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緩釋型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緩釋型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緩釋型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緩釋型意思產品中有4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原子邦妮 AstroBun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屬於這個夏末的穿腦式呢喃 在憤世忌俗的戲謔下 厭世風格的最佳療癒 這個星球上總有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的立場和看法不盡相同 在某個短暫的時間交疊後 也許就必須航向不同的軌道 該說再見時 就該勇敢地離去 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小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很多人覺得這是自以為優越的表現 但其實也是很孤獨的...

緩釋型意思 在 竺宥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05:46:20

大哉問:你累積的是增值資產,還是貶值資產? 前幾天,在語音社交平台 Clubhouse 發現一間很有意思的房間,主題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結婚算不算某種程度的「下市」?兩個原本有很多選擇的人,一起從名為愛情的股市下市。 我不是經濟學專家,但多年中文系、話劇社和廣告業的歷練,讓我很習慣去探究文字...

緩釋型意思 在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30:56

Lumière源自法文🇫🇷,英文嘅意思為”Light🌟”,希望每位人都可以擁有吹彈可破嘅輕透肌膚🧏🏻‍♂️,展現素肌魅力✨!基於品牌對美嘅堅持,Lumière肌源再生專家 @lumierehk 致力研發嚴謹嘅監測系統👨🏻‍🔬 – 極緻療效專研機制,研發出不同頂尖技術系統療程,滿足男女對美嘅多方面追求...

緩釋型意思 在 obash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6:59:16

自洽一詞,它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自相一致的。英文是self-consistent,而歌曲卻很巧妙地翻成 ”self-harmony” 像是在訴說自己內心和表象所呈現的一致性、更像在緩緩地告訴聽眾,在這段需要共體時艱的日子裡,我們都可以善待自己、同時也被他人溫柔對待。 初聽一兩次會覺得整首歌是在感嘆時...

  • 緩釋型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20:30:45
    有 285 人按讚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 緩釋型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7 19:03:29
    有 81 人按讚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 緩釋型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14:17:21
    有 26 人按讚

    下一雙想買粉紅會不會太OVER?🤣 啊不是要減齡嘛!~
    照片有點太多,每個顏色都好看啦!過分!~
    ⭕馬上下訂:https://20z3qy.1shop.tw/0sgevy

    #復古勢力新崛起
    #越是元老級的鞋型質量越好

    同樣都是Converse帆布鞋,為什麼很多人選擇Converse 1970?!
    他明明就比較貴,但是他的底!他的側面!他硬挺的帆布!

    1.他奶黃色的鞋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每雙鞋的色調都比新款多了濃濃的復古氣息,這是很難得越舊的款越貴的鞋款,我越看真的越喜歡~
    2.1970的鞋墊有做加厚處理!!鞋墊避震緩衝的效果更好,穿起來有加厚一點的感覺,踩起來也更減壓,所以難怪我中秋假期穿他去跑山居然完全不痛腳!你如果買的是一般便宜的,踩沒多久就累了,有差的!!
    3.另外,因為鞋底的包邊比較高,Converse70的鞋頭看起來更窄更尖,視覺上讓腿得到更多延伸,所以穿起來更顯腿長!喜歡穿貼腿褲或短褲的朋友買70整個比例視覺上會差很多喔!
    4.還沒完!70的鞋被弧度比較順,所以他不太會有咬腳的問題(除非你真的選太合),買經典款很容易要貼OK蹦,70就算你買的是高統也沒有經典款容易腳痛喔!
    5. 他的鞋身使用的帆布比經典款更硬挺,更耐穿!!同樣兩款鞋子你穿久了之後,一般款很容易變軟榻變舊,布面變軟榻,但是70不會,穿很久都還是會很挺喔!~
    6.最後是他的鞋背有個非常美麗復古的黑標,看到黑標就知道這個人懂穿啊!!~~
    但是不好意思,這一篇只有一大堆我個人的美拍XD
    啊因為這團要開一個禮拜,其他細部照片我慢慢刊~~~
    但是我這樣解釋完你應該會知道為什麼這雙鞋會比你在一般運動用品店看到的經典款貴了吼~啊如果你是30-以下的弟弟妹妹們看到買經典款便宜好穿就好了~但是30+以後想要對自己好一點的人,我們穿ALL STAR就是要改買1970的復古款,不只對我們的腳好,踩起來也舒適好走,另外就是他在小細節上做了很多小變化,這會讓你整個人感覺起來更有格調,有在好好過生活的感覺,雖然想要逆齡,也要逆的更有品味,更有這個年紀的樣子。
    推薦給大家瞜~~
    ⭕馬上下訂:https://20z3qy.1shop.tw/0sgevy

  • 緩釋型意思 在 原子邦妮 AstroBun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20:00:04

    屬於這個夏末的穿腦式呢喃
    在憤世忌俗的戲謔下
    厭世風格的最佳療癒

    這個星球上總有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的立場和看法不盡相同
    在某個短暫的時間交疊後
    也許就必須航向不同的軌道

    該說再見時
    就該勇敢地離去
    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小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很多人覺得這是自以為優越的表現
    但其實也是很孤獨的一句話呀

    2021年原子邦妮單曲首發 【難道只有我覺得】
    ♫ 數位平台全面正式上架 → https://RockRecordsCo.lnk.to/IsItJustMe

    歌曲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他現在完全變了一個人嗎?」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會難過嗎?」

    靜的淚水在我面前滾滾留下,她剛和男友鬧了分手,於是我頂著明天要在圓形劇場彩排的巨大壓力聽她哭訴,沒有辦法,誰叫她是我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呢。

    靜的男友「K」,到後來也算是變成我和男友的好朋友了。大約在七年前,K頂著歐洲音樂名校高材生的名頭回到台灣,幾乎是空降似的加入了我們的樂團擔任首席樂手。他們兩是在美國相識相戀的,靜早他幾年回台,再加上身為音樂世家的獨生女,父親是知名男高音,母親是鋼琴家,K回來的時候她已經是女高音界的新生代一姊了。K雖然很受矚目,在樂團中得了一席之地,但論資歷年齡,還是必須意思一下的當個幾年被呼來喝去的菜鳥。

    K可受不了這個氣,他一身才華,白手起家,靠著獎學金到歐洲唸書,幾次聚會,趁著靜喝醉睡著了,他曾向我和男朋友透露過,他走到現在全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有顯赫家世傍身的靜危機感完全不同。同樣身家平平的我們點點頭對他表示理解。

    「你們不覺得,靜太耀眼了,在她旁邊實在有時候會累的。」K用手擠著眉頭苦著臉道。

    男友眼見情勢不對,拼命在桌底下捏我的大腿。

    於是我趕忙堆著俏皮的笑容說:「沒辦法,誰叫靜可愛嘛~」我可沒說錯,靜在圈內甜姐兒的稱號可是人人認可的。

    「是是是~」K總算這回不是苦笑,是真心笑了起來。

    當時的他,畢竟還是蕩漾著熱戀期的青澀甜蜜。

    因為幾次的四人聚會和出遊,再加上我們三人除了靜,都身在同一樂團,自然也變得熟稔親密,時不時交換音樂聆聽心得,一同出遊,K也時常分享給我們很多在歐洲學習到的技術,讓我們瞬間也有種高一層次的優越感。我們也很喜歡K這個新朋友,他處事不同於一般人,頗具西洋風範,少了柔善扭捏,說話直爽率真,才情洋溢充滿抱負就更不在話下,我們都覺得他倆非常般配,然而這幾年,我們倒是沒少當他們的感情問題的排解人。

    從一開始單純的K抱怨靜很累人,總是高高在上什麼都不懂,以及靜抱怨K總是不解風情,到後來似乎是到了旁人也難以置喙的狀況。

    那一天,K陪著靜還有她的父母一同出席聚會後,K一個人來到我跟男友同住的小公寓裡。

    K一把扯下靜幫他挑選的酒紅色領帶扔在沙發上。

    「我真的很受不了他們家,究竟為什麼一天到晚講話要目中無人,好像我多高攀了他們家似的,一家人高來高去自以為貴族,拜託現在21世紀了好嗎,還以為中古世紀?」他一屁股坐下,順手喝了我們開到一半的威士忌。

    幾輪下來兩個男生酩酊大醉,剩下我還清醒,正在收拾杯盤之餘,K忽然捉住我的手大聲道:「死老頭給我看著,我一定會功成名就,到時候再來看看是誰高攀誰。」說完在沙發上倒頭就睡了。

    大概是以那天為分水嶺,之後的K開始接各種工作,原本樂團的工作也做,也開始尬團,沒天沒夜的工作著,靜三天兩頭來哭訴K都沒時間陪她。甚至有一天,K「週轉」不過來,於是打了電話給男友請他代打,大家都那麼好的交情,男友當然二話不說答應了。我還為這事不高興了幾天,畢竟K的彈奏是我男友不擅長的,曲目也不是那麼熟悉,為此男友熬了三個星期的夜。

    就在準備幫K演出的前兩天,男友接到K的來電。

    「誒~那個,我後來時間OK了,那你還有要去演嗎?」男友電話開著擴音,我頓時瞪圓了眼睛,這是什麼意思,是說好要找我男友幫他去演一天,現在臨時又說不用了的意思?我還來不及開口,好好先生的男友倒是先回他了:

    「ㄜ...既然你時間OK,我沒有一定要去啊。」男友支支吾吾應著。

    「OK,那謝啦,這次我自己演OK,那我先準備啦,掰掰,改天再聚。」

    為此我念了男友很久,他自己幫忙熬夜練了三星期不說,還推掉幾場演出。

    「沒辦法啊,他都開口了,我也不好硬要去啊。」男友嘟囔著。

    「他都好意思開口,你又有什麼不好意思!?」我氣極語塞。

    「他變了,我覺得。」我說。

    然而早已累極的男友如釋重負般早已沉沉睡去,毫無回應。

    接下來的一兩年,我們仍是常聚會,但是K卻越來越少出現,靜總是一個人來跟我們喝到天亮。K似乎在思考著離開我們的樂團,因為我們的樂團比較傳統演出也偏制式化,場地也很固定。但是每次看到淚眼汪汪的靜,最後通常還是以「我會再想想。」結束這個話題。

    一切看似如常。而始料未及的一天就這樣發生了。

    那一天,我們的樂團正在準備大型演出排練,身為理事長之一的靜的父親來到現場,將K前一陣子精心推薦給樂團在歐洲採用的新編曲形式給否決了,K憤憤不平的和理事長爭執起來,向來不太在乎尊卑的他,在對話中也是照常直呼理事長的英文名字。理事長一語不發,忽然一怒之下舉起譜架朝遠處丟了出去。所有人都凝結在空氣中,K毫不退讓地怒目相視。

    理事長聲如洪鐘:「把你歐洲的那一套收起來,這裡是華人世界,閉上你的嘴,認清自己的資歷和身份,名校畢業的人多的是,像你這種目無尊長的人,不配留在這個樂團。」

    沒有人敢說一句話,凍結又沉悶的時間走了幾秒之後,K收拾東西,頭也不回走出排演廳。他終究還是離開了樂團。

    後來K加入了另一個樂團,沒多久便升為了團長。

    「我不想要現在這樣。」靜哽咽著。

    「可是他如果在另一團更有出路,那也沒有不好啊。」我試著安慰。

    「我覺得他離我越來越遠了,如果他連跟你們的團都退了,我都不知道還有什麼共同話題。」

    「妳怕什麼,妳是女高音啊,跟什麼團都可以合作啊。」男友也試著安撫。

    「不然,我們四個搞一個好玩的爵士團怎麼樣,這樣多了一份共同興趣啊。」我福至心靈。

    靜破涕為笑,像洋娃娃般可愛的臉孔連我看了都心生疼愛,到底什麼人捨得她這樣哭泣呢。至於K和她父親的矛盾,似乎也暫時放在了一邊。

    爵士團一開始倒是滿順利的,K的爭勝之心似乎被搶救回來,開始能在音樂裡玩樂,甚至大家還搞了幾場私人小演出,僅限大家的共同朋友來玩,賓主盡歡。

    那一天走在河堤的小路旁,他們邊打邊嬉鬧,月光照著河水發光,我牽著男友的手,看著像孩子般的他們兩人,覺得身為愛音樂的人,有好友,有工作,有業餘興趣,沒什麼比這更完美了。

    不過美好的關係,卻沒有持續多久,爵士團的練習越來越難促成,每次都因K有事而延期,我們以為起碼他們兩還是有約會見面,這天卻聽靜抽抽噎噎的哭著說:「我們也已經快一個月沒見了,就算我要去找他,他也說累。」

    我正試著安慰,靜又緊接著哭道:

    「你知道他和誰合作嗎。那個他最不屑的T集團,他以前是罵最兇的!現在竟然跟他們合作,我真覺得他瘋了。」

    聽到這裡,我與男友也是啞口無言。記得幾年之前,我們四人在一起聊過,當時K可以說是最激動的一個,他義憤填膺地說著誰也別想牴觸他對藝術的堅持。那樣子還歷歷在目,現在卻已經在跟他當時最嗤之以鼻的人物合作了。

    氣憤凝重的交談隔沒幾天,那是個下著雨的夜晚,接到靜的來電,她正在近郊的咖啡廳,拜託我能不能去接她。聽著她不對勁的聲音,即使下著大雨我還是出門了。開著車子到了約定的地點,看到她在已經熄燈的店門口淋著雨。

    「你怎麼會一個人在這,還沒帶傘?」我一面攬著她上車,一面問。

    「我跟K吵架,我生氣下車,他,就真的開車走了。」靜面無表情的回答。

    這回我倒是說不出話了,誰都知道,這裡是已經人煙稀少的郊區,夜深了又下雨,竟然還狠得下心把車開走,雖然說靜有時候會鬧鬧脾氣,但也不至於真的讓人把她丟在這種地方。

    我輕輕地用毛巾幫靜擦乾她娃娃般的棕色捲髮,再招呼她回家休息。一路上我們都沒說什麼,也許,大家的心裡都明白這是什麼情況,只是沒人願意說出來。

    幾個星期後,男友試著打圓場般的又約了一次爵士團的練團聚會,K倒是新奇的說有時間可以來玩一玩,然而那一天,卻讓一切都崩塌了。

    靜和K兩個人為了一個調裡面的樂器音準,爭論不休。連我們都不敢作聲。我們也不太清楚他兩人私底下到底和好了沒,直到靜不知道說了什麼,K忽然大吼出來:

    「你少拿你爸來壓我,我當團長已經多久了,連這屁事我會聽不出來?」

    靜似乎想要緩和拉著他的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K一把揮開靜,要不是我即時拉住,她幾乎要跌在地上。

    「像妳這種天之驕女,妳懂什麼,少在那邊跟我說難道只有我覺得怎樣怎樣,對!我告訴妳!從頭到尾,就是只有妳在覺得,現在我不想忍了,可以了吧。」

    他們後來吵什麼我已記不清,只記得K離去時,對著我說:

    「跟你們玩音樂,連讓我感動的一刻都沒有,不!是連一秒都沒有。」

    男友追了出去,我卻愣在了原地。

    原來這一切對靜來說真的是一場鏡花水月,對我來說,何嘗不是呢?

    我們這些人做的音樂,終究入不了音樂才子的法眼。

    而靜美麗善良純真的愛情,終究無法支撐現實殘酷的摧折。

    然而他們兩似乎沒有馬上分手,據說,靜拼命去挽回他,分分合合了一陣子,終究還是一通無情的電話告知他已經有別的女朋友後,宣告分手。我幾乎沒再看過K。畢竟他對著我們說出那些話,也實在無法當沒事地來往。但我倒是聽了不少傳聞,據說他挺愛壓榨新進的團員,給他們下馬威,堪稱魔鬼團長。而他最為業界熟知的新口頭禪是:「你知道我是哪畢業的嗎?」他確實闖出了名號,不過,似乎也變成了他當初最痛恨類型的人了。

    「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以前老是批評我爸迂腐,他現在這樣比我爸還誇張,有什麼資格看不起我們家.....想到以前還對你那麼過份.....嗚嗚嗚嗚嗚」

    看著在我面前聲淚俱下的靜,一時間也百味雜陳。

    她失去了一位愛人,我失去一位朋友,也失去一些青春。

    在這條路上,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為了達成什麼而放棄什麼,單純天真衣食無缺的靜也許以後有一天會懂,她也會為了得到什麼選擇變成另一個樣子。我們看似有所選擇,會不會其實無從選擇。又或者,我們真的都選對了嗎?

    那天半夜回到家,看到剛走到客廳倒出一杯紅酒準備繼續練習的男友,苦澀的心情逐漸撫平。當一段感情,很多事都只有一個人在感覺時,或者,兩人的思考完全無法同步時,大概就邁向結束的道路了。不過當我瞥見桌上紅澄澄的酒杯,就知道,看來,今晚不只我一個人覺得,就算明天要彩排,還是得好好微醺一場了。

    我不知道K到底達成他的理想沒,也不知道未來靜會不會重新獲得幸福,但我決定,所有惱人的事,都拋諸腦後,珍惜當下吧。





    來自「難道只有我覺得」

    追蹤原子邦妮:
    FB : http://goo.gl/Ap7hCy​​
    IG :
    原子邦妮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astrobunny_/
    查查: https://instagram.com/lena1530/​​​​
    羽承 (Nu): http://instagram.com/rezqr_/​​
    微博 Weibo : http://goo.gl/Ab4gdd​

  • 緩釋型意思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18 07:45:15

    #娛樂八卦 #曾志偉 #曾國猷離婚 #前妻 #張可蕙 #情人節 #跟佬放閃 #林建岳 #古天樂 #Cool Style #拍港產片 #Angelababy #任策略性股東 #婆媽家事 #致命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娛樂八卦,曾志偉,細仔曾國猷,離婚,前妻,張可蕙,情人節,Po相放閃,林建岳,古天樂,開新公司,,Cool Style,港產片, Angelababy,任策略性股東



    Hello, 大家好我係,剛剛回歸TVB擔任副總經理兼行政委員會特別顧問身份的曾志偉,

    曾志偉的好友紛紛發言撐他,例如陳百祥說:「一人捐摑一巴捐一萬圓,捐夠二十萬,我和志偉一人都十萬,問他肯不肯為此做善事。」之後又說以為記者指的是剛在名緩望族被摑13巴的王浩信。[21][22]而譚詠麟又說曾志偉是佛教徒,他打人即是佛都有火;又說他其實是「輕撫你的臉」。[23]其他藝人都力撐曾志偉醉了只會睡覺,不會打人。

    2012年9月,曾志偉細仔曾國猷(Mark)奉子成婚娶老婆兼個女百日宴,當時開開心心一家樂也融融,在酒店筵開36席喜酒慶祝,榮升老爺兼祖父嘅志偉不但包場送酒席,更豪送價值七位數嘅鑽石畀新抱同孫女。

    點知,事隔大半年,有報道佢新抱張可蕙(Renee)在網上討論區大發脾氣鬧爆奶奶,又恃住有個女喺手就當老爺曾志偉係提款機一樣,更加喺fb同老公開火,鬧得十分粗鄙。

    該報道FB署名「ReneeTsang」嘅用戶埋怨老公成日玩到天光都唔返屋企,而署名「MarkTsang」嘅人就用英文大鬧佢,意思約話: 「返到屋企唔單止唔關心我,仲淨係識投訴兼話我戇X又樣衰。」 然後又反問對方: 「我有叫你出去做嘢咩?我成個星期都開工,下星期仍然要不斷開會,我已經冇晒能量去同你拗呢啲嘢」

    然後Renee就連珠爆發話: 「唔係淨係得你一個辛苦架曾生,唔好以為湊仔好過癮呀,你出去返工唔係大X晒o架!」「得啦!總之以後唔x煩你,最好搵到錢令到我一聲都冇得出就最好!唔該!」

    之後Renee有朋友反問佢: 「佢老竇之前唔係比咗成百萬你哋咩?」Renee就暴露了身份話:「係又點,使晒啦,佢老竇係曾志偉,一百萬打個咳嗽就有」仲話:「反正我有個女,佢哋奈我唔何」擺明當曾志偉係提款機。

    而報道訪問咗志偉,問到心抱係咁鬧個仔,志偉就無奈回應:「夫妻鬧交都好正常,佢要發洩都冇辦法。」

    而報道話香港討論區都有一名叫「Renee719」嘅人留言,話奶奶係全世界最乞人憎嘅動物,全屋得佢一個人啱,留言日期係上年3月,Renee當時應該係大緊肚就嚟生。

    而據知Renee嫁比Mark前係化妝店售貨員,更專門去夜店識富二代,報道話佢數度因迫婚而遭男友拋棄,之後在夜場結識曾國猷立即馬實,以肚箍仔。

    剛剛回歸TVB擔任副總經理兼行政委員會特別顧問身份的曾志偉,其細仔曾國猷跟妻子張可蕙(Renee)於2012年拉埋天窗,惟近年已屢次傳出婚姻亮紅燈。直至今天(18/2),有傳媒報道指曾國猷經已離婚,更指出Renee於情人節當天,更在自己的facebook帳戶公開與新歡攬住影相放閃,事後曾國祥回覆傳媒查詢時,承認弟弟已經離婚,但彼此關係良好。


    據了解,Renee近年幾乎已絕跡曾氏的家庭聚會,去年8月,曾志偉太太朱錫珍因癌症逝世,喪禮上只見到大新抱、曾國祥的太太王敏奕有出現,卻從沒見Renee蹤影,只得曾國猷單獨拖着女兒現身送別母親,有指他倆當時已經分開,但當事人未有回應婚變消息。而現場所見,曾國猷的外表變化不少,頭髮濃密、身型健碩,更卸下眼鏡,不再做四眼仔,跟結婚時相差很遠。

    事隔大半年,Renee於情人節當天,在自的facebook帳戶上載跟新歡的合照,只見二人於相中面貼面,狀甚恩愛,他們更到餐廳歎頂級日本和牛慶祝2月14日到來,放閃級數超勁,明顯是向外界「宣示主權」。事件曝光後,曾國祥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弟弟跟Renee已分開一段時間,然後彼此關係良好,亦希望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而父親曾志偉對於細仔離婚一事不欲多談,未有回應。

    ......................
    道,天,地,將,法·用兵做事的五要素

    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的戰略思想,從經營管理來看,要求企業經營者從目標一致性、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用人決策、組織設計、職責分工、物流設計方面系統地策劃,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從另外一個層面詮釋了競爭對抗性活動的智慧,同樣對企業商戰具有參考價值。

  • 緩釋型意思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23 17:29:15

    在拜登可能上台的情況下,大家都非常關注民主黨較為溫和的對中立場是否會導致政策轉向?近來兩任民主黨前總統頻頻出來發言,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柯林頓與歐巴馬,分別代表美國對中政策的兩個不同階段:柯林頓代表的是90年代,美國要讓中國與全球經貿體系接軌,他的思維就是典型的「以經濟改變政治」。但他現在說出習近平打破任期制破壞美中關係,我認為某種程度上,他是在承認自己當年的模式失敗了。

    至於歐巴馬,他一上任就面臨了金融海嘯。金融海嘯帶來的深刻影響,就是讓傳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國際體系受到重創,因此不得不引入非市場經濟體系的中國力量來幫助國際經濟重建,也讓中國有了崛起的機會。大家如果仔細回想,2008年前後幾年正是中國國力的最高峰。歐巴馬特別提到金融海嘯,我認為也是在替他自己辯護,意思就是「我任內與中國和平相處,是不得已的」。

    這兩位前總統的發言,共通點就是解釋自己對中國為何不夠強硬,彷彿不夠強硬是他們的「罪過」一樣。但既然已經卸任,選舉也已經告一個段落,他們何必在此時說這樣的話?因為他們已經預料到:未來4年若是民主黨執政,對中國還是軟弱的話會引起非常大的民怨與不滿,這些話是在說給拜登政府聽,同時也側面印證了反中已是全美共識。

    尤其拜登的外交班底多是歐巴馬時代的國務院官員,歐巴馬此時的發言就顯得特別重要。他最近出版的回憶錄中,把他當年訪問中國如何遭到監控都寫出來,以前總統的身份寫出這些事,尤其未來4年很可能還是民主黨執政,這只代表一件事:他認為跟中國保持表面關係已無必要。

    民主黨的兩位前總統陳述自己對中國綏靖,換來的是如何失敗的下場,這是在說給第三位可能的民主黨總統聽。所以民主黨上台後,對中國的關係就會和緩嗎?看來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