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產品中有1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23的網紅不務正業的超能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什麼有些人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 ​ #最近開始在Podcast的IG上嘗試知識型內容​ #喜歡的話也去追蹤一下​ ​ 其實壞特的歌是兩年前突然從朋友的IG上看到,當時還以為是一個外國歌手,聽了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是台灣人,而且當時還很神秘,不但不露臉、社群媒體上也挺低調的。這一兩年越來越常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初聲新聞獎」合作播出 【初聲新聞獎】重新定義新世代好新聞 鼓勵熟悉數位媒體的世代挑戰新的形式,用兼具專業與創意策略的新聞抓住目光,對群眾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HUSHENG.GAMANIA 《最佳受眾洞察》#剩食浪費議題 ...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11:41:08

【《Why Women Kill》第二季登陸香港 】 _ 想起一次看舞台劇的經驗。 _ 一直都是香港著名劇作家莊梅岩的忠實擁躉,2014年的春天,得知她寫於五年前(2009年)的經典劇作《聖荷西謀殺案》在澳門藝術節重演,生怕未來日子無法等到香港再有機會公演,於是極速決定購票,更隆重其事訂一晚酒店房,...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3Q 陳柏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4:28:36

【護台防中立法行動記者會】 3Q!各位在座的媒體朋友、關心護台防中的社團大家好! 前幾天,中國央視一篇「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的報導在網路上公開,將近一半的主流電視台、四大報中的其中兩報,和一些我們平常根本沒有想到的廣播公司的董事長、社長、總編輯等等,更出現台北市府大陸小組委員、前外交部長胡志強,...

  •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1 11:06:12
    有 2 人按讚

    為什麼有些人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
     ​
    #最近開始在Podcast的IG上嘗試知識型內容​
    #喜歡的話也去追蹤一下​
     ​
      其實壞特的歌是兩年前突然從朋友的IG上看到,當時還以為是一個外國歌手,聽了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是台灣人,而且當時還很神秘,不但不露臉、社群媒體上也挺低調的。這一兩年越來越常看到壞特的身影後,才對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拿到金曲最佳新人獎的隔天,台大某Power錕教授在臉書上PO文道:「準外科醫生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你放心給她開刀嗎?」。老實說當下看到,只覺得一位台大教授跑去參加市長選舉的人,實在沒什麼資格講出這句話,教授跑去競選市場,難道有學生質疑你的教學實力嗎? 何況這位準外科醫生拿到了音樂界的最佳殊榮,而錕教授當年僅取得0.24%的選票。​
      ​
      這篇PO文一出來,本來對壞特還只有對音樂的欣賞之情,但因為這則文章,我瞭解更多關於她的背景和經歷,也才終於懂了她為什麼要在獲獎發言時這麼說。原來她是個準外科醫生,為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毅然決然地拋棄醫學院的光環(即便那不是她想要的),橫空跨出實踐夢想的步伐。​

     記得曾經看過台大 #葉丙成 教授在台大畢業生演講裡面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並且顛覆想法,他分享完他去美國留學,在外國人派對中無法跟同學搭上任何一句話的他給自己的提醒:「千萬不要當一個只懂專業、其他什麼都不懂的貧乏之人!」這句話很震撼,因為考上台大電機系這件事情,縱然過去雄中生如我都覺得極度困難,何況還出國留學,簡直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前陣子很敏感XD),但葉教授卻體悟到一生若只懂自己的專業,將會是貧乏的、不足的。​

      「從徬徨20歲到現在過了七年,還真的得到一個金曲獎😭,終於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謝謝你們❤️」字字句句不難看出,即便已經才華洋溢如她,仍然受到傳統思想的框架,選擇以「不露臉」的設定,嘗試隔著一層面紗對著世界嶄露頭角。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難道發揮「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窮極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對嗎? 而有人選擇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於是乎,我想自我整理一下,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所知所聞,試圖推測一下,究竟這些選擇不只做一件事情的人,是基於哪些原因而這樣過他的人生,並且用自己很喜歡的人物和他的故事來做比喻:​
     ​
     ​
    (一)喜歡的事情還沒辦法養活你​
      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一種通常會更常發生在亞洲,因為我們往往很晚才會發現甚至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發現的時候我們常需要去轉系、轉職,如果來不及的話就得要在下課、下班一邊學習想學的技能,一邊還得要繼續謀生。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有興趣的事情卻不能幫你賺到足夠多的錢,比如說有些人喜歡畫畫,但是藝術這種東西通常需要仰賴天份和運氣的綜合加成,於是乎在遇到伯樂之前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都得要在兼職打工來支持你的興趣發展。​
      上面提到很多次的 #壞特 應該就是屬於這類型,因為出生家庭很希望自己能夠走醫學這種更符合社會主流的職涯路線,而剛好自己也很擅長讀書能夠考上醫科,相對來說音樂夢的火苗就一直隱藏在大家吹捧醫科的光芒底下,在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下,她找到了這株火苗並且逐漸保護它,讓它有機會成為現在大家看到的星星之火,並且在未來有燎原的機會。​
     ​
    (二)喜歡很多東西無法捨棄​
      #呱吉 是我真的很崇拜的一個人物,他秉持著對藝術創作的熱愛投入劇場,而後又意識到現實的殘酷而進入遊戲產業,在40歲重拾藝術魂很熱血地賣房創業,一股腦地投入網路影視創作,然後現在又搞起政治讓他可以在每部影片的開頭多補充一句aka台北市議員邱威傑。每一次的轉換又讓他喜歡上新的東西,然後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團隊,重新打碎、排列組合,累積成新的優勢,就像飛輪效應一般把這個人的才華和表現越滾越大。​
      即便創業後開始有了「上班不要看」宇宙,他還得要發展「呱吉」宇宙,從廢片、好片,到每周直播,Podcast出現了也要進去搶占一波,甚至沾染政治又讓他的節目題材更豐富多元。喜歡很多東西,他一件也不想放棄,但很懂得利用既有的團隊和資源,產生不用放棄也能做得比很多人更好的本錢。​
     ​
    (三)過去喜歡的東西現在有更喜歡的​
      大多數人對 #博恩 的印象就是脫口秀演員、專長搞笑的那個帥哥,博恩夜夜秀的形象和成果讓剛剛崛起的鋼鋼(雙押)一舉變成現在STR Network的當家扛霸子。但我對於他在TED上演講的主題更有印象,就如他說的「興趣沒有目的,興趣本就是目的地」精神,他似乎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沒有為什麼我只是想做所以就去做了」的這個概念。​
      曾經我好像也有這個時刻,我以前很喜歡攝影,廢寢忘食那種,喜歡到把圖書館每一本關於攝影的書籍都讀透一遍,甚至喜歡到帶著相機到處衝,有一年過年為了拍到好看的佛陀紀念館煙火,我在那禮拜去排隊了3次。但因為別的事情加入,我突然就被吸走了,也沒有來由地莫名其妙,於是相機就這樣塵封了好幾年。​
      如果世界上有轉換領域冠軍,那博恩應該可以名列前茅吧。外文系的他,卻又學了心理系,然後跑到Stand up Comedy的舞台講笑話,去倫敦大學學院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之後又到巴黎第六大學唸整合生物研究所。現在好像又出了幾隻MV和歌曲,哪一天得金曲獎我可能也不意外。​

    (四)擴大既有的專長優勢​
      很想特別講一下 #丁特 ,特哥他是前LOL這款世界知名遊戲的職業選手,追蹤了他好幾年在前幾天,他所買下的戰隊竟然拿到PSG區域聯賽的冠軍,實現了他六年前作為職業選手沒辦法達成的夢想「打進世界賽」。講到這裡,我先擦兩滴眼淚,即便重播的影片我都看了兩遍還不過癮,當特哥感動落淚的時候我也深受感動,畢竟自己都喜歡了六年了,看著別人的夢想以不同的形式實現,不感動起來是不可能的。​
      不過我想講的就是舉他的例子來當作擴大既有專長優勢的解釋,職業選手的本業就是盡可能把自己打電動的技能練到世界頂尖,你很少看到一個職業是沒有KPI的,因為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超越自己、超越全世界其他人,沒有中止或達到目標的一天。不過丁特他因為本身講話也很逗趣、笑聲也特別魔性,於是吸引大批粉絲來看他打電動和聽他講幹話。甚至到後來他以實況為生、偶爾接接業配、打打表演賽,甚至近年買下前AHQ戰隊,成立Beyond Gaming。上面這些衍伸的工作都脫離不了電競這件事情,他把自己本來就擅長的東西作了延伸,幫助他賺更多的錢、看到更遠的地方。​
     ​
     ​
      難得打那麼長的文章,整理下自己為什麼有些人會同時做很多事情的原因,有些可能是迫於無奈的、有些可能是擴大既有優勢的、有些甚至可能是無來由的。還有很多我很欣賞的人,都能夠在不只做一件事情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到最好,Self Pick的 #徐嘉凱導演 、做Youtube的醫師 #蒼蘭鴿 、資訊工程師但卻超多人喜歡看他講故事的 #老高 。​
     ​
      今天就整理到這裡,希望你們會喜歡。​
     ​
     ​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職業圖書館 #職涯 #職涯規劃 #工作 #求職 #找工作 #找自己 #轉職 #離職 #迷惘 #成長 #自我成長 #人生方向 #人生規劃 #學習 #職業 #不務正業 #斜槓 #訪談 #個人成長 #創業 #選擇 #科系 #夢想

  •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5 22:28:28
    有 697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1加2條

    更新:就在文章編輯的同時,Onlyfans突然更新了他們的決定不再禁絕色情內容(見留言)

    │Onlyfans 脫色之後:色情創作平台如何重新做人│

    • 上週四社群平台 Onlyfans 無預警宣佈將完全禁絕該平台上的露骨色情內容,理由是來自部分股東的壓力,希望藉此滿足該社群平台往來銀行和支付平台的道德要求。媒體的消息來源指出,Onlyfans 近來一直努力尋求融資,但因為銀行和投資人對於色情內容的禁忌而不斷碰釘子。這個令人措手不及的轉職在上週獲得大量報導,滿一星期後我們可以來檢視一下各方的反應和分析——
    • 紐約時報指出這是美國社會的第二次色情大戰。1970年代福音派電視傳教士Jerry Falwell(也是X戰警中的變種人迫害者原型人物)和尼克森總統發起了對於色情產品的全面圍堵,最後是1980年代色情工業在法院以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保障打贏了這一回合。近年來網路色情平台的匿名性和毫無底線的自由性使管制色情內容的聲浪再度成為主流意見。紐約時報指出這次仍然有極端主張認為應該全面禁絕色情,但也有新的聲音認為應該有色情的公平貿易準則來幫助消費者和生產者在減少剝削的情況下滿足需求。雖然 Onlyfans 的崛起就是讓色情表演者有更大的權力跳過中間人直接和消費者交易,但這次率先曝光爭議的 BBC 調查指出賺走高額抽成的 Onlyfans 並沒有善盡把關的義務,讓不合法的內容逃過審查機制得以上傳平台。因此也有人主張革命的重點是把更多控制權交給色情表演者自己。
    • Forbes 則把過去一週的時間用於在創投圈到處問「誰和 Onlyfans 談過了」。Forbes 提醒多數創投之所以會和過去一年表現大好的 Onlyfans 保持距離,是因為創投管的資金大部分是別人的錢,而出錢的人多半會跟創投簽訂一個同意條款講好哪些形象不好的產業不准投(比如色情和菸草)。許多知名創投還會跟大學或是NGO有合作關係,因而更難在這些大學或NGO的參與之下投一個和色情內容有關的平台。未來 Onlyfans 剝離色情內容之後,基於過去盛名之累,很多創投仍然會敬而遠之。不過其中一名受訪的創投認為最終仍會有人有興趣投資,畢竟那些發誓不投菸草的人最後還是投了換湯不換藥的電子菸業者 JUUL。只要還有機會攪動市場,沒有色情的 Onlyfans 仍然還有機會拿到資金。
    • The Verge 則注意到早在幾個月前 Onlyfans 上的色情表演者 Kimberly Kane 就已經告訴紐約時報精準的預言:雖然疫情期間許多失業的性工作者和色情表演者湧入該平台,造成表演者和消費者大爆發(前者達到100萬人,後者達到9000萬人),但這個榮景只是一時的,遲早他們還是會一如往常地奪走色情表演者和性工作者的一切。最終可能只有少數最高等級的色情表演者可以適應這個劇變並重新找到出路,其餘的人將再度無助地回到街頭。數位權利遊說團體 Fight for the Future 也認為這些銀行和支付平台根本沒有權力可以決定誰或什麼內容可以出現在網路上。
    • Techcrunch 說這一切都是歷史不斷重演。類似的事情早就在 Tumblr、YouTube 等等各式各樣的網路平台上發生過,創作者每每以為終於得到去中心化的平台可跳過中介人來經營自己的事業,最終仍被輕易地奪走一切,再次痛苦萬分地搬遷至下一個平台。作者認為加密貨幣和 NFT 之類去中心化的工具可能是創作者最終的救贖,因為他們有機會透過這些去中心化工具來徹底擺脫支付平台、銀行和政府法規的無預警突襲,真正成為自己/作品的主人。
    • Techcrunch 這篇專欄文章還有另一個具體方法,很適合用來作結。作者認為應該建立一個網路創作者的憲章,確保他們在五花八門的網路平台上享有基本的權利保障。他提出的網路創作者基本權利包括:
    1.自主決定從任何平台上移除內容的權利
    2.創作者和粉絲之間必須建立直接的支付關係
    3.創作者必須有創作平台的決策主導權
    4.平台的(演算法)運作應該追求作品的質而非量
    5.創作者應該拿走最大比例的營收
    6.創作者有權參與平台的投資或分享平台經營的財務成果
    7.演算法和審查機制必須透明並提供創作者參與機制
    8.違規的創作者應該被給予改過向善的機會


    ◇ 新聞來源:

    How OnlyFans Became the Latest Casualty of the War on Porn(https://flip.it/LQEYHG)

    Inside OnlyFans’ Limited Venture Capital Options—And How VC Would Handle An OnlyFans 2.0(https://flip.it/sizoFt)

    Sex workers made OnlyFans valuable — then it sold them out(https://flip.it/smJcSd)

    OnlyFans' explicit content ban should spark a conversation about a creators' Bill of Rights(https://flip.it/tMTYtx)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NBCUniversal 宣示將打破傳統由 Nielsen 所定義的收視調查,催生一套自己的測量工具│

    ◇ 新聞來源:NBCUniversal calls for ‘declaration of measurement independence’ as Nielsen comes under pressure(https://flip.it/L1j8kp)

    │釜山影展將首開先例增加串流節目單元│

    ◇ 新聞來源:South Korean’s Busan Film Festival Adds Showcase for Streaming Series(https://flip.it/B-4JVG)

  •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0 16:03:12
    有 74 人按讚

    #拜登挺台入北約? #誰疑美棄台?
    #台灣面對國際關係不該輕率躁動

    今日凌晨,網路上傳開拜登總統接受美國媒體ABC News主持人George Stephanopoulos專訪時的一段談話,被認為是繼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前一日的發言後,美國政府再度公開對阿富汗撤軍後世界各國包括台灣都逐漸升溫的「#疑美論」(認為美國的安全承諾不可靠)做出回應。

我們來分析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是否真的對台灣有影響,又有哪些人藉機提款?

    📒先來讀段原文與翻譯(有興趣比較各家翻譯看ref,頗有趣):

    STEPHANOPOULOS: You talked about our adversaries, China and Russia. You already see China telling Taiwan, "See? You can't count on the Americans." (LAUGH)

    史蒂芬諾伯羅斯:「你談到了我們的對手們,中國和俄羅斯。你已經看到中國在告訴台灣:『看到沒?你們不能靠美國人啦/美國人靠不住啦(笑)』」

    BIDEN: Sh-- why wouldn't China say that? Look, George, the idea that w-- there'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between Taiwan, South Korea, NATO. We are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y are in-- entities we've made agreements with based on not a civil war they're having on that island or in South Korea, but on an agreement where they have a unity government that, in fact, is trying to keep bad guys from doin' bad things to them.

    拜登:「中國怎會不這樣講?(中國不這樣講才奇怪之意)你看哦,喬治,台灣、南韓、北約的狀況根本就(和阿富汗)不一樣。現在我們身處的情況是,無論是在那座島上或是在南韓,我們都同意那裡沒有內戰,而是有統合(一致)的政府,事實上,他們也正試圖別讓壞人對他們做出壞事。」

    We have made-- kept every commitment. We made a sacred commitment to Article Five that if in fact anyone were to invade or take action against our NATO allies, we would respond. Same with Japan, same with South Korea, same with-- Taiwan. It's not even comparable to talk about that.

    我們已承——我們信守一切承諾。我們對(《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 Treaty)的)第五條作出了莊嚴的承諾,如果有人要入侵、或採取行動對抗我們的北約盟友,我們會回應。對日本是如此,對南韓是如此,對——台灣(也)是如此。這根本就無法比較。」



    這段談話一出,讓許多熟稔台美關係的前官員、政策專家、分析師與評論者都相當驚訝,認為「#高度不尋常」,因為這幾乎等於把台灣(以及日韓)放到對美國來說與北約盟友同等級的位置,意味著如果台灣及日韓遭受攻擊或對抗行動,美國將會有所反應(包括出兵),如果以政策意涵來解讀,這等於極大化美國對東亞友鄰的安全承諾。

    以前連《美日安保條約》是否涉及釣魚台都要吵個幾十年,怎麼可能一句話就說日韓台我通通要守下來?何況美國與中華民國🇹🇼(or台灣)目前並未有正式的軍事同盟或協防條約(MDT),如何與北約對比?(《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集體防衛(collective defence)」條款主張:聯盟中任一成員受攻擊,將被視為對全體成員的侵略事件。)

    與台灣網路輿論圈的自嗨、樂觀情緒(#台灣要加入北約了?美國爸爸表態死守台灣!)相反,正因為這個表態太過不尋常與不可能,更違反了美國長期以來堅守的「#戰略模糊」政策立場(”a deviation from a long-held U.S. position of "strategic ambiguity.”)。

    第一時間,許多評論就認為這可能是拜登的又一次 #口誤(misspoken),代表人物如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 #葛來儀(Bonnie Glaser)就抱持這樣的看法。

    如果到她及一些美國政策圈人士的推特上去逛逛,可以看到在消息出來後,他們就熱烈討論這是否又是口誤、等著看白宮或國務院誰出來把這句話收回去...諸如此類的推文。
    (葛來儀推特:https://twitter.com/BonnieGlaser/with_replies)

    果然,該篇專訪登出後不到7個小時,拜登政府的資深官員就對路透社(Reuters)放風透露:「#美國對台政策不變。」(“policy with regard to Taiwan has not changed”)



    繞了一圈,什麼都沒改變,只有某些人又開心自嗨了一波,或是藉機使力推了一波自己關心的議題。

    1⃣️長期關注美台關係議題的「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粉專大概是台灣這一波訊息燒開的推播起點與主力,內容尚稱公允詳實,並未特別增添政治觀點,也提醒大家美國依然沒有明確回應如果中共出兵,美國會是如何的回應法。(但美國也不可能明確回應,「戰略模糊」,remember?)

    2⃣️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於凌晨2點多發文(大概是觀測站的粉絲),除了同樣提供原文翻譯及評論,重點在他提到拜登的談話,「與美國國安會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把台灣與以色列並列的談話,都明確破除中共正在台灣大肆操作的「#疑美論」和「#美國棄台論」,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這件事確實值得關注。然而坦白說,台灣的「疑美論」和「美國棄台論」有多少成分是中共大肆操作,有多少是民間自發討論?大概很難有人可以給出客觀量化的數據。因為在阿富汗撤軍後,世界各國都多少興起了這股 #疑美論風潮,連《紐約時報》與諸多民主黨政治人物都批評拜登,紐時更提醒諸多亞洲國家包括 #台灣要警醒。但台灣面對中共武力威脅與併吞野心,自然又多了這一層複雜的外力因素。

    但也沒關係啦,台灣人又不是第一次面對美國撤軍,沒那麼玻璃心,對吧????
(請自行腦補安納金與莉亞meme)

    台灣:first time?

    3⃣️民進黨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王定宇委員也一如往常的ㄒㄧ⋯分享外交消息給大家,他除了分享「觀測站」的貼文外,主要是在自己的評論中獨到地給出了「美國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觀點。他提到:「這不僅是另一個首次把台灣跟北約、日韓列為同等盟國,更是美國總統首次明確地表達,台灣面對的是外敵,而台灣是個完整的國家、政府。這是個難以置信的重大改變。」



    (???我們看的是同一篇專訪嗎🤔️)

    不知道王委員是英文太好還是情緒太亢奮,以上的解讀實在有些太over。前半段勉強說得通,至少從拜登總統的談話,我們可以看到台日韓有著與北約盟國的「#相同待遇」,但這其實離成為北約盟國或角色身份如同北約盟國都有一點差距。

    再來,拜登總統在提到台灣與南韓前時用的詞是「entities」(實體),這個詞很常用於形容一些不能算是主權國家的團體,美國或世界各地在國際法中討論到中華民國(ROC)或台灣(Taiwan)時很常使用這個詞,如「#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雖然不知道為何把南韓也放在一起(大概又是直率坦言下的口誤,韓國人知道會很生氣吧?),但重點在後面提到的「他們(台灣&南韓))有個 #統合一致的政府」(”they have a unity government”)。

    拋開國內的朝野政爭,台灣基本上是有個一致、受民眾承認的政府,這是常識,哪裡有提到台灣是個完整的「國家」?這是哪門子「難以置信的重大改變」?歷史經驗證明,王定宇委員的「嗨翻」,通常對台灣都沒什麼幫助。而王委員以為在揉眼捏大腿的國際專家,早就根據經驗冷靜預判出的局勢走向,也很快被拜登政府資深官員證實。

    該說拜登政府資深官員打臉王定宇委員嗎?還是讓他繼續嗨?

    ❚ 小結

    近期有一些帶風向的作為與說法,認為在野黨(主要是國民黨)採取疑美論、挑戰甚至傷害台美關係及許多人為增進台美關係付出的努力。我不會不同意中共對台無論是實體滲透或是虛擬世界的資訊戰、認知作戰,都是我們該關心的議題及與之對抗的作戰陣地。但真的懇請執政黨多花心力在國防改革、軍事轉型或是兩岸關係的改善上,不要整天操作台美關係的訊息作為打擊在野黨的大內宣。

    挑少數極端聲音出來講實在沒意思,難道陳O惟、王O宇之流的聲音可以代表民進黨主流意見?相信民進黨的朋友也不會認同。

    就我個人觀察,實在不認為國民黨內疑美、反美是主流立場,至多在個別議題上與美方立場有不同意見,黨的整體與決策層級人士基本上都是親美立場居多,只是他們又要顧及兩岸關係(親美和陸),沒辦法(也不認同)像民進黨那樣採取「#一邊倒」的政策,完全走「抗中保台」路線,親美程度感覺有差。但很大程度上,一些國民黨人也認為這樣的一邊倒政策對台灣人民的安全來說其實 #不夠負責任。



    這樣一邊倒不留餘地,甚至可能煽動戰爭風險的路線對台灣是有危險的,「在應競爭的領域競爭,在 #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在 #必須對抗的領域對抗」,這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揭示的對華方針,絕對不是一些人說的什麼美中全面爭霸、準備開戰,台灣要趕快選邊站對邊。

    這也是為何近期包括吳釗燮部長、邱義仁秘書長及蔡英文總統,都一再發出 #踩煞車 意味的言論,甚至關心對岸水災,一改對抗姿態的原因。畢竟台海風高浪急,美國也不得不出來重申政策框架的邊界,「拜登政府支持強健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by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

    對美國來說,這些長期的政策框架如果不是地緣政治結構大幅改變,很難輕易撼動,即便政策要改弦易撤,也都有從摸索、試探到逐漸釋放訊號的過程,不可能因為總統一句話推翻整個政策框架(即便他擁有那樣的權力,但也得透過一些程序來處理,而且幕僚們應該會死命勸阻他)。

    君不見繼資深官員放話路透社之後,#國務院發言人 也跑出來重申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及一中政策等老調了嗎?歷經幾十年淬鍊實踐的政策框架,是不可能輕易更動的。

    要戰略模糊還是戰略清晰?這件事 #本身也是模糊的,端看當下環境美國要如何彈性運用,重點在於能夠有效嚇阻。

    台灣內部因為歷史與政治的多重因素,對於自身在國際上的地位有著 #焦慮與不安全感,把美國視為維持生存的唯一救生圈。阿富汗撤軍為何在台灣引起極大熱議,除了媒體的推波助瀾、喚起年長的國人當年美國撤軍斷交的痛苦回憶,很大程度上也是反應當前國人尤其綠營內部或許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 #焦慮與恐懼,想要相信、也逼自己相信美國一定會幫忙防守台灣、台灣非常重要,因此看到美方的誰說了什麼一點話,情緒就受到大幅刺激與波動,不是歡欣鼓舞就是難過得要命,實在大可不必。

    如果是真正 #勇敢自信的台灣人,看到今天阿富汗面臨的情況(或說下場),應該是可以 #處變不驚(我們 #中華民國派 喜歡講 #莊敬自強 💪),最應先思考的是如何自立自強、如何提升台灣的籌碼與重要性,來認真檢視各項議題:是否要改革兵役制度、加強台灣的國防戰力,我們的軍事轉型完成了嗎?做對了嗎?我們的兩岸溝通管道暢通嗎?有辦法在周邊出事時保持最基本的聯繫而不誤判嗎?

    #國際關係是關乎生與死的學問(”International theory is the theory of survival”— Martin Wight, 1961),需要長期觀察與浸淫才能一窺堂奧。近年來開始有很多專注國際關係的新媒體出現與傳統媒體的投入,這是好事。台灣非常需要了解國際關係,無論是經貿或是更重要的安全層面,更應該隨時保持冷靜思考,不要患得患失、隨媒體或政治人物的誇張言論起舞,因為這關乎我們所有人共同家園的存續,

    

我們所有人的生與死。

  •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9:00:19

    本集廣告與「初聲新聞獎」合作播出

    【初聲新聞獎】重新定義新世代好新聞
    鼓勵熟悉數位媒體的世代挑戰新的形式,用兼具專業與創意策略的新聞抓住目光,對群眾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HUSHENG.GAMANIA

    《最佳受眾洞察》#剩食浪費議題
    〈食光島〉
    https://youtu.be/m6kyPwegEag

    《最佳策略創意》#自殺遺族關注
    〈你自由了,我卻多了道枷鎖── 自殺目擊者的告白〉
    https://chps97018.wixsite.com/survivorofsuicide

    《最佳體驗創新》#同婚法規問題
    〈我們只是想要一個家,為什麼那麼難?〉
    http://story.vita.tw/difficulties-of-lgbt-marriage/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初聲新聞獎」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普立茲獎 #新聞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25 「初聲新聞獎」廣告段落
    02:21 炒作新聞的始祖──普立茲
    04:00 普立茲有哪些獎項?怎麼評選?
    05:20 普立茲攝影獎──紀錄災難的經典之作
    06:54 特色獎項:漫畫獎&公共服務獎
    08:00 普立茲獎的爭議
    09:20 我們的觀點
    11:27 提問
    11:47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黑毛
    |腳本:黑毛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美國主流價值的窗口─普立茲獎:https://bit.ly/3CX0CxW
    →天生的報人:普立茲 (google圖書) https://bit.ly/3CWOsVM
    →威廉˙倫道夫˙赫斯特:https://bit.ly/2W5e8it
    →【History歷史頻道】經典天才爭霸戰(新聞業) 赫斯特 & 普立茲:https://bit.ly/3D4fx9U
    →黃色新聞(維基百科):https://bit.ly/3soT2aG
    →Joseph Pulitzer( U-S-History.com):https://bit.ly/3g9fUGk
    →普立茲獎得主是怎樣養成的?I《驚爆焦點》真實主角羅比(Walter V. Robinson):真相會讓權貴喪失力量:https://bit.ly/2W50Pys
    →普立茲獎獎項沿革 :https://bit.ly/37PvGle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工作坊:https://bit.ly/3iSf2Ya
    →The History and Importance of the Pulitzer Prize:https://bit.ly/3m4cacW
    →What does movement journalism mean for journalism as a whole? https://bit.ly/3yWMpyJ
    →Sinclair Lewis, ‘the Main Street burglary’ and a rejection notice:https://bit.ly/3CWz7EL
    →Is the Pulitzer Prize guilty of claims of a “Liberal Legacy”?:https://bit.ly/3yTChXH
    →Few Pulitzers on the right side::https://bit.ly/37PvWRe
    →Five Controversial Pulitzer Prize Winners (and Losers):https://bit.ly/3CTHXU0
    →Sinclair Lewis, ‘the Main Street burglary’ and a rejection notice:https://bit.ly/3AKHsJZ
    →史上第一本普立茲獎漫畫《MAUS鼠族》用漫畫講述歷史的血淚:https://bit.ly/3iTkvhz
    →普立茲獎揭曉 少女拍非裔之死獲特別褒揚獎:https://bit.ly/3yUoAro

    【 延伸閱讀 】

    →初聲新聞獎:https://bit.ly/3jXRG2R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https://bit.ly/3iUJocS
    →曾虛白新聞獎基金會:https://bit.ly/3yTC0DP
    →倖存者的罪惡感:《鼠族》的「歷史創傷」與「個人創傷」二重奏:https://bit.ly/3yTC0U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16 22:00:09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美國主流媒體有哪些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10 22:00:11

    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我要來批判媒體了 這次是從Kanye West的MV-Famous來看近年的嗜血媒體亂象
    這部MV看似是在對嗆 但其實是對於名氣以及媒體、潮流的深度反思 一起來看懂吧!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啊,是的,全世界正在對抗數百年來最嚴重的病毒爆發,
    美國正在內戰2的邊緣(但是沒有驚奇隊長或鋼鐵人能來救你)
    同時也在跟中國冷戰,
    但是顯然媒體以及眾多人們最在乎的還是各種名人八卦和腥羶色爭議,
    有鑑於此,我想是時候來重新認識近年來最具爭議,
    但是也最值得挖掘的MV,Kanye West的2016單曲-- Famous。

    啊,是的,今天我又來探討偉大的媒體了,
    暨《英格麗向西》、韓國瑜、脫歐之戰、以及《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影片之後,
    這部影片又要再一次地發揮超粒方「白天批判、晚上批判、假日批判」的精神了。
    如果你還想要看到更多批判影片,首先別忘了訂閱以及按下小鈴鐺,
    因為顯然無論標題再怎麼農場,Youtube就是不願意推薦這頻道的影片。
    「為什麼你突然要講一部三年之前的MV?」你問,
    是啊,好問題,要像This is America那樣跟風,我早就錯過時機了,
    然而,這部當年撼動全美國的極爭議MV所傳達的訊息,
    再現今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不僅是肯伊對於自身名氣的反思內省,也諷刺著當今媒體圈以及觀眾的嗜血。
    身為公眾人物,的確會帶來無可比擬的名氣和財富,
    但是換來的,卻也是狗仔以及狂熱觀眾們無止盡的窺探,
    以及那些竊笑、無名的酸民,
    迫不及待等著你犯下任一個錯誤,瞬間將你碎屍萬段。
    首先,在談論這部MV之前,先來介紹一下肯伊,
    他從許久以前就是個充滿爭議的饒舌歌手,
    無疑地極有才華,但是也著名的非常自傲,
    不僅自稱為”Yeezus” (諧音耶穌Jesus),
    也絲毫不吝嗇宣稱自己是當代最偉大的饒舌歌手,更是21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I am Warhol. I am the number one most impactful artist of our generation...I am Shakespeare...in the flesh.”
    在肯伊眾多的驚世行徑和言論之中,最出名,最引起眾人關注的,
    莫過於他與泰勒絲超過十年的世紀之仇。
    有些人大概知道,這爭執源自2009年的音樂錄影帶大獎,
    正在泰勒絲要上台領獎時,肯伊突然衝上台,搶走她的麥克風表示:
    “Ima let you finish...”
    當時泰勒年僅19歲,是個閃亮的新星,
    所以肯伊理所當然地受到眾人攻擊,就連歐巴馬都說他是個機掰郎,
    ...如果連歐巴馬都說你是個機掰郎,你就知道你大概做錯什麼了。
    當然,在一連串的訪談之後,他們過了不久就和好了,
    直到2016,肯伊新發單曲Famous這首歌竟包含這段台詞:
    “I feel like me and Taylor might still have sex / Why? I made that bitch famous.”
    大概不用我跟你說發生了什麼事,肯伊馬上又面臨了如紙片飛來的批評,
    但是後續又出現了「驚人」的轉折,
    那種會連續好幾周上頭條新聞的轉折,
    肯伊的老婆金卡達珊揭露了肯伊與泰勒的電話錄影,
    其中泰勒似乎認為肯伊「人很好」,這首歌很有趣,似乎是在給予祝福。
    想當然耳,風向瞬間一轉,許多人都表示泰勒是一條虛偽狡猾的蛇,
    你可能有注意到我剛剛強調了「似乎」這兩個字,
    因為幾個月前真正的完整的電話紀錄才揭露了真相,還泰勒絲一個公道。
    不過在當時最驚人、最爭議的是在這首歌的MV揭露,
    其中有著全裸的泰勒絲蠟像躺在肯伊身旁,
    以及旁邊另外十來位出名(或者更貼切是惡名昭彰)的人物。
    究竟,這部MV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從頭開始:
    畫面開始於迷幻的夕陽,就這樣一路下降到陰暗的恐怖谷之中。
    躺在床上的裸體,哪些是本人?哪些是化妝或是蠟像?
    也許這一切都不重要,因位在媒體以及八卦的輪迴之下,
    這些名人早已被去人性化,
    一舉一動,一言一型,都成為了提供人們娛樂的人偶。
    接著,在那段極具爭議性,直接開嗆泰勒的開場之後,就進入了肯伊常見的自大宣言:
    For all the girls that got dick from Kanye West
    If you see 'em in the streets give 'em Kanye's best
    Why? They mad they ain't famous
    They mad they still nameless



    但是這並不是單純的比老二大賽而已,
    在過了兩分鐘之後,這首MV忽然進入了最讓人困惑的橋段。
    長達五分鐘無音樂的橋段,只剩下呼吸以及打呼聲,
    配上這些名人赤裸的身軀以及臉龐,
    泰勒、雷哈娜、川普、小布希、考斯比等,全都用幾近病態的特寫帶出來,
    我們從沒看過如此私密的畫面,就像是個偷窺狂,甚至殺人犯,
    悄聲無息地滑過這些熟睡的人,這不是我們該看到的畫面。
    然而因為這些人是名人,是人們生活之中執迷的對象,
    我們還是繼續觀賞。
    但是與此同時,卻也感受到這些人的人性,甚至感到些許同情。
    這其中出現的眾多人物時常面臨主流社會和媒體的抨擊,
    但是在此處,他們一絲不掛地熟睡,
    完全對我們這些窺視者以及外在的世界一無所知。
    在此時此刻,這些幾乎不可觸及的人物,都展現了他們最脆弱的一面。
    最後,鏡頭漸漸向上升起,揭露了一幅如夢境般的畫面,
    這時已經不再是先前的低畫質、手持攝影機畫面,
    而是充滿鮮豔色彩、近乎可說輝煌的景象。
    床上沉睡中的人物,都成為了肯伊繪出的這幅畫之中的元素,
    矛盾地同時帶著挑釁、煽情、平靜、以及無瑕的純潔。
    更是在鏡頭最高點時,忽然看向鏡頭,彷若是在說:
    「我知道,我知道你們都在看著我們」
    所以,這一切究竟代表什麼?
    最後全景的畫面明顯是在致敬文森特·德賽德里奧在2004年的畫作Sleep,
    當時他就曾對於這幅畫表示:
    「有些人認為這是性愛轟趴,但是這樣解讀是錯的,
    這其實是在代表集體的睡眠-廣義來說是代表整個文化的沉睡,理智的沉睡」
    也許這就是整個MV最受到忽略之處,
    就如同我在韓國瑜現象那部影片開頭引用的紙牌屋台詞一樣,
    「歡迎來到理性時代之死」
    所謂理智的沉睡,甚至死亡,就是媒體,尤其是社群媒體所造成的集體盲目。
    我們看的愈多,真「看見」的,反而愈少。
    人們說肯伊是個狂人,但是對我來說,他是個天才,
    他完全知道怎麼操弄這個嗜血的媒體生態,
    他知道自己造成的所有爭議、失序的言行舉止,
    極為逆風的言論、對於川普的強烈支持,
    帶給他的,都是眼球
    而越多眼球,就等於是越多錢錢。
    我們時常聽到對於低素質媒體的抱怨,尤其是最近幾個禮拜,
    但是卻非常少見到有人追根究底是什麼造就了低素質媒體?
    是什麼,讓我們眼前所見,耳邊所聽的,都是無止盡的噪音?
    不就是閱聽者本身嗎?
    有需求才有供給,有了供給,就會有更多需求。
    這些爭議的、這些聳動的、這些時常不道德的獨家腥聞,
    會如此渲染就是因應觀眾們的嗜血口味,
    當然,名人也因此嚐到甜頭,製造更多爭議,讓媒體加以報導,
    形成了自給自足的血盆大口。
    你有看過冰與火之歌嗎?
    的確,混亂是一把階梯,讓那些抓緊機會的人能夠逐漸往上爬,
    而這混亂的來源,是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的。
    我並不是在捍衛那些無良媒體,完全不是,我就直說了,
    他們對於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真的毫無價值。
    但是,當一名公眾人物的隱私被爆出來時,
    那些無良媒體只是在行使一個我們早已簽下多年的隱形合約而已,
    這隱形合約充滿著腐敗、俗濫的氣息,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如飛蛾撲火地搶著將它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這合約,就是對於風潮、八卦、爭議的追求。
    前陣子才在探討黑暗騎士系列之中,
    提到人們對於能夠代表希望以及正義之象徵的追求。
    不過事實上,現實世界之中更多的是小丑們,
    似乎只想看到這些與眾不同的公眾人物
    被揭發、羞辱,看見他們被拉到跟凡人一樣的程度,
    看到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有所缺陷的。
    也許肯伊希望透過這MV來傳達的訊息,
    就是我們不需要透過嗜血的啃食來證明這些名人只是凡人,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與常人無異的普通人,有著缺陷,有著弱點,
    甚至在內心某處,還留著當初的自己。
    藉由在畫面上呈現這些全裸名人的沉睡,
    他剝去了他們被媒體套上的皇冠,
    無論是令人退避三舍,還是令人目不轉睛的表層。
    這些由他們自己所創造,由媒體所形塑的外皮,都在此處被褪去。
    正因為有著「公眾人物」這樣的稱號,
    並不代表這人沒有犯錯的權利,
    並不代表這些人不能如凡人一般大聲地表達自己。
    奇怪的是,在這媒體的循環之下,人們對於公眾人物的看法似乎飄搖不定,
    有時候認為某人不該被放大檢視,
    有時候卻因為某人的一句話不符合自己的觀點而大加撻伐。
    也許我們都簽下了這隱形的合約,但是肯伊透過這部MV,
    褪去了虛偽的外表,毫不留情地揭露所有人跟隨風潮的盲目。
    也許你可以說這非常偽善,畢竟他自己也是這無盡輪迴的參與者,
    不過他至少提醒了我們,在這理智的沉睡之中,
    我們仍然有尋求一絲清醒的希望。
    混亂的階梯也許永遠沒有終點,
    但是有時候,攀爬本身,才是真實存在的。
    又或許,這全都毫無意義,
    一切只不過是另一個令人繼續沉迷、繼續追星的陷阱。
    簡單粗暴的事實是,
    有愈多人關注你的生活,無論這種關注是正面或負面,
    你就能賣出愈多的鞋子/口紅/隨便你要賣什麼。
    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麼嗎?
    當年,肯伊在讓明星好友搶先看這支MV後,他們一致的反應都是:
    「我也想躺在這床上」
    你不需要這樣想像,因為我們早已在這張床上打滾許久了,
    問題是,你要繼續沉睡,還是張開雙眼?

    如果你想要我閉嘴不要繼續嫌演算法的話,麻煩訂閱一下按個小鈴鐺,
    我會感激涕零地跟你磕頭。
    如果你喜歡桌遊的話,也去看一下我的桌遊副頻道,裡面全都是你沒看過但是超好玩的遊戲。
    留個言說一下你對這部MV的想法,我是超粒方,我們下部影片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