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罪惡圍城 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罪惡圍城 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罪惡圍城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詩生活-詩人雜貨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母親節快樂 #店長又來聊心事 過去一周情緒滿滿的 募資第一階段20萬達標很開心 感覺書店過了一關,也對股東有個交代 撐到明年5周年應該沒問題 但是自今年起,人潮下降真的很明顯 平日0業績的狀況變多 假日業績有時候也才二、三千塊 所以我想不能再按兵不動了 之後會努力物色一些類型適合的市集擺攤 然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9的網紅Vincent Mand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龍寨城(或稱九龍砦城,俗稱九龍城寨或者九龍城砦;英語:Kowloon Walled City,1847年-1993年),是英屬香港位於現今九龍城內的一座由居民獨立自治的圍城。 1987年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1987年和1989年首季分兩期進行調遷,1993年被清拆,1995年8月...
-
罪惡圍城 在 Vincent Mand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4-28 00:43:47九龍寨城(或稱九龍砦城,俗稱九龍城寨或者九龍城砦;英語:Kowloon Walled City,1847年-1993年),是英屬香港位於現今九龍城內的一座由居民獨立自治的圍城。
1987年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1987年和1989年首季分兩期進行調遷,1993年被清拆,1995年8月於寨城遺址建成九龍寨城公園。
無政府狀態
由於香港警察以至香港政府都無權進入,九龍寨城頓成罪惡溫床的貧民區,更有以「三不管地帶」——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7]來形容當地複雜的管轄問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並聚居於九龍城寨,香港政府最終完全撒手不理,城寨沉淪為三合會活躍地帶(當時香港警隊未設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俗稱O記),成為黃、賭、毒的溫床,最聞名的色情場所、賭檔、鴉片煙館、海洛因館、狗肉食堂等四處林立。1959年,城寨發生了一宗命案,中英兩國政府互相推卸處理刑事案件的責任。此外,由於香港政府當時並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城寨成為了無牌牙醫及中醫診所和冒牌貨販賣點的集中地。
1973至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逾3,000名警察強行進入城寨,剷除城寨內的黑社會勢力。城寨後來「絕地逢生」,鋼筋水泥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建成,非法擴建、僭建嚴重,街道狹窄如走廊。居民用水來自8條公家的水管或水井。1980年代初期,城寨的建築由於完全未經都市計畫,導致環境衞生惡劣,而罪案率遠比香港平均數字高得多。
由於九龍城寨是中國的領土,從原則上說是中國在香港境內的內飛地,因此該地設立了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九龍城人民代表大會,意圖跟中國政府靠攏。雖然名義上有中共背景,不過實際上是自治組織,不受中共控制和支配,只是用以強調九龍寨城不是英國殖民地範圍。 -
罪惡圍城 在 Vincent Mand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4-28 00:39:13九龍寨城(或稱九龍砦城,俗稱九龍城寨或者九龍城砦;英語:Kowloon Walled City,1847年-1993年),是英屬香港位於現今九龍城內的一座由居民獨立自治的圍城。
1987年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1987年和1989年首季分兩期進行調遷,1993年被清拆,1995年8月於寨城遺址建成九龍寨城公園。
無政府狀態
由於香港警察以至香港政府都無權進入,九龍寨城頓成罪惡溫床的貧民區,更有以「三不管地帶」——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7]來形容當地複雜的管轄問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並聚居於九龍城寨,香港政府最終完全撒手不理,城寨沉淪為三合會活躍地帶(當時香港警隊未設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俗稱O記),成為黃、賭、毒的溫床,最聞名的色情場所、賭檔、鴉片煙館、海洛因館、狗肉食堂等四處林立。1959年,城寨發生了一宗命案,中英兩國政府互相推卸處理刑事案件的責任。此外,由於香港政府當時並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城寨成為了無牌牙醫及中醫診所和冒牌貨販賣點的集中地。
1973至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逾3,000名警察強行進入城寨,剷除城寨內的黑社會勢力。城寨後來「絕地逢生」,鋼筋水泥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建成,非法擴建、僭建嚴重,街道狹窄如走廊。居民用水來自8條公家的水管或水井。1980年代初期,城寨的建築由於完全未經都市計畫,導致環境衞生惡劣,而罪案率遠比香港平均數字高得多。
由於九龍城寨是中國的領土,從原則上說是中國在香港境內的內飛地,因此該地設立了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九龍城人民代表大會,意圖跟中國政府靠攏。雖然名義上有中共背景,不過實際上是自治組織,不受中共控制和支配,只是用以強調九龍寨城不是英國殖民地範圍。 -
罪惡圍城 在 A-Lin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05-12 20:09:27有些事,一旦開始,不是關機就能結束的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 ➔ https://sonymusic.pse.is/A-Lin
📌更多訊息➔ https://www.alin920.com
2016樂壇10年 A-Lin全新單曲【迷霧】
葉偉民執導、林心如主演電影《魔宮魅影》主題曲
2016年,A-Lin正式邁入樂壇10週年。
從天生歌姬到聲納SONAR,A-Lin樂壇開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A-Lin醇豐厚實、充滿感染的音質,唱出自己對歌曲的真感情,動靜皆宜的詮釋出每一首歌曲的靈魂,聲納SONAR世界巡迴演唱會的每一個掌聲、感動、讚美,難以用任何辭彙去形容這位天生歌姬在目前樂壇的影響力。去年是A-Lin的豐收年,今年是她的樂壇10周年。
A-Lin歌聲麗影,深獲許多電影導演肯定,葉偉民執導、#林心如、#楊祐寧、#任達華等主演的電影《 #魔宮魅影 》,特別盛情邀請A-Lin跨刀演唱主題曲【迷霧】。A-Lin榮登電影主題曲新天后,繼《234說愛你》之後,A-Lin的第四部電影主題曲電影《魔宮魅影》主題曲「迷霧」,展開A-Lin樂壇10周年的第一顆新種子。
數位下載:
iTunes / Apple Music:https://goo.gl/2ha4OH
Spotify:https://goo.gl/1eKcm2
KKBOX:https://goo.gl/2f5iEP
myMusic:http://goo.gl/nsGRfe
Omusic:http://goo.gl/E0ex9A
FET 遠傳電信:http://goo.gl/gXgIRV
CHT 中華電信:https://goo.gl/zG6S7J
三金獎項殊榮的陳建騏製作 絃樂磅礡編曲勾人心
A-Lin發揮低音魅力 細膩表現聲音畫面 太有戲!
《魔宮魅影》是由《投名狀》、《十月圍城》、《京城81號》等片的葉偉民導演執導,劇情內容的時代背景設定在30年代,上海劇院的驚悚懸疑片。主題曲【迷霧】以大提琴獨奏開場,A-Lin以渾厚低沉的低音,漸次加入的弦樂與鋼琴,烘托A-Lin充滿畫面感的歌聲,娓娓道來電影中如陷五里迷霧中的迷離情感。
主題曲【迷霧】由曾得過金曲、金馬、金鐘獎項殊榮的三金製作人陳建騏製作,陳建騏說:「為了符合電影的時代畫面感,我們選擇以弦樂團編制加上鋼琴,呈現磅礡大器的氣勢及細膩的敘事性,這樣的編曲A-Lin的歌聲表情、口氣、情感,都會被聽得非常清楚,但我覺得A-Lin可以輕鬆駕馭。」A-Lin在巡迴演唱會的忙碌行程中,特別擠出空檔飛到北京的錄音室配唱,正式錄音唱了3次,製作人陳建騏就覺得ok過關了,但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的A-Lin主動提出說:「我想試試看不同的唱法!」之後A-Lin唱了7種不同感覺的唱法,正因為這首歌是電影主題曲,A-Lin覺得她也必須在聲音上唱出豐富的畫面,不只跟電影畫面搭配,讓大家即使光聽歌曲也能想像出電影的氛圍。工作人員稱讚A-Lin的聲音實在「太有戲!」
★更多A-Lin活動詳情請上 https://alin920.com
A-Lin官方FB→http://goo.gl/E9qqCS
A-Lin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lulin168/
A-Lin官方Weibo→ https://weibo.com/avexalin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onymusic_taiwan/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ALIN #天生歌姬
#迷霧
她 曾經身在何處
走月色下的路
執著那份在乎
冰冷
夜 籠罩眉梢的霧
遇到思念暖爐
原來不是迷路
記憶中的臉 思緒在眉間
看不清思念 再見也無言
鬼魅上心間 還盼著從前 會出現
曾握過的手 是否會溜走
風輕輕飄過 唱相知相逢
原地的守候 揮不去的愁 也難回首
他 陷入往事沉浮
說不清的含糊
心中落寞的苦
仰望
天 冥冥中的定數
聽不見那祝福
被愛與恨束縛 的孤獨
詞:吳頔
曲:陳致逸
製作人:陳建騏
配唱製作人:Brandy田曉梅
編曲:張晁毓
弦樂編寫:張晁毓
獨奏大提琴:劉㴠
大提琴:劉涵/林家瑜
中提琴:甘威鵬/楊凱甯
小提琴:蔡曜宇/朱奕寧/曾智弘
錄音工程師:徐威/陳以霖
錄音室:飛行者錄音室(北京)/大小眼錄音室
混音工程師:林正忠
混音錄音室:白金錄音室
製作執行:蔡志忠
罪惡圍城 在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母親節快樂
#店長又來聊心事
過去一周情緒滿滿的
募資第一階段20萬達標很開心
感覺書店過了一關,也對股東有個交代
撐到明年5周年應該沒問題
但是自今年起,人潮下降真的很明顯
平日0業績的狀況變多
假日業績有時候也才二、三千塊
所以我想不能再按兵不動了
之後會努力物色一些類型適合的市集擺攤
然後最近也補貨了冰箱的飲料
希望大家來看書時
也能喝個汽水咖啡支持一下
然後星期五大早我去看了香港的紀錄片
《佔領立法會》跟《理大圍城》
從頭哭到尾,真的忍不住思鄉之情
內心也浮起很多人生難題
踏出電影院後,我捐了微不足道的一千塊
後來我跟股東說:
「真的很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是逃兵。」
捐錢是我至少可以做的事情,對不起
但同時我知道我必須善用書店的空間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即使我們在台北依然可以做得幾多就幾多
(所以歡迎有需要幫忙的香港朋友私訊啊)
也如同一位香港客人的話:
「不論我們在哪裡,我們都是香港人。」
接著本周有熟客來店買書
我們見過很多次面
卻第一次聊到各自的隱私
每個人光鮮亮麗的表面都是保護色
其實身體都藏著傷痕與疲憊的心
以及近在眼前的難題需要面對
嗯,有時候我也會跟客人分享原生家庭的事
這不是要比較誰比較苦或慘或不幸運
我只是覺得,客人相信我跟我打開心房
我能夠回報的就是我的故事
透過彼此用故事對話
我們才會理解到,我們是同一陣線的戰友
分享和安慰也讓我們感到並不孤單
這世界或許殘酷,但至少我們堅持著溫柔
所以我很感謝每一個願意在詩生活
放下故事的你和你,謝謝你們的信任
讓詩生活的價值不止是賣書那麼單純
對了,我還要感謝一位老師
昨晚收到她的訊息說募資了一筆資金
決定把部分款項3000元捐給書店
雖然老師說不要公佈
但我還是想公開表達感謝好人好事
畢竟3000元就是三個月的書店網路費用
而且我真的想讓大家知道
詩生活能夠在疫情下還能倖存
真的不是因為我們厲害
而是每次遇到難關都總是有好人雪中送炭
除了好好撐下去,我真的無以為報了
好吧,心事聊完啦
最後送上小珍珠今天畫畫的照片
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記得有空來買書啊
#募資倒數7天
罪惡圍城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網絡輿論圈的末日教派化 — 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然後呢?】
高先電影院在政治壓力下無法播放《理大圍城》,網絡出現一樁插曲。一個受歡迎的黃絲專頁說,不要再欺騙自己,香港電影已死。又說其實網絡也不安全,網絡巨頭跟你香港人無親無故,只會袖手旁觀。帖文火了,在「好嬲好嬲、好驚好驚」的人群中傳播,後來又有一波反駁並且取笑那個專頁的反攻,傳到了我的同溫層。
義憤填膺的網友說,該專頁評論事情的標準在哪裡?在外面民意五五開的時候,泛民堅持接受人大委任,留在「一年議會」,那個專頁反對外界「取笑議會戰線」,大叫「(對泛民)多點鼓勵,可以嗎」,香港電影難道不如議會戰線?為甚麼對香港電影就不多點鼓勵,仲一嘢批死佢?
學著說「香港電影已死」的貼文,不只宣佈電影已死,還暗示游學修等人身體力行繼續搞電影,其實與相信法治未死的法律界人士一樣是不肯接受現實,但不久之前,該專頁又說,不要 blame the victim,不要取笑楊岳橋「人生更精彩」變了 dead body。然而其實外界不是取笑楊本人,而是像該專頁一樣,接受法治已死,指出一直有很多人不肯接受現實。如果說 dead body 是受害人就應該隱惡揚善,那今日香港電影也是受害人,隨意宣稱其「已死」,難道不是欠缺鼓勵?何時鼓勵,何時不鼓勵?
你在上面看到邏輯標準如此不一致,是因為寫網絡帖文,一致性從來不重要,最重要是能夠收割那一刻大家的情緒。有這個剝削情緒受困者的才能和洞察力,帖文就能火。為甚麼火?因為香港人看到《理大圍城》被打壓,好嬲好嬲,好驚好驚,又無計可施,急著抒發,急著解脫,就需要一些人登高一呼,讓他們的內心慾望得到認同,即「香港已死」。「係喎係喎,係囉係囉」。那一刻就得以移情了,變得可以忍受,如此便完成一個心理防衛機制的循環。就好像你失戀,你改變不了情人一去不回的現實,但聽一首病態和自虐的情歌,得到共鳴,內心也得以移情,好過多了。
故此類帖文在標準和邏輯不一致,根本是市場的忠實還原。因為市場就是人心,人心是情緒,情緒沒道理,變來變去。某時空人們需要說服自己,選舉很有希望,而自己投票都很重要,做咗嘢,KOL 就會樂觀積極,並且批評有異議的人。到現在為何一向樂觀、主張寬容(泛民)的 KOL 突然變成大厭世?純粹是因為「市場主導」。
香港已非反送中那時光景,現在政府處於強勢,反對派被清洗,法庭日日重判示威者,大家也看不到即時的前景。很多人一家大細移民走人,很多 KOL 也離開了香港。人的思想,與他的階級和物質生活有絕對關係。人都不在香港,自然樂得輕鬆,但香港人很聰明,他們在意識上都要贏盡。所以他們對香港的看法,就 180 度改變,他們以論證香港已死的方法,來說服自己,離開香港是對的決定,甚至是優越過其他人的。
這種因為生活經濟環境大轉變而導致的論述大轉變,是不會合邏輯的,因為人的邏輯一致性,往往比起理性主義傳統下的假設來得脆弱。例如以前為「議會寸土必爭」大吹法螺的網台主持,一移了民,就慢慢改變,最近還主張香港電台備受打壓至此,不如解散。然而根據寸土必爭邏輯,港台還剩一個正常人都還沒死,都有作用,為甚麼要自己放棄?
上述網台主持的一時一樣,很容易解釋。因為有些人不在香港賺錢和生活了,就很容易變成主張香港已死,無得救,大家都一齊移民淘空香港,將香港焦土了就好。雖然跟他們以前的評論人設不一樣,但如果香港真的沒死,他們今日離開的行為,成本就虧大了。所以他們內心真是渴望香港早死早著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外國。香港不死,怎證明他們有先見之明?
當然很多移民的內心應該沒那麼扭曲,這裡說的只是極少數議題操作者和廣播從業員。
如何面對移民潮,一向是香港人的議題。面對過移民潮的老派人會說,走的人不要盼著香港會死,香港有景氣的時候又酸溜溜;留的人也不要一口咬定別人在外面會適應不良,不要見不得別人好。不管走還是留,都應該祝福對方,善頌善禱。海外香港和本土香港,都應該掙扎和奮鬥,都值得在太陽之下有一席之地。
這些平正溫潤的想法,不會火的。網絡有另一個玩法,這些我們都一早瞭得的。
然而一開始說的帖文或者專頁,挖開來是很悲涼的。為甚麼該文一下就祭出「香港電影已死」?大命題總是需要大論證,但帖文出現說到底只是因為高先播不了《理大圍城》,只是「對刺激作出反應」,連小論證都說不上。不是說該片被打壓是一件小事,是大事,但這件事如何推導到「香港電影已死」?大力宣佈「港片已死」的同時,其實電影院繼續有港片上映。那算死了沒有?
其中的深層邏輯,就是有任何港片被打壓,即港片發展沒有一帆風順,他們就會宣佈港片已死。這跟香港很多人的世界觀一致。如果香港的民主發展不是一帆風順,不是自動波成功,他們就會作壁上觀,就會急流勇退、策略轉進。一遇上打壓,他們就會自暴自棄,自憐自傷。他們仍在說議會戰線、法治如何有險可守的時候,並不是真的一往無前信仰之,而是自己喜歡的代表還有得在議會玩。一旦自己的代議士都被排除了,他們就馬上不再信仰議會戰線和抗爭活動,由散發民主熱忱的志士秒變自暴自棄廢青,比起 2016 年之後的本土和自決派還要一沉不起。
人在順境時是沒有性格的,只有在逆勢中你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的信念和行為是廉價,還是不廉價。說到底,很多人是因為第一次正式被現實洗禮,包裹香港利益共同體的羊水破了,生命的痛苦接踵而來,有些人頑強抵抗,有些人更願意躲回自己的潛意識裡繼續做出生前的夢,回到潛意識。潛意識世界沒有邏輯和標準,只有原始慾望和恐懼的無盡輪迴。
尼采說:「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魯迅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心經》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夢想是掩人耳目的兩極,理性和真實只會於兩者之間穿過。
正因一時解脫不到,香港人會被外面拉得四處倒,長期處於六神無主的兩極。外面強力鎮壓,裡面自我瓦解,主流群眾還能回歸嗎?如果你看得夠多,你不會期望他們。群眾運動起來的時候,人人都是群眾;到退潮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粉碎,向來如此。
2014、16 年之後,有些人不幸遭受第一波攻擊,但沒有全部心灰意冷,很多人繼續堅強和努力,最後他們的願景以另一種方式席捲大地。就算是現在身陷囹圄的人,都是把悲傷留給自己,一再強調要頂住、唔好死。在他們面前,不知道只旁觀紀錄片受打壓的一般人為何好意思越過電影業中人宣佈香港電影已死。
有人認為萬馬齊喑,必須說出事實。少年們太年輕了。魯迅曾經寫過一個叫《立論》的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魯迅這是批判中國人和稀泥、不敢說真實話的現象。然而甩皮甩骨的人接收了,就會以為凡事都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就是「敢言」,久而久之,會變成末日邪教。存在主義提出一個思考實驗:一切生命都會煙滅,太陽系都會因為太陽在億萬年燒完之後,一同變成寂靜的死亡宇宙,那今日你為何還活著,為何不馬上自殺呢?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沒錯,但他死之前要做甚麼,在有限時空做過甚麼、留下過甚麼,比較重要。
有人認為這些言論在毒害民智,我不想看得那麼孤憤,我寧願是認為香港人太受創了,需要精神毒品。有市場,自然產生供應。想吸毒想軟弱並不是罪惡,但若你遇上一些人,他們不斷接納並鼓勵你自憐和消沉,即使是慈眉善目的善男信女,也是生命的魔考,就像佛祖在樹下遇見的三個美女。如果你還在乎自己的「情緒主權」,如果你不想隨別人指揮捧自憐自虐過一輩子,最終人不能單靠毒品過活。
罪惡圍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網絡輿論圈的末日教派化 — 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然後呢?】
高先電影院在政治壓力下無法播放《理大圍城》,網絡出現一樁插曲。一個受歡迎的黃絲專頁說,不要再欺騙自己,香港電影已死。又說其實網絡也不安全,網絡巨頭跟你香港人無親無故,只會袖手旁觀。帖文火了,在「好嬲好嬲、好驚好驚」的人群中傳播,後來又有一波反駁並且取笑那個專頁的反攻,傳到了我的同溫層。
義憤填膺的網友說,該專頁評論事情的標準在哪裡?在外面民意五五開的時候,泛民堅持接受人大委任,留在「一年議會」,那個專頁反對外界「取笑議會戰線」,大叫「(對泛民)多點鼓勵,可以嗎」,香港電影難道不如議會戰線?為甚麼對香港電影就不多點鼓勵,仲一嘢批死佢?
學著說「香港電影已死」的貼文,不只宣佈電影已死,還暗示游學修等人身體力行繼續搞電影,其實與相信法治未死的法律界人士一樣是不肯接受現實,但不久之前,該專頁又說,不要 blame the victim,不要取笑楊岳橋「人生更精彩」變了 dead body。然而其實外界不是取笑楊本人,而是像該專頁一樣,接受法治已死,指出一直有很多人不肯接受現實。如果說 dead body 是受害人就應該隱惡揚善,那今日香港電影也是受害人,隨意宣稱其「已死」,難道不是欠缺鼓勵?何時鼓勵,何時不鼓勵?
你在上面看到邏輯標準如此不一致,是因為寫網絡帖文,一致性從來不重要,最重要是能夠收割那一刻大家的情緒。有這個剝削情緒受困者的才能和洞察力,帖文就能火。為甚麼火?因為香港人看到《理大圍城》被打壓,好嬲好嬲,好驚好驚,又無計可施,急著抒發,急著解脫,就需要一些人登高一呼,讓他們的內心慾望得到認同,即「香港已死」。「係喎係喎,係囉係囉」。那一刻就得以移情了,變得可以忍受,如此便完成一個心理防衛機制的循環。就好像你失戀,你改變不了情人一去不回的現實,但聽一首病態和自虐的情歌,得到共鳴,內心也得以移情,好過多了。
故此類帖文在標準和邏輯不一致,根本是市場的忠實還原。因為市場就是人心,人心是情緒,情緒沒道理,變來變去。某時空人們需要說服自己,選舉很有希望,而自己投票都很重要,做咗嘢,KOL 就會樂觀積極,並且批評有異議的人。到現在為何一向樂觀、主張寬容(泛民)的 KOL 突然變成大厭世?純粹是因為「市場主導」。
香港已非反送中那時光景,現在政府處於強勢,反對派被清洗,法庭日日重判示威者,大家也看不到即時的前景。很多人一家大細移民走人,很多 KOL 也離開了香港。人的思想,與他的階級和物質生活有絕對關係。人都不在香港,自然樂得輕鬆,但香港人很聰明,他們在意識上都要贏盡。所以他們對香港的看法,就 180 度改變,他們以論證香港已死的方法,來說服自己,離開香港是對的決定,甚至是優越過其他人的。
這種因為生活經濟環境大轉變而導致的論述大轉變,是不會合邏輯的,因為人的邏輯一致性,往往比起理性主義傳統下的假設來得脆弱。例如以前為「議會寸土必爭」大吹法螺的網台主持,一移了民,就慢慢改變,最近還主張香港電台備受打壓至此,不如解散。然而根據寸土必爭邏輯,港台還剩一個正常人都還沒死,都有作用,為甚麼要自己放棄?
上述網台主持的一時一樣,很容易解釋。因為有些人不在香港賺錢和生活了,就很容易變成主張香港已死,無得救,大家都一齊移民淘空香港,將香港焦土了就好。雖然跟他們以前的評論人設不一樣,但如果香港真的沒死,他們今日離開的行為,成本就虧大了。所以他們內心真是渴望香港早死早著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外國。香港不死,怎證明他們有先見之明?
當然很多移民的內心應該沒那麼扭曲,這裡說的只是極少數議題操作者和廣播從業員。
如何面對移民潮,一向是香港人的議題。面對過移民潮的老派人會說,走的人不要盼著香港會死,香港有景氣的時候又酸溜溜;留的人也不要一口咬定別人在外面會適應不良,不要見不得別人好。不管走還是留,都應該祝福對方,善頌善禱。海外香港和本土香港,都應該掙扎和奮鬥,都值得在太陽之下有一席之地。
這些平正溫潤的想法,不會火的。網絡有另一個玩法,這些我們都一早瞭得的。
然而一開始說的帖文或者專頁,挖開來是很悲涼的。為甚麼該文一下就祭出「香港電影已死」?大命題總是需要大論證,但帖文出現說到底只是因為高先播不了《理大圍城》,只是「對刺激作出反應」,連小論證都說不上。不是說該片被打壓是一件小事,是大事,但這件事如何推導到「香港電影已死」?大力宣佈「港片已死」的同時,其實電影院繼續有港片上映。那算死了沒有?
其中的深層邏輯,就是有任何港片被打壓,即港片發展沒有一帆風順,他們就會宣佈港片已死。這跟香港很多人的世界觀一致。如果香港的民主發展不是一帆風順,不是自動波成功,他們就會作壁上觀,就會急流勇退、策略轉進。一遇上打壓,他們就會自暴自棄,自憐自傷。他們仍在說議會戰線、法治如何有險可守的時候,並不是真的一往無前信仰之,而是自己喜歡的代表還有得在議會玩。一旦自己的代議士都被排除了,他們就馬上不再信仰議會戰線和抗爭活動,由散發民主熱忱的志士秒變自暴自棄廢青,比起 2016 年之後的本土和自決派還要一沉不起。
人在順境時是沒有性格的,只有在逆勢中你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的信念和行為是廉價,還是不廉價。說到底,很多人是因為第一次正式被現實洗禮,包裹香港利益共同體的羊水破了,生命的痛苦接踵而來,有些人頑強抵抗,有些人更願意躲回自己的潛意識裡繼續做出生前的夢,回到潛意識。潛意識世界沒有邏輯和標準,只有原始慾望和恐懼的無盡輪迴。
尼采說:「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魯迅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心經》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夢想是掩人耳目的兩極,理性和真實只會於兩者之間穿過。
正因一時解脫不到,香港人會被外面拉得四處倒,長期處於六神無主的兩極。外面強力鎮壓,裡面自我瓦解,主流群眾還能回歸嗎?如果你看得夠多,你不會期望他們。群眾運動起來的時候,人人都是群眾;到退潮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粉碎,向來如此。
2014、16 年之後,有些人不幸遭受第一波攻擊,但沒有全部心灰意冷,很多人繼續堅強和努力,最後他們的願景以另一種方式席捲大地。就算是現在身陷囹圄的人,都是把悲傷留給自己,一再強調要頂住、唔好死。在他們面前,不知道只旁觀紀錄片受打壓的一般人為何好意思越過電影業中人宣佈香港電影已死。
有人認為萬馬齊喑,必須說出事實。少年們太年輕了。魯迅曾經寫過一個叫《立論》的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魯迅這是批判中國人和稀泥、不敢說真實話的現象。然而甩皮甩骨的人接收了,就會以為凡事都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就是「敢言」,久而久之,會變成末日邪教。存在主義提出一個思考實驗:一切生命都會煙滅,太陽系都會因為太陽在億萬年燒完之後,一同變成寂靜的死亡宇宙,那今日你為何還活著,為何不馬上自殺呢?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沒錯,但他死之前要做甚麼,在有限時空做過甚麼、留下過甚麼,比較重要。
有人認為這些言論在毒害民智,我不想看得那麼孤憤,我寧願是認為香港人太受創了,需要精神毒品。有市場,自然產生供應。想吸毒想軟弱並不是罪惡,但若你遇上一些人,他們不斷接納並鼓勵你自憐和消沉,即使是慈眉善目的善男信女,也是生命的魔考,就像佛祖在樹下遇見的三個美女。如果你還在乎自己的「情緒主權」,如果你不想隨別人指揮捧自憐自虐過一輩子,最終人不能單靠毒品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