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紮紮實實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紮紮實實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紮紮實實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紮紮實實意思產品中有8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用青春綁起文明的老鐵工》 ~高金素梅 2021.02.10 2019年的夏天,我隨著屏東來義族人的綁鐵班,到高雄工地做工。牡丹鄉的綁鐵老前輩們知道了,覺得很有意思,約了我們見面。先生們說起了他們攜家帶眷,全村北上,在當年還是一片泥濘的台北,蓋過廚房、大樓、工廠和紀念館的往事。 看著他們回想當年,...

紮紮實實意思 在 Kim Lafayette 金老佛爺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2:09:27

我們都有人生要過 竟然要過的人生要活的很精彩 寶貝們應該聽了很多這種吧 意思就是說 我們應該把擁有的人生過得毫無疑問徹底 覺得哇!活的沒浪費覺得好精彩很紮紮實實 我也很努力把自己活在當下 做了就相信自己!不要後悔回頭 我們不完美會做錯事 但因為這樣我們有機會可以反省過去的錯 這能量能轉換成下一次...

紮紮實實意思 在 ?餓餓? ♤ 美食 | 旅遊 | 生活 | 景點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5:46:03

🍛平價咖哩小確幸時間🍛 降級之後雖然可以內用了🤔🤔 可是有時還是會覺得不安, 大多還是選擇外帶美食呢~~ 在青海路整條都是美食的街道上🌮🥗🥘 眼花撩亂的招牌真的不知道如何選擇😅 直到看到了《AKA咖哩飯》招牌, 被特別的店名吸引😮😮😮 AKA是Also known as的縮寫, “就是咖哩飯”的意思...

紮紮實實意思 在 April Hu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1:38:24

看阿滴分享 #憂鬱症 的模樣好理性,覺得好厲害,之前有網友邀請我去講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podcast,很抱歉的回覆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可以輕易的自己談起,但當別人問起或是解讀我,就算說的是對的,我還是不太舒服。 我覺得阿滴分享的很好,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憂鬱症像是被...

  • 紮紮實實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20:30:45
    有 285 人按讚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 紮紮實實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22:59:31
    有 4,621 人按讚

    我們都有人生要過
    竟然要過的人生要活的很精彩
    寶貝們應該聽了很多這種吧
    意思就是說
    我們應該把擁有的人生過得毫無疑問徹底
    覺得哇!活的沒浪費覺得好精彩很紮紮實實

    我也很努力把自己活在當下
    做了就相信自己!不要後悔回頭
    我們不完美會做錯事
    但因為這樣我們有機會可以反省過去的錯
    這能量能轉換成下一次的成功機會

    我以前上節目的時候
    很恨自己表現的不好!覺得自己怎麼那麼沒用
    但就這樣並沒有反省自己
    結果發現每次上節目的通告都自己覺得表現不好👎
    哇⋯⋯⋯
    給我這麼多機會怎麼都是一樣的結論?
    我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找一找現在總算知道了自己的方向
    上了多少次的節目多少次的通告才終於懂一點方向😅😅😅🙄

    不過我相信未來更多的機會所以現在我要好好準備!有機會讓我展開舞台就是把握機會好好表現!

    我今天前言這麼長的原因是因為跟吃的有關係

    我以前對生活的儀式感只知道生活的環境
    卻不懂食物上也有儀式感
    看起來很假掰沒有錯!
    但這些假掰儀式感帶給你生活的潤滑油
    真的是太值得了

    雖然只不過小番茄而已⋯⋯
    但我學到很大的意義
    我們生活也要態度也要儀式感
    是接下來給我很大的動力

    #醃油清小番茄
    #방울토마토올리브유절임

    📌準備物
    小番茄
    我影片上是比較有色彩但一半的小番茄也可以喔~ 但希望能跳到甜味的小番茄
    有些小番茄好像吃起來蔬菜的味道🤣🤣
    半顆洋蔥

    📌醬料
    4湯匙新鮮的橄欖油
    4湯匙青梅液
    2/1小湯匙鹽巴 他會幫助增加小番茄的甜味
    有些胡椒粉

    📌這樣玩
    小番茄一定要剝皮
    剝皮泡熱水5~7分鐘就可以很容易剝皮了
    ⚠️千萬千萬別泡太久喔
    這樣番茄會容易沒力軟趴趴
    若還沒被裂開的用牙籤戳一戳馬上被裂開了

    切丁半顆洋蔥

    混合在一起醬料也放在一起
    放在冰箱涼涼就可以吃了

    平常早上每時間在家裡吃早餐
    所以通常我都星期五晚上做好醃清放在冰箱隔天早上準備早餐很輕鬆拿出來灑在沙拉或麵包上真的感覺很不一樣!就像我在外面吃brunch的感覺~
    這就是食物上感到的我的儀式感
    因為在外面吃個brunch感覺很悠哉啊!這麼悠哉的感覺我可以帶給我家人一起享受
    甚至於我的寶貝們一起享受
    寶貝們感到生活上有儀式感幸福
    我覺得很滿足很開心了

    希望寶貝們喜歡
    幫我鼓勵多多加油喔😘

    #金老佛爺廚房
    #深夜食堂

    音樂: Someday
    音樂家: Alexander Delarge

  • 紮紮實實意思 在 吳濬彥 Wu Jun Y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5 14:44:53
    有 490 人按讚

    即便兩位優秀的選手林昀儒及李智凱,根本因為環境因素不利於運動員發展,早已沒有設籍在宜蘭。但是蹭奧運蹭了好一波的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天大概怕被人發現自己在培育與留下運動選手的事情上除了蹭熱度之外沒什麼政策想法,所以執政團隊研議加碼發錢發獎金。
     
    宜蘭留不住年輕人是宜蘭長年的悲歌,留不住年輕人的問題複雜也當然不是執政近三年的林姿妙團隊要獨力承擔。但我想從近日兩件事情民眾討論熱點去談留不住青年的宜蘭悲歌,以及林姿妙團隊如何延續甚至惡化這個悲歌。
     
    這兩件事情,一個是我國軍機應該不應該在奧運選手回國時伴飛?一個是地方政府應不應該在奧運選手得牌後加碼發獎金?這兩件事情本質上不一樣,但剛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兩個議題的反對意見之中,都有認為應該把錢用在培養與訓練選手環境的基礎工程上。我先講這兩個事件我的看法結論:軍機伴飛錢花的剛好而已;而關於政府在選手得牌後,提不出改善培育與留下運動員環境,硬要找名目發獎金的地方政府只是掩蓋失能,宜蘭很遺憾就是這一種。
     
    先從軍機伴飛開始談起,反對軍機伴飛者主要論點認為,應該把軍機起飛的經費用在提升運動選手基礎環境,軍機應該保家衛國不應該當啦啦隊,但這些人可能根本搞不清楚奧運的本質就不只是一個國際運動慶典這麼簡單。
     
    奧運五環象徵五大洲的團結,奧運之存在是為了透過運動促進人們全面成長與發展、使全世界的頂尖好手可以在運動賽事上公平競爭,最終達到維護與促進世界和平之目的。透過國際賽事不僅僅只是讓不同國家可以在過程中交流與互相理解;在運動賽事上進行公平競爭促進和平,其實也就像是台灣比拼陣頭的文化意義一樣。簡單講就是透過和平的競技方式去征戰,而不是透過槍砲彈藥械鬥。
     
    既然是我國和平的征戰,我們的戰士光榮返國,軍機不出國門伴飛那是要什麼時候飛?引述大稻埕賣藝人周奕成先生所說——「軍機伴飛,是象徵symbolize「國家」的存在和力量。」,我也認同在台灣這個獨特國家的珍貴時刻,這樣的表達是必要且合宜的,為了政治攻防狹運動員需求去批判軍機伴飛的榮耀,實在不必。
     
    關於軍機該不該伴飛的論點其實數十幾年來如一日,就是藍營人士「省下的國防預算,可以有多少免費的營養午餐可以吃」那一套,當然,許多搞不清楚國家預算分配的民眾經常會買單這一種說法。
     
    可是這些持著預算該怎麼用的論點的人,卻忘了宜蘭縣現在就是把所有地方該規劃執行的公共建設與基礎環境換成大家免費吃營養午餐的施政案例——林姿妙在2018年當選後力推「吃飯免錢、讀冊免錢」的選舉政見,在「吃飯免錢」政見上,宜蘭縣每年花約2.4億請國中小學生吃免費營養午餐。
     
    免費的最貴。營養午餐免費的政策思維也好,出身宜蘭卻未設籍在宜蘭的選手比賽得牌返台也要想辦法想名目加碼發獎金的政策思維也好,其實都是差不多意思,也就是平常執政時將地方重要的預算用在辦活動請客吃飯做人情討選票,怠惰於思考如何培育與留下優秀人才環境,最後就變成大家拿得很開心、吃得很開心,但因為軟硬體基礎建設不足而沒辦法留在自己的家鄉發展。請客吃飯式的福利政策,錢發下去可以立刻換到掌聲也可以爭取選票;但培育一個好手或是打造一條交通要道是經年累月的基礎工程,沒有立即性的掌聲也可能是下幾任的執政團隊收割,到十幾二十年後甚至作古後才會被緬懷。
     
    兩位宜蘭出身的在奧運上取得極佳表現受到世界關注的好手林昀儒、李智凱,皆因為培育環境的關係未設籍在宜蘭。宜蘭人真的得要想想,這些每年花費2億多的免費營養午餐,跟此刻宜蘭縣政府現在攀親攀道硬要想名目加碼發出的紅包獎金,如果是具備長遠眼光且紮紮實實放在基礎環境工程的打造,可以換給宜蘭的未來是什麼?
     
    也許是這些各個領域我們喜愛的好手返鄉,也許是更多偉大的好手在宜蘭誕生。一個地方要發展,真的不是請客吃飯發紅包。

  • 紮紮實實意思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10 06:00:05

    《用青春綁起文明的老鐵工》
    ~高金素梅 2021.02.10
    2019年的夏天,我隨著屏東來義族人的綁鐵班,到高雄工地做工。牡丹鄉的綁鐵老前輩們知道了,覺得很有意思,約了我們見面。先生們說起了他們攜家帶眷,全村北上,在當年還是一片泥濘的台北,蓋過廚房、大樓、工廠和紀念館的往事。

    看著他們回想當年,我心裡暖暖地有了一種領悟:這些當年代表著台北文明先進的建築,並不只是後來意識形態上你爭我奪的政治工具而已,它們還包含著我們原住民族兩代勞動者,建造這些文明時的辛勞和驕傲。

    當年搶早貪黑、奮鬥打拼的族人耆老,現在至少都七十多歲了,他們辛勞了一生,卻沒能有機會回到這個地標,瞻仰他們用鋼筋和血汗、紮紮實實綁住過的青春!於是我們約定,一定要再回去一次。不為遊覽,而是回憶……

  • 紮紮實實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10 22:00:10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析 #影評 #解說
    ─────
    2020年,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再次成就了一部迷宮般的作品《天能》(TENET,或譯「信條」),獻給了這個疫情中紛擾不斷的世界。對於一位於慣於作品中挑釁觀眾智商的導演而言,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注定;自然也令眾多「諾蘭被害人」因之而充滿了哲思與受虐的愉悅(?)。但等等──「冥冥中注定」是什麼?就是「宿命論」的意思嗎?何謂「宿命」?是某種「無論你如何左閃右躲、刻意迴避,卻依舊必然與之正面對撞」的東西嗎?是什麼在操縱著命運?是否那凌駕於一切之上,彷彿全知全能的操控者,其實正是所謂的「神」或「上帝」呢?

    關於《天能》中如此曲折繁複、高溫炙燒鹽烤腦細胞(?)的諜報戰與故事線,網上已有許多智力超凡的能人對此進行拆解;觀眾們儘可自行參考。在這方面,我們無法做得更好,是以我們志不在此。我們的目的,其實是藉由電影,進一步探討《天能》複雜情節背後的哲學隱喻。記得電影主角第一次面見女科學家,學習逆轉技能的場景嗎?主角訝異發現,這世上居然真有「逆轉子彈」的存在,大惑不解,向女科學家提出疑問:「那因果律呢?」
    主角的疑問其實相當哲學,哲學到我們可大膽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首先該問的──換言之,那根本是作者諾蘭藉由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哲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伊格言說,於本系列影片中,我們將提出一組論證過程──它始於對「時間」此一概念的討論,終於對「神」或「上帝」本質的深思;環環相扣。而其中「第一個環」,亦即我們首先必須觸及的第一個命題,正是「時間並不存在」這件事。

    時間並不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匪夷所思。然而事實上,時間這個「物理量」,很可能並不存在。沒錯,這百分百相悖於人類直覺──難道我們不是每日紮紮實實地生存於「時間」之中嗎?如果你想和朋友約看《天能》,難道你不該查一下電影場次,然後相約「晚上7點威秀大廳見」嗎?

    關於「時間並不存在」此一論斷,YouTube上也有其他影片做出解說。然而伊格言在此暫且提出一個特別的方法供我們思索──或許並不嚴密,但頗適合直觀理解。方法如下:
    首先,我們都承認有「重量」或「長度」這樣的物理實存──對,當你想知道你的右手小指長幾公分,你只要拿出尺來量就可以了。問題是,你知道所謂「測量」是什麼意思嗎?
    這正是我們首先必須釐清的概念──何謂「測量小指長度」?事實是,你的小指有一個長度,而直尺也有一個長度。兩個長度互相對比,你於是得知你的右手小指究竟有幾公分長。換言之,想要知道小指的長度,作法是:拿另一個也有長度的東西(尺),和小指做比較。
    這是「長度」此一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那麼「重量」呢?其實也一樣。如何測量一顆高麗菜的重量?理論上,你得把高麗菜放到天平上,和天平另一端的砝碼做比較。高麗菜有一個重量,而砝碼也有一個重量──於是你即刻得知,高麗菜有多重。換言之,我們的結論是:無論是測量長度、測量重量,都是拿另一個同樣具有長度或重量的東西,彼此比較而得的......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出版)與中國(中信出版)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