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常做運動的人遇到什麼問題呢? 🤔 我習慣做大量運動 一個禮拜; 在家訓練兩次 至少三小時 🏋️‍♀️ 外騎三次 至少八個小時 🚴 今年4月我左大腿的關節開始疼痛 左膝蓋上太突然得沒感覺了 我怎麼了 !? 😟 去看復健科 醫生說 : 👨‍⚕️ 肌肉很健康 ~ 問題應該是神經! 去看神經內科 醫生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中最近感情不太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擦槍走火,上個禮拜,兩國外交戰火差點又被一張照片點燃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傳一張寵物犬梅沙(Mercer)的照片,地上還擺著牠最愛的玩具,但正中間這隻…扼…好像有點尷尬,「小熊維尼」近年被網友當成對岸領導人的惡搞化身,大家應該都不陌...

  • 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2:10:42
    有 850 人按讚

    常做運動的人遇到什麼問題呢? 🤔
    我習慣做大量運動 一個禮拜;
    在家訓練兩次 至少三小時 🏋️‍♀️
    外騎三次 至少八個小時 🚴

    今年4月我左大腿的關節開始疼痛
    左膝蓋上太突然得沒感覺了
    我怎麼了 !? 😟
    去看復健科 醫生說 :
    👨‍⚕️ 肌肉很健康 ~ 問題應該是神經!
    去看神經內科 醫生說 :
    👨‍⚕️ 大腿關節的軟骨有發炎,
    膝蓋上的神經已經壓迫了~
    至少要半月不要騎車, 多復健, 做簡單的動作

    OH~ 讓我好難過 😢
    4月到6月我盡量少騎車
    用熱水按摩關節, 做簡單的神經動作
    也有去醫院的復健科 ~
    可是 感覺沒什麼改變了
    發炎還在 ! 壓迫還在 ! 無感還有 !

    那時候我知道天母有一家治療所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馬上跟他們預約幾次的療程 !!
    恩賜治療師 先確認我哪邊不舒服
    發炎的痛度跟發炎不讓我做哪些動作的檢查
    他講話 講所有的細節, 讓我完全了解 !!

    第一次的療程
    一場約45分的徒手物理治療與動作評估
    療程結束後 恩賜治療師提供我回家功課
    做一個禮拜的鍛鍊後我再來

    第二次的療程 整體感覺順利很多 🙂🙂
    關節的發炎感覺越來越小, 只有微微的痛
    我回家再做一個禮拜的鍛鍊 感覺膝蓋越來越有感覺

    第三次的療程 恩賜治療師讓我使用
    SMARC AI醫療級運動復健器材 ~
    原來SMARC是安全有效的訓練儀器,
    適合全身協調, 心肺耐力, 肌力訓練 💪

    也會提供虛弱, 退化, 受傷, 疾病功能動作訓練
    我好像最喜歡 CS 106 (骨盆底強化機)
    跟 CS 104 (骨盆活化機) 😛
    這些器材很像健身房器材 ~
    差別就是這些比較專業, 安全 !!

    因為會感應到你的活動度, 功能肌力,
    肌耐力, 協調性, 動作精準度
    也會幫你整理動作角度, 動作速度,
    正確次數, 協調性, 精確度
    我興奮地挑戰高難度的訓練, 喘死我了 🤣

    😎 SMARC提供的科學化報告說 :
    我腹肌是最厲害, 腿肌力很正常, 手臂肌需要多練

    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
    真是熱愛做運動的人會喜歡的好地方
    除了專業徒手治療, 還可以體驗SMARC器材,
    拿到科學化評估報告與個人運動處方 ~

    預約看這邊: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48-4號
    ☎ 02-2872-8889

    ❤️ 歡迎來追蹤我 IG : susu.cyclingday
    https://www.instagram.com/susu.cyclingday/

    ❤️ 你還沒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嗎?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NzaJG1wYBdq51DMJVxcg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
    #徒手治療 #健身 #運動治療 #疼痛治療
    #健康賦能管理專家

  • 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4 19:48:05
    有 1,597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334起本土病例、校正回歸256例;連兩天6名病例死亡,多為60歲以上年長者;指揮中心加快研擬快篩試劑指引、考慮放寬相關法令;三級警戒專家評估需延長,28日解封有難度】

    今(24)日新增334起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6例死亡,年齡都在60歲以上,另再公布256例校正回歸案例。今日確診最多為新北市177例、其次是台北市99例。由於重症患者持續增加,昨(23)日有66例使用呼吸器,今天增加至84例,指揮中心協調各縣市醫院成立「專責加護病房」,跨區支援雙北。

    衛福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先疫情三級警戒到5月28日,但專家已建議延長,目前正在研議延長日期,而北市市長柯文哲也評估28日要解封不容易,停課日期應該會延長。

    台北市昨天快篩陽性率5.9%,新北市4%,今天台北市啟動捐款專戶,募資購買快篩試劑,指揮中心正在研擬全國的快篩指引,包括採用哪種試劑、補助費用等等,也考慮放寬法令,開放企業自行和廠商購買快篩試劑。

    ■新增本土病例334例,校正回歸256例

    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的334本土病例中,男性佔157例、女性177例,年齡介於未滿5歲到80多歲,發病日介於2021年5月10日至5月23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77例最多,其中又以板橋區4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99例,以萬華區38例為多,桃園市19例、彰化縣12例、基隆市及台中市各7例、高雄市5例、屏東縣及台南市各3例、南投縣及新竹縣各1例。(見今日最新疫情概況圖)

    陳時中也連續三天發布校正回歸案例,校正個案256例中,分布在5月14以後,台北市148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99例,桃園市6例、苗栗縣2例、臺中市1例,目前單日確診最多仍是出現在5月17日的476例。至於案例校正回歸要持續到何時,陳時中回應,希望一週內改善。(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今天新增本土病例足跡,萬華活動史相關200例、茶藝館相關34例、某社團相關6例、某水果商相關6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38例、關聯不明101例、疫調中105例。

    ■三級警戒專家考慮延長,北市長:28日解封有困難

    全台疫情三級警戒到本週五,但由於疫情持續延燒,許多地方首長都紛紛建議延長,陳時中坦言,「沒有用太樂觀的態度看待這件事,」許多專家都建議要延長,指揮中心正在研議,若確定延長會對外公布。

    而柯文哲認為昨天的北市篩檢陽性率達5.9%,顯示出從5月13日至今,已經出現兩個高峰,科學上的估計,5月28日會是另一個波,觀察的重點在於,每一個波峰是不是都比前一個低,如果持續下降就表示疫情有控制住,現在台北市民的自動自發封城是有效的,只是想要在5月28日解封是有困難,會與新北市長侯友宜討論,首都圈的三級警示要延長,再一起正式宣布。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整個疫情看起來沒那麼樂觀,疫情病情變化速度太快了,整個挑戰會愈來愈艱鉅,所以雙北一定會同步。至於5月28日會不會告一段落?侯友宜說:「我從沒有樂觀過,5月28日解封可能性非常低,大家要做心理準備,所以要做最壞打算、最充分的準備。」

    ■連兩日6人死亡,皆為60歲以上高齡者

    繼昨天創下疫情單日最高死亡個案6人後,今天再度新增6人死亡,分別為:

    案1860,70多歲女性,有胃癌等慢性病史,5月14日採檢,17日確診,19日死亡。
    案2476,70多歲男性,有扁桃腺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史,5月17日出現發燒症狀並就醫,19日確診,21日死亡。
    案2720,60多歲男性,5月15日出現咳嗽症狀,16日自行就醫採檢,20日確診,22日死亡。
    案2825,60多歲男性,有高血壓、肝硬化等慢性病史,5月17日出現發燒症狀,20日確診,22日死亡。
    案4162,60多歲女性,有糖尿病、慢性B型肝炎等慢性病史,5月21日有肌肉痠痛、呼吸困難、肺炎等症狀,21日採檢,22日死亡,23日確診。
    案4284,60多歲男性,有萬華區活動史,5月22日死亡並通報採檢,23日確診。

    所有死亡案例都在60歲以上,案4284是死亡後才被通報採檢確診,案4162則是未等到確診報告出爐即死亡,6例中4例有慢性病史。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出,COVID-19一年多以來,世界的死亡率約2%,青少年死亡率低,但老年人與有慢性病的人死亡率則明顯上升,健康危險因素會放大很多倍,老年的特殊族群要特別注意。

    ■指揮中心調度各縣市成立「專責加護病房」

    連續兩天死亡案例創新高,重症患者也不斷增加,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截至今日共有84例使用呼吸器,比昨天66例增加18例。4月15日至今共有3,255例確診,其中335人重症,佔10.38%。若單看60歲以上,從4月15日至今有1,228例,234人重症,重症率19.1%,顯示60歲以上是高風險者。

    重症患者持續增加,指揮中心昨召開醫療調度會議,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已和各縣市政府研議,完成設置「專責加護病房」,羅一鈞補充,各縣市醫院要按照規模,以10~20張加護病房區域為一單位,劃定這區域專門收治病患,受中央調度,醫院不能以不在雙北為由拒絕釋出病床。另會組成重症照護專家小組,調整重症區的感控或負壓設置,由專家提供現場指導,各縣市專責醫院這週五以前會完成清空,確保被送到外縣市的確診者若有需要醫療時,有床位可以應用。

    此外指揮中心也協調建立集中檢疫場所後送醫院的「綠色通道」,另邀集22縣市的地方消防局長建立標準程序,在集中檢疫所的輕症與無症狀患者,若病情有變需送醫,在接受119通報後,由消防機關的救護隊執行後送到該檢疫所配合的醫院。陳時中解釋,綠色通道是指輕症、無症狀者收治在集中檢疫所後,監測病情若有變化才要送到醫院去,綠色通道能確保集中檢疫所要轉診時可以有病房。

    ■醫護人力不夠,指揮中心縮短解隔離標準

    由於醫護人力不足,指揮中心也在昨日公布最新版的「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適用疫情警戒第三級以上地區的醫療機構和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

    1.完成接種第一劑疫苗達14天(含)以上的無症狀接觸者:無症狀即可返回工作,需自我健康監測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21日。

    2.已接種2劑疫苗,第1劑達14天(含)以上的無症狀密切接觸者:需自主健康管理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21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1次核酸檢驗結果陰性後,可返回工作,惟返回工作後需每3天進行1次核酸檢驗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14日止。

    3.未接種疫苗或已接種疫苗第1劑但未達14天的無症狀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到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7日期滿後,第1次核酸檢驗結果陰性後,可返回工作,惟返回工作後需於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第10、14日再採檢,並續自主健康管理至與確定病例最後一次接觸次日起21日。

    羅一鈞表示,新的解隔離標準上週專家會議就有討論,因為現在不少醫護人員都接種過疫苗,已有相當保護力,為了避免人力不足,照顧品質下降,因此公布新指引,但為求保險,密切接觸者中間會再採檢,避免接種過疫苗後還是出現輕症或無症狀感染。

    許多醫護除了在醫院冒著風險,回家也擔心傳染給家人,但並非每個醫院都有宿舍可提供給醫護人員,陳宗彥表示,昨天全國防疫會議上,已請縣市政府特別安排適當旅宿給醫護人員,「有請縣市政府務必協助。」

    ■快篩指引研議中,中央考慮放寬企業自行快篩

    台北市昨天快篩陽性率5.9%,新北市4%,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加強快篩,但快篩試劑不在指揮中心整備物資名單,地方政府得自行調度、出資,人力和經費漸漸入不敷出,台北市政府今天啟動捐款專戶,募資購買快篩試劑、防疫住宿,以及醫護人員相關支出。陳時中表示,目前相關防疫政策都有經費補助,但是在一定範圍內,地方有自籌款,「要加強要自己籌款。」不過指揮中心也正在爭取政院經費,會陸續公布。

    陳時中表示,不同區域風險不同,在疫情熱區的快篩數多,有參考價值,但若在疫情輕微的地方,相對偽陽性比率增加很多,會造成防疫不必要負擔。羅一鈞則補充,現在各縣市使用快篩經驗差異很大,雙北快篩陽性經PCR檢測,最後確診符合有9成,但其他非疫情熱區的縣市做快篩,則偽陽性高,例如連江縣3例快篩陽性最後都排除,若偽陽性個案也入住檢疫所不但有風險,又有增加醫療負擔疑慮,會蒐集各縣市資訊,作為指引參考。

    至於要購買哪種快篩試劑、是否補助經費、哪些地方適合做快篩,陳時中表示,目前正在訂定相關快篩指引,若有消息會進一步說明,也已經請經濟部跟相關廠商聯繫,盤點快篩試劑產量,希望有大量需要時可以提高產能。不只地方政府卯足全力快篩,也有企業自行接洽廠商,購買快篩試劑,對此,陳時中表示,快篩是醫療器材,只有醫事單位能購買,企業購買快篩試劑,「和法不相合」,但因應疫情需要,今天下午會召開會議討論是否適度放寬法規。

    ■北市確診者多,柯文哲呼籲兩人一室

    目前台北市每天確診者數量多,北市醫療量能備受考驗,柯文哲表示,北市病房要改裝成負壓或抽風病房需要時間,已經要求醫學中心儘速改裝完畢,但像是三總週五可以完成,榮總要到週六,台大則是要分批,因此建議中央,對於確診者在這個緊急狀態下,不要再堅持一人一室,反正都是確診者,兩人一室讓有打疫苗的醫護人員照顧,紓解病床不夠的問題。

    對此,林口長庚感染科醫師、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上週指揮中心召開的專家會議中,的確有討論到能否兩人一室,若未來病床不夠勢必得要這樣做,雖然不同病毒變異株是否會因此交叉傳染,目前還不知道,只能假設目前患者都是英國變異株。至於什麼樣的病患可以兩人一室,黃玉成說,目前指揮中心還沒有詳細討論,當然要入住加護病房的會另外考慮,其餘病患先暫且當成一樣的,就看指揮中心何時同意實施。

    ■全台疫苗施打人次僅30萬,北市呼籲AZ疫苗趕快發下來

    至於疫苗的部分,柯文哲認為,疫苗還是最終的解方,目前已經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希望中央趕快撥下來,早一天撥下來施打就可以救很多人,雖然台北市也不是沒錢,但採購疫苗還是要相信中央,短期方案仍是先施打目前擁有的AZ疫苗,中期方案還是希望美國能先提供一、兩百萬劑應急,長期可能要等七月的國產疫苗。

    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今日上午10點為止,全台接種僅30萬2,698人次,而上週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最快周三可以完成檢驗封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會以最高風險、第一線人員優先,例如運送疑似確診病人的人員,指揮中心會盤整後開會討論,定出分配比例。

    ■金門入境需快篩公告被撤銷,中央統一訂定離島防疫指引

    金門縣政府考量離島醫療資源不足,昨天公告,搭飛機到金門的民眾應提出3日內PCR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否則將現場接受快篩,陰性才能入境,但衛福部今日撤銷縣府公告。

    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3項,如果地方主管機關要管制人員移動行為或執行強制普篩等措施,「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期間,應依指揮官之指示辦理。」由中央統一訂定防疫指引,希望各縣市務必配合。

    不過,陳宗彥也表示,去年疫情發生初期,就可以看見邊境的風險高,中央也明白離島有實際上的需要,指揮中心會評估三個離島縣(連江縣、金門縣、澎湖縣)的醫療量能,並綜合考慮本島的情勢,研議出具一致性的防疫措施標準。

    此外,今天指揮中心也提出3則假訊息,經查發現有心人士的網路IP位置皆來自境外,提醒民眾不要隨意轉傳以免觸法受罰:

    ● 「醫生聊天紀錄截圖外流,表示確診數據要開始作假」為不實訊息。
    ● 「由於患者爆量,醫院只能把患者遺體遺棄在河裡」為不實訊息。
    ● 「2萬人離奇失蹤,二殯火葬場集中大量焚燒萬華肺炎患者遺體」為不實訊息。

    (文/林慧貞、嚴文廷、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柯皓翔、戴淨妍;攝影/鄭宇辰、陳曉威、蘇威銘)

    #延伸閱讀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https://bit.ly/3fjUwhH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https://bit.ly/2RzUND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PCR #綠色通道 #疫苗 #假訊息

  • 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3 00:14:21
    有 369 人按讚

    這一個禮拜以來,日本疫情進入所謂的「第三波」,而且感染數字是越長越高了++"

    禮拜一因為統計的關係通常數字都會比較小,但如果禮拜一都突然跳到較大的數字了,那就代表那個禮拜可就不好玩了,其實官員們也早就知道狀況了,東京小池都知事在短時間之內就開記者會,把都內的疫情警戒等級升到最高的第4級(疫情正在持續擴大中),肯定是進入緊張的局面。

    日本各地方有自己設定的疫情警戒等級,像一個禮拜前最嚴重的是北海道札幌地區,北海道知事也將疫情最嚴重的札幌市調升第4級警戒,要求札幌市居民避免不必要、非緊急外出,並儘量不要離開札幌,也儘可能不要到北海道的其他區域。若疫情仍無法控制,北海道政府也不排除升至疫情警戒最高等的第5級。

    過了一個禮拜之後,疫情又燒到大阪這邊來了,11/22今天大阪單日確診人數超過490人,是「過去最多」,連大阪這邊也來到了跟東京一樣的數字,可見整個日本的疫情確實都在擴大中。

    11/17:1699
    11/18:2200
    11/19:2387
    11/20:2424
    11/21:2594
    11/22:2168

    這幾天確實每天都在「過去最多」式的增加,即使民調顯示有84%的日本人感到不安,但這幾天也恰逢日本11/21開始的三連休,是否能遵守日本醫師會所呼籲的「我慢の3連休」(忍耐的三連休) 呢?

    由這幾天的新聞看來,日本熱門觀光景點仍有一定的人潮,在國家無法有強制性的法律規範之下,想要人民在連休期間"忍耐忍耐再忍耐",看來不是件簡單的事。這個病毒始終是在考驗著人性,而人性就是有著軟弱的一面,即使是日本這種認為自己很優越的民族,反倒是因為自己人所苦,甚至還想甩鍋把責任推給外國人,說在日外國人可能因為文化跟語言的隔閡而造成疫情的擴大(相信有很多朋友看到這則新聞),明明就是一堆日本人這種時刻還在居酒屋開心地喝酒、"夜の街"店家繼續營業玩樂著,如此高傳染力的COVID-19很難不擴張吧!不然北海道"すすきの"的感染怎麼會那麼嚴重,去過札幌的朋友應該知道不管是飲食或者歡樂街就是集中在這區。

    東京小池知事又出來舉牌了,提倡著聚餐時應要遵守著「五小」(5つの小、いつつのこ):

    小人数-聚餐「少人數」
    小一時間程度-「縮小一小時」
    小声-「小聲」享用
    小皿(に料理を分ける)-料理分「小盤」
    小まめにマスク、換気、消毒 - 戴口罩及室內通風或消毒要「小忠實」

    不管是之前的「三密」,還是現在的「五小」,其實都是利用簡短且吸引民眾目光的方式,想盡辦法推動防疫新生活的政策,就好像台灣之前利用"咱只有一粒卡臣"的圖示就可以很快地引起討論聚焦、告訴大家不用囤貨。也不得不說小池都知事不管在打扮或者講話方式方面真的是很有氣質,最後也有提醒大家別忘了要對醫療從事者打從心裡的關懷感謝,只是可惜不管是這五個こ、還是三小XD,日本政府的防疫政策一直在走著錯誤的路。

    您可以不用理會我的看法,但您不得不相信目前可以看得到的這些數字,第三波確實在長大中、而且長得很高,在這幾天的三連休過後恐怕還會有另一波高峰,日本疫情狀況一直這樣repeat發生著,相信大家看得也都膩了。當然您或許也覺得不用太理會媒體過分報導這些數字所帶來的恐懼,畢竟這個疾病在日本的死亡率只有1.5%、在美國的死亡率則是2.1%,但確實日本這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聞在討論患者復原後所帶來的後遺症了!更重要的是未來是否會進入醫療崩潰的問題,像今天就有新聞在報導德國進入冬天的疫情再次爆發、恐進入醫療崩潰。

    日本有90%的公司取消今年的忘年會(尾牙),受到最大衝擊的就是各大餐廳飲食業(其實台灣今年也有很多大公司也紛紛取消了尾牙)。說實在的,現在日本的觀光產業有一部分可能是先靠著過去有賺錢的積蓄暫時先撐著,但大家都在比誰氣長而已,另一部分的店家可能就認為前景不看好而直接提前關店。當然也有異軍突起、因為疫情關係而轉往線上服務,反而達到不錯轉型效果的產業。單純要靠日本國內旅遊支撐起龐大的觀光產業看起來是難度相當高的,日本政府雖然很有心地,砸了鉅額補助金要來救國內觀光業,但只要疫情一擴大,這些通通會被打回原形的.....

    想想看,假設台灣現在1天只要新增3-5名本土感染者就好,人民肯定就會變得非常緊張,旅館紛紛退房,buffet沒人敢去吃了,那是因為台灣目前已經好幾個月沒本土感染案例,再加上台灣的觀光資源相對於觀光大國來說還是比較有限的,國內觀光產業很快地就可以被人民安心出遊給支撐起。更何況日本現在是以每天一兩千感染數在增加著,即使日本政府用半價補助方案鼓勵大家多出去消費,但肯定還是會有許多人感到不安,在密閉空間吃飯不會覺得毛毛的嗎?在旅館大眾池泡湯不會覺得毛毛的嗎?起碼正常人是不想連累到自己小孩也受到感染的吧!因此,疫情無法壓下來的話,這麼多的GoTo也只是枉然的,而且早就被外國人笑說是Go To Hell計劃了,不是嗎?

    因為疫情擴大的關係,這幾天整個日本都在吵著關於疫情較嚴重地區的的「Go To Travel」計劃是否要停止、「Go To Eat」計劃是否要考慮停發新餐券或暫緩使用積分措施。這時候地方跟中央又要開始吵架了!肯定有很多民眾會怪罪10/1開始把東京納入Go To Travel適用範圍,才會害疫情擴大至整個日本。東京小池都知事聽到這樣,當然就不開心啦,認為GoTo計劃一直是政府所推動的政策,不能交由都道府縣來判斷對錯,希望由中央政府確實判斷並負起責任。

    確實,這次日本疫情會再次擴大成這樣,中央政府是該負非常大的責任,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中央跟地方互相推來推去的時候了,因為日本已經進入冬天,而且今年的雪量預測將會相當多,假使今年冬天氣溫會比往年低,室內活動機會變多加上室內換氣循環等因素,疫情是很有可能再次攀升到更高的數字。北海道鈴木知事先前就好幾次自己決定調整道內的防疫政策,顯示著對政府的防疫態度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日本政府嘴巴一直講說希望經濟與防疫能並重,但實際上偏頗哪一邊,大家都看得出來!現在的情況則釀成兩邊皆空的局面。

    而我們看到這樣的日本,需要很難過嗎?相信大家從二月看到現在年底了,對於日本這樣的防疫態度、相對於這樣的疫情數字來說,早已不感意外了。我一直覺得日本的醫療與科技還是非常先進的,或許日本也能很快地研發出有效用的醫療技術或醫療器材來對抗疫情也說不一定。最主要是目前全球已經有兩支新冠病毒疫苗報出佳音了,日本也仗著舉辦奧運的優勢,至少是比我們台灣能早先取得大量的疫苗,所以我們真的只要把自己的國家給守好即可,想要再次去日本旅遊,肯定不是那麼快的事情,即使日本的感染數字完美地減至0,兩邊的邊境也不見得會馬上無限制地開放,而且我們肯定也會等3-6個月以上都確定沒問題才會敢出門。

    所以,就算我在這邊打這麼多字,也不是在罵日本政府,因為根本無濟於事。我也應該是比大多數的人都還關心日本的疫情,甚至您每個禮拜看一下我所講的,就差不多可以知道整個禮拜日本的疫情大概有哪些大事了,而我提及的也確實都是有日本新聞報導的,絕非憑空捏造。我對日本的未來還是感覺到樂觀的,畢竟疫苗出現真的是給了人類很大的一道曙光,只是遠水畢竟還是救不了近火,日本的法律在短時間肯定是沒辦法對人民在疫情控制上有一定規範了,就只能祈禱日本現階段的醫療能盡量避免進入崩潰的局面,一直等待到疫苗確定可以施打到國民的身上。我們再多的擔心也是多餘的,即使您再生氣或者再難過,您仍舊無法改變日本政府的政策、也無法改變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又再度跑出來玩樂。因此,不如好好地做好您現在眼前的事、珍惜台灣這樣七個多月沒有任何本土感染的環境,然後期盼著2021年能有更多的好消息出現。

    確實,對未來有「盼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生本來就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一帆風順的,多少會遇到一些逆境。我自己也遇到很大的困難,但也是盡量告訴自己只要努力活下去,未來肯定就會有更多的希望,內心也設法平靜下來、等待那一天的到來,那些不好的、總會過去的。盼望著能重新回到日本開心旅遊的日子,盼望著全世界恢復到正常生活的那一天到來,內心能對未來充滿著正面的期盼,不要被那些胡思亂想來干擾自己喔!

    每個國家都有它好的那一面,也有它不足的那一面。我們是小小的台灣,可能也有著很多缺陷存在,但憑藉著2003年發生SARS的經驗,讓我們國家在防疫這塊強大起來,真覺得是上天很大的眷顧、也是相當慈愛的安排。面對冬季疫情更大的挑戰,面對不斷的境外移入增加案例,我們暫時還能夠安心在國內出遊、但基本的防疫還是要做好,常常要提醒自己與身邊的親友不要太過鬆懈了才好!

  • 第三級醫療器材有哪些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24 22:00:06

    美中最近感情不太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擦槍走火,上個禮拜,兩國外交戰火差點又被一張照片點燃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傳一張寵物犬梅沙(Mercer)的照片,地上還擺著牠最愛的玩具,但正中間這隻…扼…好像有點尷尬,「小熊維尼」近年被網友當成對岸領導人的惡搞化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蓬佩奧恐怕也不會不知道,這張曬狗照就引發聯想了,難道是在暗指「咬殺維尼」嗎?怎麼不找個跳跳虎、米老鼠、不然凱莉的妹妹凱蒂貓都好啊?但偏偏是小熊維尼,這真的沒有故意嗎?還好那個梅沙看起來慈眉善目,年幼無知的樣子,要是換這隻來就更不得了。

    而就在這張照片引發政治解讀的同時,美國又傳出,川普政府打算禁止所有中國共產黨員入境美國,再為美中關係投下震撼彈。美國聯邦法律「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裡面規定,如果美國總統覺得哪些外國人入境後,可能危害美國利益,就可以宣布禁止他們入境,禁多久也由總統自行裁量。川普2017年就曾經援引這條法律,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發布旅遊禁令,雖然鬧上最高法院,但最後是被裁定合法喔~所以川普現在打算如法炮製,這次把目標換成中國共產黨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已經在美國境內的人,取消簽證、驅逐出境!

    《紐約時報》引述四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爆料說,這紙禁令還在草擬階段,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共產黨員約有9200萬人,但美方估計,如果把家屬計算在內,禁令可能影響2.7億人。如此廣泛的禁令將是自2018年兩國貿易戰開始以來,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最具挑釁性的行動!

    中國全部人口突破14億,2.7億是20%的人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而且人家臉上不會寫著「我是中共黨員」啊,美國政府要怎麼確認?真的要執行起來難度很高吧?

    況且「入黨」可以說是中國人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一部分,想要升官升學發大財,入黨者得優勢,但並不代表一定支持官方的意識形態呀;對川普這個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嗆聲說:如果報導屬實,只能讓人感到美國的「可悲」,但民間態度就不太一樣了。
    不少中國網友表示,他支持!因為他們不爽高官捲款赴美安享晚年,還拜託川普「認真處理」,幫中國老百姓抓貪官。但專家認為,禁令一旦上路,勢必會引發中方報復,同樣拒絕美國公民入境中國,讓美中關係雪上加霜。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從跨海叫罵升級到相互制裁階段。這場新冷戰開打,美國真的挺得住嗎?還是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所以美中真的會走向這條路嗎?

    雖然「去中國化」已經成為川普競選連任的主打歌,但專家普遍認為,美國和中國翻臉百害無一利,還恐怕出現嚴重「戒斷症」。我們舉幾個例子,先拿禁中共黨員入境這件事來說,將直接衝擊到旅遊消費和房地產板塊。

    在疫情爆發前,赴美外國旅客人數,中國排名第五,2019年共有280萬人次,雖然人數不是最多,但中國遊客卻是最會買的,他們停留期間平均會消費6700美元(約20萬台幣),比其他國際遊客多了50%,許多高檔精品店根本是靠中國遊客的荷包吃飯的。

    另一份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在美國的旅遊支出增長了8倍,2015年中國遊客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70億美元;而許多中國高官雖然嘴巴上反美,但都私下在美國置產,拚命把小孩往美國送,根據全美不動產協會(NAR)的數據, 2018年中國人購買的美國房地產,總價值高達320億美元,其中10%是買給留學子女住,比例超過任何國際買家。
    出口上,美國農業部門十分仰賴中國市場。根據統計,美國的三大出口國,冠亞軍是鄰居加拿大(18%)和墨西哥(16%),第三名就是中國,2019年出口額佔了6.6%,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先前的美中貿易戰,就導致原本應該銷往中國的大批美國農產品賣不出去,2019年家庭農場破產案例比前一年增加近20%。

    就算美國人能撂下狠話,說你中國人的錢我不賺了,問題還沒有解決。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叫假的?現在美國吃的穿的用的,連保險套都是Made In China。最傷感情的就是,川普天天在那邊Chinese virus,Chinese virus罵中國是病毒發源地,但美國還是跟中國買了一大堆醫療器材。從4月起陸續空運到美國,光是第一架就載了80噸,舉凡口罩,防護衣,手套,溫度計,呼吸器,測試劑全都要跟中國買,連挖鼻子做採樣的棉花棒,這麼基本的東西都要跟中國買。

    但是中國的產品良率有問題啊,N95不是N95,只有N而已,no good。你當他不知道嗎?都知道,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芬蘭,加拿大,都抱怨過了,美國怎麼會不知道?但不買行嗎? 你美國企業為了省錢,把所有的工廠搬過去一二十年了,美國國內自己根本都不產了。美國現在給COVID-19教訓了一頓,知道不能這樣搞,兩黨有共識,這些要救命的器材不能仰賴別人,要自己做。現在美國死了十幾萬人,確診病例快四百萬,夠急了吧?連這麼急的產業,據估計美國製造業能趕上進度,都要好幾年的時間,所以那些比較不急的,沒有一下子不會死的,像汽車,你覺得要花多少年製造業會搬回美國?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研究,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對美國的直接和間接衝擊就高達650億美元,川普想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恐怕經歷多年陣痛期。而且中國其實是美國的海外金主爸爸喔,目前中國持有1.08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僅次於日本(1.26兆美元)(第三名英國3935億美元),為美國預算赤字提供了大筆資金。

    這波疫情讓美國經濟面臨「大蕭條等級」的經濟危機,目前經濟學家們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應該放棄貿易戰,想盡辦法挽救當前經濟,美中貿易戰只會兩敗俱傷;而另一派經濟學家則認為,美國應該繼續升級貿易戰,一方面向中國索討更多利益,同時也能報復中國的防疫不利,但其實兩派殊途同歸,都不能否認在疫情後,美國經濟對中國的需求勢必增加,不過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出於政治利益,預料美國將繼續攻擊中國,讓貿易戰持續升級。如果川普連任成功,「去中國化」可能成為第二任施政重點,就算民主黨拜登當選,在美國反中情緒高漲的氣氛下,也不至於貿然向中國靠攏,因此無論民主黨、共和黨誰執政,未來幾年內,美國很可能會在中國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美中攜手發展經濟,已經20多年,短時間內想要無痛脫鉤,專家學者們都打了大問號。蓬佩奧坦言,美中經濟一體化程度高,中國外長王毅也說,美中關係發展至今已經很難「不顧實際強行脫鉤」。雖然美中不至於真的實質上開戰,但你認為這場貿易版的「修昔底德陷阱」,有可能避免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禁中共黨員
    #脫鉤美恐重傷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