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羅剎海市翻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羅剎海市翻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羅剎海市翻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羅剎海市翻譯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夜.語錄.人生拚圖》 * 成熟不是為了走向複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 ​​​—陳文茜 * * 如果妳的眼𥚃只有愛情,沒有其它,當失去愛情時,妳將一無所有,就連自己也成為愛情的祭品。 ​​​如果你的眼𥚃只有名利,當失去名利時,你將痛苦萬分,就連自己也成為名利的陪葬品。—陳文茜 * 剎那間,是人生...

羅剎海市翻譯 在 Clara Le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5:01:05

#repost @everylifeisasong ・・・ 謝謝大家的參與,一連兩天跟我們一起重新感受內心的「細路哥」,細聽那久遺的心聲。希望你們能夠捉緊這份童真及快樂。也許你尚未尋獲你眼中的烏托邦,但沿路上亦請你與內心的「細路哥」相伴,繼續好好感受生命。🌼 再次感謝台前幕後一眾團隊的支持。你們每...

羅剎海市翻譯 在 Clara Le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06:14:14

多謝《細路歌》嘅每一位!❤️ 同好多時一樣,我做嘢嘅時候一張相都冇影過🥶 #repost @vickyneverhome ・・・ 爲細路哥而寫的《細路歌》,也是給大人看的《細路歌》…… 從未試過創作一個show會讓我這樣的快樂,而我終於明白,原來可以感受這麼不一樣的快樂。我會記住這種快樂,我會更...

羅剎海市翻譯 在 Vicky Fung 馮穎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00:18:00

爲細路哥而寫的《細路歌》,也是給大人看的《細路歌》…… 從未試過創作一個show會讓我這樣的快樂,而我終於明白,原來可以感受這麼不一樣的快樂。我會記住這種快樂,我會更明白怎樣選擇快樂。孩童的心看透事情,孩童的笑治癒痛楚。 感謝陪《細路歌》一齊玩的每一位,感謝你們給我機會呈現我心內那位永遠青春嘅小...

  • 羅剎海市翻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5 02:34:04
    有 10,234 人按讚

    《夜.語錄.人生拚圖》

    * 成熟不是為了走向複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 ​​​—陳文茜

    * * 如果妳的眼𥚃只有愛情,沒有其它,當失去愛情時,妳將一無所有,就連自己也成為愛情的祭品。 ​​​如果你的眼𥚃只有名利,當失去名利時,你將痛苦萬分,就連自己也成為名利的陪葬品。—陳文茜

    * 剎那間,是人生的意外,也是宿命。我們往往以為日子還長得很,直到死亡前我們才能感受生命的急迫。多數時刻,我們揮霍著時間,好像它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盒。總在等待人生,那麼眷戀,又那麼懼怕。往往一步路都跨不出去,每一次的動念之間,我們都要和靈魂交換一點猶豫。

    直到剎那間,事件發生了!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人為什麼懷舊?不只是因為老了,不只是因為現在和那個年代有點距離,才看起來特別有美感。

    我認為很大的原因是我們在經歷某些人生經驗或歷史時,當下往往不理解它的意涵,往往要過了許久許久,才赫然驚覺自己走過的足跡。

    當時的痛、當年的苦、昔日的徬徨、年輕時的揮霍、特傻的日子……

    過了幾十年,猛烈的心疼才油然而生,於是,開始了想念過去,開始了懷舊。

    那一刻我們才驚覺:原來當年的我們,日子是這樣爬出來的;所有的歡樂,是這樣自我欺騙才換得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懷的舊,有一點像長大或者老去的我們對年輕脆弱的自己來一點點回盼,給一點點安慰。

    把往事包裝起來,像對一個已然被摧毀的玩具,重新修補、裝扮,給點美的顏色,給件美的衣裳……那些遺憾、慚愧或者回不去的,通過重新的編織,讓仍要活下去的我們有了幻想,有了陶醉。

    懷舊,看起來很美,其實是對失去的、消逝的、荒唐的、遺憾的過去,一種溫柔的抗爭。

    它像止痛劑。—陳文茜

    *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見你,
    也許
    就像上蒼有一天必將愛上你。

    那些曾經被摧毀的,被時間虛構的, 已重回岸邊。

    河水不識時間,不守故人。

    可是夢中之夢,水中之水,
    我們仍然在此發現了波瀾。

    雨滴中有你,
    燈火也照亮了你

    河岸的人啊,等太久,等到了上天的熱淚。

    天頂的月娘於水中,柔情奔湧。

    愛與情,
    在此都不必淡薄。

    沒有誰在闌珊處

    因為愛河的水
    永不收回。
    —陳文茜

    * 人有的時候,得狠心把自己丟在另一個城市「流浪」,才能體會自己生命真正的模樣;才能找到自己下一個階段人生的出口。

    狠心的,一個人流浪。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你以為什麼都空了:結果另一個新的事件,再度,沒有句點,沒有遲疑地流入我們的生命。只要活著,這個世界沒有「空」這個字。
    —陳文茜

    * 一個人的生命,或許長、或許短; 一個人的成就,或許高、或許低; 一個人對社會底層人物的愛呢?—陳文茜

    * * 人的兩隻眼睛,全是平行的,但卻不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卻總好偏聽一面之詞。人只有一張嘴,卻總能說出兩面話。——甘地 ​

    * * 我想,當愛情以另外一種方式展現鋪陳時,也並非被撕去,而是翻譯成了一種更好的語言。上帝派來的那幾個譯者,名叫機緣,名叫責任,名叫藴釀,名叫沈默。還有一位,名叫懷念。——海蓮·漢芙《查令十字街84號》 ​​​​

    * 三樣東西有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微笑。——康德 ​

    * 《最後的愛情》

    當我們臨近垂暮之年時,
    有些人愛得更加溫柔,有些人愛的更加虔誠……有些人已然冷漠。

    驚訝他的淡忘嗎?

    黃昏的彩霞,看似閃耀,正如最後的愛情,它本來就是最後的告別。

    沒多會兒,大半個天空,即將籠罩陰影。

    只有那兒,在遠方,還飄浮著些許霞光,
    那正是妳遙遠的記憶,
    妳喊停一下,停一下,
    妳想停一下,停一下。

    但天與地,時間與空間,都如冷漠的他,淡淡的往前走,沈默的持續移動。

    你以為溫馨的傍晚是永恆。

    沒有人告訴妳嗎?
    所有的晚霞,都只是銷魂的幻象。

    霞光終將漸漸枯竭,
    儘管你心中的柔情尚未消亡……

    可愛也可憐的你,那最後的愛情,
    既是幸福,更是絕望。—陳文茜

    * 二十世紀才剛剛開始,包括他們的青春歲月。

    英國作曲家威廉·丹尼斯·布朗(William Denis Browne 1888.11.3–1915.6.4),與英國詩人布魯克(Rupert Brooke)偶遇後,建立了親密友誼。

    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們一起成為海軍志願隊,1915年前往土耳其加里波利。

    「沒有人可以希望還有比這個可愛海灣,更寧靜,也更平靜的結局……大氣中充滿鼠尾草和百里香的芳香。」 年輕的音樂家布朗寫道。

    他的文字如此之好,如此渴望平靜的生活。

    之後布朗抵達了加里波利,但數周後一次軍事行動中,他被槍擊中,先是肩膀受傷,接下來是胃部受傷,而當時的戰爭狀況,並不允許將他帶到後方……他死在戰場的一個擔架上,甚至無法提筆為自己短暫的生命寫下悼詞或是任何音符。

    只活了27歳的布朗死後,他大部分的音樂作品,被一位朋友毀之一炬。

    青年詩人布魯克走得更早,也在同一年1915年,因為敗血症,死於相同名字戰役,當時還活著的布朗,親自埋葬了自己世上最重要的朋友,屍體葬於斯基羅斯島。

    德國雷馬克描述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無戰事》中,也反映了發動戰爭的國家德國青年參戰的情況。戰爭同樣帶給德國年輕人,深刻的創傷與迷惘。過去的生活悉數被毀,他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蕩於戰場的最前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荷德林的贊美詩被放在士兵的背包中,與換洗衣服擱在一起;人生那麼苦,一本小小的美好詩集,是繼續往前走的惟一寄託。貝多芬的四重奏音樂唱片,被放在軍中的庫房裡,就像馬鈴薯放在地窖中一樣,每天夜晚播放。

    摘錄其中荷爾德林的《命運之歌》贊美詩:「沒有命運的撥弄,天神們呼吸如酣睡的嬰兒,淳樸的花蕾蘊藏著天真,他們的精神卻永遠開花,幸福的目光望著寧靜,永恆明朗。」

    這些孩子什麼都沒有,包括明天的太陽或月亮,於是貝多芬晚年的《升c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1》成為戰地最熟悉的音符,日日夜夜,濠溝泥地,安撫著所有不得不早逝也毫無理由早逝的生命。

    * 什麼令你迷茫?你可以很快列出一串清單。

    什麼令你憤怒?名單更長。

    什麼令你快樂?答案可能猶豫不決。

    伊壁鳩魯曾經列出他的快樂清單:品嘗美食,聆聽美妙的音樂,看見美麗的事物,性的歡愉,還有哲學的思索。

    哲學通常與禁慾苦修連結,伊壁鳩魯則毫不猶豫地將「快樂」加入哲學的行列,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年代,當然引人側目。

    沒有誰是「生命高手」,快樂是一輩子的學習。遇著逆境,換個角度思考,換個方式度過,為自己或所愛的人插一盆花,寫一首詩,與家人合煮一桌菜快樂的功課,是一條既長又彎曲的道路。它不教你成為終身笑匠,那只存在於卓別林劇場,而是教你如何面對人生,面對自己,面對人生一路走來不可避免的挫折、創傷、心碎、困頓、恐懼,面對親人逝去,以及冷靜地面對自己的死亡。

    快樂的條件,伊比鳩魯曾列出一個簡易表格,我大致翻譯整理如下:

    1.自然且必要的:朋友、自由、思想、食物、庇護、衣服。

    2.自然卻不必要的:豪宅、私人大浴室、盛宴、僕人。

    3.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名望與權力。

    根據這份快樂表格,我們很快地發現現代人不快樂的理由。

    現代人相信金錢等同快樂,奢華則等同快樂的極致。昂貴的物品,以一種商業廣告宣傳模式滲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相信物質的擁有,代表宣傳上所象徵的古典、高人一等、時髦、微笑及幸福。

    奢華物質的憧憬,取代了現代人的心靈重整,模糊了人與知識、自省之間的關係。

    而精神醫學報告證明,自殺率與貧富幾乎沒有關聯:在非洲只有他殺,或餓死,鮮少自殺;歐洲多的是在美輪美奐的古堡中自殺的例子。奢華只是假象,無法使人免於傷害。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圖片:攝影於57歲,漸漸知道老了,真的老了。

  • 羅剎海市翻譯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27 11:02:25
    有 3,955 人按讚


    剎那
    ——歐洲行腳❺——

    格陵蘭,冰山雪白,海水深邃,整個世界純淨得令人只想靈魂安靜,連呼吸都嫌聒噪。

    可是你知道冰在融化,水在暖化,唯一的家,地球,被我們搞壞了。

    真是地老天荒的片刻,安德烈那麼高,顯得我那麼矮;他將看到我看不到的地球的「後來」。

    所以此時此刻的剎那啊......

    ========================
    全程英語,不備翻譯
    「減碳!搶救農漁絕路」
    時間:9/08/2019(日) 14:00-15:30
    講者:法蘭茲‧費雪勒 (Franz Fischler) /奧地利歐洲論壇主席、前歐盟農漁業與鄉村發展執委
    主持:龍應台
    地點:金融研訓院2樓(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62號)
    活動免費,但需報名:http://www.civictaipei.org/registration.php

    Photo: Denesha Brar

  • 羅剎海市翻譯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30 05:27:36
    有 187 人按讚

    感謝臉友 @Skippy At Large 在「翻譯很有事」貢獻此文,以下全文轉錄。內容太精彩,一定要讓更多人看到。(對岸書評網站豆瓣及網路上可找到一些相關評論。)

    心得:

    1 溫洽溢大量誤譯Janathan D. Spence(史景遷)多本英文著作,已非新聞。

    2 最驚爆的是,被誤譯的作者Janathan D. Spence本人原來也是。誤。譯。大。王!他英譯明末張岱《陶庵夢憶》,由於文言文理解不足,誤譯百出(文末指出誤譯的可能原因),詳見2009年汪榮祖教授〈夢憶裡的夢囈〉譯評一文 (PDF,留言有連結),揪出幾十個荒唐誤譯。

    3 可見,許多權威往往經不住檢驗,這包括權威譯者在內。

    4 任何譯作一定要有人對照原文審譯。審譯者的原文理解能力必須在譯者之上,否則找了也是白搭。

    5 溫洽溢的中譯《前朝夢憶》,參考還原了張岱原著的本義,大大抵銷了史景遷的誤譯,然而如汪教授PDF文末指出,溫譯者並未透過譯註指出作者Spence的錯誤,而逕行在譯文中改正,令中文讀者不曾察覺意思有誤。這作法的對錯非常值得討論。

    =======

    Jonathan D. Spence: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史景遷:《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譯 者: 溫洽溢

    出版:時報文化出版,2009;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先前我在PTT書板檢討過溫洽溢所譯的「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追尋現代中國」二書的翻譯問題,似不必再窮追猛打。但考量溫先生所譯史景遷諸書在中文世界的讀者很多,而且問題牽連甚廣,還是頗值得攤開來說說,以做為作者、譯者、編審、出版社、及讀者的警戒。

    (四個PTT連結見留言)

    首先看3個翻譯錯誤:

    1. Zhang Dai lived a parade when the moon came out and the lanterns shone.
    張岱的居處前有廣場,入夜月出之後,燈籠也亮起......

    2. Zhang Dai wrote of one teacher called Zhu who never began his theater training for girls by introducing them to acting. Instead he taught them first to play a broad range of musical instruments—strings, wind and percussion—and then taught them to sing and finally to dance. The result was that some of Zhu's actresses attained a “level of perfection that could be felt through the pores.”
    張岱提到朱雲崍教女伶唱戲時,從來都不從表演入手,反倒是教她們琵琶、簫管、鼓吹等各種樂器,次教歌,再教舞。結果,有些拜朱雲崍為師的徒弟「反覺多事矣」。

    3. On ordinary days Zhang Dai studied. He never was done, and he never would be done, as he well knew, for he was locked into a system from which there was no outlet save absolute success.
    張岱平日居家讀書,從不為謀生操煩。他心裡很清楚,自己也不必為五斗米折腰,因為除非他功成名就,否則插翅也無法逃出樊籠。

    1、3 兩個錯誤分別是第一章、第二章的開頭一句,問題很明白,無須多說。第2 個錯誤出在錯解「陶庵夢憶」的原文:
    「朱雲崍教女戲,非教戲也。未教戲,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蕭管,鼓吹、歌舞,借戲為之,其實不專為戲也。...... 絲竹錯雜,檀板清謳,入妙腠理,唱完以曲白終之,反覺多事矣。」

    大意不過:朱雲崍教戲先從伴奏教起,訓練精妙,結果戲曲的主要曲文部份反而成為配角了。“level of perfection that could be felt through the pores.” 當作「入妙腠理」;而且認為「反為多事矣」的不是學戲的徒弟,而是旁觀的眾人。
    這幾句中文、英文都非了不得的困難,翻錯了本就不應該,更不應該的是如此明白的錯誤,居然還輕易逃過專業的編審的法眼,有些錯誤還是很粗淺的文學史常識問題。例如:

    ----
    這使張岱並非以史書留名,反倒因簡短、警句式散文這種迥別的文體享有盛譽。散文是晚明主要文體之一。散文講究文體雅致,竭盡所能雕章琢句,以彰顯作者的多才多藝,筆觸要敏捷、不拖泥帶水,以捕捉飄忽情緒或瞬間剎那,同時利用語氣上的對比或急轉直下,勾引且震驚讀者。張岱的成長過程中,這樣的文體一直很受歡迎,他自己後來也成為散文大家。從許多例子來看,馳名的散文大家同時也是遊記作家(travel writer)。他們以浪跡天涯、遊山玩水聞名,寄居名士之家,不斷四處流浪,敏於音調、悖論,能看他人所不能看,感他人所不能感,行文走筆雖扼要洗鍊,但也處處旁徵博引。(p. 8)
    ----

    以上一整段所敘述的特點,都不是籠而統之的「散文」,而是流行於晚明、清初的特殊文體,即所謂「小品」;本書的主人翁張岱,咸認是明清小品的集大成者。譯文用「簡短、警句式散文」來打發,專業的編審居然也不察,真是令人駭異。

    另外關於「崑曲」的演變:

    ------
    The melodious and enchanting form of regional drama from Suzhou known as kunqu was already separating itself from local specializations like Shaoxing theater, just as later “Beijing opera” was to grow out of and—to many connoisseurs—to vulgarize kunqu drama in search of a broader audience.
    蘇州的崑曲,旋律優美,形式精妙,已走出如紹興戲這類地方戲曲的格局,一如日後京劇的發展,走向通俗化以求拓展觀眾層面。(p. 30)
    -----
    崑曲和京戲的關係如何,由於資料的限制,學界仍然爭執不休。史景遷採取京戲是從崑曲俗化而來的看法。譯文卻完全忽略了兩者的關係,好像各自發展,八竿子打不著似地。
    除了英文有問題外,不少地方也讓人懷疑譯者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例如,張岱在敘述岳母一生艱辛時說:

    ----
    As if all that were not sufficient, mother-in-law Liu also had to care for a “harsh and fussy uncle” and her own widowed mother-in-law ....
    外母劉太君此外還得照料“嚴厲瑣屑”的舅舅,侍奉守寡的婆婆........ (p. 77)
    ---

    此處是一吊詭:純就翻譯而言,uncle譯為舅舅是對的,卻因為翻對而錯了,因為在文言中,「舅」還有別的意思。就尊卑親疏關係而言,「舅」這裡只能是 “夫之父” 的意思---- 對明代婦女而言,舅舅這層關係,怎麼也擺不到婆婆前面。所以p. 76 中,譯文將 "as aunt" 譯為「為姑」,僅僅因為抄錄張岱原文而閃過了尷尬,到了這裡其閱讀文言文的程度就暴露無疑。顯然在「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錯繆叢出的文言斷句並不是意外,只是譯者和編審的正常表現。嗚呼哀哉!

    為什麼說這本書牽涉廣大? 因為背後的陣容龐大。溫洽溢翻譯「前朝夢憶」時,已經獲得國內出版業龍頭時報文化奉上「白金翻譯家」的冠冕,且剛贏得新聞局2008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的榮銜。本書隨後出了簡體版,由當時非常活躍、堪稱胡溫時代的「啟蒙出版社」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收入「史景遷作品集」,負責這套書的編審是鄭培凱、鄢秀教授。鄭教授從台大外文系畢業後,進入耶魯大學,成為史景遷的第一個博士班學生,目前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專業研究領域就是明代文學。鄢秀教授是鄭教授的夫人,畢業於中國外語專業高校雙璧之一的上海外語大學,之後在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獲得翻譯學博士,現在主持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系的碩士學科。

    光看帳面,無論譯者、編審或出版社,都是台、港、中的一時之選,卻得到如此結果,真是情何以堪了!可惜慘劇到此卻猶未落幕。前面說到錯解「姑」、「舅」,就透露出作者端也有問題。其實熟悉陶庵夢憶原作的讀者,閱讀史景遷英文原作時,不難發現作者誤解張岱的原作,幾乎到無頁無之的地步了。所以,2009年汪榮祖教授即發表「夢憶裡的夢囈」一文,以溫洽溢譯本抄錄的張岱原文對校史景遷的英文翻譯,列舉了數十個嚴重的中文理解錯誤。如此一來,這齣翻譯慘劇處處充滿了荒誕的諧趣:錯誤百出的翻譯,因為大量抄錄典籍,反而糾正了許多原著的謬誤。

    (PDF連結見留言)

    然而,若明白史景遷何許人也,這箇中的諧趣可就完全不好笑了。一般讀者知道他是耶魯大學教授,但恐怕未必了解他的頭銜史德鄰傑出講座(Sterling Professor) 的意義:這是耶魯授予教授的最高榮譽,全校千餘教職人員裡,只有20-40名教授能獲得這崇隆的位置。以耶魯大學在美國學界的地位,史景遷的威望如何,就無需多言了。竟在晚年寫出如此一書,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prestige 一字的拉丁字源的本義了。

    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原著的謝辭提供了些許線索。首先,史景遷採用的翻譯,許多來自他在耶魯的研究生助理。從羅馬拼音的名字來判斷,除了台大畢業的劉晞儀(現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助理主任)外,他們大多來自中國。史景遷的夫人金安平教授也深入參與這本書的寫作。 金教授1950生於台南市,12歲移居美國,後來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目前在耶魯教授中國哲學。金教授系出名門,祖父是20世紀初的著名學者金毓黻。

    史景遷寫作時也倚重兩本書: In Limpid Dream: Nostalgia and Zhang Dai's Reminiscences of the Ming, 作者 Philip A Kafalas 從哈佛大學部畢業後,在史丹佛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喬治城大學任教。本書是根據學位論文改寫,據史景遷的說法,內容包含大量的陶庵夢憶的翻譯。另一本是法譯的陶庵夢憶,譯者Brigitte Teboul-Wang, 背景不明,或是 一位嫁給華裔的法國女士。

    史景遷的岔子是不是出在這些助理和書籍上,沒看到確切的證據,目前只能夠存疑了。 但作者、譯者、編審、出版社都該負責,則是了無疑義的。「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此書堪為鑑戒!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