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砰然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砰然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砰然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砰然意思產品中有17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羅寶鴻 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其實孩子跟我們,都是這樣一點一滴進步的】 記得三年前在兒子大班的時候,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天晚上洗澡時間快到了,我跟兒子說 👱🏼‍♂️:「羽辰啊,還有5分鐘我們就要上去洗澡囉。」 🧒🏻:「好…」 我兒子一邊說「好」,一邊在玩他手上的自己製作的弓箭。 五分鐘後,洗澡的時間到了。我跟兒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41104華視新聞廣場 陳泰源當來賓 影片網址→http://youtu.be/uYQpsTsof_M 非常感謝《華視新聞廣場》節目邀請我來參加貴節目錄影,深感榮幸。覺得自己好久沒碰政治了,口吃+生疏,請見諒。 除了與立委費鴻泰+葉宜津、市議員李新+徐佳青能夠首次一同出現在談話性節目中。也很開...

砰然意思 在 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23:34

#周年慶 我一直都覺得,出書時候作家的人格,是一種「緊急狀態」, 被殭屍咬了一樣, 要開始變了嗎? 你會被很多聲音影響。 讀者評價。網路書店銷售數目。臉書貼文...... 你每隔一小時刷一次即時榜,無數次在搜尋欄鍵入自己的書名--尖叫連 ,最後一個字怎麼按都沒回應--原來鍵盤上那幾個鍵彈簧都被你操壞...

砰然意思 在 Jessi F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12:23:13

Be You 😎 Be Wel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某一些活動、節日、抗爭、自由民主的運動,大家換起自己頭貼,套上了文字或是顏色的濾鏡,透過這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個性。同時,當這樣活動過度白熱化時,那個沒有改變自己頭貼的人,反而遭到質疑、被詢問為什麼沒有馬上做出自己的表示? 當我支持某一邊比...

砰然意思 在 狗狗(狗狗的小跳步,繪蹦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12:05:53

☆魔幻の進入夢鄉時刻(ᴗˬᴗ)☆ . . . 感謝這次限時不限量的大家支持!🙏 和廠商在週一用魔幻時刻解除了blue Monday  開心和你們度過這個Magic hour ☆ . 每次的作品依然都在販售前中後緊張爆😂 也謝謝廠商的各種幫忙! @toyzeroplus 都有聽到...

  • 砰然意思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21:00:51
    有 3,363 人按讚

    【其實孩子跟我們,都是這樣一點一滴進步的】

    記得三年前在兒子大班的時候,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天晚上洗澡時間快到了,我跟兒子說
    👱🏼‍♂️:「羽辰啊,還有5分鐘我們就要上去洗澡囉。」
    🧒🏻:「好…」

    我兒子一邊說「好」,一邊在玩他手上的自己製作的弓箭。

    五分鐘後,洗澡的時間到了。我跟兒子說
    👱🏼‍♂️:「羽辰,時間到了,我們要上去洗澡囉,請你把你的地上的衣服拿起來,我們要上去了。」(地上放著一些較早前他因為玩而弄髒的衣服)

    我兒子仍然一邊說「好」,一邊在玩他手上的自己製作的弓箭。

    我從餐桌的椅子上起來,準備上樓。看到他仍在玩他手上的弓箭,我想
    👱🏼‍♂️...「好吧... 給他一點彈性時間」

    於是整理了一下客廳,順便預備我明天要使用的教材。

    這樣又過了五分鐘,他仍然在玩他的弓箭。我請他拿起來的衣服,還在地上原封不動,他仍然沒有任何動靜。我開始不耐煩了,跟他說
    👱🏼‍♂️:「羽辰,我們要上去洗澡了,請你把你的衣服拿起來,我們要上去了。」

    但是,他仍然專注的在做著他的事情,沒有任何想要洗澡的意思。突然間,我感到心裡面一把火冒起來...我把茶杯拿起來,喝了一口茶,然後用力的把它放桌上,發生很大的聲音。「砰!」我兒子和太太,都嚇了一跳。(現在回看以前的自己還覺得蠻遜的😂)

    我太太看著我(她知道我生氣了),以溫和的語氣跟我說:「什麼事了?」我說不出話來。

    「怎麼啦?」我太太再用溫和的語氣問我。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知道,我正在生氣。😡 我確定當下我說出來的話應該不會很好聽,所以寧可當下不說話。(這也是一種尊重)

    同時,我停下來開始感受內心... 我感受到我的憤怒。但我並沒有立即啟動防衛機制對抗它,我承認它的出現、允許它的流動。也因為覺察到自己有情緒,所以當下才不會以慣性的姿態來表達自己。

    我沒說話、慢慢地走上樓。到了樓上睡房,我還是感受到自己的憤怒,於是我坐在椅子上⛱ (my 積極暫停區)。

    配合著緩慢的深呼吸,我告訴自己:
    「我感覺到自己在生氣...」深呼吸~😡
    「我承認自己在生氣...」深呼吸~😑
    「我允許自己的生氣...」深呼吸~😑...
    「我願意陪伴生氣的自己...」繼續深呼吸...

    在『3A情緒急救』下,我感到內心的生氣逐漸釋放,情緒也開始緩和下來...😌

    大概兩、三分鐘,在情緒退散後,身心都覺得放鬆了許多。我開始好奇地問自己:「是什麼事情讓我生氣了呢?」

    我發現生氣不是我唯一的情緒(生氣也不會是第一情緒),在生氣底下我還感受到沮喪、失望、還有一點難過。

    是什麼想法(觀點)讓我有這些感受?我繼續往深處探索...我看到我不同的觀點:

    「我是因為認為現在是我跟兒子的洗澡時間,我們應該要一起去洗澡,但他卻一直沒有行動,還在忙著他的事情,只有我一個人一直在等他。我感覺到,我的期待落空了。」

    「我覺得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我太太也可以做她想做的事情,但是我卻不可以。」(基於特殊因素,最近我太太晚上有一些功課要做,所以我要負責陪兒子洗澡,陪他睡覺。等到他睡了以後,我才有辦法做自己的事)

    「我一直在等他,我覺得很浪費時間,我覺得對我不公平!我覺得委屈,我覺得不快樂!我也想要做我的事情,但是我沒辦法!」

    所以,我感到沮喪!我不喜歡我自己這樣,也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於是,我生氣了~~

    其實我是不想生氣的;我期待的是他可以乖乖去洗澡;我期待的,是我們關係的友好,我不希望我們會不愉快...

    就在這時候,我兒子上來了,拿著他的衣服上來。他走進房間,說
    🧒🏻:「把鼻~。」

    這時候我的情緒已得到釋放,看清楚來龍去脈後,內心也變得平靜、自由。

    於是,我用緩和的語氣跟我兒子說
    👱🏼‍♂️:「羽辰啊,爸爸跟你說一下話好嗎?」
    他走到我面前,跟我說
    🧒🏻:「好。」

    👱🏼‍♂️:「羽辰啊,爸爸剛才不是在生氣你。爸爸很喜歡跟你一起洗澡。我剛才生氣,是因為洗澡時間已經到了,但我要一直要等你做完你想做的事情,我們才可以洗澡、睡覺。而我想做的事情我就沒辦法做,所以我覺得有點不公平,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就生氣了。這樣你了解我的意思嗎?」(一致性地表達自己感受與想法)
    🧒🏻:「了解。」
    👱🏼‍♂️:「你喜歡爸爸像剛才這樣不高興嗎?」
    🧒🏻:「不喜歡。」

    👱🏼‍♂️:「那你覺得,下次要怎麼樣才好呢?」(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問題本身)

    他想一想就說
    🧒🏻 :「那下次洗澡的時候我們就趕快上來吧。」
    👱🏼:「好的!謝謝你!那我們來洗澡吧!」

    當天晚上的洗澡,他的動作特別迅速、敏捷。

    在這事件裡能夠有美好的結局,是我感到欣慰的。因為平常每天都持續練習靜心,所以生氣時能保有覺知;在覺察到自己有情緒後,去承認它、允許它,而不是抗拒它、或讓他爆發。

    當我們用抗拒的態度來面對情緒,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的情緒歸咎於外在的事件,我們會跟自己說「都是你害我生氣的!」,這樣不罵人也很難。

    但當我們把焦點回到自己、觀看自己內在,允許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情緒時,我們內心就會騰出一些空間,讓自己選擇更好的溝通方式。

    這就是教養裡的「停、看、選擇、做」。

    以前,我也不習慣生氣之後跟對方討論,說出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因為從小到大家人都不會這樣,讓我覺得好像在不高興之後,事情過去就算了、不高興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然而,沒有溝通不代表心裡就沒有疙瘩,沒有說出來也不代表彼此沒有遺憾。

    在缺乏這方面的教育下,長大後我自己也成為了不懂得表達自己感受、不會用恰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人。尤其是在各種關係裡面,遇到問題都不懂得怎麼面對、怎麼溝通、怎麼解決。久而久之,負面情緒就一直累積在心裡出不來。然後有一天心裡面裝滿了負面情緒而不自知,遇到一點小事情就變成引爆內心炸彈的按鈕,大發雷霆。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這種事情,是不是在每個人的家裡,每天都在發生呢?透過平常多練習靜心,多梳理自己內心,我發現暴怒次數逐漸減少了,也看到自己的進步,成功溝通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現在,孩子已經要進入三年級,洗澡拖拖拉拉的問題已經早就沒有了,他現在動作迅速得很😊。

    其實孩子跟我們,都是這樣一點一滴進步的。當我們用對的方法,我們就會朝對的方向前進,就算有時候做不到,也請多原諒自己、學習接納自己。因為,你已經很努力了想要當個好媽媽、好爸爸了。我們的孩子也是,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好孩子,只是他年紀還小,需要更多的提醒、更多的鼓勵而已。

    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大家一些鼓勵與方向,我們一起加油。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正向教養工作坊

  • 砰然意思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7:05:04
    有 72 人按讚

    【男孩不會表達情緒?男孩容易誤解扭曲性?】

    #男孩與性
    #男孩情緒教養

    即便如我常寫親子議題,跟家裡三個男孩談到性愛問題,也不見得自在,孩子的爹屬老派的X世代,大約也很少想到要和孩子聊聊性愛問題。

    在談年輕男孩性愛問題之先,我首先比較想關注的是:身為男性的孤獨與無助。

    多數男生的情緒是沒什麼出口的,是很悶的,因為典型的雄性世界幾乎不大聊心事、不喜歡聊私事、不善於體察自我,當然相對的,也不善於體察或關心別人,這或許跟典型男生的天性有關,他們多半傾向關注「事物」勝過關心「人」。

    但《男孩與性》、《男孩情緒教養》等書都提到雄性世界有種「兄弟規範(情結)」,男性在心底有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認為「揭露自我內心」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徵,是比較「娘」的男生才會做的事情。

    此強勢雄性文化終於讓男生從「不感受」弱化成「不會感受」,從「不表達」惡化成「不會表達」。

    當然,在性平時代,我們欣見有愈來愈多「暖男」產出,他們懂得關注別人的情緒、也擁有關心別人的技巧,但這並不意味暖男在低潮傷心時,也敢隨意向「兄弟們」吐露真心,因為這種行為在雄性世界可能不安全,意味著缺乏男子氣概,換來的多半是兄弟們的嘲諷與不自在。

    不論男孩在陽剛或陰柔特質的光譜上落在哪一點,多數男孩傾向不輕易吐露情緒,特別是負面的情緒,如「我好害怕」、「我沒辦法」、「我心好痛」。

    在《男孩與性》一書裡,有個十八歲的男孩羅伯就說,他遇到難關時,他的爸爸就會要他「Man up(拿出男人的樣子)!」,他父親所呈現的就是整個傳統雄性文化的縮影。

    羅伯說:「我不跟任何人談我遇到的問題,我認為,如果自己處理不來,那就不算個男人,代表你不夠努力,是個婊子。」羅伯所說的,也代表了多數男生的真心話,包含大男人、小男生,儘管性平教育已推展了這麼久、這麼廣。

    「他們把情緒藏起來不讓他人看出來,甚至連自己也感受不到。但這些感覺不會消失,只是埋到心靈更底層。」(男孩情緒教養p.136)

    不會消失的情緒,最後很有可能拐彎抹角地變形成「發洩式行為」,比如攻擊或是霸凌別人,或成癮於菸、酒、3C、毒品。

    我和家裡的三個男孩談過,他們也都同意這個論點,他們說,男生之間互訴心曲也不是真的沒有,但極為稀有,除非是特別信任的死黨,不過多半心情不好時,死黨最常貢獻的也就是陪你瘋狂打電動、打球、打屁,成年之後可能就是去喝一點小酒,亂掰一通,很少集中火力正中情緒標靶。

    「那心情不好時怎麼辦?」

    兒子們說,女朋友、紅粉知己此時就變得很重要,她們是訴衷腸的最佳人選,在她們面前可以不需用力地掩飾自己的脆弱,但也不是每個男生都願意在女朋友或紅粉知己面前揭開自己的脆弱。

    小子之一曾跟我分享過,他曾有個很願意傾聽他、也善於分析心理狀態的紅粉知己,兩人都心知肚明不可能成為男女朋友,但每當他心情低落時,他很自然地就會找這個女孩出來吐吐苦水,他在她面前不必顧慮會被嘲笑,因此總是能得到極佳的療癒效果。

    只是此紅粉知己在交了男朋友之後,為了避嫌,就再也無法擔任小子的心靈伙伴,這讓小子難過了好一陣子。

    「那怎麼辦?心情不好時找誰呢?」我問。

    「所以有時候就回來跟老媽吐苦水了啊!要不然跟室友看看電影、打打屁稍微轉移注意力啊!」

    可見家有男孩,直至他們青春期、成人,親子的關係都相當重要,因為男孩有苦無處訴時,如果和父母關係夠親密,或者夠信任父母,至少還有一處安全基地可以訴訴衷腸。

    而另一方面,男孩在陷入情緒低潮時,或許不太能分析自我、感受自我,但是若懂得排遣情緒,也至少能把自己從亂七八糟的情緒風暴中拉出來。

    因此,我實在不反對男孩們偶而聚在線上打打電動、胡亂喇勒、講些芭樂話,因為這至少是他們轉移壞情緒的某種低階、但有效的方式。

    不少青春期男孩聚在一起還是打打鬧鬧,感覺非常幼稚,但,這就是他們趕走壞情緒最單純又方便的方式。

    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是需要不斷挖掘與練習的,男孩從小就不樂於此道,雄性文化又強化他們避開這一塊,這當然對男孩的情緒發展極度不利。他們沒有機會細膩的分析自我情緒,當然,對於別人情緒的體察就更加薄弱。

    我記得有一次去一個國中演講,輔導主任談到她也是住在「男生宿舍」,當時她的父親過世未久,和爸爸感情相當好的她非常難過,常常在家裡想著想著就哭起來,然而,家裡的老男人(先生)、大男生、小男生(兒子們)唯一做的,就是把她放在一邊任她盡情的傷心哭泣。

    「你相信嗎?從我老公到兒子,沒有人過來安慰我一聲,抱我一下都好啊!這讓我更絕望更傷心了。」主任說。

    「我真的很能體會妳的落寞,因為我家也是如此啊,我也適應了好久!不過,我必須說,你家男性們真的都非常非常的~正~常,因為當他們難過時,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處理自己的情緒:把自己關起來,沉默不說話、自己調整、自我消化。所以他們以為把妳放在一個角落,不去打擾你,讓你自己去消化情緒,就是善待你的最好方式。」

    天知道,這麼多年來,我是暗示、明說、示範了再示範,才讓家裡的雄性動物包括兒子們懂得在我難過時大方走過來、擁抱媽媽的。(擁抱爸爸目前還是天方夜譚,爸爸也一定會被驚嚇到。)

    男生不善體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甚至被男子氣慨文化塑型成「不能示弱」、只能當「強者」、甚至不惜以「攻擊」、「霸凌」作為真男人的象徵,這顯然已經變成「毒性男子氣慨」。這在男孩發展性意識、性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在「男孩與性」這本書裡呈現了美國年輕男孩對性事不可思議的態度。作者Peggy Orenstein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專研男孩、女孩對性議題的不同態度。

    她說「有毒的男子氣概」這個凳子有三隻腳,第一是情緒壓抑,第二是貶低女性,第三則是拿「性征服」出來吹噓。

    她舉出最有名的一段「男生更衣室對話」乃出自美國前總統川普。川普曾經吹噓自己曾經如何強吻女性,並引以為豪,宣稱「當你成為明星的時候,她們會讓你這麼做,你做什麼都行,甚至抓她們的陰部都沒問題。」儘管川普這番話引來極多反彈,包括男性,不過也真確反映了純男性性心理的有毒思維。

    Peggy Orensteiny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呈現年輕美國男孩(特別是傳統異性戀男孩)扭曲的性觀點。在美國,青少年乃至大學都流行「勾搭文化」,這和我們所說的「一夜情」意思差不多,男孩很容易限於一個迷思,也就是把「性征服」當做「男性氣概」的表徵,征服的數字愈高代表愈具男性氣概。

    性事,已無關乎愛與連結。美國東岸就有「曲棍兄弟(lax bro)文化」,內容大抵就是誇耀性事勾搭,貶低女性、厭女、物化女性。

    男大生將性愛視為純粹肉體經驗,將女性當成「玩物」,當成征服的「標的」而不是「人」。能贏得多少火辣的女生,就能展現多少雄風、社會地位、自我價值。

    書中指出,男運動員被控告性行為不當或是對親密伴侶暴力相向,比例是其他男生的三倍,「運動員文化」強調拚勁、競爭、強壯、勇氣等正向特質,但也成為一股煙幕彈,掩護運動員霸凌、奪權、性征服、以厭女語言為樂、貶低女性傾向的氛圍。

    而也有很高比例的非運動員年輕男孩因為欠缺對情緒的體察、對女性心理的理解,再加上A片與媒體的錯誤示範,因而把「性」當成一件男高女低、控制女性身體的行為過程。

    「如果只有男孩在,那麼你聽他們的對話,可能會分不清他們剛才發生親密行為、還是剛從建築工地回來。他們會說釘釘子、用力敲、碰碰撞、把東西打碎、砰地一甩、撕碎她、毀了她。」

    這些都是以侵略女性身體為樂的描述,他們鮮少講述到彼此的心理連結、相互依戀理解、珍惜疼愛的滿足感,如果讓年輕男孩繼續依賴傳統而陽剛有害的雄性文化,他們可能很難學會看清楚「女生也是人,女生值得尊敬、需要尊嚴」。

    此外, 現在的孩子是廣大A片實驗中的白老鼠,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很多異性戀A片都是透過「男性觀點」來拍攝的,性愛被描述成男人對女人「做」的事,而不是「和」女人做的事,這會有很可怕的影響,也就是更強化男孩把性當成控制女性、貶抑女性的過程。

    然而研究顯示,青少年比大人看更多的A片,而且內容比大人更低級扭曲,可想而知男孩們性道德、性意識在比父母所知更早之時就已開始扭曲。

    研究結果顯示,會在早年看A片的,無論男女,都可能比同儕更早性活躍、性早熟,比同儕更多性伴侶、懷孕的機率有比較高,最嚴重的是,「把性侵略看得更正面、把女人看得更負面,更容易從事A片所描述的那些冒險、非典型的行為。」

    很多無知的年輕男孩因而犯下了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性騷擾、性侵害行為。

    書中就舉出一個看來無害的男大生在勾搭一個玲瓏可愛的女孩之後,軟硬兼施,不斷引誘女孩到他寢室,儘管女孩在過程中一再表示不想、不舒服,甚至幾度用藉口推託表示想離開,但礙於恐懼以及對方高大的身軀,最後被迫替男孩口交。

    在這個男孩既有成形的思維裡,自己並無勉強女孩,更遑論性侵害,他還驕傲地認為是自己引導有步,而一廂情願地以為最後是女孩同意且自願的。

    這也是作者Peggy Orenstein在多方訪談後發現的兩個事實,那就是:男性普遍會高估女孩對性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也太常把自己的愉悅看得比女生的感受還重要。

    前述的男大生萬萬想不到,那一夜,他對女孩造成無可泯除的傷害,女孩之後避不見面,也無法療癒自己,直到多年後女孩勇敢地提出控訴。

    這正是因為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女孩身心及性心理的理解,甚至早已在心裡塑造了牢不可破的扭曲的「男尊女卑、女生須屈從」的性道德框架。

    事實上,也有很多男孩從頭至尾都不認同物化女生、貶抑女生的性事思維,但是在整個兄弟文化沆瀣一氣時,他們會退縮,而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值得一提的邊緣思維,而跟著大夥沒頭沒腦的哈哈大笑,以求得認同感。

    事實上,專門研究青春期男孩行為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男孩比較喜歡的身體親密對象,是自己認識、信任、相處起來自在的人。男生追求性愛最大的動機並不是肉體,而在情緒層面,是因為想要對女生表達愛意或慾望。

    自從交友軟體夯起來之後,「勾搭文化」在全世界默默的沸騰。我聽過太多年輕孩子把性與愛分開思考,把「滿足肉慾」當成一件紓壓的方式,或許連我們做為父母的可能都未必清楚孩子對性的看法。

    這些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或認同的新興性潮流也意味著,我們做為父母的,真的必須花點心思和時間好好的和孩子們談性說愛。

    「#me too」反性侵、反性騷擾運動雖然引發全世界一同把「偏差性行為」、「男性特權」及「有毒陽剛特質」攤在陽光下一同省思、徹底清算。但是,在固化的純男性世界,卻未必真正翻轉了有害舊思維。

    要把男孩教養成懂得尊重女性、灌輸他們「經過對方明確同意才能進行性探索」的性道德之前,首先得先把男孩教養成懂情緒、有同情心、尊重男女平等、尊重多元性向、尊重他人界線、允許自己也允許別的男孩示弱失敗、可以表達情緒、也能體察別人情緒的人,這是懂愛的前提。而懂得愛,才可能發展並維繫真正健康愉悅有連結感的性。

    想要更了解男孩的情緒教養以及他們對性與愛認知的發展嗎?推薦以下兩本書。

    【書訊】
    •《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257?sloc=main

    •《男孩情緒教養:引導他好好說話,遠離恐懼、憤怒、攻擊行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264?sloc=main

  • 砰然意思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3 18:25:25
    有 5,605 人按讚

    為什麼我們必須容忍一個六十多歲的人三不五時在公開場合耍脾氣?還有更多囂張發怒對下屬開罵的時刻,我們根本看不見。

    《 Captain Kovid 又發脾氣了》

    By Phil Smith

    關於 Captain Kovid,我看到和聽到的越多,就越發現到有人似乎對他選擇的人生道路感到沮喪,他似乎也無法面對所選擇的道路。

    除了經常向人們陳述顯而易見眾所周知的內容,他也許認為那些觀眾是白痴,因此他也展現出驚人的蔑視。在鏡頭前他似乎總是在發脾氣:他是對的,其他人都是錯的。這讓人想起一個不守規矩蹣跚學步的孩子,拒絕上床睡覺。

    對於有總統野心的人來說,儘管他們的野心可能被誤導了,但這種行為看起來令人悲傷和絕望,說明了無論選民怎麼想,他堅信他應該擔任那個職位。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寫過這種複雜的情結。

    有人在競選活動甚至還沒開始就像這樣失控,跟我們說明了點什麼。他已經變成了憤怒先生,因為他試圖批評一個實際上做得很好的政府,而且他真的沒有更好的想法。

    如果你想看到政府在處理 Covid 問題上如何讓人民失望,你可以看看美國看看英國,看看歐洲也可以。至今我仍然非常高興疫情期間我在台灣,而不是在以上任何一個地方。

    衛福部長曾經在立法院表示,他會對飛行員隔離政策引發的爭議負全部責任,因為這個政策可能導致了最近那些小規模的疫情爆發。

    台北市長抨擊了衛福部長優雅概括承受全責一事,他說陳時中在立法院說要對 3+11負責,「我到昨天才知道為什麼他說他負責,因為他看起來是不用負責的嘛,講完了,哼。」然後他砰的一聲放下麥克風。

    這是來自一個似乎從不想對任何事情負責,並且總是在出現問題時責怪別人的人。

    Decorum 是一個有用的英語單字,意思是符合良好品味和禮儀的行為,英語中常用在以 lack 缺乏一詞為前提的句子,用來形容行為惡劣且不尊重他人的人。台北市長當然是缺乏禮貌的。

    許多人有時會壓抑不住自己的脾氣而發怒,我只是想知道在小型記者會上,似乎無法控制自己並表現出一點品味和禮儀的人,如果有朝一日他更上一層樓,是否能夠控制自己。

    你能想像有人和另一位世界領導人在同一個房間裡,忽然之間保險絲短路就大發雷霆嗎?他可能會脫口而出什麼,或是可能因為生氣而說出失禮的話?

    這些小脾氣是否是他在民意調查中遠遠落後的沮喪症狀,或是他無法應對當前工作的壓力和責任,還是他的上帝情結變得如此失控,以至於他無法頭腦清醒地思考,是值得商榷的。

    在我看來……這三種可能性都是。

    Tinkerty Tonk… 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2021/08/captain-kovid-loses-it-again.html?m=1

  • 砰然意思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4-11-06 17:41:58

    141104華視新聞廣場 陳泰源當來賓
    影片網址→http://youtu.be/uYQpsTsof_M

    非常感謝《華視新聞廣場》節目邀請我來參加貴節目錄影,深感榮幸。覺得自己好久沒碰政治了,口吃+生疏,請見諒。

    除了與立委費鴻泰+葉宜津、市議員李新+徐佳青能夠首次一同出現在談話性節目中。也很開心能夠與基隆東光里里長 黃元良、砰砰阿峰、主持人 (曹)世杰哥+(楊)月娥姐結緣認識。至於銘佑&卡神,老朋友囉~

    我想,邀請我的朋友,目的應該是為了「平衡言論」吧?(我瞎猜,XD)

    以下是我對於台北市長選舉的看法……↓

    首先,如果我仍是台北市民,我台北市長選舉是會投廢票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柯文哲的部分:
    1.他一路說錯話,卻可以一直被包容,不斷被造神,同時柯文哲有很明顯的「台大」+「醫師」的傲慢態度!還有他對於女性、同志族群等「性別」觀念的落伍,加上柯文哲完全沒有政治經歷,讓我覺得他憑什麼?

    2.柯文哲競選團隊主打「仇富」、「階級對立」,煽動「民粹」,把台北市民當白痴,有錢人只要真誠願意,一定可以了解窮人在過什麼樣的生活,窮人則一日都不可能會理解有錢人到底在想什麼!政治本來就是精英政治!


    連勝文的部分:
    1.我欣賞他的「不好意思」口頭禪,相較於柯文哲,連勝文禮貌太多!有教養!

    2.如果連勝文是媽寶,就不會擁有一路打拼的財經經歷、甚至參選台北市長的大志!單憑「悠遊卡董事」長這個職位,拼命三郎個性得了腎臟癌住院。如果連勝文真是媽寶,早就成天喝酒鬼混,去夜店把妹!雖然他出身含著金湯匙,但他也有好好把握他抽中「父母樂透」的資源!

    3.但是我不會投給連勝文的理由,在於「佔中」事件的省思,連家跟中國的關係,比馬英九更親密!如果連勝文真的平步青雲,政治仕途更上一層樓,哪天面對中國北京的壓力,連勝文真的能站在台灣老百姓的立場說話嗎?

    因此,「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與「新北市長-朱立倫」,都是馬英九2.0版,都是媒體寵兒,沒有被檢驗,就一路被造神!所以我30年來從未遷過戶籍,這次是我首次遷戶籍到新北市,因為我想要票投不做秀、講得出政績的「游錫堃」。如果游錫堃無法當選,是選民的素質仍未成熟,不是候選人條件差!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118519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