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足球歸足球 #政治歸政治嗎?#雙頭鷹爭議〕
上週我們介紹了厄齊爾與其衍生的相關政治爭議,也提到了他因為移民身分而飽受輿論攻擊,最終無奈退出國家隊一事。
本周政經八百將以移民的角度切入,介紹前年所發生的一起,因為移民身分與國族認同而在世界盃上引起話題的爭議。
▌引起熱...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足球歸足球 #政治歸政治嗎?#雙頭鷹爭議〕
上週我們介紹了厄齊爾與其衍生的相關政治爭議,也提到了他因為移民身分而飽受輿論攻擊,最終無奈退出國家隊一事。
本周政經八百將以移民的角度切入,介紹前年所發生的一起,因為移民身分與國族認同而在世界盃上引起話題的爭議。
▌引起熱議的進球手勢
2018 年世界盃足球賽 E 組的第二輪比賽,由瑞士對上塞爾維亞,常規時間接近尾聲時,場上比分依舊為1:1。
正當眾人以為這場比賽會以平局收場之際,瑞士頭號射手沙奇里(Xherdan Shaqiri)展開快速反擊,突破對手防線,將絕殺球送入球門,瑞士成功以2:1逆轉塞爾維亞。
然而賽後引起熱議的並非瑞士頑強的表現,而是進球功臣札卡(Granit Xhaka)與沙奇里在進球做出的慶祝動作。
身為科索沃裔、阿爾巴尼亞族的他們在昔日內戰對手塞爾維亞人面前,比出了「阿爾巴尼亞雙頭鷹」手勢。
▌雙頭鷹手勢代表什麼
雙頭鷹是阿爾巴尼亞的國徽,對阿爾巴尼亞人而言,雙頭鷹手勢是一種代表身份認同與自由的積極象徵,並被廣泛運用在民族舞蹈上。
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是由於阿爾巴尼亞與塞爾維亞因科索沃問題積怨已久,因此兩名球員對塞爾維亞做出的舉動被視為是一種政治挑釁。
▌事後反應
賽後,塞爾維亞媒體譴責沙奇里的手勢是「可恥的挑釁」。許多瑞士媒體也認為此舉是毫無必要的挑釁,瑞士教練佩特科維奇則要求子弟兵要專注在球場上,別和政治攪和在一起。
但科索沃總統塔奇則替這些球員感到驕傲,科索沃人民也將瑞士視為第二國家隊。
FIFA最後以「缺乏體育精神行為,有違公平競賽原則」裁罰兩人一萬瑞士法郎,瑞士隊長利希施泰納(Stephan Lichtsteiner)也一同被罰了5000瑞士法郎。
▌悲慘的科索沃
要理解為何此事會激起如此之大的爭議,就要從科索沃的主權爭議談起,科索沃過去曾為「塞爾維亞」的其中一省。
由於其人口有 9 成以上為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所以在南斯拉夫瓦解後,科索沃便不斷尋求獨立。
可是塞爾維亞不願讓步,雙方因此爆發戰爭,期間科索沃甚至曾遭受種族清洗,直在1999年北約介入後才告終。
科索沃在2008年公投自行宣布獨立後,塞爾維亞始終不願承認其主權,並阻撓其參與國際組織,所以科索沃直到現在仍無法加入聯合國。
這導致了阿爾巴尼亞與科索沃同仇敵愾,對塞爾維亞有著明顯的敵意。
▌國仇家恨交織的認同
沙奇里與札卡的個人背景也和科索沃有很大淵源,他們皆為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
沙奇里年幼時因戰亂被迫移民瑞士,但他對祖國一直有很高的認同,不但在家只說阿爾巴尼亞語,對陣塞爾維亞的球鞋甚至同時繡上瑞士與科索沃的旗幟,宣示要代表科索沃鄉親戰勝塞爾維亞人。
札卡雖然出生在瑞士,但其父親曾因參加反塞遊行而遭受政治迫害,入獄三年。因此對札卡而言,對塞爾維亞不僅有國仇,還有家恨,因此扎卡在對陣塞爾維亞進球後直接在社群網站自稱是科索沃先生。
兩人也都在2016年科索沃成功加入歐足聯後,希望改披科索沃的戰袍,然而因為曾為瑞士效力過而資格不符,只能續留瑞士國家隊。
▌備受爭議的國族認同
事實上瑞士陣中有非常多具有移民身分的球員,12名中前場球員中就有10人出生於國外或父母為移民者。
除了札卡與沙奇里外,中場老將貝赫拉米(Valon Behrami)也是科索沃裔的阿爾巴尼亞人,他甚至在腿上刺上關於童年經歷戰亂的故事。
他們積極透過自身影響力展現對母國的關懷,並促成科索沃在2016年得以加入歐足聯。
不過這些具有移民身分的球員,也和上週介紹過的厄齊爾一樣,在右翼反移民聲浪漸起的歐洲,遭受許多質疑。
例如右翼的「瑞士人民黨」就多次指控沙奇里的認同不純,雙頭鷹手勢事件發生後,人民黨國會議員也抨擊他們的進球是為了科索沃而不是為了瑞士。
▌小結
國際的體育競技活動從來就不會跟政治與歷史脫離關係,雖然FIFA對於競賽上的原則是即使主權不被承認,也不會對展示國旗有所懲罰。但若球員在場上有與政治相關的「挑釁」意味的話,便會予以懲罰。
但究竟展現國族認同是否就逾越了政治上的紅線?怎麼樣的展現才算是挑釁?這些都值得討論。
許多球員會在進球慶祝時結合祖國文化,例如同年世界盃哥倫比亞球員在獲勝後跳傳統舞蹈來展現哥倫比亞精神博得一片好評,這樣的慶祝便不會有政治性的疑慮。
那沙奇里自認藉由雙頭鷹手勢僅是為了展現身為阿爾巴尼亞人的民族認同,和哥倫比亞球員一樣是展現文化精神的話,為何就要面臨把政治帶入球場的責難呢?
由此可見,足球場上若真如FIFA所認為的可以完全將政治排出在外的話,今天我們所討論的這些爭議或許都將不復存在,但顯然不太可能做到。
#巴爾幹半島 #移民 #國族認同 #科索沃 #阿爾巴尼亞 #塞爾維亞 #極右翼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足球 #FIFA #歷史 #文化
科索沃國旗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TV焦點】科索沃獲以色列承認 駐耶路撒冷大使館營運
#薇琪在這編:🎉🎉🎉
---
位於巴爾幹半島的科索沃,宣布在耶路撒冷設立的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開張。使館外頭已經掛上科索沃國旗開始運作。其實人口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科索沃,2008年才剛從塞爾維亞宣布獨立,之後不斷爭取全球國家承認。以色列在今年二月正式承認科索沃,作為交換條件,科索沃也加入美國的腳步,同意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能獲得以色列承認,可說是科索沃的一場重要的外交勝仗。
#科索沃 #以色列 #耶路撒冷大使館
---
【訂閱 #台視新聞 掌握最新消息】
科索沃國旗 在 亞德媽咪。背著背包遊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兩個背包來到巴爾幹半島囉---
科索沃Kosovo🇽🇰
當初會來這個國家,是因為很多人說科索沃現在在國際間狀況,跟台灣有點相似,鄰旁的塞爾維亞認為科索沃是他們國土的一部分,而在這期間兩國也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戰爭,可以說是相互屠殺了對方的人民,而科索沃在2008年單方面發表獨立宣言,但因聯合國少數幾個國家的反對下,至今無法加入聯合國。
雖說某些現況很像台灣,但我覺得還是有些不同,這裡的人民90%來自鄰近的阿爾巴尼亞,在這裡科索沃與阿爾巴尼亞的人民就像母親與孩子一樣親密,到處都可以看到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國旗同時在各處一起飛揚,雖是兩個國家,但為同一個族群,關係友好。
科索沃一個美麗又古老的小鎮 Prizren
這裡像極了童話故事裡的小鎮,有著橘紅色瓦蓋的石屋🏠古老堅硬的堡壘與砲台,而且這個堡壘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這裡唱著的不是浪漫與和平的王子與公主,而是有著騎士與人民勇敢的故事,雖然戰爭破壞了許多教堂,但有部分的古蹟還是被保留下來,堡壘也在美國的經費補助下進行修復。這裡的人非常的友善,如果有人突然跟你搭訕,千萬不要害怕,不是手環黨也不是鴿子黨,他們只是要歡迎你來到他們的國家,甚至會很親切地跟你分享這裡的景點與故事。
Prizen 城市的特色
這個城市出名的就是咖啡了,其實也不是因為特別好喝,而是這裡的人不管在什麼時間,咖啡店永遠都是滿滿的人潮,而且咖啡非常的便宜,價格約在0.5歐元到1.5歐元之間,巴爾幹半島的熱巧克力也是非常的特別,他們的熱巧克力是屬於濃稠狀,像巧克力醬一樣,非常的香但也非常的甜,一杯僅1歐元而已,不過不喜歡吃太甜的朋友,建議可以點黑巧克力口味的。
手工編織的毛毯、銅製杯盤
巴爾幹半島的手工編織毛毯可是很出名的,特殊的圖騰與色彩,非常受外國人的青睞,還有非常精美的銅製杯盤,感覺用這種杯子裝茶及糕點,都覺得自己身處在巴爾幹半島的19世紀呢。
雖然這個國家不需要簽證,但還是要通報喔,有興趣前往巴爾幹半島旅行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美麗的城市
科索沃國旗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歐羅巴的孤兒: 阿爾巴尼亞】
2011年,Lonely Planet評阿爾巴尼亞為全球十大旅遊國之首,理由是「甦醒的睡美人」,鎖國半世紀,1990年才打開國門。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當然和所有西方國家不相往來,包括其鄰居希臘、意大利。最神奇是睡美人和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也先後反臉,和南斯拉夫1948年反臉,和蘇聯及東歐1961年反臉,和中國1978年反臉,冷戰雙方陣營都反了臉,阿爾巴尼亞正式成為了孤兒。
阿爾巴尼亞和中國短暫蜜月期只維持了十七年時間,那時中國正值文革。天朝中土,向來萬國來朝。但當時,全球唯一支持中國搞文革的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了,發表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神論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破四舊打倒孔子、燒寺廟,阿爾巴尼亞就同期配合破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禁止所有宗教活動,開創歷史先河,成為歐洲最紅最專的社會主義國家, 和亞洲的中國互相輝映。
孔子近來應該很忙碌,被國人剛打倒又被扶起來做了學院校長。同病相憐, 應該還有阿爾巴尼亞修女。
大地上那遠處有個修女, 她穿梭臭又髒的廢墟, 地上病痛者也抱進手裡
----《加爾各答的天使—德蘭修女》
德蘭修女不孤獨
阿爾巴尼亞的清真寺都是嶄新的, 看得出來, 是這兩年的新建築, 阿爾巴尼亞人脫離了共產陣營,重新在街道建起清真寺,還在對面塑立銅像紀念阿爾巴尼亞最驕傲的女兒:德蘭修女。1991年3月31日,德蘭修女首次回到了故鄉,在祖國阿爾巴尼亞的弟拉納重新開放一座主教座堂。此教堂在霍查獨裁時代,被改為戲院。2015年11月梵蒂岡冊封阿爾巴尼亞 38位殉道者為真福,他們都是共產時期因為信仰而被迫害致死的天主教徒。2016年9月4日德蘭修女被封聖。於是, 阿爾巴尼亞街道出現很多她的新塑像。
宗教在阿爾巴尼亞數度易幟。四百年土耳其的統治,阿爾巴尼亞由一個基督教國家變成伊斯蘭國家,再變成一個無神論國家,五十年間拆掉所有宗教場所,禁止所有宗教, 更加歐陸絕無僅有。
1961年,斯大林死後,赫鲁曉夫對斯大林進行批判,中國和阿爾巴尼亞雙雙和蘇聯交惡。按毛澤東理論,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中阿成為了好兄弟。
1985年,強人霍查死,和毛澤東死時一樣,國內經濟面臨崩潰。終於「蘇東坡」之後,放棄共產黨專政,實行民主,打開國門。作為世界第一的無神論國家,首都機場居然改名為德蘭修女機場,中心廣場也改以她命名,霍查雕像被砸碎,重新塑起仁慈的德蘭修女。
此舉證明阿爾巴尼亞和世界接軌的決心。社會主義國家搬出曾被打倒丶被批判的歷史人物出來,招徠國際市場生意,阿爾巴尼亞也是吾道不孤呀!我小學時候在內地,天天認真學習批林批孔。和德蘭修女—樣,今天孔老二又來一個華麗轉身,成了中國文化大使,孔子學院全球開花。
燈兄變獅王
小學時候在內地, 每個月我們都要吃「憶苦思甜飯」,就是去郊外摘一些野草,加了鹽巴煮熟吃。老師教我們身為革命兒女,要勒緊肚皮,為了支援我們遠方的共產主義好兄弟。我當時才七歲,沒有朋友,於是一邊硬頭皮,啃又苦又澀又難咬斷的野草,就是幻想這位好兄弟在遠方吃到白米飯,他已經收到了我來自中國這個小弟的一番好意吧!我當時以為這位好兄弟是一個人,名字有點長,姓阿,叫爾巴尼亞。吃完了憶苦飯,老師教我們唱歌,叫做《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之間的革命的戰鬥的友誼,經歷過急風暴雨的考驗。」
1961年中國三年困難時期,同時向阿爾巴尼亞提供2.5億人民幣外匯的糧食援助。文革時期,中國對這個歐洲唯一的窮兄弟援助90億人民幣。那時中國外交孤立。投桃報李,1971年,阿爾巴尼亞和阿爾及利亞提出在聯合國「兩阿提案」,令中國成功加入聯合國。
1968年《人民日報》報導,阿爾巴尼亞青年努力學習毛主席著作。然後,霍查訪京,北京組織百萬首都群眾夾道歡迎。1966年毛主席向阿爾巴尼亞發出賀電:「英雄人民的阿爾巴尼亞,成為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明燈。」全國人民都在學習毛選,他的語錄就是小學科目的「政治課」,相當於語文丶算數的份量。
我嚇壞了,我的遠方好兄弟,原來他不是-個人,他是一盏燈,而且永不熄滅!越想越感覺真可怕。
「多浪費電力呀!」我走在1976年沒有任何街燈,黑暗的成都街頭,百思不得其解。好兄弟吃了我們中國送的大米,怎麼就變成一盞沒有開關、不會熄滅的燈了?當時不敢問政治老師,因為提這種問題的人,一定會被打成「現行反革命」。
我對「燈兄」的感情開始直線下降,連憶苦恩甜飯也草草扒兩囗就悄悄吐在書包裡。直到有一天,「燈兄」終極進化成了萬獸之王。
「世界上兩隻雄獅,一隻在歐洲,一隻在亞洲。」文革歌曲。
終於來到燈兄的國家, 我住的房間對正酒店正門騎樓,掛滿了萬國旗,中間就是鮮紅色的阿爾巴尼亞雙頭鷹國旗, 代表山鷹之國, 1992年變色後去掉了國旗上代表社會主義的紅星。兩邊有類似歐盟旗的科索沃國旗,因為科索沃人與阿爾巴尼亞人同宗同種, 支持小兄弟是自然的份內之事。還有美國、意大利、英國、韓國旗等,但偏偏就是沒有中國旗。酒店的世界時鐘,亞洲區用東京時間,偏偏也不用北京時間。鄧小平1978年正式停止援阿爾巴尼亞後,阿爾巴尼亞對曾經稱兄道弟的中國態度 180度轉變, 對, 就像越南一樣。現在阿爾巴尼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一海之隔的意大利。科索沃問題上, 中國支持前南斯拉夫的後繼國塞爾維亞, 因為科索沃的分裂更令人聯想到到台灣問題。雪上加霜, 新仇舊恨, 兄弟情不再, 毛澤東口中的「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明燈」終於, 熄滅了。
今期 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