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短髮運動髮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短髮運動髮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短髮運動髮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短髮運動髮帶產品中有1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彩虹天堂只是一場美夢?】​ 泰國作為旅遊勝地的國家,美味的 #Pha_Thai、歡樂氣氛濃厚的 #宋干節(潑水節)以及同志友善的 #LGBT 🌈天堂 形象,一直是泰國觀光局以及國際對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印象。然而對於泰國的性別少數族群而言,被商業化的這個美好形象,恐怕與他們的切身感受並不符合。​ ​ ...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0後女幾千蚊租300呎沙頭角村屋 廢青轉做自由工作者拒做樓奴移居山林200呎小房子 90後大學畢業遇良心業主免租一年開海邊餐廳─原刊日期:20201209 阿史和男友搬到沙頭角新村,距離沙頭角禁區幾百呎,位處全港最東北,在粉嶺火車站坐的士都要20分鐘。她的300呎新居,是一間近百年歷史的客家老屋...

短髮運動髮帶 在 海豬Seapi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15:10

大海就是如此療癒 真的很愛在海裡無重力的漂浮旋轉 講的白話一點就是很失控🤣 這是我第一次玩走繩喔🤍 雖然這次其實微暈想吐 狀態不是很好 (懷疑連續喝酒熬夜太累了🤣) 但還是很珍惜的把握當下 好好的玩 好好的感受大海🤍 謝謝 @southtalkbnb 的帥老闆 @fang_lichung1...

  • 短髮運動髮帶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20:00:43
    有 138 人按讚

    【彩虹天堂只是一場美夢?】​
    泰國作為旅遊勝地的國家,美味的 #Pha_Thai、歡樂氣氛濃厚的 #宋干節(潑水節)以及同志友善的 #LGBT 🌈天堂 形象,一直是泰國觀光局以及國際對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印象。然而對於泰國的性別少數族群而言,被商業化的這個美好形象,恐怕與他們的切身感受並不符合。​

    2019年,聯合國曾針對泰國做了一份有關 LGBT 的調查:​

    1⃣️53% 的 LGBTQ 族群曾被言語性騷擾​
    2⃣️16% 的 LGBTQ 族群曾被性侮辱​
    3⃣️49% 的 LGBTQ 族群曾經考慮過自殺​

    其實所謂的包容與友善,並非泰國社會普遍對 LGBT 族群的態度,而是僅限「#接受存在事實」,也就是消極的承認並接納社會中存在 LGBT 族群但當朋友圈或家人中實際出現 LGBT 族群時,泰國人的態度仍然多是排斥的。​

    :「如果妳有小孩,妳會希望孩子被跨性別老師教嗎?」​
    :「可是⋯⋯我沒有辦法有小孩。」​

    這是畢業於朱拉隆功大學教育系的 Ince “Chompink” Jirapat,在教育實習時曾被問過的問題。​

    身為泰國 LGBT 族群的一份子,一心以老師為志願的他,成長與求學過程中,就不斷遭到「體制」與「社會」的歧視與壓迫。像是大三時就曾被講師要求強迫他剪短髮、穿束胸且不得化妝,不然不得修該堂課程,只因為「 #將來的學生可能會效仿他」,也有跨性別的前輩勸他服從體制,不要再做抗爭。​

    後來,經過 Chompink 不斷的抗議與反應,校方才放寬了對跨性別的服儀規定,但壓迫並沒有結束,在實習的過程中,Chompink 還是不斷受到要求,要求他只能以 #男性化的女性形象 示人,學生至今甚至還不知道他是一位跨性別者。​

    雖然泰國的 LGBTQIA 權益不似觀光印象帶給我們的那樣光鮮亮麗。但隨著時代的推演,以及泰國這幾年民主與學生運動的浪潮,過去以男性為主的場域,也逐漸出現女性或性別少數的身影,為了更多元的社會而努力。​

    希望總有一天,泰國甚至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真正打從心底為自己驕傲著。​


    還想知道更多關於泰國 LGBT 族群的故事嗎?馬上點進【泰國真的是大家想像的LGBT天堂?他們的哀傷與希望,從一支「陽具口紅」談起】看更多!https://bit.ly/39zHwkc

  • 短髮運動髮帶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09:00:00
    有 78 人按讚

    談及費德勒,你想起甚麼?

    費德勒是歷經數個世代的傳奇神話。兒時的我很幸運,機緣下父母打起了網球,我也有幸能練習約莫七、八年的網球。記得那時父親沉迷於網球,時不時就會觀看網球轉播。我第一個記住的網球選手名字,應是瑞典球王艾伯格(Stefan Edberg),那時父母相當喜愛他的網前技巧,也因此我記住了這個名將。伴隨那時代的名將,還有貝克(Boris Becker)、藍道(Ivan Lendl)等人。然後網球運動在國內的能見度大開,山普拉斯(Pete Sampras)、阿格西(Andre Agassi)、葛拉芙(Steffi Graf)、辛吉絲(Martina Hingis)等選手的名氣越盛,那時的我也有了些網球經驗,看轉播也不再只是陪看,開始會為了眼前的好球歡呼。然後是下個世代的費德勒,自2001年在溫網勝過草地之王山普拉斯之後的20年間,這名字從未離開過媒體。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至文末
    《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322

    台灣人對於費德勒的印象,多半來自於他統治網壇之後的形象。飄逸短髮,閃身正拍,優雅的單手反拍,數不勝數的美技影片,還有轉播時的勞力士廣告。網球運動在台灣畢竟稱不上熱門,很多網球選手的背景故事,都需要透過主播在轉播時順帶提及,尤其是主播許乃仁總能對場邊選手的家人、教練以至於名人們,娓娓道來場邊人物與選手之間的故事。然後從這些隻字片語、外國媒體的報導,以及熱心人士翻譯或轉貼些選手的故事,逐步理解這些選手成長的家庭背景和故事。因此當聽聞 堡壘文化計畫出版《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我興奮的表示要為此書作推廣。

    費德勒和納達爾因為總是在決賽碰頭,因此媒體和球迷們為此取了個費納對決的專有名詞作為稱呼,但其實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這兩位球員所處的世代不同。事實上費德勒轉戰職業時,以他的世代所面對的勁敵,應該是羅迪克(Andy Roddick)、沙芬(Marat Safin)、休威特(Lleyton Hewitt)、納班迪安(David Nalbandian)、費雷羅(Juan Carlos Ferrero)。這些勁敵們個個球季超群,每個橫空出世時,都被媒體稱為下一個球王,不過可惜的是他們與費德勒處於同一時代。他們之中幸運的能取得大滿貫冠軍,至於運氣不佳的則此生皆無滿貫頭銜。與費德勒同世代的這些名將,約莫於面對2006的巔峰期費德勒後就逐漸失去競爭力,多半選擇於於2010年左右退役。

    然後費德勒面對的,才是納達爾這個世代,包含了納達爾(Rafa Nadal)、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莫瑞(Andy Murray)以及瓦林卡(Stanislas Wawrinka)。費德勒平均大這些選手約莫五歲,多數這世代處於體能巔峰時,費德勒的體能早已下滑,並且因應精準度的下降,球拍拍面也不得不增大。這時的球風早已有所轉變,因應體力的降低,減少回擊而盡可能以技術拚取致勝球,成為了不得不的妥協。

    費德勒下一個面對的世代,是這個時代的球星。雖然網球媒體總愛說費納喬都是老人,下一個世代要接棒,但每每滿貫決賽的勝利者,卻又都是這些老面孔。但這時代的蒂姆(Dominic Thiem)、梅德韋傑夫(Daniil Medvedev)、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雖然都有不錯的實力,但相比於前一世代天才輩出的殘酷,這世代的選手尚未有足夠的衝冠實力也是事實。

    在這三個世代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與費德勒同世代的那群名將。他們各自的球風各異,人格特質明顯,並且還相當富有舞台魅力。每每可惜的總是看到他們奮力殺入決賽,然後被費德勒輕鬆寫意的擊敗。其中羅迪克的遭遇更是令人哀傷,最有競爭力的時期正好與鼎盛費德勒相撞,奮力拚搏十年下來只得一座滿貫。

    本書饒有趣味的將敘事的重點,放在了費德勒的成長過程以及場下經歷。我們得以從費德勒的少年時期開始理解,他是如何被父母啟蒙網球,又是如何在首任教練彼得卡特的訓練下成長,後續又是怎樣在瑞士網球協會中逐漸茁壯,直到拿下溫布頓青少年冠軍,以至於轉戰職業後如何逐步控制情緒,成為我們所認識的費德勒。這中間包含了與經常在場邊觀球的妻子米爾卡是如何相識,也包含了與羅迪克、納班迪安等同代名將的青少年時期相遇。此外也談及了費德勒在球場外,與時尚圈的互動,與贊助商合作的種種,又是如何開始種種慈善活動等等。補足了許多球迷對費德勒的陌生空白之處。對費德勒球迷、納達爾球迷、網球愛好者以至於熱愛體育運動的人來說,本書帶來的樂趣是難以言表的。

    前幾個月聽聞今年年底,將上映一部以網球女將威廉絲姐妹成長為主軸的電影《王者理查》,而九月又正巧有費德勒的書籍出版,實在是網球迷做夢都會笑的年末。

    關於費德勒的種種事蹟,齋主有太多太多能說,但最後希望能以我此生最為難忘的比賽作結。我記得那是2008年的溫布頓,由於是費納對決,因此我早早就準備好了熬夜看完這場比賽。當時費德勒處於尖峰期,聲勢如日中天,不只在草地上稱霸,在網球領域上更是王者。那時的納達爾雖是唯一可抗衡的人物,但他的主場卻是在紅土球場,在草地上面對費德勒仍是勝算不高。這場比賽拉鋸緊湊,或許是老天也希望成就這場比賽的傳奇性,這場比賽中間因雨暫停兩次,且兩次雨停後兩人的氣勢都有所轉變。我依稀記得趁著中間下雨,趕往樓下便利商店買個消夜,繼續在凌晨觀賞這場比賽。比賽雖然費德勒輸了,歷時將近五個小時的纏鬥,確是我此生最難忘的網球比賽。這場比賽後來也被剪輯成紀錄片《天才之擊》(Strokes of Genius),在本書中也被以另一個角度,紀錄了那個歷史瞬間。

    很榮幸此次有機會能替堡壘文化的新書《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作推薦,作為費德勒粉絲的一個網球迷,能看到有費德勒的相關書籍出版,心中著實令人欣喜。

    此次堡壘文化同樣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9/5(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 短髮運動髮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0 12:03:54
    有 1,923 人按讚

    2020東京奧運,號稱是「性別平等」奧運,你知道為什麼呢?
     
    這得從歷史來看。
     
    前天我去參觀「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看到一百年來女性在運動上的推進,相當感動。
     
    #54年前女性仍被禁止參與馬拉松

    Kathrine Switzer是一位熱愛跑步的女性,雖然她的教練堅持女性無法完成馬拉松,但她仍努力訓練並代表俱樂部報名196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Switzer以原本貫用的中性縮寫註冊成功、取得參賽資格,進行賽事。但跑到一半時,被賽事人員發現她是女性,試圖阻礙她、要將她趕出比賽,但Switzer仍堅持跑完全程(你可以想像那畫面嗎?)
     
    當時波士頓田徑協會主任對此表示:

    「女人不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因為規則禁止這樣做。我們不遵守規則,社會將陷入混亂。…..如果那個女孩是我的女兒,我會打她。」
     
    這次賽事後,勇敢的Switzer和其他女選手努力與田徑協會溝通,希望開放女性參與的機會。

    在她們的努力下,五年後,波士頓馬拉松終於開放讓女性跑者正式參賽,而且,連之前努力要把Switzer趕出比賽的賽事人員也幫助推動女性參賽!
     
    #奧運的性別平等推進

    其實不只是田徑,許多現在大家習以為常、女性能自由參與的 #運動空間,都是這樣一步步辛苦爭取而來,並非從天而降。奧運中的女性,當然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1896年 首屆奧運有女性運動員,但無參賽權。

    1900年 女性取得少部分奧運項目的參賽權。

    1928年 奧運首度開放女性參與田徑項目。

    1981年 國際奧運組織首次出現女性委員。

    1991年 奧委會制定的新規章,所有新增加的項目必須男、女選手都可參與。

    1997年 國際奧會首位副主席由女性擔任。

    2012年 首次所有奧運參賽國皆有女性參與。

    2014年 國際奧會改革議程中,將性別平等列為重要議題,將參賽選手男女性別比各佔50%列為目標。

    2020年 首屆「性別平等」的奧運。
     
    東京東奧在性別平權上的突破包含:

    ⁠🏅女性運動員達48.8%,為歷屆奧運最高。
    🏅增加9個男女混合項目,總數提升到18個。
    🏅獨木舟、賽艇、射擊、柔道、帆船、舉重項目,首次實現男子及女子項目一致。
    🏅首次開幕式上鼓勵各代表隊任命各一名女性及男性擔任掌旗官(以往旗手一位且多為男性)。
    🏅規定每個代表隊運動員至少有一位女性及一位男性運動員(過去曾有部分代表隊禁止女性參加)。
    🏅在《奧林匹克憲章》中通過納入禁止性傾向歧視。
    🏅為歷屆奧運中最多出櫃LGBTI+選手(據Outsports統計共168位)。

    本次東奧開始前,國際奧會便宣示:

    「不分性別、年齡或體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參與體育活動,作為奧運的領導者,國際奧會正不斷採取行動促進性別平等。」

    #台灣男女選手都傑出
    #台灣女性選手超亮眼
     
    台灣過去歷屆奧運共得到24面奧運獎牌,其中女性共獲15面(4金、4銀、7銅),佔62.5%。

    本次東奧,台灣68位參賽選手中有35位女性,人數超過一半。

    台灣獲得的12面獎牌中,女性獲得6.5面(1金、1銀、4.5銅,銅牌包含混雙),可見不分性別,台灣選手表現皆相當傑出,和東奧設定的標準比,台灣女性選手的表現,又更為突出!

    #從基層開始支持更多女性進入運動領域

    奧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 #體育深耕 不能只停留在奧運,更要從小且從基礎做起。

    我在立法院內多次對此質詢及提出預算案,便是希望能從基層體育開始,在學校教育、全民運動到選手培訓等面向,打造更加友善、更加平等、不受暴力傷害的運動環境。(歡迎參考:https://bit.ly/2XIX7v5 , https://bit.ly/3qk4cec , https://bit.ly/3D1BfLB , https://bit.ly/2N6a8Kf , https://bit.ly/2W7r3As , https://bit.ly/3D34ihN , https://bit.ly/3szL3rb

    只有每個孩子不分性別,都愛運動,都能擁有平等的機會以及支持來發展,台灣的體育潛能才是真正發揮!
     
    #遺憾與歧視仍然有
    #改革和突破要繼續

    這些年來,台灣體壇和奧運在性別平等上都有進展,我們很開心看到許多女性自在發揮運動專長,不再需要像過去許多女性選手,必須刻意隱藏自己的女性身分。

    但,性別平等這條路上,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像本次東奧籌備及舉辦期間便發生許多重要的性別事件:

    ⁠🔎⁠東京奧運主席因發表歧視女性言論,在輿論批評下辭職,改由前奧運選手橋本聖子接手,東京奧組委因而檢討將朝增加女性參與決策的方向邁進。

    ⁠🔎⁠美國體操隊核心運動員Simone Biles在比賽期間察覺需要先處理自己的身心狀態,所以在決賽前決定退出比賽。

    她的決定和說明,促使大家更加重視心理健康議題,以及體育領域的性侵害、性騷擾問題及 #MeToo 運動。(2017年美國體操隊爆出史上最嚴重的性侵案,上百位選手站出來指證遭隊醫性侵,Biles是其中一位長期受害者,也是唯一一位現在仍繼續參與國際賽事的倖存者。)

    ⁠🔎⁠為了抵制體操界性化女性的現象,德國體操隊選擇穿著覆蓋大腿的長褲型緊身衣上場。
     
    ⁠🔎⁠韓國射箭選手安山(An San),只因為剪短髮、就讀女子大學,便遭許多韓國網友列為「女性主義者」及「仇男」,並被嚴重攻擊。

    以上列出的,只是有被報導的部分事件。

    在台灣,我們偶爾還是會看到針對女性是否賞心悅目、男性運動員是否能有陰柔動作等各種爭論;也還是有女性運動員遭遇性騷擾等事件、從小訓練期間遭受性侵害的事件;各種數據也顯示女性在基層參與運動的比例仍然較低。

    這些現象都提醒著,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當下,前方還有更多的路要大步邁進。

    就像勇敢「破壞社會秩序」報名參賽的女選手Kathrine Switzer在跑道上被驅趕的50年後,再度參與波士頓馬拉松時所說的:

    「看看過去50年我們做的改變,未來的50年,我們肯定會做得更好!」
     
    下一屆2024巴黎奧運的Logo已經揭曉,法國作為主辦國,決定用一張女性臉龐,向女性運動員致意,並呼應1900年的巴黎奧運,就是首度開放女性參賽的奧運!

    曾經是大學田徑校隊的我,親身體會過運動帶給我的許多挑戰、成長與快樂。期待三年後的巴黎奧運,以及未來台灣基層的各種運動場域,都能看到更多人,從小到大,不分性別,在運動場上自在翱翔,揮灑汗水,為更好的自我而突破。

    也提醒大家,帕運會緊接著將在8月24日開幕,歡迎大家和我一起關注,繼續為台灣選手加油!

    最後,一定要向大家推薦我去看的這個「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去了解與感受女性參與運動的突破過程。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的體育發展更加平等、友善與茁壯!
     
    【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
    展期:2021/08/05-12/12,09:00-18:00
    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
    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中正紀念堂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管理處、臺灣國家婦女館、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