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議題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議題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議題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議題例子產品中有125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中山大同陳怡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市議員陳怡君今質詢民政議題:台北市低收入戶卡變A4紙張公文,民怨使用不便、個資暴露,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批擾民,建議低收小卡與公文可併行使用,讓服務更便民。 過去台北市核發的中低收入戶的證明,是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但自今年起改成A4大小的證明書,引發民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接獲不少中低收入戶陳情,指新...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靈魂轉世協議 #金字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就繼續上一集,來把亞特蘭提斯和外星人一併講解。 在以前的訪談中,我有問過他:亞特蘭提斯人是外星人嗎? 他說,對於地球人類來說,屬於外星人, 亚特兰蒂斯是属于天琴座类人族的后裔, 当蜥蜴大军进攻天琴座的時...

社會議題例子 在 朱家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7:52:09

今天在推特看到一場討ㄔㄠˇ論ㄐ一ㄚˋ,女生分享被性騷擾的經驗,下面不意外有男生說「女生要好好保護自己」。​ ​ 然後,顯然這女生在推特有建立同溫層來保護自己,所以這位仁兄就被推友砲轟了。​ ​ 後來有人問我,提醒女生要保護自己有什麼不對。推友和我稍微講了一下說教和譴責受害者的問題。對方接著問:這樣我...

社會議題例子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22:15

#一週國際社群時事|09/04-09/10 1️⃣台灣人報恩刷卡25億!立陶宛驚嚇:你們都買了什麼? 🇱🇹立陶宛抗中友台,掀起台灣報恩消費潮! 近來,台灣與立陶宛透過 #口罩 與 #疫苗 互惠,友好關係逐漸升溫。前陣子,立陶宛更在台灣疫情嚴峻時期,捐贈 2 萬劑疫苗,並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儘管遭...

社會議題例子 在 朱家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7:52:09

時報新書《樂觀者的遠見》,作者是 Bina Venkataraman,曾在歐巴馬內閣擔任氣候危機議題的顧問。​ ​ 這本書主要討論「短視」:人類天生的心理機制以及現代資訊環境如何讓我們傾向於做出短視決策?我們可以怎麼辦?​ ​ 🍰 我們低估未來的價值嗎?​ ​ 短視(short-sighted)的意...

  • 社會議題例子 在 中山大同陳怡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19:45:53
    有 103 人按讚

    市議員陳怡君今質詢民政議題:台北市低收入戶卡變A4紙張公文,民怨使用不便、個資暴露,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批擾民,建議低收小卡與公文可併行使用,讓服務更便民。

    過去台北市核發的中低收入戶的證明,是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但自今年起改成A4大小的證明書,引發民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接獲不少中低收入戶陳情,指新的證明書只是一張A4的公文,不但攜帶不便、保存不易,而且文書上居然還大喇喇的將每個月的補助金額寫在上面,個資全都露,讓中低收入戶情何以堪。陳怡君表示,社福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要便民,但市府新作法卻是愈改愈糟,她要求社會局重新檢討,改回原本小卡。

    台北市政府自今年元月起停止核發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卡,社會局的說法是考量中低收入戶卡非法定證明文件,也非全國通用證明,無法跨縣市使用,又年初民眾須至區公所排隊領卡,平時如遇家戶資格異動,也須親至區公所換卡易造成民眾困擾,因此改以「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總清查結果通知書」或台北通APP金質會員系統畫面,作為福利資格證明。

    不過,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接到不少中低收入戶反應,指區公所發的總清查結果通知書僅是一張A4公文,不但攜帶不便,也不易保存。陳怡君今天在民政部門質詢時,就拿出原本的小卡及A4公文書超級比一比,原本的小卡在便利性、安全性上都大勝A4公文書。

    陳怡君說,我們可以看到那張A4公文放到皮夾其實不好放,不如那一張拷貝的低收卡來得好輕便放置,而且A4公文容易有摺痕破損,遇雨更會淋濕弄壞,不易保存,一旦損毀就要重新申請或不斷地複印,這也跟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推的無紙化政策,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對於社會局力推台北通APP,陳怡君則表示,市府要推行智慧城市立意良善,但現實面也必須兼顧。她說,很多中低收入戶長者並不擅於使用智慧手機,而且台北通並不支援所有的手機系統,即便下載了台北通,很多中低收入戶的手機並沒有上網吃到飽功能,對他們而言都是門檻,而卡片仍是最方便出示身份的證明,因此她要請台北市政府,不要為了強推台北通,讓政策失去人性。

    目前民間很多慈善團體也在幫忙中低收入戶,但都必須要拿出中低收入證明。陳怡君也舉一個送米的例子,不少中低收入戶就曾經在大雨中去領取物資,當時拿的就是這一張公文,而在領取物資完畢後,因為公文也淋濕了,還請主辦單位幫忙複印更多低收公文,這對中低收入戶來說,根本就是擾民。

    此外,A4證明公文上也大喇喇地將中低收入戶每個月領取的補助金額寫在上面,讓不少中低收入戶感到不自在。陳怡君表示,她可以理解社會局為考量低收公文書為正式文件可全國通用,但社福政策必需兼顧使用者的便利性,應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否則政策美意大打折扣。陳怡君建議A4公文書與低收卡可以併行使用,讓社會服務更貼心。

  • 社會議題例子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23:39:30
    有 69 人按讚

    醫界助政府落實良策
    具體改善生養育環境
    期盼解決少子化困境

    -2021/09/29,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審查「就業服務法第19之2條」等修正草案,並備詢答。
    -邱泰源委員理事長質詢時,首先肯定 蔡英文政府為創造更周全的生養育環境之努力,也提供更多資源來解決少子化趨勢;特別在今五月時提出「安心生養,政府來當神隊友,加津貼、加產檢假、加不孕症補助、政策再升級」,令人敬佩。
    -邱理事長也提到,他的老師呂鴻基教授領導的兒少健康聯盟多年來針對兒少健康及相關權益奮鬥努力,也期盼有專責的機構來統籌這樣重要工作,其中特別著重於少子化問題的解決,而醫界更是全力支持政府共同創造更友善的生養育環境。
    -台北市醫師公會這幾年來一直推動「親子共讀」的計畫,這是有具體成效的例子。
    -邱委員接著分析相關政策的意義,包括「助圓夢–擴大不孕症治療」,邱委員表示這是社會急需要傾力幫忙的議題,不但協助困境家庭,同時也促進台灣在不孕症治療的品質。
    -而產檢補助、產假調整也是德政,育兒津貼自明年八月開始也提高到五千元,對年輕人育兒的動機會提升,至於相關的法律修正今天也會討論希望達到更圓滿。
    -邱理事長也提到孕婦及產婦的身心照顧相當重要,孕婦產前壓力與胎兒健康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婦產科醫學會積極投入孕婦的身心照顧;有先生、男友在產前產後的陪同,孕婦產婦身心狀況可得到較好的支持,值得推展。
    -未來解決少子化困境相關政策,醫界一定整合所有資源協助政府來推動,務必讓台灣不但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可達到全民更幸福的地步。(俊良、昱平)

  • 社會議題例子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09:13:57
    有 16 人按讚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 社會議題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15 20:19:26

    #亞特蘭提斯 #靈魂轉世協議 #金字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就繼續上一集,來把亞特蘭提斯和外星人一併講解。
    在以前的訪談中,我有問過他:亞特蘭提斯人是外星人嗎?
    他說,對於地球人類來說,屬於外星人,
    亚特兰蒂斯是属于天琴座类人族的后裔,
    当蜥蜴大军进攻天琴座的時候,天琴座人逃亡到了宇宙各地,
    亚特兰蒂斯逃亡到了昴宿星团,
    而后又被弹劾到了地球。
    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是天使一樣美麗的外觀
    (沒有翅膀,沒有一個人是長得醜陋的),
    白皮膚,金髮藍眼,高鼻樑,瓜子臉;少部分人是棕紅發,綠眼睛;
    手指的指數為六根,腳趾趾數也是六根。
    目前地球上的各個不同外星人創造的人種中,
    只有白色人種中的雅利安人與斯拉夫人
    在外觀最能保留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但是手指腳趾數量上是5根
    因為蜥蜴人的手是5根爪子,
    人類是基於以蜥蜴人為主體,所以有5根,
    但是輔以大量的天琴座類人族的基因,
    所以不以爪子的形態呈現,以5根手指的形態呈現。
    那麼究竟黑暗勢力的外星人,有哪一些呢?大家知道嗎?
    以下的幾個都屬於黑暗勢力外星人:
    第一,獵戶星人:來自獵戶星團,屬於6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的大本營、主要基地就是獵戶星團。
    第二,天龍星人:來自天龍星團,屬於5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也居住在此。
    第三,澤塔星人:來自澤塔雙星,屬於4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類機器族外星人。
    小灰人與灰人,主要就是來自澤塔雙星。
    為何說是類機器族外星人呢?
    小灰人與灰人有一個大特點,就是完全沒有情感。
    而且已經喪失了生育的能力。前二十年新聞曾報導過的外星人綁架事件,
    就是牠們做的事;因為牠們捕捉人類,
    以便用基因工程造出牠們的後代。
    但最近的7年裡面,這類事情已被光明勢力銀河聯邦阻止。
    還有接下來就是火星人:
    上一集提到有一群4次元的類人族光明勢力外星人居住在火星。
    其實火星也有少許4次元蜥蜴人居住著。
    接下來是金星人:同樣的,金星也有少數4次元的蜥蜴人居住。
    還有就是月球人:月球又被傳說稱為「阿努納奇」,
    實際上月球背面被一群來自4到6次元的爬蟲族外星人,
    也就是蜥蜴人佔據著。
    牠們透過月球,作為基地,以便更容易的操控一些人類。

    本次我們就來講解,什麼是爬蟲族外星人?
    什麼是蜥蜴人?牠們跟類人族外星人差別在哪?
    爬蟲族外星人簡稱蜥蜴人,無論是爬蟲或蜥蜴,
    都是用來描述牠們的身體特徵。
    牠們就像是能長期站立的爬蟲類動物或者蜥蜴;
    你可以簡單一點,想像成牠們是一半恐龍一般人類。
    因為牠們的原型確實是這種模樣。
    但牠們可以使用上一集所提到的「體態偽裝能力」,
    偽裝成人類的外表,默默在背後控制著人類的社會。

    本系列就先介紹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
    為什麼就沒有光明勢力外星人,直接把這些蜥蜴人給全部消滅?
    這樣人類就能和平了不是嗎?
    我們將以這個議題,銜接到6次元天狼星人以及仙女星人,
    帶出靈魂轉世前的協議。

    首先,仙女星人是7到9次元的,
    就是光明勢力類人族外星人。
    而仙女星人主要就是作為銀河聯邦的重要幹部,在拯救著整個銀河系。
    然而仙女星人有一個特性,牠們對於蜥蜴人傷害地球人的這件事,
    本身是持著「不干預的狀態」。

    你可能會覺得,明明人類就被蜥蜴人殘害,為什麼不伸出援手呢?
    原因就是,無論是類人族外星人、地球人、蜥蜴人轉世到地球,
    每個靈魂個體都要進行「轉世前的協議」,
    而這些靈魂在轉世前,都會有一群來自7到9次元的仙女星人,
    為這個靈魂個體進行靈魂契約、靈魂協議,
    祂們會把這個靈魂前世,甚至前前世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做一個總回顧,然後分析其中能夠進行改進的部份,
    做為轉世到地球後,這個靈魂主要必須學習的「靈魂課題」。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被蜥蜴人殘害,
    但這一切都是在「宇宙業力法則」允許之下存在的。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
    如果有些靈魂本來就在很久以前,跟蜥蜴人互相戰鬥,
    然後殺死了一個蜥蜴人;在「宇宙的業力法則」的推動下,
    這個靈魂之後就轉世成了現代的地球人,
    於是這些地球人就這樣別無選擇的被蜥蜴人殘害;
    只看這一世的話,地球人看起來很無辜,對嗎?
    但在「上帝視角」之下,地球人本來就欠這些蜥蜴人一些「業力」,
    所以地球人才會怎麼樣都逃不過蜥蜴人的控制!

    這裡我們帶到6次元天狼星人的部份,因為這與我們現代文明較為接近。
    在5千年前,有一群亞特蘭提斯人的後代
    在古埃及地區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有很多人都對古埃及的法老王、金字塔有濃烈的興趣與好奇心。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講講,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文明狀況?
    其實,當時的古埃及,有一些歷代的法老王,
    都被當時的6次元天狼星人注意到了,
    這些天狼星人透過2種方式將「靈性進化法則」教導給法老王。

    第一種方式,將法老王作為「通靈器皿」,
    類似道教神明透過「乩童」進行通靈,一樣的方式,只是稱呼不同。
    這樣做,法老王底下的宰相、官屬們,
    就能聽到法老王把天狼星人想要教導的「靈性進化法則」一點一滴的講出來。

    第二種方式,是令次元較高的法老王,直接進入「通靈狀態」,
    然後法老王本身自己也聽到,
    也一邊對著宰相、官屬們講述天狼星人的「靈性進化法則」。

    這裡就來簡單介紹,什麼是「靈性進化法則」?
    當時天狼星人告訴古埃及人:
    『按照我的方式,將我們建造的金字塔好好運用,
    你們將能獲得「冥想能力」、「心電感應力」,
    並且可以將「靈魂的振動頻率」提升到4~5次元。』

    於是天狼星人就在10天內,就建造起了金字塔。
    然後古埃及人就聽從天狼星人的指示,
    把金字塔朝向的「天空中的方位」,
    作為他們「靈魂修煉」的定位點。

    其實金字塔通通都是朝著天狼星的「天空方位」建造成的。
    而古埃及人只是進入金字塔中的「冥想室」,
    就能在裡面「打坐」、「冥想」,
    吸收金字塔頂端來自天狼星的光明力量。
    就這樣,古埃及人一個一個的「覺醒」了,
    所謂覺醒就是成為4~5次元的靈魂個體。

    然後你可能會有疑惑著,為何古埃及文明突然在一夕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告訴你,答案就是他們有超過7成的人,都已提升到4~5次元,
    然後轉世到4次元的金星、火星;5次元的太陽、大角星、昴宿星去,
    進行更進一步的「靈魂修煉」。

    這邊要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你跟古埃及人一樣提升到了4~5次元,
    難道你還會繼續停留在3次元的地球?不去更高次元的星團生存嗎?
    這就是古埃及文明消失得離奇的真正原因。

    好,那麼我們這一集就講到這裡。
    第三集我們將講到:亞特蘭提斯轉世者訪問錄2、
    蜥蜴人以及透明人的介紹、光明與黑暗的相連性。

  • 社會議題例子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13 13:24:09

    12th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活動期間 4/30-5/9
    【TIDF活動手冊(購票與放映資訊)】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ybrvCKWzysL5U3_JPC-A9F3W7YXPGOH/view?usp=drivesdk
    【TIDF官網】https://www.tidf.org.tw/zh-hant
    【TIDF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IDF.info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moviepodpodcast@gmail.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TIDF兩位來賓投入紀錄片相關工作的緣由
    3:27 紀錄片的魅力何在?
    9:55 影展的目標在於拓寬大家對紀錄片的想像!
    11:07 從各種例子探討紀錄片的定義究竟是甚麼
    16:22 《星空塵土》用意想不到的角度檢視歷史創傷
    20:49 巡迴展!座談會!TIDF在推廣紀錄片上的各種努力
    27:18 介紹第12屆TIDF的節目!
    33:22 無法在中國放映的中國片以及TIDF的各種單元
    37:19 時代浪尖上的焦點影人:弗科 克普
    39:02 探索自我認同的焦點影人:高嶺剛
    40:20 來自90年代的原住民觀點!
    45:36 《語言風景》批判社會的實驗性電玩
    51:26 用老膠捲實驗創作的《時光台灣 濕熱》

    1:00:28 觀眾有趣的回應
    1:07:56 選好議題來推廣紀錄片
    1:10:37 兩位來賓介紹優秀的紀錄片作品!
    1:17:43 影展資訊

  • 社會議題例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