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砂子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砂子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砂子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砂子英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文 · 島嶼】是三「粒、顆、個」蘋果?語言學家何萬順破解看似廢話的「分類詞」 分類詞是個宛如闌尾般,無功能、無意義的冗詞嗎?何萬順整合前人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全面調查了全球七千多種語言,目前發現一共有519個語言具備分類詞,包含我們使用的臺灣華語。如果分類詞果真無用,那這些語言為什麼要發展出分類...

砂子英文 在 樂讀 | Keep Calm & Read A Boo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6:32:43

樂讀│拿起筆開始寫,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 因為自己很喜歡「寫」這件事,所以,關於寫筆記或日記這類的書籍,大多都會很感興趣,再加上這美麗的桃粉色英文草寫,水嘎!因此,馬上下單預購。(又不看內容就買了XD) . 之前閱讀過歐美作家Janice Kaplan的感恩日記以及日本作家手塚千砂子的讚美日記,相較...

  • 砂子英文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11 07:58:00
    有 8 人按讚

    【人文 · 島嶼】是三「粒、顆、個」蘋果?語言學家何萬順破解看似廢話的「分類詞」

    分類詞是個宛如闌尾般,無功能、無意義的冗詞嗎?何萬順整合前人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全面調查了全球七千多種語言,目前發現一共有519個語言具備分類詞,包含我們使用的臺灣華語。如果分類詞果真無用,那這些語言為什麼要發展出分類詞?

    一切語言的秘密,都從質問最平凡無奇、理所當然的細節開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何萬順的出手,直指語言中的「分類詞」(classifier)。什麼是分類詞?用一個小學程度的中英翻譯說明:three是「三」,books是「書」,three books呢?為什麼不是「三書」,而是「三本書」?這憑空冒出的「本」,就是語言學上的分類詞。其他例子還包括五顆蘋果的「顆」、兩張桌子的「張」等等。

    分類詞潛藏在我們每天運用自如的語言裡,但我們很少注意到它扮演的角色,甚至未曾意識到它的存在。實際上,在絕大多數的日常言談中,分類詞也的確無關宏旨。何萬順教授啟用語言學的顯微鏡,聚焦再放大,讓分類詞貫串連結了人類心智、數理邏輯、語言生成的機制、以及台灣語言與政治,再到世界語言史等主題,揭示分類詞和語言的奧秘。
    量詞是必須,分類詞是廢話

    語言學上,分類詞不同於一般較常聽到的量詞。何萬順的研究重點之一,正是想確立一條區辨分類詞和量詞的理論界線,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量詞是必要的,分類詞是廢話。」何萬順笑著說。

    分類詞在語意表達上堪稱無用之物,其實說也好、不說也罷。何萬順喜歡拿這個聖經故事為例:「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白話來說,就是「五張餅、兩條魚,餵飽五千個人」,兩個句子只差在分類詞的有無,但意涵一模一樣、不增不減。至於量詞可就有紮紮實實的語意了,譬如:三「雙」筷子、五「包」衛生紙的「雙」和「包」一旦省略,說話者便無法順利表達心中所想的物品數量。

    中文使用者不容易區別分類詞和量詞,是因為它們在語法上佔據相同的位置,都在「數詞之後、名詞之前(三__蘋果)」。不僅如此,何萬順更發現它們都能對應到數學的乘法關係,用更簡潔的式子表達:三雙筷子是3 x 2 x 筷子,三本書則是3 x 1 x 書。

    兩者的差別在於,分類詞的乘法意涵再怎麼樣都只能是「乘一」,而在數學上「乘一」完全可以省略。分類詞無法描述「一」之外的數量,說了等於沒說,這就是分類詞和量詞的不同之處。何萬順結論道,分類詞的定義,就是它的乘法屬性「必然是乘一」;如果語意不是必然乘一,則屬於量詞。也因此,分類詞後面只能接可數名詞,其他林林總總的情況都算是量詞。

    語言歷史中的偶然產物

    這麼說來,分類詞不就是宛如闌尾般的存在,一個無功能、無意義的冗詞?何萬順整合多位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全面調查了全球七千多種語言,目前發現一共有519個語言具備分類詞,其中也包含我們使用的台灣華語(Taiwan Mandarin)。如果分類詞果真無用,這些語言為什麼要發展出分類詞?

    詞如其名,傳統的語言學家認為分類詞的功能,在於為名詞分類:指涉圓形的物體才能用「顆」、長條狀物體才能用「條」,這也是分類詞的名稱由來。但在何萬順看來,這個說法未免過於簡化。他認為分類的功能並沒有必要性,應該是分類詞在語言演變過程中,偶然衍生的副作用。

    何萬順指出,分類詞的誕生起初可能只為了講求語言節奏的一致性,用於填補音韻的空缺。譬如說,三籃蘋果、三箱蘋果、三斤蘋果的三和蘋果之間都有一個音節;這時如果又說三蘋果,就會造成不太協調的感覺,而填上一個空詞,便能達到音韻的一致性。這個空詞不能有語意,只能是可省略的乘一,像是「個」或「顆」。

    接下來,分類詞系統成形的第二部曲,可以說是微妙有趣的橋段。當人們創造了一個空詞,意義便開始逐漸注入。「語言中只要有聲響,人就很難不給他語意。」何萬順說:「那麼,該為數詞和名詞中間的這聲音賦予什麼意義呢?如果我先把後面要講的東西給你提點一下,東西是圓的就說顆、長的就說根、動物就說隻,這就造成一個很好的語意分散效果:透過分類詞彰顯後面這樣東西的某項特徵,先給你一個語意的範圍,也降低你理解的壓力,不必每個詞都聽得清清楚楚,才知道我在講什麼。」

    何萬順幽默舉例說:「如果有朋友跟你聊天,說他今天去逛街買了三頂⋯⋯,就算你沒聽到後面是什麼物品,都大概能猜出是帽子,而不是轎子。」這是分類詞和量詞的另一項區辨標準,分類詞能凸顯、提示後頭名詞某項內建的本質特徵(inherent property);量詞卻不必和後面名詞的物件特徵有所關聯。被裝成一「包」的東西,沒有什麼共通的本質特徵,但用「隻」當分類詞的必定是動物。於是,分類詞在偶然間具備了提示、分類的功能,但這並非最初創造它的目的。

    語言與數學的相通與應用

    「分類詞」和「量詞」的分析,有什麼理論或實用的價值呢?何萬順點出,由於分類詞和量詞都奠基於乘法關係,它們共同呈現了人類心智一個基本的特徵,那就是算術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相輔相成,他說:「這呼應了Chomsky的生成語法理論,即人類的語言中內建mathematical property,有數學的特徵在裡面。」

    也因此,這些分析可能對教學應用有所助益。數學畢竟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如果透過乘法的邏輯介紹分類詞,將有助於母語中缺乏分類詞(如英文)的語言學習者,瞭解分類詞的運用方式。

    另一方面,何萬順猜想反過來的應用方向或許也可行:「在教導孩童乘法時,先從日常語言中的量詞、分類詞切入,告訴孩童你早就知道乘法是怎麼一回事了,有助於建立學習信心。」這些應用都奠基於相同的理論基礎,算術、語言能力的相互關聯。

    分類詞的單一起源?

    分類詞乍看無用、瑣碎,卻成了何萬順進一步探索亞太地區語言分佈與傳播史的線索。就像地球科學家透過地層沉積物窺見地球的歷史,何萬順遍尋世界上具有分類詞系統的語言,經過一番分析後,提出了「世界語言中分類詞的單一起源假設」。

    何萬順攤開自行製作的分類詞語言世界地圖,發現全球519個分類詞語言大多集中在亞太地區。可是,分類詞在語言功能上實在非屬必要,為什麼還會出現那麼多分類詞語言?於是他有天突發奇想認為:「分類詞會不會原本只在一個地方發生?接下來的擴張就好像一顆石頭擲到水池裡,啵,引起的漣漪。」經過層層嚴謹的證據蒐集、推敲與論證過程,他目前相信歐亞大陸的分類詞起源於北方漢語,而後逐漸往四處蔓延。
    台灣華語獨特、豐富的分類詞系統

    許多擁有分類詞的語言,不僅把這乍看無用的詞類給留了下來,還變出各種花樣來表達「乘一」,台灣華語便是之一。根據單一起源假設,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應該也是發源於北方漢語,往南一路散播,由漢人移民飄洋過海帶來並日漸生根。但時至今日,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卻在華語語系中一枝獨秀,蘊藏有上百個分類詞,比當今中國北方、南方的華語方言都還要豐富許多(北京土話常用的分類詞不過十來個)。這背後的緣由,就要從台灣獨特的歷史脈絡說起。

    國民政府遷台後,蔣介石力推去日本化及中國化教育,並於六○年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亦在日治時期教育政策的基礎上實施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同一時間,中國深陷在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所帶來的水深火熱和文明浩劫當中。

    就在這重視古典文言文學、教育普及的制度背景下,多數台灣民眾學會了華語三千年以來的分類詞系統,並運用在日常的對話和書寫中。這些分類詞也注入台灣文學的發展,讓作家能運用更精緻、細膩的語彙帶出音韻和準確度的美感。歷史際遇的差異,讓台灣華語相較於中國,保存了更為豐富的分類詞。

    除了官方因素,台灣民間各族群語言的交織匯流,更進一步豐富了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何萬順談到一次在深圳演講的親身經驗說:「當時一名學生舉手,說他們從不講什麼三顆、三粒蘋果,只講三個蘋果。」現場調查後,何萬順驚訝地發現真是如此,同時使用「個」、「顆」、「粒」似乎是台灣特殊的語言現象。他回頭分析:「台灣人可以說三個蘋果,因為『個』是最普通、一定可說的。說三顆蘋果就稍微文雅一點,我們可以在華文文學裡看到顆,天上一顆星星,就比一個星星更有文學性。」

    至於粒呢?何萬順說:「把「粒」的用法擴大到比砂子更大的東西,則是受台語的影響,例如,saⁿ-lia̍p si-kue(三粒西瓜)。台語沒有『顆』,是國民黨帶來了『顆』。而現在台灣華語中『粒』的用法,就是外省第二代和本省第二代一起到學校上課時,互動溝通下共同創造出來的。他們上課學了『顆』,下課學了『粒』。」

    換言之,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之所以如此豐富,是同時兼容了一般用法、文言文學教育、以及各族群語言交匯的結果。在「三」和「蘋果」之間,「個」、「顆」、「粒」等分類詞都是可以互換,甚至可以省略的廢話,翻譯成英文也都是three apples;但這些「廢話」卻輝映著台灣政治、族群、語言、與教育政策相互交纏的歷史。

    #教育 #語文

  • 砂子英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9 09:00:01
    有 1,215 人按讚

    末代皇帝電影閒談:童年篇

    上次我提到:溥儀就是個死小孩。其實這不能全怪溥儀,而要怪詭異的宮廷教育及生活制度。

    先看教育方面,溥儀在名義上接受非常多課程。根據自傳描述提到:
    「主要課本是十三經,另外加上輔助教材《大學衍義》、《朱子家訓》、《庭訓格言》、《聖諭廣訓》、《御批通鑒輯覽》、《聖武記》、《大清開國方略》等等。
    十四歲起又添了英文課,除了《英語讀本》,我只念了兩本書,一本是《愛麗思漫遊奇境記》,另一本是譯成英文的中國《四書》。
    滿文也是基本課,但是連字母也沒學會,就隨著老師的去世作罷。」

    所以溥儀的童年大致學習功課有三:
    一、傳統國學,另外加上先帶皇帝遺訓,像《聖武記》就是描述康熙皇帝的功業。
    二、外文教育。
    三、母語教育,但溥儀後來有提到,他真正會說的滿語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請大臣站起來的「伊立」,算是完全失敗,不過以實用角度來看,當時很多滿族人都不用滿語溝通,所以這也不算大問題。

    在溥儀15歲的日記中,我們更能發現溥儀其實功課量非常大:
    「二十七日,晴。早四時起,書大福字十八張。八時上課,同溥傑、毓崇共讀論語、周禮、禮記、唐詩,聽陳師講通鑒輯覽。九時半餐畢,複讀左傳、谷梁傳,聽朱師講大學衍義及寫仿對對聯。至十一時功課畢,請安四官。是日莊士敦未至,因微受感冒。遂還養。心殿,書福壽字三十張,複閱各報,至四時餐,六時寢。臥帳中又讀古文觀止,甚有興味。」

    簡單幫溥儀翻譯一下吧,早上4點就要起床,然後先寫書法。8點上課,讀的是國學經典;9點半吃完早餐後,繼續讀國學經典到11點。之後因為英文老師沒來,改成繼續寫書法,並且讀多份報紙。到了晚上回寢宮,繼續看古文觀止。

    是不是覺得溥儀的教育基礎打得很扎實,如果看官們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溥儀完全被安排成偏科學習。他自己就說:「從宣統三年學到民國十一年(也就是6~14歲),沒學過加減乘除,更不知聲光化電。」同時由於他的師父們只教子曰詩云,童年的溥儀一直認為:「我總相信祖先是由仙女佛庫倫吃了一顆紅果生育出來的,還有每個老百姓吃飯時都會有一桌子菜肴。」簡單來說就是社會及生活常識嚴重缺乏呀!
    (根據許多人的回憶,溥儀的晚年,很多時候連找零錢都要思考大半天,重點是還常搞錯,所以他會直接將一把零錢撒在別人前面說:「您自己看要找多少。」看來完全童年學習不足的後遺症呀。)

    那大家如果想:「最起碼溥儀國學能力不錯吧?」那又是個誤會。

    話說溥儀其實非常愛胡鬧,根本靜不下心學習,最後宮中的師傅想出個辦法:給皇上找學伴吧。
    最後有三位皇族子弟獲得學伴的殊榮,分別是:親弟弟溥傑、負責伴讀漢文的毓崇,以及伴讀英文的溥佳。
    雖然學伴的加入史溥儀終於比較專心在學習上,但詭異的是,宮中師傅按照古訓:如果皇帝表現不好,由伴讀代替受罰(娘的,我身為老師看到這條規則簡直沒暈倒)。
    所以毓崇小朋友就倒楣了,因為溥傑有請私人家庭教師,所以功課表現良好,加上他是皇帝親弟弟,師傅自然不會拿他開唰。於是每當溥儀表現低落,毓崇就要挨罵,然後毓崇有幾次奮發向上,拿了全班第一名,回去就被父母開罵:「你怎麼可以贏皇帝?多麼不懂分寸!」
    毓崇自此徹底鬱悶,只能秉持「我就爛」精神,每次上課前就先做好被罵的心理建設。甚至毓崇有時還會因為學業以外的事情被罵,有一次溥儀蹦蹦跳跳地走進書房,結果負責上課的陳寶琛師傅就對已經坐好的毓崇開罵:「看你何其輕佻!」
    (電影中,有一次溥儀突然發瘋似的跑到屋頂高喊「我要出去」,然後有一幕帶到官員對著溥儀期的腳踏車一頓猛抽,並罵道:「都是你帶壞皇上!」我想就是導演在表現溥儀童年教育中的荒謬之處。)

    但其實真正倒楣的,還是溥儀,因為這種無須負責的教育讓溥儀不只學識歪樓,行事作風一整個非常死小孩。

    前一篇文章我提過,溥儀當皇帝代表他與原生家庭的切割,整個宮廷所有人他全都不熟。雖然他因為繼承同治及光緒皇帝的大統,所以在禮儀上,同治及光緒的后妃全成為他的便宜老母,而大家也對這位孩童天子異常看重,但只是看重「皇帝」這個身份,而完全不看重他這個「人」。

    比如溥儀說他自小就得胃病,原因是他童年有一次栗子吃多撐著了,結果光皇帝的皇后─隆裕太后,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只讓溥儀吃糊米粥。正值發育期的溥儀簡直餓瘋了,但任憑他怎麼反應也沒任何人搭理。所以有一次溥儀遊玩中南海,隆裕太后叫人拿饅頭給溥儀餵魚,結果溥儀當場就饅頭吞下肚。
    這下隆裕可緊張了:「這小子吃東西這麼不節制,來人哪,給我看緊他。」於是溥儀更沒機會吃飽了,以至於有次溥儀看到有人進獻的貢品,突然就打開其中一個食盒,抓起一隻醬肘子就咬。跟隨的太監趕緊來搶,硬生生地把肘子從溥儀嘴中扯出。
    看到這,我覺得溥儀這皇帝過的跟難民沒兩樣呀。
    甚至有次溥儀一連吃了六個春餅(看來小孩是真餓壞了),被一個領班太監知道了,為了怕皇帝撐著自己又要被罵,於是找了另外兩個太監左右提起溥儀的雙臂,像砸東西似的一直上下搖晃溥儀。事後他們很滿意地說:「皇上沒叫春餅撐著,都虧這個療法。」(等等!你確定這不是整人節目?)

    等溥儀年紀越大,宮中的后妃(也就是便宜老母),對溥儀管制越來越多,在他們看來,這是為了確保皇帝守規矩別亂套,但她們完全沒意識到溥儀作為一個人,完全沒有「被愛」的滿足。
    於是溥儀每天早晨到每位便宜老媽面前請安。每到一處,先下跪,然後便宜老媽一邊梳頭一邊問著例句:「皇帝歇得好?」「天冷了,要多穿衣服。」「書念到哪兒啦?」最後都用一句:「皇帝玩去吧。」結束會面,然後溥儀這一天就不會再跟這些便宜老媽見面,一直到隔天周而復始的重複重複再重複上述互動。

    可問題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有次所有便宜老母中地位最高的瑾妃(光緒皇帝老婆之一,妹妹是著名的珍妃,在隆裕皇太后過世後,經由袁世凱認定,遞補了皇是最高監護人的地位),又干涉了溥儀,結果溥儀火大了,直接怒噴:
    「她是什麼人?不過是個妃。本朝歷代從來沒有皇帝管妃叫額娘的!憑什麼我就得叫她,還要聽她的話?」
    瑾妃沒料到自己會被十幾歲的毛小孩怒嗆,而且嗆她的人是皇帝,她只能挨罵。不過山不轉路轉,老娘不能拿皇帝怎樣,但我可以針對你這死小孩的家人。
    事實上,溥儀一家人某方面來說是很慘的,因為他們就跟前面那位伴讀的毓崇一樣,明明小孩已經跟自家切割關係,但溥儀鬧出什麼毛病,他們卻要被挨罵,理由是:你們沒把皇帝生好。(也就是你們家基因有毛病的意思,簡直不要太污辱人。)
    於是瑾妃把溥儀的親媽及親奶奶叫來宮中一陣怒噴,結果溥儀的祖母和母親眼淚直流地哀求溥儀向瑾妃認錯。溥儀這下更怒了:「馬的八婆!敢動我家人!」本來溥儀準備再怒噴瑾妃一次,但祖母和母親知道這只會讓她倆再度被瑾妃怒噴,於是拚了命的求溥儀認錯。最終,溥儀非常不情願的認錯,瑾妃這才消停。
    接著兩天後,溥儀的母親就自殺了……

    據說溥儀的母親從小沒受別人申斥過一句,她個性極強,受不了這個刺激,於是從宮裡回去後就吞了鴉片煙自殺。
    瑾妃這下意識到事情鬧大了,從此對溥儀不再管束,互動間也變得十分隨和,對此,溥儀表示:「紫禁城裡的家庭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我和太妃們之間也恢復了母子關系。然而,卻犧牲了我的親生母親……」

    你們覺得我這系列文是在分享鬧劇?不,我其實一直用荒謬的方式講悲劇,而且我認為這就是溥儀一生的主基調。

    幸好溥儀在他的童年,還有一絲溫暖及良善的力量陪伴著他,就是我前一篇一直提到的關鍵人物─奶媽。

    作為唯一一個溥儀熟識而且親密陪伴的存在,萬幸這位奶媽非常非常的善良。
    以下摘錄擷取溥儀的自傳回憶:
    (我生活)更大的樂趣是惡作劇。有一次,大約是八九歲的時候,我對那些百依百順的太監們忽然異想天開,要試一試他們是否真的對“聖天子”聽話。我挑出一個太監,指著地上一塊髒東西對他說:“你給我吃下去!”他真的趴在地上吃下去了。
    (老ㄕ曰:所以電影中太監喝墨汁的橋段可一點都不誇張。)
    有一次我玩救火用的唧筒,噴水取樂。正玩著,前面走過來了一個年老的太監,我又起了惡作劇的念頭,把龍頭沖著他噴去。這老太監蹲在那裡不敢跑開,竟給冷水激死過去。後來經過一陣搶救,才把他救活過來。
    (看到了吧,完全死小孩呀!)
    在宮中惟一能阻止我惡作劇行為的,是我的乳母王焦氏。她就是我在慈禧太后面前哭喊著找的那位嫫嫫。她一個字不識,不會講什麼仁恕之道和歷史上的英主聖君故事,但當她勸我的時候,我卻覺得她的話是不好違拗的。
    有一次,有個會玩木偶戲的太監,給我表演了一場木偶戲。我看得很開心,決心賞他一塊雞蛋糕吃。這時我的惡作劇的興趣又來了,決定捉弄他一下。我把練功夫的鐵砂袋撕開,掏出一些鐵砂子,藏在蛋糕裡。我的乳母看見了,就問我:「老爺子,那裡頭放砂子可叫人怎麼吃呀?」(溥儀說)「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是什麼模樣。」(奶媽說)「那不崩了牙嗎?崩了牙就吃不了東西。人不吃東西可不行呵!」我想,這話也對,可是我不能取樂了,我說:「我要看他崩牙的模樣,就看這一口吧!」乳母說:「那就換上綠豆,咬綠豆也挺逗樂的。」於是那位玩木偶的太監才免了一次災難。
    又有一次,我玩氣槍,用鉛彈向太監的窗戶打,看著窗戶紙打出一個個小洞,覺得很好玩。不知是誰,去搬了救兵——乳母來了。
    「老爺子,屋裡有人哪!往屋裡打,這要傷了人哪!」我這才想起了屋裡有人,人是會被打傷的。

    先劇透一下,在溥儀的回憶錄中,他最後是以「人」來做為總結,因為溥儀覺得他直到受到共產黨改造後才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人」(在此之前,他一直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但其實在溥儀的前半生中,因為奶媽的善良,他還是有意識到「人」的時候,並且進一步想到:「別人同我一樣是人的道理。」

    奶媽一直照顧及餵養溥儀到9歲,這其實已經非常畸形了,但看過前面提到的溥儀童年,我想大家會明白,奶媽是童年溥儀唯一安全感的來源,吸母乳不是幼稚,而是一種被愛及尋求安全的渴望。
    但奶媽卻在溥儀9歲那年被趕出宮,除了生理上的不需要,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出於對明朝歷史的教訓,也就是明熹宗的故事。

    明熹宗是明朝倒數第二任皇帝,他直到十多歲都還逆著奶媽客氏,只是他運氣不好的是,奶媽客氏勾搭上了太監─魏忠賢,而魏忠賢利用客氏獲得皇帝信任,進一步把持朝政,造成明史上最黑暗腐化的時刻。
    (說起明熹宗,他其實跟溥儀極其類似,他也是小時候就沒獲得人關愛,甚至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追究原因,是熹宗的老爸─明光宗,自己也很被老爸明神宗虧待,因此造成熹宗對奶媽異常迷戀,如果只以個人看來,真的不能只怪明熹宗一個人呀。)

    有前例在先,奶媽被掃地出門,這對溥儀的刺激極大,他自己說:「現在看來,乳母走後,在我身邊就再沒有一個通『人性』的人。如果九歲以前我還能從乳母的教養中懂得點人性的話,這點人性在九歲以後也逐漸喪失盡了。」

    雖然我一直從行為上罵溥儀是死小孩,但其實溥儀只是被他人搞歪了,他的本性其實不壞,這點還是他從對待奶媽的態度可以看的出來。
    溥儀後來結婚後,派人找到奶媽,不時請她回宮住些日子。後來溥儀跑到東北的滿州國,他把奶媽接到首都─長春,供養到滿洲國滅亡為止。
    這期間,奶媽雖然擁有特殊的話語權,但她從來沒有利用特殊地位索要過什麼。性情溫和的她沒跟任何人都沒發生過爭吵,她很常沉默但對人總是露出溫暖的微笑。

    為何我會一再的強調奶媽是我敘述的重點,因為即便我說的是一場悲劇,但我不覺得人生就只會是一場悲劇。或者說,在大環境惡劣影響下,個人依舊有力量去抗衡一切,那就是秉持著良善以及希望。這雖然聽起來就像芭樂的心靈雞湯,但我想用奶媽的故事告訴大家,這真的存在,也真的影響深遠。

    可惜的是,奶媽離開了、母親在規矩制度中自殺了,舉目皆親但同時舉目無親的溥儀結束了童年,然後以一個滿是缺憾的心靈,迎接他的青年時光以及婚姻。

    (未完,待續)

    圖片為:末代皇帝中的童年溥儀
    我其實覺得這個童星演得很好,完全是一副死小孩樣。然後我其實本來更想放奶媽的劇照,可惜畫質太差而作罷。

    #甲上娛樂
    #末代皇帝

    (最後附帶幾句,在此感謝片商及編輯資助,使我看免費電影,那既然我看電影會沒事分享這麼多文章,是不是以後多來找我合作呢?呵呵)

  • 砂子英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1-11 00:36:21
    有 44 人按讚


    民進黨若無法在國會席次上單獨過半,則在統派政黨總集合配合共產黨的操弄之下,必然導致蔡英文政權因為立法院失控,提案無法過關,以致興革效率不彰、國家停滯不前,就算有48個月的任期,也終將一事無成,無法滿足人民興革之殷望。這或許是統派政黨和共產黨所最樂見之版本!

    在二戰終戰後七十年的今日,上蒼終於給台灣人一個絕佳的機會,台灣人將在本週六全國大選的日子,投下神聖的一票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七十」是個很奇妙的數字,有人歸納七十年是獨裁、法西斯、共產政權的平均終極壽命。2016年的今天,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大概也沒料到自己會淪落到被70%的台灣人民訐譙、喊打、笑罵由人的狼狽下場,這與1949年他們被中國人民掃地出門流亡到台灣,是何等的相似!

    中國國民黨的蔣父子在台灣獨裁鐵腕執政之後,台灣人民經歷了其後的李登輝政權12年的民主化起步歷程,隨後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八年、中國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八年。人民早已清楚地看到這三個台灣政權治理當局領導人,究竟為台灣做了什麼實質貢獻或具體傷害。也早已看清楚哪個領導人是真的「心繫台灣」,哪個領導人只是用嘴巴愛台灣、騙選票而已!
    陳水扁政權八年期間,立法院是由親中統派兄弟黨「中國國民黨」和「親民黨」聯手掌控。台灣人民殷殷期待陳水扁政權興革之事,完全落空。舉凡司法改革、政黨法、國防力量增強關鍵的國防武噐之獲得、公務人員不明財產來源罪、人民殷切期待的公民投票法、罷免法、廢除被釋憲案明定違憲的集會遊行法…等,人民期待的法案,不通過的照例不通過,通過的盡是與人民的期待相距甚遠的法案。整個國會完全被中國國民黨、親民黨、無黨聯盟等全面把持,對陳水扁的施政提案故意阻擾,對人民期待的法案杯葛再三,終至一事無成,讓國家空轉,人民遭殃。台灣非內閣制的政治結構,對一個「有心思、有力道」要改變台灣於既毀狀態的政黨而言,除非同時贏得國會單獨過半的57席次,否則想要「除弊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陳水扁政權有心改革卻欲振乏力的殷鑑不遠,值得大家警愓!

    我們只要省察一下時局,就不難發現,在興革改變台灣、力行抗統、反獨裁、重建新家園的時程效益上,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一邊。就外部而言,我們在經濟上有被中國拖累的壓力,在政治上有被中國併吞的險惡。而東南亞隣邦諸國,其經濟飛躍成長,國力蒸蒸日上,眼看即將超越台灣,而我國則隱然孤立,時遭漠視。至於內部方面,總統一任四年只有短暫的48個月。但是一個政策之形成,從立法草案開始至落實到施行階段,順利的話,費時12個月已算是快速,若再經過政黨協商一次不成,擱置3個月才能訴諸表決(不能不擱置三個月而直接表決),實在曠日費時。

    民進黨若無法在國會席次上單獨過半,則在統派政黨總集合配合共產黨的操弄之下,必然導致蔡英文政權因為立法院失控,提案無法過關,以致興革效率不彰、國家停滯不前,就算有48個月的任期,也終將一事無成,無法滿足人民興革之殷望。這或許是統派政黨和共產黨所最樂見之版本!

    八年來,統派的中國國民黨馬先生政權所有的施政方向和步驟,無不以「親中促統」為主軸,儘速要將台灣經濟併入中國財經體制,以完成其念茲在茲的「統一大夢」。馬氏施政與台灣民意背道而馳,因而失去台灣人民之信任,故在立法院雖是絕對多數,然因缺乏政治正當性,在ECFA親中等數法案通過後仍不顧人民強烈反對,意圖蒙混通過「服貿協議」時,終於爆發了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花」群眾運動。中國國民黨此時不但不肯自我反省,反而怪罪台籍恩庇侍從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辦事不力。這種做錯事從不自我檢討,千錯萬錯都是別人錯的「華文化」,實在令人厭惡!而這種「對人不對事」,經常以台籍中國國民黨人士做代罪羔羊的手法,正是國民黨內部鬥爭的一貫嘴臉和技倆。
    近年來台灣政局的瞬息萬變,跌破了七成人民的眼鏡,竟也合乎七成人民的期待。「蔡英文主政」即將成為多數人民之期待。四年前多數人不認為民進黨將贏得政權,也不敢期待民進黨能贏得立法委員過半席次。因此,四年前所採取的政黨票分裂投票是聰明有智慧的政治判斷。其結果是送上以反ECFA急先鋒聞名的包括許忠信教授為首的台聯三席不分區立法委員進入國會。他們在立院中做為反對黨之一,時而單打獨鬦,時而和同為反對黨的民進黨並肩作戰,雖兩黨總立委人數距離過半57席還差15席之遙,仍然為台灣擋下了不少侵害台灣人民利益之法案,實在可圈可點,值得讚許。

    民進黨絕對不是你我所認定的完美政黨,然而民進黨的政策取向是「以台灣人民利益為優先」,念茲在茲為台灣的政黨,應不被台灣人民所懷疑;就其對台灣民主化之貢獻和犧牲而言,其政治正當性也算是無懈可擊。本次大選蔡英文當選己無懸念,而且國會單獨過半之機會不小。然而民進黨的習性,也相當程度地表露了台灣人的習性,台灣人不夠強悍,也不會得理不饒人。台灣人近400年來當外族的奴隸,被統治慣了,不知什麼叫做「整碗端去」,因為從來沒有真正當家做過主人!

    蔡英文曾經入過閣、擔任過立法委員、國安諮詢委員、WTO首席談判代表、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非常熟悉中央部會和立法院之連結關係與互動文化。她深切瞭解,就算贏得中央行政權,如果沒有立法院過半席次之支持,必將嚴重拖累台灣百廢待舉、政務興革之推動,形成滯礙難行的局面,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本次立委席次,民進黨的席次一般估計總數在52席~55席之間,其變數主要在於「政黨票」不分區席次之消長。選舉動向只要有些微之動搖,必定風吹草動,對民進黨的席次造成極大之波動,其影響可能導致5席左右之落差! 倘不幸民進黨無法單獨取得57席以上之立委席次,則陳水扁政權時期的惡夢就會重演,這絕非台灣人民之福!

    筆者在此要大聲呼籲年輕的選民們! 請看清國際局勢的快速變化,請體認時間不在台灣這邊,台灣不能再拿政治的「政黨協商」做實驗,把立法院變成肉桶實力的角力場了。
    台灣正站在這個關鍵的歷史轉捩點上。此時此刻,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讓蔡英文和他的民進黨雙雙在行政權和立法權上負起完全的責任,也就是「讓民進黨的立委席次過半」!

    如此一來,才能讓那些維護人民及國家利益的興革法案花費在政黨協商的時間減到最少,而得以過半數快速通關「立即幹活」! 千萬別譲立法院的統派政黨集結,千萬別給他們夥同其他小黨給執政黨摻砂子、潑髒水、穿小鞋,表面做政治遊戲秀,私底下索取利益的操弄空間! 千萬別讓統派政黨集合體的「聯中制台」、「引匪自重」之陽謀有機可乘!

    只有讓蔡英文在「總統」及「國會席次」上取得壓倒性的過半勝利,取得最高最充分的「mandate」人民授權,台灣的一切興革才能快速進行。蔡英文就任後即將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台灣,一個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時代。我們非但要求蔡英文給我們提出最佳的執政團隊,我們也要求我們自已用選票選出過半數的國會席次,讓民進黨團在國會裡組成優質的台灣民意服務團隊,真正為台灣人民服務。如此,台灣的困境必能翻轉,台灣的危機將化為轉機,我們的青年才有光明的未來,我們的下一代才有快樂與希望!

    在這個創造歷史的關鍵時刻,把政黨票投給民進黨,這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