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老人跌倒會怎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老人跌倒會怎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老人跌倒會怎樣產品中有7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PEdzGuCrk3yDc878 中風後遺症的人會跌倒 帕金森氏症會跌倒 失智的老人會跌倒 術後的老人會跌倒 膝關節退化 高血壓 心臟支架 眩暈 半夜起床尿尿會跌倒 糖尿病軟腳 的也跌倒 那給長輩 買電動四輪摩托車 就不會跌倒嗎 ? 錯 在...
「老人跌倒會怎樣」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四個PG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三胞胎 - 三寶飯✖️柴犬哥哥的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arryann18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超人叔叔 Bruce Tyson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四個PG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12:33:35
2021.06.09 今天來談談不一樣的主題 台灣從1993年就開始進入高齡化社會,如今高齡比例更達16%多(雖然有些網友很地獄的說這次的疫情會讓高齡化比例下降),也就是說現在每6幾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 . 年紀大帶來的影響 大約在30歲之後身體各機能就會開始逐漸退化,有氧能力及肌肉骨骼能力下降...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三胞胎 - 三寶飯✖️柴犬哥哥的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9 14:46:59
#阿咪離開的這一週 #神隊友的華麗出場🎊 / 昨天真的是哭笑不得的一天😂 大家問我說昨天那個狀況沒有大發雷霆嗎 沒有~因為比起洗不完的頭油雞兄妹 我覺得睡前打翻三人份尿盆比較值得崩潰 誰說媽媽的人生很乏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覺得多采多姿呀😊(看得出我在假笑嗎) . . 其實在阿咪合約剩下...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arryann18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5:10:21
【親子專訪】葉凱茵:「未生孩子前,肯定鍾意女仔較多,乖巧和斯文,但囝囝出世後,始終是自己的小孩,怎樣都會庝惜。」 全文:https://bit.ly/2XSqtoO 無綫「秘書王」葉凱茵(Fanny)的八歲兒子郭皓琛(Orson)遺傳了媽媽的演戲天分,六歲已做小童星,拍過無綫劇《溏心風暴3》和《多...
-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17 16:04:03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PEdzGuCrk3yDc878
中風後遺症的人會跌倒
帕金森氏症會跌倒
失智的老人會跌倒
術後的老人會跌倒
膝關節退化 高血壓 心臟支架 眩暈 半夜起床尿尿會跌倒
糖尿病軟腳 的也跌倒
那給長輩 買電動四輪摩托車 就不會跌倒嗎 ?
錯
在車上不會跌倒 上下車 轉位時 一樣跌倒
跌倒會怎樣 ?
跌倒的帳單 分成 醫療帳單 與 非醫療帳單
醫療帳單 就是 骨科 神經外科 心臟外科 說多少就繳多少
非醫療帳單 就是 工作準備辭 高鐵你準備買月票 行軍床縮在健保3人房旁守夜 把屎把尿 遞熱毛巾
看護面試5個以後 確認過眼神 那一晚 6個月後 你第一次不吃安眠藥入睡
超高齡社會將是未來全世界的共同危機
老人家怕跌
一旦跌倒全家雞飛狗跳
老人家怕跌
一但跌倒健康狀況急速走下坡
如何帶領家人安穩度過老年生活?
如何預先準備讓老後生活不成為負擔?
透過太極球體的概念
大象中醫 教你超前部署
日常生活中 處處是復健機會
大象中醫診所 將教導利用太極球體的運動方式
正確訓練家中長輩
更重要的是 訓練自己
讓老年生活 其實可以很愜意
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開課日期:2020/09/20 & 09/27(日)
開課地點:大象中醫診所(新竹縣竹北市嘉豐二街一段121號2樓)離新竹高鐵約2km 計程車資約130元
開課時間:AM9:00~PM12:00
參加資格:預先替超高齡社會部署 有危機感者
歡迎替你家看護報名
費用:每人NT 500/堂
備註:上課全程錄影 -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21 22:00:12治療師法從立法到現在已經超過20幾年了,今年好不容易舉辦了公聽會要進行修法,也在各種協調下通過了一審,沒想到卻在最後關頭受到復健醫學會的阻擋,沒辦法送到院會審理,得要全部重新來過。
這個法案看似不重要,但其實這可能影響到每個人!
因為過去是以疾病治療為目的來制定法規,治療師在執行所有業務前,都必須有醫師診斷、醫囑才能執行。但這幾年通過了長照2.0之後,長照需求大增,加上健康促進、傷病預防等等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非醫療場所和不是病人的人,都需要借重治療師的專業,BUT!目前的法規就是,沒有醫囑,你就是違法。
所以如果治療師在社區中心帶老人家做運動,教他們怎樣避免跌倒、訓練他們平衡感,這些老人也都得先去給醫生診斷,但他們其實根本沒有生病,醫生到底要開立怎樣的診斷證明?
其實治療師的專業是促進健康與生活品質,所以不只是病人需要。而且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在病痛還沒發生之前介入,其實更有效。我們可以想像健康是個光譜,從健康到疾病,中間的灰色地帶也被稱為「亞健康」,就是說沒那麼健康,但也還沒生病的一群人,比如說你可能會忘東忘西,但又還不到失智的狀況或是血壓、血糖偏高但又還沒到疾病的數值。
如果能在亞健康的時期就教你如何保護關節、評估你做哪些姿勢不良、運ㄟ動如何避免運動傷害,還能節省更多醫療資源呢!也可以避免很多人求助無門,只好去找一些沒有執照的民俗療法,可能越「喬」越糟。
但現在其實因為還是有很多相關的需求,治療師們只能冒著被舉報就要罰錢的風險在做,或者是要繞一大圈用間接的方式提供建議。像是我們的國手運動員,會需要借助物理治療師的幫忙,讓他們的身體狀況維持在最好的狀態,增進比賽表現,但目前法規其實也需要醫囑。職能治療師也會去幫一些健康的勞工上課,幫助他們預防累積性的創傷或是優化、簡化工作步驟,或到學校、特教體系中去協助特教老師處理一些特殊生學習、但非醫療的問題。
而這次修法主要是在職能治療師法第12條、和物理治療師法第12條,也就是要求治療師進行所有業務前須有醫師醫囑或診斷證明的條文中,加上「以健康促進、傷病預防、運動防護、延緩失能照護或特殊教育為目的,且與傷病治療無涉者,不在此限。」也就是說,跟醫療無關的,就不用再通過醫生了。
因為照顧民眾的健康,本來就沒有「獨佔性」,讓各個專業領域的醫護人員,從不同面向多管齊下更能達到健康的最大值。而且台灣現在已經進入高齡社會,加上長照2.0上路,非常需要治療師投入健康促進、傷病預防、延緩失能等,來降低醫療支出與國家負擔。
雖然這次修法沒通過,但依然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一起討論未來台灣的健康產業該怎麼走。
健康觀念不斷進步,法規是不是也應該因時制宜呢?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暫停
-5:25
其他視覺設定
進入浮動視窗模式點擊放大 取消靜音 -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2-09 21:29:37如果家中真的有老人家跌倒,除了打999,你知道怎樣幫忙嗎?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李凱平提醒:「首先要檢查四肢,然後試試抬高手手腳腳,查看是否有骨折或感到痛楚。」接着就要靠近長者旁邊,幫他轉側身,用手支撐身體並抬高臀部起身,再用四腳爬行姿勢去到椅子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從正面強行拉扯雙臂,或者試圖用蠻力由腋下扶起身,因為這個方法通常都不夠力,難以抬他起身,甚至令自己受傷。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有一點事務要處理,10時多才回到病房巡房,今天我跟拍擋 Dr H 一起處理在老人科復康病房的三十多個病友。
「佢琴日 LP咗,真係行得好咗啲,physio 話已經可以扶住個架傍小小行到啲。」Dr H 跟我說。
Physio 是我們行內對物理治療師的稱呼。
面前的女仕躺在床上,一直保持微笑望着我們。她今年75歲,沒有什麼大病,幾個月前開始發現行動有困難,上個月因為跌倒入過醫院,被發現腦積水,被安排照磁力共振和轉介到腦外科跟進。
今次她又因為跌倒入院。在急症病房的評估發現她根本走不動,連從椅子上站起來也有困難,也不難理解她為何會跌倒。她有一個兒子,女仕說他有點智力問題,需要入住宿舍,現在只有她在家獨自一人,肯定無法照顧,故此被轉到這裏作復康運動。
很記得上次巡房時,她着急地告訴我兒子「弱智」,不能帶尿片來,問我怎樣辦才好。所以我對她印像很深刻。
「我得佢批准影咗佢做 LP 前同後行嘅狀況,等第時有需要可以用嘛。」Dr H 是一個認真的醫生,一向準備充足。
LP (lumpar puncture) 即腰椎穿刺,是一個在背部腰間抽取脊髓液的醫療程序。女仕突然行動不便,當然要找尋原因。綜合女仕的病歷、身體檢查和腦部電腦素描報告,加上腦神經科同事的意見,我們初部診斷女仕是患上 Normal Pressure Hydrcephalus 常壓性腦積水。簡單來說就是腦室因某些原因積水而慢慢擴大,壓迫腦室周圍組織,導致行動不便、認知下降與失禁。
有這個問題,就要做 LP,希望減低腦積水改善症狀。如果確診這個問題,LP 是頗有效的。
「咦,真係好咗喎行得!」我一邊望着Dr H 的影片一邊說。
影片是昨天 Dr H 跟女仕做 LP 前和後拍攝的,若日後治療上有需要可用作參考。
「早晨呀,真係好咗啲喎!」我走到床邊跟女仕說,並打算替她檢查一下。
「點止好咗啲呀,係好咗好多呀!」女仕燦爛地笑着: 「Dr H 呢?佢係邊呀?」
「係度。」Dr H 立刻回應,她也走到床邊來。
「多謝你呀 Dr H, I love you !」女仕顯得很興奮,由衷的對 Dr H 表示感謝。 Dr H 一向深受病人愛戴。她除了工作認真,對病人也很關懷的。
「I love you too 呀。」想不到 Dr H 也很風趣。
突然個多月行動轉差,又屢次跌倒,甚至連起身也有困難,當然既憂心又失落,面對前路也感到迷惘;現在透過診斷和治療感受到明顯的改善,重燃康復的希望,那種喜悦應該可以想像。
對醫護有人員來說,能透過自己的診斷和治療,令病友們得到正面的影響和改變,實在是最有滿足感和快樂的事。不是誇張,老友記高興和感到滿意,我們也很開心,亦感受到辛苦工作的意義。
確診常壓性腦積水,就要再加以治療,這個工作就要交給腦外科醫生了。希望女仕行動可以越來越好,照顧自己之餘亦可以與兒子多多見面。
老人跌倒會怎樣 在 超人叔叔 Bruce Tyson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改善骨質疏鬆-增加骨密度】
-
骨密度低會怎樣?
不用跌倒就有機會骨折,
可能只是坐下的速度太快。
不用懷疑,體重40kg就好,
加速度不用很遠的距離就可以產生80kg。
-
平時你有舉80kg嗎?
這樣說雖然很不精確,
事實上骨頭需要刺激+材料,
刺激來自於作用力,材料大概說是鈣質攝取。
-
1. 刺激哪裡?
-例如腰椎第五節好了(大約下背部),承受的是第四節以上的重量(大約下背部以上),如果你很瘦,作用力就不夠(僅止於上半身的重量),你就得在第五節以上背重物。
2. 作用力-壓重量在身上
-如果想增加大腿的骨密度,背在身上站著也可以傳送到大腿
-排斥負重?沒關係,你可以跑跳,只是風險比較高、比較多,自己想像
3. 作用力-肌肉
-肌肉長在骨頭上,全身肌肉很多,骨頭被肌肉包覆的面積很大,每一塊都練,就可以整塊骨頭都給予作用力,這也是很好的刺激。
4. 骨頭構造
-骨頭其實像又不像一棟大樓,大樓大部分都是方形、圓形(比喻而已,我不懂建築),重量是平均分攤(地心引力往下牽引),因此每一根柱子大概分到的重量差不多。
但骨頭不同,每一根的形狀和作用力施加位置都不同,因此直接訓練肌肉比較能"平均"的給予作用力。
(可能風險效益比也較高)
5. 增加鈣質攝取(進等於或大於排出)
-攝取要看吸收率多少,不要只是吃鈣片,維生素D要吃,或是曬曬太陽(只曬臉大約15分鐘/日)
-千萬不要片面的聽某某某專家、文章指出,然後都只看標題,然後嚇到什麼都不敢吃,自己要把文章看清楚。
6. 小孩、發育期青年、老人(包含更年期)、女性(包含更年期)
攝取量都要增加,也差不多1000mg+(200~300mg)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5&pid=2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