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糞便潛血看哪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糞便潛血看哪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糞便潛血看哪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糞便潛血看哪科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享受人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己生病以後,就是會特別注意健康的議題~ 大家知道政府有提供免費成人健康檢查嗎?只要有參加全民健康保險(具健保IC卡)而無欠繳保險費者,就可以利用此項服務的權利。 第一張圖就是跟大家說符合的年紀,應幾年做一次檢查。 第二張是檢查的項目~ 至於要去哪裡檢查?各醫療院所都有,以成大醫院來說,就是...

  • 糞便潛血看哪科 在 享受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23 11:19:41
    有 16 人按讚

    自己生病以後,就是會特別注意健康的議題~

    大家知道政府有提供免費成人健康檢查嗎?只要有參加全民健康保險(具健保IC卡)而無欠繳保險費者,就可以利用此項服務的權利。

    第一張圖就是跟大家說符合的年紀,應幾年做一次檢查。

    第二張是檢查的項目~

    至於要去哪裡檢查?各醫療院所都有,以成大醫院來說,就是去掛家醫科的門診,然後由醫師開單去做相關的檢查,之後就是回診聽報告,有任何問題也會由家醫科醫師協助轉診或者給予適當的治療。

    會想跟大家分享這個資訊,除了最近藝人驟逝的新聞,也剛好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另外還有以下幾項資訊
    1.年滿50歲~75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

    2.3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未有過性行為者,可和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檢查)

    3.45~70歲或40~44歲二等親中有乳癌家族史之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有些疾病我們是可以先預防的,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最近我修學校的"中老年疾病與保健",課本裡有句話說,我們希望的是維持最佳的生活功能狀態,以減少家庭社日的照顧成本。

    我每兩年就會讓父母做一下糞便檢查,我想大家應該有同感,要說服父母去做檢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覺得再困難也要想辦法去做。

    如果現在能把父母的健康照顧好,也是減少未來自己生活的負擔,雖然我必須常陪兩老去醫院門診(醫生安排回診檢查而已,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想想總比日後是住在醫院陪伴的好~

    如果可以,請帶父母一起去做檢查,父母如果已經有慢性疾病了,請抽空陪診,畢竟有時候醫生說的他們不見得聽的懂,做為子女,不要等到最後才後悔^^

    我在一些社團裡看過子女,出於孝心做料理給父母吃,想要幫助父母控制血壓血糖,卻用錯了飲食方式,有時候反而是害了父母,建議大家務必陪診,向專業的營養師或衛教師諮詢正確的飲食觀念,以免自己的孝心反而成為傷害。

    圖片來源:成大醫院家醫科
    http://family.hosp.ncku.edu.tw/pageB3_a.asp?NSub=BAA

  • 糞便潛血看哪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2 17:30:15
    有 14 人按讚

    #謝孟樵醫師課後第6篇
    #最新梯次即將額滿
    #新思惟學員天天有發表
     
    #文章介紹
     
    在頂尖期刊要登個案,並不是靠稀少,而是靠意義。謝孟樵醫師團隊的這篇文章,提供了蠻好的示範。
     
    文章只以兩段簡短介紹,並配上三張圖。一開始介紹患者的臨床診斷過程,第二段介紹這個疾病與鑑別診斷建議。
     
    鋇劑檢查一般被認為是較為過時的診斷技術,由於腸道的重疊、胃腸道準備不足等原因,可能造成瘜肉與癌症的誤判之外,在看到病灶後無法直接做切片,也輸給大腸鏡。
     
    但在這個例子中,對於較深的潰瘍,大腸鏡沒辦法看見到底潰瘍深到哪裡、通到哪裡,反而是能夠自由流動的鋇劑造影,可以很容易地取得相關資訊,更進一步能以電腦斷層掃瞄,做精確的定位。
     
    這類疾病,術前的診斷率很低,但偏偏術前對解剖的釐清,對於手術本身很重要。綜合以上的分享,本例對臨床一線醫師的啟發很有意義,於是獲得刊登。
     
    #期刊介紹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CGH) 創刊於 2003 年,是美國胃腸病協會 (AGA;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的官方期刊之一。
     
    2018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7.958,在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領域排名為 Q1(8/84) 期刊。關於平均審稿週期,網頁公告為「小於兩週」,接受率約 12%,屬於投稿難度高的期刊。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新思惟校友(月)論文發表再創新高 💖
    🎉 登上 NEJM!🎉
     
    太驚人了!太驚人了!
    2020 年 8 月 PubMed (SCI) 追蹤_共有 68 位 (72 篇)。
     
    以下是 2020 年 8 月這 72 篇的組成:
    Original article x 46(Clinical 30, Basic 5, NHIRD 8, Meta-analysis 3)
    Letter x 8
    Review x4
    Case report x 12
    Image x 1
    Editorial x1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張譽耀醫師團隊,以糞便測試預測潰瘍性大腸炎黏膜癒合狀況之研究,獲 PeerJ 刊登!
     
    [快訊] 陳建翰醫師團隊,關於減重手術後,以評分系統預測半年後體重下降幅度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胃造口管在更換時錯位之個案報告,獲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刊登!
     
    [快訊] 劉文智醫師團隊,報告兩例嚴重膝蓋外傷併發感染並重建成功之個案,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Hong Kong) 刊登!
     
    [快訊] 李紹榕醫師團隊,關於混合式手術醫師作為微創時代的心臟手術主力之致編者信,獲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名額僅剩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