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考過後、開學之前是大學新生最期待卻有點緊張的一段時間🤣 不知不覺我也要升上三年級了,如果問說對法律系新生有什們建議的話,我覺得有下列十個🤣
-
1、維持英文程度且學習其他語言,從幼稚園到高中學習英文也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在英文有一定程度之後,學習其他語言所受影響其實並不大。多多學習其他能力並不是...
-
指考過後、開學之前是大學新生最期待卻有點緊張的一段時間🤣 不知不覺我也要升上三年級了,如果問說對法律系新生有什們建議的話,我覺得有下列十個🤣
-
1、維持英文程度且學習其他語言,從幼稚園到高中學習英文也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在英文有一定程度之後,學習其他語言所受影響其實並不大。多多學習其他能力並不是一件壞事。
-
2、上課錄音、回家複習(但前提是該節課教授不介意,如果教授不同意就別錄了~)有些法律概念其實它本身不難,但在上課過程中有可能就會有某個點突然卡住轉不過來,錄音回家複習應該就懂了!
-
3、選課可「參考」學長姐的意見,避雷!我大二上某科教授就爆炸雷,投影片都是「一坨」複製貼上,然後可能他也沒啥備課,上課三不五時就鬼打牆🤯(但也沒必要全盤接受,畢竟好不好蠻主觀的。)
*歡迎大家分享修課的血淚使😂
-
4、5、調整心態跟學會自律!!生為大學生本就該為自己生活上、課業上的一切負責,該上課就乖乖去上課,在玩樂的同時也「兼顧」一下課業,別聽那些說大一、大二該好好玩課業不重要的人胡說八道😂很多的基礎都在大一大二。
-
6、真心覺得教科書不便宜😂 說個蠢事,我指考完還沒開學前還問我直屬教科書會統一訂嗎(有夠蠢😂)但還是有些課(極少數)會統一訂啦~
-
7、可考慮買平板,但不是一定必要!法律系蠻常要看文章跟釋字的,我大一上的時候很常東一份西一份要用的時候不知道在哪一頁😅(這不是整理不整理的問題,是它本身份數就很多!)
-
8、關於法典,大一上的時候我還在乖乖用新**綜合小六法,超厚!超占空間!然後大一下之後,民法就買分科法典;刑法跟行政法用電子化的!剛開始是直接從全國法規資料庫找,但是還是麻煩,上憲法專題的時候教授很常提到很多不同的法規、釋字就會蹦出很多個分頁!推薦一下法律人APP,比全國法規資料庫綠綠的好看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
9、學會自己找資源!!!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實習機會不會平白無故屬於你,那需要follow相關單位的資訊,在相關期間內交件、面試、徵選,選上才有~
-
10、在維持一定成績的同時,參加一些符合自身興趣的活動!交交朋友也好,豐富履歷也好。想像一下,你在撰寫實習申請的時候一片空白,我是覺得蠻恐怖的啦😅😂
————————————————————————
接下來介紹一下剛剛提到的法律人APP⚖️
‼️有抽獎哦‼️感謝法律人 @lawplayer.tw 👏🏻👏🏻
1、看板功能👉🏻同是法律人在這發文得到解答的機會應該較高~上面的建議也是針對裡面發問的回覆哦!
-
2、共筆功能👉🏻一踏入法律系可謂「熬夜」的開始!😂尤其在大二之後,大二之後包含我跟大部分我的朋友們幾乎每個人都24學分左右!期末考真的是逼死人🤣 我期末考完後兩天幾乎從早到晚都在睡,除了吃飯時間之外。(我還是平常有在讀書的那類)當然如果你的追求是60分整,其實沒那麼困難啦😂哈哈 共筆功能能讓你減掉一些搜尋法學概念的時間,法律系的各位加油💪讓這個功能更成熟😂
-
3、大法庭的裁定收錄👉🏻這個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它的重要性在現階段大家都知道~
-
4、釋字按時序收錄👉🏻說到這個就得說到大一憲法,當時上課教授三不五時就上到一半要我們看釋字,然後我還沒找到他就開始講了🤯 推這個功能!!
-
5、法律用語收錄👉🏻這對初學者很友善!!至少在我之前回覆私訊的時候發現蠻多都是看不懂法律用語,法律用語蠻多雙重否定或者偏文言,所以該開始讀的有點吃力不要太焦慮,讀一段時間就會懂了!
-
6、收尋結果的精準度可以自行選擇~
-
7、匯集眾多法源,並且右方有分類的快捷鍵~iPad+法律人APP真的方便、省時間!然後也不用帶厚厚的小六法,題外話😂我從大一就有個疑問-為什麼小六法不要印A5之類的,要印那麼小本那麼厚🤔塞在書包有夠不方便!各位書商麻煩改進一下哈哈哈哈哈
-
還有其他功能等著大家去探索✨P.S 裡面有一個功能是裁判費計算,個人是覺得蠻酷的~
————————————————————————
📍抽獎規則👉🏻
追蹤 @studynote_samara_law 和 @lawplayer.tw
標記兩位朋友+留言
按讚+分享貼文至動態一天並 @studynote_samara_law
*得重複留言,但不可標記重複帳號、小帳*
📍獎品內容👉🏻
法律人APP Pro 序號(14天)*共10組
📍活動期間👉🏻至2021.08.18 (三)24時為止
————————————————————————
#samara_ad #讀書 #學習 #讀書日常 #筆記 #筆記分享 #讀書筆記 #讀書帳 #大學 #法律 #法律系 #productivity #studyaccount #studynotes #studygram #study #studymotivation #studying #studywithme #studytime #studieren #college #collegework #lawstudent #lawstudentlife #ipadnotes #ipadnotetaking #goodnotes #ipadpro #lawschool
直屬英文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更新、創造16萬個新的綠色就業,以及最受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根據歐盟及美國的計畫,
⚠️最快2023年開始,分階段對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產業課徵碳關稅⚠️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7月14日正式宣布推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表明政府將帶領韓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步回軌道的決心,
並宣示要從「高碳經濟」邁向「低碳經濟」,加快韓國轉型為環境友善、低碳排放經濟體
🇰🇷韓版綠色新政時程及內容
☑️2017年提出計畫:#2038年將核能反應爐數量從24座減少到14座、#2060年達成無核家園目標
☑️2020年10月,韓國政府首次公佈凈零排放時間表。文在寅在國會舉行2021年政府預算施政演說時提出,#韓國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文在寅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全國電視直播演說,全程以黑白畫面呈現,凸顯低碳、環保理念
☑️2021年4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普及促進法》修正案,#給予綠色新政具體措施相關法源,已經國會通過並將於10月21日生效
☑️ #大型發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上限 將由10%大幅上調到25%,以加速能源轉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這是韓國在2012年規定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後,時隔9年首次修法上調其上限
☑️ #再生能源配額制,利用法律對發電量500百萬瓦以上之獨立發電業,強制規定其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若業者無法自行生產達到法定配額,須向再生能源發電廠購買等額的綠電
☑️2021年7月14日, 文在寅主持韓版新政戰略會議第四次會議,最終敲定「韓版新政2.0」,將在2025年前為相關項目投入220兆韓元(1,910億美元),#預估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原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目標,#將變更時程與提高占比,依照草案綠能比例2034年將增加到40%
☑️策略:靠先進的氫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綠色新政,立法並設立直屬青瓦台的「#碳中和委員會」
🇹🇼反觀台灣,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以目前措施根本不夠
因為台灣的減碳策略,欠缺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欠缺完善法令、 #欠缺專責組織、#欠缺政策執行力
❌蔡英文多次於公開談話中提及氣候變遷治理,
現實卻很骨感,#台灣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仍為全球倒數第五
❌依據現行的能源轉型規劃,2025年尚有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排碳量偏高
❌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施行碳費;
卻 #沒有把2050碳中和目標入法,也 #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未能與國際接軌,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目前國內沒有施行碳定價,許多高碳排產業連碳足跡都不清楚,更別說減碳;
未來台灣若想出口高碳產品至歐美,必須繳一筆碳關稅、成本大增
❌國內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台大教授周桂田及地球公民基金會都提出,必須 #先將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歐美均企圖透過貿易政策來對抗氣候變遷,
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韓國和台灣而言衝擊非常大,然而南韓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信心迎接這場減碳戰役
台灣卻是政府遲遲未跟進,
勢必將影響 #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外資投資意願 #企業龍頭必須自己來
大佬們反而比政府更緊張也更具號召力
台灣必須體認到 #未來排碳必須付費,
因此減碳是必須走的路
不僅是為了下一代的環境權與生存權,
#更攸關台灣未來的產業及經濟生死存亡⚠️
#綠能經濟是國際普世價值及共同趨勢
#台灣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解決問題
#不能再以虛應的態度面對
#保護環境也保護台灣的優良經濟
直屬英文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放榜了!
你們的心情如何呢?
看到各個高中的校徽(school badge),
各有特色,
而台大明明也是你們高中三年歲月的徽章印記呀!
有沒有查好自己學校的制服?喜不喜歡呀?
不喜歡也是得穿三年😂
喜歡一下嘛~
俐媽穿久了,也習慣當「綠蠵龜」🐢和「郵差」啦🩲🩱👗🧤
(照片2是俐媽幾年前穿高中制服回味,
照片3是四年前我教到了自己的北一直屬學妹😍)
查一下自己家到新高中的交通方式(mode/means of transportation)和路線(route),
之後疫情舒緩要記得實地去走一遍,
才不會像俐媽一樣開學就迷路了😭
學校的校訓、校歌是什麼?
有什麼社團、資優班、特色課程?
好奇的話都可以去查一查
俐媽IG的精選動態有「高中介紹1️⃣2️⃣3️⃣4️⃣」和「高中制服哪裡買」,相信你們會有所獲得
另外,也可以找 #俐媽英文教室高中篇
有不少相關英文單字可以學喔
今天來一點「心情形容詞」
形容你的放榜心情吧~
———————————————————————
🔔 俐媽英文教室—放榜心情篇:
🥲 depressed/ dejected/ discouraged/ upset (a.) 沮喪的
🥲 frustrated (a.) 挫敗的
🥲 disappointed (a.) 失望的
🥲 stressed out (a.) 壓力爆表的
🥲 dreadful (a.) 恐懼的
🥲 nervous/ anxious (a.) 緊張/焦慮的
🥲 sentimental (a.) 感傷的
🥲 embarrassed (a.) 尷尬的
🥲 uneasy (a.) 不自在的
🥲 regretful/ remorseful (a.) 後悔的
😌 calm (a.) 冷靜的
😌 tranquil (a.) 平靜的
😌 serene (a.) 沈靜的
😌 relaxed (a.) 放鬆的
😌 thankful/ grateful/ appreciative/ obliged (a.) 感恩的
☺️ relieved (a.) 鬆一口氣的
☺️ pleased/ delighted (a.) 愉悅的
☺️ gleeful (a.) 喜悅的
☺️ surprised/ amazed/ startled/ astonished (a.) 驚奇的
☺️ satisfied/ content (a.) 滿意的
☺️ proud (a.) 自豪的
☺️ curious (a.) 好奇的
🤩 overjoyed/ elated/ ecstatic (a.) 狂喜的
🤩 blissful/ euphoric (a.) 幸福的
🤩 excited/ thrilled/ exhilarated (a.) 興奮的
🤩 optimistic (a.) 樂觀的
🤩 passionate (a.) 熱忱的
🤩 confident (a.) 有自信的
🤩 expectant (a.) 充滿期待的
——————————————————————-
其實,你們應該是憂喜參半、情緒複雜(have mixed feelings)吧!
恭喜你們!
走向人生新的里程碑,下一個階段會更精彩🎉
#還有好多情緒表達法
#俐媽在EEC和英模班會教喔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情緒篇
#俐媽英文教室心情篇
#俐媽英文教室放榜篇
#台大明明一路相隨豐富你的高中生活
直屬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來想講一些難聽的,不過看到周布雅也說了,就用他的話來延伸就好。
說真的,全世界的在野黨都會扯後腿,去年美國兩黨一路鬥到CDC內部,選完後執政的民主黨才在那邊轉彎解釋,你還會覺得只有台灣會內部政爭,真的可以停了,這種想像並不正確。嚴格說,台灣在過去一年,在野黨的表現在全球來看,不能說是都沒背刺,但要說沒有背刺也是過分,抓到中上表現是差不多。
我換個方向,跟一般人解釋一下,為何當事情發生後,是檢視政治人物,行動跟思維的一致性,以及他腦袋瓜、決策圈的腦袋瓜裝什麼,又傾向什麼的最好機會。
民進黨的表現,很明顯的就是派系各自求生,尤其英派沒有地方首長,只能擴大宣傳能量,加強鞏固領導核心,明明蔡英文就不需要下一任了,周邊的人到底在幹嘛?努力找自己下份工作而已,不過過去幾年狂捅其他派系,看看其他人的配合度,這後面大概沒了。
地方首長的表現,很明確的,陳其邁自己是醫生也曾是指揮中心一員過,動作比人快,準備也比較充足。台南相對來說就是慢一拍,黃偉哲管理能力看起來沒很好,不時出現很扯的判斷,但大致上會修正往高雄跟中央的方向。
桃園就很糟,鄭文燦過去藍綠通吃的後遺症就在這邊顯現出來。你越是兩邊討好,對於太平日子來說是沒問題的,但遇到重大事件時,你需要直屬忠誠部隊去處理,就會頓時手下無兵將可用。且很明顯,下的命令到了基層,出現很多應付了事的景象,這就是典型沒有夠多中階軍官,表示過去幾年鄭沒有真的培養、收編、拉攏成功夠多在地派系的菁英。加上想要往上爬,做了很多表面動作,但實際上效果並不大。
國民黨呢?這更加有趣,如果看戲的標準,民進黨是派系內鬥,以及中央進步派跟地方實務派的對抗,那國民黨的看戲指引,就是他們被中國資訊戰滲透到底多嚴重,誰是真的被滲透,誰又是反過來利用。
再談侯友宜前,要先講柯文哲,柯文哲在防疫期間,跟老婆唱雙簧,站在對抗中央防疫政策的邊緣上。所以他既沒有直接反對,只是找個理由要審慎應對,更沒有全盤反對,只是要把施行細節重新包裝。故柯文哲的情況,是盤點資源有100,對外喊100plus,畢竟自己是醫界一份子,對抗自己人的下場會很慘。
但大致上,柯文哲所有的作法,全部是跟著中央做,尤其這幾天下來更明顯,只是要換個講法。這也不只他,其他所有在過去一年大力對抗指揮中心的醫師,不管是疫苗還是檢疫中心等,該做的都去做了,該準備的也都準備了。這表示醫師就算有意識形態,政治需求要鬥爭,但遇到真的事情發生,還是知道自己該幹嘛。
侯友宜就真的是被看破手腳,只能繼續靠媒體洗白,但這能長久?等著看。所有的新北防疫決策,全部都跟著台北市走,根本是柯侯一體,侯被柯牽著走。但這是很奇怪的,因為侯自己就有人可以問,又喊普篩方艙那麼久,為何要處處跟著台北市?
這要從侯的經歷去看,他在扁政府時期就投靠過民進黨,專門處理民進黨不懂的灰色地帶。侯友宜很老奸,也有辦法很快判斷出周邊遊說者的背後勢力,簡單說就是侯已經知道這些人講的都是錯的,但他公開上不能這樣講,所以普篩繼續說,但基本決策就是跟著台北市做,或是被動等著中央指揮。而他也明顯沒有盤點新北可用資源,代表侯的真正核心決策圈子,沒有醫衛相關。
總之,侯的做法很聰明,不做不錯,跟著其他對的人順順走,風險最低,不愧是台灣人出身,卻可以一路晉升到警界頂峰的高手。但他控制恐慌的程度真的不行,過去一年全世界都看到,亂喊造成的恐慌會擴大災情,充分說明進到他核心圈的醫衛資訊,都是過期的。但起碼他會修正,知道何時跟著專家走。
最最最糟糕的,是盧秀燕,有一個關鍵單位,很少人注意到,就是朝陽科大。台中並非雙北重災區,盧卻第一時間找地方想普篩,還真的能找的到,沒人覺得奇怪?台中一堆大學,公立大學不聽你的就算了,私立的逢甲靜宜亞洲大學,偏偏就是朝陽?
因為朝陽科大是兩岸交流的重鎮,過去多年中國在福建開設的各種投資專區,尤其是平潭作為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台灣在背後強力推動的是誰?朝陽是一個很妙的學校,在扁執政後大量國民黨統派體系的躲在這裡求生,給他們找到一條跟中國合作的路。
此次盧秀燕的表現,充分說明他自己,或是決策核心圈,就有這個橫跨兩岸體系的人。依照國民黨傳統,想要賺這筆生意,不會在朝陽大學自己內部推,而是反過來要求盧市長用市長權限,對市民檢測。這也表示,兩岸想要推動疫苗來台賺錢的人很急,非常的著急,不惜用自己在台灣的基地全國性曝光,也得要硬幹下去。
結果宣傳是普篩,以情境論根本不能算,19陽被PCR踢掉17個,其他幾百個陰性中有幾個偽陰性,被放回社區內?不知道。
另一個特點,花蓮王出獄,立刻說要普篩方艙,這其實毫不意外,花蓮跟中國聯繫之深,不積極採用才奇怪。從這些角度去看,傅崐萁跟盧秀燕差不多,自己或是身邊的核心層,基本上資訊全部都被中國洗透透,洗到自己無法分辨優劣,政治控制的手腕跟侯差很遠。
其他國民黨的反而沒多少可以講,連王惠美跟林姿妙,平常行政能力被酸成怎樣,遇到真的大事發生,反倒很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也可能是自己縣市資源不足,但整體而言算是曉得自己不能幹嘛,交給專家去處理。
國民黨這次,可以說透過行動,把自己被中國滲透到什麼程度,以及身邊的人究竟多少是對岸的,整個顯露出來。這還有對照組,沒有政治權力的,像是桃園吳家陳家就都不講話,台北丁守中說的內容,其實就跟老人LINE群說的一模一樣。兩相比較,哪一些人還比較值得相信,一目瞭然。
有問鼎中央野心的,很明確不分政黨,都在做自己利益中最大範圍的政治動作。差別只在於,一個是促進恐慌,另一個是壓制恐慌,手段各有巧妙不同。在其中,還可以看出誰的身邊,實際上全部都是匪諜滲透的結果,誰很清楚曉得不是。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至少是一個指引,誰是被控制不自知,誰是通敵合作者,誰又是反過來在控制這些自以為的匪諜。
而沒有國家級野心的,幾乎全部選擇明哲保身的保守作法,這也代表過去我們認為,有哪一些人很可能是被滲透的,其實只是跟著國民黨輿論走,反倒有些看來霸氣十足者,根本就是代理人。
給大家一點參考,關心政治可以不要變成狂粉,是你選他不是你買票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