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盤讓頂讓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盤讓頂讓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盤讓頂讓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盤讓頂讓差別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點石贏家小學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我在專欄影音碰觸了一個過去一直很想聊,但是卻又覺得很不好說明的話題:「靠交易維生,一個月可以賺多少?」 在過往與學員1v1個別談話的經驗裡,明確記得有2位學員很直接問了這類問題。 更不用說EGO我從公務員辭職之後,這話題更是以前的同學、同事所深感興趣的。 -- 而面對這話題,我的回答都是...

  • 盤讓頂讓差別 在 點石贏家小學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6-21 08:23:09
    有 101 人按讚

    昨天我在專欄影音碰觸了一個過去一直很想聊,但是卻又覺得很不好說明的話題:「靠交易維生,一個月可以賺多少?」

    在過往與學員1v1個別談話的經驗裡,明確記得有2位學員很直接問了這類問題。

    更不用說EGO我從公務員辭職之後,這話題更是以前的同學、同事所深感興趣的。

    --

    而面對這話題,我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

    一開始聽到這回答,大家反應都一樣...

    「這不是我要的答案吧!」

    「別開玩笑了吧!怎可能不知道!」

    「你一定是賺太多不想說厚~」

    「算了,哩歹逗陣...」

    --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麼、我知道大家要聽的是什麼,請讓我緊接著為你說明下去...

    -----

    在昨天的專欄影音裡,我引用劉潤老師提過的:

    <創業之心,我不在乎輸贏,我就是喜歡比賽。>

    他提到創業者跟受雇者的差別,這讓我覺得...

    「啊哈!就是這個!」

    於是緊接著整理如下...

    --

    1.「受雇者」:用確定的能力,換取確定的回報。

    2.「業務」:同上。但是若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連帶提升自己的回報。(準創業心態)

    3.「創業之心」:對不確定的創業過程的熱愛,而不是熱愛於確定的(創業)回報。

    -----

    讓我為你再說明清楚一點

    --

    1.「受雇者」

    譬如上班族、公務員等等,多數人的月薪都是固定的,只要你跟公司的關係還在,那每個月初(底)可以領到多少錢都是確定且不易有太大改變。

    頂多公司會根據你全年表現好壞,在年底多少給你一些考績獎金意思一下@@

    --

    2.「業務」

    業務員多少也有固定底薪,但通常不會太高,因為公司希望你去「衝」。

    衝的好,你有非常大的機會,領的比上面固定月薪的朋友還多,譬如保險的超級業務員、券商的超級營業員。

    而直銷,像是美安、安麗、艾多美...等等也很接近「業務」性質。

    我覺得這個已經接近「創業」的心態了,因為相較於第1種幹的再好也不會增加多少的受雇者,「業務員」可以依據自己的好表現爭取更多。

    當然,如果表現很差,那所能領到的,會遠遠差於「受雇者」。這裡已經有一種「自己的風險自己負責的FU」。

    --

    3.「創業者」-盈虧風險完全自己負責

    一年前你若問夾娃娃機的場主、台主,問他說你一個月可以賺多少?他一定會笑嘻嘻跟你說:「走,請你吃王品。」

    現在,你若打電話給他,跟他說想要再吃王品,他可能在掛掉電話後,馬上把你的號碼列為黑名單拒接,然後回頭繼續吃他的豬油拌飯,一邊刊登公告頂讓經營權...

    -

    關於創業者,再舉個例子。

    你有一個朋友小陳剛籌備開設咖啡廳也好、經營2個月了也好。

    你問小陳:「你現在一個月可以穩定賺多少啊?」

    光聽到「穩定」二字,小陳就不知怎回答了。

    因為開店做生意,很難說的上「穩定」二字,尤其是剛開始沒多久的新生意。

    -----

    在「可以收入多少」的概念上,第1種的「受雇者」跟第3種的「創業者」是剛好天平的兩端。

    「受雇者」是用自己確定的能力,於確定時間內換取確定的回報。

    而「創業者」會希望用自己不斷成長的能力,換得更多更多的報酬,只是不知道何時會賺?也不知可以賺多少?

    且在這過程中,「創業者」完全沒有底薪,甚至「今天覺得有點累」,卻也不知道可以跟誰請假不上工。

    --

    這兩類不同屬性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偶爾會出現「白天不懂夜的黑」。

    受雇者就很想知道你到底一個月可以穩定賺多少?

    但是創業者有時候羨慕「其實當個上班族」也不錯,不必承擔「明天怎麼辦?」的風險與壓力。

    (但其實上班族壓力也很大@@)

    -----

    在劉潤老師的文章裡,他說「創業之心」在乎的是...

    「對不確定的創業過程的熱愛,而不是熱愛於確定的創業回報。」

    --

    真正的創業者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但是創業之心讓他會用全心全意在今天好好努力,以盼每一個明天都變得更好。

    --

    受雇者下個月可以領多少都是可控的、確定的。

    創業者不知道、不可控、不確定。
    但是創業者可以透過自己的付出,讓收入「盡可能大」。

    這有可能大到受雇者根本無法想像,只能流口水;但絕對也可能無比的小,小到受雇者為你同情、給你拍拍。

    -----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那交易呢?」

    --

    「作為一位自己做交易的交易員,一個月能賺多少?」

    --

    首先,交易員沒有每月的固定收入,所以無法跟第1類受雇者比較。

    其次,也沒有絲毫底薪,努力一點市場也不會發慰勞獎金、激勵獎金,因此也不是第二類業務員。

    --

    交易員,本質上就跟「創業者」一樣。

    【下不設限,但是上面也不封頂。】

    --

    交易員對自己的盈虧負完全責任,直接在最前線,面對最直接的風險。

    也因為交易員比受雇者承擔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因此若做得好,交易員的報酬不是一般受雇者可以比擬的。

    當然,如果做不好,那所有的風險就只能自己生吞,或者乾脆被市場吞...

    -----

    EGO我想藉此文章表達的是

    投資或投機(我把它們統稱為「交易」),就是一種創業。

    即便你有著本職工作領人薪水,但一旦想開始交易,就必須在這領域另外用「創業之心」看待交易。

    --

    【這樣不OK】

    用「每個月固定想領OOXX」的心態很難做好交易,你必須把風險跟不確定性考量進去。

    因為交易的本質就是「直視風險」,賺賠的風險你都必須自己第一線承擔,而受雇者往往跟公司賺賠沒有太直接的風險對價關係。

    (但公司若真賠到不行,也會直接裁員@@)

    --

    去年2/6選擇權超級大賠事件,受害最深的投資人,就是過往N年都「穩穩賺」,所謂的「選擇權包租公」的交易模式。

    他們以為找到了「確定的、穩定的」獲利聖杯,這讓他們輕忽了「風險」。

    結果在2/6這天,市場短短幾小時的海嘯反噬,他們瞬間賠掉了多年來累積的獲利,甚至需要用一輩子來償還超額損失。

    --

    我們也常見到很多投資人以為看好哪間公司,進場之後想要每年「穩定」領它配股息,賺殖利率就好?

    但最後往往發現事情並沒有如此簡單;「風險與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存在於哪裡?存在於「公司成長有可能不穩定」。

    最差可能公司最終經營不善,會倒閉、會下市,所以不是「做股東、當投資人」就妥當。

    太多人往往是領了股息,但賠了價差;甚至在價差上虧損的金額,是領20年、30年的股息都彌補不回來的。

    --

    公司也好、市場也好,它們的漲跌其實都有著不確定性,所以若交易員總想期待一個「事先確定的結果」,最後往往會期待落空而徒增精神壓力。

    市場上最常聽到的就是「穩賺不賠、保證獲利...」這非常的確定,非常令人喜歡,但你知道這最後都是詐騙。

    「風險與不確地性」是交易的最大特色,這點是「受雇者」較少著墨,但需要在交易上建立起來。

    -----

    【OK的心態】

    我上個周末在| 成長交易室 |專欄分享了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這本閱讀影音。

    --

    裡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完全就是「創業之心」。

    因此近日讀到了劉老師的這篇文章,加上這陣子偶有朋友問我這類問題,讓我終於可以用很長的文字...XDD

    來深入一點回答這個問題。

    --

    我還是不知道我今天開盤會賺多少。(保持不確定性✍)

    我還是不知道這個月、下個月我可以賺多少。(保持不確地性✍)

    但我知道當我們秉持著「成長型思維」,但求不斷成長,但求每一個挫折都是令人成長的機會...(保持成長心態✍)

    但求總是控制風險期待報酬...(保持風控✍)

    我們可以變得更好。

    我最積極的程度,就只能跟你說我們可以變得比固定月薪的受雇,或者東奔西跑的業務還好。

    -----

    (後記)

    我猜,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很大機會一輩子會是個「受雇者」,因為這是市場的大數,但其實也很好。

    我常鼓勵學員,在受雇的本質工作上好好努力,但是別忘「鴨子划水」!

    (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著!)

    --

    工作上稱職地表現,但是在交易上,展現你不同凡響的一面。

    --

    當你開始在交易上具備「創業之心-成長型思維」,一來這真正可以提升你的交易績效,二來這樣的心態其實回頭可以增加你在本質工作的好表現。

    讓自己不斷成長,這將會是一個雙贏、進而提升更高績效好心態^^

    我們一起加油,但求不斷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