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綠島監獄犯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綠島監獄犯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綠島監獄犯人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35的網紅陳允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個較不為人知的台東的戒護監獄 在小時後記得台東有二件事很有名也很多,第一是風飛砂多(小時侯台東人叫台東又叫砂城),第二就是監獄多 印象中台東市區就有三個,一個是在中山路靠近森林公園,那是叫做台東看守所(犯罪還沒有確定刑期的犯人暫時關押的地方),市區廣東路那家則是台東監獄(犯罪行為已走完法院審判程序...
綠島監獄犯人 在 Ting-Hsuan La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3:19:37
綠島監獄,以前關大哥的地方(政治犯或判處重型犯人),簡單來說,被抓來綠島關過的大哥,都是比較聰明或是比較壞的🚬#Greenland#travel#photobyjenny...
綠島監獄犯人 在 俊佑 76.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3:26:05
綠島監獄 - 綠島監獄,想必大家來綠島都一定會來看看的地方,但是不能參觀~大家如果想去看看就去另一頭以前監獄吧!叫做人權園區,裡面完整呈現牢房,走進去確實有點涼,再看了旁邊也有介紹以前關過的政治犯,犯人寫的遺書等等...看了感觸很多😢雖然去的之前已經被夥伴打了預防針說看完了真的不會想說話,心情很沈重...
綠島監獄犯人 在 遊 流 浪 人 / ƭ૨αѵεℓαรɦℓεყ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02:35:51
. 深度遊—綠島 自由精神的遺產 . 在綠島遊走時不時會看到和「監獄」有關的東西,以監獄為主題的冰店和民宿,可謂走到哪裡碰到哪裡。很難想像這個美麗的小島曾是世界上監獄密度最高的地方,今次走到綠島人權紀念公園,深度感受一下這片曾經屬於這片土地的深刻歷史。 . 人權紀念公園前身是於1951年臺灣省警備...
綠島監獄犯人 在 陳允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較不為人知的台東的戒護監獄
在小時後記得台東有二件事很有名也很多,第一是風飛砂多(小時侯台東人叫台東又叫砂城),第二就是監獄多
印象中台東市區就有三個,一個是在中山路靠近森林公園,那是叫做台東看守所(犯罪還沒有確定刑期的犯人暫時關押的地方),市區廣東路那家則是台東監獄(犯罪行為已走完法院審判程序最後執行關押的地方),另一個就是惡名昭彰令歹徒聞風喪膽的「岩灣」監獄,那是國民政府來台接收日據時期之「臺東廳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把它拿去做戒嚴時期對於地痞流氓的管訓處所,另外在民國65年也在鹿野地區蓋了一個武陵監獄,75年時在美濃東成營區那,用舊的營區也蓋了一個監獄後來改成技能訓練所,它是泰源技能訓練所的分部,這樣算一算台東就有5個監護(有的叫看守所、有的叫技能訓練所)加上離島蘭嶼的軍事監獄監勵德班(1989年裁撤)及接收日治時期火燒島浮浪收容所(綠島監獄),那就一共有7個了。
戒嚴時期的戒護監獄~
以監獄的數量和密度來說,台東這地區算是全國有名的,在日治時期,岩灣位於臺東市西北方,明治40年(1907)總督府公告設置「臺東廳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用以管訓流氓,大正8年(1919)改為「岩灣浮浪者收容所」,昭和3年(1928)又改為「臺東開導所」。當時並有「財團法人臺東保護會」,對收容者實施生活技能訓練,如木工、編藤、農業等等,光復後幾經改組,現為「臺灣岩灣技能訓練所」😅(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日治時期火燒島浮浪收容所(綠島監獄),後來在國民政府執政時期成為關押重刑犯的地方,後來更成戒嚴那時政治犯的最終去處,許多在抬面上的政治人物都還在那裡渡過,也就是大家較熟悉的白色恐佈時期,一清專案大哥等等都是直昇機直接送綠島的,那時未審先判的情況很多,加上是一個行政命令,違反法治國精神,後來才由大法官釋憲,廢除了動員戡亂時期檢肅流氓條例(檢肅流氓條例)~
在這個時期,關押在離島的受刑人,如果生病要送醫,都必需後送來台灣本島,而大部分都是送到台東來就醫
而大多也都是坐直昇機來台東,它就直接降落在体育場,然後就直接押解到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地方,一個較少人知悉的台東的戒護監獄,805醫院內的戒護監獄(這個梗是不是鋪的有點長)
台東人都知道,在馬階醫院旁那個軍醫院叫805,1986年7月以前正式的名稱叫臺東縣陸軍八三二醫院臺東分院,後來改編才統一稱為805醫院(這個歷史我就不說了),因為是軍事機構,所以它也有許多奇怪的任務,其中一個任務就是看守軍事犯,是不是因為這樣子後來也看守政治犯就不得而知了~
805後來在民國93年(2004)年任務結束,遷移回花蓮總院,在花蓮的805醫院有三個院區,其中二個院區民眾也可以去看病,另一個是專門看軍人的,是不是還有那個戒護人犯的功能及廳舍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根據前駐守在台東805的老士官長回來我上的地方洽公時告訴我,我們辦公室一旁的這個建築,它是一個戒護監獄沒有錯,在戒嚴時期,有一些很有名的大哥及政治人物都有來這裡看病治療住過這裡(據說有前呂秀蓮副總統及彰化副議長粘仲人,但這只是說說,沒有考據)
在這所戒護監所中,可以看到確實是一個監獄的模式,包括外面的高牆及內部的水泥隔間,還有有些隔間內部有廁所等等,它都是監獄的樣子
後來我們移民署民國96年(2007年)來接收這裡時,這裡已荒廢了3年了,中間有許多的有價值的金屬及物品已被宵小偷走,這裡是一片廢墟,後來我請人整理了好久,這裡才重見天日,就如同現在這個樣子
這個不為人知的監獄及它當中的故事,或許有人可以補上~
我就說到這兒
但這可不是你想來看就可以進來的,現在門口是有管制的,大家還是不可以隨便進來參觀的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或許這是個可以保存的歷史建築也說不定
綠島監獄犯人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環礁裡的提琴 ◎李家棟
你來的時候,天空往往是淺的
深不過白色
槍托是有顏色的,軍靴也是
鐵蒺藜圈住一個時代的心跳
狙擊了所有音符,當你開口
發覺自己沒有舌頭辯解
在這裡,血肉與石灰質沒有分別
你被指派,成為一隻安靜的珊瑚蟲
構築一座巨大、且沈默的環礁
當你正直的脊柱,刻滿計算日子的劃痕
不會有人曾真正閱讀過你的身世
新生訓導處是異點,你是質數
不斷被拷問,你除之不盡的……
流麻溝裡印滿你抗拒的足印
當有人要你成為環礁,你便鑿開它
在漂流的環礁裡,你僅有的
不過是一點希望,以及莫大的決心
在破船及廢墟間翻找任何音樂性的可能
用一把破鋼鋸
移植自己正直的脊柱,成為琴頸
抽出不屈的細微勇氣,安上琴弦
打磨不曾折彎的脛骨,修成琴弓
你經受過的全部苦難,遂化激越
高昂的音符,自肉身的提琴中迸發
融化礁石,替你的舌頭
發出似海浪,悠久的雄辯
你離開不久以後
天空已經有了顏色
而你把琴,安放在每個人的心中
後記:陳孟和,台北人,於1948年準備赴中國唸書前被指控投共罪名逮捕,此次為第一次入獄,出獄後於1952年8月再次以「參加叛亂組織」判刑十五年;9月,被押解到綠島新生訓導處,服刑期間他在照相部服外役,並花一年時間在綠島就地取材,用一把鋼鋸從廢船及破屋取得木板做琴身,抽廢電纜為琴弦,林投樹根為琴弓,自製一支縮小版小提琴送給外甥女,此小提琴現存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2020後山文學獎新詩類社會組第一名)
--
◎ 作者簡介
李家棟,1984年生,綠島人,學長,畢業於彰化師大英語系、台東大學台語教師碩士班,現任教於台東縣立寶桑國中。親近文字,喜歡寫東西,每天都試探不同的文學形式來罵吳宗家、洪崇德。
--
◎小編反社會boy賞析
「挖掘與確認各區域文學之不同面貌,便帶有潛在的抵抗意涵,也一定程度映照出反對中心、避統趨離的民心所向──不僅是面對『天朝』大中國, 也是對抗『天龍國』台北市的一種姿態。」──楊宗翰〈新北如何成詩?—論區域文學及其展演〉
張浥雯在《「縣市文學」之誕生:台灣 1990 年代以降地方文學的位置與意義》中提及地方的文學獎很明顯塑造出了一種財大氣粗的臺北中央文壇和其他地方文學(獎)相互對抗的景象,而地方文學獎似乎也成為推助各區域/地方文學工具,各地方可以開始書寫關於地方獨特的歷史以及敘事,比如在歷史書寫上二二八和白色恐佈時常是書寫的一大熱門題材,尤其在許多以本土語言為主的獎項,甚至成為固定的寫作題材和模式,有時選材的特殊性會高於詩本身的美學技藝,本文不在批判任何一種選材和寫作模式,而是點出地方文學獎所出現的特性。
約莫幾年前一個來自「後山」席捲各大新詩、散文獎的名字——李家棟,寫家人、自身經驗拿來就是一手文章,他的寫作直接、毫不迴避地直達問題的核心,直達他的寶桑、他的火燒島,如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假如這裡是海〉那是一個戴有綠島Lo-fi 濾鏡的臺北,恍惚間以為是詩人在東部濱海望著綠島唱著〈惜別的海岸〉,而〈環礁裡的提琴〉依然直接、毫不迴避地面對了火燒島的歷史,將從臺北來到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的陳孟和化為綠島的地方文學史。
〈環礁裡的提琴〉在形式和題材上選擇了較為容易發揮、安全且能夠小題大做的「詠物詩」,或許可以看為文學獎參賽作品的一種模式,但這首詠物詩成功的原因在於其挑選的物件本身所隱含的「大敘事」,能夠透過一個物件來撐起整首詩。這首詩的開頭,不直接訴諸對於極權的控訴以及政治受難者的悲苦,「深不過白色/槍托是有顏色的,軍靴也是/鐵蒺藜圈住一個時代的心跳/狙擊了所有音符,當你開口」,而是從槍托、軍靴、鐵蒺藜這些與軍事、戰爭的物件來側面書寫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受高壓軍事統治的情景,接著詩題提到的「環礁」出場,「你被指派,成為一隻安靜的珊瑚蟲/構築一座巨大、且沈默的環礁」,綠島常見的珊瑚裡的珊瑚蟲被比喻成政治犯,正如威權政府貶斥犯人的稱呼,而眾多外來的政治犯大幅改變了綠島的地景,綠島成了如環礁般的「環型監獄」。
政治犯在監獄裡的抗拒和抵抗變成「當有人要你成為環礁,你便鑿開它」,到了第三段,以「提琴」作為為象徵,陳孟和在獄中自製「提琴」中的「琴頸、琴弦、琴弓」變成形容陳孟和堅韌抵抗威權的結晶,「提琴」成為歷史的見證,到了倒數第二段,透過詩人想像提琴拉出的聲音,高度脫離現實昇華了政治受難者在新生訓導處的苦難,「在場」的見證即成為那「沈默的環礁」的歷史見證,當環礁不再有珊瑚蟲,苦難即被解放。到了末句,天空在實際上本來就有顏色,然而詩人用以形容不同年代的時空場景,和詩首句呼應,白色恐佈慘白的歷史被解放,天空也恢復了原有的顏色。
這首詩不訴諸歷史的悲劇,反而從歷史的見證下手,從另一面來反思白色恐佈的歷史,讓歷史成為記憶深刻的在場證明,讓白色恐佈的歷史不再只是陳孟和的歷史、李家棟來自的「綠島」的歷史,更是整個臺灣的歷史,而這首詩讓綠島的文學史也浮現於臺灣的歷史之上。
參考資料:張浥雯:《「縣市文學」之誕生:台灣 1990 年代以降地方文學的位置與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9年。
--
美編、圖片來源: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6-2020臺北文學獎的首獎常常看起來像是考100分的乖學生,但太乖了!乖到沒有什麼個性。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綠島 #白色恐怖 #李家棟 #男 #學長 #後山文學獎 #狀元地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2.html
綠島監獄犯人 在 Mina's makeup notes & thing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刊 #觀臺灣 島與島
🏝所有的島嶼,一開始都屬於自己,並不附屬於誰。
「#離島」是一種因為地理、歷史的因素所造就的邊緣狀態。在中華民國的政治架構下,臺灣為本島、中心,其他島嶼則是外島、前線。
金馬被國家勢力強制轉型為「#戰地前線」,被迫斷開與原鄉閩南、閩東地區之間的聯繫;蘭嶼則面臨進駐、殖民,作為管訓罪犯之地和核廢料的儲存地,基礎建設卻落後於本島一大截。而曾以安置罪犯聞名的綠島,則被賦予一個神秘且負面的形象,好像島上只住著犯人一樣。
戰後的臺灣史論述重點常是臺灣經濟起飛、十大建設、臺灣為亞洲四小龍等命題,不過這些主旋律能及於諸多外島嗎?是時候以「離島」為思維來挑戰「臺灣」主體論述了。
本期《觀‧臺灣》聚焦在島嶼間移動的人群歷史與文化,跳脫「#本島」中心,介紹不為人知的離島知識,並轉而以離島、以海洋的角度回望臺灣。精選文章如下:
▩封面故事▩
履歷書|從離島角度來思考「臺灣」 石文誠
離人鄉音|神安.心安.人安──桃園八德的馬祖人 王政中
建設他鄉|不只是風櫃才有人來──主導高雄城市建設的澎湖移民 柳青薰
島嶼食光|離島特色伴手禮與它們的產地 編輯部
失落島嶼|農場、監獄、管訓隊──1950至1970年代的蘭嶼「建設」祕辛 胡佳君
觀世界|在島嶼與世界之間旅行──太平洋島民的探險與發現之旅 林浩立
快問快答|我們在離島生活──專訪顏子矞和戴碩毅 顏子鷸、戴碩毅
人生如歌|談情抬槓兼勸世講古:即編即唱的澎湖西嶼坪褒歌 黃裕元
▩其他精彩專欄▩
一頁時代|《臺日畫報》──孩童 鳳氣至純平
魔幻時刻|中式糕餅與西式點心任君挑選──傳統麵包店 張黛瑄
搖滾爺奶|調查阿公的經歷簿──跟著鹽田少年走一趟精彩人生 蔡佾霖
復刻食譜|金鑲冬冬 編輯部
活動幕後|2020故事臺灣獎「移動的人」青少年策展及徵文競賽 劉培弘
典藏物語|藏品文創品的研發 魏雅蘋
▩ 購書連結 ▩
📍三民書局☞ https://bit.ly/36Ovxz4 (79折95元)
📍臺灣吧☞ https://bit.ly/33WYI19 (特價100元)
📍國家書局☞ https://bit.ly/36LvHax (85折102元)
📍誠品 ☞ https://bit.ly/33Ox5aw (9折108元)
📍聚珍臺灣 ☞ https://bit.ly/3iJ4Xtq (特價113元)
📍博客來 ☞ https://bit.ly/3iLvC97 (95折114 元)
📍五南 ☞ https://bit.ly/33NSccV (120元)
📍電子書 ☞ 上架中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觀臺灣
#43屆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數位出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