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看劇學政治 #從《羽球少年團》看韓國人民的仇日情結〕
《#羽球少年團 》為韓國首部以羽球為主題的電視劇,描繪一位都市男孩及其身為羽球教練的父母,在全羅南道海南郡的鄉村中,與一群同齡的少年及少女在羽球界精進成長的熱血故事。
劇中除了村民間的互動療癒動人外,孩子們面臨挑戰和...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看劇學政治 #從《羽球少年團》看韓國人民的仇日情結〕
《#羽球少年團 》為韓國首部以羽球為主題的電視劇,描繪一位都市男孩及其身為羽球教練的父母,在全羅南道海南郡的鄉村中,與一群同齡的少年及少女在羽球界精進成長的熱血故事。
劇中除了村民間的互動療癒動人外,孩子們面臨挑戰和困難時彼此砥礪成長的過程更是振奮人心。在劇中有段與日本進行交流對抗賽的情節,教練們不斷提醒「韓日戰」的重要性,也透露出韓國人民長久難解的仇日情結。
*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歷史脈絡
根據去年的調查,韓日民眾不滿對方的理由前兩名高度一致,「歷史問題」和「獨島(竹島)」是兩國關係不睦的主因。
朝鮮自1910年開始為期35年的日本殖民時期,日本採用嚴密的憲兵制度作為統治手段,只要被總督府視為不純份子的朝鮮人,皆可能以「違紀」的標籤鋃鐺入獄。
為箝制朝鮮的民族意識及思想,日本大舉管制教育和宗教,並透過土地調查和稻米增產計畫將人民的土地及農產佔為己有,長期高壓統治及資源掠奪下,1919年爆發了史稱三一運動的抗日事件,但仍在血腥鎮壓下以失敗告終。
而二戰爆發後,不僅有許多朝鮮人被徵調上戰場,更有大量年輕女性淪為慰安婦,成為往後韓日關係中的重要問題。
戰後雖然脫離日本殖民,卻在美蘇對立的國際情勢下被迫分裂,更不得不和昔日的殖民母國站在同一陣線,也導致殖民時期的究責難以落實,情感無以宣洩。
▌獨島爭議
與台日釣魚台爭議相似,韓日也存在領土爭議。
位於兩國間的獨島實際為韓國控制,但日本也主張獨島在1905年已納入領土。這場主權爭端原為資源的競奪,然因韓國強大的仇日情結,使獨島主權爭議逐漸演變為民族尊嚴的象徵。
對韓國而言,獨島象徵著殖民後的歷史清算,視日本的主張為帝國主義的延續,基於民族尊嚴,韓方態度強硬,不容以談判或是國際仲裁的方式解決獨島爭議,韓日關係因此劍拔弩張,更使獨島成為雙方政治人物煽動民族主義的一大利器。
▌為何韓國比台灣更仇日?
這時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臺灣同樣經歷了日治時期,為何不如韓國那樣仇日?
朝鮮乃以國家的身份被日本併吞,對於擁有千年歷史且已形成民族意識的朝鮮人民來說,民族自尊受辱之感使當時反日的力道更強烈。
反觀統治政權更迭頻繁的台灣,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被割讓給日本,破碎的歷史記憶與遭母國遺棄的孤兒心理,使台灣人陷入認同困境,共同體的概念難以建立,反日力道相對單薄許多。
台灣在解殖後旋即迎來國民政府的統治,經歷了清鄉、二二八事變等血腥鎮壓及白色恐怖,長期活在恐懼下的台灣人民不免將日本和中國進行比較,加上較具反帝意識的左翼人士被大量肅清,社會充溢懷日思想,使後殖民問題無法得到充分的討論與反思,也難以對過去的歷史進行清算與反省。
▌難見好轉的情感對立
時至今日,多份調查均顯示出,韓日對彼此的好感度常年低迷,更在近兩年加速惡化,尤其是韓國民眾對日本的觀感。
「東亞研究院」與「言論NPO」2020年的調查中,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從31.7%銳減到12.3%,印象不好的比例更自49.9%暴漲到71.6%。
這是因為2019年韓日雙方爆發貿易戰,加上時任日相安倍晉三發表了多次涉韓的負面言論,使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大幅下降。
不過相比之下,日本人對韓國的觀感並未有太大波動,這要歸功於電視劇和音樂等韓流文化受到日本年輕人的喜愛,從而拉升了對韓國的好感度所致。
韓國經濟研究院今年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僅有16.7%的韓國人和20.2%的日本人對對方有好感,兩國人民情感對立相當極化。
▌比起日本,更討厭中國?
韓國近年的厭日情緒高漲,但《時事雜誌》上個月的民調讓人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雖然依舊有7成6的韓國人不喜歡日本,但各年齡層中,20代年輕人沒好感的比例明顯最低,改善雙邊關係的意願也較其他世代強烈,或許能成為雙方關係改善的契機。
而且比起日本,韓國年輕世代對於中國的印象更不佳,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調查顯示,30-49歲及18-29歲的韓國受訪者不喜歡中國的比例皆達八成,遠高於50歲以上的68%。
事實上,近年對中國反感增加的速度甚至不亞於日本,在去年的調查中有40.1%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有「敵意」,比起2015年上升24%,對中國保有「友好」態度的比例則從50%下降到20.4%,變化幅度都大於對日本的觀感變化。
主因是中國推行「東北工程」,不斷挑戰韓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的正統性,尤其「泡菜爭奪戰」和「尹東柱國籍事件」更是觸動韓國的底線,不但在不久前將泡菜正名為「辛奇」,多部韓劇也因中資置入或中國元素過多,引發觀眾抨擊,甚至被腰斬。
▌結語
在劇中,主角們最後擊敗日本代表隊,賽後教練們表示「果然我們一定要贏日本」、「妳們也不喜歡她們吧?」
沒想到孩子們卻回答「我們並不討厭日本選手,我們相處得很好、經常互相連絡」,成熟的回應不僅突顯出年輕世代不再視日本為死敵,更彰顯了運動競技的精神所在。
最近的奧運,也看到不少超越國族藩籬的畫面,例如男子團體射箭中,韓臺日在包攬金銀銅牌後,選手賽後開心的自拍,令不分國界的網友紛紛稱讚畫面美好。
希望將來韓日間能放下嫌隙,也提醒大家縱使對某些國家觀感不佳,也不應過度上升到無辜的國民和運動員身上,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羽球網柱高度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看劇學政治 #從《羽球少年團》看韓國人民的仇日情結〕
《羽球少年團》為韓國首部以羽球為主題的電視劇,描繪一位都市男孩及其身為羽球教練的父母,在全羅南道海南郡的鄉村中,與一群同齡的少年及少女在羽球界精進成長的熱血故事。
劇中除了村民間的互動療癒動人外,孩子們面臨挑戰和困難時彼此砥礪成長的過程更是振奮人心。在劇中有段與日本進行交流對抗賽的情節,教練們不斷提醒「韓日戰」的重要性,也透露出韓國人民長久難解的仇日情結。
*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歷史脈絡
根據去年的調查,韓日民眾不滿對方的理由前兩名高度一致,「歷史問題」和「獨島(竹島)」是兩國關係不睦的主因。
朝鮮自1910年開始為期35年的日本殖民時期,日本採用嚴密的憲兵制度作為統治手段,只要被總督府視為不純份子的朝鮮人,皆可能以「違紀」的標籤鋃鐺入獄。
為箝制朝鮮的民族意識及思想,日本大舉管制教育和宗教,並透過土地調查和稻米增產計畫將人民的土地及農產佔為己有,長期高壓統治及資源掠奪下,1919年爆發了史稱三一運動的抗日事件,但仍在血腥鎮壓下以失敗告終。
而二戰爆發後,不僅有許多朝鮮人被徵調上戰場,更有大量年輕女性淪為慰安婦,成為往後韓日關係中的重要問題。
戰後雖然脫離日本殖民,卻在美蘇對立的國際情勢下被迫分裂,更不得不和昔日的殖民母國站在同一陣線,也導致殖民時期的究責難以落實,情感無以宣洩。
▌獨島爭議
與台日釣魚台爭議相似,韓日也存在領土爭議。
位於兩國間的獨島實際為韓國控制,但日本也主張獨島在1905年已納入領土。這場主權爭端原為資源的競奪,然因韓國強大的仇日情結,使獨島主權爭議逐漸演變為民族尊嚴的象徵。
對韓國而言,獨島象徵著殖民後的歷史清算,視日本的主張為帝國主義的延續,基於民族尊嚴,韓方態度強硬,不容以談判或是國際仲裁的方式解決獨島爭議,韓日關係因此劍拔弩張,更使獨島成為雙方政治人物煽動民族主義的一大利器。
▌為何韓國比台灣更仇日?
這時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臺灣同樣經歷了日治時期,為何不如韓國那樣仇日?
朝鮮乃以國家的身份被日本併吞,對於擁有千年歷史且已形成民族意識的朝鮮人民來說,民族自尊受辱之感使當時反日的力道更強烈。
反觀統治政權更迭頻繁的台灣,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被割讓給日本,破碎的歷史記憶與遭母國遺棄的孤兒心理,使台灣人陷入認同困境,共同體的概念難以建立,反日力道相對單薄許多。
台灣在解殖後旋即迎來國民政府的統治,經歷了清鄉、二二八事變等血腥鎮壓及白色恐怖,長期活在恐懼下的台灣人民不免將日本和中國進行比較,加上較具反帝意識的左翼人士被大量肅清,社會充溢懷日思想,使後殖民問題無法得到充分的討論與反思,也難以對過去的歷史進行清算與反省。
▌難見好轉的情感對立
時至今日,多份調查均顯示出,韓日對彼此的好感度常年低迷,更在近兩年加速惡化,尤其是韓國民眾對日本的觀感。
「東亞研究院」與「言論NPO」2020年的調查中,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從31.7%銳減到12.3%,印象不好的比例更自49.9%暴漲到71.6%。
這是因為2019年韓日雙方爆發貿易戰,加上時任日相安倍晉三發表了多次涉韓的負面言論,使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大幅下降。
不過相比之下,日本人對韓國的觀感並未有太大波動,這要歸功於電視劇和音樂等韓流文化受到日本年輕人的喜愛,從而拉升了對韓國的好感度所致。
韓國經濟研究院今年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僅有16.7%的韓國人和20.2%的日本人
▌比起日本,更討厭中國?
韓國近年的厭日情緒高漲,但《時事雜誌》上個月的民調讓人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雖然依舊有7成6的韓國人不喜歡日本,但各年齡層中,20代年輕人沒好感的比例明顯最低,改善雙邊關係的意願也較其他世代強烈,或許能成為雙方關係改善的契機。
而且比起日本,韓國年輕世代對於中國的印象更不佳,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調查顯示,30-49歲及18-29歲的韓國受訪者不喜歡中國的比例皆達八成,遠高於50歲以上的68%。
事實上,近年對中國反感增加的速度甚至不亞於日本,在去年的調查中有40.1%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有「敵意」,比起2015年上升24%,對中國保有「友好」態度的比例則從50%下降到20.4%,變化幅度都大於對日本的觀感變化。
主因是中國推行「東北工程」,不斷挑戰韓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的正統性,尤其「泡菜爭奪戰」和「尹東柱國籍事件」更是觸動韓國的底線,不但在不久前將泡菜正名為「辛奇」,多部韓劇也因中資置入或中國元素過多,引發觀眾抨擊,甚至被腰斬。
▌結語
在劇中,主角們最後擊敗日本代表隊,賽後教練們表示「果然我們一定要贏日本」、「妳們也不喜歡她們吧?」
沒想到孩子們卻回答「我們並不討厭日本選手,我們相處得很好、經常互相連絡」,成熟的回應不僅突顯出年輕世代不再視日本為死敵,更彰顯了運動競技的精神所在。
最近的奧運,也看到不少超越國族藩籬的畫面,例如男子團體射箭中,韓臺日在包攬金銀銅牌後,選手賽後開心的自拍,令不分國界的網友紛紛稱讚畫面美好。
希望將來韓日間能放下嫌隙,也提醒大家縱使對某些國家觀感不佳,也不應過度上升到無辜的國民和運動員身上,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羽球網柱高度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看劇學政治 #從《羽球少年團》看韓國人民的仇日情結〕
《羽球少年團》為韓國首部以羽球為主題的電視劇,描繪一位都市男孩及其身為羽球教練的父母,在全羅南道海南郡的鄉村中,與一群同齡的少年及少女在羽球界精進成長的熱血故事。
劇中除了村民間的互動療癒動人外,孩子們面臨挑戰和困難時彼此砥礪成長的過程更是振奮人心。在劇中有段與日本進行交流對抗賽的情節,教練們不斷提醒「韓日戰」的重要性,也透露出韓國人民長久難解的仇日情結。
*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歷史脈絡
根據去年的調查,韓日民眾不滿對方的理由前兩名高度一致,「歷史問題」和「獨島(竹島)」是兩國關係不睦的主因。
朝鮮自1910年開始為期35年的日本殖民時期,日本採用嚴密的憲兵制度作為統治手段,只要被總督府視為不純份子的朝鮮人,皆可能以「違紀」的標籤鋃鐺入獄。
為箝制朝鮮的民族意識及思想,日本大舉管制教育和宗教,並透過土地調查和稻米增產計畫將人民的土地及農產佔為己有,長期高壓統治及資源掠奪下,1919年爆發了史稱三一運動的抗日事件,但仍在血腥鎮壓下以失敗告終。
而二戰爆發後,不僅有許多朝鮮人被徵調上戰場,更有大量年輕女性淪為慰安婦,成為往後韓日關係中的重要問題。
戰後雖然脫離日本殖民,卻在美蘇對立的國際情勢下被迫分裂,更不得不和昔日的殖民母國站在同一陣線,也導致殖民時期的究責難以落實,情感無以宣洩。
▌獨島爭議
與台日釣魚台爭議相似,韓日也存在領土爭議。
位於兩國間的獨島實際為韓國控制,但日本也主張獨島在1905年已納入領土。這場主權爭端原為資源的競奪,然因韓國強大的仇日情結,使獨島主權爭議逐漸演變為民族尊嚴的象徵。
對韓國而言,獨島象徵著殖民後的歷史清算,視日本的主張為帝國主義的延續,基於民族尊嚴,韓方態度強硬,不容以談判或是國際仲裁的方式解決獨島爭議,韓日關係因此劍拔弩張,更使獨島成為雙方政治人物煽動民族主義的一大利器。
▌為何韓國比台灣更仇日?
這時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臺灣同樣經歷了日治時期,為何不如韓國那樣仇日?
朝鮮乃以國家的身份被日本併吞,對於擁有千年歷史且已形成民族意識的朝鮮人民來說,民族自尊受辱之感使當時反日的力道更強烈。
反觀統治政權更迭頻繁的台灣,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被割讓給日本,破碎的歷史記憶與遭母國遺棄的孤兒心理,使台灣人陷入認同困境,共同體的概念難以建立,反日力道相對單薄許多。
台灣在解殖後旋即迎來國民政府的統治,經歷了清鄉、二二八事變等血腥鎮壓及白色恐怖,長期活在恐懼下的台灣人民不免將日本和中國進行比較,加上較具反帝意識的左翼人士被大量肅清,社會充溢懷日思想,使後殖民問題無法得到充分的討論與反思,也難以對過去的歷史進行清算與反省。
▌難見好轉的情感對立
時至今日,多份調查均顯示出,韓日對彼此的好感度常年低迷,更在近兩年加速惡化,尤其是韓國民眾對日本的觀感。
「東亞研究院」與「言論NPO」2020年的調查中,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從31.7%銳減到12.3%,印象不好的比例更自49.9%暴漲到71.6%。
這是因為2019年韓日雙方爆發貿易戰,加上時任日相安倍晉三發表了多次涉韓的負面言論,使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大幅下降。
不過相比之下,日本人對韓國的觀感並未有太大波動,這要歸功於電視劇和音樂等韓流文化受到日本年輕人的喜愛,從而拉升了對韓國的好感度所致。
韓國經濟研究院今年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僅有16.7%的韓國人和20.2%的日本人
▌比起日本,更討厭中國?
韓國近年的厭日情緒高漲,但《時事雜誌》上個月的民調讓人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雖然依舊有7成6的韓國人不喜歡日本,但各年齡層中,20代年輕人沒好感的比例明顯最低,改善雙邊關係的意願也較其他世代強烈,或許能成為雙方關係改善的契機。
而且比起日本,韓國年輕世代對於中國的印象更不佳,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調查顯示,30-49歲及18-29歲的韓國受訪者不喜歡中國的比例皆達八成,遠高於50歲以上的68%。
事實上,近年對中國反感增加的速度甚至不亞於日本,在去年的調查中有40.1%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有「敵意」,比起2015年上升24%,對中國保有「友好」態度的比例則從50%下降到20.4%,變化幅度都大於對日本的觀感變化。
主因是中國推行「東北工程」,不斷挑戰韓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的正統性,尤其「泡菜爭奪戰」和「尹東柱國籍事件」更是觸動韓國的底線,不但在不久前將泡菜正名為「辛奇」,多部韓劇也因中資置入或中國元素過多,引發觀眾抨擊,甚至被腰斬。
▌結語
在劇中,主角們最後擊敗日本代表隊,賽後教練們表示「果然我們一定要贏日本」、「妳們也不喜歡她們吧?」
沒想到孩子們卻回答「我們並不討厭日本選手,我們相處得很好、經常互相連絡」,成熟的回應不僅突顯出年輕世代不再視日本為死敵,更彰顯了運動競技的精神所在。
最近的奧運,也看到不少超越國族藩籬的畫面,例如男子團體射箭中,韓臺日在包攬金銀銅牌後,選手賽後開心的自拍,令不分國界的網友紛紛稱讚畫面美好。
希望將來韓日間能放下嫌隙,也提醒大家縱使對某些國家觀感不佳,也不應過度上升到無辜的國民和運動員身上,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羽球網柱高度 在 李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你的中線不是你的中線 =
親愛的體育處
感謝您在一周內迅速的補上中線
但很顯然畫線的人真的不懂排球場
====== 排球場的中線 ======
一來是為了區隔兩邊球員
二來是辨識越界的違規
偶而還能是舉球員的參考線
所以看到你們補上的「中線」
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就算是羽球場或網球場
也都在要在往外圍多劃一圈
甚至各項距離也都不一樣
====== 體育處的人力缺乏 ======
其實在上一篇文章就提到
體育處基本上都要加班到很晚
但這次的失誤真的有些明顯
連同我們希望保護起來的轉軸
也變成全柱包覆
好吧
下次我們還是扎扎實實的會勘
關於標竿、網子高度等等項目
再一起好好檢討
======
最後感謝
各位打球的夥伴熱情相挺
上週日這個球場座無虛席
一場比賽一場練習的感覺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