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立委選舉2023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立委選舉2023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立委選舉2023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立委選舉2023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首爾市由藍變紅 短短一年,可以看到韓國民心的變化。2020年的國會議員總選(類似台灣的立委選舉),被喻為是總統的期中考,當時執政黨拿下了六成的席位,首爾市也幾乎都是藍>紅。(圖1︰藍是執政黨,紅是在野黨) 但這一年,歷經了疫情的控制不力,以及不斷說要打房、房價卻愈來愈高的不動產政策,都讓民...

  • 立委選舉2023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8 08:30:00
    有 2,023 人按讚

    #首爾市由藍變紅
     
    短短一年,可以看到韓國民心的變化。2020年的國會議員總選(類似台灣的立委選舉),被喻為是總統的期中考,當時執政黨拿下了六成的席位,首爾市也幾乎都是藍>紅。(圖1︰藍是執政黨,紅是在野黨)
     
    但這一年,歷經了疫情的控制不力,以及不斷說要打房、房價卻愈來愈高的不動產政策,都讓民眾非常「有感」。所以總統文在寅的支持率大幅滑落,人民對政府的不滿也持續攀升。
     
    昨天首爾、釜山市長補選(兩位前市長都是執政黨成員,因性騷擾事件分別下台/自殺,市長位子空出來,才有這次的補選),票開出來,跟去年的總選結果一比,就能看到民心的變化。
     
    以首爾來說,一共25個區,原本去年大多投給執政黨(藍色),這次幾乎轉紅。而原本就紅的江南區,是紅上加紅。
     
    #去年議員落選 #今年當上市長

    首爾市長當選者吳世勳,其實是回鍋參選。他以前就當過兩任首爾市長了,但中間因故請辭下台。後來投入兩次議員選舉,結果都高票落選。
     
    也就是說,他去年議員落選,結果今年,卻當上市長了!也是個不屈不撓的勵志故事(咦
     
    他是律師出身,而我個人是蠻佩服他在城市規劃上的做法。我自己比較貼身有感的部份是
     
    👉 小紅衣旅遊諮詢員︰在觀光景點、身著紅衣的工作人員,有任何旅遊問題都可以問他們。且有各種語言。
     
    👉 漢江景觀工程︰建設漢江邊的各個公園、改善步行道路(有看我IG的就知道,漢江公園不管騎腳踏車or跑步,都超級舒服!)
     
    👉 設計首爾︰長得很像飛碟的東大門DDP,是他任內開始規劃的。讓東大門從成衣批發市場,變得更有時尚的代表性。
     
    不過當初他辭職下台,他所主導的許多政策,也被後繼的朴元淳給掐斷。我還蠻好奇,首爾重回到吳世勳的手中,會有怎樣的面貌變化(他應該之後會連任吧~我猜)。
     
    關於選情&韓國政治的變化,可以看韓半島新聞平台在公視的連線,他講的更清楚!
    https://youtu.be/74krRG1PjVQ?t=1691

    #首爾市長補選 #吳世勳

  • 立委選舉2023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6 08:31:12
    有 2,126 人按讚

    藻礁議題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一次看完幾個焦點爭議,瞭解問題的本質,然後分享吧!

    洪申翰委員長期深耕台灣能源及環保議題,他告訴大家,藻礁議題並不是開發與環保的價值對立,而是「環保vs環保」的權衡。

    目前不同的三接方案,背後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中南部減煤減空污 vs 更徹底棲地保育 。

    一邊是希望更大程度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

    ✅申翰委員針對藻礁議題的QA,請大家一起來關心,一起轉發給關心的朋友

    —以下分享自洪申翰立委臉書—-
    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
     
    最近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爆發後,各種不同立場的朋友都來找我,表達他們的憂慮跟疑惑,包括推動連署方,也包括不贊成公投連署的朋友。不論立場,其實大家都有些相近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再一個接收站?」「目前的方案到底會不會破壞藻礁?」「到底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等等。
     
    我也知道現在有一些人一些惡意的媒體,尤其是擁核勢力,又想要操作二元的善惡對立來簡化或標籤化這過程中努力過的人,我當然也是被鎖定的對象。對於這些無助問題解決的惡意,我只想說,如果這種把立場對立化、簡化的標籤,或突襲式的表決有用,這問題不會發展至此,這都只是姿態的操作而已,這種無用的消費動作還是省省吧。
     
    我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我們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現在輿論上的幾個方案爭執,並不是如表層的價值對立,不同的方案主張後面,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更徹底棲地保育」vs.「中南部減煤減空污」,孰輕孰重?大家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答案不會簡單,因此在藻礁爭議上,這兩天我接受了專訪,也希望可以相對完整的跟大家說說我長期接觸此案的看法和理解。
     
     
    【台灣需要第三接收站嗎❓】
    #第三接收站是為了天然氣布局 #為了減煤減污和電力風險管理

    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長遠能源規劃的趨勢。為了台灣整體天然氣的佈局,以及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現有的台中和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勢必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重鎮。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是馬英九2015年核定的,因此當時原因並不是非核(馬英九又沒有要推非核),而是為了處理台灣整體天然氣佈局的風險管理。
     
    【目前的方案會破壞大潭藻礁嗎❓】
    #學者調查證明大潭生態豐富 #離岸迴避方案保留藻礁

    桃園的海岸線有很特殊的藻礁生態,目前爭議的大潭藻礁,在過去相對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與關注,當時中油說大潭藻礁遭到沙埋,因此判斷大潭藻礁的生態很差。直到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生態學者進入大潭藻礁的區域做調查研究,發現這塊潮間帶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確實豐富得超出預期。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也讓中油無法再單方面聲稱這塊區域的生態很差,也無法否認這些塊區域的生態價值。

    馬政府時期核定的方案是,現在看到的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要全面開挖,面積高達232公頃。但是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於是行政部門被逼出現在看到的「迴避離岸方案」。

    也就是將工業港移到海上,避開岸上潮間帶,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另外同時也將開發的面積縮小、不增加岸上新的開發。這個方案確實避開了岸上裸露的藻礁,保留下生態最豐富的藻礁區域,就生態上來說,從原本要把生態最好的區域全面挖掉到現在,這進展不能說不大。
     
    【現在的方案是否完全不會影響生態了❓】
    #目前方案不是完全沒影響 #但尚有生態疑慮需要被釐清

    目前的離岸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那對於海底下的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針對海底下的生態影響,目前攤出來的科學資料,水深十二米以下的底棲生物棲地,仍有礁體和沙地,離岸工業港的興建,確實仍會對這些水下的礁體和沙地造成影響,這也是部份深海底棲生物的棲地。我認為很武斷說「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不精準的,但是影響程度多大,海底下生物狀態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實證的證據。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海面上的構造物,工業港和棧橋,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不會對生態影響到什麼程度?目前確實是各說各話的狀態,因此也還沒有辦法被好好被釐清討論。

    以上兩個爭議,我認爲都還需要更多方法和證據,包含現況與可能影響的程度,都需要更多科學方法來確認跟釐清。
     
    【如果將第三接收站移到台北港會是最好的選項嗎❓】
    #臺北港方案最大成本是時間 #是環保vs環保的問題

    大家也在討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例如,台北港合適嗎?我認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臺北港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環評、生態調查、填海造陸及工程時間等,我不採中油自評18年的說法,這說法太誇張。但在綜合工程和政策資訊後,我認為最最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9到10年以上。如果從2021年開始做,需要到2030以後才會完工,因此原本預計2023-2030中南部要用燃氣來大幅減煤、改善空污的計畫將會停擺。

    中南部有相當高減煤減空污的期待,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臺北港方案最大的實質影響,是我們原本預計2023-2024年可以更大幅度用燃氣取代污染最髒的燃煤,減少空污的計畫時間將會停滯,難以再執行。

    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8號、9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精準來說,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希望更徹底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所以,第三接收站和藻礁的議題不是一個尖銳的價值對立,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其實是環境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權衡。

    但我也想再提醒,這也是很多環團朋友對中油非常不諒解的地方,他們經歷這麼多年的過程,一定會想指控,如果中油在2015年2016年就開誠佈公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那現在就不用遭遇目前這個時程的巨大壓力跟兩難。這是他們這麼憤怒的原因。
     
    【就是非核家園破壞藻礁嗎❓】
    #國民黨挺藻礁別有用心 #但核四重啟無法解決藻礁爭議

    最近擁核派和國民黨不斷說要拿核四來解決藻礁爭議,這都是錯誤的誤導和刻意擾亂視聽。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核四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首先,目前封存的核四其實尚未完工,而建照也已經失效,要重新取得建照、重啟復工,光是重啟復工就需要7+N年,現在建照失效之後至少是10+N年,不管怎麼樣都趕不及成為可使用的選項,來緩解爭議,而這些都還不談到核四設備的老舊、拼裝的安全問題。

    撇除擁核反核的立場,客觀來說,天然氣接收站和藻礁保護的議題,就是沒辦法用核四解決。但國民黨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就是一直拿核四來混淆視聽,但這都不是真的要解決藻礁問題,僅是國民黨見縫插針,覺得只要讓資訊更混亂、讓事實更難釐清,就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接下來,我們應如何面對藻礁公投爭議❓】
    #各方的努力和焦慮都該被理解 #各方資訊利弊都該被釐清

    過往,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議題,但像我前述,在這個轉型的當口,我們需要拋棄這樣的習慣與方式,嘗試並學習如何好好對話和相互理解各自處境。

    這段時間非常多不同立場的朋友來找我交換想法,我也很有收獲。我看到推動連署的朋友對保育、保護環境的心意是非常的真切,很難用黨派思維來否定。他們跟我說,這些連署是關心環境者、年輕人和許多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朋友提出疑問的方法,他們強烈希望是否能再多討論,目前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被好好釐清和討論,希望開啟更多對話。

    而環團很難諒解的是中油這麼多年的態度,讓處理此案的時間限制越來越大,要怎麼創造這個時間點對話的基礎,都還要各自再靜下想想。

    長久以來,公共議題討論被國民黨的政治操作攪亂,在2018年的公投選舉中,更是重創台灣好不容易要開啟社會對話的機會。直到今天,國民黨也確實不斷利用罷免和公投的方式在進行政治操作對立跟分化,不惜打亂公共討論的風向來謀自己的利益,我知道很多朋友經歷當年的過程,這樣的焦慮很深很深,這樣的擔心也絕非空穴來風。

    我心中最大的擔憂是,如果,轉型中各個環節和爭議點都變成是非善惡的對立,「轉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對立的態勢和混亂的資訊所造成的局面,也是國民黨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法,相信也是各方朋友都不樂見的情況。

    我希望透過這篇文,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了解剝除爭議的表層,這其實是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上的難題和權衡,但能否讓它成為我們好好討論能源轉型的機會,端看我們接下來怎麼作。

    藻礁公投的連署已經達標,接下來我們該要逐步把問題利弊釐清,讓各方可以有機會對話,社會大眾才能好好思考選擇其中的權衡。

    民主成長和能源轉型,我們的確都在十字路口。

    https://tinyurl.com/ya983sj7

  • 立委選舉2023 在 游淑慧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2 22:37:54
    有 1,666 人按讚

    我愛台北,是真心熱愛這個城市。從我高中、大學、工作,我……都在這個城市。

    我猜,有許多人可能都跟我一樣。

    在市府工作的八年中,我們每週三都有一個基督徒同仁和首長私下的禱告會,我們不常為郝龍斌市長個人禱告,但我們為台北市的平安和市政禱告。

    很感謝,神很保守那八年台北市一切平安。

    坦白說,2014年,我曾是半個柯粉,在柯市長勝選第二日,我和郝市長說「台北市不是藍或綠所獨有的,我們都只是暫時看守者,把市政好好傳承下去,是我們該做的工作。」

    於是我代表郝前市長打了第一通電話給新當選的柯文哲市長,因為郝龍斌前市長也認同,讓市政好好傳承,不分藍綠。

    我曾以為柯市長真如他選舉所說的:「讓台北成為藍綠的非戰區。」

    但,他沒有做到。

    而且他不但不像政治素人,更像是潛伏已久的政治高手。他,讓台北成為他個人競逐高位的戰場和舞台。

    他一手創造五大弊案,把自己捧的跟神一樣,卻總把別人貶的跟罪犯一樣。

    我無法忍受,但也無處辯護。

    所以,我選擇參選市議員,希望努力的說「事實」,甚至當面討公道,不管有多少人聽到我的聲音。

    然而,個人公道事小,但台北市在這六年的變化和倒退,卻真的讓我很難過。

    真心祝願,希望2023年,台北能夠重開機,重拾驕傲、進步、認同。

    一杯紅酒下肚,總會有無數的心情湧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