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統計方式 9E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統計方式 9E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統計方式產品中有2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傅志遠 Peter F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輕人的世代,如果不自我提升,很快就要被時代淘汰。 現在關於住院醫師值班的規定越來越多,每週工時限制、值班範圍限制、每月班數限制、防疫期間分艙分流區域限制、還要兼顧公平性、配合每個人的私人行事曆預約不值班、假日班平均分配、有人請特休、有人放婚假、有人懷孕..... 以前我當總醫師的時候,排班大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統計方式」的推薦目錄
統計方式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07:22
身為一個新鮮人你可能剛拿到第一筆薪水💰 沒有太多錢的你,想要買的東西卻好多存不了錢嗎💸 現任銀色種子有限公司執行長的Caroline賢拜告訴我們,其實從記帳✏️開始就能替你沈下一大筆費用! 很多人都會覺得記帳好難,要每天更新還要算數字🔢直接投降!但其實記帳並不難,首先找一個你喜歡的記帳...
統計方式 在 營養師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29:46
:#超營養那種 🥥 椰子油真的那麼神奇嗎?在防彈咖啡、生酮飲食、預防失智、預防心血管疾病,常常看見它的蹤跡,真的那麼厲害嗎?(這篇難度較高,有障礙的可以直接懶人包) —————————————————————————— ✔️ 椰子油的脂肪分類?椰子油到底是什麼?(圖4) 椰子油其實是由椰肉經過處...
統計方式 在 職場嘔血夾心層 - 半宅職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0:54:12
可能係因為自身經歷嘅關係,我係一個比較主張由低做起嘅人 當大家喺事業上有番咁上下成就,你會開始發覺,你再唔係以親身嘅感覺去接觸呢個世界,而係透過文字去理解呢個世界 你對所謂現實嘅掌握,將會變成由下屬嘅report同口頭匯報得嚟。 接收咗呢啲經過文字包裝嘅資訊之後, 你又再用文字下達指令…… 最後...
-
統計方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21 10:36:26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
統計方式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1-31 16:43:27以累積全球遊戲評價為主的網站「Metacritic」,日前針對電影、電視劇、音樂與遊戲四大項目進行票選,約有2600名使用者參與,最終順利選出了2019年最佳遊戲及近10年最佳遊戲。
年度最佳遊戲統計方式為開放使用者選出2019年最喜歡的5款作品,並依照排名順序給分,排名第1給5分、排名第2給4分依此類推。最後《惡靈古堡2 重製版》以2088分強勢奪冠,領先第二名《隻狼:暗影雙死》多出275分,第三名則是獲得1298分的《死亡擱淺》。
至於近10年最佳項目則是開放使用者選出一款2010年代最喜歡的作品,《最後生還者/最後生還者 重製版》以331票獨占鰲頭,第二名則由任天堂名作《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以163票拿下,《巫師3:狂獵》則以118票第三名成績緊追在後。
其實從票選結果,不難發現這些受玩家喜愛的作品通常都是叫好叫座的遊戲,可見一般玩家和專業遊戲評論者的喜好,並沒有太大的落差。如果你喜歡這類型綜合報導,別忘了持續追蹤訂閱《電玩宅速配》頻道喔!
(C) Metacritic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
統計方式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11-04 20:34:17本集街頭智慧試一下玩玩新意思,嘗試從生活化的角度探討資產價格的走勢。一年容易又「冬」天,春去秋來最近天氣亦開始有點冷意。本集街頭智慧亦嘗試從氣候的轉變中,找尋投資機會。
一講起冬天,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溫暖的被窩,而寒冬最多令人亦就是暖爐。傳統上,國外的家庭大多都擁有一個柴燒式暖爐,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被電暖爐所取代。室內長時間需要利用暖爐保溫,令冬天的用電量大大提升,理論上對燃料的需求亦增加。所以我們不時在冬季亦會聽到坊間有傳言指冬季利好發電的原材料,從而利好某些版塊。我們嘗試利用彭博的統計,找出事實的真相,以過往20年11月至2月時的走勢作統計。
石油
2016﹕15.26%
2015﹕-27.56%
2014﹕-38.22%
2013﹕6.44%
2012﹕6.74%
2011﹕14.89%
2010﹕19.08%
2009﹕3.45%
2008﹕-33.99%
2007﹕7.73%
2006﹕5.21%
2005﹕2.76%
2004﹕-0.02%
2003﹕24.22%
2002﹕34.46%
2001﹕2.64%
2000﹕-16.24%
1999﹕39.91%
1998﹕-14.91%
1997﹕-24.76
上升機會﹕65%
平均﹕1.5%
該月上升的機會率
11月﹕47.37%
12月﹕63.17%
1月﹕45%
2月﹕75%
天然氣
2016﹕-8.33%
2015﹕-26.28%
2014﹕-29.41%
2013﹕28.71%
2012﹕-5.58%
2011﹕-33.50%
2010﹕-0.02%
2009﹕-4.60%
2008﹕-38.11%
2007﹕12.44%
2006﹕-3.11%
2005﹕-44.99%
2004﹕-22.87%
2003﹕10.69%
2002﹕94.92%
2001﹕-28.38%
2000﹕16.61%
1999﹕-6.75%
1998﹕-28.44%
1997﹕-34.66%
上升機會﹕25%
平均﹕-7.58%
該月上升的機會率
11月﹕47.37%
12月﹕52.63%
1月﹕30%
2月﹕50%
數據發現,石油近20年於冬天的上升機會果然較大,有65%,但整體的平均漲幅卻是只有1.5%,表現未盡人意。而從按月的走勢圖中所見,石油的價格於12月及2月的表現較好,2月近20年間有15次為上升,較具說服力。相信在冬季快將結束時,石油需求的數據反映出利好的消息,令2月時的走勢向好。相反,天然氣的走勢在冬天的偏下,上升機會只有25%,平均更要下跌7.58%,反映數據跟理念上存有一定差距。
除了商品之外,能源方面的版塊亦有機會被受追捧,筆者亦同樣以統計方式為以下兩個美國標普500指數內的分類指數作測試,以過往20年11月至2月時的走勢作統計。
S&P 500 Energy Industry Group Index
2016﹕2.94%
2015﹕-15.65%
2014﹕-9.95%
2013﹕1.41%
2012﹕6.20%
2011﹕7.63%
2010﹕31.20%
2009﹕-0.94%
2008﹕-18.36%
2007﹕-2.14%
2006﹕1.65%
2005﹕6.50%
2004﹕25.85%
2003﹕19.68%
2002﹕1.97%
2001﹕2.83%
2000﹕-2.73%
1999﹕-6.28%
1998﹕-8.97%
1997﹕-1.86%
上升機會﹕55%
平均﹕2.05%
S&P 500 Energy Equipment & Services Industry Index
2016﹕8.18%
2015﹕-13.61%
2014﹕-17.83%
2013﹕0.96%
2012﹕11.77%
2011﹕5.26%
2010﹕39.35%
2009﹕4.41%
2008﹕-27.83%
2007﹕-5.94%
2006﹕-0.80%
2005﹕18.62%
2004﹕18.62%
2003﹕33.83%
2002﹕8.43%
2001﹕3.87%
2000﹕-2.60%
1999﹕19.16%
1998﹕-14.25%
1997﹕-13.06%
上升機會﹕60%
平均﹕3.83%
留意以上兩個分類指數是以成份股的市值作指數的比重,即市值比較大的公司將影響較大。如有意把握冬季的投資機會,可加入一些選股及技術分析作部署。
撰文﹕施宏毅
======================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新我要做富翁 試堂分享會 (香港站)▶ https://money-tab.info/mts-trial?yt=1
贏在美股試堂分享會(Online)▶ https://money-tab.info/ussjac?yt=1
Jasper 期滙商品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comjasp?yt=1
Eric Sir期指策略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futeric?yt=1
King Sir 樓市講座▶ https://money-tab.info/proking?yt=1
齒輪理論 入門班/初班▶ https://edu.money-tab.com/m0m1-reg-c?m0m1=yt
其他活動▶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t=1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
iOS▶ https://bit.ly/moneytabapp_i
Android▶ https://bit.ly/moneytabapp_a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我要做富翁?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統計方式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年輕人的世代,如果不自我提升,很快就要被時代淘汰。
現在關於住院醫師值班的規定越來越多,每週工時限制、值班範圍限制、每月班數限制、防疫期間分艙分流區域限制、還要兼顧公平性、配合每個人的私人行事曆預約不值班、假日班平均分配、有人請特休、有人放婚假、有人懷孕.....
以前我當總醫師的時候,排班大概需要花一星期的時間,偶有一個小調動牽一髮動全身,可能整張又得重排;現在規矩多更多,聽總醫師說幾乎月初就要開始排下個月的班表,然後會被退件N次才符合規定,符合規定也未必每個人都滿意...
於是前幾天科部開了個會,討論排班的相關事宜。
「之前確實存在這些問題,不過這幾個月應該改善不少。我寫了一個軟體,把規則全部輸入,電腦就能自動排出來~」某位總醫師說明他的解決之道,一派輕鬆的語氣。
「『寫』了一個軟體!?」我和旁邊一位長官面面相覷,好像聽到另一個世界的語言。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真的不一樣。
先前投稿一篇論文,期刊有些意見建議修改,大部份都回答得出來,唯讀審稿人對文章中某個統計方式有意見,建議改成一種我沒聽過的方式。查了一下網路,不是那麼容易,至少我的統計軟體弄不出來。
那天上班時,和一位年輕醫師聊到這件事。
「我來試試看。」年輕醫師聽完我的問題,似乎知道怎麼弄。下班後幾個小時,他就把算出來的數據與表格傳給我,解決了困擾我好幾週的問題~
很多的能力培養,現在都越來越往下紮根,十幾二十年前我當住院醫師哪會什麼寫論文做研究?都是當了主治醫師才慢慢摸出心得,從亂寫一通到熟能生巧:現在幾乎每個住院醫師,都具備了基本的統計、研究設計與論文撰寫能力,當中出類拔萃者所產出的質與量,不會輸給我們這些老師輩。(甚至比很多資深主治醫師還厲害~)
許多「和工作相關的斜槓」,也在很多年輕人身上看到。當年我們頂多發展興趣,例如攝影、登山、音樂...雖然多才多藝者有之,但多與醫療專業無關,也無法替自己的醫療專業加分;現在許多年輕醫師,可以把醫學資訊、電腦工程、人工智慧等等,都放進自己的醫療工作裡。
坦白講,我看得望塵莫及。
和年輕人相處越多,其實有些不安全感。如果不自我提升的話,不是被淘汰,就是成為倚老賣老,人家不好意思嗆你但是心裡瞧不起你~我可不想成為這種人。
除了老(以及因為老,而帶來的年資紅利與資源分配),我還贏他們什麼?
自我提升真的時時刻都很需要。
統計方式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去我遇到了許多好點子,卻無奈 original article 必須要經過繁瑣且漫長的收案流程,統合分析又有許多艱深難懂的專有名詞與統計方式,讓我在論文寫作始終裹足不前。幾經思考決定報名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才深感與新思惟真是相見恨晚!」(台中榮總 內科部 莊子逸 醫師)
⠀
💎 手上有寶藏,只是缺乏淬鍊的技能。
⠀
寫作跟淘金有很類似的過程,首先要找到礦山(可以分析的主題),然後挖掘(提出問題),反覆滔洗與精萃(資料分析),最後把成品拿到市場上找到適合的買家(投稿)。
⠀
在這些過程裡,處處都有「眉角」,必須要從臨床醫師的角色、reviewer 的角色、甚至是病人的角色反覆切換,去尋找哪些問題是有意義、哪些必須要篩選掉,是一段去蕪存菁的過程。而這些都有賴老師課堂上的分享。
⠀
⚗ 論文寫作流程也可以科學化
⠀
課程中老師很詳細介紹統合分析的文體,剖析老師自己寫過的示範論文,告訴我們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須包括四個段落(跟 original article 相似),每個段落又必須要包含哪些內容,有自己獨特的分析方式與文獻評讀流程,最後分析出的結果不管有沒有意義,都可能是有趣的結果。起承轉合,字字珠璣。
⠀
我才意識到原來過去住院醫師報告時,我其實讀過了許多這樣的寫作方式,但始終不明白其中蘊含的邏輯,這也是這堂課所帶給我的額外收穫:讀他人文章時,可以看懂作者是如何把不同的現象連結在一起,進而得到有意義的結論。
⠀
💥 避開地雷,大膽前進!
⠀
我認為在統合分析寫作裡所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於我們面對海量的資料時,所感到的徬徨與迷惘,不知道哪些資料是有意義的、哪些可能會踩到雷,稍有不慎甚至會得罪 reviewer。
⠀
在課程中講師們分享自己寫作統合分析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根據問題,去擷取所需的資料,有目的性的閱讀文章,可以快速有效率地分析大量論文,並且少走冤枉路,逢凶化吉!
⠀
🎯 統合分析免收案、免 IRB,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全新梯次】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上有你。
⠀⠀
👨🏫 堅強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統計方式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