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什麼是SPAC「特殊目的」IPO? 一文睇清美股借殼上市玩法
.
香港近年積極打擊「啤殼」活動,但美國過去一年卻掀起「啤殼」熱潮,高盛甚至預計,以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形式上市,可...
【@businessfocus.io】什麼是SPAC「特殊目的」IPO? 一文睇清美股借殼上市玩法
.
香港近年積極打擊「啤殼」活動,但美國過去一年卻掀起「啤殼」熱潮,高盛甚至預計,以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形式上市,可能會令未來2年全球併購規模達到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根據 SPAC Insider,2020年初至今(12月17日),已有237家公司以SPAC形式在美國掛牌上市;事實上,以SPAC形式上市並不是新鮮事,只是今年以SPAC形式上市的電動卡車Nikola(美股代號:NKLA)爆出造假醜聞後,以此方式上市又成為熱話,那SPAC究竟是什麼?到底有什麼「特殊目的」,以及如何運作?
.
唯一目的:借殼上市
.
SPAC全名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字面翻譯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即是一種沒有營運業務的空殼公司,這些公司存在的唯一的目的,就是透過IPO募集資金後,再去收購未上市但又有前景的公司,換言之,SPAC是一種讓私人企業能夠「借殼上市」的公司。
.
而這種方法與我們在港股認知的傳統「借殼上市」的分別是,傳統借殼上市那個「殼」,可能是本身已經經營不善/無心繼續經營的公司,接手者可能要處理原有的業務、債務等問題;但SPAC由於是新成立,因此是一個只有現金,沒有業務的「很乾淨的殼」。
.
SPAC運作流程
.
透過SPAC上市的流程首先是要 1)成立一家空殼公司(SPAC);2)透過 IPO 募集資金;3)尋找未上市但有前景的公司(目標公司);4)併購目標公司;5)目標公司無須再經過IPO程序已經可以立刻上市。
.
由於SPAC成立後,在上述第二個步驟「透過 IPO 募集資金」時,SPAC的管理團隊其實還未確定會併購哪間目標公司(第三個步驟),因此,投資者購買SPAC股份時,並不知道自己將會投資什麼公司,而是靠信任管理團隊開出的「空白支票」,因此SPAC也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Blank-Check Company)。
.
併購有限期 且要股東同意
.
不過,投資者也不是毫無保障,SPAC在IPO結束後,資金會透過「信託」帳戶持有,而SPAC需要在24個月內完成併購目標公司,否則將被迫清算解散,將信託資產發還予股東。
.
此外,在創立SPAC時,創始人及管理團隊通常會有想要收購的特定產業,但SPAC的股東有權在股東會上決定是否同意併購案,因此最終收購的未必是管理團隊當初期望的相關產業公司。
.
SPAC上市對各方的好處
.
對散戶投資者而言,平時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參與「上市前投資」,但投資於SPAC,其實就相當於投資於一間未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權基金。
.
對未上市公司(目標公司)而言,透過SPAC方式上市可以節省很多IPO程序,毋需編寫上市說明書,也毋需付出路演費用及承銷費用。
.
對贊助人(始創人,或是類似普通IPO的基石投資者)以及管理團隊而言,透過SPAC上市的速度通常比傳統IPO更快,如果已有既定目標並獲得股東同意,目標公司可以火速上市。此外,在成功併購之前,SPAC不會支付薪水予管理團隊,因此管理團隊的報酬完全來自於成功併購目標公司時的股權獲利,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利益衝突問題。
.
SPAC上市的風險
.
雖然透過SPAC上市有上述好處,但如果沒有通過嚴謹的IPO程序,收購的目標公司財報就有機會出現作假的情況;而如果管理團隊沒有標青的往績,散戶投資者可能要面對不確定他們會收購到什麼樣的公司的風險。
.
借殼上市及傳統IPO以外另一選擇
.
除了透過SPAC借殼上市和傳統IPO上市之外,企業還可以在不用發行新股的情況下,將公司現有的股票拿到市場上交易,這就是所謂的「直接上市」。透過直接上市的知名公司有Spotify,Spotify大約支付3500萬美元的資本顧問費。但是比起傳統IPO要給予承銷商 3–8%佣金,資本顧問一次性的費用較為便宜。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投資焦點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私募帳戶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散戶,幾乎就是天生的韭菜命。無非三個選擇:
上策:不玩。哥不玩就不會吃虧。
中策:做戰略性長線,比如買了之後就二十年不動,這說白了就是壓國運,把投資看作是一件和經濟增長相匹配的事情。
下策:成天相信這個老師,那個專家,追漲殺跌玩波段或者短線。
=====
如何看昔日私募冠軍葉飛投訴自己被“黑吃黑”的大瓜
碧樹西風
昔日的私募冠軍,今天的大V葉飛一句話把十八家上市公司捲入了風波。
具體不點名,證監會已經表明要一查到底。
大概意思就是說,有上市公司雇葉飛幫忙做市值管理,說穿了就是操縱股價。大股東想高價出貨,不希望股價跌太低,找人中間接一接,回頭造個勢,最後讓韭菜們買單嘛。
沒想到這年頭啥都卷,坐莊也很卷,葉飛這個大V拉了一些券商和基金,說好了和大股東們一起坐莊,回頭分賬,沒想到人家直接甩貨給他們了。
理解這意思吧,說好了一起忽悠接盤俠,沒成想自己成了接盤俠。
最搞笑的是,成了接盤俠之後,江湖事兒沒有江湖了,反而告了出來,也就是葉飛嘴裡所謂的魚死網破。
太好玩,實在是太好玩了。
我曾經聊過所謂坐莊的過程,我講這個的原因是為了勸告部分讀者,他們老想著跟莊,內幕消息,一夜暴富。
我想告訴你的是,別說跟莊的人,即便是參與坐莊的人,甚至是佈局的莊主本身,他自己都不見得能保證自己一定贏。
何況你呢?
一般來講,坐莊有四個步驟:
1、選型:研究政策,選行業,選公司,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選一個合適的公司坐莊。
2、接觸:和公司的高層達成一致,讓他們配合自己的行動。主要有兩點,一個是要避免大股東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減持拋售股票,另一個是要他們按照節奏放利好消息,比如市場方面的或者技術方面的進展。
3、操盤:這些遊資莊家們,或者幾個帳戶,或者幾十個帳戶,反正都是他們控制的。先早早的埋伏進去。然後跟隨人家公司的消息面,自己買自己賣,以及各種手法,拉漲停板,吸引市場目光。
4、鼓吹:所有事情的目的最後都是找人接盤。找誰來接盤呢?顯然是韭菜。要讓韭菜上鉤,光靠前面的折騰是沒用的。必須要媒體的介入,這個媒體就是各路研究員。讓他們放出研究報告,表示看好某只已經上漲到位的股票。
從名義上,這些大V研究員們,是獨立的,反正他有各種看好某檔股票的理由。但實際上,這個推向市場的研究報告,如果和前面三步的節奏吻合,它間接就構成了吸引韭菜接盤的實質。
散戶處於哪個階段呢?就是第四步,等著接盤的階段。
散戶們所謂的努力研究,頂天了,也不過是把第四步裡面各路所謂分析師們的意見很勤奮的看了一遍。
且不說你能否理解人家的意思,就算你理解了。在上面這個遊戲裡,有什麼用處呢?
前三步,才是能不能賺錢的關鍵,第四步,你研究的再多,能改變什麼?
無論你把第四步做到什麼樣的極致,無論你認識了多少分析師,研究員,在這個遊戲裡,你憑啥勝出?
這些分析師,研究員們,自己能贏錢麼?
我們看到了,前三步才是關鍵,第四步,要麼就是接盤的,要麼就是替人家前三步打工的,也就是所謂搖旗呐喊的。
搖旗呐喊的過程中完全有可能被拋棄了,當韭菜不夠的時候,那一部分割韭菜的也得被套在山頂上站崗,這就是葉飛所謂的黑吃黑。
哪怕你是最頂端的莊家,你以為莊家都是鐵板釘釘賺錢的麼?
還真不是。賠錢的莊家多了去了,一點不稀奇。
我知道總有人說徐翔這了那了的,其實和他齊名的,還有十來個呢,都是贏大錢的,這不假。
問題是,這是互聯網的放大效應讓你產生的誤解而已。
你誤解了什麼?你誤解了徐翔們的稀缺性。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裡,Z只能看到Y,Y只能看到X,最後一路往前推,只有B才能看見A。
可是有了互聯網呢?
U,V,W,X,Y,Z,統統都能看見A。他們以為A是隨處可見的,其實A是十幾億人裡的鳳毛麟角。
徐翔就是這樣遊資莊家裡的鳳毛麟角,佼佼者,勝出者。
事實上,對於大部分莊家來說,他們雖然是做前三步的,但一樣有很大的風險。
比如:
市場環境的風險,股市可不是只取決於自己家裡那點事,這是和國際經濟環境相關的;
突發政策的風險,如果貨幣政策變了,寬鬆變緊縮,緊縮變寬鬆,都會對他們的行動產生風險;
行業變遷的風險,也許在坐莊的幾個月裡,技術出現革命,你比如期貨市場裡有人做多原油,忽然就遇見葉岩油革命了,那他只能吃啞巴虧;
坐莊公司本身的風險,比如正坐莊人家公司呢,人家老闆忽然弄出一個緋聞,男女關係問題,被拘留了,或者財務爆個造假,等等;
人事上的風險,你可以看到所謂的坐莊前三步,裡面終究涉及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多個人,人多了就有各種不確定的因素。也許人家大股東就是減持了,也許被對手拉攏了,也許人家公司內部鬥爭,步驟不一致,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而且我還沒告訴你最大的風險,就是坐莊本身就是有風險的,而且會秋後算帳。
此處省略一萬字。
所以,即使是莊家,也不是穩贏的:
你不要光看賊吃肉,看不見賊挨揍。
你看不見賊挨揍是因為互聯網的明星效應,那個吃肉的被媒體反復的放大,因為它是A,它是頭部,它有新聞熱點的效應。所以大家天天讀,反復看。
而B,C,D呢?雖然也是莊家,但挨揍的新聞不夠熱,沒人看,於是大眾也就不得而知。
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贏很容易,很高概率的錯覺。
但錯覺,始終是錯覺。
身處第四步以外的散戶,幾乎就是天生的韭菜命。無非三個選擇:
上策:不玩。哥不玩就不會吃虧。
中策:做戰略性長線,比如買了之後就二十年不動,這說白了就是壓國運,把投資看作是一件和經濟增長相匹配的事情。
下策:成天相信這個老師,那個專家,追漲殺跌玩波段或者短線。
那我們看看,如果稍微能夠靠近一點,比如處於3,4步的人,比如某些分析師,研究員,上市公司高層。他們是不是可以跟著莊家吃一點殘羹呢?
是的。
但成功率仍然沒有散戶想像的那麼高。
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你想想:
如果從第一步開始坐莊的莊家都有上面說的那麼多的風險,他們裡面也只有極少數頂尖的人物可以長期盈利,而他們自己都經常處在朝夕不保的環境下。
那處於2,3步的下游的這些所謂消息靈通人士,處境比他們更加艱難,就是很正常的。
作為2,3類人士,不僅要面對市場環境、突發政策、行業變遷、人事等等風險。
還要面臨什麼?面臨內部的卷。他們處於內部的相對弱勢,雖然他們理論上都是割韭菜的。
就像一群盜墓賊把事情做完就完了麼?不,剛剛開始,因為內部要開始內鬥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去看下券商內部的資料,就會知道,即便是牛市里,盈利的都不會到10%,熊市期間就不要提有多慘澹。
但這些資料,大部分人是看不到的。互聯網效應把贏錢的那個A不停的放大,讓大家誤解了它的比例。
你沒有見過足夠數量的2,3類人士,就難以形成資料庫,也很難看到全貌。
沒有看到全貌你就很容易被互聯網的頭部效應誤導,以為什麼都很容易。
我講這個話的意思就是告訴讀者,人可以有想法,但一定要弄清楚概率,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理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關鍵字是萬一,而不是實現!萬一的意思是說,萬分之9999,都是不會實現的。
而且最後再打擊下你,就算你是那個萬一,秋後算帳也是難免的。
君不見徐翔之後,被處罰的名單裡,亦有寧波三劍客舒大佬,光大杭州慶春孫哥,華泰成都蜀金肖大佬,中信溧陽東北猛男,華泰廈門廈禾賴大佬,華泰榮超徐大佬,佛山無影腳廖小哥,深圳福田吳大佬,......,乃至張邵波。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秋後算帳,誰也跑不了。
理想是一定要有的,但也要明白,基本上都實現不了。
私募帳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 軟銀投資公司又暴雷,供應鏈金融公司 Greensill Capital 申請破產保護
軟銀又踩雷,
不過歐洲的 Fintech 暴大雷機率似乎有點高 ?
之前是德國支付公司巨頭 Wirecard。
-----------------------------------------------
這家由軟銀支援的企業貸款初創公司一度估值40億美元,去年據稱尋求70億美元估值,業務遍及英國和澳大利亞。上週一的消息稱,軟銀已於去年底大幅減記所持Greensill Capital資產,並考慮進一步降至零。Greensill Capital最近幾個月一直在尋找途徑募集資本,最終實現上市目標。
今日的法庭檔也揭露了美國私募股權巨頭阿波羅全球管理(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收購Greensill Capital部分業務的最詳盡計畫。阿波羅全球管理正打算與其部分控股的人壽保險公司Athene合併,全股票交易後的新公司估值將達110億美元。
據悉,阿波羅已出價5950萬美元現金收購Greensill Capital的智慧財產權和IT系統,而且是“唯一可靠的投標人”。阿波羅的律師稱,談判仍在進行中,在達成最終協議之前“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知情人士稱,阿波羅不會為“英國鋼鐵俠”Sanjeev Gupta的GFG集團籌集任何資金。
Greensill的業務模式是向公司提供短期現金墊款(cash advance),以一定折扣價格比預期更早地向借款企業的供應商付款,隨後要求借款企業向Greensill支付全額款項。這本應是“三贏”局面,即供應商更早獲得報酬、借款企業擁有更多現金靈活性,Greensill獲得利潤。
Greensill曾宣傳自己是一家科技創業公司,與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等傳統銀行競爭,目標是提供供應鏈金融給不被銀行青睞的公司,因為傳統銀行喜歡更大型和更成熟的客戶群。同時,Greensill不像傳統銀行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這些現金墊款,而是大部分轉為債券型證券或票據。
這些票據大部分被瑞士信貸和由金融大鱷索羅斯支持的瑞士資管公司GAM Holding所管理的投資基金持有,為專業機構投資者客戶提供比銀行帳戶或貨幣市場基金更高回報率的低風險方法。
但Greensill上周陷入危機,其主要保險公司拒絕續簽46億美元的業務保險合同,直接導致瑞士信貸和GAM Holding相繼凍結投資於Greensill的幾個基金,等於切斷了後者獲得資金的管道。GAM更是表示會關閉相關基金,並向投資者返款。
Greensill表示,其與金屬大亨Sanjeev Gupta的GFG Alliance集團有大約50億美元的敞口,後者“正面臨財務困難”,並已“開始違約”與Greensill公司有關的還款義務。GFG集團曾在2月7日警告稱,如果Greensill停止向其提供營運資金將不得不破產。
私募帳戶 在 懶人經濟學 Lounger Economic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紀念一下,成為港股市場專業投資人(PI)囉!
未來可以直接參與私募基金與IPO機構配售,雖然參與的機率不高,但這也是對小賈這4年在港股市場翻滾的一種肯定ʕ•͡ᴥ•ʔ
為什麼會接觸港股,其實理由蠻瞎的,第一份工作在香港,薪水不好回台灣,就乾脆開了港股帳戶~
後面陸續接觸了個股、港股打新、渦輪、牛熊證。發現港股是個機會很多,比台股成熟的市場,就算只看港股個股,也有許多三年5倍,五年10倍的好票。
比如騰訊、美團、阿里巴巴、京東、友邦保險、港交所...等等,隨著越來越多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未來香港必將成為優質中國公司上市的首選之地,只要長抱,都能帶來不錯的收益。
至於小賈未來的個人打算,未來肯定不會再花那麼多時間在投資上了,最近我一直在想:財富自由究竟是什麼?
對我來說,我想財富自由是一種心態,而非數字。
你不會因為達到某個數字,就突然財富自由,生活與先前天差地遠;你也不會因為達不到某個數字,就覺得生活毫無希望。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社會上所謂「財富自由」的人,時常是沒有「時間自由」的,也有些「收入一般」的人,也能過上「自由快樂」的生活。
再寫下去可能會有人覺得我在寫雞湯,所以我有深入一點的想法後在和大家分享~
也歡迎你告訴我,對你來說,財富自由是什麼呢?
*港股專業投資人(PI):帳戶資產達800萬港幣,通過香港證監會認證即可成為專業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