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道】01 未來十年粗略預測|政策、經濟,及玄學角度。
自從筆者完成了MBA,又退出金融行業之後,已經很少寫經濟、政策方面的分析文了。由於很久很久沒有和別人交流這方面的想法,所以現在寫這類文章的技術也開始生疏了。
投票發現,既然原來對經濟政策這方面感興趣的讀者為數不少,那筆者就對之前IG限...
【碎碎念道】01 未來十年粗略預測|政策、經濟,及玄學角度。
自從筆者完成了MBA,又退出金融行業之後,已經很少寫經濟、政策方面的分析文了。由於很久很久沒有和別人交流這方面的想法,所以現在寫這類文章的技術也開始生疏了。
投票發現,既然原來對經濟政策這方面感興趣的讀者為數不少,那筆者就對之前IG限時動態中提及的內容再延伸一下,粗略寫個思路。思維太跳躍,導致邏輯線斷掉的地方,勞煩大家自行腦補腦補了。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消遣*********
之前在限時動態中提到過,儘管用玄學看大範圍的走向,還是得配合現實社會事件、政策的推出,關聯起來去分析細節。
就據個例子去延伸,現在國內的狀況。最近比較熱門的事件,三胎政策,學區房(房地產)的打壓,教育行業的重整(私教,以及學校教師定期調崗的制度等),都衝著一個目標去。
這個“共同目標”,長遠,卻可預測。那就是國內一直強調的社會發展路線————“先富帶後富”,再實現共同富裕原則。
目前來說,就在“先富帶後富”的階段。也就是一個促成“橄欖球形”的社會階層的目標。這個橄欖球形,是怎樣的呢?中間寬,兩邊小的。
現階段看到的主要目標,是增加中產階級的人數。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共同富裕和這些政策又有和關聯?
一,三胎政策
這個政策,其實對社會中的富人階層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他們原本就有足夠的生育成本。對於原本(注意,是現在的,此時此的)中產階層來說,也很難說服他們生孩子。
一個心理學的理論,失去的痛苦,是得到快樂的25倍(好像是,反正是很多倍)。人都是比較害怕失去目前擁有的東西的。對於生育,中產階級看到的大多是“失去當前階層”的這個可能性。所以處於中產階層的人,對生育有這一種抗拒。而說服中產多生多育的成本,是很高的。
於是,能夠相對低成本地幫助這個政策成功的,是哪一些人呢?答案呼之欲出。
二,為三胎政策開道的其他政策
學區房的打壓,教育行業的重整,仔細看一看,是不是都在給願意生孩子的那一階層的人民降低成本呢?包括生育補貼等,對於中產階級以及以上的人來說,太少了,不心動。但是對於目標階層人民來說,那是很大的幫助了。他們是很願意去生育的。
中產階級出生率少,將來必然導致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大多中產集聚地)的人口數量降低。而因為教育成本的降低,因政策導致的受教育公平性的增加(這也是重整教育行業的目標之一),三胎目標階層的人數,必然會增加。之後靠自己拼搏靠政策扶持,到一、二線城市發展。
於是,他們將會成為新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人數,也可能由此有效地增加。
三,哪些行業會得到扶持?
1.首先,很明顯地,與嬰孩相關的教育,將會是大趨勢。
2.短期內(大概10-15年),國內經濟主要(不是全部,只是主要)由內需去帶動,所以,英文等外國語變得沒有現在那麼重要了(不是不重要,而是沒那麼重要,之前有政策打擊英文教育也不是看不到出發點)。
3.之後醫療行業,很大機會像教育行業那樣被重整。(生育成本降低,以及變相增加育兒“補貼”)
4. 製造業,實業,會繼續得到扶持(支持內需)
5. 法律行業,依舊吃香
6. 創業者的扶持政策,也會越來越多(支持內需)
再看看玄學方面,火運就是一個大改革。社會模式,婚戀模式,經濟模式,都將發生大轉變。
例如,火運當中,大家都知道女性賺錢是越來越容易了。為什麼呢?
中產人數若然增加了,進入城中成為中產階層的女性也多了吧?(排除極端狀況),也自然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相對在貧困地區)。
再看,就看最簡單網紅行業崛起,吃的是顏值紅利,以前顏值可以這麼容易兌現嗎?並不。是火運扶持,也是文化所需。
火運,不是也指教育嗎?體現在那方面?教育行業大整改,模式發生大變化,想在這方面賺大錢其實有點難。除非,適應時代需求。育嬰師,幼兒教育,是不是就被火運扶持了?還有就是,打擊私教,那,人們是不是就會更偏向尋找高學歷伴侶作為孩子媽媽呢?扶持的,或許是“學歷要求”。
所以,並不是簡簡單單一個,火運,扶持教育業,信息,科技,文化,法律,中年婦女,那就完事了。當中細節和值得分析的東西,還有很多。
這一點,之後再作討論吧。
希望各位觀看愉快。
粗出生率是什麼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月餅收了很多,又 Grand Hyatt 又 Ritz Carlton 的,每盒都是人家心意,每個都比月亮珍貴。
不過要講意思,必定是今年這盒明閣月餅。
明閣好巴閉?Ok 啦,中菜好食,月餅都好食。但這盒明閣特別有意思,跟明閣無關。
月餅是林溢欣老師送的,這個很有意思,
這位還有兩日便三十五歲的林老師早前宣佈,決定自立門戶,與另一上市公司聯手打造全新補習中心。
補習社取名「凝皓」,寓意凝聚光明。
上市公司的聯交所公告一出,很多傳媒不斷吹捧的,是上市公司支付林老師那個八位數字的「合作誠意金」,講到好似補習界 C 朗咁型。
但其實。
如果細心研究,你便會發現林老師一啲都唔型,而且非常蠢。
第一,基於很多原因,例如 covid、例如下降的出生率、例如學生多了的種種出路,客觀數據指向的事實便是補習市場逐漸縮少了。
個餅細咗先嚟自己搞生意,仲唔蠢?
第二,向來只是擔當老師一個角色的他,現在做老闆了,即是要同時孭起營運者的責任。唔好以為上市公司會幫佢做,公告講明林老師係 General Manager,好話唔好聽,而家爆水喉、冷氣唔夠凍、其他科目的學生人數都關佢事。
上完堂仲要無啦啦攬埋咁多瓣嘢上身,夠唔夠蠢?
第三,八位數的誠意金真的很多嗎?比起林生以前在遵理搵嗰個數,真係區區一年收入而已。難道你覺得他之後在自己的品牌下教學的每年收入會高過他在遵理嗎?Come on James,遵理有十一間分校,林生嘅新品牌得三間分校,普通加減數都計到,賺嘅錢何來可以多過以前?
簡單一句就係肯肯定做多咗嘢但係搵少咗錢,四個字,蠢中之蠢。
「其實我都蠢慣,」林老師在觀塘一家叫財記的茶餐廳對我說,「蠢多一次冇分別。」
高中畢業蠢了一次,決定了往後的路。
那時候考完 A Levels 的林溢欣,挾著三 A 兩 B 的成績,好多所謂神科都入到,什麼銀行什麼律師行本來就是咫尺之距,但佢偏偏揀咗中大中文系。「我知出路唔多,但係我真係鍾意中文。」
一讀便讀到碩士,出來第一份工就是遵理。你以為一出來便是天王?一開頭點會有學生,冇學生就冇分成,冇分成就冇收入,所以入行的時候,他教的是遵理日校。
朝頭早八點教到下午四點,然後五點至十點就教補習嗰邊,天天如是。不要忘記,補習要用筆記,即是拖著身軀回到家還不可以睡,要改卷、整筆記、出試卷。你以為星期日可以休息下?星期日是補習的黃金時間,夜晚十一點先落堂。
做人最難唔係努力。
即係咁,如果上帝預先話你知,嗱,只要你每日努力十五個鐘,面前呢十億現金,就係你㗎喇。你估你肯唔肯努力?肯定努力到前無古人,保證。
但如果上帝說,努力吧,十億是有機會的,但不能肯定,我諗十個有九個都會繼續瞓覺。
努力本身唔難,任何一個所謂理想,最難嘅地方,係你明知努力完之後有機會白做,但依然願意努力。
林老師在課堂裏跟學生說過:「我哋每個人都有一條想行嘅路,但行嗰條想行嘅路之前,必須先行一條要行嘅路。」
想走的路,都是任性的;要走的路,就是為自己儲夠任性的本錢。
正如林生在社交媒體說:「這個時代,做最喜歡的自己,叩問自己心中的想法,找到自身回應時代的答案,才算得上無憾。」
好似好型,但其實他這個「最喜歡的自己」,還是跟這個時代有點格格不入。
話說。
林老師跟上市公司簽約之後,公司立刻奉上一張港幣一千萬的支票,放了在中環一家律師樓。佢話唔急住入,但我說梗係早入早享受。他不能抽空到銀行,我說入票呢啲粗重功夫,我做慣,樂意代勞。
「你個戶口最尾嗰三個號碼咁得意嘅?」我問。
「有咩特別?我平時都係呢個戶口。」
去到中環的總行,把支票交給職員。隔了十秒,職員向我致歉:「唔好意思呀先生,呢個戶口入唔到呢張票。」
吓?呢個戶口有咩問題?
「呢個戶口冇問題,但呢個係簿仔戶口,簿仔戶口係入唔到一千萬嘅支票。」
原來今時今日,仲有人會打簿。
試圖用簿仔戶口入一張一千萬支票,這應該是在中環發生過最有型的蠢事。
粗出生率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粗出生率是什麼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X染色體脆折症
X染色體脆折症
為第二常見的遺傳性智能障礙(僅次於唐氏症)
👉完全突變型: 發生率大約 1/5000
(臨床上常見智能不足、發展遲緩)
👉不完全突變型的帶因者女性帶因比率約:1/250
(沒有智能不足的症狀)
——————————————————-
▪️X染色體脆折症的性聯遺傳是什麼意思?
👉X染色體脆折症
顧名思義 就是人體的性染色體中
名為"X"的性染色體有異常
所謂的性聯遺傳
我們知道 女生是XX 男生是XY
也就是說
這類型性聯遺傳的疾病
男生較容易發生 (只有一個X,那個X有病就是了)
而男生的X來自於媽媽
Y來自於爸爸
我們假設X'代表不正常的X染色體
➡️帶因的媽媽(XX')
兒子有50%機率會發病(X'Y)(與爸爸無關)
➡️帶病的媽媽 X'X'
兒子就無法倖免一定會得病了
如果生女兒的話
必須要帶因或帶病的媽媽(XX' / X'X')
遇到帶病的爸爸(X'Y)
才會有可能帶病
當然X染色體脆折非常複雜
還有完全突變型跟不完全型
CGG重複次數等等的問題
在此就簡化成這樣跟各位說明
▪️我家族裡面完全沒有相關病史,有可能帶因嗎?
👉可能
根據統計
X染色體脆折症患者中
有20%的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
▪️孕婦驗到脆折症帶因時,先生要檢驗嗎?
👉 建議直接做羊膜穿刺或絨毛膜採樣看胎兒狀況
一般來說
若是懷疑地中海型貧血或者脊髓肌肉萎縮症(SMA)
確實需要帶先生檢驗
因為他們是體隱性基因遺傳
要父母雙方都帶因才有可能致病
但X染色體脆折症不是
若媽媽帶因 就算爸爸完全正常
生兒子還是有50%可能受到影響
生女兒的話才要去看爸爸的
所以
為避免這樣複雜的檢查程序曠日廢時
若媽媽帶因
就建議直接做羊膜穿刺或絨毛膜採樣
畢竟 這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
▪️為什麼這麼重要的檢查健保不給付呢?
👉因為最終的發生率畢竟不高
不分男女的總發生率約1/5000
每年理論上會出現40個這樣病童
(粗估出生率每年20萬)
但對20萬個產婦全面篩檢
需要花費8億元 (每次大約4000元)
所以健保真的沒辦法給付
▪️什麼樣的人建議要做X染色體脆折症的篩檢呢?
👉覺得拿出4000元沒什麼的人都可以做
如果4000元讓您遲疑的時候呢?
以下的情況就建議要做
-有X染色體脆折症家族史的
(尤其是媽媽那邊的親戚)
-家族中曾有不明原因的智能障礙、自閉症病史者
-家族中有不明原因運動失調症與震顫症的患者
(可能是不完全突變型的帶因者)
-家族中的女性有早期停經的情形
(<40歲,非手術或其他原因早發性停經者)
▪️檢查方式是什麼呢?會有風險嗎?
👉抽血檢查,沒什麼風險
X染色體脆折症的檢查
是抽孕婦的血
原則上除了抽血時痛一下
喔還有結帳時再痛一下之外
其他沒有什麼風險
▪️我上一胎有做,這胎還要做嗎?
👉不用
就算換一個先生也不用
更多疑問🤔️
✏️我要做羊膜穿刺,還需要抽血檢查脆折症嗎?
✏️我要做nipt,裡面有包含脆折症檢查嗎?
詳解請閱讀完整文章
以上
一些淺見 提供各位參考
參考資料:
UpToDate,婦產科教科書,孕婦健康手冊等等
更精彩詳細的檢查內容請觀看影片
👀第一孕期產檢項目全解析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videos/1058962231164986/?
——————————————————-
完整內容請搜尋
🔍粉絲專頁置頂文章(6-2)
www.facebook.com/williams.li.31/posts/131806424045723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igshid=1acmb9yttsgdf
#威廉氏後人 #李毅評醫師 #產檢 #X染色體脆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