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美好拾光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美好拾光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ysmalllamb (小羊)看板movie標題[好雷] 美好拾光公司 La Belle Ép...
美好拾光 在 Mandy Wei魏蔓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1:23:01
美好拾光 太陽、藍天白雲、樹、樹冠羞避、樹洞、雷射光、瀑布 與 橘色美女 #這一天我生日是好日...
Nicolas Bedos 又來拍他的「拾光電影」了!上回他初次導演的《從前的我們》就在談一對作家夫妻回顧過去爬梳問題,再往回看他參與過編劇也主演的《我的極品前男友》也是在談一對前任冤家回顧過去爬梳問題... 這一次,Bedos 第二部自導自演的《美好拾光公司》仍然關於過去、卻也加入了未來,而且過去未來以他們這些影人的「電影」事業為軸線:現在已經有串流影音、未來更有虛擬實境,過去有我用鉛筆配水彩畫漫畫也能當作故事版或分鏡圖、更過去還有人在堅持小劇場現場演出... 但這個市場上一個最未來也最懷舊的「美好拾光公司」竟異軍突起!
http://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09/08/54/5335514.jpg
傳統產業的創新崛起
這「美好拾光公司」真是前所未見的創新嗎?當然有其創新之處,但更有其源遠流長的產業基礎:歷史重現劇 re-enactment 。這種劇最常見於著名的古戰場,譬如南北戰爭或拿破崙戰爭古戰場,都有許多當地文史工作者發起並串聯各地的愛好會,以無比熱情考據製作動員排練,在各個戰爭紀念日重演一次古戰場盛況引來大批觀光客。在觀光上,各種古堡大宅也都紛紛推出這種現場歷史劇寓教於樂博遊客一歡、有不少還開放遊客租借戲服也來參一腳... 這種動員浩大且群眾基礎龐大的事業,其實提供了許多的演員與服裝道具工作機會,對苦哈哈的產業有其貢獻。
這「美好拾光公司」說前衛,也真前所未見,已不再是「虛擬實境」而是「實擬實境」了,在小劇場與電影院已被串流影音吃光的日子,竟異軍突起提供無可取代的實感經驗,雖然要價不斐但針對富裕客群仍可大賺一筆,是搞串流的主角兒子也讚不絕口的創新服務;但說它傳統也是超傳統,它完全不走 21 世紀日新月異的特效,而走傳統大攝影棚真實場景真實人物與真實效果,而它背後的創意人與其說是編劇或導演、不如說是有考據癖的製作設計師:吉翁卡涅飾演的老闆 Antoine,對每個時代的言語姿態陳設器物等細節都如數家珍、家裡還掛一堆古文物與老大師繪畫...
一切文物都如經典「凝固」在房裡,一切表演都如史實「凝固」在舞台。此片最美麗事物,不是虛擬實境或自動駕駛這些新科技,而是古雅的手作感與臨場感,是老主角 Victor 的速寫配水彩渲染、是年輕主角 Antoine大手筆打造的華麗舞台、是女主角 Margot 不按牌理出牌樂在其中的即興演出... 可以說,此片的科技地圖上,現實中早就整碗捧去的「新科技」本片懶得多談、早承認它是贏家。要談的珍寶還是在「過去」這一塊,就是創新的「影音串流」也要手繪來豐富才有生命、就是創新的「美好拾光公司」也要即興的現場演出才有了靈魂。但這「過去」的品質何在呢?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20/10/45/3302864.jpg
美好拾光,刷個鄉愁存在感?
老主角 Victor 在意傳統觸感看似老古板,妻子 Marianne 看到科技日新月異就貼上去,彷彿我是酷媽能跟上潮流。本片開場就從這樣一場跨世代聚餐開始,只是先鋪出了發展位階的地圖、以及不同位階之人的不同焦慮,尚未作出價值評判。焦慮也不只是科技棄民如 Victor 才有,我們耳聽線上心理名醫 Marianne 忍不住說了句今日聽來刺耳的「群聚一下最棒了」,彷彿疏離的數位酷媽努力刷著實體接觸的存在感。反之,手繪老爸 Victor 需要刷的存在感,兒子認為是「虛擬實境」進化版的「實擬實境」、強者我朋友 Antoine新創事業蒸蒸日上的「美好拾光公司」。
此片雖然一場場戲都時常切換在年輕年老兩對怨偶四個場景間、甚至有時候把影音串流公司的兒子也剪接進來,但我認為真正要做的思辨還是介於兩男主角 Victor & Antoine 之間,真正的舞台介於兩男的兩個復古珍寶之間:一個是手繪速寫、一個是實景重現。兩人都有其對復古的執著甚至迷戀,譬如 Victor 看著眼前的波蘭女子還會去遙想一個 1920s失落的波蘭小鎮,譬如 Antoine明明有身旁的波蘭妻子卻把她畫成一幅仿古仕女畫凝固起來成為收藏掛在牆壁上... 男鄉民們若還稍有點戀愛經驗,大概都會知道這種「凝固」與「收藏」的舉動,是很爭議更是很危險的 (!)。
Victor 來參加美好拾光體驗,是兒子安排,也許兒子希望他透過類似「虛擬實境」但屬實感手作的「實擬實境」魅力後,能願意貢獻他的手繪長才來豐富自己串流公司的數位內容?也許 Victor 來此的初衷與 Antoine為老友爸爸兼長輩恩人提供服務的初衷,也都是來重現一次「那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滿足一下老人的鄉愁?但事情失控了:Antoine 請來跨刀的老婆 Margot 不按牌理出牌、本著她的劇場人性格喜歡玩即興與觀眾互動,而客戶 Victor 這觀眾被即興互動一下馬上被撩撥,渾然忘了自己是來懷念與妻子的舊日時光,而完全著迷於這個新的當下馬上暈船!
http://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29/11/26/5102658.jpg
一個歷史,四種再現
綜觀這個「美好拾光公司」,在四位主角的輪番掌握下,做出了四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層,Antoine 照本宣科的「歷史重現」,有多少資訊就做多少事、業主提供多少資訊就畫多少故事板、有多少故事板就精準忠實演出絕不可造假。結果呢?業主自己記憶也不准、甚至業主真的要的也未必是準確的過去、還不如說業主已經忘掉過去開始享受當下了 XD 於是 Antoine領導的幕後五人小組在本片一次次地囧,總是翻個白眼「好吧好吧」我給你移花接木就是了,對 Antoine這種歷史控來說真是很難熬、但他必須面對。
第二層, Margot 即興演出的「歷史有機」,這個場景這個劇本這套角色設定與這套事件模板,都已根據歷史考據定於一尊,彷彿能讓客戶回到過去那一瞬;但客戶宛如搭了時光機到了斯時斯地降落後, Margot 儘管知道老公寫好劇本照做就是,但劇場人的潛意識仍認為任何人在任何時地都要活在當下,你只要降落到此就擁有全新的過去未來式,與其照你想像的鄉愁去如實演出,不如把握當下享受一回才是盡興!只不過呢, Margot 也囧囧地發現她的客戶假戲真做了、在戲棚享受過了還要延續到戲外,跟他下戲閒話家常聊一回自己、他竟下戲仍入戲再走不出來?
第三層, Victor 耽溺暈船的「歷史鄉愁」,他明知這場歷史劇並非真歷史、只是試圖重現歷史、甚至重現得處處破綻給我挑三揀四還挑得很樂... 但他竟漸漸暈船不再追求他身邊真歷史發展下來成為現狀的妻子 Marianne 、反而迷戀上「被創造的歷史」所餵養給他的波蘭女郎 Margot ,隨著他下戲回到職場進入兒子公司的一幅幅鉛筆配水彩速寫,我們看那臉孔都知道早已不是真實記憶中的妻子與年輕友人們、反而都是演員 Margot 與一眾臨演們!這個追星的情懷,令 Margot 雖須拒絕仍憐憫落淚。這裡的 Victor 像個小粉絲,彷彿看場電影後無法回真實人生?
本片三位核心主角差點搞成三角戀的「歷史鬧劇」,終究還是要第四位主角跳進來點醒:
第四層,Marianne獨樂不如眾樂的「歷史靈感」。在此,歷史並非一個真實的過去,而永遠只會是一個擬仿過去真實的虛假再現,端看這再現可以給予你什麼虛擬的靈感、得到啟發後回頭改善真實歷史演變至今的真實人生。綜觀本片 Marianne 歷程,她本來一味追隨潮流崇拜新科技,但新時尚下光鮮亮麗的新情人其實空有契合外表卻交不了心、每每逃避到虛擬實境卻什麼實感也沒有、反倒老公幾天不見重新提起的昔日姐妹 Giselle悄悄打動她心房。過去的美好,難道不存在於 Marianne 心中嗎?我們婚姻觸礁誰都不樂見,怎麼老公你竟一人獨享栽進了過去?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29/11/26/5066720.jpg
獨樂沈溺,不如眾樂一起探索
在我們電影版,每談到電影院吵鬧問題或串流影音問題時,總有一種大聲而看似主流的聲浪「我都一個人看電影」、「品味電影就要一個人」、「最好有個家庭影院沒人來煩我」。但本片,也許就在告訴銀幕前愛看電影的我們:一人的觀影只是沈浸在自我的想像世界、二人以上的觀影才讓想像世界的靈感進入現實社會的互動,甚至一人的觀影可能一意孤行地沈醉下去渾然忘我、二人以上的觀影透過抽離出來的理性討論反而可以回視電影於我人生的踏實意義?此片談的是「歷史實境劇」 re-enactment 的老傳統創新服務,但影人拍片給影迷看,那似曾相識的啟示我們都會懂。
不論是虛擬實境的 Virtual Reality、還是實擬實境的 Re-enactment ,他們終歸是個「被發明的歷史」。虛擬終究是虛擬、請別太入戲,終究是要啟發靈感、要回頭成就真實;電影終究是電影、也別太入戲,電影做戲終究也是要啟發靈感,讓我們走出影院成就屬於我們的真實。回頭看看,此片中感念老主角 Victor 在慘綠童年給他人生啟發的小主角 Antoine,啟發他的那本書是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剛好這陣子院線也有一部改編電影端上台灣大銀幕!到底馬丁伊登這心懷上流夢想苦心創作追求的小子,給予了小小年紀的 Antoine什麼啟示呢?
《馬丁·伊登》的故事,是一個下層窮小子嚮往上流社會文藝、更傾慕上流佳人奉若繆思女神的執戀故事。為了這傾慕,他窮其一生拼命創作努力上爬、試圖捕捉他心目中那上流美好,然而真正上爬到高位有資格娶佳人,才發現那上流美好的圖像只存在於他曾經的心中、實際的上流對如今的他已成鏡花水月。也許,童年沒有美滿家庭、而傾慕好友父母這漫畫家與心理學家、心懷一個知識份子美好想像的 Antoine,就此踏上了一條捕捉美好甚至凍結美好終於打造「美好拾光公司」的道路?也許還要 Margot, Victor & Marianne來離經叛道玩一回,他才知是一場泡影吧?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29/11/26/5135471.jpg
但「被發明的歷史」儘管從來不是真實的美好,卻仍是個建構的理想、也仍時時提醒不美好的現況能重新檢討做到更好。話說看此片,我還聯想到了院線同檔熱映中的丹麥動畫片《築夢奇蹟》,它雖然是在談人腦海中的夢境,但它的奇幻世界觀聲稱這些夢境都是有一間小藍人經營的「美好拾光大公司」以無數攝影棚實景打造出來;但它和《美好拾光公司》一樣流入了打造鄉愁時刻撫慰人心的窠臼,卻忘記了打造過去時刻為的不只是撫慰作夢者讓他安於現狀、更是幫助作夢者爬梳自我超越現狀。
談回《美好拾光公司》,片末最令我喜悅的結局還不是兩位老客戶破鏡重圓、而是這對天差地遠的劇場夫妻雙劍合璧呢。我挺喜歡 Nicolas Bedos這次雄心壯志的新嘗試,它先以 Bedos長期對「過去」的關注為探討的主題、再以影人與劇場人都關心的「表演」來勾勒故事承載主題,整個架構起的近未來表演藝術世界觀、以主角的愛情故事玩了一回也處處檢驗。對我來說,看本片除了觀察主角們對「美好拾光」的執念與超越之外,跟著這世界觀想像一下電影與劇場的未來,也很有意思。推薦關心劇場與電影、喜歡手繪質感與現場表演、也不排斥新科技的觀眾,把握機會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fUovd1thLk
--
最後列一下本片與其他同檔電影純屬巧合的相關:
《築夢奇蹟》正上映中有 13 廳,它現場演出「打造美好夢境」的作法和本片如出一轍;
《戀愛倒帶中》仍上映中有 4廳,回到過去看看年輕的情人,和本片 Victor 異曲同工;
《無聲救援》仍上映中有 1廳, Victor 騙小孩自稱的 Klaus Barbie 是該片里昂屠夫;
《馬丁·伊登》仍上映中有 1廳,其原著小說是本片 Victor 給予 Antoine的人生提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57.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9434991.A.B1F.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60.57.123 臺灣), 05/14/2020 14:28:57
※ 編輯: mysmalllamb (1.160.57.123 臺灣), 05/14/2020 19: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