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緊急發電機測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緊急發電機測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緊急發電機測試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
緊急發電機測試 在 志祺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26 14:29:17
車諾比核事故是人類史上最知名的核事故,甚至變成核災的代名詞。這起事故起因於核電廠想執行一項高危險的測試,然而操作人員訓練不足,使核子反應爐失控過熱爆炸,加上保護系統事先已被關閉和缺乏安全措施(電廠外的圍阻體),導致大量的輻射物質外洩,嚴重汙染環境。 - 事發後第一時間,相關的領導人與專家只得到「電廠...
-
緊急發電機測試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1-03-14 22:52:39"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台灣面對核能意外 學者抨無應變力
日本福島核電廠的安全危機、引發全球關注,而台灣也有三座運轉當中的核電廠,一旦碰到同樣的災變,究竟能否因應?今天就有核電廠旁的居民說,台電每年都舉辦演習,但是根本沒有用。尤其,目前國內規畫的核災撤離只有方圓五公里的撤離計畫,學者痛批政府根本沒有核災應變能力。但台電回應表示,如果發生超過安全承受度的天災,會放棄電廠,保護民眾的安全。
日本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受損,台灣的核電廠為了引海水冷卻,也都蓋在海邊。雖然台電事先發給居民碘片、每年也都和地方政府舉辦演習,但是當地民眾認為根本就沒有用。
以這次發生事故的日本電廠為例,電廠中心分成兩個撤離圈,第一圈是電廠方圓3公里居民、第二圈3到10公里,這次還拉到第三圈20公里,反觀台灣卻只有一圈5公里的撤離準備。
但之前有學者與環保團體要求,緊急應變區應該擴大到16公里,並且分層疏散民眾,但台電當時評估半徑5公里與16公里,接觸的輻射量差不多,學者批評,這代表台灣根本沒有疏散民眾的能力。
但台電表示,如果地震與海嘯的強度在設計範圍內,安全絕對沒問題,而一旦是超出標準的災難,台電會放棄整座廠,保護民眾的安全。
根據原能會的規劃,一發生核安事故,預估兩天後空氣中輻射量達到200微西弗,就要採行掩蔽,也就是要求民眾留在屋內不要出門,如果預估會達到300微西弗,就要通知民眾疏散,到演習中指定的集結站,再由地方政府安排交通工具,載到五公里外的安全範圍,先接受輻射偵檢,如果受到污染必須簡易除污,未受污染就到收容所安置。面對日本這次核災,原能會也強調,政府持續關注,隨時做好各項準備。
核三廠耐七級震 學者建議提高抗震
日本福島核能廠在這次地震中受損,冷卻系統失能還發生爆炸,位在台灣恆春的核三廠,過去也曾發生喪失電力的緊急事故,這幾天廠方繃緊神經,天天測試緊急備用發電機,不過台電強調,核三廠可承受七級震度,抗震能力沒問題,但有學者建議,台灣核電廠都太靠近斷層帶,應該將目前抗震係數再提昇才安全。
和控制室一模一樣的模擬室,操作員正在練習,萬一核電廠突然喪失電力,該如何處置。
不只在模擬室練習應變能力,連電廠的5座緊急發電機,原本每月定期測試運轉一次,這幾天都是每天測試,因為日本福島核能廠在地震後就是因為失去電力,反應爐無法冷卻,才導致後續接連的幅射外洩和爆炸意外;而恆春的核三廠,民國90年也曾發生過電力喪失的重大事故,所以廠方不敢大意。但對於抗震能力,台電強調,核三廠抗震係數達到0.4G,等於可以承受七級地震,海拔高度也有12 公尺,不容易受海嘯侵襲,而且還有福島廠沒有的5噸深水池,可供緊急冷卻用。不過,還是有學者認為,這些都還不夠。
學者希望政府重新調查,核電廠附近是否還有沒發現的斷層帶,並且至少把核電廠抗震係數提高,以防萬一。而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恆春有些民眾也感到憂心,把家中可以抗幅射污染的碘片都先準備好,鎮公所也呼籲政府擬定更詳盡的疏散規劃。
學者和鎮公所也同時指出,日本不幸遭逢天災,台灣雖然不用因此過度恐慌,但一定要記取日本的經驗,重新檢視,做出更萬全的應變準備。"
緊急發電機測試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緊急發電機測試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偷工減料、弊端重重的核四怎能讓它重啟!
重要概念與基本資訊 - 核四有哪些工程安全弊端?
1.開罰紀錄:核四動工以來弊端頻傳,因偷工減料、施工品質不佳、輕忽核安、經費暴增等等問題,被監察院糾正19次、原能會違規裁處45次、被罰鍰共2,290萬元。
2.違規事件:核四施工過程共有512件違規,包括施工不當、爐心熔毀疑慮、偷工減料、偽造文書、泡水、火災、輻射外洩疑慮、地震防護疑慮等。
3.最嚴重工安事件前三名:1. 屢次未經正常審核程序自行變更設計,被開罰1920萬元。2.三次淹水事件,核電廠變泡水車。3.測時期間發生全黑事故長達28小時,當時正值貢寮海洋音樂祭舉辦期間,原能會坦承並沒有可以疏散十萬人的緊急應變計畫。
核四是否已經通過原能會審查?
1.核電廠運轉前,必須通過原能會一系列嚴謹管制的審查程序,才能確認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台電針對核四廠1號機進行的安檢作業,是當時經濟部及台電公司的自主強化機制,無法取代原能會的安全管制監督。
2.核四廠1號機有32項系統功能試驗報告未通過原能會的審查,包括餘熱移除系統、爐心隔離冷卻系統、控制棒驅動系統、高壓爐心灌水系統、反應器保護系統、緊急柴油發電機系統、多處冷卻水流失事故測試,甚至與核島區安全有關的1號機電氣配電系統等。
【核四連最基本的工程安全都沒有,遑論重啟?】
核四從動工以來弊端頻傳,因偷工減料、施工品質不佳、輕忽核安、經費暴增乃至官員收賄等等,有512件違規事件,加上台電逕自違規核准變更設計1500多項,施工與驗收過程問題重重,在在顯示核四工程安全、品質問題不斷,運轉安全性堪慮。
⚡台電擅自違規變更設計
核四興建期間,台電未依規定擅自變更核四廠1500多件設計、降低電廠零件的安全規格等諸多缺失,卻無視原能會要求改正及裁罰,仍執意續辦變更設計。
⚡採購零件的供應商「沒有」核安品保資格
採購流程嚴重疏失,檢驗還沒完成,施工單位就通知供應商交貨,形成已經叫貨也到貨了而不能不用的狀況,完全無視採購程序及抗輻射功能的相關安全要求。
⚡主管收賄遭彈劾
台電未採公開招標方式辦理龍門計畫後續混凝土採購,竟還曲解法令,以限制性招標方式,並且只與特定廠商議價,而遭監察院彈劾。
更不用說根據原能會管制記錄,核四建廠過程被判超過17件重大違規事件,而被開出超過2290萬的罰款。另外還有近50件其他違規,被要求改善事項超過450件,共被監察院糾正六次、彈劾兩次。
對於核電廠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絕對不能輕忽。然而,上述洋洋灑灑的事件,卻是核四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
前原能會核能管制處處長陳宜彬、核工專家林宗堯等核工專業者都曾公開發言表示「核四根本不可能安全運轉」。這樣的核四,還有人想要重啟,就是棄台灣人民安全於不顧。
面對摻有人工香精的麵包、黑心食用油製造商,我們會選擇拒買。那面對核四這個大大小小疏失共512件壞因素集結體,包括偷工減料、違法變更設計、官員收賄、試運轉時漏水、淹水、零件供應商不符核安品保資格、主控室起火、測試期間造成停電28小時,超過全球核電廠應變時間(八小時)三倍以上等罄竹難書的問題,我們真的還要重啟它嗎?
上述不應出現在核電廠的核安事故都出現在核四身上,我們可以確切知道 #核四不應重啟,否則就是置台灣人民安全於不顧。如果你對中國廣東台山核電廠可能出現核輻射外洩感到緊張,對於這個蓋在台灣東北角的危險核四,你怎麼能不緊張?
請大家在今年核四公投投下「不同意票」,拒絕重啟危險核四!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
#重啟核四17不同意
#重啟核四公投案讓我們一起投下不同意票
♡
緊急發電機測試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核四不是蓋好了嗎?為什麼不用?
你知道嗎?.....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著名建築聖家堂大教堂,到現在已經蓋了139年還沒蓋完。就跟你的論文一樣,號稱快寫完,事實上都不知道真的寫完要寫到何年何月。核四就像是你永遠不想寫也永遠寫不完的暑假作業。
★ 重要概念與基本資訊 : 核四為何還要7+N年才可能運轉?
1.一號機有32個項目還沒通過原能會審查,二號機尚未蓋完,當初為了要讓核四一號機勉強能夠進行測試,更從二號機拆除1700多項零件拼湊到一號機,二號機形同空殼。
2.核四許多設備是20年前的設計,有些工廠已停產或破產。
3.原廠專案團隊已解散,即使找到人也未必同意續建、測試、驗證及保固。
4.建照已到期,重新申請需進行多項安全評估。
核四是否已經通過原能會審查?
1.核電廠運轉前,必須通過原能會一系列嚴謹管制的審查程序,才能確認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台電針對核四廠1號機進行的安檢作業,是當時經濟部及台電公司的自主強化機制,無法取代原能會的安全管制監督。
2.核四廠1號機有32項系統功能試驗報告未通過原能會的審查,包括餘熱移除系統、爐心隔離冷卻系統、控制棒驅動系統、高壓爐心灌水系統、反應器保護系統、緊急柴油發電機系統、多處冷卻水流失事故測試,甚至與核島區安全有關的1號機電氣配電系統等。
🤔核四不是蓋好了嗎?為什麼不用?
📢真相:核四根本沒有蓋完!
面對重啟核四公投,可能許多人會認為核四已經蓋好,如果不啟用很浪費。
BUT!真相是,核四根本尚未完工:
⚡核四的兩個機組中,2號機從頭到尾沒有蓋完,1號機則是還有五分之一的安全測試都沒完成,就封存至今。
⚡當初為了讓1號機勉強進行測試,更從2號機拆了1700多項零件拼湊到1號機。而如今,部分零件已停產,原廠專案團隊更已解散,核四就像你阿嬤家裡那台超老的電器,零件早就都停產,還找不到原廠公司來維修。
事實上,核四真的超級老。1980年代規劃、1999年開始興建,至今已3、40年。2021年,iphone都已經出到12,我們還要啟封一個跟BB.Call相同年代的核電廠嗎?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
#重啟核四17不同意
#重啟核四一起投下不同意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