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禁忌世代維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禁忌世代維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禁忌世代維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禁忌世代維基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名人堂 「靠北」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劉維公 現今靠北語句的流行和靠北語意的進化,背後反映出當代集體深層的社會心理結構變遷。圖為警界基層常在上面反映不滿的「靠北警察」臉書專頁。圖/翻攝自臉書「靠北警察」 記得我小時候,只要不小心說出靠北這兩個字,一定會馬上被長輩大聲訓斥。有教養的人不...

  • 禁忌世代維基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8 11:00:39
    有 74 人按讚


    #名人堂

    「靠北」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劉維公

    現今靠北語句的流行和靠北語意的進化,背後反映出當代集體深層的社會心理結構變遷。圖為警界基層常在上面反映不滿的「靠北警察」臉書專頁。圖/翻攝自臉書「靠北警察」

    記得我小時候,只要不小心說出靠北這兩個字,一定會馬上被長輩大聲訓斥。有教養的人不該使用這麼不禮貌的語言,尤其是它觸犯與壽命(對父母)有關的民俗禁忌。但現在年過半百的我,在谷歌關鍵字搜尋輸入靠北後,立刻出現三億多相關的條目與網址。靠北這麼粗俗的詞彙,在台灣竟然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的語言地景。

    根據維基百科「台灣閩南語髒話」詞條的解釋,靠北(哭爸)字義指的是在父母喪禮中的哭喪行為,藉以比喻他人的叫苦或抱怨,用來表示糟糕、不滿、驚訝或遺憾,屬於閩南語中不禮貌的粗話。現今靠北語句的流行,光從這種傳統禮俗的解釋觀點是無法理解的。靠北語意的進化,背後反映出當代集體深層的社會心理結構變遷。

    「人生不合理,抱怨不需要道理;隨時發洩負能量,別讓你的委屈傷害你。」這是出版社在推介一本名為《人生好難:厭世代靠北人生指南》書時所寫的一句話。它很傳神的說出靠北的時代語意學意涵。「我就是要靠北」經常是靠北粉絲專頁所標榜的氣勢。靠北的人理直氣壯,因為他們主張,別讓自己委屈,抱怨訴苦不需講道理。

    尤其當今貧富差距惡化、階級流動鈍化等嚴重的社會發展問題,讓靠北擁有強大的正當性,而靠北的人得到更多同情的支持。靠北語句的數量,是社會負面情緒的指標、挫折感的溫度計。

    靠北,其實是全球現象。在美國,它被稱之為「嗆聲文化」(callout culture)。路加諾夫(G. Lukianoff)與海德特(J. Haidt)的專書《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How Good Intentions and Bad Ideas Are Setting Up a Generation for Failure)指出,社群媒體黨同伐異的嗆聲文化正帶領美國步入反智、反民主的悲劇。

    不論是哪一個字眼,靠北與嗆聲的共同特色就是:用語言製造共同的敵人。站出來說話的人,自詡為正義之士,代表一群「好人」說話,而那些被靠北、被嗆聲的對象,是其認定阻礙社會進步的「壞人」。「好人」vs.「壞人」的判定都是他們說了算。言語中,沒有妥協的餘地,也沒有寬容的空間。靠北的人無法包容其他意見與價值觀的人。不同想法的人,就是敵人、壞人。

    靠北語言文化正在崩解社會的溝通系統,讓我們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它讓語言不是追求真相與真理的神聖工具,而是用來攻擊他人的低級武器。最可怕的是,全球民主專制政府的「靠北化」。從美國到台灣,掌握權力的人竟然將「靠北語言」當作是治理民主國家的一種方式。執政者發言目的不是為了理性說明公共政策,而是有意圖的製造分裂與仇恨,在法律上放縱支持者在留言板、討論區、政論節目等產製大量靠北語言,「出征」任何與執政者不同意見的人。

    當代民主社會的毀滅,不會是來自外部侵略者,而是掌權者執意打造一言堂的語言巴比倫塔。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禁忌世代維基 在 鄭世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09 15:29:52
    有 1,458 人按讚


    #大年初五 #開工大吉 #財源廣進發大財

    今天是大年初五,在習俗上被稱為「破五日」,許多從除夕到初四的禁忌也會在這天解除,初五就可以開始打掃家裡、洗衣服,恢復到平日作息。

    世維在今天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到宮廟參拜,除了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外,也期盼兩岸能夠和平穩定發展、讓民眾賺大錢!

    3月16日就是三重立委補選的日子,希望大家能夠踴躍出門投票,給基層少年郎、三重賣菜郎-鄭世維一個機會!

    #新世代 #新思維 #三重鄭世維
    #基層少年郎 #服務肯打拼 #三重賣菜郎
    #3月16日三重立委就選鄭世維

  • 禁忌世代維基 在 啟點文化 Turn-Key Solu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07 10:30:00
    有 16 人按讚


    【你是正常說話,還是在演偶像劇】~人生如戲?(上)

    有人說:「人之所以喜歡看戲,是因為我們總是能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自己。」

    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戲劇,電影、連續劇、舞台劇,甚至是卡通、動畫,我們都深深的被故事裡的主人翁給吸引,跟隨著他一起冒險和經歷人生。

    一齣好的戲,一定要能貼近真實、反映人性,才能讓人有所共鳴。但一齣好戲,卻不是真實人生一比一的濃縮,絕對需要大幅度的修改,才不會讓人感到厭煩,那些無趣的交通、盥洗、採買,只要和推動情節無關的活動,全都會被忽略。

    這也難怪,畢竟電影只有兩個小時,不可能逐一還原。但問題來了,那些被擷取下來的橋段,就一定靠近真實嗎?我們真的有可能像螢幕中的人,那樣說話嗎?

    我曾經認識過一個學員,他告訴我他上課的目標,是希望有一天能像電視上的人那樣說話,一開口就直搗核心、沒有廢話。

    當時我沒有直接反駁他的期待,但隱隱覺得這個願望背後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可又說不出來,直到我開始學習寫劇本、當編劇後,我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了!

    而且我可以直白地告訴你:「你千萬不能像電影或電視上的主角那樣說話,如果你真的把那一套邏輯,放進現實人生中,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會出問題。」

    舉幾個例子。在我開始寫對白後,我的老師就一直提醒我,不能讓人物變得嘮叨、無趣,每一句話都要有意義,浪費觀眾的注意力,是謀殺作品最快的捷徑。

    所以你絕對不會在一齣好戲裡,看到這類對話(節錄自《對白的解剖》p.80):

    A:「這時間你該走了。」
    B:「所以你是要我走囉?哼,你沒有把我要說的全部聽進去,就不走。」
    A:「你說的我都聽到啦!一點道理也沒有。」
    B:「道理?道理?你要我跟你說道理?我跟你說的哪裡沒道理?你說啊?」

    好,現在你讀完了這段台詞,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

    你可能會很疑惑,這對話很流暢啊!很像夫妻在吵架時會講的話。

    這就是關鍵了,在真實人生中,我們會不自覺地重複對方的話尾巴,用以確認我們聽到的,和他說出口的,是不是一樣。我甚至在我的課程裡,特別挪出一堂課的時間,來告訴學員,把這個環節做好,有多重要。

    可是在戲劇裡,這是不成立的,要達到同樣的效果,你可能會聽到主角們是這樣說的:

    A:「這時間你該走了。」
    B:「我沒達到目的,是不會放棄的,你最好聽話照做。」
    A:「你說的根本就沒道理,憑什麼要我遵守。」
    B:「憑我是一家之主,我說的話就是真理。」

    現在你可能更困惑了,這段讀起來也算通順,到底差別在哪?為何在真實人生中,你這樣說話,就等著關係破裂或得罪人。

    原因是修改後的對白,可以讓觀眾一下子就感受到演員B是一個霸道、固執的人,而且他握有比較多的權力。而本來的台詞,你感受不到角色個性,也不知道他們之間關係的落差,比較像是無意義的重複。

    這樣的重複,在人際互動中,卻是一種緩衝或潤滑,不至於每一句話都太過犀利或直接。

    然而戲劇的核心,就是想方設法創造最大的「衝突」,所以他當然不能浪費角色每一次開口的機會,一定要想盡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壓縮情緒,讓觀眾感受到最大的衝擊。(因為每一秒的拍攝成本都很昂貴啊!~)

    所以你再仔細分析,修改後的台詞,幾乎不會重複對方說過的話,比較像是「告知」而不是「溝通」。

    有興趣的話,你可以隨便打開一部電影或戲劇,把主角們的對談打成逐字稿,不用多兩分鐘就好了,你就會發現我所言不假,沒有人在重複或確認對方說過的話,因為這樣主角會看起來很笨,就一點都不吸引人了。

    此外,一般人剛碰面時,都會有一些基本的寒暄,問問吃飽了沒?怎麼來的?在戲裡頭也是大忌,只會拖慢節奏。有經驗的編劇,絕對不會寫出這麼平淡的對話,不然,就等著被導演罵,或被資深演員改台詞。

    (諸如此類的對白禁忌還很多,和我受到的溝通訓練,實在是大相徑庭。每回寫戲,我都要催眠自己是編劇,不是諮商師。否則劇本會超無聊的。)

    那知道這些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人是模仿的動物,我們每天接收這麼多的訊息,不知不覺就會內化成身體的一部分,覺得這麼做才是對的,或是很難意識到自己犯了什麼錯,因為你所接觸到人物的互動、對白都長這樣啊!?你甚至會以自己腦袋中的畫面為依歸,覺得理想的溝通就應該如此。

    我曾經諮詢過一個年輕朋友,他的能力很強,卻一直無法融入職場生活。因為他深信對的事情,就應該堅持到底,而且一定要開門見山、不拐彎抹角,才是有guts,那些會講高來高去話的人,都是心懷不軌。

    我問他是什麼讓他覺得只有一種呈現方法,才是對的?

    他舉了一些電影或戲劇的知名橋段,還有主角和反派角色的差異,他說得口沫橫飛,我卻在心裡大叫:「孩子啊!你電視看太多了!醒醒吧!」

    從那之後我就開始意識到媒體(不論是主流或網路),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全面且深刻。不只有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還包含著對角色的認同,怎麼回過頭來塑造一個人的言行。

    特別是在這個世代,真實的互動變少,大多數的活動幾乎都在網路上完成,就更困難察覺到幻想和現實的差異。無怪乎,在工作上,我和越年輕的窗口互動,就越容易覺得對方說話,太帶刺。
    (但我猜對方並沒有惡意,這部分請容後再談!)

    回過頭來,難道我們要把人生和戲的落差,怪罪給編劇嗎?絕對不是的,正是因為有他們辛勤工作、嘔心瀝血,我們才能放空、享受不是嗎?

    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有意識的區分「戲劇」和「現實」的差別。

    文~諮商心理師 楊嘉玲

    (想了解更多「溝通」和「戲劇」的差異,到底該怎麼說話才是正常,而不是演偶像劇?你的轉分享,是很重要的支持喔!)

    ===========================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YouTube 粉絲 NT300 元折價專屬優惠,直接輸入代碼 :「neZVX99q 」
    → 更優惠方案:兩人同行成長價,一人 $ 1,800 元 https://goo.gl/D1RHuX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3/07(三)19:30
    再也沒有難談的事!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