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綠豆稀飯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綠豆稀飯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綠豆稀飯比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個人縱走Q&A】第7回 細說山上煮飯/阿慶 現代人要她用瓦斯爐煮飯,跟要她的命沒兩樣。 如果是以前燒柴火年代的媳婦,你「嘟」個瓦斯爐給她用, 那種可大、可小,可以隨心所欲控制火力的器具, 保證會令她欣喜若狂。 所以這是心態問題,不是器材好不好的問題。 從柴火煮飯,演進到用瓦斯...
綠豆稀飯比例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人縱走Q&A】第7回
細說山上煮飯/阿慶
現代人要她用瓦斯爐煮飯,跟要她的命沒兩樣。
如果是以前燒柴火年代的媳婦,你「嘟」個瓦斯爐給她用,
那種可大、可小,可以隨心所欲控制火力的器具,
保證會令她欣喜若狂。
所以這是心態問題,不是器材好不好的問題。
從柴火煮飯,演進到用瓦斯爐煮飯、到用電鍋煮飯、用電子鍋煮飯,越來越便利的進展,會造成一堆生活「白雪公主加白馬王子」出現,或者說這是必然的「下場」吧!
追溯根源,電鍋、電子鍋、瓦斯爐煮出來的飯,
比不上用柴火燒煮的飯香、好吃,何以故?
除了科技的便利性毋庸置疑之外,缺了煮飯過程的「隨伺在側」與投入的精神,才是最大的主因吧!
以前煮飯用「生煨」(鑄鐵鍋),柴火在一般狀態下「火很軟」,溫度不高且分散,鑄鐵的透氣性、熱擴散都比白鐵或鋁鍋來得好。
在熱很均勻分散下要費比較久的時間煮食,加上透進木柴的香味,別於現代鍋具的風味那是必然。
其步驟是水與米1:1.1,先大火煮滾、抽出薪柴成中火、讓水燒乾、把柴火退出、用炭火燜熟,燜出整鍋飯香。這過程大火、中火稍有不慎就會「臭火乾」……燒焦,燒煮的過程則可以燜出金黃的「鍋巴」,那是小時候的餅乾。如此可以瞭解,
飯要好吃,可以歸納出基本步驟:
一、火要軟。
二、熱要均勻。
三、燜的時間要夠久。
撇開電子鍋、電鍋不談,山上沒電要談爽的喔!
你該不會為了吃飯,背個發電機上高山吧!
用登山瓦斯爐煮飯,你會發現「火力強又集中」,而且沒人會頭殼壞去,背個「生煨(鑄鐵鍋)」上山煮飯,都嘛是鋁質臉盆搞定,原因無他……鋁盆重量輕、價格便宜、獲得容易、容量夠大、攜帶方便、煎煮炒都適用。
好啦!高檔一點的用鈦鍋,但鈦鍋除了價昂,其用於煎、炒,表現就不是那樣良好,至於煮飯,大致上情形都差不多。
爬山鍋具講究質輕、導熱快,爐具則要求火力強、重量輕。兩相結合使用於煮飯,就會變成火太強、太集中,導致米粒焦黑與未熟混一起,或者是下層燒焦、上層沒熟。
因為鍋具講究「輕薄」,所以導熱就難以擴散,這對煮飯更形成挑戰。你說吃「乾燥飯、泡麵」就好!后~來亂的,那是工業食品內容的課題,怕飯難煮就不敢煮,不是太丟臉了嗎?而且老是吃相同的「化學調味料」,那滋味一餐還受得了,第二餐保證身體跟著「唉唉參」。
再有就是「米要壞掉很難」,攜帶方便體積小,而且可以保存很久,所以要自理爬山,必得要先會煮飯。
使用臉盆煮飯來講,面積大就得併爐
(要非常注意爐火安全問題),
一來分散熱源,二來讓「地基」穩固,才不會三不五時拜土地公(翻鍋)。
高山上米、水比例以1:1.2~1.3為佳,因為高山上氣壓低、沸點降低,約85度至90度水就沸騰,要煮久一點米才能熟,水需要多一點。
說到測水量,這又是一門煮飯成敗的關鍵學問,水放太多米粒水水的太軟,缺乏乾飯該有的格調;水放太少,米心難熟透,又容易燒焦。這還不簡單,用量杯量!幫幫忙,在野外一切講求精簡,再帶個量杯?那怎辦?就地取材的啦!
老阿嬤會跟你講「用手掌壓下去」,水到哪裡就好……。
這招好用,因為手掌有面積,下壓米粒看水高度,通常很準,但是……要有經驗值。
老阿嬤每天就煮固定的飯量,頂多加減一~二個人,差異不大。團體爬山前、後次活動常常相差十來個人,用這招就很冒險。
最好的方式是用手指,量米的高度後,用以量測水的高度,通常鍋具下窄上寬,量出來的值約是1:1.1左右,但是請記得……要先洗手。
臉盆煮飯步驟:
一、點燃爐火,一開始用中火就好,水溫提高之後要稍微攪拌一下,讓米粒游開鍋底,免得三兩下就焦了。之後就不再掀鍋蓋,讓水珠把鍋蓋跟鍋體密合,白話一點就是讓「上下的臉盆黏在一起」啦!然後偶爾轉動一下臉盆(請雙手提起臉盆再旋轉,在爐頭上直接轉,翻倒就沒飯吃了),讓受熱點分散,儘量使溫度「均勻」分布在臉盆底部。
二、水滾之後關小火……關到爐子所能關的最小火,主要是讓火變小、變軟。然後開始聽水滾的聲音,這時候還是要轉動鍋子(臉盆)……讓熱均勻擴散,火越大的爐子,轉鍋子的間隔要越短。一直聽到「水乾的聲音」出現,呈現「烤乾」的乾裂聲,這時候要聞味道……不能有「臭火乾」的煤炭味出現,不然就毀了。通常煤炭味會伴隨「青煙」裊裊上升滴!正常的水氣是白色的啦!這階段轉鍋子間隔要縮短。
乾裂的聲音越久,煮的飯越香,淡淡的飯焦味告訴你鍋巴已金黃。最後階段其實是在「烤飯」,煮飯功力練到這種程度,煮熟已不是要求標準,要煮出香、Q、可口的米飯才是上乘功力。簡單的說「把飯煮得跟一道菜一樣好吃」就對啦!從開爐火到燜飯的時間,至少需一個小時。
講求輕量化爬山,所以探討最輕的煮飯方式,若是團隊爬山旅遊,時下帶「鋁質壓力鍋」上山,可以很方便煮出美味的飯香,時間更可縮短至二十分鐘以內。「鋁質壓力鍋」三公升容量約一.三公斤,最大容量一次可煮約八百公克米量(約煮出十一碗飯),團體重量分擔尚可接受,而且還可「現煮豆類」,對於高山菜色的變化,很有幫助。
壓力鍋煮飯:
一、 米:水比值1:1.2,一開始用中火就好,避免受火處米粒焦黑。
二、 水滾後關小火,火力維持洩壓閥能繼續噴氣的最小程度,若會噴水表示火力太大。從開始噴氣算起,約十五分鐘,熄火。這期間最好能轉動鍋體,分散受熱處,以免米飯燒焦。熄火之後放旁邊納涼即可,待自然洩壓完成,即可開飯。
三、 火力大小、水量多寡,都影響到米飯熟透的時間,「聞香」是掌控米飯熟成最有效的方式。噴氣閥噴氣十分鐘後,聞到「米飯香」就可以熄火,待自然洩壓完成即可,此時米飯較溼軟;聞到「乾香味」熄火,米飯會較乾燥,香噴噴;聞到「臭火乾味」,表示這鍋飯已變成「炭烤黑焦飯」,不過上層仍可食用,只差多了「臭火乾味」而已。
四、 使用壓力鍋煮稀飯和綠豆時,須注意水量應避免超過鍋體六分滿,不然很容易阻塞造成「火山噴漿」,須特別注意洩壓閥噴氣狀況,若噴氣中途終止,需先將火熄滅,以策安全。
如果你是在「探勘冒險」行程,那要講究速戰速決,以利休息;如果你是在平地旅遊,那煮飯是雜務,出錢就有得吃;如果你是在「體驗自然」,不用懷疑,從煮飯開始吧!「聽開水說話、聞米粒唱歌」,你會知道如何觀察細微、深入自然體驗,從而開始踏進自然懷抱。喔!忘了講,阿慶是飯桶,沒吃到米飯等於「沒吃飯」,所以很講究煮飯,尤其是在山上。
《一個人的中央山脈》全書文稿
皆已PO上FB「一個人的中央山脈社團」,
提供公開瀏覽及下載,以達傳播之最大期盼。
104年底將集結出版,請洽詢該書作者(阿慶)。
綠豆稀飯比例 在 吳恩文的快樂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大暑,怎麼能不吃頂好紫琳的綠豆稀飯?夏季才有的季節商品,我介紹朋友來吃,大家都肯定會愛上它。它的配方和比例是老板的秘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