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次開課都有人問的問題,來這篇整理回答一下,想上課的捧油以及上過課的舊生,可以參考參考💁♀️。 .
Q1: 沒有書法基礎可以上課嗎?
A1: 可以可以,沒有基礎很好,最喜歡一張白紙惹。有書法基礎的人反而較不易跳開原有的框架,書寫最後會成習慣,習慣要改很難,需要更多內心的搏鬥與思考的轉換練習,這...
幾乎每次開課都有人問的問題,來這篇整理回答一下,想上課的捧油以及上過課的舊生,可以參考參考💁♀️。 .
Q1: 沒有書法基礎可以上課嗎?
A1: 可以可以,沒有基礎很好,最喜歡一張白紙惹。有書法基礎的人反而較不易跳開原有的框架,書寫最後會成習慣,習慣要改很難,需要更多內心的搏鬥與思考的轉換練習,這是我自己也遭遇的過程。
Q2: 沒有設計背景可以上課嗎?
A2: 可以可以,課程設計有一部分針對沒有設計背景的人設計,會教你什麼是設計(XD),當然有設計背景與沒有設計背景的朋友,在創作的敏銳度上會有差異(畢竟我們都被學校跟業界折磨了那摸久),但只要願意開始,課程結束後就會眼界大開,日常的美感培養便會悄悄的展開。四至八堂課不會帶你上天堂,但可以開啟新世界。
Q3: 6五3的課沒有字帖跟標準的練字SOP,上完課之後到底要怎麼繼續練習?
A3: 下課後可從生活大小事裡面挖主題出來練,在家用毛筆,出外隨身攜帶一支軟筆與筆記本,任何時候都能寫,看到路邊的字也能當作題目,每次規定自己要寫出幾種不同的字體,常寫就能養成創作的習慣,線條的表現也會愈來愈成熟。
Q4: 可以回去練正統書法的字帖嗎?
A4: 這題一直很難回答~~~
主要看想練字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想要把手寫字變美、變工整,練正統書法或硬筆書法是很有效的方式。或是想要寫字靜心,那沈澱下來磨墨練帖子,對修煉成佛很有幫助。
另外,行草書是在我的課堂上無法立刻學會的東西😂 如果是喜歡行草書那樣的帥氣字體,建議找專業的正統書法老師學習,自學則可挑幾本行草書字帖臨摹。
若以上皆非,只是想開心寫字、開心玩字體、亂畫畫,或希望可以寫出與全字庫不同並且可以應用到商業或平面文宣的字體,練帖就偶爾為之,淺嚐即可。上課都有教臨摹的技巧,偶爾臨來玩,也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Q5: 怎麼跳脫自己原來的寫字習慣與字跡?
A5: 砍掉重練,或是來上我的課。
Q6: 6五3的書法課與正統書法課的不同?
A6: 正統書法練字、練篆隸行楷。6五3的課練線條、練情感、練習如何從理性到不太理性。
Q7: 套課怎麼這麼貴?
A7: 其實是為了回答這題才打這一篇啦。有次上課,有個學生說,花個3600-7200左右就能學到怎麼畫出一個價值5000以上的logo,這個課真的很便宜。嗯嗯嗯嗯嗯。
另外開課成本之高啊,場地、材料交通等等,這種學費真的很佛了😭。
Q8: 老師很年輕?
A8: 對。 .
.
再來暫時沒有安排套課了,開放預約來台南找我上課,可一對一或一對多教學,兩日密集班教到飽,這樣我就不用跑來跑去了🤗
也歡迎企業設計部申請教育訓練💁♀️ #好久沒打長文
#書法#設計
篆書轉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痛並快樂的學習】
「很燒腦的課程,痛並快樂的學習。」這是今天教學提問力第二天「教案企劃」線上課程,其中一位老師寫下的心得。
「痛」是在於寫下一堂課程的教案架構,並用提問方式貫穿教案內容,這與過往用教科書內容講授的思考模式不同,要先從學習成果回推,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專注、投入、參與思考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午夜十二點截止收件,仍有老師半夜上傳教案。
今天老師一輪一輪上陣,四輪十六人(時間有限,剩下的教案來不及進行),每人講授主題與重點,要提問的問題,希望學生學到的知識,我即席回饋與講評,提出更多問題請老師思考,讓內容更聚焦、清楚易懂,而且要有趣,讓學生感興趣。
內容有國文的文章(簡媜、童書)、歷史的世界大戰、日本殖民台灣、白色恐怖、疫苗議題、經濟學供需原理、憲法、法律與法令的差異、兩性關係(愛情)、小篆的重要性、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海洋文學與環境生態、如何主持會議、生物課的細胞課,甚至是西亞的衝突。
其實是歎為觀止,這麼多主題、這麼多類型,非常精彩。
我的工作是讓內容更聚焦,釐清到底要教什麼?會不會塞太多內容?能否引起學生興趣?即使再無聊的課程,都有辦法轉換角度,增加深度與趣味度。
否則再有趣的課程,也會變得無趣、失去生命。
被我直指核心的問題,主要在於國文課不是透過閱讀去學習技巧(什麼技巧、什麼方法),而是希望這個文本看完後得到什麼啟發,增加思考能力,才知道如何應用,太快導向技巧,學生得到的就是無趣的破碎資訊。
比方屈原跟漁父的對話。不是讓學生知道屈原說了什麼?而是屈原在什麼脈絡、心態下有這種想法?如果我們穿越到屈原身旁,你會對他說什麼?
把問題扣回學生的生活經驗,挖深主角(屈原、漁父)言行背後的原因和動機,引發學生深切的思考。
一位老師說:「很多老師一下子都切知識,沒有用情境去帶入 ,學生都睡死了 XD」
有位老師提到日本總督府如何統治台灣的主題。我說這是好問題,也可以換角度,當時有幾年時間讓台灣人選擇當清國人、還是日本人,可以列出兩國的資源、變化,請學生思考自己回到當時,要選擇當哪一國人?
我也想到日本總督樺山資紀青年時來台灣探查,也可以讓學生站在樺山的角度,去思考台灣對日本的利益、或是哪些特有資源?去走一趟他的考察路線。
老師也提到當時台灣人要如何抵禦日本?因為題目太大,我建議可以列出清兵的實力、兵器,日軍的兵器戰力,台灣抗日志士的實力,請學生思考要如何抵抗,如何佈局?還是只能放棄?
另外,老師們開始思考,為什麼要教這個主題?難道只是按照規定嗎?自己的詮釋能力跟動機才是關鍵啊。
類似這樣的教案對話,互相觀摩討論,就是四小時的實戰發表的內容。
學員們的心得:
1.透過發表與老師的回饋交流,能夠把原本教案內容中太過模糊抽象的地方明朗化(別忘記填補學生和自己的認知落差)
2.要時刻反問自己,希望學生說得出來的重點是什麼(除了守護好目標範圍之外,也要思考孩子有沒有能力消化應用)
3.透過交流,看見其他老師仔細的細節,也從其他教案忽略的問題中檢視自己(這是平常很少有的機會,覺得經驗很珍貴)
1.老師最後畫龍點睛”提問不是重點,傾聽理解才是重點"。
2.要跳脫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找出問題意識,才能讓自己的提問有意義。
3.看到好多老師的教案分享,自己學到很多。
1.上課不是上技巧,技巧是隱藏在課程中,課程上完他們也學到這個技巧。
2.可以用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具體理解自己的提問。
3.透過洪老師在過程中不斷地協助學員們思考、修改提問,讓這五個課堂問題能越來越聚焦,並且拉近學生認知的落差。
希望辛苦之後的教學能力、態度跟熱情,可以重新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