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區網路缺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區網路缺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區網路缺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區網路缺點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家長群組,人類進步的階梯 --每天群組裡的三百多句「謝謝」和「不客氣」以及「我們是溫暖的一家人」,構成了最偉大的人間真善美。-- 朋友,你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嗎?你害怕自己落後於時代嗎?你擔心自己見識淺薄嗎?你想學最新、最尖端的科技嗎?你想瞭解中醫、西醫嗎?你想掌握社會民生最完整的資訊嗎?你想知道...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企點我看➔https://pse.is/38ehnc 【新聞翟急便...

社區網路缺點 在 高雄整理師-文青懶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0:37:25

【#買房on_the_way】03 ​ ▍三大原則助你第一次買房就上手 (上) ​ ▍​ ​ 與舊公寓告別後,我們將目光轉向了安全相對有保障的5-15年內中古屋。​ 這次,我們挑選的重點又回到了最重要的要素 - 地點,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為什麼買房首重地點,...

社區網路缺點 在 sᴏʀᴀ ғʀᴏᴍ ᴛᴀɪᴘᴇɪ ᴛᴀɪᴡᴀɴ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7:46:55

- 打這篇文純粹是個人看法及自身經驗談 這次主題會比較偏向是一般人對於在三大場所對於「教練」的看法 可以供給想轉職當教練或一般民眾選擇教練參考用 - 👤俱樂部教練(個人經驗4年多): 基本上俱樂部可以算是想轉職教練的人的跳板 起初完全無經驗者公司會給予完善的基本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內容大概是基礎解剖學...

社區網路缺點 在 TIFFANY CHE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14 03:37:26

什麼 ? 一晚只要 $ 767 ???  前幾天在限動分享的房間被問爆🤣🤣  意外好多人詢問  現在!現在!現在!!! 我就要在這邊公怖地點跟資訊嘍~~ #富宇天匯 地點位於【機捷A7體育大學站旁】   - 「#富宇建設」 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不論是電視上、網路上又或者路...

  • 社區網路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07:15:42
    有 2,459 人按讚

    ▍家長群組,人類進步的階梯

    --每天群組裡的三百多句「謝謝」和「不客氣」以及「我們是溫暖的一家人」,構成了最偉大的人間真善美。--

    朋友,你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嗎?你害怕自己落後於時代嗎?你擔心自己見識淺薄嗎?你想學最新、最尖端的科技嗎?你想瞭解中醫、西醫嗎?你想掌握社會民生最完整的資訊嗎?你想知道方針政策最新動態嗎?你想治好選擇恐懼症嗎?你怕錯過折扣優惠嗎?你希望隨時隨地有人給你網購的連結網址嗎?你想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人生知己、事業夥伴、投資方向嗎?你想在孤獨的時候,有人陪你八卦嗎?你想在煩惱的時候,有人比你更慘,讓你開心開心嗎?

    那你必須加入一個家長群組。

    這是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扁平化組織。和其他群組不同,它起點就高。不管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的,大家屬於「以娃會友」,同呼吸共命運,從一開始就自帶戰友情、自來熟。
    在這種以愛之名的大前提下,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別管是拉票、按讚的,還是殺價、湊人數團購的,以及花式彩虹互誇的,都散發著同僚間才有的默契,讓人欲罷不能,退群組不得。用不了多久,你就逐漸領略到家長群組的另一種魅力了。
    我自問精通天文地理哲學心理,熟讀唐詩宋詞和勵志文學,情商智商同時在線,身材勻稱,體重沒破百,在公司裡幫老闆搭過橋、在家裡為配偶填過坑。應付一個家長群組,我覺得沒有問題。於是我把自己放在網路上的大頭貼重新液化濾鏡了一下,信心十足。
    一進去才發現,大家的大頭貼都透露著一股成功人士的味道。連他們給孩子取的名字,我都讀不對……我突然沒自信了。
    更沒自信的還在後面。
    也許你剛當上家長的時候,覺得「我家小孩真好啊,聰明健康好看,像我」。當孩子走進校園時,你又滿懷信心:人生漫長道路的第一步,快樂地去成長吧,孩子。感覺自己的教育理念真的很先進,理性又科學,我應該是這個世上最典範的父母了吧。
    後來才發現,孩子邁進學校那一步,不是人生的轉折點,我邁進家長群組的那一步才是。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我們變成了更優秀的我們。
    家長群組才是一個大千世界,顛覆之前所有育兒的優秀理論與實踐,泯滅一切曾有過的「我帶孩子帶得最好」的信念。只需要○‧○一秒。當看到別人家爸爸媽媽給孩子做的「每天十六小時每週計劃工作表」時……我輸了。在那一刻我就知道:家長群組,將是我學習做人的第一步,也是學當爸媽的啟蒙平台。
    用不了三天,你就會發現,它不僅是學習上的伴侶,還是一個包含了家政服務、社區通知、難題解析、醫療諮詢、致富祕笈、烹飪養生、脫坑指南、升學攻略、試聽課QR Code分享、買一送一秒殺等綜合性高密度多管道的福利平台。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不知道。不進家長群組,我還以為自己是教育能手、育兒標兵、百科全書、人間指南;進了家長群組,才發現原來我是一個廢物。

    你家修補陽台,缺點防水塗料?家長群組裡吼一聲。梓瑄/紫萱/子軒媽媽上次參加學校文化節時做兵馬俑,可能正好剩了一小桶防水漆,立馬快遞到你家,還附贈了使用說明書──以及她家堆不下的三十六套兒童小說。
    家裡抽油煙機的止回閥老化了?隨口在家長群組裡問了一句,子明/梓鳴/子銘媽媽會給你發來止回閥的高檔圖片和原理詳解,以及離你家最近的五金店老闆的通訊ID,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放假日,哪家醫院有兒科門診?群組裡吼一句,四五十個標準答案同時出現,包括專家特別門診的價格、排隊的平均時長、專家門診特色評比、網上諮詢平台QR Code……一應俱全。最後在標準答案中得分最高的紫涵/梓涵/子寒媽媽,會給出這家醫院的路線導航、從哪條路的哪個門可以開進去、幾號停車場的哪個方位車位最多,並附贈一張精緻的手繪地圖。

    我非常感動,我加入了一個好人好事求助群組,它的打開使用率最高,成了手機裡眾多生活教育類APP的唯一競爭對手。在家長群組,你曾經靠撐竿跳都搆不著的大老闆、大主管、大咖們,和你平起平坐,有事沒事問你:在嗎?能拍一下今天的作業嗎?……
    在家長群組裡,沒有身分地位之分,只有互相請教:在嗎?能把你家孩子的英語考卷拍一張給我嗎?……每天群組裡的三百多句「謝謝」和「不客氣」以及「我們是溫暖的一家人」,構成了最偉大的人間真善美。
    家長群組開闊你的視野,提升你的眼界,拔高你的格局,磨平你的稜角。曾經學校和老師沒教會你的,家長群組一一幫你灌輸得明明白白。在群組裡,我沒什麼存在感,感覺我一身的天文地理人文哲學造詣,在這個群組裡毫無用武之地。

    我努力地想要創造點話題,來一展我的超能力,摩拳擦掌時刻準備。
    一個媽媽求教一道數學題,我開心極了,剛拿起筆,只見已經有四五個解析完整、步驟清晰的答案PO了出來,貼心點的還附上語音版講解。
    有人在群組裡請教暑假旅行路線。我剛陷入美好回憶,準備向他介紹目的地,突然看到有人已經推送了詳細的目的地旅行攻略,附帶著打折門票的領取方法和坑人景點項目列表,還貼出了優秀當地導遊的聯絡QR Code……
    不進家長群組,還以為我們家相當文藝,能寫文、會彈琴,讀得懂《快樂王子》王爾德,唱得了周杰倫。進了家長群組,發現原來我仍是一個粗人。
    冷不防地,家長群組裡,秀才藝說來就來。提琴、長笛、管風琴、豎琴、爵士鼓、烏克麗麗、電吉他玩得走火入魔,一人玩兩種樂器的比比皆是,個個爐火純青。
    後來談起文藝這方面,我都不好意思開口。書法、繪畫、雕刻,群組裡唯妙唯肖,技藝超群。我在一個孩子的畫中,同時看到了西方繪畫線條和東方美感筆觸。孩子寫作文我就不提了。別人家的孩子動情的散文和小說,經常使我感到望塵莫及。
    只有進了家長群組,你才知道,「承認自己普通」和「承認自己的孩子普通」,這兩件事勢在必行。

    成年後,最大機率結交到人生摯友、後半生知音的場合,應該就是家長群組了。如果一起經歷人生最艱難的義務教育完整階段,你們的友誼將金剛不壞,至死不渝,化成灰都緊緊抱在一起。
    家長群組終於讓中年老母們返老還童,重新體會小學生鬥嘴的快感。你兒子揪我女兒裙子,把釦子拉掉了──小事情小事情。你女兒把我兒子的橡皮扔到窗戶外面去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哦,聽說是你兒子先把我女兒的鉛筆藏了起來──不懂事,我教育她。哈哈,大概是因為你女兒上課老是拿鉛筆戳我兒子──沒事了沒事了。
    我也不太理解當代老母鬥嘴的邏輯,那是又怕她不吵,又怕她亂吵。不看效果,只講禮儀,真好。
    家長群組是知識的海洋。聊天嗎?為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吵架兩小時的那種……

    這就是家長群組的奧妙之處,它讓你永遠都不會給自己打一百分,讓你永遠進步,拋棄原來那個混沌的自我,向著更高、更深的遠方拓展。如果人人都進入家長群組,互相扶持、共同進步,那麼人間將會更美好。
    家長群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羨慕了嗎?
    首先,你得有個孩子。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本來想要再介紹跟憂鬱症有關的書,後來覺得先介紹這本也不錯,可以幫助紓壓解鬱。

    作者的上一本大作,在版面上也曾經介紹過。作者試著以幽默的筆調,描寫「媽媽」這個角色所見的視野。

    這種作品不多,特別值得珍惜!

    祝願您,能體會到歡樂也可以是一種心態!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社區網路缺點 在 文青懶媽的簡單生活提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00:11:17
    有 18 人按讚

    【#買房on_the_way】03 ​
    ▍三大原則助你第一次買房就上手 (上) ​ ▍​

    與舊公寓告別後,我們將目光轉向了安全相對有保障的5-15年內中古屋。​
    這次,我們挑選的重點又回到了最重要的要素 - 地點,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為什麼買房首重地點,因為地點決定了來去各地所需耗費的交通時間、居住的便利性、生活的舒適度,當然也包括了房子的保值程度等。​

    經過研究,懶媽歸納出三大買到絕品中古屋的前提:​
    ❶ 鎖定標的 (社區、棟別、樓層)​
    ❷ 備妥資金​
    ❸ 與房仲打好關係​


    ▌房子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有人曾說,房子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每間房子的位置(座向、景觀、樓層)全都不同。​
    就算是同個社區的房子,樓層與座向不同,採光便不盡相同,望出去的景觀也不一樣,每一個樓層,也各自有其不同的優缺。​
    若仔細在買房網站流連,你會發現,長期掛在上面的房子,大多有些令人難以忍受的缺點,而真正的絕品中古屋,大多在PO上買房網前,就已經被買走了。​
    懶媽跟腦爸之前曾看上某間建商的中古屋,請房仲代為留意,後來房仲通知我們有釋出,但那房子在我們被通知可以看房的隔天,就被下訂,只能飲恨。​


    ▌鎖定標的5原則​

    因此,若想加速看房的流程,不想一年花上無數時間走遍百來間房子,卻還是找不到符合條件的房子,除了先設好預算外,可以利用以下方式鎖定標的:​

    ① 鎖定 #區域:​
    是否鄰近學區、捷運,生活機能是否便利、週邊是否有險惡設施(變電所、加油站、瓦斯槽,近高架道路橋樑、停車塔、焚化爐、殯儀館等)​
    險惡設施附近的房價通常比較便宜,但這也表示未來若想脫手,也會面臨一定的難度。便宜買,也只能便宜賣。​

    ② 鎖定 #建商:​
    名號響噹噹的建商,不一定是好建商,有可能只是廣告很多、建案很多,卻不一定代表建案品質值得信任。目前網路資訊多,各地區建商不盡相同,可以多多爬文找資料,評估正反面的評價,再決定是網軍洗版,或是實際住戶反饋。​
    建商為什麼重要?因為這決定了日後住得舒服與否?還有建案的結構安全及水電配備等。​
    日前連日大雨,在靠北建商2.0社團內,就出現不少家中或大樓內出現瀑布的自然景觀分享照。​

    ③ 鎖定 #社區:​
    不同的建案、社區,房型不盡相同,有些社區/建案專攻大坪數,有些專攻中年換屋族(小屋換大屋),有些專攻小資族低總價需求。可以依預算來衡量應該挑選怎樣的社區或建案。​
    依懶媽跟腦爸的觀察,有些社區通常會是投資客的愛屋,住戶多是租客,這時就得仔細考量同社區住戶的整體素質。​

    ④ 鎖定 #棟別:​
    同社區但棟別不同,條件就不一樣。有些棟與其它社區社區大樓的棟距太近,有些因為座向問題,會有冬冷夏熱的狀況,有些則是採光被遮蔽。挑選棟別前,最好先去社區週邊走走,觀察附近環境、與其它大樓之間的棟距,還有陽光照射的位置,研究一下未來社區旁空地的規劃等。因為,建案旁邊現在沒有大樓,不代表未來旁邊不會蓋其它建案。​
    懶媽就曾看過一間格局、地理位置極佳的建案,卻因為旁邊臨棟蓋了其它更高樓層的大樓,而一直銷售不掉。​
    看房時,房仲可能會跟你說,反正回家也天黑準備睡覺了,週末又不在家,採光不好靠燈光就可以解決。​
    但...若是再次封城,你會想要在這樣不見天日的空間待上多久呢?​

    ⑤ 鎖定 #格局:​
    格局可以分為每層格局與單戶格局。​
    像是一層幾戶,電梯與戶數比等。有些低總價捷運宅,單層戶數可能高達6-10戶以上,卻只配2部電梯,若是平常出門、回家時間是熱門時段,等電梯若要等上十分鐘可能會讓你抓狂。​
    單戶格局的部份,則需先設想自己對採光、通風的要求度,衛浴是否開窗、是否有西曬狀況等。這樣在買房網看屋況及格局圖時,便能先進行初步篩選。​

    在mobile01上看到有人說,想買房的人,一定要先設定好自己的預算跟條件,因為要找到百分百符合一切條件的房子,基本上機率跟中樂透一樣低,若看到九成條件符合的房子,下斡旋就對了(但不一定買得到,買到可能上輩子有燒好香),八成條件符合的房子必定也是多數人想買的物件,如果喜歡就下斡旋吧,七成條件符合的房子,基本上就可以認真考量一下,不符需求的部份自己能否接受。​

    但鎖定標的只是買到好房的第一步,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繼續追蹤相關系列文章。​
    若希望懶媽分享更多挑選要點,歡迎留言或私訊我。​

    懶媽整理了一份❰鎖定標的5原則checklist❱,想索取checklist的朋友,歡迎在本文底下留言,懶媽就會將checklist寄給你唷。​

    ◎◎◎◎◎◎◎◎◎◎​
    想優化生活、調整居家空間,卻不知道該怎麼做嗎?​
    ◎ 歡迎找懶媽聊聊 http://bit.ly/LazyMom-LINE​
    ◎ 9月約滿,10月開放預約​
    ​ ​ http://bit.ly/Lazymom預約表單​
    ◎◎◎◎◎◎◎◎◎◎​
    歡迎​
    #按讚-讓懶媽知道自己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留言-歡迎跟懶媽聊天或分享自己的觀點​
    #分享-希望更多人能一起享受生活的餘裕

  • 社區網路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07:50:31
    有 157 人按讚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 社區網路缺點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08 21:30:24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企點我看➔https://pse.is/38ehnc
    【新聞翟急便】特別企劃➔https://bit.ly/2JiJgoA
    趙少康X陳文茜談國際➔https://reurl.cc/4my5pY
    美國下一步怎麼走?➔https://bit.ly/3qlGCig
    少康談美豬議題➔https://bit.ly/2VqaSdD
    兩岸關係怎麼辦➔https://bit.ly/3qmFmeI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頻道LIVE直播專區➔https://reurl.cc/5qokMR
    中美台緊張關係➔https://reurl.cc/q8mzZR
    少康戰情室每週精彩回顧➔https://bit.ly/2JiKS1C

    ●鎖定TVBS TV 56台首播
    ●按讚【少康戰情室】fb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新聞翟急便】fb粉專馬上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realmicrophone/

    《少康戰情室》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

    #少康戰情室 #趙少康 #誰來feat趙少康 #TVBS #新聞翟急便 #超錢新聞 #翟翾 #錢子

  • 社區網路缺點 在 ClumsyCynthia 黃可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23 21:00:03

    ▼ 更多Cynthia | More Cynthia
    ▴▴▴▴▴▴▴▴▴▴▴▴▴▴▴▴▴▴▴▴▴▴▴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PBUIgXwC3tcCwOw3vDZng
    » Instagram: http://bit.ly/2ggTEOM
    » Email: colahuang12@berkeley.ed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簡介|intro

    今天走一個浮誇路線~前幾天看到有台灣人在柏克萊的畢業典禮上致詞
    忽然驚覺自己已經畢業兩年了!其實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啊,
    我幾乎都快忘記大學時候的事情了(冷汗)

    今天分享一些我對於我們學校的酸甜苦辣,
    另外還有一些專屬我們學校的公開的秘密XD
    希望大家會喜歡~最近好有動力剪片啊,雖然平均睡不到5小時嗚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你這些相關影片 | Recommended Videos

    » 美國社區大學如何轉學: https://bit.ly/2KdLaCm
    » 美國留學學到的五件事: https://bit.ly/2KcRo5k
    » 社大轉學小技巧:https://bit.ly/2HtpNzk
    » 美國社區大學優缺點分析:https://bit.ly/2vNQsBz
    » 我如何準備面試:https://bit.ly/2vQcx28
    » 在美國找實習/全職/申請工作簽證H1B:https://bit.ly/2r07GGQ
    » 美國V.S.台灣工作經驗談:https://bit.ly/2HsCuWT

    ▼ 新朋友嗎?哈囉!| About Me
    ▴▴▴▴▴▴▴▴▴▴▴▴▴▴▴▴▴▴▴▴▴▴▴
    我是Cynthia 黃可樂
    歡迎來到我在網路上的cozy角落
    如果今天還沒有人跟你說這句話... You’re beautiful :)

    ▼ What I use 拍攝相關
    ▴▴▴▴▴▴▴▴▴▴▴▴▴▴▴▴▴▴▴▴▴▴▴
    » 相機: Canon M50
    » 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
    » BGM: epidemic sounds & Love Sad Kids

    ▼ key words 關鍵字
    ▴▴▴▴▴▴▴▴▴▴▴▴▴▴▴▴▴▴▴▴▴▴▴
    黃可樂 生活vlog 留學 美國留學 美國工作簽證
    美國找工作 美國求職 H1B 找工作 實習 面試 美國簽證
    Cynthia 台灣 美國留學生 遠距離 日本 大阪 台灣 情侶
    柏克萊大學 加州大學 柏克萊分校 UC Berkeley 經濟系
    畢業季 畢業生 校園 校園傳說 留學心得 class of 2018

  • 社區網路缺點 在 ClumsyCynthia 黃可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4-28 21:00:04

    ▼ 更多Cynthia | More Cynthia
    ▴▴▴▴▴▴▴▴▴▴▴▴▴▴▴▴▴▴▴▴▴▴▴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PBUIgXwC3tcCwOw3vDZng
    » Instagram: http://bit.ly/2ggTEOM
    » Email: colahuang12@berkeley.ed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簡介|intro

    今天來回答一些蠻常在私訊被問的留學相關問題
    (其實有點出乎意料的多呢哈哈哈)

    about me:
    ☑ 什麼時候去美國的?
    ㄴ2012年、高中畢業 (我只有高中同等學歷、沒有高中畢業證書)
    ☑ 就讀的社大&四年制大學?
    ㄴDe Anza Colleg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我的主修?
    ㄴDe Anza College: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商), UC Berkeley: Economics (經濟)
    ☑ 我有沒有找代辦 or 去語言學校?
    ㄴ兩個都迷有哦。
    ☑ 英文程度?
    ㄴ進De Anza時是托福70, 一年後托福100
    ☑ 我的社團/實習經驗
    ㄴDe Anza College: De Anza學生會、台灣同學會秘書、國際學生義工社 Vice President
    ㄴBerkeley: 參與Haas商學院學術研究計畫、投資移民中心大使、
    台灣摩根大通銀行(證券研究實習)、Ascend Berkeley Finance Chair
    ☑ 在美國工作經驗
    ㄴ美西銀行金融分析員(一年)
    ☑ 為什麼不留在美國
    ㄴ可以問一下老天為什麼不給我抽到工作簽哈哈哈~

    ▼今天提到的問題們 | Questions Mentioned
    » 為什麼當初要選擇就讀 de anza college
    » 讀社區大學的時候 除了盡量把GPA提高 還做了什麼活動嗎?
    » 社區大學轉的UC或排名靠前的大學 商科很難是真的嗎?
    » 學什麼科目比較好找工作呢?
    » 英文程度大概是托福70分,需要先去念語言學校嗎?會不會跟不上?
    » 留學花費
    » 還有沒有繼續念碩士的計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你這些相關影片 | Recommended Videos

    » 美國社區大學如何轉學: https://bit.ly/2KdLaCm
    » 美國留學學到的五件事: https://bit.ly/2KcRo5k
    » 社大轉學小技巧:https://bit.ly/2HtpNzk
    » 美國社區大學優缺點分析:https://bit.ly/2vNQsBz
    » 我如何準備面試:https://bit.ly/2vQcx28
    » 在美國找實習/全職/申請工作簽證H1B:https://bit.ly/2r07GGQ
    » 美國V.S.台灣工作經驗談:https://bit.ly/2HsCuWT

    ▼ 新朋友嗎?哈囉!| About Me
    ▴▴▴▴▴▴▴▴▴▴▴▴▴▴▴▴▴▴▴▴▴▴▴
    我是Cynthia 黃可樂
    歡迎來到我在網路上的cozy角落
    如果今天還沒有人跟你說這句話... You’re beautiful :)

    ▼ What I use 拍攝相關
    ▴▴▴▴▴▴▴▴▴▴▴▴▴▴▴▴▴▴▴▴▴▴▴
    » 相機: Sony RX100V
    » 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
    » 音樂: epidemic sounds

    ▼ key words 關鍵字
    ▴▴▴▴▴▴▴▴▴▴▴▴▴▴▴▴▴▴▴▴▴▴▴
    黃可樂 生活vlog 留學 美國留學 美國工作簽證
    美國找工作 美國求職 H1B 找工作 實習 面試 美國簽證
    Cynthia 台灣 台灣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