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打臉名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補充一下:為什麼有這場選舉?直轄市區長不是派任嗎? 答:行政院頒定的原住民地區又分成30個山地鄉當中,其中6個,也就是台北縣烏來鄉、臺中縣和平鄉、桃園縣復興鄉、高雄縣茂林鄉、桃源鄉及那瑪夏鄉隨著六都的確立,將從原來的縣轄鄉改制為市轄區,因而失去地方自治團體的身分。 為了解決山地鄉在改制為區以後,...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 在 劉珞亦(法白Roy aka 陸伯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5:25:12
大家好,歡迎來到憲法小教室。 再過兩個月就是律師司法官考試的一試,前年出了一題很有趣的題目,我們來看一下。 - 2008 年後某次選舉後,乙問甲:「我戶籍所在地的選區,為何有 4 位當選人?」該次選舉最有可能是: (A)立法委員選舉 (B)省議員選舉 (C)縣議員選舉 (D)區長選舉 - A:按照...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 在 劉珞亦(法白Roy aka 陸伯言)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7:12:47
大家好,我是伯言,伯言的伯,伯言的言,歡迎到憲法小教室。 一試將近,蘇試也是,所以我們來看一下一試的題目。 去年一試出了一題很有趣的題目,我們來看一下。 - 2008 年後某次選舉後,乙問甲:「我戶籍所在地的選區,為何有 4 位當選人?」該次選舉最有可能是: (A)立法委員選舉 (B)省議員選舉...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 在 打臉名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補充一下:為什麼有這場選舉?直轄市區長不是派任嗎?
答:行政院頒定的原住民地區又分成30個山地鄉當中,其中6個,也就是台北縣烏來鄉、臺中縣和平鄉、桃園縣復興鄉、高雄縣茂林鄉、桃源鄉及那瑪夏鄉隨著六都的確立,將從原來的縣轄鄉改制為市轄區,因而失去地方自治團體的身分。
為了解決山地鄉在改制為區以後,將會變成派出機關,喪失既有的原住民自治。因此,2014年《地方制度法》再次修法:將直轄市中自山地鄉改制而成的區稱作「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屬於地方自治團體,並且比照鄉、鎮、縣轄市的相關規定。擁有地方自治權限,並延續原住民族自治的傳統文化。同理,也設有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會以進行地方自治。
因此,行政區劃中的區並非所有區都是市政府的派出機關,也有少數的區可以選舉區長及區民代表。而他們準確的稱呼是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資料來源:https://dailycold.tw/15111/theelectionofdistrictchiefs/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 在 立法委員孔文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消息》~直轄市原住民區的好消息!文吉修正「政治獻金法」第12條,保障六區區長、區民代表、里長擬參選人的公平權益!獲內政委員會支持通過,不久應該即可三讀通過。
本條僅文吉提案修正:「政治獻金法第12條」
針對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其轄內,6個山地原住民區(指烏來、復興、和平、茂林、桃源及那瑪夏區),恢復公法人地位後,修法增列其區長、區民代表及區里長,亦能適用政治獻金法的相關規定。
在主管機關-內政部及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在場委員的支持下,順利通過文吉所提之該條文的文字修正!
以下修正,適用明(107)年底之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區民代表及區里長選舉:
1.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擬參選人:自該公職任期屆滿前八個月起,至此屆選舉投票日前一日止。於此期間,擬參選人得收受政治獻金。
2.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區里長擬參選人:自該公職任期屆滿前四個月起,至此屆選舉投票日前一日止。於此期間,擬參選人得收受政治獻金。
文吉認為原住民區長、區民代表及區里長於政治獻金法中的增列,讓未來每位擬參選人於下屆地方選舉時都可適用。俾讓有志出來投身服務的原住民籍菁英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原鄉基層選舉,兼顧原住民族的參政權益及選舉公平性,這對6個山地原住民區的原住民鄉親真的是個好消息!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個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次我們努力著檢視(首都的)市長候選人,但即使只看選舉,也應該注意其他職位。(有人背得出來九合一是哪九個嗎?)
馬英九總統還有一年半,屆時別忘了也要檢視立委候選人,以及明年上半年恐怕就得先把 #不在籍投票 吵完。
無論如何,繼續奮鬥與監督吧。
註:
九合一選舉,候選職位為:直轄市長6名、直轄市議員375名、縣市長16名、縣市議員532名、鄉鎮市長198名、鄉鎮市民代表2,096名、村里長7,851名、山地原住民區長6名、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50名。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恐怕是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變為自治團體,詳見《地方制度法》第四章之一(第83-2條至第83-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