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萬的網紅律師娘講悄悄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個下午,我帶回兩個曲折動人的故事。 志宥媽媽產檢的時候,發現在腹中37週的志宥心臟裡面有腫瘤,醫生告訴志宥媽媽說,還是胎兒的志宥有2/3的機率是結節硬化症,問是否要留下他,志宥媽媽說⋯⋯⋯ 5月15日是世界結節關懷日,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3,800人罹患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但只有近5...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徐乃麟"眼歪嘴斜"大小眼 小心" #顏面神經麻痺 "警訊 半邊臉竟歪了是" #中風 ?" 搶救" #面癱 "把握黃金治療 這樣做 肩頸僵硬 不痠痛? #拔罐 爆血印"辨色看健康 "拔罐"號稱東方神秘力量 #四臣藥膳 健康煮補補身 今日來賓 神經內科醫師 陳柔賢 基隆長庚外科部副部長 陳品元 顏面...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在 壞醫生星球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2:25

#醫院工作日常 【住院醫師工作日常:外科系】 👉🏻可右滑看圖 住院醫師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都住在醫院裡,忙東忙西十分忙碌,看起來很邋遢蓬頭垢面呢?今天壞醫生就來帶大家看看,住院醫師一天工作的日常٩(˃̶͈̀௰˂̶͈́)و 不過不同科別工作內容差異頗大,壞醫生大致分為內科系病房(不用開刀但要顧病...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在 壞醫生星球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32:25

#醫院工作日常 【住院醫師工作日常:內科系病房】 👉🏻可右滑看圖 住院醫師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都住在醫院裡,忙東忙西十分忙碌,看起來很邋遢蓬頭垢面ㄋ?但其實住院醫師普遍沒有那麼慘,今天壞醫生就來帶大家看看,住院醫師一天工作的日常٩(˃̶͈̀௰˂̶͈́)و 不過不同科別工作內容差異頗大,壞醫生大...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在 ?一月金曲小甜心?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51:44

#小甜心家人 !!!好消息!!! 我媽醒了😭😭而且還會眨眼呢🤘 我2點多下播跟舅舅和拔拔去醫院 與腦神經外科醫師討論聽他講解 腦部目前已經慢慢穩定下來了 剩下內科腫瘤的部分要進行切除 後來陳醫師帶我們去見媽媽 看到媽媽醒來的瞬間我差點飆淚 因為我昨晚躺在床上時還在哭泣 當時在想我挫折時她總會來哄...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5-06 22:08:42
    有 381 人按讚


    這個下午,我帶回兩個曲折動人的故事。

    志宥媽媽產檢的時候,發現在腹中37週的志宥心臟裡面有腫瘤,醫生告訴志宥媽媽說,還是胎兒的志宥有2/3的機率是結節硬化症,問是否要留下他,志宥媽媽說⋯⋯⋯

    5月15日是世界結節關懷日,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3,800人罹患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但只有近500位被確診,如果能讓大家了解這個疾病,就可以讓不知道自己罹患這個病的病友不要亂投醫而沒有受到正確的醫療,或讓有風險生下這個病的孩童的父母先做基因檢測與評估,所以律師娘受邀參加了這場午後的一堂課「解開結節,遇見幸福」,希望我把這樣的訊息散播出去。

    茶敘中的病友伯軒今年20歲,在他出生第五十八天時,因爲臉上的白斑讓醫師懷疑是結節硬化症患者,所以為他安排了腦部超音波跟心臟超音波檢查。檢查結果發現,還是強褓中的嬰兒伯軒心臟上已經長了一個橫紋肌瘤、腦裡面也有結節,被確診為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這對伯軒的父母而言,無疑是在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中,毫無預見的沈重打擊。

    伯軒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受到疾病的折磨,還會因為同儕的無知被霸凌欺負,而伯軒媽媽心想,怎麼辦?我們還要生第二個小孩嗎?伯軒媽媽說:「雖然從基因篩檢知道伯軒是突變,也總覺得不太可能第二胎還會有結節兒,但若生第二胎,可能會沒有心力去照顧第二個小孩,也不想要第二胎一出生就背負壓力,雖然也曾想過,也許手足間要背負的責任與愛,可以在生下孩子後經過調整來平衡,但當時已與先生有共識,好好照顧伯軒就好,不再生下一胎。」

    前幾年,伯軒因爲腎臟的結節做了栓塞;二、三年前又檢查出他的胰臟有約9公分大的結節,伯軒一家人擔心他若開刀治療,生活品質一定會比現在糟很多,全家的生活品質也都會隨之下降,所以選擇保持現況,定期追蹤還是一樣能開心過日子,所以後來持續用標靶藥物治療,目前腫瘤沒有變大,已穩定控制兩年,伯軒還是能繼續做喜歡的事情,彈吉他、唱歌。

    在台灣每600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患有結節硬化症,許多父母在生下結節孩子之後對孩子愧疚不已,深深以為是自己遺傳給孩子,其實結節硬化症僅有1/3來自遺傳,2/3來自自體基因突變!

    關於這一點,茶敘的另一對病友母子,故事就更震撼人心了。

    現在正處於青春少年時期的志宥確診為結節硬化症的過程相當曲折,是因為媽媽產檢的時候,發現在腹中37週的志宥心臟裡面有腫瘤,醫生告訴志宥媽媽說,還是胎兒的志宥有2/3的機率是結節硬化症,問是否要留下他,志宥媽媽毫不猶豫,決定要賭那三分之一的機會。志宥媽媽說:「他活生生的在我的肚子裡,我怎麼捨得拿掉? 從來沒想過要放棄他。」於是志宥誕生了。

    在志宥出生後一年的時間裡,志宥媽媽心中始終懸著問號:志宥是不是結節硬化症孩子,要不要去檢查、去面對?

    然而,一歲時志宥癲癇發作,正式被確診為結節硬化症患者。

    於是,志宥媽媽去做了當時的基因檢測,要了解志宥的病因,跟自己是不是帶有結節硬化症的基因,報告出爐後,問號變成驚嘆號。

    原來志宥並非基因突變造成,而是遺傳自媽媽的基因,這在志宥媽媽心中掀起了很多漣漪,而且讓志宥媽媽被迫重新去接受、看待,並擔憂起女兒以及正在懷孕的妹妹,催促她們去做檢測。當時,她以自己當母親的心情去想父母的感受,所以不敢讓父母知道。

    幾年後,志宥媽媽的母親生病了,但一直檢查不出病因,志宥媽媽擔心是結節硬化症引起,於是清楚地告訴父母志宥的狀況,讓他們也去台大醫院做基因篩檢。

    幸運的志宥媽媽,遇到了台大醫院的醫師陳沛隆,陳醫師覺得志宥媽媽和她的女兒都沒有結節硬化症的症狀,而且多年後的現在,基因篩檢的方式已經不同,就請志宥媽媽全家再做一次基因檢測,後來檢查結果顯示:志宥媽媽及她的女兒的基因都沒問題,志宥是突變造成結節硬化症!

    「罕病是不是一個遺傳性疾病?我是不是遺傳給孩子的人?我要如何面對未來?面對公婆?面對我的父母?面對自己?」作為一位罕病結節硬化症的母親,這是志宥媽媽在面對罕病、面對基因檢測時歷經的一連串的問號。

    在基因檢測上志宥媽媽歷經了宛如洗三溫暖的過程,從以爲是自己遺傳罕病基因給孩子的愧疚,到多年後解開誤會的過程,不難想見志宥媽媽的煎熬,然而,即使志宥的罕病是遺傳自媽媽的基因,這也不應該責怪志宥媽媽啊!這並非她的選擇或過失。

    這堂午後的幸福課,我們希望能為結節硬化症患者找回幸福。

    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患者體內類似控制細胞生長的煞車相關基因出了狀況,以致身上多處器官長出一般稱為「結節」的小腫瘤。

    其中,以皮膚最常出現病灶,約有95%患者皮膚會出現血管纖維瘤、白斑,或是像青春痘或是疤痕般的痘或疤,以及鯊魚樣的皮膚等。其他包括腦部、肺臟、腎臟、心臟等處也都可能長出結節。結節硬化症影響多個器官,疾病表現非常多樣化,從胎兒出生前、一直到成長、成人,各個階段都可能持續有新病灶出現。

    雖然這些結節多是良性腫瘤,但患者腦部病灶可能造成癲癇、影響智力與身體成長。若病灶發生在肺臟可能會造成咳血、氣胸,發生在腎臟會佔據原有細胞的生長空間,造成腎功能低下、出血,嚴重情形甚至需要洗腎。

    國外文獻資料顯示,約莫每六千名到一萬名活產胎兒就可能有一人罹患此症。結節硬化症病徵可能發生在不同的器官,如果沒有好好的把這些器官的病徵綜合起來去判讀,有可能延誤診斷;若根據世界上的預估,一萬人當中會有一個結節硬化症病人,台灣推估可能有超過兩千名患者。若以台灣目前的健保資料來看,多數患者仍未獲得診斷。

    因此,從家醫科、皮膚科、小兒科、胸腔科、腎臟科、泌尿科、眼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臟科、復健科、精神科、基因醫學部、牙科,甚至婦產科都可能碰到結節硬化症病患。需要病友與各個領域醫師,共同把關。

    由於結節硬化症患者需要跨科別醫師的治療照護,即使醫院資源無法提供同一時段整合型門診的服務,也希冀能達到在同一個醫院內的醫師,在合適的時機點將病友轉診到合適的科別,讓結節硬化症病友能夠得到完整全面的治療。目前台大醫院已有的結節硬化症整合型門診。

    除了跨科別的醫療診斷與治療照護,結節硬化症家庭最常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下一個孩子還會有狀況嗎?

    即便父母雙方有一人為結節硬化症患者,仍有1/2的機會可以生下健康的小孩。若父母有意願結婚生子,或是第一胎已為結節硬化症仍想要生第二胎,可以透過產前基因篩檢,因而能夠擁有健康的寶寶。

    希望大家共同響應5月15日世界結節關懷日,把這樣的醫療訊息,分享出去,讓未能確診的病友們,找到正確的醫療資源。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在 喵喵狗的鄉民日報 PTT Da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5-06 17:56:04
    有 258 人按讚


    來描述一下我的疼痛史與就醫史

    我去年因為身體不舒服休學待在家當米蟲
    (跟新聞那個媽媽一樣常待在家)

    只要我專心念書、使用電腦就會開始劇烈頭痛
    後來演變成一整天都劇烈頭痛
    疼痛到噁心、想吐、想哭、想撞牆、想把頭割了
    不管做任何事只能停止並躺下休息

    我開始不明原因腰痛
    痛到行走、運動困難

    我肩頸也非常緊繃疼痛
    有考慮頭痛是否源自肩頸問題

    偶爾會雙腳無力
    走一走會突然踉蹌
    最嚴重的時候會一天踉蹌好幾次
    手也無力 拿東西常常掉下來

    長期不定時暈眩症發作
    曾經暈到從雙層床的梯子跌下去
    暈到走不動 走一走會想吐、跌倒
    看過很多家耳鼻喉科
    但吃藥都治標不治本

    這期間我剛好也經歷了中重度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這些症狀
    我看了耳鼻喉科、家醫科、復健科、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科
    有的科別還跑了好幾家診所、大醫院
    卻完全找不出原因。

    我測過腦波、神經傳導測驗、血液檢查、很多片X光
    醫生還要安排我做MRI
    很奇怪 都沒事。

    我做復健兩三個月
    沒什麼起色
    做心理治療幾個月(幫助我處理壓力、憂鬱)
    但頭痛還是越來越嚴重

    每個醫生只會開普拿疼成分的止痛藥、肌鬆
    普通止痛藥我幾乎沒效
    我每天承受24小時劇烈頭痛、肩頸痛、腰痛、暈眩
    大概這樣快一年吧

    看醫生看到懷疑自己有體化症
    也懷疑是不是憂鬱導致的疼痛
    曾經很絕望 是否我就這樣頭痛一輩子了
    常常劇烈疼痛到想自殺
    畢竟沒人理解我的疼痛
    看遍醫生也沒辦法解決

    可能有人覺得因為頭痛想自殺太草莓了吧
    幹 每天感覺太陽穴被螺絲起子鑽、頭像被揍了好幾拳
    而身邊的人只會說沒事兒 是你自己想像的痛哦
    誰不會憤怒、絕望、憂鬱RRRR

    上個禮拜無意間發現有「疼痛科」這種科別
    我還仔細研究我可不可以看疼痛科
    其實我早該去掛疼痛科的

    疼痛科醫生馬上警覺到我可能有纖維肌痛症
    也相信我的疼痛很劇烈
    開給我弱效鴉片類止痛藥(管制藥)

    第一次吃鴉片止痛藥真的快哭了
    頭部難得沒有疼痛感
    肩頸也因為無痛自然放鬆
    睡眠因此好很多
    心情好了一大半

    之後我因某些因素去看別的疼痛科醫生
    那個醫生竟然說我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這一連串的症狀
    畢竟我胃很差 不好吸收營養
    現在只能食物療法搭配藥物慢慢改善

    總而言之
    要抨擊那位媽媽待在家很爽
    我完全不同意
    我待在家當米蟲快一年了
    但是完全生不如死啊
    而我家人完全不知道我身體出狀況
    畢竟我還是乖乖吃飯、幫忙家裡工作
    看起來沒怎麼樣

    新聞說她看醫生找不到哪裡有問題
    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處境
    不過好在我不放棄希望繼續求診
    山窮水盡時終於遇到很好的疼痛科醫生
    不然下一次上新聞的可能是我。

    其實看醫生非常耗時、耗精力、耗金錢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本慢慢尋找病因
    我很幸運能有資本 也很感謝現在的狀況

    希望那位爸爸能不放棄希望 渡過生命難關
    希望同樣有疼痛困擾的病患能繼續尋找解決辦法
    老套的一句話:生命一定有出路。
    請不要放棄希望。

    謝謝大家。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14 21:00:14

    徐乃麟"眼歪嘴斜"大小眼 小心" #顏面神經麻痺 "警訊
    半邊臉竟歪了是" #中風 ?" 搶救" #面癱 "把握黃金治療
    這樣做 肩頸僵硬 不痠痛? #拔罐 爆血印"辨色看健康
    "拔罐"號稱東方神秘力量 #四臣藥膳 健康煮補補身

    今日來賓
    神經內科醫師 陳柔賢
    基隆長庚外科部副部長 陳品元
    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 沈瑞斌
    雷神主廚 雷議宗
    營養師 趙函穎
    資深醫藥記者 洪素卿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上午10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在 謝東穎整形外科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26 21:00:12

    鬼滅之刃主角做醫美手術?彌豆子還需要整型嗎|依心唯美 謝東穎醫師

    隨著電影 #無限列車 上映
    #鬼滅之刃
    成為今年最熱最燃的國民動畫。

    身為動漫宅的謝醫師,
    決定以 #整形外科 身分
    分享對劇中角色的看法,
    包含醫美治療建議,
    以及每位人物需要注意的身體狀況。

    💡影片重點
    0:00 搶先看
    0:43 鬼滅簡介
    1:20 炭治郎
    3:06 彌豆子
    3:55 我妻善逸
    4:58 嘴平伊之助
    6:00 煉獄杏壽郎
    7:05 上弦三-猗窩座
    8:37 最愛角色留言投票!

    ▸▸歡迎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
    預約諮詢|https://follow-heart.com/kime_li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kime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kime_ig

    🎬影片
    企劃腳本:眼圓圓小編–顏巧昕
    剪輯後製:@88-1 捌捌減壹 爬帶–邱芷涵

    🎵音樂來源
    "Peritune - Sakuya4" is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 BY 3.0).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s://youtu.be/z2L6HwXwSac

    Ohayashi by PeriTune | http://peritune.com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free-stock-music.com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Song: Birocratic - Corporate Japan (VLOG MUSIC - No Copyright)
    Music provided by VLOG MUSIC - No Copyright.
    Video Link: https://youtu.be/r_QT6dVRLDQ

    #鬼滅 #無限列車 #竈門炭治郎 #炭治郎 #竈門彌豆子#彌豆子#我妻善逸 #嘴平伊之助 #煉獄杏壽郎 #炎柱 #上弦三 #猗窩座 #進擊的巨人 #里維
    #依心唯美 #依心唯美整形外科 #謝東穎醫師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12 15:00:09

    中風的治療方法 -霍偉明神經内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ddochk

    (一)急性中風和後期有甚麼治療方法? 00:06
    缺血性中風 00:34
    腦出血00:47
    藥物治療01:10
    外科手術01:38

    (二)中風患者在康復期有甚麼治療方法?01:50

    (三)如何改善生活習慣預防再次中風?03:48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 Hospital Authority. (2020). Stroke. Retrieved March 20, 2020 from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en-us/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guid=29ac1219-3d68-4378-a2bd-09e111da3650
    2. Department of Health. (2016) Stroke. Retrieved March 20, 2020 from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common_health_problems/stroke/stroke.html
    3. Overgaard, K. (2014). The Effects of Citicoline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Review.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3(7), 1764–1769. doi: 10.1016/j.jstrokecerebrovasdis.2014.01.020
    4. Martí‐Carvajal AJ, Valli C, Solà I, Martí‐Fàbregas J, Bonfill Cosp X. Citicoline for treating people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Issue 7. Art. No.: CD013066. DOI:10.1002/14651858.CD013066.from https://www.cochranelibrary.com/cdsr/doi/10.1002/14651858.CD013066/full
    5. Hospital Authority. (2020). Stroke. Retrieved March 20, 2020 from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en-us/Disease-Information/Disease/?guid=29ac1219-3d68-4378-a2bd-09e111da3650
    6. Bailey, R. R. (2016). Lifestyle Modification for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 12(2), 140–147. doi: 10.1177/155982761663368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