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技部數位人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技部數位人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技部數位人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技部數位人文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參加台灣科技部培訓,今天講題是AI人工智慧在未來的發展,聽完後很有感觸。這篇經理人文章,談到的是未來5年有哪些工作即將被AI取代。 以下擷取內文: 10 大職位興起:數據分析、AI 相關工作大量出現 需求增長的前 10 大職位,包含: 數據分析師、科學家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方面的專家 大數據分...

  • 科技部數位人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3:09:42
    有 11 人按讚

    今天參加台灣科技部培訓,今天講題是AI人工智慧在未來的發展,聽完後很有感觸。這篇經理人文章,談到的是未來5年有哪些工作即將被AI取代。

    以下擷取內文:
    10 大職位興起:數據分析、AI 相關工作大量出現
    需求增長的前 10 大職位,包含:
    數據分析師、科學家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方面的專家
    大數據分析師
    數字營銷和策略專家
    流程自動化專家(Process Automation Specialists)
    業務發展人員
    數位轉型專家
    資安分析師
    軟體應用開發商
    物聯網專家

    10 大職位逐漸沒落:不學新技能,恐將被淘汰
    需求減少的前 10 大職位,包含:
    資料輸入人員
    執行秘書
    薪資結算師
    會計師和審計師
    零件組裝人員
    行政經理
    客服人員
    運營管理人員
    機械維修師
    材料紀錄人員與庫存人員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2035?fbclid=IwAR0KldKtkUgf8wsAoRnHOFrd3drwT7CXCsU2j0Hg_E5sdIKumFAbH4aTdN8

  • 科技部數位人文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19:28:35
    有 1,063 人按讚

    先講重點:橋科於今日通過環評,環評委員僅同意民團「要求成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的訴求。
    -
    今日環保署召開環評大會,審查橋科一案。我們認為:
    🔥橋頭科學園區位於一級保育類動物草鴞之棲地是否適合開發?
    🔥如何有效保障中崎有機專區農民之權益?
    🔥如何因應國際2050淨零排放目標制定100%再生能源、再生水路徑?

    以上爭議均需更完整的討論與解決機制。但南科局(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卻在高雄市政府的高度政治壓力下草率送件。我們呼籲環評委員將本案退回專案小組,待爭議釐清後,再送大會審查。
    -
    本日審查,民間團體提出兩點訴求:

    一、建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落實橋科草鴞保育對策
    數位生態專業委員及林務局都對橋科的草鴞保育對策提出疑慮。雖南科局新提出的「南部科學園區東方草鴞保育計畫」,規劃仍相當粗略,能否能達成草鴞保育的效果?還需要不斷修正。

    所以我們要求成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由南科局撥付經費,邀請學者專家、相關機關與民間團體參與,定期檢視本案草鴞監測與保育成果,以對環評報告書的相關保育對策提供滾動式的檢討建議。

    二、政府對「中崎新有機專區、受橋科開發影響有機農民」之承諾應明確文字化
    針對中崎有機專區農民之耕作權益,雖已有承諾設立新有機專區專案安置,民間團體多次要求南科局詳細說明新有機專區的細節,供社會大眾公開檢視,卻都得不到回應。

    為確保有機農民權益能受到保障,我們呼籲環評委員,應要求南科局會同行政院農委會及高雄市政府,將新有機專區之相關承諾載明於環評報告書中,確保未來能夠被監督落實。
    -
    橋科是台灣開啟新一輪的產業轉型的重要指標,應以最高標準進行開發評估。

    橋科能否成為與在地人文及生態環境達成共存共榮的「生態型科學園區」?能因否應國際2050淨零排放趨勢,落實循環經濟(零排放、零廢棄、零事故)等國際環境標準?全台民眾都在看。

    會議結論,本案有條件通過,環委亦採納民間團體成立「草鴞保育推動小組」之訴求。我們針對橋科的監督不會停止,邀請社會大眾與我們共同持續關注。
    -
    共同聲明團體:台灣有機農業促進基金會籌備處、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照筆畫順序)

    ——
    聲明全文請上👉 https://bit.ly/3gRfnJf

  • 科技部數位人文 在 鄭麗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30 18:29:51
    有 2,572 人按讚

    聽到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林富士老師在6月22日離開我們的消息,深深感到不捨與悲傷。

    這幾天,有很多朋友分享了林老師在學術研究、數位人文、乃至於最早投入國中《認識台灣》社會篇課本撰寫的各種貢獻,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林老師也是過去幾年許多文化政策的重要推手之一。

    過去我擔任文化部長的時候,常常跟朋友說,「部長」的權力不是靠我一個人行使,而必須靠著許許多多夥伴一起思考、討論、推動,才能制定有效的政策,產生好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林老師就是一位我們非常重要的夥伴。

    林老師的研究領域是宗教史和醫療史,他認為「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我深深認同這樣的想法,也進而理解到,或許正因為有這樣的核心思想,才會讓林老師在學術研究之外,很早就投入數位人文領域,致力於使用數位科技促進知識的公共化與普及化。台灣推動典藏數位化多年,但林老師是一位難得以人文視野深入思考如何讓歷史資料在當代社會重獲新生命,並讓在地知識公共化,甚至提出眾人協作、多元多樣的「未來的歷史」的重要學者。

    林老師在2016年接任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負責科技部委託的國家數位典藏維運工作。我也在此時接任文化部長,並且開始思考,過去國家耗時多年、投入龐大預算的數位典藏資料,是否可能更公共化,並成為藝文創作者述說台灣故事最好的材料呢?所以,我上任不久後就立刻到中研院拜訪林老師,向他請教。

    印象非常深刻,在那次討論中,林老師詳盡地分享了500多萬筆數位典藏資料的來源與授權情況、數位文化中心透過哪些工作來推動資料的公共化與普及化,林老師也對我們未來推動數位資料開放,以及授權應用的政策提出建議。

    因為有林老師的視野啟發及清晰的建議,我們很快便決定爭取當時行政院開始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的數位建設預算,展開建置可以對於數位資料收存取用的「國家文化記憶庫」;並且同步向行政院申請科發基金預算,透過新的旗艦計畫,一方面鼓勵民間投入內容開發與科技應用,一方面和數位文化中心合作,推動「CCC創作集」復刊,讓漫畫創作者和編輯可以一起投入重新挖掘更多台灣的在地故事。

    2017年,睽違15年的全國文化會議重新啟動,為《文化基本法》的制定與文化政策白皮書的擬定奠立社會共識。我要非常感謝林老師擔任子議題「文化超越力」(文化與科技)的召集人,協助參與者一起討論文化政策如何和科技政策連結,帶來更多可能。林老師有獨特的幽默感,無論主持或發言,總是能讓大家在燒腦的過程中莞爾一笑,最後又不知不覺完成了能夠作為政策建議的結論。

    依循全國文化會議的「文化超越力」的分組結論,我們後來在《文化基本法》第17條明訂:「國家應訂定文化科技發展政策,促進文化與科技之合作及創新發展,並積極培育跨域相關人才、充實基礎建設及健全創新環境之發展」,後續也制定了「文化科技政策綱領」,這些過去難以想像的法律和政策背後,都有林老師一步一腳印的努力。

    林老師不只鑽研於歷史,也對當代的公共事務具有無與倫比的熱情;他說話與性格都很溫和,卻總是比別人更早想到下一步,而且更快採取行動,付諸實踐。這兩天,數位文化中心的夥伴說林老師是台灣數位文化的急先鋒,其實,我們要說,林老師也是台灣文化科技政策與文化公共領域的急先鋒。林老師的一生都在為人民書寫歷史,他自己毫不張揚地,默默為台灣留下許多重要的精神遺產。

    謹此懷念他,並向他致敬!也希望邀請更多朋友一起記得,在當代社會為台灣人重建台灣文化的歷史路程中,曾有一位如此溫暖而無私的同行者——林富士。

    照片來源: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https://web.arte.gov.tw/philology/Collection/content_a.aspx?AC_SNID=160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