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統計學自學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統計學自學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統計學自學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統計學自學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5萬的網紅潘孟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2-17歲學生接種BNT疫苗,屏東9/23起開打! 教育部正式公布相關細節,屏東也做好整備,將依照指引從高中/五專依序往下造冊接種,9/9起會發放接種須知和評估意願書,依照意願由家長協助填寫簽名後交回統計。 學生9/23起接種疫苗後,如有不良反應,可申請疫苗假,3天為原則(含接種當日),家長如...

統計學自學 在 Sherloc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16:17:37

. 《如何規劃自主學習?》 (文長,完整內容請看內文;精簡版本請看貼文圖片)  眾所周知, 「自主學習計畫」在現行課綱要求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想以一個大學生的身分 來說說我對於自主學習的想法和看法 以及推薦大家一些可以拿來自主學習的資源。   如有其...

統計學自學 在 鄭景中 Anderson CSCS*D/CPT*D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55:25

. Nsca-cscs自學心得 .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try ignorance!」——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里克博克 看到一些大神後面一定都有掛一個稱號-cscs 身為cso紅稱的我 也一定要來掛一...

  • 統計學自學 在 潘孟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6 20:03:17
    有 2,462 人按讚

    12-17歲學生接種BNT疫苗,屏東9/23起開打!

    教育部正式公布相關細節,屏東也做好整備,將依照指引從高中/五專依序往下造冊接種,9/9起會發放接種須知和評估意願書,依照意願由家長協助填寫簽名後交回統計。

    學生9/23起接種疫苗後,如有不良反應,可申請疫苗假,3天為原則(含接種當日),家長如需請假照顧,也可請防疫照顧假。

    另外,國小滿12歲、在家自學、境外臺校在國內、無國內學籍等學生,請至預約平台登記預約,到醫療院所接種。

  • 統計學自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8 16:27:21
    有 18 人按讚

    今天把近500頁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看完。年初就開始看的,但中間的研究文獻閱讀,加上自學的線上課程安排,這本書看得斷斷續續。​

    本來想把心得寫得制式化,但這樣似乎有些無趣,所以稍微調整,列出一些我認為比較有趣的切入點。比較喜歡的章節是第一講:「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第二講:「普世智慧的投資運用」,第三講:「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第十講:「蒙格的普通常識」,以及第十一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蒙格時常在書中提到自己是個古怪的人,但他有趣的部分是他時常能夠一針見血不拐彎抹角,我想無論在哪裡都需要這樣的聲音。蒙格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到他個人的價值觀:​

    1. 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在童話中,國王才會被告知自己沒穿衣服。(88頁)​
    2. 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別愚弄自己,明白自己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89頁)​
    3. 運用有效的檢查清單,能把錯誤減到最少,要往前也要往後想。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89頁)​
    4. 適應變化,並接受不可避免的複雜性,認清你所處世界的本質,正視現實,即使你不喜歡。(90頁)​

    我同意蒙格提到的,要走出自己舒適圈的象牙塔,就要多方面了解不同領域的概念。對於蒙格來說,這些領域包含數學、會計學、工程學、統計學、心理學。他認為將跨領域概念結合,作為自己的內部系統,才能在遇到不同問題的時候俯瞰全局。靠著整合,蒙格得以在較少(相對來說)的投資次數獲得巨大成功。​

    我認為這樣的跨領域統合並建構內部系統的方式不只對投資有效,對日常生活也相當有用。這讓我利用檢查清單反覆提醒自己「所有論述都有其限制」,而盡可能地不落入偏見之中。

    最後想以這本書的核心句子做結,蒙格經常提到:「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意思是如果只在特定領域遊走,在遇到釘子(問題)時,就總以為只能用鐵鎚(指特定領域的方式)解決。

  • 統計學自學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5:07:23
    有 195 人按讚

    【推舊文】無題

    這是去年寫的文章。因發現近日有人批評化學老師沒資格檢驗口罩,特此重貼。

    重點是,有此知識是可以靠逐步正確地自學回來,不需要成為專家才能評論。有些知識則必須先花大量時間鑽研,並且通過專業協會或同儕審查過後才能確認「獲得」該知識。把不同難度的知識混為一談,不是本身無知就是有心混淆視聽。

    //可能是物理佬習慣的思考模式,我很怕說「某知識」是「某某學科」的知識。例如我見過「人工智能是電腦科的問題學,與物理學有何關係」、「演化是生物學的知識,物理學家懂什麼」、「你懂得用統計學去點算遊行人數嗎」。我怕的不是把知識分門別類,而是那種「你沒有讀過某某科目,所以你的知識是錯的」態度。

    學問是由人所發現/發明的(我會以英文「invent」表示)。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重新re-invent所有知識。實際上,影響一個人能夠在這個宇宙中建構出多少知識,也取決於多項條件:個人本身的興趣、人類生命的長度、獲得該知識的難度等。由於人類必須維持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才能選擇做任何事情,即使是天才如愛因斯坦和費曼,能夠花費在研究的時間亦非常有限。故此,除了必須對知識作出取捨時,亦必須避免重複re-invent已知知識。例如,我們不需要自己去買建構電腦的零件,我們可以相信電腦科學家的專業,使用他們發明出來的電腦,直接買一台就夠了。又例如,粒子物理學家也不用去學習土木工程,只要相信工程師的專業,使用他們建造出來的巨型隧道和粒子加速器就可以了。當然,如果我們真的很想自己「re-invent the wheel」也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特別是在前沿科研之中,re-invent the wheel是必須的工作,因為一項成功的研究必須能被其他人獨立驗證。

    知識是有分深淺的。比較深奧或複雜的知識,re-invent the wheel的成本比較高,因此難度也高,例如要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去獨力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或者要一個電腦科學家去學習製造半金屬部件的技術,也是不必要的。在這些情況下,由於他們的目的並非創造新一代的粒子加速器或電腦,他們可以相信其他人的專業,互相節省時間。這樣,把知識分門別類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然而,有些比較基礎的知識,卻是任何人依靠思考或推理,甚至是在家中都可以做到的小實驗,都可以re-invent的。我們隨時可以做拋球實驗,re-invent「重力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無關」,這知識不用靠「讀過」物理學才能得到;我們可以用簡單的邏輯推論,就得出基本的博弈論理論,從而應用在生物演化當中,為各物種演化的關係想出合理解釋,這知識不用靠「讀過」生物學才能得到;我們也可以用簡單的算術(加減乘除)和物理(速率等於距離除以時間)計算出遊行人數,這知識不用靠「讀過」統計學才能得到。

    這種re-invent知識的過程,花費的時間不會過多,能夠訓練腦袋邏輯思考之餘,亦能對自己不熟悉的科目增進了解。因為在re-invent知識的過程中,很大機會我們會過度簡化了問題。例如,雖然遊行人數能夠以隊伍行進速率大概計算出來,但中途加入和離開的人數就會使我們的計算結果有所偏差。這時,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計算,加入更多細節,使這個我們自己re-invent出來的方法更加實際(realistic),例如觀察途人進出的頻率,在方程中加入新的變量。

    這種調整過程可以一直重複,直到我們接觸的知識已經變得太深入,不能單單以一些基礎知識來補足,我們就必須尋求更專業的意見。這樣,才是我們應該尋求「某某學」的時候,利用前人已知的知識驗證我們自己的理論。如果你是凡事立即尋求專家意見的人,就失去了這種自我學習的機會,也會看不見其他人下過的努力。知識和科目之間聯繫密切,能夠自己找到多少知識,在於我們肯為發現知識和真實,付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