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禅语精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禅语精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禅语精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禅语精选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1萬的網紅Hew Kuan Yau 丘光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Full version 在此!印刷版少了一千字。 马哈迪,还能不能打? 文:丘光耀博士 505功败垂成后,我一度暂离大马,到泰国布吉岛和香港,展开为期半年的“武术之旅”。 我过去曾修炼空手道和自由搏击,均属对抗性的武术,尤其后者,没有套路,只练气魄和搏击,实战得很。 自从我4...

禅语精选 在 Dennis Gan 颜小丹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10:09:47

是的,七场的舞台剧《追光者》圆满落幕 我不知道这结束算不算好 我也不知道算不算不好! (哈哈) 这是我戏里的口头禅 我叫 算不算爷爷! 太多人还是误会了这是部儿童剧! 这是部U级舞台剧! 有些情节本来设计得更诡异的,但考量有太多小小观众! 所以调整了一下! 姨嬷嬷的恶毒,山怪王和小山怪们的逗趣演出...

  • 禅语精选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5-05 22:02:14
    有 475 人按讚


    Full version 在此!印刷版少了一千字。

    马哈迪,还能不能打?

    文:丘光耀博士

    505功败垂成后,我一度暂离大马,到泰国布吉岛和香港,展开为期半年的“武术之旅”。

    我过去曾修炼空手道和自由搏击,均属对抗性的武术,尤其后者,没有套路,只练气魄和搏击,实战得很。

    自从我43岁,上了泰拳密集课程,我才深刻体验到暹罗民族的“尚武精神”,抗打性强,凶狠毒辣,但拳师对佛祖和师门的敬畏,那种谦卑和克己,却又是武德的高度体现。

    到了香港,在李小龙会的引荐下,我到溫鑑良師傅的“实用咏春拳馆”学习三个月,除了天文台“红雨警告”,我天天上课。温师傅是李小龙的师侄,他的咏春拳修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理论,有实战,没忽悠,很科学。温师傅常说:“咏春是技击,不是搏击”。这一句经典概括,激起我很多思考。

    “条件”影响结果

    近期中国“格斗狂人”徐晓冬十秒KO雷公太极的新闻,热爆整个网络世界,“看热闹”和“看门道”的评议多不胜数。此事还在继续延烧,是“炒作”抑或“打假”,暂无定论。

    无论如何,“中国人用MMA”挑战“中国传统武师”,进而引发大家讨论“中国传统武术,到底能打吗?”也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命题。

    其实,类似的挑战和命题,日本空手道界比中国武坛早了60年。二战后有一名日本空手道狂人,叫大山倍达,他不满空手道的发展,有日益“运动化”之嫌,失去了“实战性”,故决定以“打架空手道”来挑战各个门派的空手道大师。当年他打遍全日本道场,从未败北,再去欧美,挑战西洋摔跤擂台,也一一告捷,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其空手道可击毙蛮牛,手刀劈断牛角,媒体称他“神之手”。大山就是极真会空手道的开山鼻祖。他在回忆录中透露,一生比武,只输过一次,在香港败给太极拳的陈师傅。

    故此,你问我“中国传统武术,能不能打”?这很难一概而论,要讲“条件”,比如在“那里”打(街头、擂台、道场)?和“谁”打(流氓、武师、一般人)?用什么“赛例”打(MMA、泰例、空手道寸止、全接触自由搏击)?这些“条件”的预设,都会影响结果。我不厌其烦的讲“功夫经”,其实只是做个比喻,禅宗有所谓“一指望月”的典故,叫人不要只注视手指,而忘记欣赏月亮皎洁的光华。

    在甘榜,谁更能打?

    回到大马政坛,要推翻国阵,得先要在甘榜区重挫巫统,包括拿下蓄意搅局的伊斯兰党,这是政治常识。

    如今有一些政治幼稚病患者,蓄意奚落马哈迪,不断用他昔日的种种罪孽,来否定他当前的战略作用。如指马哈迪只是要拉下纳吉,并非想推翻巫统,又指土团党是巫统2.0,“赶走老虎,引来豺狼”,还说老朽的马哈迪,影响力大不如前,“马来人海啸”根本不存在。他们的结论是,林吉祥和马哈迪抱在一起,是“给马哈迪利用”,也“出卖了行动党的建党原则”云云。

    坦白说,在当前的大马,若要挑战以右翼种族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杀手锏的马来反动势力,行动党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和“社会民主主义”(内家拳),辅以火箭在华人城镇的竞选造势运动(外家拳),以及我们习以为常的“丑闻揭弊”招式(如打1MDB),是无法直击巫统的心脏要害。换言之,在甘榜,火箭最不能打!

    倘若只靠公正党和诚信党,他们的组织能力薄弱,资源有限,社会动员能力亦差强人意,要掀起能淹没巫统和伊斯兰党的“马来人海啸”,也相对困难,一句话,两党“好打有限”!

    然而,马哈迪领军的土团党,在战略战术上,却有其独特的优势。道理很简单,土团党是巫统分裂出来的派生物,马哈迪深谙马来甘邦和垦植民区的政治文化,如巫统用什么蛊惑性招数竞选,用什么必杀技制敌,用什么资源来买票,用什么桩脚来动员,用什么“内功心法”来绑架马来人的精神世界等等,马哈迪可谓驾轻就熟。他22年的相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些独有的甘榜选战打法,从“下降”到“解降”,马哈迪出手,犹如传统的马来武术(silat),是属于一种阴柔迂回的技击(相对行动党那套西化派的刚阳搏击),用它来对付巫统和伊斯兰党,马哈迪更有效,土团党更能打。这是攸关改朝换代成与败的主战场,马哈迪是第一号战将!

    行动党对垒马华、民政、人联党和印度国大党的次战场,我们的打法游刃有余,尤其在城市选区,非马来选民大多数都向往“自由”、“廉洁”和“良好施政”,故落伍的神权政治不会有市场,贪腐的种族主义霸权也受到唾弃。Ubah战车的大型造势和互联网的宣传攻防,对于掀起政治海啸,绝对有利。

    为火箭“去妖魔化”

    华人选民对槟城政府的政绩,肯定的居多,批评是极少数。但槟城以外的马来人,对林冠英施政,则是误解甚于理解。所以马哈迪在甘榜美言一句,好过火箭自我宣传一万句。

    马哈迪近期频频为行动党“去妖魔化”,如指行动党不是华人种族主义政党,马华才是。行动党没有要求华人当第二副首相,马华才有。行动党的党歌是国语,党大会也讲国语,马华不是。行动党服膺于希望联盟的原则:支持马来皇室和马来人特权,支持马来语为国语,支持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马哈迪更批评马华和中共关系密切,而大马一直以来都是反共国家。当然,这些论点,都是说给保守马来人听的。

    须知道,大马是一个多元但不团结的民族国家,这是巫统长年执行右翼马来种族主义的错误建国方略所致。然而,这个方向性的大错,历经六十年,何其根深蒂固也,导致马来人,从肉身到灵魂,一直误以为这是“马来土地”,“回教之邦”,而要扭转这个错误的“国家认知”概念,无疑需要长时段的再教育。

    那些要求行动党,乃至希望联盟和马来特权“一刀切”的人,就好比用“震荡治疗法”来刺激保守马来选民的人,其实正是患上典型的政治激进幼稚病,这种狂躁症,只会在甘榜给巫统和伊斯兰党,提供扫射希望联盟的猛烈弹药。

    认识马哈迪打法

    今天,大家要实事求是地认识马哈迪打选战的战略部署。众所周知,在短短的六个月到一年之间就会举行大选,你要求马哈迪完全认同“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那无疑是要土团党“政治自杀”,就好比叫传统马来武士上MMA擂台,或者规定马来武士不能用Kris,而要扛起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上阵杀敌那样白目。

    故此,“平等”这一行动党斗争的核心价值,我建议要有先后次序的介定。希望联盟当从主打经济民生议题来诉诸“阶级平等”,即以推翻贪污集团为先,随即才能通过税务改革,调控市场,重振有生产性、可持续的国民经济,来解放贫穷阶级和工薪阶层。我们这样来打“平等牌”,既“进步”得来,也容易让马来人接受。

    我要强调的是,“民族平等”不是当前社会的最主要矛盾,非马来人被亏欠的“转型正义”,这可以通过壮大开明马来人的声音和进步的社会教育来纠错。只有循序渐进地化解右翼种族主义的遗毒,才能让“民族平等”有“和平到来”的一天。我强调“和平到来”的意思,既无需让少数族裔付出血泪代价,也不会被多数民族集团用暴力来反扑吞噬。

    要在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成功“改朝换代”,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工程,希望联盟每个党,都要在各自所分得的选区中,用自己“最能打”的招数来制敌。

    各门各派打擂台,有者善搏击,有者长技击,有者斗力气,有者耍巧劲,有者专立技,有者熟地战,无论如何,用邓小平理论,不管白猫黑猫,能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用李小龙拳理,不管什么拳法,能打倒敌人就是好拳法。

    马哈迪92岁,老了,还能不能打?你说呢?

  • 禅语精选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2-13 08:56:27
    有 5 人按讚

    台湾女诗人的现代禅诗简析
    碧青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版图上,台湾女诗人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滋养的女诗人,自然不会拒绝融合了中国儒道释精华的禅,她们所创作的诗歌,亦有或隐或显的禅趣、禅意和禅境。因我的阅读视野有限,很难全面而深刻地去解读台湾女诗人的创作,所以,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女诗人如蓉子、詹虹、席慕蓉、颜艾琳等人的作品,对台湾女诗人的创作所呈现的禅意现象,做初步的窥探和简析。
      一、古典的诗韵里自然透露着禅意
      台湾,很少有像诗人洛夫那样明确提出现代禅诗创作主张的女诗人。但尊重自我主体的生命感受,信仰心灵法则,使她们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呈现出生命的悟境或禅意,亦有佳作问世。
      蓉子的诗,就表现出古典诗韵里自然透露出的禅意之美。
      蓉子,本名王蓉芷,1928年出生于江苏涟水县。1948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创作。1955年,蓉子与罗门结婚后,获得“伉俪诗人”的美誉。在出席第一届世界诗人大会时,蓉子并与罗门获“大会杰出文学伉俪奖”,并接受了菲律宾总统授予的勋章。因创作成就突出,蓉子曾获“国家文艺奖”、1995年国际妇女年国际妇女文学奖和青协第一届文学成就金钥奖。1965年,蓉子曾以诗人身份同小说家谢冰莹、散文家潘琦君组成女作家三人代表团赴韩国访问。曾担任1989年亚洲华文女作家文艺大会主席。1992年和罗门同获“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室荣誉研究员”称号。2009年荣获瑞典“国际莎士比亚终身文学奖”。已经出版《七月的南方》、《青鸟集》、《一朵青莲》等十几部诗集和散文集,在当代诗坛享有盛名。蓉子的诗歌之魂,是心灵的爱和美。她的诗歌创作融合了古典和现代诗美,风格清丽、轻灵、隽永、优雅,禅意自现。例如《一朵青莲》:
      有一种低低的回响也成过往 仰瞻
      只有沉寒的星光 照亮天边
      有一朵青莲 在水之田
      在星月之下独自思吟
      可观赏的是本体
      可传诵的是芳馨 一朵青莲
      有一种月色的朦胧 有一种星沉荷池的古典
      越过这儿那儿的潮湿和泥泞而如此馨美
      幽思辽阔 面纱面纱
      陌生而不能相望
      影中有形 水中有影
      一朵静观天宇而不事响嚷的莲

      紫色向晚 向夕阳的长窗
      尽管荷盖上承满了水珠 但你从不哭泣
      仍有蓊郁的青翠 仍旧有妍婉的红焰
      从澹澹的寒波 擎起

      这首诗,呈现的是心灵体悟之美。诗人正是从本体开始观悟,围绕着一朵青莲出现的天空、沉寒的星光、水田、月、夕阳、长窗等意象,共同组成了幽思而辽阔的世界,“一朵静观天宇而不事响嚷的莲”,才愈显其静美。这首诗,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朵青莲的意象,呈现了生命的本真之美。淡定、超然、古雅,又有几分空灵。
    有学者认为,蓉子及其诗歌作品代表了当代华语女诗人的艺术水准,具有穿越地域和时空的价值与影响。
      二、直接抒写禅思之境
      当代诗坛,特别是最近几年,注重汲取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营养,但并不专门研读佛经或打坐参禅,而在创作现代诗的过程中,在直接关注和体悟自身生命的同时,逐渐悟解心灵的奥秘,诗歌作品自然或深或浅出现禅意或禅境者,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诗歌创作现象。台湾女诗人的诗歌作品出现禅意和禅趣,亦体现其创作坚守传统文化和心灵回归生命本身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创作中直接抒写禅思理趣、表现出浓郁的禅意,女诗人詹虹的诗,更具有代表性。
      詹虹是与蓉子、林泠等人齐名的著名台湾女诗人。她的诗,善于通过现代诗歌形式的构筑,体现内在的韵律之美;通过心灵感悟的意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哲理性的思考,体现出浓重的中国禅文化韵味。例如《说法二帖》:
    1
      水在森森的烟波说法
      说你心里也有水的寂静
      也有水的忘情
      也有水的映月
      也有水的空影

      梦在深浅难测的国度说法
      说你心里也有远远的笑声
      也要霎时的惊疑

      也有不入世间的妄言
      也有飞越,超过束缚的一切

    2
      这是万物在说法
      这是万法的本性
      秋天的风在高空呼啸
      雏鸟在呢喃
      田园的种植。萌茁和收获
      婴儿之哭之小之成长
      即使是所有的枯萎,凋谢,辞世,败坏
      也是万法之必然

      眼泪在哽咽的心头问你
      是在为无常哭泣吗?
      你说:呵,不。我是为爱哭泣
      爱是至情,爱是自然

      ——自然,在哽咽的心头
      用眼泪说法

      诗的题目就叫《说法二帖》,很显然,女诗人已经直接告知读者,诗里每一行每一字所表达的都是“说法”。第一帖,首句便是“水在森森的烟波说法”,这既是水在说法,亦是它对着世界在说法。这样的时刻,“你”就听到了,水说着法,“你”的心里也有水的寂静、水的忘情、水的映月,还有水的空影。
      “梦在深浅难测的国度说法”,令人恍如梦醒,有形的水和无形的梦所说的法,其本质竟然是一样的,水梦如一,水梦人如一,万法如一。
      所以,第二帖的开篇,是万物在说法,说着万物的本性。婴儿降临人世的哭声,在成长过程的欢愉以及万物的盛开、枯萎、凋谢和败坏,一切生灭,都是法的必然。而只有自性用慈悲的眼泪说法,让我们明白:爱和自然是一体的。眼泪在哽咽的心头,若一体同观,这时候的一问一答,亦表明了眼睛、心和“你”,有着同一的清醒和欢愉。这是喜极而泣,这是生命本真心灵的醒悟而化涌的慈悲的泪水,是爱,是自然。
      自然万物的必然结果,是人无法左右或把控的。而爱和自然的本性,又是生命永恒的存在。
      《坛经》云:“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推及万物,亦如是。我们从自然万物,亦无一法可得。只有本身的自在妙性,带给我们生命永恒的美妙和价值。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内在的韵律和谐又空灵,有一种直接渗入读者心灵的温暖和清美。
      三、在对生命的关注和体悟中呈现禅意
      对生命的关注和体悟,是当代中国诗歌回归生命本体的重要标志。60年代末期出生的女诗人颜艾琳,虽然并不致力于现代禅诗的写作,但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对人的终极意义层面生死的思考,亦使她的诗生发了禅意,呈现了禅境。
      例如《不知时》:

      没有一点必要
      那朵花就开了
      而且人们不知她的名字
      但花还是凋落了

      为了什么必须死呢

      从头到尾
      无名也无姓的时间
      被一朵花占用了

      我说春天时
      其实已是初冬
      又为什么土地要怀孕种子呢
      白骨精问的

      颜艾琳,1968年出生。著有《已经》《抽象的地图》《点万物之名》等十多部诗集。2012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得主。她博览群书,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日本的以及五四时期的文学著作,都对她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女性意识初醒之时,她开始关注表现女性主义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她从创作的初期,就已思考女性生命本身。在后来的写作中,又注重构建比现实的我更能体现自我的“另一个我”。女诗人把另一个我存在的世界,命名为“远方”或另一个“我”所在的“她方”。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曾写出大量带有“情色”意味诗歌的颜艾琳,亦写出了《不知时》这样带有禅意的诗。
    这首《不知时》,表现了对大自然神秘流变的深刻体悟,亦有着心灵对生死的真切追问。自然的花开花落,占用了无名无姓的时间,恰好说明了时间属于宇宙里存在的一切生命。《坛经》里有一句禅者耳熟能详的话,“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女诗人颜艾琳的深度体验之诗意,正是一念顿悟的某种意境。
    悟之道,是人类心灵成长、强大和还原本身的惟一通途。心灵的悟之道,亦应该是现代诗歌进入大美的不二法门。
      《金刚金》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诗人通过一句“我说春天时/其实已是初冬”,表现了时光的迅疾流变、世界表象以及自身心念的无常变化。
      四、终必归空的爱情空幻之美
      佛家认为宇宙万象,都是佛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当然更具有佛性。爱,是人性最本质的表现。而爱情,虽只多了一个“情”字,却时刻浸入着人世间的万般滋味和境况。这种人类的重要情感,刻骨铭心亦如梦如幻。所以,只有用禅超越的思维去观照爱情,把爱情提升到生命本体和诗歌的审美高度来表现,才可呈现爱情那美丽的空幻之美。
      禅意爱情诗,是女诗人张黎几年前提出来的诗歌概念。做为一名现代禅诗探索者,我赞同所有以生命本体为中心的大胆探索。禅意爱情诗的概念,亦很值得关注和探讨。
      表现出禅意的爱情诗,古已有之。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被评家称为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而在台湾为数并不太多的呈现禅意的创作者中,女诗人席慕容的爱情诗,最引人关注。
      席慕蓉本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外婆是王族公主。1949年,少年的席慕容随家人移居香港,后迁入台湾。她本是一名职业画家,业余时间写作的诗歌,却使她闻名于世。几十年来,她出版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著作。南北主编的《世界现代禅诗选》选入了席慕蓉的《无怨的青春》《莲的心事》等四首诗。
      女诗人张黎曾撰文评价席慕容的爱情诗:“席慕容诗歌的高致来自禅。把事物放入到整个宇宙时空中去观照,是禅者观照世界特有的方式,当然也是禅者观照爱情的方式。席慕容的爱情诗不仅全部都具有一种强劲的时空感,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许多细化了的禅家理念,比如万物有灵、物我一体、生命轮回等等。《一棵开花的树》说,用五百年的时间,人可以求佛把自己化成一棵树,但这棵树呢,要完成的却是人的心愿——‘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让你遇见我’,但是,爱情落空,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时,这个即人即树的‘我’,落了一地的花瓣,那即是树凋零的花瓣,同时也是‘我’忧伤的人心。在这首诗里,时空感、万物有灵、物我一体、生命轮回、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执著等等完全融为一体了(张黎《当爱遇上禅,生命中就有最美的光出现》)。”
      佛家所言的诸行无常,就包含着爱别离。这亦是人生的苦境之一。而席慕容却把人生的爱离别表现得无怨无悔。哪怕短暂的拥有,只要是真爱,就是一生。其爱情诗里的月、花等美丽的意象,愈显爱之灵魂的纯净和绝美。“在爱情世界里,席慕容所塑造的是理想的、真实的、零距离的心灵接触。席慕容笔下的爱情是与众不同的。她的新颖在于爱情上追求至高的美学境界,探索爱情的神秘色彩,表现爱情的空灵韵味(曾苗《试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的爱的禅意》)。”例如《无怨的青春》: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晚月

    几年前,我在《席慕蓉:让悲伤永远闪耀爱的美》一文中,曾写过这样的话:“诗人用诗塑造的美丽而具有奇特心性的女主人公,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她让人想到天光、圣洁、拯救、永恒等许多可以保持心灵平衡的伟大词汇所饱含的意义。”是的,席慕蓉的爱情诗,像清水融入万物般流布着一种宽容无怨的智慧。这是走过青春或者了悟爱之本意的智者,才具有的宽容和无怨。所以,读着《无怨的青春》,自然读出一种透明而圆满的心智: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晚月

      那是一轮从情爱的怨恨里解脱回归自我的晚月,那是一轮照彻黑夜的晚月,那是一轮至善的晚月,那是一轮圆满的晚月。这里的一个“晚”字,亦韵味悠长。它涵盖了时间、历程、醒悟、爱、沉静等蕴含的深邃美好。
      她的《莲的心事》一诗,亦值得仔细研读。表面看来,诗人是在感叹无缘的爱情。无缘的“你”,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像被重门深锁,没人知晓莲的心事。实际上,女诗人在诗中看到的,则是自我本心,“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这一朵夏荷般无忧也无惧的心灵,该是怎样的清寂安宁呢?
      其实,诗人深知世间“诸行无常”,所有的事,最后都将变化为空。席慕蓉的《送别》一诗,就有着这样的睿智。今朝,诗人仍然要重复那相同的离别。或许,这份真实的情执,正是“无怨”的前奏,没有心灵真实的爱,亦没有生命真正的“无怨”和内心的“有容乃大”之境界。或许,用爱包裹或者说融入爱的离别,就淡化了离别的苦。
      席慕蓉的《送别》一诗,其内核是一种爱的智慧: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在暮霭里这样的俯首,虔诚的心灵,已不再执著,而是深深的感谢和祝福,内心充满着博大而透明的爱。这时的诗人,早已经读懂了“空”。这时的爱,亦完成了自身的升华。
      空,成了终极的归宿。
      席慕蓉曾经在《一条河流的梦》里吐露心曲:“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假如我能享有这样的爱,那么,就让我的诗来作它的证明。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爱,那么,就让它永远地存在我的诗里,我的心中。” 是的,她的诗呈现给世人的,就是一种真挚、宽容而绝美的爱。“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朗照生命的乾坤,并会永远在无垠的“空”中存在。
      以上,可以看出,台湾女诗人的现代诗歌创作,已经从不同的层面契合了禅思和禅意,并且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探究的当代诗歌现象。
      

  • 禅语精选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09-11 20:13:53
    有 189 人按讚

    这是我为了2013年新加坡甘露协会的安宁疗护研讨会所修改的文章,分成几个 Part。

    有关善终的文章,现在和你们分享。
    大部分的文字并没有刊登在《善终》书内。

    《善终》(Part 4/4)
    文/冯以量硕士


    6.0 如何规划善终

    我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是得到善终。我常问病人和学生:“如果你只剩下三个月寿命,你将如何安排生死?”

    总结大家给我的答案,可归纳为三个部分:临终的照顾、葬礼的计划、死后的遗愿。

    在安宁疗护的服务道路上,我发现只有少数的病人可以完成所有规划,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体力去完成。能够完成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已经很棒了。

    如果善终能够为我们的关系带来善别、为活下来的亲友带来善生,一切的规划便是值得的。这也是为何我常鼓励大家要严谨看待如何规划善终的原因。

    在规划善终方面,以下三十道问题是我常会询问病人和学生的。如果你在阅读时,心里感到不舒服,我建议你先跳过此篇文章。他日需要时,再重读即可。如果你觉得本篇内容对其他亲友有帮助,也请你借此引导他们来阅读。


    6.1 临终的照顾

    1.我是否要知道有关疾病及寿命的预测?如果我想知道,我希望是谁来告诉我?如果我不想知道,那该让谁来代替我知道病情?

    2.我是否要和医生独自讨论病情?或者只让亲友和医生讨论病情?还是我们一同和医生讨论病情?(知道病情和讨论病情是不同的两回事。讨论病情常会牵涉财务、治疗、照料的课题。有些医疗团队会提供家庭会议,即由医生、护士和社工来主持会议,让病人及其家属一同来商量决策。)

    3.当病情已到了末期,我要坚持接受积极治疗,还是接受安宁关怀?(“积极治疗”就是“我希望继续接受各种医疗及抢救方法来尝试延续我的生命”。而“安宁关怀”则是“我选择不接受任何积极的治疗,只在护理和减缓疼痛的治疗之下,让生命自然结束”。)

    4.如果我无法吞食,我是否要插喉管来进食?(清醒的我可以尝试和医生沟通。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吩咐医生拿走喉管。只怕我昏迷时,无法为自己做决定,因此我最好先让代言人知道我的意愿。)

    5。如果昏迷的我无法自行决定任何安排的话,我要谁来做我的发言人及决策者?(最好的做法是你的照顾者也是你的发言人和决策者。如果发言人、决策者和照顾者是三个不同的人,那会较易出现大家有不同意见的状况。)

    6.当我卧躺在病床需要被照顾时,我希望在哪里被照顾?医院、慈怀病院、疗养院还是自己的家?

    7.当我被医生告知只有几天寿命时,我想在哪里去世? 医院、慈怀病院、疗养院还是自己的家?(被照顾和去世的地方可以是不一样的答案。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些人想要在医院被照顾,却希望躺在自己的床上离世。有些人想要在家里被照顾,却想在临终前的那几天由医生、护士全程照顾。)

    8. 在我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我希望哪些亲友可以陪伴在我身旁?也希望哪些亲友不要出现?(有些病人不希望一些亲友看到他临终衰老的样子,所以会婉拒亲友的探访,好在大家的脑海中对他留下一个健康的印象。)

    9.当我临终时,我希望得到的护理是……?(请具体说出自己对护理的要求。譬如:每天身体接受清理至少一次、头发和指甲要定期修剪、每天要化妆、希望手脚每天都被按摩一次、口干时用少许温水滋润、大小便之后要换尿布、每隔两个小时身体背部就会被翻转到另一边去,以免皮肤红肿、感染等等。)

    10.当我临终时,我希望得到的关怀是……?(请具体说出自己对关怀的要求。譬如:有人在日间/夜间陪伴我、无论我是否有反应,都有人与我聊天、说出你心中对我的不舍、拜访时请送我一朵鲜花等等。)



    6.2 葬礼的计划

    你可以为自己预先计划丧礼的安排,并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与猜测,减少冲突的发生。

    11.我要葬礼的宗教仪式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犹太教,或无宗教仪式?葬礼要在哪里进行?

    12.我要的棺木是西式还是中式的?我的寿衣是哪一套?我是否想要有任何的陪葬品?

    13.我要或不要哪位亲友出席我的葬礼?(请写在文件里,列出亲友的姓名、关系及联络号码,以及说明为何指定不要某亲友出席葬礼。)

    14.有关葬礼的布置,我要哪一张照片成为遗照?我喜欢哪一种花?我接受或不接受亲友送的花牌及花圈?(有些病人希望亲友把送花的钱转成慈善用途。)

    15.有关亲友给的帛金,该如何处理?用来作为葬礼费用的资助,还是捐给相关慈善机构?

    16.我可以让人瞻望我的遗容吗?如果可以,有没有特地指定的时间?(建议可以在安葬之前、进行告别奠礼等等。请注意: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让任何人瞻望遗容,要谨慎处理。)

    17.哪一些亲友是致悼词的人选?(在还没有去世前,请邀请他们在葬礼致悼词,那会是一个又一个很感人的亲密对话。)

    18.如果我有一份致谢词和告别词,我会请谁来唸出?或我是否会请别人事先录音或录像?

    19.我希望亲友献唱或播放的歌曲有哪些?我有哪些喜爱的圣经或佛经经文、诗词歌赋等,希望是哪些亲友为我诵读?

    20.我要如何被安葬?如果是土葬,我想要我的遗体被葬在哪个墓园?如果是火葬,我的骨灰想要被安放在哪个骨灰堂?如果是海葬或树葬,我的骨灰想要被撒落在哪里?如已经做出安排,文件现放在哪里?

    6.3 死后的遗愿

    死亡结束的只是生命,而非关系。即使我已经去世,亲友仍会怀念我,或重温过往美好以及珍贵的时刻。我希望我留下来的爱足够让亲友们继续活着,也希望我的精神能够透过亲友延续下去。

    21.我要对哪些亲友说感谢的话?

    22.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宽恕的话?(我原谅你,也请你原谅我。)

    23.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关爱的话?

    24.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告别的话?

    25.有哪些亲友会因为我的离去而陷入忧郁?我要留下什么支持或安慰的话让他们活下去?

    26.我的人生里有什么是想要被亲友传承下去的?(如人生哲学、个人修养、生活态度、面对逆境的能力、面对冲突的能力等等。)

    27.我希望亲友如何记得我?(如把我的微笑放在你的心里、把我的照片放在你的钱包里、难过的时候写信给我、逢年过节祭拜我、记住我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28.我怎么分配有纪念价值的物品给我的亲友?

    29.我已做遗嘱?已告知我的受益人我存放遗嘱的地点?

    30.请告诉亲友我人生的一句座右铭。我是否要把它写在墓碑上?

    请把这三个部分的答案存放好。如果你愿意的话,不妨花一些时间用笔写下来,甚至可以录音,好让决策者或代言人跟随你的意愿去落实善终规划。

    让离去的人得到善终、让彼此的关系得到善别、让活着的人得到善生。这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


    结语:大树的生死

    一个在慈怀病院的下午。从起初窗外的阳光普照,转变成窗外撒进来的小雨,到最后滂沱大雨。我站起来,把窗口关上。

    我对躺在病床的临终老人说:“不知不觉。我们谈了两个小时多。我也要下班了。感谢你,告诉我这么多关于你的事情。我很感动。”

    他说:“这就是我的人生。现在来到这个阶段。”

    我走回到座位,稍微整理了今天和他的对谈。我说:“我比喻你的人生就像一棵大树。曾经那棵大树充满了叶子、花朵、还有果实。曾经这棵大树被害虫侵犯过。也被大风吹倒过。不过,这棵大树依然活到年老。现在,叶子一片一片掉落。花朵也一朵一朵凋谢。果实完全也没有了。你看到这棵大树经历了这么多,他也准备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看到这样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还要对这棵大树说吗?”

    他同意地不断点头。想了一想。然后对我说:“你有听过蔡琴的一首歌吗?”他哼着:“人生就是戏。演不完的戏。有的时候悲、有的时候喜。……”

    我听过这首歌。我也随他一同哼着那首旋律。

    他说:“人生就是戏。今天你做主角。明天你做配角。后天你做绿叶。大后天,你什么也不是。”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点头。

    他对我微笑了。一个忧郁眼神陪伴着一个放开的微笑,老人看着我。我看着老人。他当下的真实表情仿佛告诉我:“生命同时含杂了悲傷和歡笑。這就是人生。”

    的确是在那个大后天,老人安详去世了……

    ***

    最后,我想问你:倘若生命是一棵大树。你的生命是逐渐落叶、或者是累积果实?

    我想两者都会同时拥有,那会比较接近我们这个世界的实相吧。

    所以,当我们看到逐渐落叶的时候,心里焦虑。当我们看到累积果实的时候,心里高兴。焦虑和高兴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好的和坏的也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只看我们从那一个角度选择诠释自己的生死。你可以只看好的、或者只看坏的、或者看好的同时也看坏的;都可以。或者什么都不看,也可以。

    到最后,你可能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才是坏的?都没有了。没有了好、也没有了坏;只剩下的是:

    一棵大树倒了……

    如果你用心的话,你将会看见大树已经换上新的面貌,在大自然四面八方的时空上,对着你微笑,对着你欢唱。




    书目参考
    1. 钟昌宏医师 编。癌病末期安宁照顾 - 简要理论与实践。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安宁照顾基金会。

    2. Ven. Sangye Khadro著。涂炳忠译。生死两相安。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普觉出版社。2004。

    3. 温志大著。走向天堂-人类死亡探秘与安宁疗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 J. Krishnamurti著。廖世德译。生与死。方智出版社。1995。

    5. James Fadiman & Robert Frager著。Personality & Personal Growth。Prentice Hall出版社。2001。

    6. Brian L Weiss, M.D.著。黄汉耀译。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张老师文化出版社。2001。

    7. 善终与安宁服务。李宗派博士。实践大学民生学院院长。

    8. 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著。郭静晃等译。发展心理学-心理社会理论与实务。扬智文化出版社。1998。

    9. 生死学或生生学?陆达成。

    10. Rokeach, M. Editor. Understanding Human Values: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Free Press, New York. 1979

    11. 一行禅师著。胡因梦译。你可以不怕死。橡树林文化出版社。2003。

    12. 蓝嘉俊责任编辑。网路与书20 - 少一点 Less。吴兴国 - 学的时候一大片,做的时候一条线。2005。

    13. John Banmen。Satir’s Systemic Brief Therapy Training Programme。1999。

    14. 赖声川著。赖声川的创意学。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