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紙箱停車場做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紙箱停車場做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紙箱停車場做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紙箱停車場做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沖繩 Oki-Fami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古時候,每次搬家也像如臨大敵!收拾,入箱,最痛苦的是看到新居的紙箱,想死也沒有地方趟下的死! 💁🏻‍♂️如果想看圖文並茂的排版以及影片,請到我們的網站, 💁🏻‍♀️ 第三篇:【2020 移居沖繩】日本(沖繩)買樓攻略 無痛搬家和日劇般的新社區! (還有怎樣逃避遺產稅) https://www...

  • 紙箱停車場做法 在 沖繩 Oki-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16 13:05:22
    有 470 人按讚

    古時候,每次搬家也像如臨大敵!收拾,入箱,最痛苦的是看到新居的紙箱,想死也沒有地方趟下的死!

    💁🏻‍♂️如果想看圖文並茂的排版以及影片,請到我們的網站, 💁🏻‍♀️

    第三篇:【2020 移居沖繩】日本(沖繩)買樓攻略 無痛搬家和日劇般的新社區! (還有怎樣逃避遺產稅)

    https://www.oki-family.com/日本買樓攻略第三篇/

    我們很早已經聽說日本有個種服務,完全不用自己收拾,去到新屋之後他們會幫你把東西放到適合位置。上一次搬屋我們便用這種服務,之前一天完全不用作任何收拾,搬家當天晚上,新居基本上已經完成九成佈置!而且價錢只不過是¥80000! 兩年之後我們再一次啟動這種搬屋模式,不過今次我們之前需要稍作收拾。因為搬屋公司來報價,價錢貴了一倍,不是人工上漲,是因為我們多了很多雜物...

    所以為了減少搬屋成本, 我們便自己收拾丟掉或賣掉一些塵封的物品。另外有買重"保險",重金禮聘嫲嫲從香港過來幫忙!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嫲嫲又可以減肥,一家便宜兩家着!

    但是今次有一些失策,因為上一次搬屋太過舒服,我們遲了去購買櫥櫃。最後搬屋那天,櫥櫃仍然未到沖繩... 廚房的物品散佈各地⋯⋯ 搬屋之前和搬運公司作一些簡單溝通,他們便知道你們的習慣。我們之前把紙皮放在衣櫃內保護地下,他們也照板煮碗,用公司的紙皮保護衣櫃內的地板。最令我們詫異的,他們很貼心地把印刷向地,看上去並不會有公司標籤!

    爸爸和Mia從台灣回到沖繩, 看見有奇蹟, 新居差不多佈置完成!嫲嫲我媽媽是神!

    回來後爸爸馬上進行建設2.0 計劃。

    和Mia 一同設計建造花園的小木屋。之前在舊居的停車場貪便宜,用普通木頭建造了一些支架,一年后,成為白蟻新家園... 所以今次和Mia 一起買材料,由 她詢問職員,確定這些是戶外用木材。爸爸故意讓他一同參與,增加他的責任感,也對完成品多一些感情。(小木屋完成後,最開心的應該是爸爸!爸爸從小便喜歡製作這些小玩意!現在滿腦子怎樣擴建!)

    回來後,Mia 便成為插班生。Mia本身對轉校沒有抗拒,而且還帶有一些期待。早上送她回學校,同學知道有新插班生,爭相八卦,也有些同學搶著幫Mia 拿東西去課室。下午放學已經交到朋友。她說,同學主動問他想不想成為朋友,他說,好!就這樣次完成手續!沖繩的小朋友真的很純真。

    Mia 說, 新學校有周打蜆湯😱,但是午餐總括沒有舊學校美味...

    功課比之前多... 歸根究底是這間學校的家長要求。我們本身是從一個高壓制度逃離,當然不想Mia 重蹈覆轍。雖然沒有辦法叫老師減少功課,因為他們也要平衡其他家長要求。但可以為Mia 選擇一些功課放棄不做,這樣便不會影響其他家長,所以這個做法可以接受 !LoL!

    這一個社區和之前最大分別的是小朋友之間的互動。

    放學後,假期,家長放心有小朋友走到去其他同學家裏叮噹按門鈴。不會看見直升機家長在背後,只會看見小朋友在街上走來走去 。鄰居的小孩,乾脆直接爬過欄杆過來玩耍。

    我們家的小木屋成為他們的新蒲點... 放學或放假,Mia 的朋友便會主動”叮噹"來我們家。老實不客氣的在這裏吃午餐(我家Mia 也是這樣在同學家吃午餐...) , 一同在小木屋這個秘密基地玩耍看書。近日,家長們找小朋友已經先來我們家。

    漸漸地我們留意到附近鄰居每一家也有很多車子。三台車子非常等閒。一家人怎樣開這麼多台車?
    慢慢和鄰居熟絡,才知道很多一屋兩伙,三代同堂"一起"居住。祖父祖母和兒子/女兒一同購置物業,建築的時候把房屋分隔成兩個獨立空間。

    看上去是一間屋,實際上只是兩間相連的物業,共享花園和停車場。這個做法有很多好處。除了互相照應之外,父母的"遺產"可以預早交給子女,逃避50% 遺產稅。例如父母用積蓄為這一個物業附首期, 子女便能減少供款壓力或選擇較好的物業購置。所以這個區域地價其實不低(我們只有能力購買一半的地積), 所以很多人也用這個方法購買。小康之家也能夠負擔。亦都可以理解到, 為何附近家庭感覺比較和諧健康。

    過去四年,放假我們便會找地方去,因為不想女兒悶在家中。但搬來這裏之後,Mia 每天只想留在這個社區活動, 按不同的門鈴。

    這裏的家長讓小朋友自由活動,很多時也會給他們一部兒童手提電話。我們最後也給Mia 一部電話。

    對我們來說,最便宜的方法一定是用五六年前的舊手機。但我們的舊iphone 6和小朋友的電話相比仍然太炫耀... 有機會被排擠或引人偷竊(小朋友和電話一定不會跟身...大家到我們家來玩,我們負責幫他們的電話放好讓他們回來拿...因為小朋友轉眼間已經跑到去另一家屋玩耍)。所以我們只好另外花錢為他購買一部兒童手提電話...新機價值和我們的舊電話差不多.... 其實我們很不甘心... 但是這個是社區文化,我們只想融入,不想標其立異。

    搬進去新的社區,有新的鄰居和新的文化。例如之前新都心,人與人之間距離比較大。搬過來這個小社區,鄰居之間緊密很多。有些東西甚至不言而喻,我們會幫鄰居看小孩,鄰居也會幫我們看着Mia。小孩子自己去到公園,如果有些父母在場,也會幫手留意。

    但是因為社區很密切,有些事情不方便直接說出口。需要經過第三者。例如狗吠聲。晚上11時和凌晨5時常常聽到附近的狗吠聲!事件最後也算是圓滿地解決,但是過程有些起伏,未來用另一篇幅描述。

    這一個新的社區,爸爸最頭痛的是... 垃圾袋居然有四種!可以回收, 燃燒, 植物, 金屬或玻璃.... 還有紙張一定要用繩包紮... 我真的想死!

    在新居,Mia 有了自己的房間, 開始佈置自己的房間, 期間不忘為自己寫下出街備忘錄

    手巾仔, 帽子,外套。有時需要攜帶 ,糖果,例如橡皮糖。和水.... (她真的是這樣寫!)

    大家以為爸爸真的很偉大,為Mia 弄了一個遊玩設備? 仔細一點的,其實是爸爸的潛水裝備架~

    在沖繩已經搬過幾次屋,這一次是自置物業,相信暫時會停止游牧民族般的生活。一直以來,Mia 的同學,身邊的鄰居很多也是調職族,居無定所,只會租房子,因為公司一聲下令,可能一個月之內便要離開沖繩。我們這個區,出租非常非常少,主要是出售,而且樓盤很少。會在這裏購買房子的,大部份是比較穩定的人,流轉比較少。生活了兩三個月,經過Mia打聽,她的同學大部份已經在這裏居住很久,看上去不會離開。她的其中一個同學,原來是著名的 #沖繩糸滿漁民食堂 以及一眾姊妹餐廳的老闆/廚師!我們不想白吃,好吃的東西,錢,值得付!(多好吃?他們的幾間餐廳在武漢肺炎期間仍然需要排隊)

    只有一個小小願望,他的餐廳讓我們訂枱便可以~學校對面有一間很好吃的蛋糕店, 另外有一間自家焙煎咖啡店,烤肉店,居酒屋....... 會不會老闆全也是Mia 的同學.... 😛

    伸延閱讀:《2020 移居沖繩》日本(沖繩)買房子攻略第一篇: 看房子及注意事項: http://www.oki-family.com/日本買樓第一篇注意事項/

    伸延閱讀:《2020 移居沖繩》日本(沖繩)買樓攻略第二篇: 成功交易後至搬入新居的準備,需要注意的陷阱 http://www.oki-family.com/日本沖繩買樓攻略第二篇/

    Tag:
    #日本買樓過程,
    #日本買樓,
    #沖繩置業,
    #沖繩,
    #移居日本,
    #移居沖繩,
    #沖繩生活,
    #沖繩okifamily,
    #沖繩親子,
    #沖繩旅行,

  • 紙箱停車場做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03 11:04:22
    有 1,975 人按讚


    Netherlands On Line 11/3

    * 歐洲的城市化率已達到74%。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佈的全球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荷蘭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05.9人。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國家,是如何進行城市管理,讓城市的街區成為滿足民眾各式需求的「快樂街」的呢?

    有限的城市空間,騎車的朋友們一定受過這種「委屈」:自行車車道比平常車道窄很多,而且吸旁邊的車子尾排氣。

    2014年的歐洲可持續主題周上,一群拉脫維亞的青年舉行富有創意的街頭抗議,打響自行車城市道路的爭奪「反擊戰」。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街道上,這群青年扛著全比例汽車骨架騎上車道,展示了汽車佔用的空間遠比單獨的一輛自行車所佔的空間要大得多。

    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素有歐洲"自行車之都"的稱號。數據顯示,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自行車使用率過去20年內提高40%,全市人每天騎行合計約200萬公里。市中心68%的出行方式是騎車,但僅有11%的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分配給自行車。

    相反汽車佔據的基礎設施空間卻是自行車的4倍。2016年,荷蘭人開創性地設立了全球首個"自行車市長"一職,試圖解決日益嚴峻的自行車擁堵與停車難問題。

    荷蘭努力吸納孩子們對城市建設的意見,今年7月,荷蘭阿姆斯特丹選了10歲的阿米·塔赫里(Armin Taheri)作為新上任的「初級自行車市長」。這位「小市長」很有想法,他希望打造一個更適合兒童騎車的城市——為智能化的自行車道增添一些創意元素。

    此前在NEMO科學中心舉辦的一場關於自行車展覽的開幕式上,50名參賽選手受邀,根據自己的想法創造模型。塔赫里作為參賽者之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表示,「自行車道上有傳感器,如果有人在騎車,可以自動播放音樂,夜晚就點亮燈。這樣也許會讓人們更願意騎自行車,也能在騎車的過程中更有趣和安全。」這個提議最終讓塔赫里獲勝,阿姆斯特丹監督交通事務的市議員迪克斯瑪(Sharon Dijksma)宣佈將努力把這個計劃變為現實。9歲的前「市長」洛塔·克羅克授予了塔赫里一個由改裝過的自行車鏈製成的市長制服領子。

    比賽亞軍得主麗茲(Lizzy Stroo)和亞當(Adam Belbah)的想法也得到了肯定,麗茲想要開闢特殊的自行車路線來教孩子們安全地騎車,亞當則主張建立一個以自行車為基礎的兒童遊樂園。

    除了改善自行車道以外,荷蘭人還為自行車打造遮風避雨的港灣。

    曾經荷蘭東北部城市格羅寧根的中央車站前面停滿了自行車,不僅不方便行人進出,事實上,也不方便自行車的存取。

    2007年,為了解決格羅寧根的自行車「停車難」,不同於修建單獨的停車樓或停車廣場,設計師採取把停車場放在下沈的空間里,在上面覆蓋一個廣場,以達到解決停車問題和改造火車站廣場的雙重目的。格羅寧根車站的這一自行車停車庫是最早的大型自行車停車庫之一,也是荷蘭最大的自行車停車庫。當年停車庫開放時,可容納4000多輛自行車,加上其它停放空間,可以容納約6000輛自行車。

    隨著火車、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旅客的數量繼續快速地增長,幾乎有一半的乘客是騎自行車來到火車站的。就在今年,烏特勒支中央火車站開放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存放處,這個存車處有12500個自行車停放位,現在,乘客們可以將他們的自行車停放在荷蘭最大的火車站的站台附近。

    荷蘭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及水管理國務秘書範豐霍芬(Stientje van Veldhoven)說:「這個自行車存放處的規模,顯示有很多人——特別是上班一族——已經發現了自行車是對抗道路繁忙的秘密武器。」她表示在未來荷蘭將會繼續投資,讓騎自行車變得更加便利和安全。

    * 每年10月下旬在荷蘭埃因霍溫舉辦的荷蘭設計周(Dutch Design Week,簡稱DDW)是歐洲北部最大的設計盛會。今年的展期為10月19日至27日,400多場展覽、講座、討論會、頒獎禮、音樂會、發佈會……如火如荼地召開,2600多名設計師參展,展館遍布埃因霍溫全市近120個地點,共接待超過35萬來自全球的參觀者。

    在設計周核心展區之一的鍋爐房廣場(Ketelhuisplein)上,矗立著一座美輪美奐的圓形建築——生長中的館(The Growing Pavilion),該館完全由被譽為「未來的混凝土」的生物基材料建成。展館地板的材料為香蒲,天花板為棉花,外牆則為菌絲體。設計師通過刻意延長菌絲體的成熟週期來獲得特殊的紋理效果,一種具有生物有機體肌膚特色的質感與色澤,帶來震撼人心的感官體驗:它是活著的!

    生長中的館是循環與生物基建築大使館的一部分。該大使館以鍋爐房廣場為中心,延續去年循環大使館的使命,關注如何推動建築業從化石基經濟向生物基經濟邁進。

    荷蘭設計周上,Atelier NL設計的長凳所用的材料全部取自今年六月暴風雨襲擊埃因霍溫時被摧毀的樹木。設計師將這些樹縱向劈開製成長木板,疊起時用小木栓隔出一定空間助其乾燥。每條木板的末端都印有編號,有心的參觀者可以據此查詢,瞭解更多有關該樹生前的信息,如樹種及其原先栽種的地方。

    毗鄰生長中的館的是一個巨大的木結構露天平台——生物大本營(Biobasecamp)。平台的地板由模塊化的正交膠合木建造而成,拆除後可再次使用,支撐柱則是因老化而被淘汰的高速公路行道楊樹的樹幹。

    生物大本營的設計者Marco Vermeulen是木建築的積極倡導者,甚至提出荷蘭的住房短缺問題可以通過建造木房子解決。荷蘭有14萬公頃的可砍伐林,每年所提供的木材足夠建造2.2萬棟房屋——由此推算,有望在45年內完全不依賴鋼筋水泥徹底解決住房短缺問題。

    用木材取代混凝土是全球建築業的新趨勢,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過程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排放。不僅如此,木材經濟價值的提升鼓勵人們植樹造林,進而改善環境。這種良性循環模式並不只是夢想:離埃因霍溫不遠的布拉班特楊樹林景觀就是為給木屐和火柴工廠提供原料而形成的。

    本屆荷蘭藝術周的主題是:此時不做,更待何時?(If not now, then when?)明顯接續去年的主題:我們不做,更待誰做?(If not us, then who?)。在設計周上,設計師們擔負起了喚醒社會關注,帶動政府、企業、民眾參與,推進循環商業模式的責任,他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我們的社會,率先發現社會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而以設計本身引導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認識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荷蘭最大的電商平台Bol.com10/30單獨開設了一個可持續商品的頁面,消費者可以買到多達6500種的可持續商品。

    Bol.com的總經理Huub Vermeulen在接受採訪時就為公司定了個「小目標」:要在2025年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且是要保證從商品到倉庫、再到送至消費者手中,這一整套流程都要實現零排放。

    總經理Huub說,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Bol.com努力的第一步是要為快遞包裹「瘦身」,以便每次可以運輸更多快遞。通過用再生塑料袋代替紙箱子來縮小包裹、減輕體積。而且,Bol.com還在與PostNL(荷蘭皇家郵政公司)開展合作,正在進行用電動車來送貨的測試。

    Bol.com為自己設定的這個目標無疑是一項不小的挑戰,但作為荷蘭線上購物的巨頭公司,不論是零排放還是可持續商店,皆為此行業展現示範作用!

    * 「霧霾餐具(Smogware)」,是荷蘭獨立建築師Iris de Kievith和設計師Annemarie Piscaer一起製造的「黑色幽默」,由粉塵顆粒物煉製而成。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和液體顆粒,如煤煙、煙塵、粉塵等。

    據AQLI報告稱,從全球來看,1998年至2016年間全球顆粒物污染加重,導致人均預期壽命減少約 9個月。

    設計師表示,這樣的漆黑色餐具需要一位鹿特丹市民在85年內所呼吸的顆粒物才能製成。這85年內吸入的霧霾搖身一變,成了餐具,你可以吃得下餐盤內的食物嗎?

    十月十八日北京國際設計週期間,荷蘭駐中國大使館舉辦了以「your case, my case」為主題的七場跨文化設計工作坊。有一場工作坊的主題便是:霧霾餐具。

    Iris 和Annemarie説:Servies在荷蘭語中是餐具的意思,Vies在荷蘭語中是灰塵的意思,這是她們之所以把項目命名為Servies的緣由——由灰塵變成的餐具。同時由於與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居民的合作,Servies也是一個重要的跨學科項目。

    兩位荷蘭設計師首先介紹了她們行李箱內的物品:Smogware刮片(用於刮灰塵、收集灰塵),顯眼的明黃色工作服,以及口罩、抹布、黃手套。

    灰塵特別薄的時候,還可以用肥皂水收集,工作人員需帶上手套洗抹布,等到肥皂水乾燥後再把灰塵收集起來。

    等到收集的工序全部完成後,再把顆粒物倒入試管。

    她們帶來的霧霾餐具陶片樣品,一片又一片,陶片的顏色越來越深。

    越淺的顏色,顆粒物的量越少,所需用的製作時間越短;越深的顏色,顆粒物的量越多,所需用的時間越長。」所以,用85年內呼吸的顆粒物所製成的陶片,自然是接近於純黑色。

    Annemarie觸摸陶片。從上而下,指肚的觸感由粗糙變得越來越順滑。使用者這才會切身體會到:10年、20年、25年……85年,每個陶片代表著同樣的時間長度;而即便是同樣的時間長度,要由灰塵(顆粒物)煉製出一個個霧霾餐具成品,正是我們一生呼吸的縮影。

    目前荷蘭鹿特丹市民10年可吸入大約1克顆粒物(灰塵)。產生1克顆粒物的污染,鹿特丹市民只需要——吃5個雞蛋或4頓肉食,3個月內,每天吃一份奶酪,又或是5天連續開汽車(平均每天10公里),在火爐燃木20分鐘。Iris說到,如果鹿特丹沒有顆粒物,市民的平均壽命將能多14個月。

    Annemarie在談到項目初衷時說到,做這個作品的部分緣由是為了孩子;讓下一代生活在更美好的環境。「Everything has a value, even dust. From dust to dust.」每一件事都自己的意義,哪怕是一粒微塵,哪怕是一粒微塵。

    * 荷蘭推出食物「魔盒」,對浪費說NO!

    瓦格寧根大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荷蘭生產的食物中約有三分之一都被丟進了垃圾桶,荷蘭每天浪費的食物能達到500萬公斤,平均每個消費者每年會扔掉41公斤的食物。

    荷蘭人已經發起了數百項反對食物浪費的倡議,其中有一個創意的做法是反浪費的 「魔盒(Magic Box)」項目,麵包店、飯店、超市等等都可以將沒有賣出但仍可以食用的商品放進「魔盒」,目前荷蘭有2500個「魔盒」提取點。消費者可以通過應用程序來尋找附近有哪些餐館、超市在出售「魔盒」,然後以食品原價的三分之一購買一頓美餐。

    據調查, 35%的人表示註冊「魔盒」的原因是對食物浪費的現狀感到擔憂。大約25%的人表示這種「盲買」能帶來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今天會買到裝著什麼食物的「魔盒」,是不是都治好了選擇困難症~還有20%的荷蘭人是被優惠的價格吸引而來。

    「魔盒」應用上架以來,已經幫助荷蘭人節省下了約120萬頓飯的食物量,為消費者樹立意識、對食物浪費說「NO!」

  • 紙箱停車場做法 在 Zoey 佐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19 07:36:32
    有 96 人按讚

    [ 美國槍械、遊民 vs. 半夜3點還是很安全的台灣 ](文長)
     
    星期天一早 我泡了一杯咖啡 打開Youtube
    看到 囧星人 - 冏星人Kyon 製作的一支影片
    內容聊到美國的槍械與遊民問題
    讓我特別有感觸
    於是今天想聊一些比較嚴肅和攏長的話題
     
    -
    搬到美國將近半年的時間了(好快 😱)
    我永遠記得我到洛杉磯的第二天
    迫不及待的想到城市探險
    查了路線、搭了巴士、一個人隻身前往好萊屋
    抵達時天色已晚 因為人身地不熟而下錯車站
    迎面而來是骯髒惡臭的街道與雜亂不堪的帳篷
    一個個搭設在街角 殘骸的紙箱與塑膠散落滿地
    一些像是喪屍的遊民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在這時可能還不夠
    我拔腿就跑 沿著Google map上的指標
    幾條岔路之後 我到了好萊屋大道
     
    眼前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與熱鬧喧嘩的街景
    配上洛杉磯指標性棕梠樹和各種華麗的店家
    這裡和十分鐘前的景象完全像是兩個世界
     
    我腦中突然浮現「貧富差距」這四個字
    剛才所經歷的震撼教育
    比用字典查定義還來的生動也深刻很多
     
    -
    美國有很多遊民 真的很多很多
    這六個月來 我默默的觀察這些無家可歸的人
    認為可以粗略地把美國遊民分成三種類型:

    一、 禮貌型
    二、 叫囂型
    三、 喪屍型
     
    -
    一回,和男友去二手傢俱店
    家具店旁邊的停車場裡有許多遊民在一旁聚會
    一位遊民走了過來 輕輕的對我們說:
    「我想請問你們能不能幫幫我?我真的很餓。只是幾塊錢也可以,上帝保佑,謝謝...」
    我們向他揮揮手後離去
    男友轉頭和我說:「他也太有禮貌了吧?」
    我:「真、的!有禮貌到我都不好意思離開了」
    男友回:「對啊,覺得自己會很想幫他」
     
    這種「第一型」的遊民偶爾可以遇到
    他們通常看起來疲憊、可憐但卻又有點慈祥
    先不論這是否為一種乞討戰術
    至少當你充滿禮貌地尋求幫助
    都能夠激起大家的憐憫心
     
    在紐約的那段時間,我都是用地鐵通勤
    有的時候會有一些遊民走到車廂裡
    對車些裡的人“演講” 訴說自己的處境
    說自己失去工作、還要照顧小孩、已經餓肚子第幾天
    然後用個帽子或袋子走向人群
    如果你願意的話 你可以給他錢或食物
    有的時候我會有吃不完的早餐
    我也會就這樣直接拿給他們
    到了下一個車站 他們就會離開車廂 或往下個車廂移動
     
    你能想像這樣的情形
    在台灣的捷運或火車上發生嗎?
    -
     
    第二種「叫囂型」遊民就是大家俗稱的瘋子
    你真的不會想要遇到他們
    畢竟他們不但會惡言相向
    還有可能主動攻擊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他們會一個人站在某處
    非常大聲地自言自語或咒罵某些事情
    他們憤世忌俗,一點眼神接觸都能讓他們怒火中燒
     
    一次我在公園慢跑
    一位遊民在光天化日之下
    直接對著路邊的樹幹尿尿
    一對不幸的情侶經過 瞄了遊民一眼
    遊民整個ㄌㄧㄚˊ起來對情侶怒罵
    「婊子你沒看過老二嗎!看什麼看?」
    然後竟然拿起路邊石頭 往情侶的方向丟
    附近民眾馬上傻眼迴避 我也掉頭就走
    這種事件不佔少數
    我也只是舉出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事件
    你永遠不知道你遇到的遊民是哪個類型
    直到和他們對到眼 不過通常你不會想這麼做
    -
     
    除了以上兩種 第三種「喪屍型」似乎是最常見的類型
    這樣的遊民多半應該是有吸毒而神情恍惚
    他們的眼身空洞沒有靈魂 步調緩慢
    他們不會主動攻擊 也沒有什麼反應
    就像是活在異空間的奇妙生物 就呆愣在那兒
    或是不管任何地點都能呼呼大睡
     
    有次,一樣在公園慢跑的我
    看到一位遊民直接倒在路的正中央
    無視人群的經過 就在那裡仰頭大睡
    他身上散發著渾身酒臭
    小腿部分的皮膚潰爛發膿
    當我看到他的時候 我心裡想著:
    「他死了嗎?我現在是看到一具屍體嗎?」
     
    有趣的是 儘管是熱鬧繁華的市中心 例如洛杉磯下城
    也很常能看到疑似屍體的昏睡遊民
    在高樓大廈林立的街道上
    這樣的對立與衝突
    似乎是在台灣土身土長的我們
    非常難想像的畫面
     
    -
    美國的遊民為什麼這麼多?
    根據囧星人影片裡提到的論點
    原因主要是美國人的負債平均非常高
    如果出了一點意外 其實非常容易破產
    但另外一方面是 在美國當遊民其實福利還不錯(?)
    像我就經常看到市集舉辦免費用餐回饋遊民
    遊民也能有一些基本的醫療福利
     
    因此就會產生「一不小心變遊民」
    然後發現也餓不死的情況
    造成越來越多人的墮落
     
    看到這你們可能會想...
    「為什麼政府要用納稅人的錢來養這些人?」
    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把他們餵飽、提供簡單醫療的費用
    比讓他們去行搶食物、攻擊路人
    或是傳染病菌的善後費用來得低
     
    雖然我相信有一部份是為了照顧弱勢
    但以當局利益來看
    這個做法也是為了國家成本的考量
     
    -
    在美國
    我 每 . 一 . 天 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遊民
    在台灣
    如果只是一般的上班上課行程
    三個月看到一次乞丐好像就差不多了?
     
    「台灣真的好和平...」來台旅遊的男友這麼說
    在舊金山長大的他 儘管已經是成熟大男人
    說到當地某些「野蠻社區」(Rough neighborhood)
    他也說「千千萬萬不要去!」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像是初生之犢
    因為旅遊經驗還算豐富
    我以為只要有足夠的警覺性 就能保護自己
    不過在深入觀察這裡的文化以後
    我發現臺灣真的是個非常安全的島嶼
    加班加到11點自己回家
    去完夜店後走在街上嬉鬧玩耍
    都是非常家常便飯
    雖然近幾年一些社會事件
    讓人民開始覺得「台灣怎麼變得不安全了?」
    但對美國人來說 這種社會事件似乎天天都在發生
     
    男友的上司在市中心的大白天
    被一名歹徒持刀搶劫
    周圍都是民眾 卻沒人敢出手幫忙
     
    某次男友下班 正要開車離開停車場
    卻衝出一名流浪漢 試圖撞破男友的擋風玻璃(?)
     
    -
    在這樣社會事件層出不窮的國度裡
    有槍枝自保似乎是一種必須
     
    以前我總會覺得
    就是要禁槍啊 槍枝是一切的禍源
    但經過和多位土身土長的美國人交談後
    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持有“還是要有槍自保”的觀念
     
    我和美國男友討論到禁槍與否議題
    他認為有必要「限制槍種」但槍枝不該禁用
    當我們覺得美國人愚蠢、荒謬
    就是因為不趕快禁槍 才有這麼多社會問題時
    男友卻認為只要我超過晚上6點還不回家
    我就是個「自私又愚蠢又過於安逸的台灣笨女生」
    (對他就是這樣形容的)
     
    因此
    身為一個不是在這裡長大的公民
    其實很難以自身的立場發表到底要不要禁槍
    也許就是因為我們不了解這個環境
    才能如此輕易地發表言論
    但實際上 需要考量的條件遠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
    除了生長在這個環境下所練就出的自保價值觀之外
    囧星人影片中提到的
    「警告政府,人民擁有反抗的權利」
    也是我認為非常有趣的一個觀點
     
    影片中提到
    如果一個政府想要使壞
    他們可以壞到把人民拘禁在一個城市
    利用公權力與武力至人民於死地
    而人民手無寸鐵 完全沒有反抗能力
    你無法保證政府有一天不會這麼做
     
    身為一個就算把筆電放在咖啡廳桌上
    離開座位去上廁所也不必擔心東西被偷的台灣人
    實在很難想像有一天可能會面臨到
    言論自由被剝奪、民主體系越來越崩壞的窘境
    對我們來說 這樣的想法根本在九霄雲外
    「不可能會在台灣發生」
     
    不過對美國人來說
    他們似乎“隨時隨地做好與政府反抗的準備”
    更別說前陣子川普大大一而再、再而三的
    更換政府官員 替換成他自己心儀的人選
    更讓人民問號:「你到底想幹嘛?」
    「你會不會像習近平一樣突然創建自己的元年?」
    美國人抱持著:「應該不太可能、但一切很難說。」的態度
     
    -
     
    雖然我依舊相信人性本善
    但對於在國外闖蕩一陣子之後
    回頭看看自己的祖國
    才發現自己的視野又淺又薄
     
    大家總說台灣是鬼島
    但如果你在國外居住過 尤其是歐美國家
    你會發現
    如果先不論國家競爭力或是發展性
    台灣還真的是個既舒適又安全的寶島
     
    我們沒什麼遊民
    大部分老百姓都能吃得飽吃得好
    如果今天對你來說是個Blue Monday
    你可以好好感謝至少今天「很無聊」
     
    生在台灣 不必提著垃圾袋 走到垃圾回收區
    發現有遊民在翻找垃圾
    於是又自己拿著垃圾折返回家
    或是開車停紅燈在大街上
    發現有流浪漢在附近叫囂
    馬上下意識地檢查四個車門是否都鎖好了
     
    這些事真的是我搬到美國後
    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的情節
    也讓我發現國情的不同
    能夠對文化有多深的影響
    非常的有趣
     
     
    -
    你的今天無聊嗎?
    你有在國外住過或發生過什麼趣聞嗎?
    跟我分享一下吧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