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精神病英文psychosis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精神病英文psychosis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精神病英文psychosis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精神病英文psychosis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政變後的寧靜夏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丑』相關的英文整理(還是最喜歡『希斯萊傑』版的小丑) 📘joker /ˋdʒokɚ/ 小丑;討厭的人;愛開玩笑的人;鬼牌 📘clown /klaʊn/ 小丑,丑角;鄉下人 📘practical joker /ˋpræktɪk! ˋdʒokɚ/ 惡作劇的人 📘busker /ˋbʌsk...

  • 精神病英文psychosis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27 17:24:05
    有 96 人按讚


    🦁『小丑』相關的英文整理(還是最喜歡『希斯萊傑』版的小丑)
    📘joker /ˋdʒokɚ/ 小丑;討厭的人;愛開玩笑的人;鬼牌
    📘clown /klaʊn/ 小丑,丑角;鄉下人
    📘practical joker /ˋpræktɪk! ˋdʒokɚ/ 惡作劇的人
    📘busker /ˋbʌskɚ/ 街頭藝人
    📘comedian /kəˋmidɪən/ 喜劇演員;滑稽演員
    📘talk show 脫口秀;談話節目
    📘loner /ˋlonɚ/ 邊緣人
    📘marginal man /ˋmɑrdʒɪn! mæn/ 社會邊緣人
    📘melancholia /͵mɛlənˋkolɪə/ 憂鬱症
    📘psychosis /saɪˋkosɪs/ 精神病;精神變態
    📘sociopath /ˋsosɪo͵pæθ/ 反社會之人;不喜歡交際之人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反社會人格障礙
    📍/͵æntɪˋsoʃəl ͵pɝsnˋælətɪ dɪsˋɔrdɚ/
    —⁣⁣
    ⁣✨『每日一句學英文』小額贊助網址:
    ➡️ https://reurl.cc/qDqvKp
    ☕ 贊助方式:超商、ATM、網路ATM、信用卡,皆可斗內!

  • 精神病英文psychosis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3-29 02:27:48
    有 216 人按讚


    <<精神病患 = 社會的未爆彈?>>

    在我還是見習生的時候,某天跟著一位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的門診。

    「新來的?幾年級?」主治醫師問。

    「醫師好,我是新來的見習生,碩二。」我有點害羞的回答。

    「你有沒有被病人打過?」他接著問。

    「沒有耶…......?」我當下一頭霧水。

    「喔,菜鳥!」然後他就不理我了。

    直到我當了心理師的第一年,在精神科,「終於」被病人打到了。

    那天回到家我還開心的在臉書發了一篇動態,「炫耀」我脫離了菜鳥。

    還記得在研究所的前幾堂課,醫師來教精神病理,先教的是跟病人晤談的時候要坐在「病人一拳伸過來會打不到你」的位子,而且這個位子還要靠門、門上最好有一小片透明玻璃,即使病人打你的時候不能馬上逃走,路過的醫護人員也可以透過玻璃發現你被攻擊。

    心理衡鑑室、治療室的桌子底下都有警鈴也就見怪不怪了,警鈴有多重要?從每個禮拜都有工務人員來測試它的功能是否正常,就可以想見。

    上面這些經歷,說出來,都會讓人有一種「精神科病人很危險」的感覺。

    一開始我也是這麼覺得,後來,在職業生涯裡,其實也只被打過這麼一次。

    但連專業人員有時都會被精神病患者嚇到,一般民眾對精神病人有什麼觀感,也可想而知。

    最近的鄭捷殺人事件、內湖女童割喉案,兇手也似乎都讓人有一種「他有精神病」的感覺。

    對於精神疾病的印象 (大家嘴巴上說的「肖仔」、「神經病」),較為人所知的可能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舊稱精神分裂症),這是一種思考、感覺、行為與現實脫節的疾患,但「並不是」精神疾病的全貌。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V),947頁的英文書中,洋洋灑灑的列出了18類的精神疾病,如果認真翻閱,會發現我們自己可能就符合其中的一些診斷準則 (如心情低落、失眠、酒精、尼古丁依賴),那不就如同食神所說:「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符合精神病」?

    就像法律訂定的精神不是要入人於罪一樣,精神疾病的定義是確認出「精神狀態、自己主觀感受的痛苦、社會與職業的功能是否明顯偏離『一般人』」的這群人,給予幫忙。先說精神病不等同於大家說的瘋子,來精神科就診也不是要把這個人貼上標籤然後關起來,而是要幫助他能夠正常的回歸社會。

    或許有人會覺得台灣或華人社會保守,對精神疾病了解不多,所以觀感不好。其實在自由民主開放的西方國家也有這個現象,一個在澳洲所做的研究,多數受訪者對於精神病患的印象為「低智商」、「不可信任的」、「不用跟他太認真」,看來我們對於精神疾病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回到主題,究竟精神疾病跟暴力行為有沒有關係?

    2009年有學者整合了過去研究精神疾病跟暴力行為的文獻,發現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暴力行為的風險是一般男性的1~7倍,女性則為4~29倍。

    這樣的比例好像是高的,但有學者認為,不能這麼武斷的說這些暴力行為都是精神疾病本身造成的。精神疾病往往伴隨著許多問題,例如酗酒、吸毒等物質濫用、無家可歸、服藥遵從性不佳等等。

    在2015年關於關於思覺失調症患者與暴力行為危險因子的整合研究裡,發現危險因子真是錯綜複雜,除了因被迫害妄想、幻覺產生的暴力行為外,包括反社會性人格、低的社經地位、負向的社會環境、不規律治療、病識感不佳等都是危險因子,很難從裡面找出一個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從新聞內容很難判定內湖女童割喉案的兇手到底有沒有精神病,若他真的有,首先應該問的是,「為什麼他沒有就醫?為什麼他會在那裡?」,台灣社會何時才要關注精神病患的醫療與汙名化問題,除了妥善的治療之外,也給他們一個可以生存的空間?

    如同監獄與死刑的概念,我們對於精神病的態度不該只是「抓去瘋人院關起來」或「全部殺了算了」,而是得對於疾病有正確的了解,讓他們接受「規律」的治療,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所以,像上述研究所提到,與其說是症狀本身,或許我們這個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不友善與歧視,可能也是產生暴力行為的原因。

    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網友的文章,大意是:「逃離並不能改變這個現況,去了解與付出關心,才能真正的改變」,正視精神疾病,了解與關心身旁可能有心理、社會壓力的朋友,或許才能真正讓暴力事件減少、讓社會更加祥和。

    參考文獻:
    Fazel, S., Gulati, G., Linsell, L., Geddes, J. R., & Grann, M. (2009). Schizophrenia and violenc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Medicine,6(8), e1000120.

    Freidl, M., Lang, T., & Scherer, M. (2003). How psychiatric patients perceive the public's stereotype of mental illness.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38(5), 269-275.

    Lamsma, J., & Harte, J. M. (2015). Violence in psychosis: conceptualizing its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risk factors.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24, 75-8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