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林證券倒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林證券倒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林證券倒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林證券倒閉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Starman 資本攻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物極必反】 十多年前,當時我剛畢業甫入職場不久,08金融海嘯剛剛發生,當時仍在打工的我寫了一篇題為《物極必反》的文章,記錄低當時我對「美元遊戲」的感受。 兩年前就美國加息問題分享過這篇陳年「歷史」文章一次。12年時間過去了,世界跟著「劇本」走了一段路,似乎快要走到盡頭。今天再讀回這篇文章,除了...

  • 美林證券倒閉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9 16:56:12
    有 318 人按讚

    【物極必反】

    十多年前,當時我剛畢業甫入職場不久,08金融海嘯剛剛發生,當時仍在打工的我寫了一篇題為《物極必反》的文章,記錄低當時我對「美元遊戲」的感受。

    兩年前就美國加息問題分享過這篇陳年「歷史」文章一次。12年時間過去了,世界跟著「劇本」走了一段路,似乎快要走到盡頭。今天再讀回這篇文章,除了感覺到當時自己的幼嫩,也有另一番感受,亦有幸見證著大時代的變遷。

    ------------

    物極必反 - 論美國經濟

    //短短一個星期,金融市場發生了一連串的大事,到處風聲鶴唳,可謂多事之秋。這次金融危機比起03年沙士,2000年科網爆破,97年金融風暴都要嚴重,影響都要深遠得多,這次影響將會徹徹底底改變日後環球金融市場的生態。

    回想過去一兩年前,美國當時大幅減息,樓市暢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用繳付首期買樓的地方,人人有樓,安居樂業,高企的樓價繼續飛升,且升幅極為驚人。記得前年在美國讀書時,聽當地人說當時樓價較2年前飛升3倍。但好景不常,減息週期結束,息口回升觸發了美國樓市泡沫的爆破,樓宇價格大幅下跌導致業主繼續供款的意欲下降,甚至所持物業變成負資產,無力繼續供款,被迫斷供,最後銀主(提供按揭貸款的銀行)收樓,收回來的樓宇再以低價在市場上出售套現,進一步推低樓價,惡性循環,惡夢隨即開始。

    美國是一個推祟資本主義的國家,資本主義概念伸延至金融市場,所有資產均可以進行資本化及證券化(Securitization)。發明證券化的是各大華爾街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建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利用信用分組(Credit Tranching)把樓宇按揭等債務包裝成高評級的債券在資本市場出售,利用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使美國將自身的按揭風險都賣給了全世界。如今樓價插水,有次按成份的按揭抵債券及押債務工具(Mortgage Backed Security/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價值當然亦隨之大跌,由於對沖基金往往向銀行及華爾街大行貸款,以借低息賺高息的形式投資CDOs,當對沖基金倒閉時,借款予他們的大型金融機構最終也要「上身」。目前這些含次按成份的相關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拆息亦同時被抽高,信貸危機從而產生。持有大量CDOs/MBS證券資產的對沖基金及投資銀行開始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導致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多間大型投資銀行相繼出事。真是百年難得一見,正所謂「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各大行將可轉售的風險視之為沒有風險,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當然不足,任何人借錢都輕易獲批,總之盡快將貸款成功轉售就能收錢,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道德危機(Moral Hazard)。萬萬想不到的是,次按釀成的結果是反過來強迫政府介入救市,先是將「兩房」收歸國有,然後包底JP Morgon收購貝爾斯登,政府今天宣佈再撥7千億美元向市場注資,反映了過度資本化帶來的後果,資本主義走到最後是倒過來慢慢步向國有化,認真諷刺。

    美國政府不停包底,但偏偏就是對雷曼兄弟見死不救,証明美國政府都意識到救市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但事實証明以目前情況來看,若美國政府不介入,整個金融體系資金就會凍結,資金鏈亦會斷裂。然而,美國財赤嚴重,目前國債已超過13萬億美元,債台高築,但一旦開了頭就不能回頭,只有繼續開動印鈔機,不斷進行債務再融資,資產負債表將不斷膨脹,也沒有設定任何退市的日落條款,等同置往後的經濟問題於不顧。即使是次金融危機解除,遺留下來的經濟問題後患無窮,往後的環球經濟發展應放眼中國了。

    美國下一步應會繼續再次減息挽救經濟,美元/港元長線不被看好,看來最精明的投資不是股票基金,也不是債券,而是人民幣了。

    撰文︰Starman
    2008-9-21//
    https://starnman84.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_18.html?m=1

  • 美林證券倒閉 在 品牌行銷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6-29 12:37:00
    有 32 人按讚


    實體零售業進入寒冬,2019 年前 9 周,全美至少有 4300 家實體商店宣布關閉。在這波倒閉潮中,有一種商店正蓬勃發展,關鍵字就是:便宜。

    根據美國銀行美林證券最新研究報告,特別在意價格的顧客,消費力正在上升,這讓廉價商店業績看漲,像是沃爾瑪、Target,或是標榜「極度便宜」的這一家>>

    ★ 為你而開!加入專屬社群,掌握第一手品牌行銷新知 goo.gl/9JKsQz

  • 美林證券倒閉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5-20 10:36:24
    有 340 人按讚


    要看圖文的話,最好點連結進去看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


    距離美國次級房貸爆發已經7年了,回顧美國過去幾年在經濟蕭條中的泥濘掙扎,對比如今美國股市三大指數頻繁創新高,美國的經濟如同甦醒的巨人,這一切不能忘了一位重要的經濟學家,美國前聯準會猶太裔主席Ben Shalom Bernanke。

    2003年以後,美國貸款公司的廣告大量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牆壁、信箱: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頭期款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沒有收入嗎?找XX貸款公司吧!」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2%的超低優惠利率!」

    甚至還有看似為客戶著想的廣告:

    「每個月付不起貸款沒關係,頭24個月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嗎!」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嗎?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搞不好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由於房地產是規模最龐大的產業,許多大型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在2004到2007年期間,發行了大量的債務,並且承作高槓桿的融資部位,投資在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的收益。

    當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人民按時償還住宅抵押貸款,以較低的利息借款並投資於較收益較高的住宅抵押貸款證券(MBS),這種策略在房市繁榮時有龐大利潤;但是當房價開始下跌,抵押貸款違約率大幅攀升,金融機構和個別投資人持有的相關投資商品因為槓桿融資操作擴大損失的結果,證券價值垂直下降,直接導致美國大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或「貝爾斯登」和「美林證券」賤價出售給其他銀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則轉換為商業銀行,並且由政府監控管理,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房地產金融風暴在美國爆發。

    美國房地產從2006年大幅下跌到2012年,房地產崩盤後(藍線),貸款者失去就業機會,還不出貸款,壓縮許多美國人的消費能力(紅線);企業賺不到營收,大幅裁員;失業者不敢消費,全美國陷入通貨收縮的環境。由於消費市場緊縮,加上房地產相關工作的職缺大幅減少,尤其是建築業至少造成200萬名失業人口,重挫美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經濟,美國面臨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衰退。

    曾經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的美國聯準會主席Bernanke,從貨幣政策著手改革,2007年開始持續調降美元利率到2009年(5.25%降到0.25%),準備和美國可能面臨的通貨緊縮危機長期抗戰。

    Bernanke領導的聯準會理事會,決定實施一項規模空前龐大的貨幣政策,因為美國聯邦利率已經趨近於零,傳統貨幣工具無法挽救經濟,於是聯準會開始推出QE(量化寬鬆)政策,印鈔票購買長期債券,提升美國長債價格並壓低利率,降低房貸利率來支撐房地產景氣,引導貨幣貶值拉抬通貨膨脹。

    2009年初美國經歷了一年的低通貨膨脹,挾帶這一年的低基期效應,隔一年就有很高機率,會因為基期較低而產生相對高通膨。但Bernanke認為還不夠,實施QE1,更加確保通貨膨脹的出現,經過2010年的通貨膨脹下滑,低基期環境再度出現,Bernanke把握良機,實施QE2,確保2011年通貨膨脹更穩定,2011年底,美國通貨膨脹飆升到接近4%,加上美國國會與白宮的預算鬥爭結果未明朗化,Bernanke實施OT政策,賣掉短債買進長債,繼續延續QE政策,2012年第二季,Bernanke繼續低基期環境再度出擊,實施QE3政策,而2013年美國通貨膨脹率幾乎都維持在2%以下,可以想像,如果當時沒有執行QE3,那麼美國很可能又回到通貨緊縮的民生環境。

    Bernanke當時從QE1=>QE2=>OT=>QE3,每個環節的執行點對美國都產生了最大的經濟效益,這之中還要考量美國的政治、金融、人民、產業、熱錢等各種因素所組成的複雜影響力,只要做錯一步,美國或是全球都可能進入更長久的景氣蕭條,當我們回頭看2008〜2014年的局勢變化,就能發現當時Bernanke的貨幣政策實施的時機點選得相當完美。

    1990年代的日本,經歷房地產泡沫崩盤後,經濟長期低迷長達至少20年,東亞地區像是,中國、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房地產業都面臨泡沫的風險,2015年台灣和中國的房地產業相繼進入一個相對低迷的趨勢,我們難以預估泡沫何時破裂,但從歷史來看,泡沫必然破裂。

    如何面對房地產發生泡沫崩盤後的危機?應該如何從貨幣政策來著手?如何扭轉通貨緊縮的危機?如何處理金融業在景氣蕭條時的補救措施,還有改善金融業的監管機制?對於國家經濟的政策決策者來說,房地產泡沫所導致的經濟蕭條並非無藥可解,Bernanke的施政經驗非常值得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