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簡體字輸入法教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簡體字輸入法教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簡體字輸入法教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簡體字輸入法教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馬來西亞最大華文報章《星洲日報》 上週和本週六,副刊都有全版阿金的文章和報導 感謝曾毓林主編~ 印刷版的華文報章有一個特色: 內文是簡體字的 但是標題仍然保留繁體字 1980年代之前,馬國華文是以繁體字為主,為了加快書寫速度,民間會混用部分的簡體字,尤其是筆劃多的字,有些甚至是自創的,所以有許多...

  • 簡體字輸入法教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4 08:49:43
    有 6,613 人按讚

    馬來西亞最大華文報章《星洲日報》
    上週和本週六,副刊都有全版阿金的文章和報導
    感謝曾毓林主編~

    印刷版的華文報章有一個特色:
    內文是簡體字的
    但是標題仍然保留繁體字

    1980年代之前,馬國華文是以繁體字為主,為了加快書寫速度,民間會混用部分的簡體字,尤其是筆劃多的字,有些甚至是自創的,所以有許多版本。

    1972年「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成立,1981年2月28日出版《簡化漢字總表》收錄簡體字2238個。 1981年12月31日,馬國教長宣布,自1983年起全國各華文小學正式採用漢語拼音和簡化漢字教學,取代注音符號與繁體字。

    為什麼只有小學?因為只有小學可以選擇用自己母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學校,有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到了中學,一律都是以國語(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華語變成選修。除了60所私立中學(稱為「獨立中學」 ) ,仍然保留以華語為教學媒介語,但是,就無法獲得政府的教學補助。阿金的母校就是「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多數馬國華人仍然看得懂繁體字,繁體字在民間或媒體上仍然普遍地存在著,包括:商店傳統招牌、告示,香港和台灣出版的書籍也都在書店中買得到。

    阿金是在1979年念小學,學的是繁體字,三年級才教注音,但也馬上改教漢語(羅馬)拼音,所以,阿金的注音學得不好,看得很慢,有沒有捲舌也不會分,所以在中學的時候,就學了倉頡輸入法。當然,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繁簡體都會。

  • 簡體字輸入法教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5 08:17:17
    有 160 人按讚

    #先說這不是業配也沒有要開團哩麥造嘿
    #這是一位想學好注音的異國人自學分享

    因為手機和電腦都可以設定羅馬拼音輸入法,所以在台灣走跳十幾年我不需要會注音也可以活得好好的,除了到KTV唱歌對著點歌螢幕手無寸鐵之外,其他都沒問題。

    不過該來的還是會來,因為在台灣受教育的吵偉一定會學注音,所以身為他家庭教師的me當然也得一起學,長子幸災樂禍在一旁偷笑「你加油囉!」的樣子真的很想給他賽落去!

    趁最近的英文字母複習得差不多,於是我開始在每晚睡前的共學活動加入注音符號主題,因為不趕進度所以我們不走死記硬背路線,而是慢慢用玩的學注音。你知道的,不管是英文、注音還是分娩,無痛很重要啊!

    圖為我們昨晚第一次的注音主題共學紀錄,先用《小康軒ㄅㄆㄇ商店街》的字卡走一遍「ㄍ」把這個符號記下,再一起用KidsRead點讀筆歡唱《ㄅㄆㄇ唱學兒歌》的「ㄍ 小火鍋」,旋律輕快非常朗朗上口,小排骨、小香菇、小貢丸滾了,咕嚕咕嚕!

    我自己再做延伸在紙卡上畫了一個火鍋,再從大賣場DM剪下喜歡的火鍋食材,讓吵偉用口紅膠一一貼上,完成一鍋美味的痛風鍋🤣,食材有香菇(ㄍ)、干(ㄍ)貝、蛤(ㄍ)蜊、大閘蟹、白鯧魚、青菜和蛋餃,多到從鍋子溢出來有夠豐盛的!

    #玩樂ㄅㄆㄇ #睡前30分鐘的親子時間 #注音對我來說就像是學泰文一樣從頭學起啊

    ====

    「玩樂ㄅㄆㄇ」是阿秤自創的注音主題玩中學活動,跟我之前在帶吵偉 #玩樂ABC 設計的教案邏輯很接近,特別在每個注音符號上動多一點心思,讓孩子透過動手做手作、開口唱童謠玩中學注音。

    不過老實說,聲母、韻母和介符我暫且還可以應付,之後進入雙拼三拼,可能就會被KO!😭

    📖科普一下:漢語拼音(台灣稱作羅馬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話標音的方案,為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漢語拼音在中國大陸作為基礎教育內容全面使用,是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海外,特別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美國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漢語教育中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再科普一下馬來西亞華文學的是簡體字
    #我每天寫聯絡簿都繁簡混著寫老師應該滿臉黑人問號
    #阿秤的注音日後要靠台灣的朋友多多指教了🙇‍♀️

    ❣️阿秤的IG追蹤起來吧,我都會在限動更新有的沒的(比如right now坐錯車來到苗栗超崩潰的😭)👉bit.ly/2TluPPx

  • 簡體字輸入法教學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30 21:47:26
    有 106 人按讚


    【漢字的華麗轉身】
     
    我們和臺北市文化局合作,策劃、工作了一年多時間的《漢字的華麗轉身》,出版了。
    感謝三十一位參與這個計劃的作者。也在此談一下我寫在書裡的前言。
     
    ※※※ 
     
    漢字是人類文明中很特殊的一種力量。
     
    數千年來,它是人類各種古老文字中,唯一持續存留並活用的文字,並且以一個個方塊 「字」為單位而各自存在自己的意義。其他的拼音文字都難免要和語言結合為一體,但是主 要表意的漢字卻可以和語言相結合使用,也可以分離使用。
      
    因此,這種文字不只是在時間切面上傳遞了華夏文化,凝聚了漢族的概念;在空間切面 上,它也成為聚合不同民族、治理國家的工具,甚至很早就普及亞洲,成為包含日本、韓國 各地通用的國際文字。
     
    漢字為什麼會不同於其他文字和語言,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我們想要透過這本書來回答的是:因為在歷史長河中,漢字有持續不斷的轉身機會。
     
    一方面,這些轉身的本身就很華麗;另一方面,這些轉身也造就了漢字的華麗。

    ※※※ 
     
    《漢字的華麗轉身》,架構共分六個部分。
      
    第一部,主要是談漢字在呈現方法,「寫」、「刻」、「鑄」、「印」上的歷次轉身 。
     
    漢字由符號轉化為文字、由只能定點呈現的文字轉化為方便傳播的文字、由生活與工作 上使用的文字轉化為與藝術結合的文字,都和書寫、呈現工具的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這個部分的各篇文章的焦點就集中在隨著「寫」、「刻」、「鑄」、「印」的各 種文字呈現與保存媒材的演進,漢字如何演化,如何越來越走進每個人的生活,擴大影響力。
     
    第二部,談漢字走進民國的轉身。
      
    經過數千年時間,到中華民國建立,漢字的發展進入一個劇變的時代。
     
    一方面,是當時西方各種新式媒體、印刷科技、商業活動湧入門戶大開的中國,給社會 和個人的各種層面都造成翻天覆地的影響。也因此,漢字在其中的應用,也呈現前所未有的 活潑與生機。
     
    另一方面,從清朝末年就在西方衝擊下出現的救亡圖存的呼聲日益升高,許多急切的知 識分子認為國家積弱不振,甚至走向滅亡的病根,在於民智不開、教育不普及。而民智不開、 教育不普及的根源,則在於漢字的「三難」(難讀、難認、難寫),所以不但有各種改革漢 字之議,激烈的根本就主張廢除漢字。漢字存廢的各種不同立場,不但激化學界與文化界的 對立,也成為國共兩黨相爭的另一個陣線。
     
    因此,這個部分主要談漢字走進民國之後面臨的生機與危機,以及正體字與簡體字相爭 的過程和背景。
      
    第三部,談漢字走進亞洲的轉身。
      
    漢字在亞洲是最早也是使用地域最廣的國際文字。韓國、日本等地,因為長期使用漢字, 即使使用不同的語言,仍然與華夏文化產生緊密的結合,形成漢字文化圈。
     
    十九世紀中葉之後,日本因為最早開放門戶,所以成為漢字文化圈與西方文化接觸的最 前沿;也因為日本全面西化,沒有包袱與束縛,所以在使用漢字來詮釋、表現、結合西方文 化的概念和術語上,極為靈活,給漢字的應用帶來嶄新的生命力,回頭深刻影響整個漢字文化圈。
     
    因此,這個部分主要談近代的日本對漢字在二十世紀的應用上做了哪些貢獻,如何為漢 字提供了另一次轉身的機會。
      
    第四部,談漢字走進臺灣的轉身
     
    1949 年之後,國民政府來臺。從早期一度曾經也要推行簡體字,到後來以堅持正體字為 反共堡壘,確立也堅持正體字的國語教育,中間有個過程。另一方面,隨著臺灣社會的民主 化發展,本土意識日益受到重視,臺語被列入母語教學當中的一環。而臺語和中古漢語的諸 多音韻與詞彙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也就成為越來越多人研究的重點。
     
    因此,這個部分主要談漢字在臺灣有關教育、社會、生活各方面呈現的面向,以及引動 的影響。
     
    第五部,談漢字走進資訊時代的轉身。
     
    民國初年,主張廢除漢字的聲浪中,除了基於「三難」的理由之外,還有個理由就是在 當時的排版印刷科技、打字機的便利之對照下,漢字難以檢排,不方便傳播媒體的使用。其 後隨著電腦出現與逐漸普及,漢字之難以檢排,難以應用在這個重要的科技發展上的問題, 也顯得無比巨大。正在這個時候,由朱邦復發明的倉頡輸入法及中文字形產生器,解決了這 個難題,不但造就由臺灣出發的全球中文電腦相關產業的發展,也為漢字走進資訊革命提供 了轉身的機會。
     
    因此,這個部分主要談這個過程,以及仍然有待努力的相關課題。
     
    第六部,談漢字走進藝術與生活的轉身。
     
    在二十一世紀,當漢字擺脫政治的牽絆、固有意識形態的束縛、呈現工具與科技的不便 之後,在網路時代與全球化環境中,漢字有機會和每個人的生活產生新的化學變化。
      
    因此,這個部分就主要談漢字可以如何和身體、紙本、數位形式進行各種藝術與創意的 表現,產生再一次的華麗轉身。
     
    ※※※ 
     
    因緣際會,臺灣今天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機會,為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的轉身提供最神奇 的可能。
     
    在展現這種可能上,臺北又有一個獨特的位置。
      
    2004 年,臺北市首開「漢字文化節」的舉辦,很有意識地探索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可以發 揮的角色和作用。當時全球掀起華文熱,臺北市自覺地肩負起「正體漢字之都」的文化傳承 重責。首屆「臺北漢字文化節」不僅是臺北市首度以正體字為核心議題舉辦的文化活動,也 是臺灣向全世界正名漢字的開始。「傳統、現代與科技」的活動規畫理念,也形成此後的主軸。
     
    臺北漢字文化節舉辦數屆之後,我們團隊參與了 2012 年第八屆的籌辦。 也因為那一屆的工作經驗,我格外相信臺北市在這件事情上有對內和對外兩個方向的事情要做。
     
    對內,舉辦與臺北市文化資源做密切結合的多元活動,讓市民對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 正體漢字產生新的樂趣。如此,讓臺北人為自己是正體字的堡壘而自傲;讓臺北人快樂地從 日常生活中對漢字進行新的開發與創造,並且和全世界分享我們的自傲與快樂。 
     
    對外,提出具備國際視野的文化論述,在國際舞臺上建立影響力。臺北市漢字文化節要 連結全世界,一方面讓臺北的漢字文化資源為國際所注目,另一方面也讓臺北的漢字文化資 源轉化為產品走上國際。
     
    再過六年後的今天,我們與臺北市文化局策畫《漢字的華麗轉身》這本主題書,也同樣 希望維持這些核心理念。我們希望經由這一本書的出版,不論是臺北市民,還是生活、工作, 甚至遊覽於臺北市的人,都能體會、欣賞漢字的傳承與發展一路來到臺北市的意義與價值。
     
    讓我們共同使漢字更華麗,也因漢字而更華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