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簽呈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簽呈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簽呈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簽呈意思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萬的網紅柯建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不義遺址上,沒有轉型的咖啡館】 兼論會計法99條之一。 〈青島東路3號,蜜蜂咖啡。〉 週末早餐何處去?最方便的就是辦公室樓下的蜜蜂咖啡,一樣的味道吃了近30年,週末人少,無上班族,較自在。 進入立法院後,最平價最方便用餐之處(中午有台式簡餐)就是蜜蜂咖啡了,創業於民國67年,已43個年頭了...

  • 簽呈意思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8 13:23:27
    有 2,016 人按讚

    【在不義遺址上,沒有轉型的咖啡館】
    兼論會計法99條之一。

    〈青島東路3號,蜜蜂咖啡。〉

    週末早餐何處去?最方便的就是辦公室樓下的蜜蜂咖啡,一樣的味道吃了近30年,週末人少,無上班族,較自在。

    進入立法院後,最平價最方便用餐之處(中午有台式簡餐)就是蜜蜂咖啡了,創業於民國67年,已43個年頭了,從老立委、增額立委,到今天第10屆立委,不管立委、助理、記者、國會聯絡人、國會訪客,相信是很多人並不陌生的地方,有近半世紀共同記憶,立法院周邊餐廳開開關關,唯有蜜蜂,屹立不搖,與立法院同在、並存,默默見證台灣民主發展史。

    民國67年逢中美斷交,尚屬戒嚴時期,還是蔣經國時代,風雨中國家一路走來,有數不盡的台灣民主轉型,衝突、變革、改革,皆在不到30公尺對街的立法院上演,43年台灣歷史事件簿,何其豐沛、動人、澎湃、扎心,從生死存亡、風雨飄渺、民主轉型、政權交替,到今日台灣成為全球矚目關鍵地位,重要性不言可喻,這是三代台灣共同打拼的結果。

    〈但有誰知道青島東路3號是不義遺址?〉

    東西向的青島東路、忠孝東路,南北向的鎮江街、林森南路所圍起長方形街廓(包括喜來登飯店在內),這裡就是青島東路3號,過了紅綠燈就是立法院。

    1949年,青島東路3號是國防部軍法局及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看守所,1967年遷至景美看守所,美麗島事件審判處,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時代,軍事犯、政治犯、思想犯、重刑犯皆關押於此,「施明德」、「黃華」皆曾落難於此,那年代台灣知識份子、理想主義者、反威權體制者,都走入青島東路3號,

    命運只有三種,
    幸運的人:下一站是綠島監獄。
    不幸的人:下一站則是槍決,血濺「馬場町」。
    最慘的:在看守所就被凌虐至死。

    不服判決、喊冤、上訴者,刑期加倍,甚而改判無期徒刑,送蔣介石的簽呈,原槍決5人,回來可能改變為7人、9人等,如台南案、麻豆案…等,就他一個人決定所有人的生死、命運,是悲慘荒謬年代。

    〈全國最有歷史性,見證歷史,沒有轉型的咖啡館〉

    咖啡廳牆上掛了一段文字:
    「推開門在咖啡館裡,點一杯記憶的香氣,記錄一段陳舊過去,溫度撫慰了不安,香氣豐富了回憶,慶幸我還有一杯咖啡的幸福。」

    有意思!是內行人寫的,道盡對歷史見證與寬容,同時也是獻給在民主化運動中仆倒的人們,可不是嗎?

    蜜蜂咖啡老闆娘纖瘦、溫柔、待人客氣,從少女時開店,至今卻看不出是祖母級,43年如一日,貨真平價,微利經營,堅守著歷史的情愫,數十年裝潢不改,不隨波逐流而變,堅持原味,故「沒有轉型的問題」。

    她曾多次告訴我以前資深老立委,誰誰常來用餐、喝咖啡,有的退休後拄著拐杖,結伴或獨來,看盡多少英雄豪傑、政客、騷人,彷彿歷史的幻燈片,是可成見證、口述歷史的人。

    咖啡廳已與立法院共長天一色,尤其開在不義遺址上面,可說是歷史的「資產」、「勝地」,這種店,大概只有歐洲才有,何其可貴!哪天老闆娘不做了,希望退休後的我能接手來繼續經營。

    〈在不義遺址上,從事轉型正義〉

    1996年連任後,辦公室就搬到蜜蜂咖啡樓上,因為同屬青島東路3號,同屬不義遺址,已1/4世紀了,在歷史洪流算是短的,但在不義遺址從事轉型正義,對我而言是有歷史的急迫感及責任感,「故會計法99條之一修正案須嚴肅面對」。

    昨日下樓用早餐,想起上週日4/11到總統官邸開會,大家共同決定8/28公投不提對案,

    〈短短一週內,我們見到〉:

    除公投案外,陶德訪台、日本首相菅義偉訪美發表聯合聲明,顯示台美合作發展推上高峰,及台灣在亞太和平穩定的重要地位,卻見國民黨左支右絀,不知所云,殘抱92共識,戰略模糊、搖擺不定。

    奉勸國民黨朋友應改弦易轍,勿再抹黑、對立、為反對而反對,共同為國家努力,可否?善哉,善哉!!

  • 簽呈意思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2 20:30:38
    有 173 人按讚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6

    三週前的週記,我最後寫下的一句話是:『比較起「硬體」,還有更基本的「行政法人法」,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問題』,而這個『現在進行式』的問題,它的時代跨距其實已經很久了。

    只要上網搜尋『行政法人』這個關鍵字,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我們的政府組織,是在二〇〇四年,透過『改制』的方式,將『兩廳院』確立為全國第一個行政法人營運的機構。十年之後,當時力推這個政策的朱宗慶老師,在二〇一三年曾經發表過一篇『推動行政法人 是玩真的嗎』的文章 (http://blog.udn.com/jublog/8150669 ),來檢視十年之間,這個政策執行過程中可以觀測到的若干疑義;而在今年的五月,朱老師因為『北藝中心』的組織架構,再次接受訪問,提出對於『政府』與『行政法人』之間運作的建議:『臂距原則』(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5080346.aspx )。

    先讓我們仔細看一下朱老師在這將近二十年間所呼籲的重點,然後,讓我們回頭去檢視『行政法人法』的母法條文: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10102 ,其中第 2 條所載:

    『本法所稱行政法人,指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以外,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為執行特定公共事務,依法律設立之公法人。

    前項特定公共事務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 具有專業需求或須強化成本效益及經營效能者。

    二、 不適合由政府機關推動,亦不宜交由民間辦理者。

    三、 所涉公權力行使程度較低者。

    行政法人應制定個別組織法律設立之;其目的及業務性質相近,可歸為同
    一類型者,得制定該類型之通用性法律設立之。』

    特別是這一句:『不適合由政府機關推動,亦不宜交由民間辦理者』,幾乎闡明了『行政法人』會『裏外不是人』的未來結局。

    再從另一個不具公信力、但有參考價值的維基定義來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6%94%BF%E6%B3%95%E4%BA%BA ):

    『行政法人,為公法人的一種,乃新公共管理風潮下的產物。為因應公共事務的龐大與複雜性,原本由政府組織負責的公共事務經執行後被普遍認為不適合再以政府組織繼續運作,而牽涉的公共層面又不適合以財團形式為之,遂有「行政法人」的設定。在日本稱之為「獨立行政法人」(日語:独立行政法人/どくりつぎょうせいほうじん);在英國稱為「executive agency」,多被翻譯為政署。

    與財團法人最大的不同是,行政法人的資金來源是政府的預算,並且不再以公務員考試的方式進用人員。行政法人組織採合議制,設有董事會與監事(會),定期召開會議,其下得設執行長,讓領導與執行專業化,也保障專業人員的權益。』

    這個說明其中有三個重點:

    1. 行政法人是『公法人』。
    2. 行政法人的資金來源是政府的預算。
    3. 不再以公務員考試的方式進用人員。

    容我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解釋一下:不論是『北流』或是『高流』,所有以『音樂專業經驗』與熱情投入這類型『流行音樂中心』的業界夥伴,在瞭解這三個重點的順序上,幾乎都有著致命的誤解 - 夥伴們認為自己的專業經驗,可以用『專業聘任』的方式、不經過公務人員考試取得資格,而進入到『流行音樂中心』來為民服務,卻忽略了『順序』上最基本的定義:『流行音樂中心』是廣義的『公部門』,而且它的資金是來自於『政府的預算』,那代表,這與業界夥伴所認知的『音樂產業』完全大相徑庭,所有在『民間』所思考的邏輯,進到這個『公部門』場域都會顯得格格不入。

    那是因為:『北流』、『高流』的資金,目前都是來自於政府的預算,所謂帶有『民間專業色彩』的營運團隊,都必然會要受到政府的監督與控管 – 我們當然沒有資格去揮霍納稅人的稅金,但弔詭的是:如果政府自己就能『有效運用預算』來達成『推展流行音樂產業』的目標,又何必成立一個『行政法人』的機制來做『監督與控管』的動作呢?

    到底是誰可以、用什麼方式來清楚定義:『不適合由政府機關推動,亦不宜交由民間辦理者』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一. 高雄觀察_03]

    這不是單一場館的問題。

    政府與民間,對於『預算』的概念,基本上完全是南轅北轍的:民間、或產業,在設定『預算』時,思考的是『投入成本』與『預期收益』的關聯性;而在市場競爭的態勢下,民間對於『預算』的修正方式,也必須極具時效與調整範圍的彈性。但政府公部門的預算概念,是在會計年度內『執行』完所編列的金額,它在意的不是獲利,而是『執行率』。

    『執行率』是什麼慨念呢?就是『你有沒有在既定的時間內把錢花完』。

    ???

    身為民間人士,我們是無論如何都難以體會,『執行率低』對於公務人員是多麼可怕的壓力 – 為什麼呢?因為執行率低代表你的行政效率不彰,公務人員的『長官』在面對民意機關的監督時就會被刮,民意代表可能在下一次的預算審查就會刪減你的預算,這種種一切就會影響你的考績,也就影響你的敘薪與升遷;另一個層面是:在事務執行的過程中,如果發生、發現了任何更應該執行的事項,但因為你沒有在事前編列相關的預算,即使你願意開始發動艱辛的公文簽呈旅行,你也很難在最佳時機點去投入必要的資金 – 然而,真的認真去思考一下:這些『更應該』去做的事項如果沒有做,會有什麼影響嗎?

    從『消化預算』的角度來說,其實沒有影響。

    我們必須理解:任何一種職業別,都有著該種職業的『專業性』,即使是公務系統也是;我們直覺上會覺得『公務系統的僵化』,如果從『廉政』的角度來解讀,恐怕也是一種不得不然的『防範措施』。現在所遭遇到的問題情境是:藉由『行政法人』的架構,將民間專業人士引流到廣義的公部門,但因為運用的是公眾的稅金,所以這些進入廣義公部門的民間專業人士必須先『學會』公務系統的思考方式 – 但事實是:正因為公務系統的思考方式,不足以因應特定產業的實際需求,所以才需要引入民間專業人士 ……

    你可以稍微看出這中間奇特的矛盾點了。

    以上所討論的,還只是『行政法人』的本質問題,第二個要討論的,會是『行政法人』的『位階』問題。

    依據『行政法人法』母法第 41 條『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可之特定公共事務,直轄市、縣(市)得準用本法之規定制定自治條例,設立行政法人』,北、高兩市的『流行音樂中心』也因此設立了各自的行政法人與相應的自治條例。檢視『高雄市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設置自治條例』(https://outlaw.kcg.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344#lawmenu ) 第二條:『本中心為行政法人,其監督機關為高雄市政府。』

    由於我的專業完全不是法律面向,所以我在研讀這個法條時,一直有一個疑惑:『市政府』包含了許多局、處,又或者說,這些局、處的總和稱之為『市政府』,那麼,究竟『監督機關為高雄市政府』的『機關』,到底指的是什麼對應的局、處單位呢?但反過來說:如果是由『局、處』來監督『行政法人』,那麼,『行政法人』就應該是某『局、處』的下轄單位?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法條上何以不載明『監督機關為高雄市政府某局、處』呢?

    這個『位階』問題,除了預算編列、核銷的對口單位有無監督權責,它甚至會連所謂『流行音樂中心』建物、硬體財產的撥交、點收,乃至於後續的營運『主體性』,都因此而存在著潛藏的結構性疑慮 – 我說了:這不是單一場館的問題,『北流』與『高流』在現階段都已經開始面臨到這種曖昧的困境。

    再回頭看看朱宗慶老師在推動『行政法人』這將近二十年所一再關注的環節,不禁令人疑惑,這一種介於『官』與『民』之間的架構,到底應該多少是『官』、多少是『民』,才有可能讓當時設計之初的『完美的平衡』,可以被理想地實踐呢?

    我看不出來。

    而本文所述,都還沒有把其他更複雜的『人』的變數列入討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先偷渡一篇值得一讀的相關文章: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580#fn6

    再附錄一下臺灣目前所有行政法人總表:http://www.ccj.url.tw/VerwR/PDF/%E8%A1%8C%E6%94%BF%E7%B5%84%E7%B9%94%E6%B3%95/%E6%88%91%E5%9C%8B%E8%A1%8C%E6%94%BF%E6%B3%95%E4%BA%BA%E7%B8%BD%E8%A1%A8.pdf

    我很想強調:現行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行政法人』機構,應該就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但是,它從 1975 年成立之初,到 2004 年之間,在組織架構上也經歷過相當的波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5%AE%B6%E5%85%A9%E5%BB%B3%E9%99%A2 )。其中兩個很重要的觀察點:其一,它是屬於中央層級,直接由文化部這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監督;其二,它是在後期經過『改制』而成立的行政法人,也就是說,它已經經歷了很長的營運期才走向這種複合式的營運模式。『北流』、『高流』卻是在一開始就想效法這樣的『經驗』 -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

    更不用說,我們國家對於『流行音樂』的產業政策,到底是誰在拿主意呢?

  • 簽呈意思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5 06:06:00
    有 522 人按讚

    大家有聽說過刑事審判程序中的「#撤回起訴」嗎?
    「撤回起訴」的內部程序到底要怎麼進行?困難在哪?
    「撤回起訴」的效力又如何?

    這回讓我們從一部韓劇「Lawless Lawyer(무법 변호사,武法律師)」的劇情中,與刑事訴訟程序有關的法庭劇部分,來看「撤回起訴」的規定,並進一步討論我國檢察實務運作狀況吧!

    下文全文引自作者 Hsin-Yin Wu 臉書:https://bit.ly/2AXtSJS
    而這段跟韓劇劇情有點雷同、但又更複雜的本土故事,更詳細的情節會改編收錄進我們小說(暫定出現在第二部)裡:

    【撤回起訴】「本檢察官承認起訴錯了」

    我又要來分享韓劇了:
    這部則是另一位韓國同學介紹的2018年韓劇:Lawless Lawyer(무법 변호사,中文翻譯:武法律師),
    與其說這是律政劇,我覺得比較像武打+愛情片,男女主角上床速度真快(重點歪...)
    其實我一開始看到一堆打架就不想看,同學叫我直接跳到第6集,跟我說有"Überraschung"(驚喜),
    我不確定同學說的Überraschung到底是什麼,總之我在前半段看到男女主角接吻火速上床但是沒有(我期待的)動作(喂!)就天亮了...

    當我正要關掉時,順手滑到這集的後半,看到法庭活動——一件謀殺市長的大案,想說看完法庭檢辯攻防。
    (不過這件案情有趣的是,謀殺市長的幕後黑手,正是這件案件的審判長(!),這位法官出身法律與政治世家,在地方呼風喚雨,他教唆司法警察偽造證據陷害被告——我覺得這情節很扯!法官最好有這麼強大的權力還不被發現啦!)

    律師帶著小混混們以各種驚險的方式,取得了一段影片,當庭出證,影片中顯示一個偷偷摸摸的司法警察在案發現場偽造證據。
    這段影片當庭播放後,全庭譁然,審判長的臉也變了(陰謀失敗了)。

    而本案公訴檢察官表情非常複雜,思索幾秒後,突然站起來:
    「公訴人剛剛才知道 #證據是司法警察偽造, #本檢察官承認這件案件起訴是錯誤的,當庭撤回起訴。」

    檢察官都撤回起訴了,幕後黑手審判長也無可奈何,本案刑事追訴程序到此終止。
    如果要以程序法的視角來看這部(劇情很匪夷所思的)戲劇化劇情,這件案件能夠避免冤錯的關鍵,不是法院(畢竟審判長才是幕後主謀),而是這位檢察官的決定--她當庭承認起訴錯誤、撤回起訴的決定,看似讓地檢署尷尬、檢方顏面盡失,但這樣的行為,卻反而才是堅定地守護了檢察官作為「#法律守門員(Gesetzeswächter)」的角色。

    韓國刑事訴訟法的撤回起訴效力我不清楚,劇中法官是說程序終止;
    在台灣,如若檢察官撤回起訴(但實務上「罕見」),#訴訟即終結,法院毋庸下判決,且 #撤回起訴的效力等於不起訴。

    在我看來,這集的重點絕對不是那個很快的床戲,讓我感動的"Überraschung"是這段--儘管這位檢察官在這部戲裡只是個配角。

    撤回起訴,在我國檢察實務上很罕見,理由是,大地檢偵查與公訴基本上是不同的檢察官,公訴如果認為起訴不當,但在同一地檢署內部,要說服偵查檢察官「認錯」非常困難。
    撤回起訴,必須要寫簽呈到公訴主任再會偵查檢察官同意,接著,分「聲撤」字,寫撤回起訴書。
    可想而知這程序有多麻煩、要說服(得罪)多少人,所以檢察實務上,很多公訴檢察官都是抱持著「讓法院判無罪好了」的想法。
    除此之外,之前一位檢察長曾經跟我說:「撤回起訴會扣分,會扣本署成績,很傷,妳要審慎思考。」

    撤回起訴,在我的檢察官任內也只做過一件,而且是在澎湖地檢才有機會做--因為己案己蒞。
    那件案件是我分發到澎檢第一年,接手前手起訴的公訴蒞庭案件,起訴案由為誣告,誣告案被害人是另案被告,已經不起訴處分確定(但後來證明並非誣告,這位「被害人」真的有犯罪,詳見下文)。

    在審判中,我和受命法官發現有新的錄影證據(是否跟這部韓劇的段劇情很像?),但當時無從確認該證據的真實性,且如果該證據為真,那代表被誣告的被害人其實有犯罪行為,另案不起訴處分也是錯的,本案被告並沒有誣告。
    由於另案已經不起訴確定,而那件不起訴案件攸關本案,因此受命法官與我討論應如何處置。
    我回去後立刻分一件他案重新調查本案被害人(也就是另案被告)、重新傳喚證人,發現當初警察沒調查被告在警詢時請求調查的證據,也沒有陳報檢察官,導致前手有證據漏未調查(根本不知道有那個監視器錄影檔案的存在),本件誣告起訴是冤枉的,因此重新起訴之前那件不起訴的案件,並上簽呈撤回本案起訴。
    在澎檢,不必會偵查同意,因為我也是接手前手的偵查股,偵查與公訴二位一體(這就是己案己蒞),沒有會偵查股的問題。

    上面的老大看到我的簽呈後,跑來找我,跟我說:「撤回起訴扣分扣很重,對地檢署很傷,妳確定嗎?還是起訴另案被告,這件讓法院判無罪就好了?」
    當時也有學長跟我說:「通常公訴都是 #打死不退,讓法院判無罪就好了。」

    可是我還是堅持簽請分聲撤字,撤回起訴了。
    跟檢察官守護法律的「法律守門員(Gesetzeswächter)」使命相較之下,扣分算什麼?
    那件聲撤字是澎湖地檢105年度聲撤字「第1號」,也是 #唯一的1件聲撤字號。

    台灣的撤回起訴是要用書面(#撤回起訴書)的,書面用語也沒有這部韓劇這麼戲劇化、這麼感動人心(也許只有我在對於這位配角檢察官的表現感到感動?),書面是這樣寫的: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撤回起訴書
    105年度聲撤字第1號
    上列被告等因誣告案件,前經偵查終結,並經本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現經貴院以104年度訴字第○○號案件審理中,因發現有應不起訴處分之情形,認應撤回起訴,茲敘述理由如下:……
    一、起訴意旨略以:……
    二、按檢察官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發見有應不起訴之情形者,得撤回起訴,刑事訴訟法第26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三、經查:……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69條第1項撤回起訴。
    此 致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其實意思就是「本檢察官承認起訴錯了,撤回起訴」,並附上詳細的理由(畢竟法律效果等於不起訴,等於是在一份書類裡,一方面撤回起訴、另一方面又寫不起訴處分理由)。

    我還記得當初追加起訴另案被告,並對誣告當庭遞出撤回起訴書時,辯護人的表情有多意外、多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