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社交互動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交互動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交互動量表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週間來抽書*2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專注於幫助孩子面臨日常挑戰 #培養韌性和負責與適應力 和身邊特教夥伴共事這麼多年,非常欽佩特教專業的教師們, 永遠維持彈性、學習力、幫助現場教師釐清辨識特殊孩子的「錯誤行為」和「無辜行為」 是的,特殊兒童因為具有他們先天的限制或未被發現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職業倦怠第二彈!除了生活面上的,還有專業面的職業倦怠,沒電時又該如何在專業面上再次奔馳! 因應聽友許願,上市集團副發言人/資深職人、同時也是輔導過許多主管的職場轉化學院講師唐老師,給疲累的您什麼錦囊妙計。 現場也回答聽友的職業倦怠問題。 好主管又該如何幫助團隊成員? 本集內容是延伸Ep29. 職業倦...
社交互動量表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25:02
#木的Dtime #木的談內向 ⭕️比起投入在社交情境,你更喜歡一個人的空間 ⭕️你的朋友不多,但都是與你親密與深度交流的人 ⭕️即使參加喜歡的活動,結束之後你也時常覺得「如釋重負」 ⭕️在做某一件事之前,你會先思考一陣子,考量自己的心力是否足夠 上面的敘述,是否符合你自己? 雖然僅是簡單幾個敘述...
社交互動量表 在 鄭淳予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4 14:31:34
#脫宅救腦霧 #社交攻略 🤯🤯腦霧怎麼辦?!緊密的社交互動,竟然是消除腦霧和預防失智的重要關鍵,今天分享我自己活化腦細胞及充實社交關係的攻略!也歡迎大家分享你們的社交撇步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腦霧小測驗在下方連結 -------------------------------- 🎬...
社交互動量表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04:47:32
Google Glass原來可以咁用! .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 Google在幾年前推出智能眼鏡Google Glass,讓穿戴者以免手持的方式,接收智能手機上的各種資訊。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
-
社交互動量表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15:46:54職業倦怠第二彈!除了生活面上的,還有專業面的職業倦怠,沒電時又該如何在專業面上再次奔馳!
因應聽友許願,上市集團副發言人/資深職人、同時也是輔導過許多主管的職場轉化學院講師唐老師,給疲累的您什麼錦囊妙計。 現場也回答聽友的職業倦怠問題。 好主管又該如何幫助團隊成員?
本集內容是延伸Ep29. 職業倦怠生活面的進階議題。在5/26在Mixer Box APP,Live語音互動的側錄。 全是職場歷練中精粹中的精粹,完整心法大公開!
💕提升職場力是擺脫 擺脫職業倦怠的核心
👉本集LIVE互動時採用的測驗:職業倦怠指數測試 https://kknews.cc/zh-tw/psychology/pnqpy5e.html (by.
KKNEWS)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
:: 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入社問題需填email,如未填而被拒絕請在補一次喔)
:: 若職場倦怠嚴重,甚至造成失眠或身體不適,建議到身心科 看看喔!
★ 優惠活動:
::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2分鐘說明影片 lihi1.com/p6101 :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職涯更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VIP職人超越力|伯爵經理人通行證|職涯成長新星| 專屬1對1職場問題線上諮詢
📚 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
1. 好履歷健檢|獲得成為職場贏家的敲門金磚
2. 團隊管理類|帶人疑難雜症經驗轉換給助力
3. 向上管理類|想受到賞識體貼上意又不委屈
4. 抗壓管理類|突破職場倦怠抗壓增強軟實力
5. 溝通技巧類|成熟大人職場提升自信好感力
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 本集重點摘錄:
a.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從馬斯洛需求五層級看職場倦怠 ,
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
社交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 、
尊重 (Esteem)
自我實現 (Self-actualization)
b.得不到認可? 還是已到了天花板?
硬實力 :專業能力提升
軟實力 :職場人際關係
c.唐老師: 用3C提升信任感
專業力Compatible
品格力Character
忠誠力Commitment
d.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唐老師,給專業面職業倦怠者的五大建議:
栽培第二專長
主動要求主管增加我的工作 (=變相求升遷)
爭取內轉
主動爭取升遷
轉職換工作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03.(00:17:00) 馬斯洛需求法則
Ep29. 本集是延伸EP29的進階版!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24) 本集導覽
(00:00:52) 在APPLE podcast分類消失問題
(00:01:44) Ep29前情提要, 專業面職業倦怠的可能原因
(00:04:00) 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從馬斯洛需求法則看職場倦怠
(00:07:33) 聽友QA: 沒成就感造成職業倦怠?
(00:12:25) 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進階版實務面的五大建議
(00:16:00) 主管/企業如何在行政面上幫助職業倦怠的同仁
(00:19:57) 面對客戶:勤與誠
(00:21:12) 本集結論
★ 本集補充資料
勞動部_簡易工作壓力量表檢測系統說明 https://meeting.ilosh.gov.tw/overwork/pTest/pTest.aspx
全美排名第一的醫療機構「梅約診所」(MayoClinic),網站上介紹有關工作耗竭的徵兆,提醒民眾自我檢視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62471 (by.經理人)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 (MB3)|Himalaya|CastBox |好好聽FM...(共30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免費訂閱喔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
社交互動量表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9-14 22:13:35#脫宅 #救腦霧 #社交攻略 🤯🤯腦霧怎麼辦?緊密的社交互動,竟然是消除腦霧和預防失智的重要關鍵,今天分享我自己活化腦細胞及充實社交關係的攻略!也歡迎大家分享你們的社交撇步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腦霧小測驗在下方連結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伴侶增溫的小技巧?!
🔸 社交互動如何強化腦力?
🔸 腦霧和人際互動的關係!
🔸 我自己活化社交的核心技巧有哪些!
--------------------------------
#腦霧量表小測驗 http://bit.ly/2xhju9Q
🔸總分數在0至30分,分數越高表示腦霧越嚴重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脫宅 #社交技巧 #你腦霧了嗎 #神經很有事 #健忘失神 #腦當機 #鄭淳予醫師 #健忘 #失神 #腦霧 #brainfog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社交互動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週間來抽書*2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專注於幫助孩子面臨日常挑戰
#培養韌性和負責與適應力
和身邊特教夥伴共事這麼多年,非常欽佩特教專業的教師們,
永遠維持彈性、學習力、幫助現場教師釐清辨識特殊孩子的「錯誤行為」和「無辜行為」
是的,特殊兒童因為具有他們先天的限制或未被發現的天賦,所需要的學習方式更是各具獨特性。若父母在早年擔憂孩子「與人不一樣」進而在教養上使用寵溺、忽略或認為丟臉的態度面對孩子的特殊性,那麼孩子將被耽誤『被協助的時機』進而因為不瞭解自己,而與家庭或社會失去基本的歸屬感,更難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每一個被錯待的孩子,無法體會到自己 #值得被肯定、#有貢獻、#有能力,常常在社交和社會技能方面感到挫折。 書中依據長年實行正向教養的講師35多年的資歷,以及臨床社工師,和簡尼爾森一同透過實際案例寫下這本書,試圖透過正向教養的觀點,協助父母重拾對孩子的養育信心!
☐唐氏症的孩子,反覆打斷正在講電話的媽媽,想博取媽媽的注意。
☐溝通障礙的孩子,常拒絕學校的圍圈活動,執拗地往反方向行動。
☐過動症的孩子,經常突發地在上課中講話,甚至伸腳絆倒新同學、傷害他人。
☐當爸媽出遠門,自閉症的孩子便開始孤僻,撲倒在地上,久久哭泣。
孩童們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一些錯誤行為,看起來就像無辜行為,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分辨?本書提供「#錯誤行為目的量表」,讓你 #正確判斷孩子的舉動,#回應孩子背後的訊息密碼,使用正向並有效果的教養工具。
☐如何讓孩子適應創傷或殘疾,同時仍然教他們盡力而為。
☐回應孩子難以表達的憤怒,尤其當某種程度的憤怒可能合理時。
☐幫助孩子融入社會,並與同齡人互動。
☐教育對任務掙扎的特殊兒童,同理他們的處境。
☐增強孩子的歸屬感與重要性。
本書不是在治癒特殊兒童,也不是為了緩解孩子的特殊症狀,而是#提醒父母和師長:#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欣賞孩子的氣質;#鼓勵孩子積極解決難題,並#提供他們做出貢獻的機會;深層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陪伴孩子面對不可避免的挫折感,適時表達同理、關懷、彌補、傾聽的行為;幫助孩子學習寶貴的社交和重要的技能,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想參加以下抽書活動,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喔~~
1.在粉專(非僅僅貼文)按讚。
2.在本文下方留言「我想多多了解正向教養」或「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或「我想學習如何回應孩子背後的訊息密碼」+成功標註3位好友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
就有機會獲得此書,本次將抽出兩位幸運讀者喔!
留言時間8/5(四)8:30-8/7(六)12:00~~
8/8(日)將公告幸運得主兩名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363
社交互動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孤獨焦慮:朋友很多卻依舊寂寞?你是否在被動等待他人的愛?
網路交友、社群媒體如此發達的現代,似乎認識人,與人產生關聯變得輕而易舉,但詭異的卻是孤獨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即使社群媒體上有眾多好友,依舊感到自己的孤立。
《愛無能世代》作者米夏埃爾在書中曾談到人群裡的寂寞,他被一個社交活躍的朋友邀請到派對上,大家看似熱絡的交談,但其實除了主人之外,他一個人也不認識,主人要與會者開始介紹自己,大家略為尷尬地說起自己的職業,最後是主人自己開始介紹起他認識的每個人。在這場活動中,他感覺十足的寂寞,而這股寂寞卻是,他不認為有任何人想要真正認識與瞭解彼此,他們渴望的,似乎只是我在這群體裡,我是個還不錯的存在,在歡笑聲驅除心中的孤獨感。
也許現代人的孤獨感,正隱藏在許多派對的歡笑裡、美食與美圖的按讚數後,多數人在乎的,已經不是我關懷我身旁的人,而是透過社群的連結,想要知道這個人混得好不好,以確保自己混得還不錯,或更甚的是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混得好,以此獲取更多眼球與稱讚。
那份與人的連結,有時候成為一種需要證明自己夠好的存在,而連結也因此失去真正重要的意義而變得單薄。
現代人孤獨,但並不孤立。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覺得自己沒人理解與關心,但孤立是一種客觀事實,是被物理上的隔開不得接觸的狀態。而當人的連結與接觸變得容易,友誼卻也變得表層與速食,每個人企圖在快步調的環境中生存,好友與關注變成一個個扁平的數字。
消除孤獨感在於與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
因此破除孤獨,有一個重要的內在歷程,是能夠敞開自己,讓他人感受與看見你真實的狀態,因此對於自卑的人,就容易陷入孤獨的困擾中,因為跟人連結會恐懼被拒絕、被嘲笑,而敞開自己又會感到焦慮與羞愧,因此總在連結與失聯之間、敞開與封閉之間痛苦的擺盪。
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談到,當人遇到危機、困頓時,會陷入孤獨與無助的狀態裡,而此時人們會有「再交往動機(reaffiliation motive,RAM)」與他人建立聯繫,因為孤獨帶來的痛苦會令人想要修復社會關係,也是一種尋求生存機的機制,但有些人RAM機制會失靈。當一個人RAM失靈時,會錯誤的解讀自己與環境,對外在有敵意的反應,這也許是一種自我保護不受傷害的方式,卻也造成長期孤獨的狀態。
因此不受孤獨困擾的人,通常對自己也有正向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可以去愛。因此他們往往能「主動」給予關注,注意到他人的不一樣,與人互動有很多「不重要」的small talk,當然,他們也能「主動」尋求協助,這種適時call for help的行為,也能創造周圍的人產生價值感/有用感的一種方式,因此你不需要總是一個人想破頭的解決問題。
越是孤獨的人,在人際互動中越是「被動」,他們不確定自己給的關心是不是有人想要,更害怕尋求幫忙會被拒絕,因此他們會在行為上表現得可憐,「等待」他人看見自己,期望他人連結自己,如此他們不用品嚐被拒絕的羞愧感,卻也容易在無助中陷入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不像其他人擁有很多資源。
說到這裡,你可有發自內心關懷身邊的人,還是希望藉由關懷來換取肯定或陪伴? 當你越是孤獨,你可以越回到自己內在詢問,你花多少的時間關注你內心的痛苦了?你關注的時間已經讓你消耗去愛與付出的能力,成為在人際中飢渴且乾旱的狀態,久而久之,你就容易成為真正的孤島。
也許現在正是時候,去用心關懷身旁的人了。
也許你想測測你的孤獨指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創用的孤獨量表 (UCLA Loneliness Scale):內容、計分
UCLA 孤獨量表(第3版),共有十題,讓受試者針對每個個別題目在“1從來沒有” 、“2很少” 、“3有時” 、或“4常常” 共四個答案中選一個。以下是這十題的譯文和原文:
你多常常會因為需要單獨做很多事情而感到不快樂?How often do you feel unhappy doing so many things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沒有說話的對象?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have nobody to talk to?
你多常常會覺得目前處境如此孤獨而難以忍受?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cannot tolerate being so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沒有人真正理解你?How often do you feel as if nobody really understands you?
多你多常常發現自己在等待別人打電話或寫信來?How often do you find yourself waiting for people to call or write?
你多常常會覺得自己是完全地孤單?How often do you feel completely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無法與你周圍的人接觸和溝通?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are unable to reach out and communicate with those around you?
你多常常會覺得渴望能有伴侶?How often do you feel starved for company?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很難交到朋友?How often do you feel 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make friends?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被他人排擠或拒於門外?How often do you feel shut out and excluded by others?
總分在 15 和 20 之間,被認為是一般人正常的孤獨經驗。總分在 30 以上,則表明一個人正在經歷嚴重的孤獨感。
社交互動量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陪父親走失智的路】-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
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The Father),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
《父親》講述一名失智老人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每天醒來,記憶就自動歸零,固執的他不相信自己已經得了失智症,將女兒的付出拒之門外,甚至還懷疑女兒想害他,隨著病情惡化之際,他漸漸將時間、空間都搞混,漸漸忘記自己是誰[1]…
「老化本來就會讓人恐懼,不平順又帶著疾病,讓人更恐懼。從父親的眼神中,我都可以感到他的恐懼,但作為子女,我們也只能盡量安慰他」,談起父親失智症發病的過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幾度哽咽,紅了眼眶。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父親在2007年左右、剛滿70歲時,先後罹患「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伴隨著數次中風,病況快速惡化。短短幾年,全家人都備受煎熬。
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自知記憶力、反應越來越差,家人也都看得出他的恐懼,但也只能婉言安慰。父母親的關係也隨著病況,越來越緊張。母親無法理解「失智症」,一直以正常人眼光來要求父親,怪他變得不可理喻;知道他病了,但無法接受惡化的過程。
■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
回憶父親剛發病時,講話時手會輕微抖動,穿鞋沒有辦法精準套入,但家人並未特別在意,總認為人年紀大了,走路慢、步伐蹣跚都是正常的。直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就醫發現已是帕金森氏症中期,腦部已有病變。
漸漸地,父親記憶力日差,剛發生的事情也馬上忘記。連鄰居、多年老友也逐漸認不得,「這不是突然從一變成零,是慢慢的。」但家人仍不確知,父親究竟是失智還是老化。
回憶起那天,至今仍清楚記得,他帶著父親到台大醫院就診的那一天,心裡有多麼震驚。醫生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今年幾歲、有幾個兄弟姊妹、42加3是多少,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但父親10題頂多只能答對兩、三題。他陪在一旁看著非常害怕,從來沒想過父親已如此嚴重。
到了失智晚期,父親尿失禁的頻率,一天可以多達五六次,還會當眾便溺。此時全家人已束手無策,儘管媽媽、弟弟、姐姐輪流照顧,也無能為力。雖然後來聘雇了外傭全天候照顧,但父親依然持續惡化。那時父親願意親近的,只剩下少數幾個家人、朋友。但江宜樺知道,父親已經記不得自己是他的孩子,只是覺得江宜樺是個臉龐很熟悉、可以放心的人。
■因為了解父親的狀況,也就調整了心態
他分享說,只要把失智症的家人看成逐漸退化的小孩,再隨著他反映出的年齡越來越幼化,陪他玩適合年紀孩子的遊戲,父親較放鬆,他也較能調適照顧者的心情。
一開始是寫名字,畫圓、畫一朵花,訓練父親手的抓握,玩磁鐵釣魚遊戲。直到他手抖動釣不到魚、不想玩為止。接著教他跟著唸句,讓他活動手腳運動四肢。那段日子把過去孩子長大過程中用過的玩具,全都搬出來了,就像帶小孩一樣去哄父親。
他會開車載父親出去兜風,父親總是特別開心;父親好甜食,買紅豆餅給他吃,他雙手捧餅,吃得像小孩一樣津津有味,吃完還會伸手再要。那時期照顧父親,就像照顧孩子。他也要求當時還在念高中、國中的兒女,要把爺爺當成小朋友。
後來,一次又一次的中風,讓父親的手腳越來越不靈活,最後連外傭也無力照顧,家人決定將父親送到安養機構。一開始先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卻仍不斷生病,總是感染、發燒;最後再轉送到署立醫院附設的養護中心。可能護理人員每天勤於翻床、拍背、按摩,父親從原本幾乎每周在發燒,到平均兩、三個月生病一次,氣色紅潤了,頭髮還慢慢黑了回來,才讓家人稍稍寬心,知道這決定是對的[2]。
■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醫師指出:「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需要工作,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普遍,如果兩人的身體都不太好,就會讓人不放心。」
失智症的診斷,大多由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需要做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簡易智能測驗(MMSE)、智能篩檢測驗(CASI)、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關渡醫院」王柏山醫師補充說明:「現在還可以自費做失智的風險基因檢測,或失智風險的蛋白質檢測,透過抽血檢查某些蛋白質的濃度計算未來失智的機率。」
接受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醫師便能根據失智症的原因及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可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3]。
■如何診斷失智症?
▶問診
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神經學檢查
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抽血檢查
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腦部影像學檢查
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認知功能評估
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
另外會跟家屬面談,由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角度提供病患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情況,經由綜合評估後,用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來評量病患的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
▶其他
必要時會視個案狀況安排腦波、核子醫學檢查、腦脊髓液及基因檢查等。特別若是年輕型失智,或家族中有多人失智,會建議安排基因檢測,如帶有脂蛋白4(Apolipoprotein E4)基因,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
▶良好的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主要的精髓為多攝取未精緻穀類(維生素C、E及B群)、蔬果(特別是莓果)、堅果或豆類,以魚類(富含脂肪酸的魚類)、海鮮、家禽作為蛋白質來源,減少紅肉攝取。用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少量紅酒。避免糕點與精緻甜食、奶油、炸物,若飲食不均者可適時補充營養素。
▶規律運動、維持體重
維持每週規律運動三次以上,可下降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可依個人體能做漸進式規劃。過胖或過瘦也都會使失智風險增加,應維持適當體重。
▶多參與社會互動、多動腦
如同存款一樣,存款愈多,能提領愈久。多動腦多互動就像「存腦本」,研究顯示能下降失智症風險。而且和社會連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較不孤單,而孤單的生活也會使認知功能退化較快。
▶三高的追蹤及控制
定期健檢,追蹤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若有要配合服藥及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整。因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避免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會增加失智症風險,避免腦部受傷如騎車應配戴安全帽。
▶戒菸
抽菸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及治療失智症?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課題,治療照顧的重點也不同。失智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無法被根治,卻可以使用藥物控制病情,延緩惡化,改善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4]。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我們常常在呼籲,如果還沒有失智,要預防失智,如果有輕度失智,就要預防變成中度、重度失智。」孫瑜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請做到三個『動』,分別是「腦筋多動」、「參加活動」、「規律運動」。
▶「腦筋多動」
包括閱讀、畫畫、打牌、園藝、下棋、編織、玩遊戲等,多鍛鍊腦力,可以預防失智,也可以延緩失智惡化。
▶「參加活動」
可以到廟會、教會、老人會、志工等各種團體,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並維持社交生活,盡量不要待在家裡。
▶「規律運動」
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減緩腦部退化速度,甚至可能進步。不要只有走路,建議可以到公園跟著大家健身跳舞或打太極拳等。運動請盡量多元,並搭配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維持體能[3]。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在還沒發病時,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病率[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風傳媒)「奧斯卡《父親》揭失智症最無能為力心境,比死亡更駭人的是毫無意義的生活」: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42276?page=1
∎[2](揚生慈善基金會:從自癒力許個尊嚴與優雅的老後)陪父親走失智的路 ∼行政院長江宜樺:http://www.ysfoundation.org.tw/post.aspx?Id=205
∎[3](照護線上)「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醫師圖文詳解」: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1/05/dementia.html
∎[4](長安醫院)「失智症(Dementia)」:http://www.everanhospital.com.tw/neuro/treatment-items/item/206.html
➤➤照片
∎[1]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民國109年8月公告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民國130年失智人口逾66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民國140年失智人口逾80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4位失智者;民國150年失智人口逾85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民國159年失智人口逾84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腦筋多動 #參加活動 #規律運動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