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第一次找打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第一次找打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第一次找打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第一次找打工產品中有25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901的網紅Vintage X Modern 復古小姐的現代媽咪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早到現在移動了好幾個地方。 先送孩子們去學校,到醫院掛號幫孩子排檢查,跑一趟東港辦事順便吃點生魚片再回來,歇一下準備下半場接孩子們回家,晚飯後還要帶三寶眼科回診追蹤一下視力。 看到網路上文章說有些小學生近視一年增加100度,姊姊上小學後每天都有不少作業,她又很喜歡繪畫與手作,真的是讓媽媽放心不...

 同時也有18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自己,穩賺不賠!」 - 今天邀請企業家蕾咪跟我們聊聊關於「投資自己」這件事,過去我們常常聊到「投資」大家就會以為是「錢」,其實形式非常多種,好好對待自己、好好學習新的事物,也是一種投資。 - 這集理財教室我們將投資自己分成四大類型,包含專業能力、通用能力、才藝、外貌,到了每...

第一次找打工 在 Gin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05:26:07

在以前打工的咖啡店,沒有招牌,雖然有一大片鑲著木邊的落地窗,就算是好天氣的日子也還是望不到裡面的一切 一般人是不太可能會走進去的,何況是對一個第一次找打工的人來說這其實有點可怕,但還是帶著某種程度的好奇推開了厚重的木門 長吧檯和小閣樓,走道旁堆了一箱箱的比利時啤酒,牆上掛著兩個時鐘,台北和法國,...

  • 第一次找打工 在 Vintage X Modern 復古小姐的現代媽咪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6:31:30
    有 63 人按讚

    一早到現在移動了好幾個地方。

    先送孩子們去學校,到醫院掛號幫孩子排檢查,跑一趟東港辦事順便吃點生魚片再回來,歇一下準備下半場接孩子們回家,晚飯後還要帶三寶眼科回診追蹤一下視力。

    看到網路上文章說有些小學生近視一年增加100度,姊姊上小學後每天都有不少作業,她又很喜歡繪畫與手作,真的是讓媽媽放心不下。😅

    今天是我第一次去東港,到華僑市場停車場下車時撲鼻而來的海風,立刻確認了來到海邊的事實。😄

    平常的我應該沒有這麼難搞(老公一定會說:妳就是!)。每次到海邊玩一蹲下我往往是那個拉不走的人,只是我今天穿了新裙子,走進了攤販時不時就往外潑倒海水的魚市場,那感覺就像小時候路過不知道什麼時候要「砰!」的爆米香攤子一樣,有點心驚。

    說真的,此時此刻我沒辦法放鬆享受這樣的氛圍,忍不住想起海岸村恰恰恰剛來到魚市場裡面打工的尹惠珍🤣🤣

    最後一張圖是前陣子由於姊姊有疑似頻尿的困擾,那天是周六,我們平常去的診所連停車場都爆滿,我只好找一家新開的診所帶她去看,想說也許人會比較少,沒想到我們卻誤打誤撞在新診所看到了小兒腎臟科醫師(正是我們需要的)。雖然一樣等了很久,不過我覺得好值得。醫生除了仔細跟孩子問診之外,還親自帶著孩子到另外一個房間衛教,示範如廁後應該如何擦拭。我覺得這個真的好重要啊!!

    身為媽媽,其實我們很多人小時候學習到的尿尿後擦拭方法並非正確的。❌

    簡單來說,醫生示範的方法是,一張衛生紙對折兩次,然後放在中指上面,用整根中指貼著著尿道口左側和右側按壓(類似V字),接著衛生紙再對折一次,按壓靠近肛門口的地方。
    不要用前後拉扯的方式。

    小孩有時候說尿尿的地方痛,其實不見得是發炎,而是擦拭方法不當造成,例如:太用力。

    會提到這件事是因為早上去醫院幫孩子排後續檢查,想起上次這個看診經驗,分享給大家。
    安安十全婦幼診所的王一帆醫生,真的是很細心的女醫師,不過看她的診要有耐心等待喔!(櫃檯貼心提醒😅)

  • 第一次找打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21:18:01
    有 38 人按讚

    好書介紹:我只想好好上班 3/7

    美國大學指定職涯手冊教你求職工作潛規則,超前部署如何爭取機會、獲得信任 !
      
    有些人學校表現平平,怎麼一畢業就擠進大公司工作?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天天處理雜務,如何被主管看見、脫離打雜人生?

    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不會沒定性?怎麼規劃換工作不會讓主管留下壞印象?

    在學校很優秀,進入職場不見得順利。

    工作,是規則完全不同的新競技場!

    ●零散的打工經驗如何整理成有目標的嘗試與規劃,讓公司找不到不僱用你的理由?

    ●什麼樣的態度,能讓主管對你多點信心?

    ●跟同事不熟、上司不認識,如何透過email讓工作成果自然被看見、又不流於自吹自擂?

    ●第一次當project leader,開如何主持會議?
    指導團隊成員有什麼技巧?

    ●什麼時候該換工作?該如何規劃?如何與主管溝通?

    想好好上班不該靠運氣。

    在第一次工作就犯規之前,先學好處理問題的本事,讓恐懼成為在職場存活的動力!

    天下讀者俱樂部 #小君進站中 大大學院 憲福育創 #知識型網紅 #洪佳君

  • 第一次找打工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20:30:36
    有 28 人按讚

    [想攝影144] 細說分鏡 Vol.2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98
    🖍倘若無法充份解釋,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滴辛苦創作的過程心血
    🖍對我來說
    🖍那僅是空有點、線、面、色彩與明暗組合的作品
    🖍那是空泛的靈魂,難以激起我心中的共嗚

    好像,只有自己的照片,才會讓自己一看再看,無論在哪裡看到的作品,拍的再好、獲得金獎首選,當下感到驚豔,心底好像少了些什麼,說不上來,或許,這就是前幾篇所提到的「一張作品與攝影者的 “連結” 」少了吧,少了這個連結,我們與照片的距離也就越遠了一些。

    🟥影片素材挑選
    「細說分鐘」這一系列的文章,到這一篇已經第 22 篇,每一篇講的主題都不同,都是在講述這則影,每一個畫面、每一句旁白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與心血,而挑選出來的每一個分鏡,無論是「動態影片」或是「照片」,不但盡量符合旁白所說的內容,同時在挑選過程中,也有我與我自己作品「連結」的感受下,加以挑選出來。

    比如說這麼一句話「每一滴辛苦創作過程心血」好了,為何會挑選那段影片? 因為錄製那段影片時,那天是剛下飛機第二天,還有一點時差外,白天走了大半天,回到旅館休息了一會,醒來還有一點昏沉,算好適當的時刻,也就是天空出現藍調的時候,背起器材前往該處,並且設定好器材開始錄製教學所需要的影片。

    選擇這些片段,是一段辛苦的過程,除了還有點時差外,為了往後工作,白天的踩點、拍攝與記錄,晚上更帶著更多的器材走出門,對當下其實也是精神與體力的壓力,如果要我再多說一些,我可以再用 3000 字細說更多的故事,但這裡,省了免了,雖然看影片的觀眾無法了解當時我的身體狀況,而我也只在這裡輕描淡寫過,是不容易體會我挑選這段影片的考量,其實,就是那個「連結」,不然 15 天的旅程,更多次的「攝影旅行」,我可以選的素材更多,為何挑選這畫面,背後有一小段挑選的抉擇。

    🟥攝影、生活脈絡
    過去我曾對自己說,或是對朋友,學生說過一些這近 20 年的拍照片得,有一段時是這麼說:

    🔹「我不會刻意的去追大景,我知道漂亮出色照片,這個 “大景” 是很需要的,過去剛接觸攝影,也會去追尋特別的主題來拍攝,但隨著好幾年下來,好像這種追尋的精神越來越薄弱,一般人可能會說…,拍多了,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很清楚我並不是如此,而是心中有一種想法 – 我不喜歡刻意去拍,與我生活較無直接關係的主題。」🔹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層感受,而是在我從事現在的工作,每天都在跟「攝影、照片」相處,因為「二件事情」的發生,讓我思考出這個心得。

    第一件事是,多年前曾發現疑似他人盜用我的圖片,很久很久前,久到不知何時去了,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拍攝高雄西子灣的燈塔,日落時太陽落下,很接近燈搭的漂亮日落,直幅構圖,海面比例佔四分之一左右,一時間我心裡一楞 – 怎麼會有人拿我拍照片,當作自己的作品去分享呢?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原作」,當然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出原檔,上頭有日期可以證明,是找出來了,但構圖略有不同,近 8 成接近,燈塔與太陽相對位置略有不同,海面在照片比例也不同,直覺看是很像沒錯,細細比就差很多、很多。

    找完比對後才覺得,自己真不該花這時間去做這件事情,因為這種西子灣燈塔本來就是當時熱門的景點,再說這樣子的主題也很多人拍,會拍出「很像的照片」也再所難免,何必花上那麼多時間去翻找自己這張照片做比較呢?

    其二的原因就是,當開始做這些攝影教學、寫作工作後,翻找照片就成為日常工作之一,為了找尋特定的照片,有時會找找十幾年前曾經拍過的照片,那些照片性質,大多是記錄自己生活「吃喝玩樂」居多,偶爾會有些為了追景而拍的照片,我發現…,我的目光停留在「吃喝玩樂的照片」上的時間,遠多過在欣賞「追景拍攝照片」還要更多。

    也許你會說「你在找照片時分心了哦」,對,有一部分的心情是分心了,但在看那些「偏向記錄生活的照片」比較讓耐得住我一看再看,因為這些照片可以告訴我很多故事,比如「我當時年紀、住在哪裡、生活型態、打工、感情關係…」等等,因為這些照片就是因為與「生命脈絡」有著非常強大的連結關係,「如果不是那時候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有這些朋友、這些事件發生」,所以在看這些照片,特別能勾起腦海中曾經深刻卻又漸漸淡忘的故事。

    而那些「刻意追景」的照片,儘管這些照片漂亮順眼,有些也在後期處理特別下了一些功夫處理,確實比前者照片更加精彩許多,但過了十數年後再次欣賞,那種當時的感動好像「沒了」,我仍記得當時為何去拍這些照片,但帶給我心頭迴響,比前起者卻少了許多,有一種與「當時自己生活脫節」的感覺,因為這些照片並非是我平時會去想拍的 (可能心情不對? 或是不符合當時生活作息?),這些照片無法帶給「現在的我」更了解「過去的自己」。

    🔹感覺自己拍的照片,與自己的 “連結” 感受越來越淡了,對此,我也找到了答案 – 因為這些照片並不符合我的生活「脈絡」,不是我平時生活中會去拍的照片,一個照片資料夾裡上百張照片,在還沒打開細看前,大概心中就有點拒絕去看的心情,當我發現「為了記錄生活所拍照的照片」與「刻意追景而去拍的作品」之間的落差後,漸漸我就不再去拍這種照片了。🔹

    🟥作品生命
    誠如前幾篇文章說到,一張照片的「生命」不該有 0 與 1 的數位磁性電腦記錄所組成的照片,更多的故事留在身為「創作者」我們身上,如果可以的話,用簡單的文字、錄影、錄音,來為這張照片給予更多生命記錄,但我們是無法為每一張照片做到這一點,隨著我們日子一天天的過,這些照片永遠保存原有的樣貌,只是「他的故事」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像是製作成標本的動物,保有他的外在,卻無法留住牠的靈魂。

    🔹「這張照片死了」,我會這麼說,過去拍的照片已經無法再帶給我心中一點漣漪的話,那麼這張照片是「死了」,就算是照片永遠保留住他的點、線、面、光影、色彩,就像是動物標本一樣「永恆」地存在,我還是會說,這張照片依然是我所拍的,由於這張照片生命對我來說,已經到此為止,但連結依舊存在。🔹

    至於越久的照片,是不是越先走到死亡? 倒也不是,如果這一張照片更與我的生活脈絡結合,這張照片並不只是個漂亮的作品,同時也代表那時我的生命、我的生活。

    🔹「這張照片是用 Canon 350D 所拍攝,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透過標準 Kit 鏡頭,我帶著它出門練拍,讓我第一次獲得感動,竟然是拍出過去從來得不到的夜間清晰的夜景照片,雖然這台相機是水貨,也不是最新款的入門級單眼,但那時為了練習夜拍,同時也測一測新買的相機,這些練習的照片不見得多漂亮,但帶給我的記憶恍如昨日般清晰,那份感動還在」🔹

    越能結合我生命脈絡的照片,越是記錄著當下種種大腦與身體的感觸,藏在大腦裡某一處,直到你回頭看到這些照片,你又重新想起當時的印像,也許更加深刻讓你省思現在的生活,或是帶給你新的攝影想法與目標,我想這也許也是多數喜歡、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也曾經感受過的體驗。

    🟥感動不了自己
    又怎麼能感動得了他人? 藝術,不只是創作,也同時代表著「表達與分享」,少了前後一環,都是作為攝影藝術可惜的地方,但往往欣賞他人作品,驚豔的作品下,都是辛苦創作的心血,卻缺乏好的表達、好的陳述、好的呈現,讓他人無法擁有你十分之一的感動、感觸,我覺得很可惜,而且天天在生活中出現。

    🔹如果感動不了自己,如何感動他人? 照片呈現已經是固定不變,卻帶給觀者差異解讀,唯有創作者本身給予照片更多的生命故事 – 就是除了照片外,更多照片的故事,以及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才能讓他人在各自差異解讀下,更多一些作者想傳達的想法在心中,我相信,越能感動自己的照片,越能帶給更多值得與他人分享的故事內含,產生「作品、攝影者、觀者」三者的共鳴的機會也越多。🔹

    當我欣賞他人精采的作品,不時產生這種感覺 - 這些空有外表,空泛的靈魂,激起不了心中的認同與共鳴,但這感覺是一定存在,因為…,自己多年前的作品,一但被我宣布「死亡」那一刻,也是同樣的感覺。

    於是我告訴我自己,若想要讓自己對攝影的熱忱能持續下去,並且保持快樂,那麼…,未來所拍的那些稱作「照片、作品」也好的東西,必然更加與我的生命更加貼切,讓往後自己再看這些照片、作品,能讓未來的自己感動、感受,而不是一張張僅有外表精彩的照片而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