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祈禱文學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祈禱文學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祈禱文學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祈禱文學習產品中有6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XMEN330 身心靈學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零極限音樂 讓心歸零,真實的自己才會出現;如果沒有真實的自己, 就沒有愛;活出真實的自己,你就自由了! 當我們將荷歐波諾波諾,也就是「讓內心歸零的方法」, 融入我們每天的生活方式中,就會看見自己、家庭、社會產生驚人的改變。 荷歐波諾波諾(Ho'oponopono)零極限(Zero Limits) ...

祈禱文學習 在 黃仲崑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03:53

有一個叫做麥口的人,因為蠻帥的...所以朋友都叫他麥帥.... 麥帥為子祈禱文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Build me a son, O Lord, 主啊,請陶冶我的兒子,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

祈禱文學習 在 張瀞尹/艾波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5:47:15

一直很熱衷自然醫學、能量醫學等等 從以前媽媽就很愛跟我分享使用食物治療平常遇到的各種不適 一起交換以最天然自然的方式去對付生活、去過生活的辦法 而我也在2015年自律神經失調後 大量研究能量醫學、冥想、瑜伽、靜心、正面肯定語等等 收穫了很多改變生命的方式 仍持續感受、練習中 一直也對阿育吠陀很有興...

祈禱文學習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48:48

🍀當一條路走不通了,請在適當的地方轉彎。⁣ ⁣ 夢想和詩⁣ 都在那遥而可及的⁣ 北極星的方向⁣ 我在路上⁣ 日夜不停⁣ 風雨兼程⁣ 啊⁣ 我心中的夢土啊⁣ 就在前方⁣ ⁣ 但是⁣ 前方啊⁣ 怎是重重的鐵網⁣ 多少個披星戴月的夜晚⁣ 怎換來如此的阻擋⁣ ⁣ 原來有時⁣ 放棄比堅持更難⁣ 不想放棄⁣ 不...

  • 祈禱文學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5 19:00:30
    有 2,599 人按讚

    ▍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也不必煩惱如何讓自己的心更加堅強。

    但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他人一起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學習變得更有智慧,否則會很痛苦。因此,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也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源於自己的煩惱,比如內心的煩惱是不存在的,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煩惱,必然有他人的影子。」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面對衝突時尤其脆弱,即使我不是當事者,只是旁觀者,也容易感到害怕。雖然經歷過許多事件後,我自認得到了足夠的訓練,但如果處在衝突的狀態中,我的心臟仍會砰砰直跳,並驚慌失措。看著這樣的自己,我明白:「啊,我還差得遠呢!」

    大家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會存在特別脆弱的部分,比如,無法忍受自尊心被他人傷害、因為不能忍受無禮的人而憤怒,導致衝突變大,或因為內向,所以站在群眾面前就會很痛苦等等。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個性而有各種各樣的苦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習慣這些呢?

    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變得完美。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也會吵架,並因為人際關係而受傷,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會因此而煩惱。無論我們多麼成熟且堅強,遇到問題時仍會痛苦,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尋找避免痛苦的方式。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逐漸了解如何避開最糟的情況,也愈來愈知道該如何明智地應對。有些方法對於在人際關係中守護自己的心特別有幫助,現在我想談談其中幾個。

    (1)不要浪費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

    認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驅使人行動和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可不斷努力並逐漸成長,成人們則為了獲得能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而付出努力。在親近的朋友和夫妻之間,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也容易產生失望的情緒。但也正是這種「認同需求」引起許多人際問題,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變得很脆弱。

    反向思考後會發現,我們只要能從「認同需求」中獲得自由,就能活得更開心。被他人眼光所綁架的人,會強迫自己把心思花在許多不必要的事物上,當我們的認同取決於他人時,我們就無法自己掌控,結果就是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饋。

    尤其韓國是特別喜歡批評的社會。看著最近的新聞報導,我有時會覺得,別說認可和支持了,只要不挨罵就萬幸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許多人在匿名的保護傘下說出許多可怕的話。另外,我們藉由手機聊天工具不斷與人接觸,所以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接受他人的評論。我們在學校學習國文、英文和數學,但卻沒有學到智慧溝通的方法。在職場,甚至家人之間也經常互相批評。愈是親近的人,說話愈尖酸,愈讓人感到痛苦。我們會覺得對方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因而傷心且委屈。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很容易崩潰,任何人都一樣。

    但是,說話傷人的人,內心往往有著傷痛。無論他們多努力希望獲得認可,也不會有太大收穫。因此,守護自己的方法不是費盡心思證明自己是對的,不是將精力放在強調「那個人是錯的,我是對的」上,相反地,應該把焦點轉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傷心。這樣就能看到隱藏在這些情緒後的認同需求,並且能了解到「啊,我是因為想得到認可才這樣啊!」、「原來那個人不知道我的真心,所以我才會傷心。」這樣一來,我們反而會減少向外尋求認同,也能節省心力,因為我們已經了解自己了。

    請記住,不要因為尋求他人認同而浪費力氣,甚至失去自己。如果是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問題,他人不認同也沒關係,乾脆讓自己挨罵也是一種方法。若我們可以相信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使沒有他人的支持,也完全沒問題。就算他人不認同,你所做的事依然是正確的。別人詆毀、討厭自己,或者嫉妒自己,事後回過頭去看,往往會發現那對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是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才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為這讓我們將生活的主控權放在他人手上,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想大家應該都不希望因為執著於他人的認同,而讓自己的人生朝不願意的方向發展。

    「你正確不是因為別人認同你,而是你實際做的事及其理由是健全的。」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2)覺察比較的情緒

    不是別人折磨自己,而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情況之一就是自卑感。因為未達到他人決定的標準而感到自己不足,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需要有比較對象才會產生。我也會不知不覺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因此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你知道,其實自卑感和優越感沒有分別嗎?在佛教心理學中,比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統稱為「傲慢」。通常我們會認為感到優越是傲慢,但事實並非如此。優越感、自卑感,甚至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同一等級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

    將其他個體與自己比較,並感到痛苦的生物只有人類。田裡的花也是照著自己的步調開花,不會和別的花比較。請想想看,看著梔子花盛開的杜鵑花,會因為自己不開花而傷心嗎?花朵們都是依據季節開花和凋謝,不會費盡心力模仿其他的花,也不會因為長得比別的花好而驕傲。在這方面,人類也許比花更脆弱。

    但是,如何消除這種自然而然比較的心態呢?持續研究佛教冥想的美國第一代冥想領袖約瑟‧戈爾斯坦(Joseph Goldstein)是這麼說的:每當產生比較之心時,只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心。也就是說,當傲慢的心態出現時,沒有必要灰心喪氣,也不必責備自己或感到驚訝。只要對自己說:「啊!這個情緒又來了。」並接受它,同時了解這只是暫時而非固定不變的心態,如此一來,這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

    我之所以認同將比較的心稱為傲慢的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源於「我們自認為了解那些我們其實不了解的東西」。只看到他人的某一面,便與自己進行比較,其實這也是誤以為了解他人的傲慢態度。複雜的人類,能讓我們像用尺衡量東西一樣簡單地分析並比較嗎?

    然而,這樣的錯誤卻以各種面貌蔓延。父母以生下孩子為由,介入子女的生活,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為止,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子女最好。不只如此,好朋友、戀人或夫妻之間也會輕易定義對方「是某種人」,並以此作為指責的工具,甚至彼此詆毀。

    但是,我們究竟為何能輕易說出「了解」誰呢?我們連自己也不了解,卻認為自己很了解別人,這實在太荒謬了。

    「因此要反覆告訴自己:『我不了解任何人。』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間都應該要互相提醒。我們所知道的只有自己並不了解對方(……)因為不了解,所以需要對方說明,並像初次見面一樣傾聽對方。如果不打破『了解』的信念,並反覆提醒自己不了解對方,就無法逃出這個地獄。」
    ─李允珠,《忍耐自己的時間》(나를 견디는 시간)

    正如李允珠作家所說的,我們所了解的只有我們並不了解任何人(家人、朋友、戀人)。

    (3)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

    因為自以為了解他人而產生的常見錯誤,就是輕易侵犯他人的領域。所以人際關係中,需記住的第三點就是「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我們必須記住對方是對方,我是我。

    無法區分他人和我的界線會引起兩大問題。一是依賴,因為無法確信自己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總是依賴父母或朋友的意見。為了安心,總是希望別人陪在身邊,如果不能如願以償,就會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這相當於把自己生活的自主權讓給了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另一個問題是干涉。就像父母希望操控子女的人生一樣,介入他人的人生。這是家人之間經常發生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朋友、同事或戀人之間。因為愈親近愈容易越界,也愈容易讓人相信自己能改變對方。

    干涉並不只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對方身上,也包含為了幫助家人、朋友或同事,過度消耗自己的心神。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因為覺得失業的兒子很可憐,所以繼續提供經濟援助,母親很容易覺得這是「為了兒子好」,但其實也有可能只是為了不讓自己覺得不舒服,所以持續提供兒子經濟支援。母親的支援會不會反而使兒子失去立足的機會?會不會因為這樣,兒子反而無法下定決心獨立呢?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

    很多人總是以「因為愛你」為由幫助他人,卻拖延了那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立」。那真的是愛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區分「為了他人」介入某件事,是真的為了那個人,還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我們應明確區分他人和自己的界限。尤其是因為東方集體主義文化的特性,讓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區分界線的家庭環境中,這也讓我們在這方面經常感到疑惑。每個人的界線都截然不同,所以更容易無意中犯錯,並產生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分清楚界線,並互不侵犯呢?

    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的阿德勒,也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此,阿德勒強調「課題分離」。就是要將他人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的分離。他告訴我們明確且簡單的區分標準。那就是,思考誰最終會面對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

    面對成績或前途問題後果的是子女本人,如果失業的兒子不求職,其結果應由本人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另一個人生活,所以能負責選擇結果的人只有當事者一個人。我負責我的生活,你負責你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課題推給別人,也不要把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再親近的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也不能被對方動搖。我們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到目前為止介紹的三種方法都不是容易實踐的方法。但如果對這三點掉以輕心,不僅心靈會受到威脅,甚至會失去自己生命方向的鑰匙。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自己的心,就像是自己堅強地主導自己的生活一樣。如何?這三點是不是值得一試呢?以下提供在實踐過程中能給予勇氣的短祈禱文來幫助大家。

    「我做我的工作,你做你的工作。
    我不是為了符合你的期待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也不是為了我才存在於這個世界。
    你就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的心偶然相合,那是美好的事,
    若不是如此,那不是沒辦法的事嗎?」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Friedrich Salomon Perls)

    .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快樂會消逝,情緒也會過去,你需要的是奪回心靈方向盤,照顧脆弱的心
    내 마음을 돌보는 시간: 연약한 마음을 단단하게 지켜내는 셀프 심리학
    .
    作者:金慧伶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5)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人我關係中,要能守護自己的心,對我來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友簡單,減少不必要的互動。這包括社群網站上面的朋友,還有我們選擇關注的對象。

    還有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這要刻意排時間給自己,而不是有了空閒時間再說。照顧自己的心靈是責無旁貸,可是多少人不願意對自己好好負責。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可愛的書,持守內心,減少無謂地向外追逐!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祈禱文學習 在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8 21:01:00
    有 787 人按讚

    今天是奧運的閉幕日,在17天奧運的期間,我追了不少場精彩的賽事,也在這個過程中見證了選手們的「運動家精神」。許多選手們在專注享受比賽當下之餘,結束的那一刻不管勝利與否,也會給予其他選手大大的擁抱與鼓勵,這是運動場上多麽美好場景!

    我想許多家長也會很希望孩子學習這樣的精神,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美德呢?藉由這一項知名的研究,讓我來告訴你關鍵其實是在於父母的「這項行為」...↘️

  • 祈禱文學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5:31:27
    有 7 人按讚

    一直很熱衷自然醫學、能量醫學等等
    從以前媽媽就很愛跟我分享各種用食物治療平常遇到的各種不適
    一起交換以最天然自然的方式去對付生活、去過生活的辦法
    而我也在2015年自律神經失調後
    大量研究能量醫學、冥想、瑜伽、靜心、正面肯定語等等
    收穫了很多改變生命的方式
    一直也對阿育吠陀很有興趣

    阿育吠陀是最古老的科學
    教導你學習分辨自己的生命能量
    如何以食物、瑜伽、覺知身體等等
    進而調整自己的人體小宇宙
    有機會使身體回到本身純淨的狀態

    病毒肆虐的時期
    我們只能改變、被迫改變
    學習臣服生命的變化
    其實有很多古人的智慧
    可以參考、嘗試

    對於提升自身免疫力、了解生命的科學
    如果你也有興趣
    分享給你

    送上一段書裡的每日祈禱文

    可以依據個人信仰或是個人經驗,
    用自己的方式完成。

    「親愛的神,你在我之內
    就在我的氣息之內
    就在每一隻鳥、每一座巨大的山脈之內。
    你甜蜜的觸碰遍及萬物
    而我受到全然的保護。
    神啊,謝謝你
    給了我眼前如此美麗的一天。
    願喜悅、愛、平和、慈悲
    成為我生命的一環
    以及今天我周遭的一切。
    我正在療癒,而且被治癒了。」

    願你憶起神聖的實相😇

    #阿育吠陀 #阿育吠陀經 #ayurveda #生命的科學 #自我修復的科學 #阿育吠陀料理 #阿育吠陀療法

  • 祈禱文學習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18 22:28:59

    零極限音樂
    讓心歸零,真實的自己才會出現;如果沒有真實的自己,
    就沒有愛;活出真實的自己,你就自由了!
    當我們將荷歐波諾波諾,也就是「讓內心歸零的方法」,
    融入我們每天的生活方式中,就會看見自己、家庭、社會產生驚人的改變。

    荷歐波諾波諾(Ho'oponopono)零極限(Zero Limits)
    見、理解、清理、愛


    「愛可以療癒一切。」
    在生命至少有三個層面:

    1. 一開始你認為你是受害者。
    大多數人都是無助的狀態,認為社會在剝削和壓迫自己。
    你覺得這都是社會的錯,政府的錯,上司的錯,別人的錯,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你掙扎、抱怨、抗議、聚集起來與掌權的人抗爭。
    你的生活一團糟,欠債、入不敷支、人際關係惡劣、工作壓力大、被人針對。
    你認為你沒有任何影響力,無法改變。

    2. 接著你認為你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有一天,你看了改變生命的影片、書籍文章。
    如:《秘密》、《與神對話》、《比神更快樂》、《秘密》、《魔力》、外星人巴夏訊息。你開始覺察到自己的力量,開始了解信念的力量和這些宇宙的法則。
    如:顯化法則、吸引力法則。你開始有一些神奇的經驗,體驗令人開心的結果,生活開始有所改變。

    3. 最後,如果你夠幸運。你將成為神性的使者。
    你開始覺醒,你了解了世界的真相。
    你內心有一股正義感及直覺驅使你去做些什麼,你希望能改變世界!
    甚至,你開悟了。你的意識成長到佛陀、耶穌、賽巴巴的層次,成為一位覺悟者,向大眾傳遞宇宙真理。

    本文的精髓可以歸結為一句話,
    一句你要學著去用的話; 一句揭示了宇宙奧秘的話; 一句我想現在對你和神性說的話: 我愛你。❤


    ❤零極限簡介
    被稱為「零極限」的「荷歐波諾波諾」大我意識療法。
    簡單地說就是不斷清理自己內在潛意識重播的負面能量、負面記憶和限制性信念。
    當中最簡單、直接的清理方法是向自己內在不斷說四句真言: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當時修藍博士曾經只是運用零極限療法,沒有見過任何一位患者,
    治好美國夏威夷一整間具高度危險性、被鎖上腳鐐和手銬,
    更需要服用高劑量精神藥物的精神病院的重犯。

    ❤《零極限》節錄:
    他(修藍博士)說到,他在夏威夷州立醫院裡乾了三年。那裡關押的都是極危險的心理性重罪犯。
    心理學家基本上每月一換。工作人員要不是三天兩頭兒請假就是乾脆辭職不幹了。
    誰要是經過病房都要背貼著墻走路,生怕被病人襲擊。那可不是個人該去的地方,更別說住那,在那做事了。

    修藍博士告訴我說,他從沒正式地見過病人。他從沒會見過他們。他的確看過他們的檔案。
    當他看那些檔案時,他就在自己身上做工。當他在自己身上做工時,病人們就開始康復了。

    當我聽說了以下的內容時,這段經歷更讓我心馳神往:“幾個月後,那些加了手腳鐐銬的病人也准許自由活動了,
    ”他告訴我說。“其他有些用藥劑量很大的病人也減少了用量。
    還有些被認定是要判無期的人也獲得了自由。”我為之肅然起敬。
    還不止如此,”他繼續說到,“工作人員也開始喜歡回來工作了。
    曠工和遲到早退的事也銷聲匿跡了。
    到最後工作人員的數目遠遠超出需求,因為病人們都獲釋了,
    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回來工作了。

    今天,那所醫院已經停業了。
    此刻我不得不問一個價值百萬美金的問題:“到底你在自己身上做了些什麼,導致了周圍那些人的轉變?”
    “我只是清理了我跟他們共享的那部分東西,”他回答到。
    啊?我不明白。
    修藍博士解釋到:對自己的生命完全負責意味著,
    在你生命中的每件事——只因為它們發生在你生命裡——就該你負責。
    某種程度上說,這整個世界都是你創造的。

    噓(口哨聲)。
    讓人難以接收。為我自己所說、所做負責還行。但是為在我生命裡的每個人的所說、所做負責真是不可理喻啦。
    (每一個在你身邊發生的事,都是跟你有關的,因為你都在場所以吸引過來的事件,在你自已的生命中)
    然而真相是:如果你對自己的生命完全負責,那麼你就是對——你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觸摸到的,或是以其他方式經歷過的,統統負責——只因為它們發生在你生命裡。這意味著,恐怖分子,美國總統,經濟體制——任何你經歷的和不喜歡的——都該你去治瘉。從某種意義上說,要不是你內在的投射是這樣,它們是不會存在的。

    問題跟那些無關;但跟你有關。
    要改變它們,你得要改變自己。

    我知道這很難理解,更別說去接受和活出來了。
    譴責比完全負責來得容易得多。
    但當我跟慧林博士聊時,我開始意識到:在呼珀珞珀珞裡,治療對他來說就是愛自己。
    如果你想改善你的生命,你先要治愈你的生命。
    如果你想治愈每個人——哪怕是個心理性重罪犯——你只要治愈自己就可以了。

    我問慧林博士,他是如何治愈自己的。
    確切的說,當他在看那些病人的檔案時,他到底做了什麼?“
    我只是不斷地重複說‘對不起’和‘我愛你’,”他解釋到。就這樣?就這樣!

    ❤荷歐波諾波諾清理五要訣
    1. 注意到有問題發生了。
    內在的程式記憶的資料,被啟動了。
    (不是別人,而是自已本來就有的程式被點開了。所以我吸引它幫我打開了。)
    問題不是那個人,而是別人啟動了,你的情緒按鈕(程式)。
    情緒按鈕(程式):讓你感到批判、憤怒、背叛、怨恨、嫉妒、敵意、悲傷、煩悶、羞愧、急燥、逃避、不安、沮喪、恐懼、暴力、孤單、無能為力、絕望。
    因為你們之間,有共同的程式:來表現給你看,你是不是有一樣的共嗚,如果之間沒有一樣的程式,就不會有感覺,也不會在出現於你的身旁。
    覺知這「不快樂的」情緒或感覺:你熟悉嗎?去理解它背後的原因。
    EX:你很難過(情緒按鈕(程式))
    你為什麼會難過? 你難過的點是什麼? 曾經有一樣的事情發生嗎?
    直覺的感覺讓你難過的事情。

    2.開始清理感覺(情緒-記憶程式)
    ★請在記住一點:不是要你去清理對方、想法、狀況、或任何事情。
    問題在於你自已本身的程式,我必須要覺察到將它清理掉。
    請對自已說:這四句話
    「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說的順序隨意。

    3.你也可以把這四句話的念頭運用在其它的方式為你清理
    EX:找個藍色的玻璃容器,在喝的水倒在裡面,放在太陽光下照射15~60分,可以用在飲用、噴灑等...。
    這就是轉化為祝福改變的能量。(請看最底下其它清理方式,可以當做參考。)

    4.放手,等待靈感促使你採取行動
    放手也是一個學習的重要功課。但是…
    ★★採取行動之前或下決定或一個念頭和想法,出現了!!!
    請先清理三次,如果清理完畢。你覺得還是非行動不可,那就去做。
    請要覺察自已是不是因為(想做的記憶程式,不是你真正的想做的事)
    立即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是記憶在作崇,催促我們要立即獲得滿足。
    ●想要(欲望)>需要( 檢視 )>必要( 去做吧 )

    5.持續重複地做-信念帶來為自已改變的力量
    天天覺察自已的想法和念頭是不是一直在重覆無法跳脫的模式。
    用宇宙愛的四句話,「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給你改變轉化能量的力量。
    「清理」是通往「零」與靈感的唯一道路 – 伊賀列阿卡拉・修・藍博士
    保持無時無刻的清理,你會發生,很多捆綁在你身上的「記憶程式」被解開了。漸漸地你逐漸平靜也較自由和自在了。


    ❤荷歐波諾波諾的清理的六項原理
    1. 我們所居住的宇宙,是我們思想的產物。
    一切都是由一個思想開始的,如:你走路,那就必須先有一個走路的思想。
    另外,如果你是有了解過宇宙法則,如顯化法則,你更明白思想和信念的力量。「思維是純能量。」 物質是由能量組成。

    2. 如果我們的思想致命,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也必然致命。
    同(1),如果你把思想和注意力放左「致命」上,那便會創造出一個「致命」的實相。

    3. 如果我們的思想完美,我們的生活環境將充滿了愛。
    同(1),如果你把思想和注意力放在「愛」上,那便會創造出一個充滿「愛」的實相。

    4. 我百分之百的需要為我現在所創造的這個宇宙負起責任。
    因為你的世界是由你的思想創造出來的,所以你必須負責任。


    5. 我百分之百需要負起責任,來改正因致命的思想而創造出的這個致命的現實。
    若你願意負起100%的責任進行清理,你可以改正這個世界。
    注:許多事物都是大眾的集體潛意識創造出來的結果,如:希特勒、世界大戰、耶穌、佛陀、賽巴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小希特勒」碎片、「小鄭捷」碎片、「小耶穌」、「小佛陀」

    6. 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身外之物,所有事物都是以思想型態存在於我的內心。
    佛語云:「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跟零極限的原理是一致的。
    修藍博士講得好:「你有沒有注意到,每當你有問題,你都在場?」


    ❤荷歐波諾波諾的清理的清理方法
    ★★先往上看過原理再做清理。

    四句真言:這是最簡單的清理方法,就是向自己內在不斷說四句真言:
    「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

    清理步驟:
    1. 心想著需要解決的問題:
    例如:自己的疾病(精神病的效果最明顯)、深愛的人的疾病、欠債、經濟困難、人際關係差等。
    2. 開始清理自己,最好有15分鐘以上。
    向自己內在不斷說四句真言: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3. 聆聽神性的靈感和包含愛的內在指引,若有需要便馬上采取行動
    (注:有些問題,例如疾病,可能不需要獲取靈感也能解決。)

    ❤零極限的作用
    零極限(荷歐波諾波諾)的主要作用是「改正錯誤」,
    清理自己內在潛意識重播的負面能量、負面記憶和限制性信念。

    你可以這樣理解:人際關係差、欠債、疾病、戰爭、政府腐敗等任何問題是結果,負面思想或潛意識的限制性信念是原因。
    由於原因永遠導致結果,所以真正解問題的方法就是移除原因。
    零極限就是幫助你移除原因,而不是只移除結果。
    【注:若你了解吸引力法則和顯現法則等宇宙法則,
    並且你便明白我們身處的地球是在三密度,故若要達成目標,行動是必要的。
    運用靈極限清理自己不是意味著什麼行動也不采取,請聆聽內在包含愛的指引、靈感而行動!】

    ❤荷歐波諾波諾的清理方法
    零極限的清理方面有很多,
    比較推薦方法是:四句真言(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冰藍、開燈、捕蠅紙、露珠清理法、祈禱文、藍色太陽水,方法很多,
    但原理都是基於愛,所以不必去追求各種各類的清理方法,單純幾種方法夠用便可。

  • 祈禱文學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01 19:00:06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