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方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方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方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方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法客心法聊天室ep20 —從殺子案聊聊親職勞動的艱難 「在這種親殺子案件裡,有一半以上,是因為父母有精神、經濟、生活壓力...等弱勢的原因,而且絕大部分事前都有過多次求援,只是得不到回應,在沒有浮木的情況下,選擇了這種令人悲痛的方式。」 完整收聽請由此去: https://open.firsto...

  • 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方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5 12:09:54
    有 319 人按讚

    法客心法聊天室ep20 —從殺子案聊聊親職勞動的艱難

    「在這種親殺子案件裡,有一半以上,是因為父母有精神、經濟、生活壓力...等弱勢的原因,而且絕大部分事前都有過多次求援,只是得不到回應,在沒有浮木的情況下,選擇了這種令人悲痛的方式。」

    完整收聽請由此去: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8tw67bfo4t084515soblcv/platforms

    古今中外非常的多,且國外也有非常多從不同角度切入研究此現象的文章,並非台灣獨有的現象。

    現在討論親殺子的案件,多是指父母親對於家中未成年的孩子(一般來說是10歲以下的孩子),進行系統性加害的行為。在臨床、司法心理學家專家的研究中,可以歸納出幾件事:
    1. 過半加害者過去都曾有精神疾病、精神官能症的患者,尤其是bipolar, 重鬱症, 被害妄想
    2. 加害者往往在社會經濟地位、支持系統上是陷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3. 加害者往往是先有跡象在對外求援,但求援無效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落入絕望的狀況,進而斬斷自己的後路

    在親殺子的案例中,很多父母親會認為自己的行為對於孩子是慈悲的,本於善意地殺害動作。再強調一次,這是錯到不能再錯的,但是,他們這樣的思維是一個已經走投無路的扭曲思維,這個世界太可怕,我要走了,但我沒辦法把你留下來啊,誰能幫忙?你之後還要背負著什麼名號、被貼上什麼樣的標籤?我捨不得你,那我帶你一起走。

    處罰加害者之餘,我們能做什麼?

    世人往往會認為「虎毒尚且不食子」,很多人無法同理、想不到怎麼可以做出這麼令人髮指的事件,但同時我們可能也都無法體會沒有工作、下一餐沒有著落又沒有任何支援系統的滋味。

    因此,在討論親殺子的案例中,如果希望社會進步的話,除了處罰加害者之外(法律沒有說不處罰,有加害就必定有處罰),也要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在小孩子還未能保護自己的狀況下,如何透過努力了解這類型案件的脈絡,盡可能地降低這些遭遇絕境的爸爸媽媽,把他人生當中的挫折、絕望與憤怒轉而發洩到小孩身上。

    舉例來說,在外看到有父母不當管教時,為了保護孩子,我會做的是在孩子也在場的情況下,溫和介入可能需要幫助的家庭,先表明自己亦身為家長的身份,詢問他需不需要聊聊。想想看,若是以正義魔人的方法介入,會發生什麼事?當在公共場合羞辱、教訓成人,他會先壓抑下來挫折感與絕望感,但回去之後會發洩在誰身上?都是你害爸爸媽媽在外面被人家罵,更恨。所以,如果我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正義感,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加害了那個孩子。

    沒有任何一個父母有權利、有資格幫他人選擇解決生命,但當他的精神疾病已經主宰了他的思維方式的時候,他已經不能分辨對錯。所以在親弒子的案件中,民眾的憤怒很好,代表對於這些事件的在意,但是,能不能把這份憤怒延伸,去想如何來營造一個讓孩子生活中恐懼能降低的社會,如何用社會安全網來輔助他們,才能接住這些家庭,幫助弱勢家長能夠一心一意、不需要擔心的愛孩子;去想這樣的判決對於台灣的社會、對我們的下一代有幫助嗎?畢竟動不動就把爸媽拔掉、把孩子隔離,這些對於孩子都是一次的生命破毀,那有沒有任性可以生命重生?很難說。

    親職教育:家長與小孩的不對等權力關係

    另外,也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大家在親殺子的案件這麼嚴格,那在體罰、羞辱、踐踏小孩時你也那麼嚴格嗎?在公共場合丟下孩子說我不要你了這樣的事情,標準一致嗎?這些也都是對小孩的人格的否定,那為什麼對於輕微的人格否定可以接受?

    大人與孩子的不對等,包括了身材上不對等,經濟實力上不對等,以及情感優勢上不對等,這是很多大人是沒有意識到的。孩子是完全依附於你生活的一個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大人最難的是要了解兩件事,第一個,我的義務是養育、指導、教育你,但我的權力當中並不包括羞辱你、貶低你、傷害你。

    因為我們與孩子的不對等權力關係,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以下三點很重要:
    1. 蹲下來眼睛高度對著孩子的高度
    2. 聲音放低
    3. 不管你做錯什麼事我都聽你解釋,而且我絕對不會離開你/拋棄你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看,有時候你越吼孩子,他越空白,恐懼了就凍結了,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僵住、不回應、逃避的反應反而讓你更加生氣。因此,給予孩子安全感,他的前額葉才能發生功能。終極目標是要讓小孩聽話嘛,但吼他、威脅他、恐嚇他說不要他了,這樣做小孩很害怕,但是當人恐懼的時候,什麼話都聽不進去,那對小孩來說什麼做恐懼?你的小孩對於你不愛他、不要他了最恐懼。

    除此之外,不要害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喜怒哀樂,但小孩不是你發洩情緒的對象,而是討論的對象。必須讓小孩了解大人也有脆弱、心情不好、失敗的時候,但這時候只要我能講給你聽,我就覺得好多了。那這樣的行為策略代表什麼呢?你當然也可以講給我聽啊!我要給小朋友一個概念是,天大的事件你都可以講出來。

    從殺子案看刻板印象

    男性跟女性性別刻板印象與偏差,父職和母職殺害孩子,在社會輿論上有很大的差異。在母親殺子的案例中,有許多議員、基金會、性別平權運動者出來說,法院對這個媽媽的判刑根本苛刻至極,你沒有能夠看到親職勞動者女性的困境,你這樣的判刑對他是另外一種基於性別、系統式歧視所為的審判。但是這些在父親殺子的案例中,全部這樣的聲音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攻擊:「宅男父親」、「人渣」、「吃軟飯的」,為什麼?我們不是鼓勵男性從事家務勞動嗎?我們不是鼓勵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嗎?為何薄責於此,厚責於彼?這是一個很值得警惕與思考的現象。

  • 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方法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7 08:48:00
    有 98 人按讚

    【日本動漫的刻板印象:從個人社會行為展現的隱憂】

      雖然動漫活動PF女學生的爭議固然是個人行為的偏差,但我覺得日本動漫發展到今天有80%以上的作品在賣肉與情慾,而這樣的形象讓動漫圈以外的人有了既定的刻板印象,這其實也是個警訊,讓人感覺「動漫大部分在做情慾視覺服務」的印像上。

      以好萊塢電影來說,大部分的作品不會讓人大部分都在賣肉的印象(但近年有英雄電影泛濫的聲音出現),黑寡婦的服裝設定也不會注重在肉體露出的部分,我記得X戰警的設定也是這樣。

      電玩《最後生還者2》承受強烈的撻伐,原因雖然來自於主管公關上的操作,以及編劇上的疏失,但針對女主角的身材以動物來嘲諷這件事,其實就透露了動漫與電玩族群對於女性的身材有一種既定的日式動漫造型框架的審美觀。PF在公共場合暴露的人像圈所裝扮的穿著衣物,就顯現一般大眾對於動漫刻板印象的造型,只要穿日本學生制服或是女僕裝就是COSPLAY。

      當然動漫圈的同好者近年已經在扭轉這個形象,想證明動漫的創作還有很多題材,但老爹有發現到很多動漫愛好者在臉書的創作社團裡,畫的作品還是跟刻意展現肉體的角色有關,例如穿著很少的女僕和女學生,雖然說性別的保守看法應該要在這個時代被破除,但老爹認為所謂的印象扭轉需要滴水穿石的方法,而不是用故意衝撞的方式來挑戰別人的社會觀感。

      如果同人的創作上可以努力的往更多的題材去嘗試,對於動漫會產生更良性的發展。

  • 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方法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6 13:12:56
    有 19 人按讚


    ⧑ #數感教育 | 影響數學表現的咒語?⧒
     
    你相信「咒語」的存在嗎🔮
     
    1999年,心理學家史東(J. Stone)曾在普林斯頓大學找了一群大學生打10洞高爾夫球。打球之前,他告訴其中某些白人學生:
     
    「這是為了評量你們的運動天份。」
     
    結果,比起其他沒被告知的學生,這群被「下咒」的白人學生表現比較差,平均多花3桿。有趣的是,這個咒語對黑人學生沒效,不管有沒有聽到,他們都能維持23桿左右,一般大學生打10洞的平均水準。
     
    可是啊,如果今天咒語換成了:「這是為了評量你們的運動策略智能(sport intelligence)。」被影響的就是黑人學生,表現頓時落後,比白人同學差了4桿。
     
    為什麼這樣的咒語會生效?它到底招換了什麼?
     
    💡 你或許已經猜到答案了
    #它喚醒刻板印象 #帶來無形心理壓力
     
    -
    日常生活中充斥著無數的刻板印象,黑人在運動場上比白人優異,白人的學業表現比黑人佳。不管它們是否正確(很可能完全不正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刻板印象有時候會倒因為果,變成「刻板印象威脅」,讓你感受到壓力,彷彿聽見只有一個聲音在質疑你:
     
    「你不擅長的事來了,你,真的能做好嗎?」
     
    於是,大腦得處理壓力帶來的各種情緒、思緒,連帶拖累你的表現,連原本該有的水準都發揮不出來。
     
    -
    💭 有哪些刻板印象與數學相關呢?
    最常聽到的應該是「女生數學沒男生好」,我們來看看這副咒語會施加多少壓力給女學生吧。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安巴蒂(N. Ambady)在一場實驗中,找亞裔女大學生來考數學。亞裔女大學生是一群很特殊的族群,因為他們具有雙重身分:
    ①數學通常比較好的亞洲人
    ②數學通常比較不好的女性
     
    這群亞裔女大生在考前會被要求填寫不同版本的問卷:
    一個版本是在喚醒她們的性別身分
    例如「你的宿舍是男女合宿嗎?」
     
    另一個版本則是要強化他們的亞洲人背景
    例如「你家是第幾代移民?」
     
    📊結果真的如預期所想像的,填寫各版本的問卷後,亞裔女學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表現:
    沒被提醒身分的女同學們,考試的答對率是49%;
    被提醒是女性的女同學,答對率只有43%;
    被提醒是亞裔的女同學,答對率達到54%。
     
    數學好與數學不好的兩種刻板印象加深後,答對率竟然差到11%!如果放到台灣會考、學測、大考等,這樣的落差對升學絕對有相當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差距的原因不是「懂多少數學」,而僅僅是面對數學的心理壓力造成。你可以想像,有多少時候,女同學因為這樣考不好,更加深了人們(以及她們自己)對「女生數學不好」的刻板印象。惡性循環下,多少女同學在學習路上放棄了數學。
     
    -
    我們的數學教育向來著重在知識面的傳授:證明畢氏定理、解方程式等等。這固然很重要,可是破除種種數學迷思,建立對數學的信心、興趣,其實也同樣重要。甚至可以說,當建立起正確的學習心態、學習方法後,反而更能事半功倍的學好數學!
     
    讓數學好玩、好用、好學,是數感實驗室想推廣給大家的理念🤓
     
    🚩 我們在8/1有一場素養工作坊:數感的超前部署
    內容將根據現今會考數學出題趨勢做何謂 #素養導向 的分享,凡報名參加講座皆可 #獲得一份本團隊精心研發設計符合108課綱精神的數學素養學習教材
    歡迎爸爸媽媽和家裡的國中學生一起參加喔!
     
    報名傳送門👉
    https://www.accupass.com/go/numeracyworkshop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