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空中大學科系有哪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空中大學科系有哪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空中大學科系有哪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空中大學科系有哪些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停換工作,只會浮在半空中】 杜書伍認為,新鮮人剛出社會,要從最基本的事務、從一個單點很投入去做,然後再慢慢拉大工作的廣度。學會又精又廣,才能成為一位大將。 -------------------------- 大學以前的我,還滿愛玩的,一個星期跳3天的土風舞,也沒有在念書。跟人...

  • 空中大學科系有哪些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7 18:30:51
    有 2,516 人按讚

    【不停換工作,只會浮在半空中】
     
      杜書伍認為,新鮮人剛出社會,要從最基本的事務、從一個單點很投入去做,然後再慢慢拉大工作的廣度。學會又精又廣,才能成為一位大將。
    -------------------------- 
     
      大學以前的我,還滿愛玩的,一個星期跳3天的土風舞,也沒有在念書。跟人家比的都是,我會幾百支舞,舞技當然很好啊(笑)。但後來因為要聯考,我就趕快收心去讀書。
     
      我經常說,大學是事業的先修班,你念了什麼,將來你出社會就靠著大學所學的專業領域當作敲門磚,你才能進入那個領域去發展。
     
    大一就怕找不到工作
     
      我大學的志願是自己填的,就專挑電子方面的科系填。填填填,看到控制與計算機,覺得這個應該也是電子的吧?所以就見詞生義,選了這個科系。
     
      當時台灣只有2、3部電腦、價格又貴,念這個科系其實很怕失業、怕找不到工作,所以我的危機感很強。因此,我就花了很多時間,選修很多課程,除了鑽研本科專業,還去學習經營管理的知識,希望多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幾乎所有時間,我都盡可能去想,怎樣多增加一點經驗,盡量去實習,所以才會和同學一起開唱片行。一方面由於它是做公益,一方面也是把它當作實習的機會,去了解如何經營一家唱片行。
     
      那時我負責採購,因為家住台北,我每星期回家時,就會去批發唱片回新竹賣。這才知道唱片有多重,那一整疊一整疊都是塑膠塊,我每次扛兩疊,走個10步路就要休息一下。當時又沒錢坐計程車,就這樣扛扛扛。反正,歷練嘛。
     
    堅持自己的信念
     
      我們那個時代,整個社會還是一個滿貧困的時期,加上自己的危機意識和企圖心,所以心裡總是存著一個觀念,就是努力培養自己,才有好的發展。
     
      那時我相信,將來的微處理器應該會普及,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就抱持這樣的信念,一頭鑽入職場。
     
      我認為,出了社會不是像在學校一樣選課。不能老是在想:我第1份工作要做什麼、第2份做什麼、第3份做什麼;從哪裡轉到哪裡、再轉到哪裡。不是這樣子的,應該相信「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每一個行業都會有發展,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真正的投入,變成那個行業的頂尖高手。
     
    先有專精,再求廣度
     
      尤其,現在媒體資訊的流通相當多元,年輕人可以接收到的訊息很多。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對於實務及執行的經驗是非常少的。以至於他當學生時,什麼都會;但真的要工作,就什麼都不會。
     
      踏入職場,要求專業、專精,要在某一個領域裡面比別人都強。很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停地換工作,最後反而變成浮在半空中,滿天是金條,要抓卻沒半條。談起來好像都很懂,但是做起事來,卻沒有一樣做得出來。所以,出了社會,專精就是要修練的第1個主軸。
     
      用一個圖來表示: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業的精度和廣度。在學校時,你要追求廣,但是一踏入社會,就要立刻掉到某一個單點,然後非常精深地鑽研。之後,再慢慢擴大廣度,讓它在10年後提升到一個高度。這樣才能培養出既精又廣的能力。
     
      這個轉折點是很重要的,否則就沒有辦法讓自己低下頭來,去鑽研實務面,真正細緻地學習專業的內涵。
     
    不要排拒任何小事
     
      我們以前念書的時候,會念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我認為,所謂的少壯,是從你就業的時間算起。你在前面不努力,基礎沒有打好,你後面就免談。
     
      在職場,任何一個很low end的事,你都應該要做。一般人很難想像,早期我們設計開發一套電腦出來,根本沒有辦法為它做一個機殼。我們就用木頭做一張桌子,然後把電腦build in(嵌入)在裡面。
     
      為了讓電腦通風,還得拿電鑽在桌子的側板,一個一個鑽洞,就像蜂巢一樣。鑽得不好,鑽斜了,可能兩個洞就打通了。因為有做過,我才會知道怎麼鑽。像這種最基本的事,即使是非常dump(無趣)的工作,你在剛入職場的時候,能夠碰到的你都要去做。
     
      在你做了很多小事,知道裡面有哪些訣竅後,一定要多思考,把你所經過的點點滴滴整理一番。唯有不斷的思考,你才能體悟到更多的觀念跟意涵。否則你做了很多,每個都很零碎,就無法體悟到更多的事。
     
    樂於承擔挑戰
     
      我在進公司約2個月時,因為是菜鳥,主管對我沒有很高的期望。剛好公司要趕一個軟體研發計劃,原來的負責人因故無法執行,所以公司就問我能不能做。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但是我那天晚上就沒睡覺,直接動手做。等到隔天我回覆老闆,不是跟他說我能不能做,而是告訴他我做得差不多了。
     
      半年後,公司業務主管離職,沒有人接手。主管就問我,願不願意做業務?我接了,但那時沒有人接我技術部門的工作,所以我就一個人做兩件事情。
     
      每天一早,我就出去拜訪客戶,回到公司已經是下午6點了。晚上再幫客戶上課,教他們了解相關技術。10點多上完課,回家洗個澡,再繼續研究技術資料。那時我幾乎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大約持續了1年。即使後來有人接替我做技術支援,我因為工程師習性不變,還是會自己研究產品的技術資料。
     
    豐富你的工作
     
      那時,我認為值得做的就去做,所有時間我能拿出來用的,我就用。講嚴苛一點,那時沒有什麼下班生活,下班後大概唯一就是睡覺,因為睡眠時間已經很短了。而我只是不斷地enrich(豐富)自己的工作,主動擴大我的工作內涵,也不停去想,怎麼樣把事情做好。
     
      我在做業務推廣的時候,為了讓它更有效益,我就跟公司提議要辦雜誌,就是《微電腦時代》。剛開始,真的很刻苦,每個月的預算只有5萬元。我不敢跟老闆要很多錢,也不敢說要增加人力,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辦得起來。所以我就白天做業務,晚上做編輯,要自己去找稿、翻譯,甚至自己寫稿。
     
      1984年時,我跑去管行政。那時只是覺得行政的步調趕不上我業務的需求,為了解決問題,我就跳進去管。沒想到學了好多,所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我都學過了。當時我才32歲,算起來只有8年的工作資歷,但因為我每天上班15個鐘頭;可以說,那時應該有12、13年的經驗累積了。後來有機會獨當一面,去建構通路事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只是過去的經驗之一,很多東西是一種醞釀,你要醞釀得快,或是醞釀得多,就看你下多少工夫。尤其,當你未來要成為一位高級主管,你所需要的經驗面向就要廣。你對事務的判斷力,就是靠這個更廣大的經驗,來提高你的決策品質,不能只守在小範圍裡。
     
    著迷工作,就慢慢「浮」上去
     
      如果你很投入於工作,大約2-3年,你就能體悟到工作內涵的know-how(關鍵竅門),是如此迷人。它會變成你的興趣,讓你著迷於追求那個know-how的喜悅,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你會越陷越深。
     
      因為很投入,你也會有一定的成績,所以在老闆心中,你會建立一定的credit(信賴感)。當你提出更多的計劃,你所獲得的支持度就越高。公司就會給你資源,給你員額,自然而然你就會越做越大。
     
      所以我常講,人是浮出來的,不是爬上去的。不是說你想要,你去抓、才往上爬。大家都說職位的階梯是爬上去的,但是我以個人的職涯來看,職位卻是浮上來、不是爬上去的,因為下面的水越來越多,你自然就浮上去了。
     
    (本文取自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第68期/作者:羅儀修)

    #連結閱讀:
    1. 我的隱藏版學歷
    http://bit.ly/3mZTyHC
    2. 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就開始為未來做準備
    https://bit.ly/33XAEd9
    3. 傾注全力 得到受用一生的收穫
    https://bit.ly/3d2YwA9

  • 空中大學科系有哪些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6-03 17:58:46
    有 6,331 人按讚


    【不停換工作,只會浮在半空中】
     
      大學以前的我,還滿愛玩的,一個星期跳三天的土風舞,也沒有在念書。跟人家比的都是,我會幾百支舞,舞技當然很好啊(笑)。但後來因為要聯考,我就趕快收心去讀書。
     
      我經常說,大學是事業的先修班,你念了什麼,將來你出社會就靠著大學所學的專業領域當作敲門磚,你才能進入那個領域去發展。
     
      我大學的志願是自己填的,就專挑電子方面的科系填。填填填,看到控制與計算機,覺得這個應該也是電子的吧?所以就見詞生義,選了這個科系。
     
      當時台灣只有二、三部電腦、價格又貴,念這個科系其實很怕失業、怕找不到工作,所以我的危機感很強。因此,我就花了很多時間,選修很多課程,除了鑽研本科專業,還去學習經營管理的知識,希望多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幾乎所有時間,我都盡可能去想,怎樣多增加一點經驗,盡量去實習,所以才會和同學一起開唱片行。一方面由於它是做公益,一方面也是把它當作實習的機會,去了解如何經營一家唱片行。
     
      那時我負責採購,因為家住台北,我每星期回家時,就會去批發唱片回新竹賣。這才知道唱片有多重,那一整疊一整疊都是塑膠塊,我每次扛兩疊,走個十步路就要休息一下。當時又沒錢坐計程車,就這樣扛扛扛。反正,歷練嘛。
     
      我們那個時代,整個社會還是一個滿貧困的時期,加上自己的危機意識和企圖心,所以心裡總是存著一個觀念,就是努力培養自己,才有好的發展。
     
      那時我相信,將來的微處理器應該會普及,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就抱持這樣的信念,一頭鑽入職場。
     
      我認為,出了社會不是像在學校一樣選課。不能老是在想:我第一份工作要做什麼、第二份做什麼、第三份做什麼;從哪裡轉到哪裡、再轉到哪裡。不是這樣子的,應該相信「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每一個行業都會有發展,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真正的投入,變成那個行業的頂尖高手。
     
      尤其,現在媒體資訊的流通相當多元,年輕人可以接收到的訊息很多。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對於實務及執行的經驗是非常少的。以至於他當學生時,什麼都會;但真的要工作,就什麼都不會。
     
      踏入職場,要求專業、專精,要在某一個領域裡面比別人都強。很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停地換工作,最後反而變成浮在半空中,滿天是金條,要抓卻沒半條。談起來好像都很懂,但是做起事來,卻沒有一樣做得出來。所以,出了社會,專精就是要修練的第一個主軸。
     
      用一個圖來表示: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業的精度和廣度。在學校時,你要追求廣,但是一踏入社會,就要立刻掉到某一個單點,然後非常精深地鑽研。之後,再慢慢擴大廣度,讓它在十年後提升到一個高度。這樣才能培養出既精又廣的能力。這個轉折點是很重要的,否則就沒有辦法讓自己低下頭來,去鑽研實務面,真正細緻地學習專業的內涵。
     
      我們以前念書的時候,會念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我認為,所謂的少壯,是從你就業的時間算起。你在前面不努力,基礎沒有打好,你後面就免談。
     
      在職場,任何一個很low end(低階)的事,你都應該要做。一般人很難想像,早期我們設計開發一套電腦出來,根本沒有辦法為它做一個機殼。我們就用木頭做一張桌子,然後把電腦build in(嵌入)在裡面。
     
      為了讓電腦通風,還得拿電鑽在桌子的側板,一個一個鑽洞,就像蜂巢一樣。鑽得不好,鑽斜了,可能兩個洞就打通了。因為有做過,我才會知道怎麼鑽。像這種最基本的事,即使是非常無聊的工作,你在剛入職場的時候,能夠碰到的你都要去做。
     
      在你做了很多小事,知道裡面有哪些訣竅後,一定要多思考,把你所經過的點點滴滴整理一番。唯有不斷的思考,你才能體悟到更多的觀念跟意涵。否則你做了很多,每個都很零碎,就無法體悟到更多的事。
     
      我在進公司約二個月時,剛好公司要趕一個軟體研發計劃,原來的負責人因故無法執行,所以公司就問我能不能做。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但是我那天晚上就沒睡覺,直接動手做。等到隔天我回覆老闆,不是跟他說我能不能做,而是告訴他我做得差不多了。
     
      半年後,公司業務主管離職,沒有人接手。主管就問我,願不願意做業務?我接了,但那時沒有人接我技術部門的工作,所以我就一個人做兩件事情。
     
      每天一早,我就出去拜訪客戶,回到公司已經是下午六點了。晚上再幫客戶上課,教他們了解相關技術。十點多上完課,回家洗個澡,再繼續研究技術資料。那時我幾乎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大約持續了一年。即使後來有人接替我做技術支援,我因為工程師習性不變,還是會自己研究產品的技術資料。
      
      那時,我認為值得做的就去做,所有時間我能拿出來用的,我就用。講嚴苛一點,那時沒有什麼下班生活,下班後大概唯一就是睡覺,因為睡眠時間已經很短了。而我只是不斷地enrich(豐富)自己的工作,主動擴大我的工作內涵,也不停去想,怎麼樣把事情做好。
     
      我在做業務推廣的時候,為了讓它更有效益,我就跟公司提議要辦雜誌,就是《微電腦時代》。剛開始,每個月的預算只有五萬元。我不敢跟老闆要很多錢,也不敢說要增加人力,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辦得起來。所以我就白天做業務,晚上做編輯,要自己去找稿、翻譯,甚至自己寫稿。
     
      一九八四年時,我跑去管行政。那時只是覺得行政的步調趕不上我業務的需求,為了解決問題,我就跳進去管。沒想到學了好多,所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我都學過了。當時我才三十二歲,算起來只有八年的工作資歷,但因為我每天上班十五個鐘頭;可以說,那時應該有十二、十三年的經驗累積了。後來有機會獨當一面,去建構通路事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只是過去的經驗之一,很多東西是一種醞釀,你要醞釀得快,或是醞釀得多,就看你下多少工夫。尤其,當你未來要成為一位高級主管,你所需要的經驗面向就要廣。你對事務的判斷力,就是靠這個更廣大的經驗,來提高你的決策品質,不能只守在小範圍裡。
     
      如果你很投入於工作,大約二至三年,你就能體悟到工作內涵的know-how(關鍵竅門),是如此迷人。它會變成你的興趣,讓你著迷於追求那個know-how的喜悅,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你會越陷越深。
     
      因為很投入,你也會有一定的成績,所以在老闆心中,你會建立一定的credit(信賴感)。當你提出更多的計劃,你所獲得的支持度就越高。公司就會給你資源,給你員額,自然而然你就會愈做愈大。
     
      所以我常講,人是浮出來的,不是爬上去的。不是說你想要,你去抓、才往上爬。大家都說職位的階梯是爬上去的,但是我以個人的職涯來看,職位卻是浮上來、不是爬上去的,因為下面的水越來越多,你自然就浮上去了。(作者為Cheers雜誌羅儀修)
      
    ◎本文摘自《打造將才基因》一書:http://goo.gl/RE12Tq
    ◎打造將才基因系列三合一套書:http://goo.gl/5Ixfdh
    ◎書籍版稅全數捐贈聯強基金會

  • 空中大學科系有哪些 在 潘裕文 PeterP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01-16 00:25:18
    有 678 人按讚


    每一個階段過程都有意義
    不管用力還是輕輕的做
    都只有做了才知道
    晚安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posts/10153685654550057

    就算選錯,人生也不會毀了

    作者:小野

    我弟弟小時候和爸爸出門,回程天氣很熱,路上有人賣冰,爸爸問他要不要吃,他搖搖頭說:「我不熱,我不要吃冰。」回家後我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說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窮,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慾望。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麼可能讓你做選擇?就算讓你選擇,你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為孩子在做選擇,但是他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種是,他的選擇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兒就是這樣。

    我的兒子女兒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們從小就有很多選擇機會,但兩個孩子從小在「做選擇」這件事上,反應截然不同。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夢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選最好的、最大的、最貴的,總是反反覆覆、猶豫不決。妹妹則很堅定、沒有一絲猶豫,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他們小時候我有種誤解,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麼,而妹妹很會做選擇。

    一直到妹妹二十幾歲,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誤會大了。

    有次我們全家去香港玩,念國小的哥哥和幼稚園的妹妹,回程可以去玩具反斗城各挑一個玩具。妹妹一開始就挑了個哪裡都買得到、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哥哥從進門的那刻起,一直挑一直換,最後挑到一個八百元的蝙蝠俠。結帳途中,看見一個限量版、要價四千元的蝙蝠俠,又換:「我要這一個!」他媽媽終於發火了,認為他沒主見,只會選最貴的,不准他買。是我出面緩頰,替兒子說好話,兄妹才皆大歡喜帶著自己選中的玩具回家。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對這件事竟然還耿耿於懷。她說,選完就後悔了,可是我們讚美她的堅定,拿她的表現罵哥哥,所以她不敢換。但她很羨慕哥哥,每次都這麼堅持的要,不惜大哭大鬧,最後都得到想要的。

    就如女兒說的,我兒子是要選就選最好的,努力爭取。從小,他喜歡的女生都是全校最漂亮的。高中時我還幫他追過女生,雖然沒追成,他也不以為意,至少試過了。

    大學畢業,他想出國念電影,沒拍過電影也非相關科系畢業的他,竟然填了美國電影研究所最好的前十所學校。我在電影圈的朋友笑他;我也勸他選擇符合他程度的學校。他說:「爸爸,出國唸書要花那麼多錢,如果不能念最好的,我在國內拿文憑就好。」後來,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畢業作品回國也拿到了金穗獎。

    他就是這樣,一路都要最好的,努力去要。別的父母可能會罵他一頓,說他好高騖遠、不實際。可是你為什麼要阻斷他對未來的想像?何不讓他去,失敗了再想辦法,只要他願意承擔後果,為選擇負責就好。

    不敢要的女兒說:「我要休學!」
    從小溫暖體貼、做選擇果斷,人生看似一帆風順的妹妹,高中時面臨了很大的生涯困惑。高一上學期結束,她跟我們說:「我要休學!」

    從小在我們家教育下,她知道,生命有許多可能;但她念的明星國中瀰漫著「只有前三志願才是學校」的價值。她那年沒考上前三志願,這個挫敗讓她對自己沒自信、對學習產生懷疑。

    我女兒提出想休學,我要她給我半天想想。我和太太去散步,半天後我們同意了,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自己規劃休學後的學習與生活;第二,把高一念完再休學。

    整個高一下學期,她都在為未來的休學生活做準備。規劃休學後,每天早上七點半聽《空中英語教室》,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創作、看書加強國文能力、找課程補強對天文學的興趣等。家中還留有一本寫滿同學祝福的紀念冊,她向全世界宣告要休學,斷了自己的後路,決心下得很大。

    辦休學手續的前一天,她寫了一封信給我,說她這五個月夠了,她其實是在鬧情緒,因為高中考壞了,所以過不了關;現在想通了,決定高中讀完,大學要念設計。想通了,知道念高中是為了什麼,就比較快樂、比較甘願,她選擇念完高中後考大學。

    我非常平凡,如果我的孩子很乖、很優秀、一帆風順,我會像一般父母一樣,非常高興。但多數的情況是,你的孩子可能很普通、學業不突出,也沒有特別優秀。我只是很瞭解,生命本來就是這樣曲曲折折。

    我念過生物系、當過生物老師、放棄在美公費攻讀博士的機會返國寫作、寫過小說與散文、做過電影與電視,每次生命的轉換,沒有因此就不害怕。我只知道當老師無法滿足我、我只知道我不喜歡美國的科學家生活,但我喜歡什麼?我並不具體,當我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我要的,我就去追求。

    在這樣心情下長大的人,當了爸爸,會很小心翼翼的,不輕易撲滅孩子的想法,不輕易告訴孩子應該做些什麼。

    我並不是多麼英明的爸爸,知道孩子未來的道路。我只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輩子做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比較高明,不會知道哪一個選擇是真正「正確的」選擇。而且,選擇也無所謂對錯。你是誰?你要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決定你做的選擇。

    就算選錯了,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了。兒子也曾經問我:「如果我到後來去婚紗店當攝影,你會不會很失望?」我說不會,然後說:「如果你告訴我,我終於明白我走錯路了,或是電影根本沒有路了,你當婚紗攝影把自己養活,有什麼不好?」他說:「這樣根本不需要去美國唸書那麼久。」我告訴他,那是你人生中很珍貴、奢侈的一段生活,爸爸可以幫你做到,我也很高興。我大學念生物系四年、醫學院工作兩年,公費到美國唸書又放棄,不是浪費了十年嗎?我後來做的電影、電視看似和這些經歷無關,可是我的確因此和別人不一樣。

    我為什麼那麼放心讓小孩做選擇?因為我已經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

    不抹去孩子對人生的想像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教你。」只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著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合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出他適合的方向,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現在他們三十歲了,情況卻反過來,我在做選擇時常常需要他們的意見。不久前我第一次寫奇幻小說,寫了三萬字還沒完,我就先寄給兒子和女兒,他們各自回信告訴我可以怎麼寫。我兒子學完電影回來,我剛好要去演電影,我要兒子教我兩招。他說:「有個原則,眼睛不要看對手,一看,鏡頭就會跳對方,你不看,他沒辦法剪,就會讓你整段表演。」我演的時候眼睛就真的不看對方,導演說不對耶,你演七、八次了,眼睛都不看對方,我說我演神經質的醫生,所以眼睛不看對方,導演生氣說:「我演給你看。」我心裡偷笑:「其實這是我兒子教我的。」我問我兒子的時候,我是真的問,打從心裡相信他。

    我這方式會把小孩教得比較早變聰明,他有一天會回頭來幫助我。我希望我小孩很聰明,來救我。怎樣變聰明呢?我用我覺得比較對的方式,用開放的、充滿可能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期望有一天,他可以幫我解圍(笑)。

    -----------------------------------------------------------------
    感謝讀友分享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http://readlife.weebly.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