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老ㄕ的教學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戰國名將生死錄(擴充篇)】秦王嬴政─辣個一統天下的男人 本篇文章是戰國系列的延續,同時也是回應一些粉絲不斷提出的一個要求:「我們想看秦始皇的故事!」 坦白說,有關秦始皇,我個人很推薦兩個作者:呂世浩老師(著有秦始皇系列)以及李開元先生(著有秦崩以及秦謎)。這兩位的著作是一堵牆大的高牆,我完全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 在 劉薰愛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4 06:37:37

胡婷婷寫的真好,一定要看完~ 『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 當我覺醒後,我才發現,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無明的人。 有位女性朋友,才結婚幾個月就離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別人的臉色過生活。 她說,婚後先生就去上班,算是高收入的主管階級,她在家閒著無聊,偶爾去逛街購...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6 09:00:01
    有 225 人按讚

    【戰國名將生死錄(擴充篇)】秦王嬴政─辣個一統天下的男人

    本篇文章是戰國系列的延續,同時也是回應一些粉絲不斷提出的一個要求:「我們想看秦始皇的故事!」

    坦白說,有關秦始皇,我個人很推薦兩個作者:呂世浩老師(著有秦始皇系列)以及李開元先生(著有秦崩以及秦謎)。這兩位的著作是一堵牆大的高牆,我完全不及他們的萬分之一,自然也就不敢獻醜。但回想我能夠創作至今,就是有賴於粉絲們回應及支持,那我怎能一味閃避呢?所以我決定另闢蹊徑,今個兒來探討一個概念:秦王贏政的亂世領導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上述言論出自西漢學者賈誼的《過秦論》,簡單翻譯就是:秦始皇能統一天下,是因為前面歷代祖宗的累積,之後才水到渠成。光看這段話的意思,似乎秦始皇的統一秘訣有包含兩個字……靠爸。
    事實上,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崛起,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君主,之後才輪到秦王嬴政,要說前面幾位完全啥事都沒幹這顯然不太現實,不過以上有幾位君主其實是有機會提早統一天下,但卻在各自的原因下錯失良機,這才讓嬴政成功收割成就。
    到底這些先輩對嬴政的一統天下之路鋪設了什麼背景以及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就藉由不同時代間的對照來呈現秦始皇的獨特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秦王贏政時的戰國形勢。
    首先,秦國已經是無庸置疑的第一強國。當時秦國的版圖,擁有巴蜀、關中兩大糧倉,在軍糧後勤供應上不虞匱乏(尤其在秦國東進的高峰,當時北中南三路加起來有破百萬的大軍,竟然沒傳出缺糧危機,可見秦國當時加底有多麼雄厚);另外在北面佔據雲中、南方佔有漢中,成為出兵的良好橋頭堡;而最令人畏懼的,莫過於自商鞅變法以來完全被激起嗜血戰鬥力的精兵良將。秦王贏政坐擁以上資產進行統一大業,這個開局時在一片大好。

    再來,當時的韓、魏、燕三國基本就是戰五渣。韓國本就國土小底子薄;魏國於信陵君死後再無能統御大軍的人才,導致後來對戰秦國基本就是被完虐而屢屢割讓土地;燕國就更別提了,他們曾創下以60萬優勢兵力被8萬趙軍打爆的難堪紀錄,之後又被趙國連取數座城池,而同時期的趙國則被秦國壓著打,可見燕國軍事實力的虛弱。

    剩下齊、趙、楚三國,各有各的問題。
    齊國曾被多國聯軍擊潰倒插一點亡國,後來雖然復國成功,但昔日精銳的齊軍是一去不復返,不過齊國本身土地富饒,所以經濟實力依舊強悍,像是秦趙兩國於長平對峙時,就顯示同時期的齊國是有足夠的餘糧可供外銷。
    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40多萬的青壯年人口,這個巨大的人力損失造成趙國生產力始終無法重建,加上趙國位於北方苦寒之地,土地資源貧瘠(而且夠北邊還有因為資源更匱乏的遊牧民族隨時準備搶劫),所以已經無法和秦國抗衡;但趙國困苦造就當地民眾皆勇猛善戰,而且這個國家更是名將輩出,尤其是李牧,曾屢敗秦軍,是戰術上的不敗名將。
    楚國則是版圖、人口、物資都能跟秦國抗衡的大國,雖然軍事上屢次敗陣,但這個龐然巨物卻有難以想像的爆發力足以逆轉戰局。例如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首都遭到秦軍進攻,最後趙國成功說服楚國出兵,楚趙魏聯軍以絕對優勢兵力重創秦軍(但又話說回來,楚國後來曾組多國聯軍進攻秦國,卻被打得落花流水,可見楚國的戰力起伏實在太大)。

    進行了以上戰局分析,以秦國當時的能力,別說一對一,就算同時一對二都不是問題(像後來秦國北上滅趙時,同時出兵中路攻打魏國)。但是……若各國一致聯合抵抗又會如何呢?
    試想,如果齊國以豐富的財力支持各國(特別是戰力強悍的趙國),然後楚趙魏韓燕組成聯軍攻秦(理想上,最好讓李牧領軍),如此架式,只怕秦國依舊會吃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說到此處,秦王贏政之所以能統一六國,他作對的第一件事就是:延續祖宗功效卓著的戰略方針。
    例如秦王贏政繼續執行秦昭王時代的「遠交近攻」策略,對於最遠的齊國一直保持友好關係使這個東方經濟大國保持中立,同時積極猛攻韓、趙、魏地區,擴展東進的路線。
    也是贏政運氣好,齊國的末代君主田建本身就只顧自己死活,所以他非常願意配合秦國的外交政策,配合到其餘五國都被消滅了,齊國軍隊竟然都沒有主動援助他國的紀錄。
    後來秦軍一方面以東進大軍牽制齊國主力,另一方面命令滅亡燕國的北方大軍南下突襲齊國後方腹地,齊國最終在秦國兩路鉗形攻勢下迅速滅亡。而遠交近攻的戰略,至此以完勝告終

    而另一個延續祖先政策,甚至比祖先做的更超過的,是贏政他非常倚重外國人士。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歷代君主都有倚仗國外人士的紀錄,像是秦孝公重用商鞅(實施變法)、秦惠文王重用張儀(實施離間各國的連橫)、秦昭王重用范雎(遠交近攻)。但與此同時,秦國本土勢力也會反撲,像是商鞅就因得罪權貴而被誣告導致身亡、張儀曾經被秦國本土實力批評到出走他國(不過他還順道禍害了楚懷王)、范雎後來也被趕下相邦的寶座。
    贏政用他國人才可謂毫不手軟,最先是用韓國的水利工程師─鄭國主持工程,偏偏這個鄭國竟然是韓國的間諜,企圖用水利工程拖垮秦國國力,後來間諜身分曝光後,贏政曾發布逐客令好趕走所有外國人才,但後來楚國人李斯極力勸阻後,贏政收回命令,並在之後對外國人才更加倚重信任。比如:從韓國用半威脅的方式拐來韓非請教政務、重用楚國人李斯實施反間計並掌管司法、厚待魏國平民尉繚並向他請教軍事。
    說到此處,秦王贏政後來之所以能成為讓「書同文、車同軌」的秦始皇帝,或許就是相對於歷代先祖,他能更徹底的打破門戶之見而不局限於一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面提到的,是秦王嬴政如何繼承了先輩的優秀遺產。接下來則要提:嬴政又有何特別之處使他能達成前人未竟的事業?

    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注意,僅止於統一天下的過程),秦王贏政的目標導向明確,為達目的他更能放棄臉面而做最正確的事。
    像先前提到,為了顯示對尉繚的尊重,贏政竟讓他享受君王等級的待遇,而且對待他的態度異常恭謙有禮。而更經典的案例,就是他與王翦的互動。
    王翦,秦國王牌名將,日後滅趙及破楚的關鍵人物。但在最初討論破楚的準備時,王翦堅持一定要動用60萬大軍,與此同時,少壯派將領李信認為只要20萬即可,後來贏政選擇任命李信並解除王翦的職務讓她回老家。結果李信攻楚卻被狠狠挫敗(我前面提到,楚國突然爆發時其實威力很恐怖),眼看戰況緊急,贏政親自跑到王翦老家道歉認錯,而且之後對王翦的任何決策及行動表示全然的尊重。
    類似的場景其實數十年前也出現過,那是長平之戰後的秦昭王及白起。最初白起打算趁趙國慘敗的空檔,立刻猛攻趙國首都,但秦昭王認為秦國損失也很嚴重,阻止了白起的規劃。之後秦昭王發起新一輪的攻趙之戰,但戰況不利,在此期間,秦昭王屢次向白起徵詢意見,可面對白起的勸阻,秦昭王卻是惱羞成怒地一意孤行,甚至後來在別人的挑撥下,命令白起自殺,而各國對於白起的死無不拍手叫好。
    統一時期的贏政並非沒有犯錯,但他最厲害及可敬的,是他犯錯勇於承認並立刻改善,這樣的氣度及手腕絕對是領導人的典範。
    (不過,這不代表贏政是個好人。事實上,王翦重掌兵權後立刻用貪汙的方式損害自己名譽,尉繚則在贏政統一全國的時刻立刻逃跑並隱姓埋名;因為他們兩位都知道:嬴政刻薄寡恩,當人對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而且又理念相悖時,他將會毫不猶豫的消滅。)

    另一個使嬴政能完成祖宗無法成就的原因,那就是……身體健康好。
    別覺得我在搞笑,在賈誼提到的秦始皇前六代君主,其中一位是秦武王,此人最喜歡跟別人比力氣,結果有一次他跑去舉鼎(大家可以想像成今天健身房的挺舉或是硬舉動作),由於鼎實在太重,他竟然舉到一半就被活生生壓斷小腿骨,最終傷重不治,堪稱是做死君王代表的楷模。
    六代君主中,真正搞笑(或說悲劇)的存在則是秦孝文王,這位老兄是秦昭王的接班人(順帶一提,秦昭王就是在長平之戰擊敗趙國,並在任內參與聯軍破齊,是秦國真正能獨霸天下的關鍵領導人),秦昭王活了74歲,在位時間是戰國諸多君主中最長的56年,所以秦孝文王足足當了15年的儲君。好不容易秦昭王過世,秦孝文王登基,然後……然後他就死了,是的,沒開玩笑,他老兄只當了3天君主就下崗。
    其實秦孝文王活了52歲,在那個時代算是命長,所以我們還可以說是他老兄命不好。可接下來的君主,也就是秦王嬴政的老爸─秦莊襄王,就實在是身體出問題,因為他31歲接班,然後3年後就葛屁了。
    比較起來,秦王贏政就很保重龍體,沒有進行什麼損害身體的小愛好。而且就某方面來說,秦始皇的身體素質可謂強悍至極。想想他後來為追求長生不老,吞了一大堆煉丹出來的重金屬化合物,竟然還能撐到50歲才掛掉,這種把命玩那麼久才下線的硬朗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地。所以我才說,身體健康好,那是很重要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嘮叨話說到這(目前是3000多字,大家還撐得住嗎),我想表明:其實秦始皇能成就統一大業,有他的個人特質,但不可忽視過去先輩們的累積。就好像現在是由過去層層累積而成,而歷史就是嘗試將過往給理清楚,好讓人更了解現在的狀況。

    話說到此處,這也就不難理解呂世浩老師為何寫完第一本的秦始皇後,第二本則寫下秦國大致上的過往歷史,因為沒有歷代先人,秦始皇難以孕育。
    但如果處處都只遵從過去,秦王嬴政又豈能成為影響後世的秦始皇帝,以至於後人會有「百代皆行秦政制」的感嘆(別的不說,皇帝這詞就是嬴政他個人的創意,而他堅持的郡縣制,更是現在行政區劃分的雛形,同時在理念上領先當時大部分地區好幾百年)?而要了解秦始皇有多獨特,李開元先生則有匠心獨運的佳作。
    (話又都回去我的開頭了,所以其實大家一開始就聽我的話,趕快去看兩位老師的作品,這樣我少點囉嗦,看官也節省時間,不是挺好的嗎?又話說,我這麼賣力推兩位老師的作品,然後從頭到尾就沒收過一分錢,兩位老師作品的出版社是有沒有看見?看見的話,我也不要求錢,就以後多給點好處照顧一下就行了,我這人一向很好說話的。)

    但其實真正讓我感嘆的一點是……秦王嬴政一統六合,表現的是多麼英明神武?後來秦始皇帝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老想當神仙的結果就是直至死前都沒好好立接班人,導致一個劃時代的帝國迅速的土崩瓦解,那時的他又是如何的愚蠢?
    不過我也沒法批評他,畢竟我的才智又豈能比的上嬴政的萬分之一?而我的劣根性又有比嬴政少上半分?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達成其中一方面的人本就不多,同時把握兩方面得宜的人更少,與我而言,在知道自己不如人智的同時,只能勉勵自己往自知者明的方向邁進,最起碼這能讓我捫心自問時能夠比較好交代(這只是握自己個人的定位,大家可別都學我呀,何況我自己都還沒做好)。然後我簡單的二分,為嬴政的出色之處喝采,為嬴政給我的體驗感到嘆息,如此成就我這暫時性的一家之言。

    而在給現在的我留下註解之餘,也是答謝讀者們的願望,未來的路上,也是請大家多多指教了。

    圖片為:
    左─後人想像的秦始皇
    右─日本漫畫家想像的青年嬴政(出自王者天下)

    其實秦始皇的相貌,尉繚有形容過: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
    但我覺得......這說了等於沒說,因為我看不懂呀!

    #嬴政
    #大推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
    #力推李開元老師的秦謎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8 09:15:00
    有 221 人按讚

    【戰國名將生死錄】田單:逆轉絕境的關鍵

    在兩岸對峙的時代,金門做為國防最前線,處處充滿著戰爭氛圍。而在金門制高點的太武山上,刻著「毋忘在莒」,是蔣介石總統巡視金門時所題,其用意是引用戰國時期幾近滅亡的齊國最終成功收復失土的典故,以此鼓舞國人反攻大陸的士氣。
    但當我了解戰國歷史,我其實蠻想吐槽這個典故引用的有些問題。因為的確齊國當時有莒和即墨兩座孤城苦苦支撐,而且莒城的領導人,正是齊國君主─齊襄王;但真正逆轉的關鍵,其實是即墨城守將─田單,所以如果真正要考據細節,或許當初應該寫的是「毋忘在即墨」或是「毋忘在墨」?

    好的,吐槽非我本意,還是好好了解戰國時代最曲折離奇的復國戰役,以及這當中的關鍵人物─田單的所作所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絕處顯智勇

    田單,齊國王族成員之一,他本來在首都臨淄的市場擔任官員,名聲及地位都不顯著。
    當燕國名將─樂毅,領軍橫掃齊國之際,田單先是和族人搬遷到安平城,之後眼看燕國軍隊銳不可擋,於是田單一早就交代族人做好落跑的打算:「你們趕緊把車軸凸出輪子的地方鋸斷,並且用鐵皮包覆整個車輪。」
    等到安平被燕軍攻陷,城內許多達官貴人乘車出逃,但他們的車軸太長,很容易跟其他馬車相互碰撞,沒一會兒功夫,就因車軸斷裂或是車輪破損而無法繼續前行。而田單的族人卻在混亂的車潮中順利疾馳,平安無事的逃進即墨城躲過追擊。

    好不容易逃到即墨,田單馬上就收到噩耗:「即墨大夫先前領兵出戰,結果當場陣亡。」還沒等田單安頓好,又一個消息傳來:「田大人,城中軍民聽說您有先見之明,使自己跟族人得以逃出生天,大家覺得您可以信賴,一致推舉您領導大夥抵抗燕軍。」
    雖然田單擁有王族身分,但僅憑著「很會逃難」這點,就可以被推舉成領導,不難推測:即墨城此時已無人才,這才急病亂投醫的找上名不見經傳的外來戶。
    幸好田單非同一般,新官上任的他,先將妻妾編入到軍中進行輔助性工作,自己更是親自參與到防禦工事的勞動。看到領導這麼親民敢拚,全城軍民對田單好感度不斷提升,同時挫敗了燕軍的進攻。這讓領軍的樂毅感到即墨城並不好惹,為避免徒勞無功的損失,樂毅改採包圍策略,雙方就此陷入僵持。

    逆轉心理戰術一:離間

    雖然田單在危局中開始站穩腳跟,但他很快發現……軍民們戰意非常低落。
    畢竟齊國遭逢前所未有大敗,加上先前即墨大夫領軍出戰又被殺個落花流水,雖然田單接任指揮後組織多次成功的守城戰役,但在損兵折將、外無援兵的情勢下,充其量只是延緩即墨城淪陷的時間,而身處長期被包圍且沒有盼望的壓力下,城內軍民自然士氣越加低落。這使田單意識到:必須先讓軍民重拾獲勝的希望。

    或許是齊國國運尚未衰竭?後來燕國君主過世,新繼任的燕惠王對樂毅充滿偏見,這就給予田單可趁之機,他立刻派人散布謠言:「樂毅之所以遲遲不攻下齊國剩下的兩座城池,根本是想擁兵自重並且自立為王。要是換其他真正肯打仗的燕國將領前來,即墨城只怕早被攻破了。」
    結果新繼位的燕王還真聽信謠言,任命騎劫替換樂毅統帥的職位,樂毅則在接到命令後,就立刻出走他國,於是田單逆轉路上的最強阻礙就此消失。

    逆轉心理戰術二:裝神弄鬼

    之後,田單下令百姓在城內祭祀祖先(這其實是逼不得已,因為原先祭祖應該要去到城外的埋葬地,但此時即墨被燕軍包圍,所以只能在城內遙祭),估計是供品內容太豐盛,結果吸引一大堆飛鳥空降到城內啄食。
    (話說我看到這段紀錄時,心裡頗為驚訝,因為在某些史料中,可是紀錄即墨被圍城5年,然而現在城中百姓竟還有這麼多餘糧可以搞祭典,究竟即墨城原先的儲糧有多麼豐富呀?)
    看到成群的飛鳥一陣又一陣的飛入即墨城中,之後又在城頭盤旋圍繞(估計是還沒吃到供品的鳥捨不得離開),城外的燕軍覺得非常詭異,城內的軍民也覺得此景慎奇,此時田單突然臨機一動的宣布:「各位,此情此景是在表示……有天神要降臨即墨幫助齊軍了!」

    覺得田單的發言很逗嗎?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更逗。因為有一名小兵竟然主動找田單說:「我就是你說的天神。」
    田單聽完小兵的話,他的反應是……真的把他當神在拜。甚至廣播全城上下說:「鄉親們看!神仙真的下凡了,我沒亂蓋各位吧。」說完就當眾對小兵膜拜,搞得全城百姓也跟著集體膜拜。
    這下小兵頂不住了,找機會跟田單說:「不好意思,我騙你的,我其實根本不是神仙。」
    田單說:「X的!我當然知道你不是神仙!但現在你必須陪我把這個謊說到底,少在那邊跟我雞雞歪歪!」
    於是田單繼續隆重包裝小兵,除了定期在人前把他當師父膜拜,還不時搞些走訪行程,讓神化的小兵去安撫悲觀的百姓,如此的「神」操作,竟也讓城中士氣活絡起來。
    不過田單很清楚,謊言只能振奮一時,他必須更強烈地振奮軍民敢戰的心態,趁勢打破僵局。歷經多次盤算,田單決定將心理戰術繼續升級,同時在心中默念:「同胞及先祖們,原諒我要徹底利用你們……」

    逆轉心理戰術三:損人利己

    對於在城外燕軍來說,曠日持久的包圍也在消磨他們的作戰意志,陌生且充滿敵意的異鄉,使他們對於故土更加思念。與此相反的,是磨刀霍霍的燕軍主帥─騎劫,他太期待透過一場大勝證明自己能力遠超樂毅,甚至成就「滅齊」的不世之功。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股傳言在軍中逐漸瀰漫:「如果燕軍將俘虜的齊國士兵實施劓刑(也就是割掉鼻子),並擺出來示威;再開挖即墨城外的齊國墳墓,將齊國人祖先的遺體分屍,這樣即墨城內的軍民一定精神崩潰到無法再戰呀。」
    聽聞傳言的騎劫決定迅速執行,於是即墨城外,先是出現眾多沒有鼻子的齊國俘虜,他們的臉上有著一看就令人作噁甚至還有些血淋淋的深邃大洞;之後燕國人還在城頭下剖開棺木,對一具具遺體挫骨揚灰。

    「哥!我一定為你報仇!」一個認出城下親人面孔的小兵歇斯底里的捶胸頓足。
    「子孫不孝呀!」看到城外墳墓區出現的濃煙,城內的平民痛哭流涕。

    聽到城內的齊國軍民哭的哀鴻遍野、震天價響,騎劫得意的想:「看來齊國人很快就不行了。」
    同時,田單看著城內情緒崩潰的軍民,他正等待他們的反應,過一會兒,他聽到粗暴且急促的腳步聲,然後一群人衝過來向他下拜吼道:「請大人下令出戰!我等粉身碎骨也要向燕賊報仇!」聽聞此言,田單冷靜地想:「大事成矣。」

    火牛夜襲

    過一段時間,騎劫見到來自城內齊國使者,他卑微地說道:「即墨願降,此番前來,我等帶來千溢精金奉上,願歸降之日燕軍可以放過城中軍民,別劫掠我們。」
    聽聞齊國使者發言,燕軍響起一陣陣歡呼,這難啃的堅城可終於陷落,如此完全攻陷齊國並衣錦還鄉的日子應不遠矣。

    同一時間,田單清空糧倉中所有剩餘的糧食為齊軍舉辦饗宴,宴席中,田單說道:「各位,這是我等在城內的最後一餐,因為今晚我決心與燕軍決一死戰!我欲徵召壯士出城作戰,請問諸位誰願擔當此任?」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站起來答道:「我願往!」
    於是田單挑選5000精銳,並從城裡收集了一千多頭牛,讓人在牛角上綁好尖刀、牛身披上畫有蛟龍圖案的大紅綢絹、牛尾綁上漬滿油脂的蘆葦。然後就在深夜,田單命人把城牆鑿出幾十個洞穴,之後用火點燃牛尾並將牛從洞穴中趕出,5000精銳則緊隨其後向燕軍殺奔過去。
    因為投降消息而完全放鬆警戒的燕軍,本睡著難得的安穩覺,結果卻被一陣詭異的怒吼聲吵醒,還沒等搞清楚狀況,只見眼前一陣火光衝起,然後一群全身斑斕前所未見的怪物直接衝撞而至。有些人根本就是呆立當場,然後就被怪物撞飛或是被尖刀戳入而死,大部分人下意識的拔腿狂奔,就在一陣驚魂後,當他們發現所謂的怪物是被化妝的牛隻時,衝鋒而至的齊軍精銳展開第二波更強力的奇襲,對著潰不成軍的燕軍就是一陣屠戮。此時留在城內的老弱婦孺敲擊銅器,為城外奮戰的齊軍將士助威,被打矇的燕軍以為有更大的攻勢要發動,嚇得更加抱頭鼠竄。那個自以為可以遠超樂毅的騎劫,連像樣的命令都未能發出就死於亂軍之中。等到天明,即墨城解圍,燕軍主力徹底被打殘,而那一晚發生的「火牛陣」則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詭謀。

    即墨城的勝利只是田單逆襲反攻的開端,隨後,田單繼續向其他被佔領的齊國城市進軍。此時,扣除在包圍莒城的燕軍還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其他地區的燕軍因為要把守廣大的敵戰區,大多是軍力分散的小部隊,而且他們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遠離一線戰場,戰力早已下滑;另外,齊國百姓對曾經掠奪他們財物的燕軍深惡痛絕,就等著合適的時機點反抗。總結,燕軍天時(戰役時間拖延過長)、地利(身處陌生的敵佔區)、人和(自己軍力若少且得罪當地民眾)全失,田單則是把握大勝餘威,於是燕軍被驅趕回原先國境,齊國原來70多座城池盡被收復。重返首都的齊襄王封賞田單為安平君,並讓田單執掌軍政大權。

    能完成戰國史上最大的復國行動,自然與田單高超的軍事才能脫不了關係,撰寫田單列傳的太史公司馬遷就評價:「用兵需要奇正相生,田單用兵之初有如處女的沉靜柔弱去誘使敵人,等到時機成熟,用兵卻像狡兔般快速敏捷,使敵人在奇謀中轉瞬而敗。」
    但我覺得扣除絢麗詭變的戰爭藝術,還有一個使田單能締造奇蹟的原因,以及這個人真正使我著迷的地方。

    老ㄕ一己之見

    時間快轉到田單復國的末期,燕軍雖遭逢大敗,但仍佔領幾座原先國境線上的齊國城池。
    當時田單準備進攻狄城,臨行前去拜見有名的智者─魯仲連。沒想到魯仲連說:「你攻不下狄城的。」
    田單忿忿不平地反駁:「我曾以區區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帶領殘兵敗將就打敗了燕國並收復失地。怎麼可能攻不下一座小小的敵城?」沒想到後來田單猛攻狄城3個月,卻始終無法攻克,就連齊國小孩都編童謠嘲笑田單的徒勞無功。
    田單趕緊找魯仲連問:「先生是怎麼預言出我攻不下狄城?」
    魯仲連回答:「你從前在即墨時身先士卒並與民一同勞動,坐下去就編織草袋、站起來就舞動鐵鍬。所以當你號召軍民,大家都願意奮勇作戰。但現在你就顧著數算封地的稅收,平時又奢華打扮的玩樂。你只貪生的歡樂,沒有戰死的決心,這就是你攻不下狄城的原因。」
    聽聞此言,田單說:「我有決心,先生您就看著吧!」第二天,田單親自站到敵軍的攻擊範圍內為攻城部隊擂鼓助威,狄城轉瞬間就被攻克。

    另一個故事,則是田單有次與趙國名將─趙奢談論軍事,他對趙奢說:「將軍指揮才能之高無庸置疑,但我覺得你主張大兵團作戰實在很有問題。因為兵士徵召數目過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這是自破之道呀。如今你認為一軍之將要領兵十萬、二十萬才足夠,可你看古代帝王用兵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候臣服,所以我覺得將軍的用兵理念大有問題呀。」
    沒等田單喘口氣休息,趙奢立刻表示:「我看你根本不懂得形勢變化!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所以三萬人已經是足以控制戰局的大軍。但當初的萬國如今已經聚集成七國,遠超古代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現在統領三萬兵馬,野戰中不佔優勢,更無法在攻城時進行包圍作戰。你拿古代的例子跟我談現代的軍事?所以我覺得你根本不懂軍事及現實呀!」
    田單聽了,感嘆道:「我想的太淺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當人位高權重之時,是否能持續認清現實並作出正確的行動?
    歷史上有太多人物拒絕承認錯誤,並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比如:秦始皇迷信永生而至死未立繼承人導致秦朝在權力鬥爭中滅亡、隋煬帝三征高麗而天下糜爛最終死於叛軍之手、崇禎皇帝為顧面子而拒絕向滿州人停戰使明朝在兵禍中崩潰……
    田單的軍事才能締造戰場的奇蹟,但擁有卓越才能的他,亦免不了有犯錯的盲區。不過田單總是能立刻承認錯誤並且作出正確的補救,我想這也是為何使國力大損的齊國在日後依然能影響天下大勢,由此可見田單的難得之處。

    很多時候,我總會白日夢的猜想自己與歷史人物間的問答。如果我真有機會訪問田單,當我問:「你覺得自己能復國的秘訣是什麼?」
    我在猜田單是否會如此回答:「最大的秘訣是,始終保持清醒,認清形勢、他人,以及最重要的……認清自己是否保持清醒。」而我可能在問答結束後這麼對他說:「田單,真乃大丈夫,吾輩當效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田單號巡防艦

    好的,我知道大家一定很傻眼:放這張照片是什麼神邏輯?
    主要原因是我找不到合適的配圖,索性直接把我國海軍的同款紀念名艦艇拉出來。
    雖然田單是當之無愧的名將,但用來當海軍艦艇名稱,總覺得怪怪的。像同級別的一號艦,取名自鄭成功,挺好的;二號艦取名自鄭和,也不賴;但三號艦之後依序是:繼光、岳飛、子儀、班超、張騫、田單、銘傳、逢甲,沒一個是水戰專長呀!難道中華文化中找不到相對應的水戰菁英人名?
    比如......周瑜號巡洋艦?這夠有名了吧?或是......施琅號巡洋艦?大家給過嗎?
    啊!我還想到一個也是挺有名的水師提督,但我想等一下說出來,大家應該都覺得我是神經病吧?事實上,如果國防部真的取這名字,我會懷疑咱們軍方應該ㄎㄧㄤ的太嚴重了。

    常昆號巡洋艦(然後後繼艦可以取名叫常威,好的,我是神經病)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03 20:01:09
    有 130 人按讚

    201909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亂世修行,香港是個好道場。

    林花謝了春紅!

    香港年輕人拚死保護的,是這朵香港自由之花。

    他們有些被你打爆了眼,他們有些被你打斷了腿。拉了過千人,重傷百多位,但他們沒有畏縮。

    因為他們有夢。

    他們的夢,在煲底,除罩相認!

    抗爭的精神不在於成敗,乃在於著意對錯。

    林鄭政府的背後指揮政權,毛病在於沒有一套是非信念,沒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理想。

    作反是革命,革命是奪權,奪權為了執政,執政為了發財。

    然後期望自己子孫世代執政,繼續發財。

    共產政權成功,就是人類整體文明的失敗。

    歷史上,文明不會失敗!

    全世界看著這場蜻蜓撼柱,以卵擊石的抗爭。

    沒大台,無指揮,沒有代表領袖,沒有對話窗口,如何進一步抗爭?如何解決亂局?

    中國歷史上,強秦以無敵之姿,併吞六國。

    強橫的軍事力量,嚴苛的行政監管,各式惡法,視民眾如螻蟻。但幾個社會基層,陳勝吳廣,揭竿一起,天下響應。

    最初也是無大台,無組織,慢慢便發展成項羽兵團,和劉邦兵團,兩條路線。

    項羽是楚國貴族,出身好,人英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有優良的血統背景。

    劉邦是地痞流氓,來自里巷之間,但知人善任,目光如炬,有胸襟,聽意見。

    這便發展出一個楚漢相爭的大時代。

    林鄭借一段外洩的禮賓府與嘉賓對話錄音,告訴天下,今日特區政府,並非完全由她一人駕駛。

    她背後有兩股勢力在纏鬥。

    一股是焦土攬炒,一股是保持繁榮和理非。

    她突然透露,考慮使用一條古老的女皇法例《緊急法》來應付今日亂局。不惜摧毀一切,嚇走外資,將香港打散。

    她吩咐的商務局局長邱騰華剛開完記招,解釋《緊急法》;那邊廂《環球時報》,翌日立即出了一篇義正辭嚴的社論:

    目前未具備條件,在香港進行一國一制;
    香港有需要進行高度自治;
    否則將會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這對中國整體利益有損害。

    社論在警告林鄭月娥不要輕舉妄動,要照顧北京各路山頭在香港存放的九萬億貪污得來的資產。

    相信從今以後,林鄭和邱騰華,不敢再提起《緊急法》這三個字了。

    大陸人視財如命,任何行動,搞散香港樓市股市的,就是殺父仇人。

    那些在港管理萬億資產以上的白手套,本來上下其手,老鼠倉,贏了自己輸了歸公司的,如果資產價格跌了一半,他們如何交數?

    亂了一百日,樓市不能跌,股市不能跌,這幫人繼續入市,不是為香港,不是為國家,是為他們自己。

    這幫大陸和理非勢力大,還是鐵腕治港,不惜玉石俱焚,要香港壽終正寢的鷹派勢力大?

    從香港局勢,看到了北京的兩條路線,貫徹中美貿易戰中,大陸的兩條路線。懲罰性關稅已在執行,劉鶴仍在努力求和中。

    特朗普看穿了北京的矛盾。

    共產黨的敵人,永遠在黨內。

    美國不用急。

    《易經》六十四卦中,有所謂四大難卦,四大難卦的困難各有不同,處境各異,但互有關連,環環相扣,就好像回歸以來這廿二年的香港問題一樣,我們應該好好研習這四大難卦中的古人智慧,才能找出對症下藥的方向。

    四大難卦,分別是屯卦、習坎卦、蹇卦和困卦。

    屯卦是萬事起頭難;習坎卦是危機四伏;蹇卦是山窮水盡;困卦是坐困愁城。

    四個卦連起來,就是香港回歸史,也是現今全港各階層怨氣沖天的人生寫照。

    《周易》第三卦水雷屯卦,上卦是水,下卦是雷,卦象是水雷屯,是易經的第三卦。

    第一卦是乾卦,乾為天,象徵宇宙規律。第二卦是坤卦,坤為地,象徵現實人生。有天地之後,萬物就開始生長。

    屯這個卦,上卦為坎,代表水,本義為陷險。下卦為震,代表雷,本義為動。所以,孔子說,動乎險中。

    再看回這個卦象,一片大海,裡面有雷電震動,就似一個巨大的力量在醞釀變動。這個是自然界的洪荒時代,上天造化仍在草創階段。萬事起頭難,這個時候,應該先安頓下來,想發展也沒有機會。

    《易經》提醒我們,〝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勿用,是不要用。不是絕對否定,只是放在那裡不要用,如果主動用,反而出毛病。「有攸往」是有所往,有條路在前面,但不要用。「利建侯」是打好基礎。

    九七回歸,香港要實踐一個前未所有的政治理念 -- 一國兩制,用的方法是港人治港。

    這個就是屯卦了。

    外面風大雨大,內裡想做點什麼,但如孔子說的,動乎險中,當然頭頭碰著黑,焦頭爛額了。

    屯卦的爻辭,有三次提到「乘馬班如」,即使騎上馬背,亦只會團團轉,寸步難行。愈想一日千里,愈是原地踏步,白費氣力。

    這個畫面何其熟識?不單是香港回歸的寫照,也是我們開展每一件事,到每一個新環境的寫照!要建立一個事業,要做成一件事,甚至剛出國留學的學生,一開始時,不就是屯卦這個景象麼?

    第二個難卦是《周易》第廿九卦習坎卦。

    上卦是坎,代表水;下卦也是坎,也代表水,習是重覆,上下都是水,水的本意是陷險,那就是險阻重重了。

    經歷了屯卦那種萬事起頭難的始創階段,就走入習坎卦那種福無重至,禍不單行的境況。

    時運不濟的人,都有這種經驗,困難不是單獨來的,屋漏兼逢連夜雨,一定要令你筋疲力盡。但《易經》提醒我們,「有孚,維心亨,行有尚」。要有信心,維持安定的心,這樣便在危險中都可以得到亨通了。

    重重困難都還會亨通?看看這個卦的第二爻和第五爻,上下卦的中爻都是陽爻,得中實在,另外四爻都是虛的,代表中間很實在。內心真誠,而水流是常性的流水不腐。險,這個東西總是會過去,只要有信心,困難總會離開的。

    第三個難卦是《周易》第三十九卦蹇卦,水山蹇。

    上卦是水,本義是險,下卦是山,本義是止,又為阻。古人見山就會停下來,所以止。現在山上還有水,水就是危險,又有山又有水,險而且阻,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

    蹇的字義,寒字下面是足,足寒,就是跛腳,受了傷走不動,寸步難行。

    《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序中,蹇卦的前一卦是睽卦。火澤睽,二女同居,其志不同,是反目,意見不合。「睽者乖也」。乖,就是乖張,個性的偏激。過份的乖張,就有困難,所以,就是蹇卦。

    今日香港,經歷了屯卦的始創艱難,然後亞洲金融風暴,科網狂潮,沙士瘟疫,信貸危機,樓價瘋狂,貧富懸殊、送中惡法等等習坎卦的困難,無論官員、政客、警察都歇斯底里的乖張偏激,所以,踏入了蹇卦的山窮水盡處境了。

    第四難卦是第四十七卦困卦。

    上卦是兌,兌為澤,本義為悅。古代人和動物都需要水,見到沼澤就開心。下卦為坎,代表水,本義是陷險。澤水困,澤在上,水在下,澤中的水都從下流走了,澤中無水,就是困,坐困愁城。

    困卦的卦辭中,有句「有言不信」。

    《易經》的意思,人在困境中,談什麼都沒用,根本不會有人信你。

    困卦是無計可施,特色是有言不信。這個時候,身邊的人都雞飛狗走了,一般人都認為你有困難,跟你一起不是同樣陷入困難麼?所以,說什麼都沒用,根本無人想聽。自己的困難只有自己面對。

    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試過這樣的境況了,今日的特區政府,何嘗不是如此?

    《易經》的四大難卦,好像是為了記錄香港回歸的經歷來寫的。
    先有屯卦的始創艱難,然後是習坎卦的禍不單行,發展到蹇卦的山窮水盡,今日是困卦的坐困愁城。

    如何在這個有言不信的困局中打出一條血路來?

    在《易經》的哲學中,有病就必然有藥。既然《易經》在五千年前,就描繪出今日香港的狼狽,那它應該具備解決的智慧。

    根據傅佩榮教授的研究,易經有四大自求多福的卦。根據它們的卦德走,就走出一條血路。

    它們是損卦、履卦、井卦和鼎卦。

    《周易》第四十一卦損卦,山澤損。

    上卦是艮,艮為山。下卦是兌,兌為澤。山在上,澤在下,湖中映照了山的倒影。水在下,潤澤了山上的動物植物,使山更為生意盎然。山是高的,澤是低的,低下的澤幫助高聳的山,使它更為美麗。易學中,上卦是代表別人,下卦是代表自己,所以是損己利人,不為什麼。

    為什麼山澤損的損是好的?因為損己利人,這就是損卦的基本精神。

    損卦有幾個基本條件,第一,要誠信。是真誠的損己為人,不是勉強,不是別有機心,等待回報。或者像「為人民服務」的口號,說說而已。

    第二,要有奉獻的心,有奉獻的心就不用擔心了。願意損己利人,會普遍受到歡迎,困局容易不攻自破。

    損卦的精神,和那股醒目仔風氣似乎南轅北轍,這就關乎政府官員的人格特質了。

    官員的福利要攞盡,企業的利潤要賺盡,有權的人一定要使盡,在這種共業之下,如何開展損卦精神?

    《大象傳》說:以懲忿窒欲。抑制憤怒,謹慎慾望,就能實踐這種利他所為。

    西方亦有〝吃虧就是佔便宜〞之說,這並非口舌可以解釋的道理,實踐過後,方能冷暖自知。

    第二個是第十卦履卦,天澤履。

    上卦是乾,乾為天。下卦是兌,兌為澤。天在上而澤在下,各安其位,謹守分寸。履的原意是鞋履,引伸為走路,個人為價值觀,社會為核心價值,即一個社會人人遵守的規矩。在人生的大路上,言行能中規中矩,就合乎禮儀規範了。

    履,就是依禮而行。這就是所謂的倫理了。

    政治,要有政治的倫理,家庭有家庭的倫理,講求長幼尊卑。現代人很多看不起這套觀念,在大陸,因政治運動更將這套價值破壞拆除。父母兒女,老師學生,上至政府,下至公司,倫理敗壞,就困難叢生了。

    這個禮,不單是禮貌的禮,而是一切古時留下來的規矩,所謂禮儀,是指人生之路上的合宜表現。

    政府失禮,民心就不服;上位的人失禮了,下面的人就乖張狂亂。要打破困局,就要重拾禮儀,由政府做起,一切依禮而行,才能反敗為勝。

    跟著下來的,是《周易》第四十八卦井卦,水風井。上卦是坎,坎為水。下卦是巽,巽為風,在大自然是風,水風井。上面是水,下面是木(巽在五行是木),水裝在木裡,將水從井中打上來。

    古代社會,改邑不改井,意思是,整條村莊搬遷,但井不能帶走,所以,大家要遷就它。

    井卦六爻,是一步步修井的故事,最後,「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意思是,井口收攏完成,不要加蓋,有誠信,最後大吉祥。

    走完履卦,一切合乎禮儀之後,就要修井。修井是一步一步走下來,不加蓋,要大家都有水飲,這就大大吉祥。

    井卦的精神,在於有福同享。

    香港的一個根本問題,是貧富懸殊。井開了,修好了,但加了蓋,極少數人有水飲,但大部份人沒有了水,民心就乖離散渙了。

    政府的工作,不但在於修井,還要保證沒有加蓋,井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是有福同享的一個指標。

    最後,是《周易》第五十卦鼎卦,火風鼎。

    上卦是離,離為火。下卦是巽,巽為風,巽也代表木。所以,是火在上,木在下,燃燒煮食,鼎,是煮食工具。後來引申為國家重器,作為國家的象徵。

    鼎重要,因為可以將生的食物煮熟,人民的生活就得到改善,鼎又是國家的象徵,一個鼎站起來,最重要是三隻鼎腳,象徵最基層的人民,人民站起來,就是一個國家建立起來。但鼎要煮食,要先將舊的食物倒掉,才可使用。這就是鼎卦去舊納新的精神。

    當用了損己利人的損卦,依禮而行的履卦,到有福同享的井卦,到站起鼎來,去舊納新,「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養聖賢來做什麼?服務民眾啊,真正的為人民服務啊!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鄧小平的構思,也是九七政權移交的基本精神,一旦不守信諾,乖離設計,施政便寸步難行了。

    香港亂局的出路在於回歸港人治港雙普選。有香港人授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北京按一國兩制的守則不作騷擾,便是香港出路了。

    https://youtu.be/IdJoaGn9yh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