故事。

    文/ 施麗雯(生動盟成員)

    ※圖片是提著 barselspotten的婦人
    來源: http://jordemoderlounge.dk/barselspotte/
    原始圖片應來自某個丹麥公立機構的收藏,
    I barselspotten er der sikkert sødsuppe – og i klædet et sigtebrød eller en søsterkage
    收藏機構:Billedet har jeg lånt fra Dansk Folkemindesamling (丹麥皇家圖書館)

    ※生動盟成員諶淑婷的好書介紹,請參見:
    《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慢舞》
    博客來: https://goo.gl/dR3QQC
    讀冊: https://goo.gl/Jmoz9D
    現場直播分享:https://goo.gl/Tu4g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